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夕阳”与“曙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作 者:张欢欢 王逸文 弓进梅 卢信智 虞嘉葳 杨 苗 蒲 敏 喻 喆指导老师:周湘斌指导学长:卫广伟 2011年8月摘要2006年12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加之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非常棘手的事实。在目前的户籍政策的影响下,城镇老年人有退休金和养老金,老年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证,但是农村的老年人只能依靠子女采取传统的养老模式。而在现在的社会中,传统的养老模式又是极其脆弱的,到时老人的境况十分的凄惨。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旨在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我们实践团深入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2009年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全国第一批试点县;王家庄深入的了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效果、影响等一系列情况。我们将村民划分为1659岁和60以及60岁以上两部分,根据这两部分人的不同情况我们分别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此外我们还走访了村长、王常乡政府负责此工作的部门以及枣强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开展的情况,找出其中值得其他地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发现当中存在的不足。【关键词】 社会学 老龄化 社会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AbstractIn December 2006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strengthening the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work to solve the population as a whole issue decision, explicitly pointed out tha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into aging society. The population aging in our country is staying ahead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hinas large population base, solve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become in the fact that we are very tough. In the pres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policy, the impact of the old town have a pension and pensions, old age got the basic guarantee, but rural elderly people can only rely on their children taking the traditional pension mode. And in todays society, traditional endowment mode is extremely vulnerable, then the old mans situation is very sad. In 2009,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about for a new rural society endowment insurance pilot guidance. Old people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ural endowment. We practical team deeps in HengShui city in HeBei province Wang jia zhuang toffee dates deeply understand the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effect, the influence and so on a series of situation. We will villagers into 16-59 years old and 60 and 60 years old or above two parts, according to the two parts of the different situation we are used for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 In addition we also visited the village head,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responsible for the work of departments and date by a new type of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pilot work leading group office. With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to implement, find out which one is worth the experience worthy of learning other areas and found that among the deficiency.Key word: Sociology the trend of the aging rural population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1 绪论11 调查背景1.1.1老龄化形势严峻1. 我国老龄化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的标准。的形势不容乐观。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1.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46. 若以65岁作为老年人的起点,则全国老年人口数量为882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10,无论以何种标量来衡量,中国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最新的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 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以2000年普查得到的总人口和分年龄的人口结构为基础,利用小学生在校人数的统计数据做了相应的调整,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未来百年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数的31.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一。 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梁鸿、赵德余,2008;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容乐观。2. 中国农村的养老形势比城市更加严峻。中国的经济结构及其处于经济转型期的特殊阶段决定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问题的“重中之重是中国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及其养老问题。无论是从绝对规模还是从结构性比率来看,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都比城市更加严峻。就规模而言,1999年,全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9300万人,约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70%。从城乡人口老龄化结构来看,在农村人口中,2000年年龄在65岁及以上人口占到73.5%,远大于同期城市66.3%的比重。” 周志凯: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10期。并且中国农村老年人规模还继续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截至2006年其规模已达到1亿人。中国农村的养老形势比城市更加严峻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的内核化和小规模化十分明显,农村中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遭到了严重的挑战。第二,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影响。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农村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青年人外地求学,最后把户口迁出;年轻人赚了钱之后举家外迁而将自己的父母却留在村中,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农村大批“386199”(妇女、儿童、老人)队伍的出现。农村劳动力流动使得因子女少而受到严重挑战的传统养老模式更是雪上加霜。第三,农村老年人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农村老人在年老失去劳动能力之后除了从子女那里取得一些收入之外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而依靠子女一方面要看子女的孝心,另一方面子女的经济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相比有一定的退休金和养老金的城市里的老年人来说,农村老人收入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第四,当今农村中老年人地位下降使老年人的处境更加窘迫。男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农村老年人没有固定的收入,加之现在传统道德约束力的急速滑坡,导致农村中老年人的地位明显下降,成了“媳妇的美好时代”。农村老人的境况更加恶劣。1.1.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2009年,国务院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而制定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它以 “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为基本原则。涉及人员范围之广是其他商业保险和旧农村养老保险无法达到的:凡是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55元的养老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之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将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1.1.3 调查地点基本情况枣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王家庄位于枣强县的东北部,处于枣强县和景县的交界地,紧挨着景县广川镇。王家庄地处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是棉花,两年三熟。枣强县是农业大县,广川以生产通讯铁塔著称,有许多乡镇企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王家庄充分利用了其地理条件,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经济结构。以广川铁塔为基础,强壮年的男劳动力或外出进行铁塔的安装、修理、联系业务,或在工厂里负责铁塔的初加工。妇女和老人在家里负责种地和照顾孩子。在乡镇企业中的收入或者是外出打工的收入超过了在家中务农的收入。在广川镇为中心的经济圈的影响下,王家庄居民的收入高于周边村庄。王家庄现有居民604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有8090人。取中间数85人来计算,王家庄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4.1%。根据枣强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数据:2010年,枣强县平均参保率 平均参保率:参保人数(包括60岁以上的人)比上16岁以上的人数(16岁以上包括缴纳养老金的人和享受到基础养老金待遇的人比上16岁以上总人口)是97.25%,王常乡的参保率是94.14%。王常乡是枣强县所有的乡中参保率最低的乡。1.3调查方法1. 访谈法调查员对60岁以上村民、村长、王常乡政府负责此工作的部门人员以及枣强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关于当前养老保险的基本状况、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的年龄结构、参保人数、经济收入、收入来源、生活状况等具体情况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访谈。在访谈中,我们得到了一些难以用观察、问卷调查得出的翔实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现状。2. 实地观察法在所负责区域范围内,调查员对农民生活状况、农村老人的生存条件进行实地考察,比较直观的了解到调查地点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医疗状况、卫生环境、老人精神面貌,更加全面的了解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背景和对村民的影响。 3. 问卷调查法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实践地农民的收入状况、参保原因、参保影响。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为我们后期进行数据分析奠定了夯实的基础。4. 文献调查法 在准备阶段,通过查阅地方年鉴、相关报告、学术研究论文等文献资料,详细了解了调研地区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情况,有针对性的了解了旧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比较打下基础。2 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本次实践选取了河北省枣强县王常乡王家庄为例子来研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方面考虑到我们实践团的成员之一是本村的居民,能够了解本村的基本情况,而且能取得村民的配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王家庄的情况比较典型。第一,王家庄的老年人口占到全村总人口的14.1%,老人的养老问题比较突出。第二,剩余劳动力外出的情况比较多,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比较严峻。第三,王常乡在枣强县中参保率最低,很具有典型性。我们的调查对象是王家庄16岁及16岁以上的居民。我们将调查对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16岁59岁的居民,这部分居民我们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另一部分是60岁以及60岁以上的老人,考虑到这部分居民的能力以及本次调查的目的,我们主要采取的是访谈法。我们采用随机原则填写问卷60份,其中2份废卷,有效数据58份;对7位老人进行了访谈。在有效的58分问卷中,其中调查女性45人,占到了问卷调查总人数的77.6%(见图一)。由于男性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在随机发放问卷时男性占的比例自然是比较少的。这一调查也充分地说明了本村男劳动力流动的情况。但是这一现象并不影响我们调查的代表性。在我们的调查中,男女分别呈现出的年龄结构人数分布的趋势基本一致(见图二)。即在我们的调查中既能反映出本村的男劳动力流动的情况,又不失调查的代表性。在随机发放的问卷中有49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4.48%。没有参加新型养老保险的人数有9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15.52%。(见图三)因为投保的档次有5个等级(100元/年、200元/年、300元/年、400元/年、500元/年),上文中提到王家庄村民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农业收入和打工的收入。土地的数量和从事的工作在铁塔行业中环节的不同,王家庄的收入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考虑投保的档次是不是和村民的收入有关。但是在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49个人中,投保的档次只有100/年和200/年两个档次。49人中只有3人每年交了200元,其他的都是每年交了100元。从图四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收入的多少和投保档次的高低没有关系。也就是说人们在选择投保档次的时候,考虑最多的因素并不是自己现在的经济情况。根据表一反映的情况来看人们投保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随大流,看到大多数人交了100元钱自己也就跟着交100元钱,反正自古以来“随大流不挨揍”总是没有错的。再者占比重较多的是根据自己现在经济状况。在其他的选项中调查者提到的原因有“每年交100元钱是最低的标准”、“是政策的硬性要求”、“统一交的100元”还有“害怕政策变动钱白白的浪费”。表一:调查对象选择自己投保档次的依据个案摘要个案有效的缺失总计N百分比N百分比N百分比$选择投保档次的原因a5086.2%813.8%58100.0%a. 值为 1 时制表的二分组。$Q8 频率响应个案百分比N百分比$Q8aA869.5%12.0%B81727.0%34.0%C869.5%12.0%D82844.4%56.0%E869.5%1.0%总计63100.0%126.0%a. 值为 1 时制表的二分组。注:A8为领取养老金试时的收入,B8为现在的收入水平,C8为亲戚、家人朋友的建议,D8为随大流,E8为其他当看到选择随大流和其他的比重占到了一半以上,我们不禁要思考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村民对政策的了解程度。由图五中我们可以看出非常不了解的和不了解的占到52.64%,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只占到了21.03%。而由表二中我们可也看到村民对养老金的领取条件了解的最多,而对养老金的筹集来源,即养老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了解的最少。个人缴费的越多,年老时得到的收益也就越多。联系上面的村民投保的档次绝大多数是每年缴费是100元,如果其村民了解个人缴费的标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就是村民对养老金的筹集来源了解不多的结果。而我们在对王常乡有关负责人进行访问时问到“我们的村民每年的交多少费用?”“每年交100块钱”“不是有五个档次,村民根据自己的意愿缴费吗?”“对!每年可以交100、200、300、400、500。”在对村长进行采访时我们也得到了类似的回答。乡一级的有关人员对政策不是非常的了解或者是说对政策准确性上要求的不严格。可想而知,乡一级在向村委会宣传的时候是什么效果。表二:村民对新型养老保险政策的了解情况个案摘要个案有效的缺失总计N百分比N百分比N百分比$村民对新型养老保险政策的了解情况a4984.5%915.5%58100.0%a. 值为 1 时制表的二分组。$村民对新型养老保险政策的了解情况 频率响应个案百分比N百分比$村民对新型养老保险政策的了解情况aA41212.6%24.5%B488.4%16.3%C42021.1%40.8%D43334.7%67.3%E42223.2%44.9%总计95100.0%193.9%a. 值为 1 时制表的二分组。注A4为参保的范围,B4为养老金的筹集来源,C4为养老金待遇,D4养老金的领取条件,E为个人的缴费标准调查者参加新型养老保险的原因中,为自己年老时有保障、随大流、为老人能得到补贴参保占的占的比重比较大。这些都是比较浅显和直观的。而考虑到政府和集体有补贴的人比较少,这与前面提到的人们对养老金筹集的来源以及养老金的组成了解少是有一定原因的。而在调查中没有参加新型养老保险的9个人中有1人提到不知道这一政策,有1人提到生活困难不能支付最低养老保险金,有4人提到现在还年轻现在考虑养老问题还为时过早。在其他的选项中有一个村民提到了不相信现在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他说到:“现在的政策从上层的思路都是好的,但是真正的到了老百姓的身上往往就不都是好事了。你就说国家实行的新型合作医疗,是买药的时候能补贴,但是现在给补贴比以前不给补贴时还贵。还有那个粮补,现在农药化肥又涨钱了。老百姓得到的钱还是没有增多。”国家给农民实行保护价、粮食补贴,而相应的农资产品和其他日用品也就像是水涨船高,不断的涨价。农民始终处在生产链的最低端,不能真正的得到实惠。而现在实施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要想得到农民的信任,使农民真正的得到实惠,必须做好宣传、实施、监督和其他一系列的工作。表三:参加新型养老保险的原因个案摘要个案有效的缺失总计N百分比N百分比N百分比$调查对象参加新型养老保险的原因a4882.8%1017.2%58100.0%a. 值为 1 时制表的二分组。$调查对象参加新型养老保险的原因 频率响应个案百分比N百分比$调查对象参加新型养老保险的原因aA92326.1%47.9%B91415.9%29.2%C92326.1%47.9%D944.5%8.3%E91921.6%39.6%F944.5%8.3%G911.1%2.1%总计88100.0%183.3%a. 值为 1 时制表的二分组。注:A代表老年时生活有保障,B代表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C代表随大流,D代表家里人帮我参保,具体的情况不清楚,E代表家里有老人,根据政策必须参保老人才能得到补贴,F政府和集体有补贴,G其他3新型养老保险政策的影响与原因分析3.1 新型养老保险政策的影响3.1.1对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影响许多研究认为阻碍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是户籍制度,但是樊小钢认为:传统的所导致的对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阻碍作用正在逐渐减弱甚至消除,但是惟有社会保障制度依然维持了城镇居民之间的利益差别。迄今为止,我们国家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依然保持了城乡分割的格局,即使是已经实现了非农化的人口也依然被排斥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因此,他认为真正阻碍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城镇户籍制度,而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樊小钢: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3期;由于户籍制度的影响,农民被排斥在了社会保障之外。当丧失劳动能力之后,除了子女的接济之外没有任何的收入来源。而且只能够是依靠传统的养老方式养老。如今的情况是农村的劳动力的流动、计划生育政策、老人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孝道衰弱、农村老年人的地位下降等原因使得传统的养老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建设新农村、我国向城市化迈进急需解决的问题。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相比旧的养老保险制度有两点创新。一是筹资结构上。过去的老农保主要都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是三个筹资渠道。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是对社会养老体系的完善。二是老农保主要是建立农民的账户,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而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开创了社会保障制度新的领域,是对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杨翠迎、庹国柱认为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大都是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转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即工业化发展靠自身积累且其剩余反哺农业的时期。从经济指标看,大体上有:其一,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15%以下;农业劳动力的比例在20%以下;其二,农业人口在总人口所占的比例降至50%以下;其三,人均GDP在20000美元以上(按当年汇率计算)。对照国外的经验,从总体来看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还很低,还不具备建立农民年金保险的经济条件。 杨翠迎、 庹国柱:建立农村养老保险:进与退,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所以,先进行试点是十分必要的。这也决定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国家拿出来的基础养老金的也是很少的。但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种积极尝试。突破了一贯以来认为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转向成熟的过度阶段再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观点。是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31.2对非老年人(16岁59岁)的影响对农民经济上的影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可以参保的档次有五个,最低的每年100元,最多的500元。就一个中等家庭来看,一个四口之家。两个劳动力,靠外出打工和地里的收入,一年收入25000元。全家一年的花销大概是1500020000,如果说其中的孩子上高中或者是大学的话,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在农村中,农民在买东西时经常是为了五角钱,一块钱和买者进行讨价还价。100元钱虽然不是很大的数目,但是对菜、粮食都自己用的农民来讲还是不小的数目。加之农民固有的小农思想,不考虑长远。现在交钱,而看到收益却要等很长的时间,尤其是现在年龄偏小的人。这也是有些人不参保和绝大部分参保人都每年交100元钱的原因。生育观念的影响图六反映的是如果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所期望的养老方式是哪种。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大部分人还是希望是家庭养老。这一方面说明农民的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认为自己有儿女就没有必要去养老院或者是敬老院。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新型养老保险政策实施两年多,并没有对农民的养老观念产生多大的影响。 通过图七和图八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考虑到自己养老时的负担,希望生育的孩子数量,只有8个人选择不生育和只生育一个孩子。有12个人选择生育3个及3个以上的孩子。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农村里依然存在。也就是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农村的生育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 图七 调查者目前拥有孩子的数量(“3”代表3个以及三个孩子以上) 图八 考虑到养老负担打算生育多少个孩子(注:1代表0个,2代表1个,3代表2个,4代表3个及3个以上,5代表和数量无关关键看孝顺程度)3.1.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对老年人的影响现在农村的老人绝大多数都属于空巢老人。有的与自己的孩子分开过,有的是和老伴住,有的就是自己住。“老两口住”,“像我们这么大岁数超过70的老两口都在的在一起相互依托,如果只剩下一个人了生活就不那么容易了。”(王某 男 71岁 ),而平时的花销除了每天的吃饭以外就是看病、吃药的钱,另外还有给自己孙子孙女的零花钱。“一天四块五不够,每个至少是150元”(王某 男 83岁)如果老人没有病,自己或者是子女的经济负担就稍微的轻一些,如果有慢性病必须经常吃药的医药费就得占了花销的大部分。“我心脏不好,必须经常吃药。老伴糖尿病,也是天天吃药。我们一个人一个月就得三四百,两个人就是700多。她没有其他的收入,就我那每月500元的复原补助。”(王某 男 83岁)。总体来说,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得到55元的补贴,可以给他们一些帮助,减轻一下其子女们的负担。当提到希望哪种养老方式时,却得出了表达不同的但意思相近的回答。“儿子多,年轻的时候多受点罪,现在好了。”“我有儿有女的,又不是没人管。有儿有女的谁去那儿(养老院)呀,人家没儿没女的才去那儿呢。”(张某,女,80岁)“去养老院还得花钱,没钱谁让你去呀!一个月800多块钱呢!”(王某 男 83岁)“我看电视上,都在讨论哪一种养老方式。”“一切都得靠经济基础,像养老院在农村根本就建不起来。现在的落脚点都在社区养老上,但是对于农村来说也是有困难的。”“现在只能靠自己,对于我来说我只能吃我的退休金。”(王某,男,71岁)。3.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3.2.1 信息在各级宣传、执行中流失。我们对枣强县新型农村和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办公室)人员进行采访时,办公室里的任何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把政策执行和注意细节讲解的很清楚。但是到了乡里就不是这样子了,而村里更甚。据县办公室人员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方式有在枣强县电视台播放县办公室主任关于此政策答记者问、县电视台播放广告、各村印发宣传资料、召集乡一级负责人集中授课。而在表四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半以上的人时通过村委会的宣传公示了解到这一政策的。所以乡政府和村委会上传下达的作用必须做好。而实际上,许多信息都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给丢失了。前面提到投保的档次是五个,而我们在对王常乡有关负责人进行访问时问到“我们的村民每年的交多少费用?”“每年交100块钱”“不是有五个档次,村民自己的意愿缴费吗?”“对!每年可以交100、200、300、400、500。”在对村长进行采访时我们也得到了类似的回答。甚至有的村民还认为就是每年交100元钱,交100元钱是政策的硬性要求。在对残疾人和生活及其困难的人,在政策上有什么措施这个问题上,县办公室和乡负责人员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县办公室“凭民政部颁发的残疾证,省、市、县财政每级补贴27元。每年在其应缴的保费少交81块钱。”乡负责人“我们这边有低保结合,其他的没有。”对于同一个问题在县一级和乡一级中竟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以此我们可以推断到村一级时信息确实和扭曲的情况。根据表五我们可以看到一半以上的人是通过村里的宣传了解到政策的。这么重要的宣传途径竟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除了想简化、怕解释和实施起来困难,办事者的能力也是值得考虑的。表四 调查对象了解政策的途径个案摘要个案有效的缺失总计N百分比N百分比N百分比$了解政策的途径a5798.3%11.7%58100.0%a. 值为 1 时制表的二分组。$了解政策的途径 频率响应个案百分比N百分比$了解政策的途径aA55067.6%87.7%B51216.2%21.1%C51216.2%21.1%总计74100.0%129.8%a. 值为 1 时制表的二分组。注:A为村委会的宣传、公示,B为亲戚、朋友、邻居的介绍,C为报纸、收音机、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3.2.2简单的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简化于仅仅满足物质生活马斯诺的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对五种需求的满足情况。叶南客、唐宗勋认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内涵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老年物质精神生活中的状态特征,二是老年人的价值实现和幸福感,三是老年人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 叶南客,唐宗勋.老年生活质量初探J.人口研究,1996(9):31. 而在我们的访谈中得到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很低,有的老人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 “我自个住,腿不行,上次摔着了。现在听还疼呢”, 老人们自己居住,没有人的照料。自己得不到依靠,缺乏安全感。“他们经常不在家 ”“一年还来两次,过年的时候一次,八月十五一次”“有电话,他们忙,主要是我给他们打”由于子女都不在身边,家里只剩下两个老人或者是自己。老人自己的孤独和思念孩子的心情没有人理解。归属和爱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自己不认字,看电视只看热闹。那边人的辈儿都大不去和他们聊天”“平时就是聊天、打牌”“自己没有其他的爱好”。这些老人要么没有什么活动,要么就聊聊天,打打麻将来打发时间。都没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加之自己不在自己的身边,自我实现的需求根本无法实现。问到县办公室的一个工作人员“你认为养老问题是什么?”时,工作人员回答到“就是最基本的物质和医疗能够满足就行了。”而这种回答是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一个误解。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只能稍微的缓解一下老人和子女的经济负担,人的其他需求根本无法满足。3.2.3 保障水平相对较低新农保的保障水平很低,相比城镇养老金差很远。下面用数学计算比较一下:城镇个人养老金基本计算方式:男(60退休).工资=上缴总额/139+工资基数*工资平均浮动系数*上班年限% 女(55退休)=上缴总额/170+工资基数*工资平均浮动系数*上班年限% 新农保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新农保(一律60岁)= (上缴总额+30*上缴年限)/139+基础养老金55元 折合起来,新农保才相当于城镇基本养老的月收入390左右的人上缴养老标准。回收本金自然是最慢的, 新农保制度只是给没有老年时没有任何保障农民的一种惠民政策,比城镇养老保险金差很多。3.2.4保险金的支付方式和养老金的领取方式有待于改善保险金在前两年的缴纳时,都是由村支部代收,然后一级级的传递,最后到县里。据县办公室的人员讲到从今年起全部实行银行转账。即村民统一将钱存到邮政账户,然后进行转账。村民把回执单交到乡里的有关负责人。前一种虽说是有关部门的工作量是增大了,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最方便的。任何一种的出发点都应该是最大限度的方便老百姓。“一个月给55块钱,还得去城里去领。”“都是儿媳妇去领,他们给多少就是多少”。据了解农村老人的养老金必须去邮政储蓄去领,对于王常乡而言,必须去枣强县城里去取钱。对于老人来说很来就很少出门,有的连去乡里赶集都很少去,更不用说是距家近一个小时的县城了。儿子又很少在家,大部分是儿媳妇代领。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人将这部分钱装进了自己的腰包,根本不交给老人。3.2.5 在保险金的资产管理上存在漏洞在新型养老保险细则中,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数额的月计发放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蓄款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升值标准则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每年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为了保持保险金的购买力不降低,使老百姓的资产贬值,需要对新农保基金进行相应保值增值。但是,国家却未出台相应保险金的浮动利率标准或者其它统一的保险金增值管理方式,而是将保险金的管理权放权于地方县级政府。由于县级基分散化的管理,保值增值手段单一,难以保障参保者的养老金待遇水平目前多数县级机构只好选择将养老基金存在银行以降低风险,以一年期同期存款利率计息随着银行存款利率,农保基金的增值效果不理想,可能出现人不敷出的局面,并导致保险金的贬值。在短期内,按照这样的金额发放标准,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是显而易见的。可是长期来看,包括人民币的通货膨胀、购买力的浮动、现金贴现的问题带来的矛盾,这些经济学的上的隐患不容忽视。3.2.6 缴费的没有有效的凭证,使得老百姓将信将疑“这里交上钱了连个交钱的条都没有,第一年的时候交钱还给你张条呢,现在什么都没有。以后人家再不认账了,这件事就算是黄了。”一位村民在调查时说。针对这些反映,枣强县人社局从2011年8月8日到15日,将20092010年度参保缴费人员账户明细表和截止2011年7月份领取养老金人员情况在全县553个村集中进行公示。缴费缺少有效的凭证,政策实施的稳定性差,使得村民对政策的信任度大大降低。4意见和建议4.1 保证信息传递时的完整性、准确性提高乡有关部分和村委会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加强基层人才建设,增强办事者能力。能够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使得信息在传递的时候少流失甚至是不流失。4.2 正确认识养老问题走出养老问题就是保障老人的物质生活这一误区。在切实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完善其他设施。例如,改善医疗卫生情况、在村中设立老年人活动室、安装健身器材、组织老年活动等等。使老年人的需求得到满足。4.3 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金待遇。特别是提高基础养老金和地方政府的补助。使农村人真正的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以减小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我国的城镇化水平。4.4 优化缴纳保险金和领取养老金的程序要本着一切为了人民,最大限度方便老百姓和保障老百姓利益为原则和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缴费和领取养老金的程序要探索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而且不要朝令夕改。村委会虽然是一个村民的自治组织,但在实际的生活中村委会与村民的联系最为密切。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村委会的有利条件。例如,在缴费时,由村委会代收,随即给村民开收据。上面标明缴费的档次、银行利息、养老金计算方法、各级政府补贴金额等关键项。在养老金的领取上可以尝试由村委会在一个时间代领,之后直接发到老年人手中的方法。4.5 保证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防止由于物件上涨引起的农民辛苦钱缩水,农民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个人账户储存额不应该按照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而是应该按照当年的物价上涨的水平计息。另外,中央财政的基础养老金和地方政府的补贴也应该根据物件的水平变动。为了保持基金总的购买力不降低,还需要进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保值增值。把县一级结余的农保基金交由高层级部门统筹管理。提高统筹层次可以新农保基金投资环境更好,农保基金相对集中,资金规模较大,投资渠道宽,横向与纵向的交叉选择范围广,基金投放率高,增值效益大。能够提高农保基金的使用效率。4.6 政策的实行要实现公开化、透明化、制度化和稳定化只有政策实现公开化、透明化、制度化和稳定化,才能使老百姓放心,进而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政策实施的过程要更加的细致,制定有效的办理程序,办事人员每一步都必须按照程序办事。以增强村民对政府和政策的信任度。5 结束语我们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抱有谨慎乐观的态度。一方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突破了一些障碍,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人及其子女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在新型养老保险实行的过程当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老人的养老问题上城乡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应该继续的坚持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缩小城乡老人的养老差距上继续前进。6致谢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是在周湘斌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老师始终都给予我们细心的指导和大力的支持。在此谨向周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于此同时,也要特别感谢河北省枣强县王家庄村长、王常乡政府、枣强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们社会实践的支持和理解,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资料,准确的数据,使社会实践能够顺利进行。感谢卫广伟、李璐等社工人社团部长对本次实践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感谢卫广伟同学对本次调查的指导。参考文献1梁鸿,赵德余: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8年.2周志凯: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10期.3樊小钢:城市化进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