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T梁桥检测.doc_第1页
北京一T梁桥检测.doc_第2页
北京一T梁桥检测.doc_第3页
北京一T梁桥检测.doc_第4页
北京一T梁桥检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委托单位(Client)北京市顺义预应力构件厂地址(ADD)北京市顺义区电话(Tel)工程名称(Name of engineering)预应力混凝土T梁荷载试验工程地点(Place of engineering)北京市顺义区工程编号(No.of engineering)/检验日期(Sampling date)2010/6/116/12抽样数量(Sampling quantity)见报告检验(Test)项目(Item)荷载试验仪器(Instruments)位移计、应变式传感器、WDAS-JY无线数据采集仪等依据(Referencedocuments)YC4-4/1982、JTG D060-2004、JTG D62-2004、CJJ 77-98等工程概况北京市顺义预应力构件厂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长32.0m,计算跨径31.20m,梁高1.60m,梁宽1.20m,梁体采用C50混凝土。该试验T梁为小龙河桥简支T梁桥中一片中梁。小龙河桥位于北京市顺义兴华路,跨越小龙河,为一跨32.0m简支T梁桥。该桥为斜桥斜角为85.75度。桥梁分为南北两幅,两幅桥宽均为24.5m。0.40m(桥面布置为栏杆)+3.0m(人行道)+6.0m(非机动车道)+3.0m(分隔带)+11.50m(机动车道)+0.6m(防撞栏)。每幅桥有14片T梁,T梁间距1.7m,梁高1.60m,边梁外悬臂为0.88m。T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按B类构件设计。桥梁下部结构为帽梁接桩基(柱式桥台)。该桥设计荷载为汽车:城A级,人群:4KN/m2。北京市顺义预应力构件厂为该桥梁进行T梁预制的工作。检测依据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YC4-4/198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 5015292);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 77-98);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2-200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小龙河桥设计图纸;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相关检验细则;合同及与此次检测相关的技术文件和资料。(本页以下无正文)检测结果在试验荷载作用下,跨中截面实测最大挠度值34.61mm,各测点挠度实测值均小于理论值,满载时挠度校验系数为0.8000.874,挠度校验系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卸载完毕后,结构恢复正常,残余变形较小,该桥处于线弹性工作状态,工作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变形恢复能力,整体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该桥结构刚度满足设计荷载要求。在试验荷载作用下,试验截面各测点应力实测值基本小于理论值,跨中梁底实测最大拉应力为10.98Mpa,T梁腹板最大压应力为6.83Mpa。满载时应力校验系数为0.6481.035,应力校验系数均在合理范围内。卸载完毕后,各测点应力最大相对残余较小,表明该桥工作性能良好,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荷载要求。试验前对测试截面附近区域进行裂缝检查观测,均未发现可见裂缝;在各加载工况下,梁体没有新的可见裂缝出现,结构的抗裂性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T梁实测一阶竖向自振频率为3.54Hz、二阶竖向自振频率为12.91,理论计算一阶竖向自振频率为3.28Hz,二阶竖向自振频率为12.85Hz。实测值大于理论值,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值分别为1.08、1.01,一阶竖向振型的阻尼比为0.0126,属小阻尼振动。检测结论本次T梁试验的荷载效率为1.03,其试验结果能反映T梁的实际工作状况。各级加载工况下,试验T梁各测试截面的实测挠度均小于计算值,跨中最大实测挠度增量为34.61mm。各级加载工况下,T梁各拉应力测点的实测应力均小于计算值,压应力实测值接近计算值。跨中截面底板混凝土实测最大拉应力增量为4.89Mpa,T梁腹板实测最大压应力增量为6.83Mpa。试验前后,梁体均没有发现可见裂缝出现,结构的抗裂性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T梁实测一阶竖向自振频率为3.54Hz、二阶竖向自振频率为12.91,实测值均大于理论值,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值分别为1.08、1.01,一阶竖向振型的阻尼比为0.0126,属小阻尼振动。综上所述,对北京市顺义预应力构件厂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中梁)荷载试验的结论意见为:试验T梁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工作状态正常,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本页以下无正文)1 工程概况北京市顺义预应力构件厂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长32.0m,计算跨径31.20m,梁高1.60m,梁宽1.20m,梁体采用C50混凝土。该试验T梁为小龙河桥简支T梁桥中一片中梁。小龙河桥位于北京市顺义兴华路,跨越小龙河,为一跨32.0m简支T梁桥。该桥为斜桥斜角为85.75度。桥梁分为南北两幅,两幅桥宽均为24.5m。0.40m(桥面布置为栏杆)+3.0m(人行道)+6.0m(非机动车道)+3.0m(分隔带)+11.50m(机动车道)+0.6m(防撞栏)。每幅桥有14片T梁,T梁间距1.7m,梁高1.60m,边梁外悬臂为0.88m。T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按B类构件设计。桥梁下部结构为帽梁接桩基(柱式桥台)。该桥设计荷载为汽车:城A级,人群:4KN/m2。北京市顺义预应力构件厂为该桥梁进行T梁预制的工作。受北京市顺义预应力构件厂的委托,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该T梁进行荷载试验,具体检测项目如下:T梁控制截面应力;T梁控制截面最大挠度及挠度纵向分布规律;T梁裂缝观测;T梁振动测试试验T梁实景见照片1。照片1 T梁实景照片2 检测目的按结构荷载试验方法,通过对T梁进行静力荷载试验及动力试验,检测控制截面应力、挠度、裂缝、频率等指标,以达到下述目的:检验T梁的实际承载能力,评价其在设计使用荷载下的工作性能;考察结构的整体变形规律和实际受力状态,判明结构的工作状况,为桥梁的后期施工提供依据;检验T梁动力特性。3 检测依据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YC4-4/198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 5015292);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 77-98);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2-9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小龙河桥设计图纸;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相关检验细则;合同及与此次检测相关的技术文件和资料。4 检测内容4.1 控制截面及测点布置根据T梁结构形式,选择T梁跨中截面、L/4截面作为测试截面,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控制截面应变、挠度及裂缝观测。T梁测试截面位置示意图见图4.1-1,荷载试验测点布置图见图4.1-24.1-4所示。图4.1-1 T梁测试截面位置示意图(单位:m)(本页以下无正文)图4.1-2 试验T梁跨中截面应变测点布置示意图(单位:cm)图4.1-3 试验T梁L/4截面、3L/4截面应变测点布置示意图(单位:cm)说明:图中 “ ”标记为混凝土表面纵向应变测点。 图4.1-4 T梁挠度测试截面位置示意图图4.1-5 T梁挠度截面测点布置示意图(单位:m)说明、“ ”标记为挠度测点,采用位移计测试。4.2检测仪器试验中应变用WDAS-YB电阻应变式传感器、WDAS-JY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及便携式计算机进行采集;挠度采用位移计进行测试,WDAS-JY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及便携式计算机进行采集;静载试验检测系统如图4.2-14.2-2所示。位移计WDAS-JY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便携式计算机图4.2-1 挠度检测系统组成框图WDAS-YB电阻应变式传感器WDAS-JY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便携式计算机图4.2-2 应变检测系统组成框图4.3试验内力及荷载效率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 2006对T梁截面特性及静载试验内力进行计算与分析。4.3.1 T梁主要技术指标计算跨径:L=31.20m;二期恒载:T梁湿接缝、桥面铺装、人行道板及护栏。活载:城A级,人群4.0kN/m2。本小节及下小节的分析表格中,应变单位为,应力单位为MPa,应力以受拉为正,受压为负。应变换算为应力的弹性模量取值3.45104MPa;挠度的单位为mm,挠度以向下为正,向上为负;弯矩的单位为kNm,梁下侧受拉为正,上侧受拉为负,试验内力及荷载效率见表4.3。4.3.2 T梁模型T梁采用MIDAS CIVIL/2006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分析,共建立空间梁单元 34个,节点35个,边界条件数量2个。图4.3.2 T梁计算模型4.3.3 试验加载方式本次试验采用液压千斤顶、反力架进行加载,通过压力传感器示值进行分级加载控制。 采用两点的方式进行加载,加载示意图见图4.3.3。图4.3.3 T梁加载示意图为达到试验数据稳定和试验安全目的,根据经验对加载程序作如下安排:在试验开始前,先加载至60%,持荷15分钟,然后卸载,以消除部分残余应力,起到使试验数据稳定的效果;为保证试验安全,避免过载引起T梁损坏,试验车辆采取五级加载。事先计算各级荷载引起控制截面的应变与挠度,在该级荷载到位后,测量相关的应变和挠度,与计算值进行比较,按弹性力学原理,确认该级荷载产生的应力在计算估计的范围之内后,再进行下一级加载;每级荷载就位后约10分钟进行各项观测,在该级荷载使T梁的变形稳定后再进行下一级荷载的加载,卸载后约15分钟进行残余观测和调零,再继续下一工况。4.3.4 试验内力及荷载效率该试验T梁以设计活载和桥梁二期恒载产生的T梁跨中最大弯矩作为试验控制内力,进行荷载试验。按内力等效原则,分五级加载,使控制截面的试验荷载效率达满足试验方法的要求。试验内力及荷载效率表见表4.3.4。表4.3.4 试验内力及荷载效率 分级加载控制截面设计控制内力(kNm)试验荷载内力(kNm)荷载效率1跨中截面J1 2983.4651.40.2221317.80.4431989.70.6742672.40.90满载3060.01.03注:本次荷载试验的控制荷载计算考虑了相关冲击效应,设计控制内力已扣除加载横梁产生的内力。5 检测结果5.1 挠度检测结果对北京市顺义预应力构件厂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试验控制截面进行了5级加载,主要测点的实测挠度与计算值的比较见表5.1。表5.1 跨中截面分级加载实测挠度及效验系数 项目加载分级测点部位弹性变形fe(mm)计算值fs(mm)校验系数(fefs)1级加载L/4办公室侧3.216.320.508L/2 4.199.210.4553L/4场地侧3.626.320.573 续表5.1 跨中截面分级加载实测挠度及效验系数 项目加载分级测点部位弹性变形fe(mm)计算值fs(mm)校验系数(fefs)2级加载L/4办公室侧8.6812.780.679L/2 12.0818.620.6493L/4场地侧9.4512.780.7393级加载L/4办公室侧16.4619.290.853L/2 23.1928.120.8253L/4场地侧16.8619.290.8744级加载L/4办公室侧20.8125.910.803L/2 29.2437.770.7743L/4场地侧22.1925.910.856满载L/4办公室侧24.6229.660.830L/2 34.6143.240.8003L/4场地侧25.3429.660.854根据挠度实测结果,绘制如图5.1-1所示的挠度沿梁纵向分布曲线,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根据跨中挠度平均值及L/4、3L/4截面挠度与跨中弯矩绘制如图5.1-2所示的跨中弯矩挠度曲线。 图5.1 -1 T梁分级加载挠度沿纵向分布曲线图图5.1-2 T梁分级加载弯矩挠度曲线由表5.1可见,在试验荷载作用下,跨中截面实测最大挠度值34.61mm,各测点挠度实测值均小于理论值,满载时挠度校验系数为0.8000.874,挠度校验系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卸载完毕后,结构恢复正常,残余变形较小,结合图5.1-2表明该桥处于线弹性工作状态,工作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变形恢复能力,整体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该桥结构刚度满足设计荷载要求。5.2 挠度检测结果根据应变检测结果及材料的弹性模量理论值换算测点应力。T梁测点的实测应力与计算值的比较见表5.2,图5.2为跨中截面各测点的实测应力与跨中弯矩的关系曲线。表5.2 跨中截面分级加载实测应力及效验系数项 目工况及测点部位弹性应力e(MPa)计算应力s(MPa)校验系数(es)1级加载L/4办公室侧1#测点1.141.840.6202#测点0.931.840.505L/21#测点-1.52-1.401.0862#测点-0.69-0.631.0954#测点0.310.920.3375#测点0.851.690.5036#测点2.043.240.6307#测点2.073.240.639L3/4场地侧1#测点1.451.840.7882#测点1.071.840.582 续表5.2 跨中截面分级加载实测应力及效验系数项 目工况及测点部位弹性应力e(MPa)计算应力s(MPa)校验系数(es)2级加载L/4办公室侧1#测点2.233.730.5982#测点1.993.730.534L/21#测点-3.00-2.841.0562#测点-1.31-1.281.0234#测点0.571.850.3085#测点1.733.420.5066#测点4.086.550.6237#测点4.236.550.646L3/4场地侧1#测点2.613.730.7002#测点2.203.730.5903级加载L/4办公室侧1#测点3.835.630.6802#测点3.555.630.631L/21#测点-4.40-4.291.0262#测点-1.93-1.931.0004#测点1.472.800.5255#测点3.295.160.6386#测点6.789.890.6867#测点7.059.890.713L3/4场地侧1#测点4.145.630.7352#测点3.755.630.666(本页以下无正文)续表5.2 跨中截面分级加载实测应力及效验系数项 目工况及测点部位弹性应力e(MPa)计算应力s(MPa)校验系数(es)4级加载L/4办公室侧1#测点5.177.570.6832#测点4.877.570.643L/21#测点-5.88-5.761.0212#测点-2.62-2.591.0124#测点1.813.760.4815#测点4.336.930.6256#测点9.1313.280.6887#测点9.5013.280.715L3/4场地侧1#测点5.117.570.6752#测点5.287.570.697满载5级加载L/4办公室侧1#测点6.018.660.6942#测点5.698.660.657L/21#测点-6.83-6.601.0352#测点-2.97-2.961.0034#测点1.954.300.4535#测点4.867.940.6126#测点10.3715.200.6827#测点10.9815.200.722L3/4场地侧1#测点5.618.660.6482#测点5.968.660.688(本页以下无正文)图5.2 T梁分级加载弯矩应力曲线由表5.2及图5.2可见,试验荷载作用下,试验截面各测点应力实测值基本小于理论值,跨中梁底实测最大拉应力为10.98Mpa,T梁腹板最大压应力为6.83Mpa。满载时应力校验系数为0.6481.035,应力校验系数均在合理范围内。卸载完毕后,各测点应力最大相对残余较小,表明该桥工作性能良好,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荷载要求。5.3 裂缝观察与评定试验前对测试截面附近区域进行裂缝检查观测,均未发现可见裂缝;在各加载工况下,梁体没有新的可见裂缝出现,结构的抗裂性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6 动力特性测试6.1 测点布置根据结构的振动特点,对T梁进行动力特性试验,测点布置在跨中截面、L/4截面,试验测试截面位置及测点布置见图6.1。图6.1 T梁动力特性试验测试截面及测点位置示意图6.2 试验方法及测试设备6.2.1 动力特性测定试验动力(自振)特性测定试验采用以下激励方法进行激励:人员跳动激励:在T梁的跨中截面处、L/4截面处采用一人在其梁体上面进行跳跃,对梁体进行激励。测定激励引起的小幅振动响应,通过频谱分析识别结构的固有频率。动力特性试验采用高灵敏加速度传感器测定,由WDAS-D无线数据动态信号采集和分析系统进行信号采集。记录信号回放后,应用时域波形分析、数字滤波、频谱分析等手段识别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6.2.2 试验设备振动加速度采用朗斯加速度传感器测定;WDAS-Y无线数据动态信号采集和分析系统;动力试验测试系统组成如图10.2.3所示。 WDAS-D动态 便携式计算机 信号采集及分析系统 和测试分析软件加速度计图6.2.2 动力试验测试系统组成框图6.3 测试工况动力试验进行了两个工况,有关说明见表6.3。表6.3 动力试验工况说明表 工况编号工况内容备 注1跨中截面跳跃一人2L/4截面跳跃一人6.4 动力特性测试结果对跨中、L/4截面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识别结构的固有频率。表6.4为结构竖向动力特性检测结果汇总。图6.4-16.4-4为部分信号分析图,图6.4-56.4-6为计算一阶、二阶振型图。表10.4.1 结构动力特性检测结果汇总 序号项目实测值计算值实测值/计算值1阶竖向频率(Hz)3.543.281.08阻尼比D0.01692阶竖向频率(Hz)12.9112.851.01阻尼比D图6.4-1 跨中截面加速度信号FFT分析图6.4-2 L/4截面加速度信号FFT分析图6.4-3 跨中截面加速度一阶时域信号图6.4-4 跨中截面加速度时域信号图6.4-5 计算一阶振型图图6.4-6 计算二阶振型图6.5试验结果分析T梁实测一阶竖向自振频率为3.54Hz、二阶竖向自振频率为12.91,理论计算一阶竖向自振频率为3.28Hz,二阶竖向自振频率为12.85Hz。实测值大于理论值,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值分别为1.08、1.01,一阶竖向振型的阻尼比为0.0126,属小阻尼振动。7 检测结论本次T梁试验的荷载效率为1.03,其试验结果能反映T梁的实际工作状况。各级加载工况下,试验T梁各测试截面的实测挠度均小于计算值,跨中最大实测挠度增量为34.61mm。各级加载工况下,T梁各拉应力测点的实测应力均小于计算值,压应力接近计算值。跨中截面底板混凝土实测最大拉应力增量为4.89Mpa,T梁腹板实测最大压应力增量为6.83Mpa。试验前后,梁体均没有发现可见裂缝出现,结构的抗裂性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T梁实测一阶竖向自振频率为3.54Hz、二阶竖向自振频率为12.91,实测值均大于理论值,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值分别为1.08、1.01,一阶竖向振型的阻尼比为0.0126,属小阻尼振动。综上所述,对北京市顺义预应力构件厂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中梁)荷载试验的结论意见为:试验T梁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工作状态正常,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本页以下无正文)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