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碳酸盐岩溶洞储层流体识别.pdf_第1页
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碳酸盐岩溶洞储层流体识别.pdf_第2页
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碳酸盐岩溶洞储层流体识别.pdf_第3页
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碳酸盐岩溶洞储层流体识别.pdf_第4页
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碳酸盐岩溶洞储层流体识别.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53卷第 1 期 2O 14 年 1 月 石油物探 G EO P H Y SIC A L P R O S PE C T IN G F O R P E T R O L E U M V 01_53 , N o 1 Jan , 2 014 文章编号: 10 00 144 1(20 1 )01 0116 09 基 于地震物理模拟 的碳酸盐岩溶洞储 层流体 识别 徐超 。 , 狄帮让 。 , 魏建新 。 (1 中国石油大学 (北 京)油气资源 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2249;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c N P C 物探重 点实验 室, 北京 102249) 摘要: 针对碳 酸盐岩溶洞储层 流体识别 问题 , 开 展了基于地震 物理模拟数 据的叠前 A VO 反演 和叠前 同步反演 弹性参数 属性 交会 分析流体识别方法研究。设计并制作了一个 充填不同流体 (气 、 油和水 )的溶洞物 理模型, 模 拟采集 了溶洞模型的超声地震数 据 ; 通过模拟数 据的叠前 A VO 反演和叠前 同步反演 , 获得截距 P 、 梯度 G 、 纵波 阻抗 ZP、 横波阻抗 zS、 泊松比o-等多种弹性参数属性; 对各种弹性参数属性分别进行两两交会分析, 在交会图上 划 分出分别对应 油、 气 、 水 的 3个 区域 , 将 3个 区域 中的数 据点投影到 反演剖 面中, 实现溶洞不 同充填流体 的识 别 。结果表明, P G 交会 、 zS-仃 交会 、 -仃交会 、 -仃交会 等识别油 、 气 、 水 效果较好 , 因此 它们均可 以用 于碳酸 盐岩溶洞储层 流体识别 。 关键词: 碳酸 盐岩溶洞储层 ; 流体 识别 ; AV O 分析; 叠前 反演 ; 属性 交会 DO I : 10 39 i ssn i 000 1441 2014 0 1 016 中国分类号: P631 4 文献标识码 : A F l u i d i d e n ti fi c a ti 0 n o f c ar b o n a te c a v e re se rv o i r b a sed o n sei smi c p h y si c a l m o d e l i n g X u C h a o D i B ang ran g Wei Ji an xi n , 。 (1 S tate K ey La bora tory of P etrogeum R esourc e and P ro ec ti ng , CZ i a U ni versi ty of P etrol eum(B er i ng ) , B er i ng 102249 , Ch i na ; 2 CN P C K ey L abora tory of O eop hysi c = l L p l ora ti on , C hi a U ni versi ty of P etroleum (B eiji n g) , B er i ng 102 24 9, Chi a )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地震响应常 表现为“ 串珠状” 反射。传统上, 针对“ 串珠状” 反射 开展的钻探工作大都取得了成功。然而, 溶洞流体 分布规律十分复杂, 针对“ 串珠状” 反射的钻井除了 钻遇油气外 , 还会钻遇水层, 简单地针对“ 串珠状” 反射进行油气勘探开发已经不能满足油田高效建 产的要求。因此, 有效识别溶洞储层的流体充填性 质, 对于指导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 收 稿 日期 : 2Ol 3 08 21 , 改 回日期 : 2Ol 3 11 28。 作者简介: 徐超(1989), 男, 博士在读 , 现主要从事地球物理理论基础与方法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Ol 1ZX O5OO7 006)资助。 蒌 霉 一 一 _二 r至 一 薰 萎 一 薰 薹 一 薰 篓豢 第 1 期 徐超等 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碳酸盐岩溶洞储层流体识别 l l 7 的现实意义 。 对于含油气储层的流体识别, 许多学者进行了 大量研究 , 尤其在砂岩储层 中, 许多技术方法 已被 广泛应用, 如 LM R 技术 ll 、 流体因子 p 、 高灵敏 度的流体因子3等方法。然而,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 的流体识别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地震物理模拟技 术已被应用于碳酸盐岩溶洞储层充填流体的地震 响应特征研究 。王立华等4研究 了充填物对孔 洞 模型地震响应特征“ 串珠状” 反射振幅、 频率等属性 的影 响及规律 ; 赵群等5通过缝洞物理模型实验观 测 , 发现溶洞被油或气充填时 , 振 幅随偏移距增大 而衰减明显 ; 唐志远等6利用一个包含不同尺寸和 充填物孔洞的物理模型, 对溶蚀孔洞体积定量雕刻 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 Sun 等7将基于频率的 A V O 反演技术应用于碳酸盐岩溶洞储层并进行了 流体识别分析。这些研究成果为碳酸盐岩溶洞储 层流体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 而基于物理模拟数据 处理分析实现流体识别的研究文献 目前尚不多见。 针对碳酸盐岩溶洞储层流体识别问题, 我们利 用一个含油、 气、 水溶洞物理模型的地震模拟采集资 料 , 通过叠前反演获得多种弹性参数属性, 对各弹性 参数屙 分别进行两两交会, 并进行流体异常分析, 实现对充填油、 气、 水溶洞的识别 , 以期为碳酸盐岩溶 洞储层流体识别的方法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含流体溶洞模型地震物理模拟 碳酸盐岩储层 中不 同溶洞尺度范 围的变化较 大 , 小至毫米级 , 大到百米级 。针对碳酸盐岩溶洞 储层的正演研究 , 主要采用简化等效 的方法 , 将地 层 中千姿百态的溶洞抽象简化为简单 的几何 图形 , 如球形洞 、 方形洞、 圆柱洞等 。尽管实 际地层 中 直径 10 1TI 以上 的溶洞很少 , 但 大量裂缝 、 孔 洞聚 集 的溶洞区往往大于 10 1TI, 有 的甚至大至几百米 。 由于溶洞储层埋深较深(以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溶 洞型储层为例 , 其埋深大于 5 300 m ), 以及物理模 型制作工艺的限制 , 模型与模拟实际地层尺寸的比 例选为 l: 10 000 较为合适 。实验室模型制作溶 洞最小尺度为 0 5 m m 左 右 , 相 当于实际 中直径 5 1TI的溶洞 。据此设计并制作 了分别含有油 、 气 、 水 的溶洞物理模型 , 如 图 l 所示 。 由图 l a 可见 , 模型的第 3 层为溶洞储层 , 高速 围岩中均匀放置 6 个等直径 3 m m (模拟直径 30 1TI 的溶洞)的管状水平洞 (图 l b), 从左至右溶洞编号 分别为, , , , , ; 第 2 层为上覆层; 第 5 层为基座有机玻璃板 ; 第 l , 4 , 6 层为水层 。各层速 度参数如图 l中的标注。其 中溶洞 , , 分别 充填气体(空气)、 水和机油(粘度要大些), 对应的 速度分别为 340 , l 480, l 520 m s; 溶洞, , 由固体混合物充填(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 这里不 予论 及)。制作 完 成 的模 型 实 物 长 宽 高 一 75 8 1 m m 3 58 0 m m l l 2 1 m m。 将制作好的模型放人水槽 中, 采用三维地震物 理模型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模 拟野外地震采集 , 沿 图 l h中模型 中部 的虚线进行二维观测 , 获得超声 地震数据。图2 为物理模型采集数据第 20 炮单炮 震 源 0 0 0接 收 集 方 向 3 790 m 7 580 m 1 40 0 m 1 8 65 m 2 52 0 m 3 02 0 m 3 54 0 m 4 54 0 m 1 5 00 m s 2 0 17 m s 2 510 m s Q 0 Q Q 臼 口 1 5 00 m s 2 7 50 m s 1 5 00 m s 水 油 30 m b 图 1溶洞物理模型示意图解 a 剖面示意图解 ; b 俯视示意图解 l 18 石油物探 第 53 卷 记录。从图 2 中可以看出, 原始数据具有较高的信 噪比, 模型中各反射界面清晰可见, 而且在 目的层 顶、 底界面反射同相轴 与 之间, 存在较明显 的非双曲线形态的同相轴 , 为溶洞绕射波。 道号 4 1 6 1 8 1 图 2溶洞物理模型模拟采集数据第 20 炮单炮记录 2 溶洞模拟数据的流体识别分析 与叠后地震数据相比, 叠前地震数据富含地下 介质的岩性信息和流体信息 ,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储 层岩性预测与流体识别研究。A V O 技术与叠前反 演技术是常用 的储层流体检测手段。我们综合应 用叠前 A V O 反演与叠前同步反演 , 针对碳酸盐岩 溶洞储层物理模型中流体充填的溶洞, , , 进 行基于模拟数据的流体识别分析。 2 1含不 同流体溶洞的 A V O 响应特征 碳酸盐岩溶洞的地震反射以绕射波的形式出 现。A V O 分析在共反射点(CRP)道集上进行 。为 了使溶洞绕射波收敛 , 对物理模型采集数据进行了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 基于偏移归位后的数据才能进 行正确的 A V O 分析 。图 3 为物理模拟数据的 l_ _ - 州 l l _ _ H I- _ _ - _ -1 1 。 I I J!l - rb bIIIj I I JJ II ” 删 蛳 ,r u蔓t逝 图 3物理模拟数据叠前时间偏移前(a)、 后(b)的 3 个 C D P 道集 第 1 期 徐超等 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碳酸盐岩溶洞储层流体识别 9 3 个叠前 CD P 道集(CD P165, CD P166, CD P167), 其中图 3a为叠前时问偏移前的原始数据经动校正 后的 CD P 道集 , 可见溶洞绕射波比较明显, 反射能 量较弱; 图 3b 为叠前时问偏移后的 CD P 道集, 可 以看出, 虽然仍有少量残留的溶洞绕射波 , 但溶洞 反射能量相对得到加强, 溶洞绕射波总体上被收敛 归位 。 基于叠前时问偏移处理后的叠前数据, 从对应 不同流体充填溶洞 中心点处的 CD P 道集 中提取 A V O 曲线 , 结果如图4 所示。由图 4 可见, 充填不 同流体(气、 油、 水)溶洞的 A V O 响应各不相同, 这 为区分气、 油、 水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气与油、 水 的性质差异较大, 因此含气溶洞 A V O 曲线也与含 油、 水溶洞 A V O 曲线差异较大, 可以较好地将气 区分开来 。 500 1 000 1 50 0 偏移距 1TI 图 4充填不同流 体(气、 油 、 水)溶洞物理模拟数据 的 A V O 曲线 2 2叠前 A V O 属性反演 G 交会分析 A V O 技术是一种典型的建立在叠前地震数据 基础上 的地震 技 术 。O stranderE “ 首 先 提 出利 用 反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识别“ 亮点型” 含气砂岩 , 标志着 A V O 技术 的出现 。描 述平 面波 在水 平界 面反射和透射的Zoeppri tz 方程是 A V O 的理论基 础, 然而由于其表达式复杂, 无法直接用于 A V O 分析。Shuey1 对 Zoeppri tz 方程进行了简化 , 首 次提出了反射系数的 A V O 截距与梯度的概念, 其 表达式为 RP +G si n (1) 式中: R 为反射系数 ; 为入射角; P 为 A V O 截距 ; G 为 A V O 梯度 。 通过分析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进行岩性和流 体识别, 交会分析是 A V O 异常分析的主要技术手 段1 。联合 A V O 截距与梯度, 通过交会分析可 知, 当岩层为泥岩或含水砂岩时, 交会 图中截距与 梯度变化趋势基本呈线性关系, 称为背景趋势。偏 离这个背景趋势即为烃类流体异常。关于流体异 常的分析, Castagna1 指出, 含气砂岩通常比含水 砂岩具有更小的截距(P )与梯度 (G ), 因此其趋势 线偏离过原点的背景趋势线向下偏移。 在叠前时 问偏 移处理的基 础上 , 对物理模拟地 震数据进行 A V O 属性反演, 获得截距 P 剖面、 梯 度 G 剖面和 P G 属性剖 面。图 5 展示 了 3 个 充填 不同流体溶洞范围内模拟数据的 P G 属性剖面。 如图 5 所示, 在 PG 属性剖面上 , 各溶洞处的地震 响应并未被收敛为溶洞形态, 而是仍有较好的“ 串 珠” 形态, P G 数值有正有负, 正、 负与“ 串珠” 的“ 波 C D P 15 0 20 0 2 50 3 00 350 -、 - l , 图 5充填不同流体溶洞物理模拟数据的 P G 属性剖面 120 石油物探 第 53 卷 峰 、 “ 波谷 对应 。通过 对 P 和 G 进行交会分析, 可以在交会图上进行流体异常分析, 进而对流体进 行识别 。 与常规储层不同, 由于溶洞储层在反演剖面上 特有的“ 串珠 形态, 其“ 波峰 、 “ 波谷 出现在 P-G 交会图中关于原点对称 的两个象限。由于“ 串珠 的“ 波峰 、 “ 波谷 均是溶洞的反映, 因此两个象限 的分析是等效的, 只对其 中一个象限的点进行分析 即可 。 图 6 为不 同流体充填溶洞, , 范 围物理 模拟数据的 P-G 交会分析结果。由图 6 可知, 溶 洞处异常点分布在两个象限: 第 象 限与第 象 限, 这里只对第 象限的点进行分析。其 中, 色标 表示 CD P 范围, 根据 色标划分 出 3 个区域 : 区域 1、 区域 2 与区域 3 , 即分别对应含气 、 含油、 含水溶 洞的数据点。根据 C astagna 提出的流体异常相关 理论 , 烃类流体异常区域与含水相 比, 偏离背景趋 势线更多, 向下偏移, 且含油的情况介于含气与含 水之间, 据此即可对上述 3 个区域进行区分 : 区域 1 应该为气充填 ; 区域 2 应为油充填; 而区域 3 应 为水充填 。将上述划人气、 油、 水区域的数据点投 影到反演剖面中, 结果如图 7 所示。从图 7 中可以 看出, 气、 油、 水数据点重叠较少 , 三者被很好地区 分开来。图 7 识别结果与物理模型实际情况相符 , 说明 P-G 交会分析用于碳酸盐岩溶洞储层流体识 别是可行 的 。 13 3 17 8 2 2 3 2 6 8 3 13 35 8 C D P 图 6溶洞, , 范围物理模拟数据 A V O 属 性反演的 P-G 交会分析结果 2 3 叠前同步反演弹性参数属性交会分析 白C onnol l y l1朝 提出弹性阻抗概念以来, 振幅 随入射角变化(A V A )和弹性阻抗反演技术得到了 油 水 气 图 7含不同流体溶洞模拟数据的 P-G 交会点分区域 投影到反演剖面中的结果 较大的发展和应用16 17。O zdem i r 等 l1。 提 出了利 用 A V O 信息进行弹性参数 同步反演 的思路 。通 过叠前同步反演可同时获得纵、 横波波阻抗 , 纵横 波速度比, 泊松比等多种弹性参数 。与单纯应用纵 波阻抗相比, 纵、 横波阻抗等属性联合应用可提高 储层流体的识别精度 l1 。叠前同步反演技术被成 功应用于含气储层的流体识别研究20 21。 G oodw ay 等 l1提 出了 L M R 技术用 于流体识 别 , 将 O, 称为流体 因子 , 其表达式为 一 一 2I; (2) 一 层 (3) 式中: 为纵波阻抗 ; s 为横波阻抗 。根据(2)式 、 (3)式即可由纵 、 横波 阻抗获得 IO, IO。由于横波 不在流体中传播 , 所以横波速度对流体不敏感 , 与 其相对应的第二拉梅系数 对流体也不敏感 ; 纵波 波阻抗 比横波波阻抗 s 对流体更敏感 , 所以与 其相对应的第一拉梅系数 对流体敏感。储层含 油气往往对应 IO低值 , 而 IO对含流体不敏感。 在对物理模拟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 , 通过叠前同步反演及 L M R 转换 , 获得纵、 横波波 阻抗 , 纵横波速度 比, 拉梅常数 , 泊松比等多种弹性 参数 , 它们均可作为流体因子用于识别流体 。图 8 为叠前 同步反演 获得 的纵 波阻抗 Z P, 横波 阻抗 ,泊松 比 , 纵横波速度 比 P s, LM R 参数 p 和 IO 等弹性参数属性剖面。从 图 8 中可以看出, 上述各属性值在气、 水 、 油充填的溶洞, , 处 有差异, 说明它们可以用于识别不同充填流体 。 流体识别的 目的是将含水和含气的情况区分 开来 , 因此流体识别因子对不同流体应表现出明显 的差异。图 8 中几种属性可以定性的区分油、 气和 水 , 例如在纵波阻抗 Z P、 泊松比 剖面 中, 不同溶 洞“ 串珠 中心部分的值有明显差异, 但由于其值有 第 1 期 徐超等 基于地震物理模 拟的碳酸盐岩溶洞储层流体识别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C D P l 50 2 0 0 2 50 3 0 0 3 5 0 l 50 2 0 0 a C D P 2 50 3 0 0 3 5 O 1 5O 2 0 0 C D P 2 5O 3 O O 3 5 O e 3 5 x 1 0 2 3 3 0 X 2 5 X f o 登 g O 2 O x 1 06 O 5 O 4 O 3 b 2 4 2 5 2 6 2 7 2 8 2 3 2 4 2 5 2 6 2 7 O 2 2 8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l 5 0 20 0 C D P 2 5 O 3 OO 3 5O l 5 0 20 0 b C D P 2 5 O 3 OO 3 5O d C D P l 5 O 20 0 2 5 0 3 00 3 50 一 二 ” - 一一 一 1_l 一 _= 一 - l I ”一,一一一一一一 f 图 8物理模拟数据叠前 同步反演获得的多种弹性参数属性剖面 a 纵波阻抗 Z p; b 横波阻抗 Zs; C 泊松比 ; d 纵横波速度 比 Up US; e ; f P 部分重合 , 因此单独 的属性不能准确地 区分油 、 气 和水 。与单一属性相 比, 两两属性的交会分析可以 有效地区分不 同流体 。图 9 为上述各弹性参数属 性两两交会图, 用椭圆线划分出不同的油、 气 、 水范 围, 红色椭 圆内为气 , 蓝色椭 圆内为水 , 黑色椭圆内 为油 。 对比图 9 中各交会 图可以发现, 在 一 交会 、 p一 交会、 一 p 交会 图中, 对应油 、 气 、 水 的 数据点分布范 围有 明显 的重叠 , 因此不容易实现 2 O x 106 1 5 X 106 0 5 X 106 2 2 2 1 0 1 9 1 8 4 2 O 宴 宴 油、 气、 水识别; 而 一 交会 、 一 交会 、 一 交会 图中, 油 、 气、 水 的数据点范围几乎没有重叠 , 比较 容易区分油 、 气 、 水 。因此 , 我们将 Zs一 交会 、 交会 、 p一 交会 作为最佳 的流体识别 因子组合进 行流体识别 。 将上述 一 交会 、 f0一 交会、 f0一 交会 图中 圈出的对应油、 气、 水 区域的数据点投影到反演剖 面中, 结果如图 10 所示。从图 10 中可以看 出, f0一 交会 图(图 l ob)中油 、 气、 水范 围几乎没有重叠 , 一 , g 。 日 0 一 q 3 5 7 9 122 石油物探 第 53 卷 识别效果最好 ; 而对于 Z s a 交会 、 -仃 交会 , 虽然 仍有部分重叠, 但总体上仍可很好地区分气、 油、 水。此外 , 由于充 填气 的溶洞 与 围岩 阻抗 差较 大, 绕射严重, 无法使其完全收敛, 但这不影响通过 交会分析进行流体 识别的结 果。上述 3 组交会 分 析结果均能明确识别出溶洞 1 为气充填 , 溶洞 2 为 水充填 , 溶洞 3为油充填 。这与物理模 型中实 际溶 洞流体充填情况相吻合 , 正确实现 了流体识别 。 图 9物理模拟数据叠 前同步反演获得的弹性参数属性交会分析结果 a 交会; b v vs交会;c zs 交会;d zP 交会 ; 交会; f zP 交会 B 4 3 3 2 2 1 1 B U B _ _ _ _ ; _ 兰 二 u B U B U 第 1 期 徐超等 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碳酸盐岩溶洞储层流体识别 123 2 4 2 6 2 4 2 6 2 4 2 6 C D P 13O 18 O 2 3 0 2 8 0 3 3 0 3 8 0 气 水 油 a C D P 13O 18 O 2 3 0 2 8 0 3 3 0 3 8 0 气 水 油 。 A 一 l b C D P 13O 18 O 2 3 0 2 8 0 3 3 0 3 8 0 气 水 油 一 l _l C 气 水 油 气 水 油 气 水 油 岩溶洞储层流体识别。而在 Zp 交会 、 p 交会 、 p 交会识别油 、 气、 水效果 较差 , 不宜用 于碳酸盐岩溶洞储层流体识别。这一认识 为碳酸 盐岩溶洞储层流体识别 的方法研究与应用提供 了 参考依据。 然而 , 理想化的纯流体充填溶洞物理模型与实 际碳酸盐岩溶洞储层有着很大的差异 , 且超声频段 的物理模型实验(主频 300 kH z 左右)与实际地震 资料采集(主频通常为 2030 H z)存在极大 的频 率差异 , 这些差异决定了地震物理模型实验的局限 性。所 以, 本文获得的结论 只是定性 的认识 , 这一 点有待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 的不断进步 中进一步 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2 3 4 图 1O弹性参数属性交会点分区域投影到反演剖面中 进行流体识别的结果 5 a z s 交会点分区域投影;b ,up 交会 点分 区域 投影 ;c 交会点分 区域投影 3 结束语 基于含油 、 气 、 水溶洞物理模 型数据的研究分 L 6 析表明, 针对碳酸盐岩溶洞储层 , 通过叠前反演获 得各种弹性参 数属性 , 对其分 别进行两两交会分 析 , 可以实现对充填不同流体溶洞 的识别。其中, P G 交会 、 Zs 交会 、 f0 交会 、 f0 交会等可 以 较好地区分不 同流体 , 因此它们均可以用于碳酸盐 G oodw ay W , C hen T , D ow n ton J Im proved A V O fl ui d detec ti on and l i thol ogy di sc ri m i nati on usi ng Lam e petrophysi c al param eters 。 o , 。 , 。 fl u i d stac k”from P and S i nversi on EJ E xpanded A b strac ts of 68 A nnual In ternat SE G M tg , 1997 , 183 1 8 6 R ussel l B H , H edl i n K , H i l term an F J, et a1 F l ui d p ro p erty d i sc ri m i n ati o n w i th A V O : a B i o t-G a ssm a n n perspec ti veCJ G eophysi c s, 2003, 68(D : 2939 宁忠华, 贺振华, 黄德济, 等 基于地震资料的高灵敏 度流体识别因子EJ 石油物探, 2006, 45(3): 239 2 4 1 N i ng Z H , H e Z H , H uang D J, et a1 F l ui d fac tor of hi gh sensi ti vi ty based on sei sm i c dataEJ G eophysi c al P rospec ti ng for P etrol eum , 2006 , 45(3) : 239241 王立华, 魏建新, 狄帮让, 等 溶洞物理模型地震响应 及其属性分析E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43(3): 2 9 12 9 6 W ang L H , W ei J X , D i B R , et a1 Sei sm i c response an d attri butes anal ysi s of c avernous physi c al m odel s EJ O i l G eophysi c al Prospec ti ng, 2008, 43 (3): 291 2 9 6 赵群, 曲寿利, 薛诗桂, 等 碳酸盐岩溶洞物理模型地 震 响应特 征研 究 EJ 石 油物 探 , 2010, 49(4): 351 4 0 0 Zh ao Q , Q u S L , X u e S G , et a1Sei sm i c response study of c arbonate c avernous physi c al m odel s EJ G eophysi c al P rospec ti ng for P etrol eum ,2010 ,49 (4) : 351400 唐志远, 孙赞东, 魏建新 , 等 基于物理模型的溶蚀孔 洞体积定量雕刻影响因素研究EJ 石油物探 , 2012, 51(5) : 431439 T ang Z Y , Sun Z D , W ei J X , et a1 A nal ysi s on i m pac t fac tors of quanti tati ve vol um e esti m ati on for karst-c ave based on physi c al m odel i ng dataEJ G eo physi c al P rospec ti ng for P etrol eum , 2012 , 51 (5 ) : 124 石油物探 第 53卷 7 S un S ,J ian g S, Sun x , et a1 Fl ui d identi fi c ati on u si ng frequ enc y dependent A V O i nversi on i n di ssol uti on c aved c arbonate reservoi r EJ3 E xpanded A bstrac ts 。 f 71 A nnual i n ternat S E G M tg , 1 5 8魏建新, 狄帮让, 王立华, 等 孑 L洞 储层地震物理模拟 研究 EJ3 石油物探 , 2008 , 47(2): 156 160 W et J X , D i B R , W ang L H , et a1 Phy si ca l m odel i ng study of c avem ous reservoi rsJ G eop hysi c al P ros p ec ti ng for P etrol eu m , 2008 , 47(2) : 156 160 9 刘洪林 , 朱秋影 基于叠前深度偏移 的 AV O 反演及 解 释EJ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7 , 22(3) : 905 912 L H L , Z hu Q Y A V O i nversi on an d in terpreta tion based on p ro stac k depth m igrati onJ P rogress of G eop hysi c s, 2007, 22(3): 90 5 912 El o孙 海宁, 王晓梅 , 刘来 祥 , 等 A VO 技术 在识别 充填 流体 溶洞 中的应用 EJ 物 探与化 探 , 2008, 32(4): 3 9 8 4 00 Sun H N , W ang X M, L i u L X , et al A p pl i c ati on of A V O tec hn ol ogy i n i den ti fi c ati on of c aes saturated w i th fh id sEJ G eoph ysi ca l and G eoc h em ic al E xpl o rati on , 2008 , 32 (4) : 398 400 ri 1 O strander W J P lane w ave refl ec tion c oeffi c i en ts for gas san ds at non norm al ang l es of i nc i den c eJ G eo physi c s, 1984 , 49(10) : 1637 1648 E12 Shuey R : A sim pl ific ati on of th e Zoeppri tz equa tionsEJ G eophysic s, 1985 , 50 (4) : 609 614 El s管路平 地震叠前 反演与直接烃 类指示 的探讨 EJ 石油物探 , 2008 , 47(3): 228 234 G uan L P D i sc ussi on of sei sm i c prostac k m i grati on and direc t hydroc arbon i ndi c ation EJG eoph ysi ca l P rospec ti n g for P etrol eum , 2008 , 47 (3) : 228 234 14C astagna J P , Sw an H W Prin c ip les of A V O c ross pl otting EJ T h e L eadin g E dg e, 1997 , 17(4): 337 342 D sC onnol l y PE lastic im pedanc e J T he L eading d g e , l , l 6 4 : 4 06 4 3 16甘利灯, 赵邦六, 杜文辉, 等 弹性阻抗在岩性与流体 预测 中的潜力分析EJ 石油物探 , 2005, 44(5): 504 3U6 G an L D Z hao B L D u W H ysi s of el asti c knpedan c e i n p redi c ti on of l i th ol ogy and flui ds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