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形象在具体法律制度中的体现.doc_第1页
人的形象在具体法律制度中的体现.doc_第2页
人的形象在具体法律制度中的体现.doc_第3页
人的形象在具体法律制度中的体现.doc_第4页
人的形象在具体法律制度中的体现.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的形象在具体法律制度中的体现 导读:龙源期刊网 人的形象在具体法律制度中的体现作者:许茜 来源:法制博览2015 年第 10 期摘 要:人的形象是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在法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加强未成年人法律教育,对校园暴力零容忍龙源期刊网 人的形象在具体法律制度中的体现作者:许茜 来源:法制博览2015 年第 10 期摘 要:人的形象是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在法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刑法作为 法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中必然体现人的形象这一理论假设。本文选择刑法归责模式的演变为 视角,对人的形象对具体法律制度的影响进行透视。关键词:人的形象;刑法归责;生态人;风险社会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9-0210-01作者简介:许茜(1992-),女,安徽人,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海商法。一、人的形象在法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人的形象”这一理论预设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人抽象概括出来的,必须与人的实际行为相契 合,即忠实于人性,否则这种理论预设是没有实践意义的。由于法律规范反映着人的形象,故 法律规范也不应与日常生活中人的实际行为背道而驰,也要与人性相契合,所以人的形象可以 作为评价具体法律制度正当与否的一个尺度。二、人的形象在刑法归责模式中的变化(一)刑事古典学派归责模式中的人的形象理性人是对这种人的形象的抽象概括,其实它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如人权的理念得以迅速 传播,个人本位价值观得以提倡,人的尊严与自由深入人心等,与封建刑法中的人的形象形成 鲜明的对比。理性人在刑法理论中的确立得益于近代哲学中人本主义与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 “自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作为哲学的基本箴言之后,哲学研究的范式便发生了一个质的转 向。在刑事古典学派中,客观归罪与主观归罪的归责方式一去不复返,提出了客观主义犯罪构 成理论和道义责任论,主客观相统一成为认定犯罪的唯一方式,并一直延续至今且处于主导地 位。客观主义犯罪构成理论,主张只有对犯罪行为才能科处刑罚,这是对封建刑法中的思想定 罪进行无情地批判;道义责任论,主张之所以对行为人进行非难,是由于具有意志自由的人, 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所选择的行为及其结果,行为人对其行为和结果,应受道义上的责难,这 是从本质上对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罪过时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所进行的论证。因为具有自由意志, 才能预估危险,进而有机会决定是否服从规范的约束,此时行为决定自由对归责主体的重要性 是不言而喻的。在客观主义与道义责任论理论的形而上层面有个共同的理论根基即人是理性龙源期刊网 的,人是理性的这种人的形象被称为理性人,理性人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假设:任何一个人都具 有意志自由的理性能力。由理性人的意志自由可推导出道义责任论,以行为为中心而建构的客 观主义犯罪论体系可由理性人的抽象性推导而出,正如有学者论述到“正是从犯罪人的意志自 由出发,刑事古典学派构造了客观主义的犯罪构成理论。因为在理性的法庭上,都是一个抽象 的人,在理性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所以意志自由的前提下,构成犯罪的唯一根据就是行为的客 观危害,而没有必要再考虑犯罪人的主观因素与主体因素”,故刑事古典学派是在理性人这样 的人的形象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二)刑事实证学派归责模式中的人的形象随着自然科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自然科学所运用的实证方法席卷了全世界,产生了无与 伦比的影响力,渗透进了社会科学的研究之中,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创设就是其体现。实证 主义亦强烈冲击着原有的刑法理论,导致刑法理论对犯罪现象的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纯粹的理性 思辨即从概念推导出体系、从规范演绎出另一种规范的方法,而是运用观察与实验的实证方 法。于是从纷繁复杂的犯罪现象中看到了犯罪原因的多元化,对理性人这一人的形象产生了质 疑,进而对基于理性人而建构的刑事古典学派的理论进行否定,如龙勃罗梭意志自由论予以彻 底的否定,用行为决定论的观点解释犯罪,并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的说法。从而建立起来了刑 事实证学派。刑事实证学派在一系列刑法基本问题上都与刑事古典学派存在着尖锐的对立,这 种对立的基础在于不同于刑事古典学派的人的形象,刑事实证学派的人的形象是经验人。何为 经验人?经验人是这样一种人的形象:任何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的枷锁之中,受各种社会的和 自然的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因此人根本就不具有意志自由的理性能力。然而经验人这种人的形 象是值得商榷的,因为绝对否定人的意志自由的理性能力是不现实的,因为与责任原则相悖, 而责任原则是当代犯罪论体系的根基之一。(三)环境刑法归责模式中的人的形象“从 20 世纪 60、70 年代开始,由于现代科技促成经济生活的多面化,生产和消费形态都 进入了一个所谓后现代时期,人类的环境资源开始出现了前所未见的窘迫,上述以一个孤立于 世界的个人为观察对象的人类图像,开始了改变。哲学人类学上的人性尊重,开始具有广泛的 意义。所谓的人道,不只针对人类同胞或生存环境较接近人类的动物,也及于一切的生态环 境。”正是由于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的生死存亡,人类的目光不再拘囿于人类社会内 部关系,把关注的目光由人类自身转移到自然生态环境当中去,于是生态人的人的形象被提 出,生态人是人的形象在环境时代的全新展现。环境犯罪是生态人这一人的形象在刑法归责中 的体现,使刑法所保障的法益延伸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