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3 (4) 总 24 卷第 99 期北 方 蚕 业9从灾年丰产实例看榆林蚕桑生产的发展张建军陕西省榆林市蚕桑工作站榆林719000【摘 要】 叙述了 1998 2001 年榆林 4 年连续大旱粮食绝收, 灾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 栽桑养蚕生产 出现 2 县 3 村 49 户养蚕 79 张, 张茧平均收入 883. 80 元高产典型, 提出了蚕桑业发展的科学依据, 并根据 榆林蚕桑生产现状及生产优势, 提出了发展蚕桑产业的几点建议。【关键词】 榆林 蚕桑发展 建议榆林市地处陕西北部, 地貌以长城为界, 北部属毛乌 素沙漠南部边缘高寒沙漠地区, 南部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 沟壑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是全国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和防风治沙重点地区之一, 经济 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全市所辖 12 个县 (区) 均属国家贫困县。榆林是干旱地区, 年降雨量仅 316. 4 513. 3mm , 且 十年九旱, 干旱出现频繁, 年均 3. 7 次 (见表 1) , 榆林农 业属雨养型农业, 遇风调雨顺的年份年产粮食 100 万 t 左 右, 遇干旱农业欠收甚至绝收, 农民生活因此受到影响。从 历史看, 明朝末年 (17 世纪中叶) 陕北大旱, 灾民食尽草 根树皮继以牛粪, 饿殍遗尸亦复争食, 惨不忍睹。 从近代 看, 1929、1939 1941 年大旱, 民不聊生, 逃荒外出走西 口; 1952、1955、1962 年大旱靠救济; 1965 年 200d 大旱国 务院从 17 省区调车千辆运救灾粮半年多; 1998 2001 年 又遭受百年不遇历史罕见的连续 4 年大旱, 赤野千里, 灾 情特别严重, 给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困难, 又得到政府和联 合国粮食救助, 这是旱灾给榆林留下的苦难历史回忆。 但 在粮食生产受干旱困扰时, 蚕桑生产却一枝独秀, 仍不乏 丰产丰收的典型。1 灾年蚕桑丰产实例1 1. 1 灾年蚕桑丰产实例与启示据 2000 年 9 月蚕桑生产调查情况可以看出, 在连续四 年大旱情况下, 吴堡县寇家塬乡田家塬村支书张振平却创 造养春蚕半张、秋蚕多半张, 产茧 62. 5kg, 收入 1290 元, 平均张茧收入 1075 元的高产高效记录。清涧县折家坪乡陈家坪村, 全村 45 户 200 多人养春蚕 32 张, 秋蚕 40 张, 收 入 5. 2 万元。其中陈文亚母子二人各养半张秋蚕产茧 57kg 收入 900 多元。 白振智养秋蚕 1 张产茧 52kg 收入 804 元。 绥德县韭园沟林园公司 150 亩梯田桑园长势喜人 (年抽薪 梢 100cm 左右)。连续大旱的第 4 年 2001 年又在吴堡县冯 家塬村出现了冯榆年养蚕 4 张产茧 184kg 收入 3680 元, 张 茧收入 920 元的高产典型。表 1 1961 1984 榆林市各县各级持续干旱次数项目榆 神 府 米 佳 绥 子 吴 清 横 靖 定林 木 谷 脂 县 德 洲 堡 涧 山 边 边 合计连续 1 月以上干旱53 46 37 42 50 44 43 49 46 51 53 44558连续 2 月以上干旱22 21 19 19 16 20 17 19 19 15 19 22228连续 3 月以上干旱12 12 12 12 11 12 12 13 7 10 6 13132连续 4 月以上干旱7 8 8 9 7 7 10 9 5 6 2 785连续 5 月以上干旱3 3 5 6 4 3 3 1 1 5 2 440连续 6 月以上干旱2 2 5 4 21 1 1 3324连续 7 月以上干旱1 2 3 2 21214连续 8 月以上干旱1 1 1 127 连续 9 月以上干旱11 注: 大旱: 旱期内降水偏少 60% 以上, 干旱持续 100d 以上 中旱: 旱期内降水偏少 50% 以上, 干旱持续 50 100d 以上 小旱: 旱期内降水偏少 40% 以上, 干旱持续 30 50d 以上灾年出现的高产数字并不惊人, 但它意义重大, 发人 深思, 在寸草不生粮食绝收的条件下, 桑树却显示了顽强 的生命力、 广泛的适应性和极强的耐旱性, 这对调整产业 结构, 退耕后还什么林给予新的启示, 对抵御干旱防灾减 灾、 消除土地贫困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充分利用桑树的耐 旱性特点, 降低干旱给农业带来的损失, 结合退耕还林 (草) 大力发展榆林蚕桑生产, 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 入新的突破口, 其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收稿日期: 2003- 05- 26作者简介: 张建军, 男, 40 岁, 大学, 农艺师, 站长, 从事蚕业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10北 方 蚕 业2003 (4) 总 24 卷第 99 期1. 2 对灾年蚕桑丰产实例的科学分析 首先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剖面进行探讨, 土壤0 10cm 为气象蒸发层, 有墒时是生产层, 干旱时成为覆盖 保护层 (减少下层土壤失水) , 10 30cm 为强蒸腾层, 30cm 以下为弱蒸腾层 (俗称黄壤层或稳湿层) , 根系发达的桑树 在大旱年份正是从稳湿层吸收深层水份而支撑的, 而其它 根系欠发达的作物在大干旱之年连播种关也过不了, 更谈 不上生存问题。再从土壤最大、最小含水量和变辐来分析, 20 10cm 表土层直接受太阳暴晒, 蒸发强烈失水很快, 含水量变化 大变幅亦大, 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 变幅急剧缩小 (见 表 2) , 0 10cm 土壤含水量变幅为 20. 7% , 10 20cm 变 幅为 17. 9% , 较表土层下降了近 3 个百分点, 30cm 以下 土层变幅为 1% 基本稳定不变, 形成了上述的稳湿层。表 2土壤最大、 最小含水量和变幅深2. 3 蚕桑资源优势榆林现有桑园 0. 47 万 km 2 , 主要分布于清涧、吴堡、子洲三县, 2002 年养蚕 3500 张, 产茧 120t。从 2002 年起我市南 6 县结合退耕还林年栽实生桑 0. 66 万 km 2 , 使桑树 面积不断扩大, 为养蚕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 养 蚕是南部山区当地传统产业 (副业) , 有 300 年栽桑养蚕历 史 (据历史记载) , 群众对栽桑养蚕有一定经验, 为发展养 蚕业奠定了基础。2. 4 劳力优势南 6 县有农村劳动力 145 万个和辅助劳力 10 多万个, 发展蚕桑有充足的劳力资源。2. 5 效益优势蚕桑生产是一项投资小, 收益大, 见效快, 风险小, 抗 灾能力强的种植业, 且便于千家万户发展。 榆林在重灾之年出现平均张产 50kg, 张茧收入 883. 80 元的高产典型, 投 入产出比 12. 5 (全国为 12. 68, 居 12 项种植业之度 102030405060708090100最首)。效益相当显著。灾年如此,那么正常年份的效益将会大 23. 8 23. 5 22. 5 22. 3 22. 0 21. 7 22. 3 21. 6 20. 3 20. 1最小 3. 1 5. 1 5. 7 5. 4 5. 6 5. 5 5. 8 6. 9 5. 7 5. 7变更好。百万亩桑园建成后, 年养蚕达到 100 万张, 可产茧 4万 t (张产 40kg) , 总产值可达 6. 4 亿元 (茧价 16 元kg) ,纯收入 5. 4 亿元, 县均产值 1 亿元, 户均收入 2000 元。加幅 20. 7 17. 9 16. 8 16. 9 16. 4 16. 2 16. 5 15. 7 14. 6 14. 4上退耕还林(草)政策钱粮补贴,效益将更好。另据蚕业注: 据延安农科所土壤水分动态研究报告 1959 1964 年从以上分析看出土壤深层 (稳湿层) 水份对桑树肯有 很强的增产潜力, 这就是连续大旱 4 年蚕桑仍能取得高产 的理论依据, 将为榆林建设优质蚕桑生产基地提供科学依 据。2 榆林市发展蚕桑业的优势2. 1 气候优势榆林市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海拔高度 1000 1500m , 年日照时数为 2914h, 是全省日照时数最多强辐射 区, 日照百分率为 57. 9% , 年总幅射量为 143 卡cm 2 , 平 均气温 8. 1, 年平均降雨量为 480mm , 无霜期为 154d,10活动积温为 2847. 2 3842. 9, 气候干燥, 日温 差大, 污染少, 雨热同季。 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桑树生 长, 桑叶产量高 (900kg667m 2 ) , 品质好 (肥厚) , 蚕病少, 蚕茧洁白, 丝质好, 茧层厚, 出丝率高, 平均 15. 56% , 高 出全国 4 个百分点, 上茧率 96. 41% , 解除舒率达 70% , 这 是南方和西部地区其它产区无法相比的独特优势。2. 2 土壤资源优势榆林市总土地面积近 44 万 km 2 , 占陕西省土地面积的 21. 2% , 其中适宜于栽桑 25 35坡耕地 26. 1 万 km 2 , 与 粮桑不相争地, 土质为黄绵土、 土层厚, 土壤有效养分含 量高。 适宜于桑树的生长发育, 是大量栽桑养蚕难得的土 壤条件。文摘报道, 1kg 茧通过深加工产业链缫丝、丝绸、印 染、服装、药物、饮料、食品、化妆品等加工项目可增值 14 倍, 由此可以看出蚕桑丝绸产业属高市场容量, 高附加值, 高回报的一项创汇产业。2. 6 生态优势 栽桑可以绿化山川、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环境, 提高森林覆盖率。 桑树是多年生乔木, 木质坚 硬, 根系发达, 适应性强。退耕地上栽桑, 可以明显减弱雨 水对土壤的冲力, 减缓雨水流速, 削弱地面径流, 减少水 土流失。百万亩桑树基地建成后, 每年可以使 666. 7km 2 水 土流失面积达到控制, 可以减少 865 万 t 泥沙流入黄河。同 时, 桑树叶面积大, 光合作用强, 具有调节气候, 增强降雨,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2. 7 社会效益优质百万亩桑园建成投产后, 可以建 2400 绪缫丝厂若 干个, 增加财税来源同时解决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 职工再就业。安置就业工人 10 万人, 解决 145 万农民的充 分就业。3 榆林蚕桑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3. 1 蚕桑生产现状榆林市蚕桑生产服务体系健全, 桑园面积达 1 万 hm 2 , 养蚕 5000 张, 产茧 125t, 1990 年为历史最高水平。1995 年 后, 受国内外市场疲软的影响, 蚕茧生产急剧滑坡, 蚕桑2003 (4) 总 24 卷第 99 期北 方 蚕 业11的比较效益下降, 严重挫伤了桑农的积极性, 蚕农纷纷 “毁桑种粮”, 导致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大幅下降, 使蚕业的 基础受到动摇, 严重威胁着茧、丝、绸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全市桑园面积逐年减少。到 2001 年全市桑园面积为 0. 4 万 hm 2 , 年发种 2000 张, 产茧 70t, 主要分布于清涧、吴堡、 子洲三县。 原有的清涧蚕种厂停产, 清涧缫丝厂因原料不 足转产。3. 2 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3. 2. 1 养蚕零星, 规模小, 效益低2001 年全市养蚕 3500 张, 养蚕遍及 4 县 78 乡, 分布 零星分散, 养蚕收入在蚕农总收入中占比重较小。 没有形 成规模化、 产业化生产, 且养蚕技术水平低, 生产设施落 后, 大部分存在产量低、质量低、效益低的“三低”局面, 蚕农把养蚕作为一种副业, 一旦市场波动就毁桑挖桑, 造 成生产不稳定, 质量效益难于提高。2. 2. 2 监督管理不到位, 蚕茧质量差 一方面收购蚕茧的单位和个人, 只追求效益, 不分等论价, 混等收购, 蚕茧收购秩序混乱, 淡薄了蚕农的质量 意识; 另一方面是烘茧设备简陋, 烘茧人员素质和技术水 平低, 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干茧质量差, 影响蚕茧整体效 益的提高和市场的扩大。3. 2. 3 科技投入少, 生产力水平低 蚕桑生产科技投入少, 科技含量低, 新技术、 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弱, 小蚕共育、方格蔟使用率不到 10% , 技术 指导、技术培训不到位, 科技服务水平停留在 20 世纪 80 年 代“个体规模”上, 加之生产设施落后, 农户承担了农业产 业过程的全部风险和市场风险, 影响到蚕农整体素质的提 高, 制约着蚕桑业的发展。3. 2. 4 现行体制不顺, 宏观调控能力差 我市蚕桑业现行体制没有形成农工贸一体化, 已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 宏观调控能力极差。 以致行情好 时, 发生蚕茧大战烘抬茧价、抢揽蚕茧; 行情低时, 各地纷 纷压级压价, 甚至打白条, 乱扣水分等, 既损坏了我市蚕 茧市场的声誉, 也挫伤蚕农积极性。3. 2. 5 蚕桑的综合利用较差 蚕桑产业本应是综合性产业, 桑树、蚕全身都是宝, 其利用价值高, 开发前景广阔。 而我市蚕桑的综合利用尚属 空白, 整个生产只限于蚕茧, 生产随茧价的波动而起伏。茧 价一升大家一哄而上, 茧价一跌各地纷纷砍桑挖桑。4 榆林市蚕桑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4. 1 加强领导 各级领导要重新认识蚕桑生产, 改 变观念, 调整思路, 树立低潮发展, 高潮受益的思想, 建议 成立榆林市蚕桑产业开发领导小组。 由市政府分管农业的 副市长任组长, 农业、林业、计划、财政、农发、科技、农发行、蚕桑站等部门参加, 负责加强对蚕种、蚕茧、生丝生 产与经营的引导和管理。 各县区也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 构, 落实蚕桑产业政策。通过上下齐抓共管, 通力协作, 把 我市蚕桑业发展成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主导产业。4. 2 大力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 体, 大力宣传市政府发展蚕桑的政策和思路; 宣传我市发 展蚕桑业的优势和重要意义; 宣传蚕桑生产对优化农业产 业结构、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财源建设, 富市强民的 重要作用; 宣传栽桑养蚕的好处, 市场信息, 收购办法, 最 新科技动态等, 把政府的意图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4. 3 抓好基地 基地发展要遵照“因地制宜, 相对集 中, 规模化生产”的原则, 组织专家, 制定发展规划, 根据 规划设计逐步发展。 一是要把桑园建设列入我市退耕还林 还草、生态农业、扶贫开发、财源建设的项目建设中。二是 集中人力、 财力、 物力把我市南部丘陵山区建成优质蚕茧 生产基地。 三是在积极发展老典型的基础上, 重点扶持新 基地建设, 有目的培养一批蚕桑生产示范乡村和一大批栽 桑养蚕户, 通过示范点, 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 以点上 出经验, 面上见成效办法, 达到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全面 发展的目的。 四是鼓励科技干部, 单位工资照发, 下乡补 助照拿, 效益提成, 下乡办生产点。五是建立流转机制, 鼓 励养蚕大户吸收零星小户, 引导养蚕中等户扩大规模, 使 蚕桑生产向养蚕能手集中, 提高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4. 4 强化监督 蚕茧是蚕桑业中连接农户与企业的 纽带, 它既是产品和商品, 又是原料 。作为商品, 蚕茧有 其特殊性, 流通环境的好坏, 直接关系行业的发展与兴衰, 因此要加强蚕茧收烘管理, 保证蚕茧质量。 一是要统一标 准、统一价格、统一收购, 消灭多头收购。二是要按照蚕茧 质量检测标准, 严格实行“优质优价”的蚕茧政策, 维护蚕 农利益, 保证蚕茧质量。克服手摸目测, 随意定价, 上下茧 不分, 好坏茧一个价的做法。 三是要实行收烘人员持证上 岗。 蚕茧收烘是从蚕茧生产到蚕茧加工的重要环节, 收技 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干茧质量的优劣和生丝品质, 必须加强 收烘人员技术培训, 才能保证蚕茧质量。4. 5 注重培训 目前我市蚕桑生产技术力量不足, 远不能满足蚕桑生产的需求。 各级政府、 各有关单位要积 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一是培养一批有专业知识、懂业务、 会管理的高级人才; 二是采取请进来、 派出去的办法, 培 养一批专业技术队伍; 三是市、县 (区) 技术干部深入田间 地头, 深入农户, 面对面地讲, 手把手地教, 实实在在送技 术下乡, 培养农民技术人员, 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四 是在农校、 农广校、 职教中心开设蚕桑班, 培养后续生产 技术人才。(下转第 13 页)2003 (4) 总 24 卷第 99 期北 方 蚕 业13一个地方是否适应发展蚕桑生产, 规模多大, 都需要 经过科学论证, 要看它是否具有投资小, 见效快, 效益高 这一特点, 达到这一条件, 农民就易接受, 并能给社会创 造更多的财富, 对当地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切忌政府搞“一言堂”, 要严肃认真地组织一个 10 人左右由科技、教育、推广等部门人员参加的论证小组, 认真听取各方意见, 仔细分析市场行情、 当地经济发展水 平和人力、物力、技术等各方面情况。多年来, 蚕茧价格一 直动荡不稳, 不能看到一时价格高时就盲目发展, 或者茧 价低时就不发展或毁桑种田, 否则就永远被动吃亏。 正确 的方法是要根据蚕业的特点, 分析近十年来的平均茧价, 更准确地分析近十年来蚕茧同粮油等作物的比较效益, 另 外, 还要认真考虑在进行蚕桑规模生产时所必须的劳力、 房舍、 技术问题以及同当地原有的种植制度、 工矿业发展 是否合拍等问题。2. 2 以“少投资、见效快、高效益”为基本原则, 合 理规划桑园建桑园所需的苗木是蚕业生产的主要投入之一。 如计 划发展 667hm 2 速成密植桑园, 苗价按 0. 2 元株计算, 就 需要购苗款 400 万元, 过重的购苗投入大大影响蚕农致富 的进程, 最好的办法是先购优良品种桑苗如农桑系列或育 71- 1 等, 相对集中地发展 50hm 2 桑园, 这样不仅有利于新 蚕区蚕桑生产技术的推广和示范, 而且为以后自己育苗提 供了物质基础, 通过自育自栽的方式使桑园面积逐年扩 大。桑园规划时应严格按照集中成片、 成带的原则进行, 每户蚕农至少有 0. 15hm 2 的桑园, 并根据当地情况逐年增 加, 使桑园面积逐年扩大, 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达 到桑园园区化和生产的适度规模化的要求, 为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创造基本条件。2. 3 对桑树进行合理的剪伐和收获 剪伐桑树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丰产树型, 为此剪伐技术必须到位, 要根据不同桑园的类型, 要求不失时机地合 理进行, 要在时间上和位置上处理好。 合理收获桑叶的关 键主要在夏秋季节, 每个蚕期结束后, 桑树上都要适当留 叶。这就要求蚕区首先要做好以叶定种和蚕期 (四龄末) 的 调整工作, 在养蚕的同时注意保养树势。2. 4 加强桑园管理工作, 努力提高单位面积效益 桑园管理关系到桑叶的高产优质, 管理的重点是水肥管理。 在建桑园的同时一定要建好排灌系统, 做到旱浇涝 排, 在施肥上一定要广辟肥源, 多种绿肥, 多施有机肥, 合 理施用化肥, N P2O 5 K2O 应以 1055 的配比为宜。 在桑树病虫害防治方面, 要普及桑树病虫害防治知识, 使蚕农识别各种病虫害, 科学用药, 同时蚕区要有专 门的技术人员调查田间虫情, 搞好测报工作。2. 5 大力推广蚕业先进技术, 加快蚕业产业化进程 发展桑园基地, 是现代蚕业的基础工程, 新蚕区如何 站稳 脚, 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核心问题是能否获取最佳的 效益。蚕业生产实践告诉我们, 低产靠体力, 中产靠财力, 高产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施工控制方法探析
- 员工满意度调查-chenfangflora7
- 汽车与交通设备行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及市场分析报告
- 2025年大型银行招聘面试攻略及预测题
- 2025年互联网营销专家面试模拟题及解析
- 美体知识培训大全课件
- 2025年养老护理员初级面试题集及答题要点
- 2025年不动产登记代理人考试重点及预测题解析
- 2025年专业职位笔试备考指南考点梳理与答题技巧
- 2025年中国烹饪协会认证厨师考试预测题
- 版挖掘机租赁合同
- 语言学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 JJF 1265-2022生物计量术语及定义
- GB/T 8118-2010电弧焊机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7421.7-2016机床检验通则第7部分:回转轴线的几何精度
- 电工技能测试
- 药事管理学全套课件
- 数字色彩课件
- 社区心理学课件
- 质量整改通知单(样板)
- 2020届高三北京高考“多文本阅读”总攻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