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毕业论文儿科医学论文范文.doc_第1页
医学毕业论文儿科医学论文范文.doc_第2页
医学毕业论文儿科医学论文范文.doc_第3页
医学毕业论文儿科医学论文范文.doc_第4页
医学毕业论文儿科医学论文范文.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 X 大学毕业论文儿科医学论文范文姓 名:_2014年6月25日儿科医学论文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必需元素与毒性元素血铅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原子吸收法检测必需元素铜、锌、钙、镁、铁含量,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毒性元素血铅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铅偏高组,各年龄段儿童锌、铁、钙必需元素的含量偏低,差异有显著性,铜、镁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儿童血铅水平升高是引起儿童必需元素锌、钙、铁吸收减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必需元素血铅儿童【Abstract】Objectivel: Discusses the child essential element and the toxic element blood lead level relations. Method: Using the atomic absorption law examination essential element copper, the zinc, the calcium, the magnesium, the hard content, the anode dissolves the voltammetry examination toxic element blood lead content, and carries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normal comparison group.Finally: The blood lead high group, various ages section child zinc, hard, the calcium essential element content is somewhat low, the difference has apparent nature, copper, the magnesium content difference does not have apparent nature. Conclusion: The child blood lead level elevates causes the important attribute which the child essential element zinc, the calcium, the hard absorption reduces. 【Key words】essential elementblood leadchild必需元素钙、镁、铜、铁、锌作为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物质单元,在人的整个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是人体必需的元素。而毒性元素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金属元素,进入机体后对神经、造血、消化、肾脏、内分泌等多个系统产生危害,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元素。为探讨儿童必需元素水平与血铅水平之间相互关系,我们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对在我院门诊体检的1635名儿童进行了必需元素与血铅含量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4年10月2005年12月期间,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07岁儿童共计1635名。 1.2方法:微量元素检测方法:采集末梢血20uL,应用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H 5100PLUS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钙、镁、铁、锌、铜五种元素。 血铅检测方法:采集末梢血100uL,应用美国ESA公司生产的3010B型全自动血铅分析仪,阳极溶出伏安法进行检测。 两种检测均由专人负责,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均采用同一厂家的配套试剂。根据美国CDC推荐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方案,血铅100ug/L为铅中毒。 1.3统计学方法:实验结果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 检验。 2结果 不同年龄组必需元素与血铅水平情况见表1 在必需微量元素中,血铅偏高组中铁、锌、钙含量均低于正常组,其中,铁含量:1岁组、2岁组含量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0岁组、4岁组、5岁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锌含量:1岁组含量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0岁组、2岁组、4岁组、6岁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钙含量:2岁组含量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0岁组、1岁组、4岁组、6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铜、镁含量差别没有显著性。 3讨论 铁、锌、钙、镁、铜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及宏量元素,它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机制和组织修复,智能发育及某些疾病有密切关系。全血中微量元素检测分析,对反映机体营养和健康以及疾病诊断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儿童生长发育意义重大1。铁在体内参与造血,并与能量代谢有密切关系,铁还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等多种蛋白和酶的合成,还与多种酶的活性有关,缺铁时,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下降,淋巴细胞的功能受损,与免疫功能也有关系。锌是DNA和RNA聚合酶的重要成分,缺锌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及病理变化,各种含锌酶的活性降低,消化功能减弱,蛋白吸收受影响2,而补充这些元素均可刺激生长发育,恢复正常状态。 表1不同年龄组必需元素与血铅水平情况(X+S) 年龄组别 (血铅)例数必需元素铁(mmol/L)锌(umol/L)钙(mmol/L)铜(umol/L)镁(mmol/L)0-异常组131632072*60212325* 123036*2312821152021正常组161 7120677295245619304124097111460171- 异常组 147 587073* 63272972* 121029*2226679153016正常组18975407588433001 18503023867631500152-异常组131597074*78272752*092031*2357792151021正常组1527610799226264818204723447861480203-异常组112 72106987252761440212212658 139021正常组14877307893972851840342106678 1450154-异常组87621073*78252112* 118027*2312648 151023 正常组1027450729292200618603722036981460215-异常组46632077*872425181470272411697147019正常组91758075952726921820362305702 1500186-异常组5172107281272615*123039*2319701137021正常组8776707494352724 1840412408712 147019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危害极大3,研究证实血铅水平超过100ug/L,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性格改变,多动,智商下降,同时还可导致反复感染,出现贫血,行为异常以及不明原因的腹痛和神经系统损害症状4,儿童的生长,生活环境可接触到大量的铅,铅尘大多在距地面一米以下,与儿童呼吸带高度一致,再加上儿童有较多的手、口动作,易通过消化道摄入铅。2001年8月,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在全国9省19城市采集的6500份35岁儿童血样,发现血铅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儿童血铅含量标准为100ug/L)的已占总人数的三成。经过问卷调查,铅含量超标严重的同学,确实有身材娇小、学习吃力,学习成绩差等症状。说明铅污染对青少年的危害已相当严重5。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血铅偏高组的儿童,各年龄组铁、锌、钙都有不同程度的偏低。说明铅含量偏高会影响儿童微量元素的吸收,这是因为铅与钙、铁、锌在肠道吸收过程中向同一部位运转蛋白,有竞争抑制作用,铅含量提高会降低钙、铁、锌在肠道吸收,出现了“缺钙、缺铁、缺锌”现象5。因此,我们可以在不同年龄阶段给儿童适量补充一些微量元素,可以防止铅含量的摄入,以减少铅含量超标对儿童造成的危害。 综上所述,血铅水平升高,会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造成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应动态观察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减轻铅含量增高对儿童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汉文.2786名7岁以下儿童的6种元素检测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1,18(3):32 2刘建华.普宁市60例危重住院儿童铁磷镁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