免费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0 卷第5 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 v 0 1 3 0n o 5 塑篁 星 壁量量星 垦塞丛q 星垒垒垦 垒垡堡些壁垒坠坠q 里量壁墼1 2 墼 q 些 塞些 丝 山地化民俗生态旅游经济协同开发研究 以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重庆市东南翼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例 冯俭光1 赖景生2 1 重庆师范大学 a 经济与管理学院 b 农村社会发展与农业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重庆4 0 0 0 4 7 2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重庆4 0 0 0 6 7 摘要 在界定了山地化及其民俗生态旅游经济概念的基础上 分析了山地化民俗生态旅游经济研发的历史 自然地理渊源 地质 和人文景观 社会经济资源条件 并以武陵山区腹地的重庆市东南地区为例 分析了该区域发展民俗生态旅游的比较优势与相 对劣势 提出了从同一省 市 管辖的行政区向他辖的 地缘经济区 开放协作 构筑武陵山区民俗生态旅游经济圈乃至 中国一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 实现不同利益主体的区内和区际的山地化民俗生态旅游经济协同开发的构想及对策 关键词 山地化 民俗生态旅游经济 大武陵旅游经济圈 自然集聚 社会集聚 协同开发 中图分类号 f 0 6 2 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0 0 2 7 5 2 0 0 9 0 5 0 5 5 7 0 5 s t u d yo nf o l kc u s t o me c o t o u r i s m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a sm o u n t a i n o u ss e l f i g n i t e ac a s eo fg h e t t oi ns o u t h e a s to f t h r e eg o r g e sr e s e r v o i re c o l o g i c a le c o n o m i cz o n ei nc h o n g q i n g f e n gq u a n g u a n 9 1 l a ij i n g s h e n 9 2 1 c h o n g q i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a c o l l e g eo f e c o n o m i c s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b r u r a l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a g r i c u l t u r a le c o n o m i cm a n a g e m e n t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4 7 c h i n a 2 c h o n g q i n g t e c h n 0 1 0 9 y a n db u s i n e s s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6 7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nt h eb a s i so f d e f i n i n gt h em o u n t a i n o u ss e l f i g n i t ea n dt h ec o n c e p to f t h ef o l kc u s t o me c o t o u r i s me c o n o m y t h i st h e s i sa n a l y s e st h eh i s t o r yo f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i nf o l l c u s t o me e o t o u r i s me c o n o m y g e o g r a p h i c a lo r i g i n n a t u r a la g g r e g a t i o ne l e m e n t sa n ds o c i a la g g r e g a t i o ne l e m e n t s s o c i o e c o n o m i cr e s o u r c e s a n dt a k i n gt h em o u n t a i n o u s h i n t e r l a n do fw u l i n gi nt h es o u t h e a s to fc h o n g q i n ga sa ne x a m p l e t h i st h e s i sm a k e sa l la n a l y s i so ft h ea d v a n t a g e s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o fd e v e l o p i n g f o l kc u s t o me c o t o u r i s me c o n o m y f i n a l l y t h et h e w sp r o p o s e st h e b l u e p r i n ta n d c o u n t e r l t l e a s u r e so fb u i l d i n gg r a n dw u l i n gt o u r i s me c o n o m i cc i r c l e sa n de v e n c h i n a w u l i n g s h a ne c o n o m i c c o o p e r a t i o nz o n e a n da c h i e v i n gt h ec o o p e r a t i v e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o u n m i n o u sf o l kc u s t o m e c o t o u r i s me c o n o m yb e t w e e nt h es t a k e h o l d e r so ft h ei n t e r n a l z o n ea n de x t e r n a l z o n ed i s t r i c t sf r o mt h es a m ep r o v i n c e m u n i c i p a l i t y t ot h eg e m e c o n o m i cz o n e so f i t s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j u r i s d i c t i o n k e yw o r d s d e v e l o p m e n ta sm o u n t a i n o u ss e l f i g n i t e f o l kc u s t o me c o t o u r i s me c o n o m y g r a n dw u l i n gt o u r i s me c o n o m i c c i r c l e s n a t u r a la g g r e g a t i o ne l e m e n t s s o c i a la g g r e g a t i o ne l e m e n t s c o o p e r a t 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 山地化 的山区经济发展 首先在于准确界定微观区域 板块化 的 自然集聚要素 和 社会集聚要素 是否具有同 质性 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要素的功能化 发挥区域 内部和区际间共有的比较优势及自身能力 有针对性 规模 化 特色化地经营和发展 既克服市场重复建设 同质产品恶 性竞争 也利于形成市场规模 提升市场竞争力 这是各方利 益主体得以真正受益的较好途径和方式 特别是集广大的 老 少 边 穷 山 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于一体的山地区域 1 山地化的山区经济协同开发的理论意义与实践 价值 我国山地化的山区经济开发研究 无论是独立的统一 地理单元内部自然一社会一经济 环境一生态和谐与协调 下的可持续发展 还是区域公共治理下的城乡差距 收入差 距缩小 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城乡统筹 以及落后山区城 镇化 工业化 产业化 现代化 信息化 还是作为政府公共政 策倡议下的科学发展观 都必须遵循自然本来的规律性和社 会具有的自然规律性 既满足人类物质财富的需求 也满足 人类精神审美的需求 人地关系和谐 社会和谐 自然生态环 境面貌和社会文明得以永续传承 研发我国山地和山区 都 应遵循自然社会规律和生态美学意义的建构 山地化的民俗生态旅游经济是产业组织或投资经营管 理者在特定的自然一人力地理环境中 以市场和消费者为导 向 以资源保护和开发为原则 针对消费者旅游休闲 情趣审 美等生理心理所需要的食 住 行 游 购 娱等活动及其过 程 整合 开发 经营管理地域民族风情 特色餐饮 歌舞戏 曲 古民居 古建筑 服饰 民间工艺品 宗教 习惯等民俗 民 风 民情与自然 生态等融合的自然 人文景观等特色的观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项日 西部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科技体系创新研究 2 0 0 4 d g q 2 d 0 8 3 庆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 三峡 库 生态经济区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综合效益研究 2 6 x 2 6 0 2 作者简介 冯俭光 1 9 6 2 一 男 苗族 重庆酉阳人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任 重庆市区县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常务副秘书长 赖景5 1 1 9 4 8 一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 2 0 0 9 0 4 1 0 修回日期 2 0 0 9 0 6 0 1 万方数据 5 5 8农 i k 现 量丝婴塞 第3 0 卷 赏内容和形式所形成的复合体 而进行的区域经济经营管理 的产业发展的经济形态 我陶是山地大国 民族众多 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 彩的人文资源潜力无限 加之地域广阔 区域经济发展也极 不平衡 保护和开发宝贵的山地自然 民族文化资源 将潜在 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不仅可挖掘 域经济发 展的比较优势 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还可带来广泛的社会 效益和深远的生态环境效益 弘扬民族文化 正确处理好经 济一文化一资源一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是实现山地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保证 合理利用山地 保护耕地 以及按照山地自 身特点与发展规律进行规划与建设 对于居住环境质量的提 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具有至关蘑要的意义 2 山地化的民俗生态旅游经济研发的有利条件与 前提 2 1 有利条件 深厚联系的历史和地理渊源 民俗民风 风土人情等的 相似性 丰富多彩 极具个性和风格 由于地缘关系 地理上 山同脉 水同源 人同种 风同俗 人缘 情缘 业缘深厚 易于 同类资源要素配置 实现目标功能 也易于协调沟通 降低交 易成本 也易于区内区际协作 互惠互利 合作开发山区特色 产业经济 发挥比较优势 克服弱势 自然地理视角 有自然集聚的地理板块 如美丽的自然 风景带 天然森林公同 矿藏带 山脉 水系 气候带 动物群 沙漠地带 洪水泛滥 泥石流 抵制沉降自然区域 火山带 戈 壁带 地震带等 人文地理视角 有人文集聚的社会板块 如 车水马龙的街道 林立的高楼群 工商业聚集区 三废四溢的 城市 或于年古镇 或天高云淡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青砖木 屋零星分布 生活恬淡的村落 或生态园林 生态农庄等旅游 休闲审美性分布的城市化乡村 两大板块的互动产生了相应 的地质景观和人文景观 2 2 山地化的区域经济研究应从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开发转变 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开发的转变 乃区域协同研发的前 提 各微观区域无疑都统一于同一地理单元的比邻或共享下 的同质性自然板块和各行政区管辖分割下的社区板块 因 此 同一地理单元如同一山脉或矿藏带被不同的利益群体分 隔 分割 产生恶性竞争 对自然和社会资源产生耗竭式开采 和使用 中观 独立的省 自治区 直辖市 和微观区域 独立 的村组 乡镇 街道 基于地方政府及其长官意志 一年半载 又产生领导频繁更换 各自在其任期内采取一套方案 缺乏 连续性的区域发展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 难以操作的永无 定期状态下开发微观区域 造成资源极度浪费和区域发展始 终难以见效的恶性循环效应 我国山区研发的方法论创新湿得更加重要 为了避免不 必要的争议 遵循客观和技术层而的 人以群分 和 人分以 利益群体 地以类聚 和 物以类聚 的状态 采取相应的自 然技术和社会技术 建构相应的社会工程 将会产生显著效果 我国目前多从地理学 资源与环境学等自然科学领域考 察 研究山地资源 一般都停留在对山地客观存在着的土地 水 矿产 动植物 气候等资源的单一性研究 即单一资源 单 一部门 单一 域 单一学科的资源研究口i 这种状况不利于 资源的综合利用 甚至带来大量资源 环境一生态问题 此 外 在山地资源的研究中 重视了单要素资源的研究 却忽略 了山地本身的资源性或山地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独立 自然物时的资源价值研究 山地拥有丰富的水 矿产 森林 动植物和土地等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甚至起着某种 决定性作用 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取决于社会经济资源 更广泛地称为人文资源 对自然资源的作用效率 现代社会 中资源的概念迅速扩展 人们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思维方式 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下 资源与人e l 经济 环境 生态等越来越明屁地交织在一 起 因此 单一的资源研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资 源的综合研究已受到世界各国决策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不同山地区域的山地资源体系的结构 功能有所不同 它们影响甚至决定着该山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与水平 凶此 开展山地资源及其开发的综合研究显得十分的必要 某一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可理解为以资源为核心 的资源开发 利用 配置 管理等复杂的自然与社会过程 这 是一个由多种资源参与 过程交错 多部门利益驱动的资源 综合作用过程 因此 山地资源综合研究就是根据特定的山 地区域 尺度大者可到省级 地区 市 级或县 市 级 小者到 乡级或l i i 地小流域等 发展目标和资源基础 在各类资源的 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研究基础上 综合分析各类资源 的数量 质量 开发布局 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与生态问 题 深入研究山地区资源与人口 环境 经济之间的相互关 系 探讨自然资源本身的规律 社会经济资源布局与配置优 化方式 提出跨区域 跨学科 跨部门和跨时期的资源总体战 略 优化配置 高效合理利用 循环再生 有效管理等可实施 的总体方案 这就是山地资源综合研究的科学内涵 3 山地化的民俗生态旅游经济协同研发一重庆市 东南地区实证研究 地表任一统一的地理单元都很个性化的 自组织 着 具 有内生的协同性和开放性 因分属于不同利益群体的行政区 管辖 形成一相对独立的社区 自组织 着的微观区域又被 他组织 着 此乃人类社会活动对地理单元的作用 重庆市区域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界定的 一圈两翼 的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东南翼 另一翼为三峡库区主体丁程 所在地的东北翼 包括黔江 石柱 秀山 西阳 彭水 武隆6 个区县 幅员面积1 9 8 万k m 2 占全市总面积的2 4 o 2 0 0 7 年常住人口3 5 4 9 4 万 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 1 5 以土 家族苗族聚居区为主 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的少数民族聚集 地 地处渝 鄂 湘 黔四省 市 边区的结合部 扼守重庆至东 南沿海通道 具有良好的边境贸易 区域资源整合优化发展 的区位优势 同时也是容易形成公共品缺乏 有问题都不愿 管的 四不管 的集 老 少 边 穷 弱 山 库 于一体的远离 现代社会文明的区域 是国家级贫困县 也是新阶段重庆实 施 一圈两翼 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中特殊而重要的一翼 贯彻落实胡总书记 3 1 4 总体部署 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步人 万方数据 第5 期冯俭光等 山地化民俗生态旅游经济协同开发研究一以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重庆市东南翼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例 5 5 9 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助推器 振兴的愿望空前强烈 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的斗志高涨 为加 该区域位于武陵山腹地 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 地势中 快发展提供了宝贵动力 一小时经济罔 辐射带动功能的日 部高 多为船形山 柱状山 东西两侧低 多为中山 低丘 溶渐增强 则将为渝东南地区发展提供强大的牵引动力 槽 平谷 洼地 故形成东面沅江 西面乌江两大水系 全域海境内旅游资源富集 社会人文环境古朴如初 鬼斧神工 拔1 8 9 5 2 6 3 m 地形起伏较大 山势陡峭 地貌分为中山区 的原始森林 草原 野生花卉 鸟兽虫鱼 珍稀名贵动植物 喀 海拔8 0 0 1 8 9 5 m 低山区 海拔6 0 0 一8 0 0 m 槽谷和平坝区 海斯特地貌上长期地质演变所形成的集山 水 园 林 泉 湖 拔2 6 3 6 0 0 m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由于境内地形峡 洞于一体 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不仅为旅游业的发展 复杂 海拔高低差异大 形成了突出特点的地形性气候 气温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景观 也为游客提供了具有静态和动态性 冷暖不均 季差大 雨量充沛但分配不匀 云雾多 霜雪少 日的自然及人文画卷 为民族学 人类学 社会学 自然科考研 照少无霜期长 垂直气候明显 年平均气温由海拔2 8 0 m 的究提供了难得的素材和标本 幽美雄奇的自然风光如百里乌 1 7 递减到中山区的1 1 8 c 月平均气温i 月最冷为3 8 江画廊 集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美于一体的特大峡谷阿蓬江 7 月最高为2 4 5 c 年降雨量一般在l0 0 0 15 0 0 r a m 自然 如诗入画 秀美迷人 民族风情浓郁 被誉为 渝东南小桂林 灾害频繁 素有十年九灾之说 但境内森林资源丰富 宜林面的酉水河 美不胜收的奇山秀水 原始森林大板营 梯田风 积广 全域林业用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半数以上 境内水能光 山绿水相问 民族风情浓郁的 农家乐 有 九寨沟的水 资源和物产丰富 域内为十分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区 地和张家界的山 之美称 但还有待开发的长溪沟自然景观 闻 形崎岖 山川逶迤 河谷秀美 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各名国内外的珍奇植物如大杉树王 白花泡桐王 生漆树王 卷 种人文景观 国家级森林公园原始森林等雄奇秀丽的自然风树王 楠树王 还有夫妻树 珙桐 榉木 鹅掌秋 地涌金莲 秃 景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土家苗族文化风情异彩纷呈 杉 红豆木 香果树 罗汉松 苏铁等 都被列为国定保护的珍 该区域历史悠久 民风民俗民情文化浓厚 重大历史人惜和濒危树种 是极具特色的兼实用和观赏于一体的名贵植 物及事件多 影响大 资源丰富 人口和民族成份多及地域物 珍稀动物有大鲵 穿山甲 毛冠鹿 白鹤 红腹角隹等 历 广 经济落后 生态环境脆弱 堪称行政边缘区交接地带 金史悠久 丰富多采的传奇性人文景观 世外桃源 革命纪念 山角 老 少 边 穷 山 库县域典型 地 淳朴浓郁的民风民俗 绚丽多彩的民间手工艺 民间艺 3 1 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与相对劣势术 飘香诱人 独具特色的美食 丰饶独特的地方土特产 直辖以来 渝东南地 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 强基础 2 相对劣势与制约瓶颈 全境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 增实力 求突破 新起点上 整体进入加快发展阶段 地区经偏低 观念落后 基础性支撑能力仍显薄弱 村寨交通不畅 济持续增长 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 渝怀铁路 渝湘高速等公路等级及密度低 质量差 路网结构不合理 电力建设滞 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 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后 农村电网改造不足 用电安全性差 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滞 水利 能源和市政设施不断完善 瓶颈制约有所缓解 基本具后 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 局部地区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 尚 备支撑产业加快发展的条件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公共有1 5 5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 城市功能设施以 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及公共安全应急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自我发展能力不 1 比较优势与自身能力 基础和区位条件日渐改善 随强 经济总量小 经济增长主要靠财政性资金的投入拉动 社 着 三小时重庆 综合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和完善 该地区主会资本跟进严重不足 产业层次低 无序竞争现象突出 缺乏 城区的缩小 成为重庆通往东南沿海的陆路大通道 与都市整体优势和竞争力 劳动力素质较低 人才短缺 小学文化程 发达区域的 一小时经济圈 联系也将更加便捷 为承接东部度占农村慰劳动力的4 0 以上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 地区和 一小时经济圈 资本 技术和产业转移赢得更多机5 左右 市场发育不充分 要素流动和配置面临体制机制 会 具有进一步拓展市场和发展大流通的潜在条件 障碍 土地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 山地多 平地少 用地条 特色资源具有开发潜力 水能 煤 锰 铝 萤石重晶石 件差 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 人地矛盾突出 生态环境脆弱 铅锌矿 石灰岩 炼镁白云岩 石英砂岩等4 5 种矿产 生物资石灰岩分布广泛 石漠化现象突出 水土流失严重 降水时空 源丰富 为培育特色产业创造了先决条件 特色药业 特色矿分布不均 自然灾害频繁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重的环境制 产资源 畜牧业 种植业 旅游资源 民族文化资源明显闭 约 公共服务能力弱 教育 卫生 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缓 政策优势明显 该地区集中拥有西部开发政策 民族政慢 群众看病贵 上学难 文化生活贫乏等问题仍然突出 社 策 扶贫政策以及市里给予的专项政策等 政策洼地 效应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保障标准和覆盖率低 贫困程度深 区 明显 市委 市政府关于把渝东南地 建设成为 武陵山区经域内所有区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贫困人口比例 济高地 民俗生态旅游带 扶贫开发示范区 的新定位 进一大 绝对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 7 相对贫困人口占1 0 2 步提升了渝东南地区在全市 一圈两翼 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因病因灾返贫现象较为突出 地位 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增强 3 2 山地化的民俗生态旅游开发 发展内外动力更为强劲 该地区工作重心已从扶贫攻坚整合旅游资源 统一规划 整体开发 联合经营 突h j 民 转向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广大干部群众谋发展 求突破 图族风情和山水生态特征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资料数据根据各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提供的资料数据搜集 计算 整理 万方数据 堑q 壅些堡垡丝堑窒 笙垫鲞 加大民俗文化保护开发力度 有序开发旅游产品 配套完善 高山草场 高山湖泊为特色 发展生态休闲度假 观光游览 旅游基础设施 把旅游业作为渝东南地区的优势产业 建成科普考察及户外山地康体运动基地 另外按照已有规划打造 大武陵山区重要休闲旅游基地 国内重要民俗生态旅游带 好小南海武陵山乡旅游区 乌江风情j 日j 廊旅游区 黄水森林 1 实施统筹规划和整体开发 利用渝东南地 山同脉 湖泊旅游区 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 古镇旅游开发 水同源 人同根 风同俗的资源同构性特点 统筹规划旅游发 4 协力创建渝东南地区旅游品牌 按照 武陵山水 风 展 围绕原生态自然山水 原创性地方文化 原本性民俗乡情画廊 的主题形象定位和 武陵仙山 乌江俩廊 生态山水 韵 原真性民族风情的保护与开发 整合特色旅游资源 突出地质奇观 古镇边城 桃源故里 花灯哕调 民族风情 的支撑 整体板块建设 塑造整体品牌形象 着力打造旅游精品景区 形象定位 统一渝东南地区旅游主题定位 实行主题营销 品 依托渝东南陆水空立体交通网络 串联各大小旅游景区和城牌营销 标识营销 加强优势旅游项目策划 充分利用武陵山 镇结点 形成 一网多点 的渝东南民俗观光旅游体系 建成 民族文化节 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 重庆 三峡国际 以神奇山水观光和民族风情体验旅游为重点的国内知名的旅游节 重庆森林旅游节等重大活动进行宣传和招商 提升 生态与民族风情体验旅游目的地 渝东南旅游整体形象 协力创建渝东南地区旅游品牌 2 着力打造民俗生态旅游精品景区 依托武隆喀斯特3 3 山地自然一人文资源协同开发下的山地经济物质与非 世界自然遗产 整合武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 物质形态 建设以南方喀斯特地质奇观和连片南国高山草场 高山湖泊旅游产品的研发 宜采取将山地经济的物质形态与非物 为特色 以观光游览 生态休闲度假和户外山地康体运动为质形态有结合 遵循山区发展中观经济范畴的空间 结构 环 主题的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区 依托黔江小境 效益 公益 发展 规划 管理 方法和服务之原则 将种养 南海组团 加快开发以地震遗迹奇观 武陵山乡 湖光山色 殖 农林牧 科工贸 城市规划建设一体化协同进行h i 动 民族风情为特色 以生态体闲度假 山乡风情体验 科考观光植物的养殖和栽种 既是景观 生产时也是视角下的精神产 修学为主题的小南海武陵山乡旅游区 依托乌江画廊主轴及品 象植物栽种 利用山体的垂直分布 还是一幅幅立体油 其支流 结合乌江水电梯级开发 加快打造以峡江风貌 古镇画 也为科普考察 旅游观光农业模式的生态农业 创意农业 山寨 梯级水电 民族民俗风情为特色 以峡湖观光休闲 古融于一体 观光览胜 史迹寻踪 节庆游娱 特产购买 民俗体 镇怀旧 水电奇观 风情体验为主题的乌江风情画廊旅游区 验 温泉康娱 动植物观赏 休闲度假 农家体验 科技农业观 依托石柱黄水国家森林公园 加快开发以原始森林 高山湖光 绿色伊甸园 山林生态浴场 生态休闲 民族风采 遗址凭 泊 幽奇峡谷 秀美草场为特色 以避暑休闲 生态观光 民俗吊 古镇风情 科考探险 山地区域经济业态开发与发展 不 体验为主题的黄水森林湖泊旅游区 仅其自然资源具有使用价值 也有旅游休闲 美学意义上的 3 协作开发旅游精品线路 打破行政区划制约 坚持资价值阁 源共享 产品互补 客源互流 统一有序地联合开发跨县域旅3 4 保护和开发民俗旅游文化 游线路 充分利用世界自然遗产品牌效益 以南方喀斯特世 结合民俗生态旅游景区 点 建设 加强所有历史文化古 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区为龙头 依托渝怀铁路 渝湘高速镇保护和开发 保存和恢复其古朴原貌 展示和再现其民族 公路等交通干线 联合打造 天坑i 斫 芙蓉洞 仙女山 一小风情 挖掘整理花灯 民歌 土家摆手舞 面具戏和傩戏 石柱 南海 武陵仙山 一阿蓬江一乌江画廊 龚滩古镇 旅游热线 哕儿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保护好苗寨等民族文化资 带动渝东南腹地民俗旅游资源整体开发 利用四省 市 通衢源 积极发展民俗旅游文化产业 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 重 的特殊 位 开放旅游通道 主动联合周边景区协作开发跨点推动山水文化旅游长廊 民族文化博物馆建设 大力保护 区域旅游环线 重点打造西与重庆主城接轨的武隆旅游结 挖掘花灯工艺品 扎染 蜡染服饰 民族用品等展现当地民族 点 南与中南诸省市衔接的秀山旅游结点以及北与长江三峡风情 乡土民俗和传统文化特色的地方手工制品制作工艺和 联结的石柱旅游结点 依托武隆 石柱两大结点 加强与 一技术 积极举办以 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 和土家族苗族重 小时经济圈 渝东北翼的协作联合 合力打造 大足石刻一大节日庆典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旅游文化展示活动 主城区山水都市一喀斯特自然遗产一长江i 峡 旅游精品线 路 利用秀山旅游中转集散功能 促进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 带与张家界 风凰古镇 梵净山 里耶秦简等大武陵山区景区 点 联动开发 协同构建大武陵山区旅游环线 围绕旅游精品景区打造 加快开发建设以原始生态风貌 取胜 江山风情为主题的若干观光景区 以文物遗产保护为 特点的赵世炎故居 南腰界 红二六军团根据地 等红色经典 旅游区 民俗生态旅游带重点景区 点 开发建设 南方喀斯特世 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区 以武隆世界自然遗产天坑i 斫一 芙蓉洞一后坪天坑以及仙女山一丰都i 抚林场 涪陵武陵 山森林公园为两大核心景区 以喀斯特地质奇观和连片南国 4 从同一省 市 管辖的行政区向周边 地缘经济 区 开放协作 除了本辖区内的单元协同 继续向外延伸和拓展 还应 突破行政区边界 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 构建地缘经济协 作区 充分利用日益改善的交通及区位条件 在加强板块内 部协作的同时 积极主动联结周边及东部地区 以共同构建 连接成渝经济区 泛珠三角经济区 华中地区的大通道 成为 承接i 大区域要素流动 产业转移和配套的战略平台 充分 发挥各自区位优势 利用快速交通干线和联线 形成外延内 聚的开放格局 集聚辐射湘 西 黔 北 武陵山区的 桥头堡 和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口岸 其功能定位于内外集聚和辐射 万方数据 第5 期冯俭光等 山地化民俗生态旅游经济协同开发研究一丛i 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重庆市东南翼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例 5 6 1 4 1 建立区域协作机制 强化合作共赢的开放理念 在区域内部以及与 一小时 经济圈 渝东北翼 省际周边地区之间广泛开展多层次联动 协作 加强交流与合作 促进资源共享 实现竞合发展 促进区域内合作共赢 整合区域资源 突小整体优势 坚 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 在规划 项目 资源 技术 人 才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 联合策划 共同开发 建立重点项目 统筹协调机制 统一规划 布局和建设重大基础设施 矿产资 源勘探及开发 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 促进渝东南地区与 一小时经济圈 互动双赢 探索异地 办园 产业共建 联合开发等协作模式 引导 一小时经济圈 产业链向渝东南地区延伸 传递 探索和建立土地指标异地 置换机制 促进全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探索和建立人口对 口转移机制 按照 群众自愿 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 政策扶 持 的原则 通过订单培训 对口招工等方式 加快渝东南地 区劳动力向 一小时经济圈 转移 开展智力支援 鼓励 一小 时经济圈 向渝东南地区输送急需人才 推进两翼协作并进 畅通互动渠道 密切两翼经济合作 重点推进矿产资源 旅游资源的跨地区联合开发 突出一体 化效应 联手打造产业基地和旅游环线 增进两翼政府 企 业 社团组织的相互交流 推进人才交流 技术合作 市场开 拓等领域的广泛协作 建立武陵山区经济协作机制 搭建渝东南地区与黔北 湘西 鄂西地区的四方合作平台 建立经常性协调机制 以完 善区域交通体系 连通旅游环线 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为主要 内容 积极开展武陵山民族经济协作 推进民族文化交流 协 同争取国家项目和政策支持 建立利益分配补偿机制 探索建立产业共建中 一小时 经济罔 对资源产地的补偿机制 以充分发挥渝东南地区资 源优势和 d 时经济圈 的产业基础优势 促进资源合理配 置和有效利用 完善市内区县土地指标置换利益分配机制 探索矿业权 水权 排污权等交易制度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4 2 构筑武陵山区民俗生态旅游经济圈 渝 黔 湘 鄂四省市交界处的武陵山地区 不仅旅游资 源丰富 而且还独具特色 如湖南张家界的石英砂岩峰林地 貌鬼斧神工 凤凰古城 洪江古商城等旅游区点不可复制 湖 北恩施州拥有八大自然奇观和八大特色文化 重庆武陵山民 族地区的乌江画廊和小南海属于国家一级旅游资源 贵州武 陵山民族地区之一的铜仁地区 其 一山两江三文化 的旅游 资源体系很有吸引力 武陵山民族地区山同脉 水同源 树同根 风同俗 人同 种 文化同质 唇齿相依 区域内风光秀丽 历史悠久 民族风 情浓郁 文化厚重 联合设计开发贯通武陵山精品旅游线路 是发展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的极好路子 1 构筑大武陵旅游经济圈 畅通渝湘黔鄂交通大动脉 联结武陵山区民俗生态旅游圈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 形成武 陵山区民俗生态旅游圈合力 国家旅游局可在渝黔湘鄂四省 市组建一个经协会 辅之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合作组织 协 调渝 黔 湘 鄂 将武陵山民族地区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 作为一个整体 努力打造区域旅游整体品牌 另外 应由国家 相关部门牵头 或者i 省一市联合 向国内外进行广泛征集 确定武陵山民族地区整体旅游品牌形象 打破行政区域界 限 拆除旅游市场壁垒 推进各种要素优化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看图编故事童话作文6篇
- 关于护理服务试题及答案
- 保护环境的呼吁记事作文(6篇)
- 五级低压电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人工智能医疗行业AI医疗技术应用与健康管理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通讯网络行业物联网发展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社交媒体行业社交媒体用户画像分析报告
- 2025年电子商务行业全球化电商与跨境电商发展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测绘局安全生产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方案
- (2025)海洋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河南省医学特招临床试题及答案2025年版
- 基本公卫服务培训课件
- 人机协同+智能交通流量预测可行性研究
- 化验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融媒体运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工厂设备围栏安装方案(3篇)
- 2025年入团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北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水务基本常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工行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