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历史)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产品主要满足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 B C D2.我国古代犁耕进入完善阶段的标志出现在(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明清3.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C.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D.农产品种类多、销量大4. 东汉时期,我国在手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主要表现在( ) 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发明了灌钢法 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制造出珍贵的青花瓷A. B. C. D.5.下列主张属于洋务派的应是( )A.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B.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C. “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D. “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6.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强化了自然经济C.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7.“所谓现代化,首先是要改变社会本体,即小生产的经济基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的结构系统,这个社会结构机体的改变,光引进西方的科技、工艺和兴办实业,是不能成功的;光经济改革是难以奏效的;必须有政治体制(上层建筑)和观念文化(意识形态)上的改革并行来相辅相成,现代化才有可能。”最早能够验证这一观点的是(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 D洋务运动8.下图是近代中国民族火柴厂的两枚火花。我们从这两枚火花中得到的最主要启示是( ) A.火花设计精美,印刷精良 B.中国近代火柴业称雄世界C.爱国精神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9.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不能反映出当地( )A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B文化教育日渐衰落C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思想观念有了改变10综合某一时期新闻报道,发现有如下一些信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教师和一群学生35天写出一部75万字的中国文学史;武汉大学准备把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所有定理、公式一扫光,在几周内“建立世界一流具有武大独特风格的新物理体系”。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重视高等教育发展 B.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C.错误决策下的浮夸风 D.新科技革命的影响所致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 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12.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 新中国的建立B. 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3.“黑奴贸易”的航程顺序是( )美洲非洲欧洲亚洲 非洲美洲亚洲欧洲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欧洲美洲非洲欧洲14、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蒸汽机的发明 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1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物质条件是:( )A殖民扩张 B工业革命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先进交通工具的发明16. 下列表格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840年 1870年1900年1920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14.88.47.1A.光荣革命 B.工业化 C.殖民战争 D.新航路开辟1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 人们可乘火车外出C. 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 电话成为重要的通信工具18.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对这一现象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实行社会救济 B.整顿财政金融 C.调整农业结构 D.复兴工业生产19.罗斯福新政中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如:对5万美元以上纯收入和4万美元以上遗产征收税率为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征收税率为75%。其直接目的是为了( )A.减小贫富分化差距 B.保护私有财产 C.稳定金融秩序 D.摆脱经济危机20.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滞胀”阶段是在( )A. 50年代中期 B. 60年代 C. 70年代 D. 90年代初21.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由此,苏联转而( )A.进行二月革命 B.进行十月革命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新经济政策22.波音飞机是著名的民用飞机,它的零部件是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生产的,中国也参与了波音飞机一些主要机型的制造。这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 )A多极化趋势 B全球化趋势 C区域集团化 D制度化趋势23. 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是指( )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欧洲共同体A. B. C. D. 24. 下列组织中,中国已加入的是( ) 世界贸易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A. B. C. D. 25.2007年发生于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在几个月之内殃及世界,酿成一场世界性金融危机。这主要是由于(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C.经济区域集团化影响世界 D.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二、材料题:(共三大题,共50分)26.(14分) 人类社会的古代几大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请写出开辟新航路的两位著名航海家。(4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3分)(2)工业文明兴起,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实现重在跨越。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各自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3)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27.(19分)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分)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什么特点?(4分)根据材料三,分析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9分) 28.(17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化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下。” 摘自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地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摘自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一拉美国家的实践材料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1970199233个发展中国家108美元297美元21个发达国家3129美元22185美元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三的观点。(6分)(2)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6分)(3)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5分)高一期末考试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CAAADDCBCACCB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BBACDBABD26.(14分) (1)达伽马、哥伦布。(4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分)(2)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密切世界的经济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完全形成。(4分)(3)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分)27. (19分)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6分) 我国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出现了两个发展高潮。(4分) 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临时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使国货市场不断扩大,为其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状元实业家特殊的地位和经历,尤其是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5分) 20年代中期衰落的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进入20年代,随着国际关系的调整和经济的恢复,列强不断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张謇的企业因此每况愈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不仅中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而且中国的民族工业与享有帝国主义特权的外资企业所处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捐税。因此,张謇企业衰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结果。(每2分,共4分)28.(17分) 答案:(1)材料三的观点是片面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但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辩证地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