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融合技术在GPS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oc_第1页
数据融合技术在GPS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oc_第2页
数据融合技术在GPS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oc_第3页
数据融合技术在GPS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oc_第4页
数据融合技术在GPS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决策和估计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有的也叫 信息融合。其任务是:将所获得的信息按一定规律 结合起来,以便于人类观察、接收、分析和判断的 形式,给人类提供更为准确、可靠、完整的信息。 1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是对多源信息的综合处理过程,它利 用的是人类和其他逻辑思维系统中常用的基本功能, 如人类能非常自然地运用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眼、 口、耳、鼻、四肢将外部世界的信息(图像、味 道、声音、气味、触觉组合起来,通过大脑思维 器官和先验知识去分析、理解、推测和判定周围环 境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从而得出结论。数据融合原 理的实质就是模拟人脑综合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对传感器得来的及其他已 经掌握的信息合理支配和使用,把空间或时间上的 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测来进行组合,以获 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数据融合模型具有分级结构。按信息的抽象程 度,融合可分为三级,即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 和决策级融合。数据级融合也可称为像素级融合, 是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层上进行的融合,在原始测 报未经预处理之前就进行数据的综合和分析,是最 低层次的融合;特征级融合属于中间层次,它先对 原始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特征可以是目标的边缘、 方向、速度等 ,然后对特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 理;决策级融合是一种高层次融合,先将多源传感 信息对目标属性进行独立决策,再对各自得到的决 策结果进行融合以获得整体一致的决策,其结果为 指挥控制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要求必须从具体决策 问题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特征级融合所提取的测 量对象的各类特征信息,采用适合的融合技术实现, 具体结构如图一所示。图一 数据融合技术的层次结构图各级融合又分为时间融合和空间融合。时间融 合是按时间先后对目标在不同时间的观测值进行融 合,主要用于单传感器的数据融合;空间融合是对 同一时刻的不同位置的观测值进行融合,适用于多传感器信息的一次融合处理。GPS 原始数据存在因精度问题产生的误差、GPS数据漂移、 “假行驶”现象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道路车速准确性,所以有必要在利用 G P S 数据分析道路车速之前,对其进行象素级的时间融合。2数据融合在 GPS 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数据融合作为一种数据综合和处理技术,实际上是许多传统学科和新技术的集成和应用,若从广义的数据融合定义出发,其中包括通信、模式识别、 决策论、不确定性理论、信号处理、估计理论、最优化技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等。数据融合的方法很多,例如卡尔曼滤波、贝叶斯推理、 D -S 证据理论、聚类分析法、神经网络法、专家系统、粗糙集理论等等。根据 GPS 原始数据的特点,以及对其进行数据融合所要达到的目的,本文采用具有相同维数的关联检验方法。这类应用的主要方法是用“距离”度量对被关联的传感器测值的“接近度”进行量化,从而降低 G P S 经纬度原始数据的精度误差和干扰误差。2.1关联检验的方法关联检验一般用空间距离度量法、统计度量法以及几何或统计假设等方法进行。(1空间距离度量法这种方法将“距离” (d 表示为观测值(向量X 和 Y 的向量差的模,即d=|X-Y|(2-1这种度量把每个观测位置看作空间中没有测量误差的一个点,并没有考虑观测值的测量特性。(2统计距离度量法两观测值 X 和 Y (向量表示之间的统计距离度量一般用下式给出:d 2=A T S -1A(2-2式中 A =X -Y 是观测值之间的向量差;而(2-3是观测值的方差矩阵;当误差呈高斯分布时,A的概率密度函数为数 据 融 合 技 术 在 GPS 数 据 处 理 中 的 应 用 b-t a 和距离 d,以及车辆行驶方向(用两点确定一线的原理,计算出车辆行 使方向 。把 08:00-10:00这个时间段内,在周家嘴 路上的黄兴路口到江浦路口这个路段内东西方向的 所有出租车的累计距离除累计时间,见公式(2-7 , 这就是未对 GPS 数据进行处理的道路车速 =21.89km/h。同理可以得到其它 12个路段的处理前道路车 速,最后对这 13个路段的处理前道路车速值进行平均,就可以得到处理前的合计值。(2-7 通过公式(2-6可以得到 v,根据道路状况,我 们设定 v 的门限值为(3.6km/h,80km/h ,速度值 在此范围内则认为 A、B 两点关联,是有效数据;否 则,则认为出现前文所述的 G P S 数据的精度误差和 干扰误差,排除此类不关联数据。通过这种方法排 除存在精度误差和干扰误差的 G P S 数据,然后再根 据上面的方法求道路车速 ,这样就可以得到处理后 的道路车速。处理前后以及人工测速方式所得到的道路车速 的具体数值如表一所示。表一 道路车速比较表 从表一可以看到,关联检验效果在一部分道路上效果特别明显。例如公平路到吴淞路,处理前是 8.2km/h,处理后是 15.25km/h,处理后的数据和人 工测速 17.13km/h 比较接近。在其它的路段我们也 可以清楚的看到,通过关联检验处理后的 G P S 数据 能够比较如实地反映道路车速。因此,关联检验在 G P S 数据处理中有明显的作用,可以提高数据的可 信度。3结束语利用 G P S 数据分析道路车速的时候,发现通过 这种方法得到的道路车速和人工测速得到的有一定 的误差,本文采用了基于关联检验的数据融合技术 来对 G P S 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上海的三纵三横中 的一横“长宁路长寿路天目路周家嘴路”上的出租 车 GPS 数据分析处理,我们可以看到关联检验在 GPS 数据处理中有明显的作用,大大减少了漂移和“假 行驶”现象带来的道路车速统计误差。但是由于路 口存在红绿灯的原因,根据 G P S 数据得到的道路车 速和人工测速得到的道路车速存在一定的误差,也 就是说这种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来排除由于路口 红绿灯带来的误差。参考文献1刘同明,夏祖勋,谢洪成。数据融合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9。2汪海渊,朱彦东,杨东援。数据融合技术及其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交通与计算机,2001(19 , 42453姜桂艳,江龙晖,王江锋,张晓东。信息融合技术在道路交通参数预测中的应用。情报科学, 2004(22 ,435436作者介绍吴娟,女,1982.1,江西靖安。同济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通信理论与系统,I T S ,数据融合。张轮,男,1970.7,安徽蚌埠市。同济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网络通信,信息通信理论与系统,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