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检测技术规范介绍0627.ppt_第1页
梅毒检测技术规范介绍0627.ppt_第2页
梅毒检测技术规范介绍0627.ppt_第3页
梅毒检测技术规范介绍0627.ppt_第4页
梅毒检测技术规范介绍0627.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尹跃平研究员2013年06月27日海南海口 问题及概述实验室检测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梅毒实验室检测策略探讨 主要内容 问题 1 下列哪些说法是错的 一旦感染梅毒 tppa常终身阳性tppa可用于疗效判断梅毒孕妇所生婴儿rpr和tppa检测结果阳性可诊断为胎传梅毒rpr只能用于梅毒初筛 3 问题 1 续 下列哪些说法是错的 elisa法不能用于初筛诊断隐性梅毒 rpr滴度应在1 8以上核酸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梅毒的血液标本检测二期梅毒时 tppa和rpr两种血清学试验敏感性均可达100 4 开展rpr trust试验时应采用下面哪种仪器或方法进行抗原抗体凝集反应 水平旋转仪振荡器手工水平摇动混悬器 问题 2 问题 3 下列描述正确吗 trust法对早期 晚期梅毒检测的敏感性低及治疗后梅毒不敏感 如本组272例抗 tp确认阳性样本 而其只检测到105例 敏感性为38 2 6 梅毒概述 7 梅毒起源于美洲 然后从美洲到西班牙 从欧洲到亚洲印度 1505年从印度传入广东岭南 广东疮 后传到全国各地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梅毒感染率 10 牧区人群梅毒感染率 48 部分城市地区人群梅毒感染率 5 部分农村地区人群梅毒感染率 2 3 此幻灯片内容源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陈祥生教授 我国梅毒流行的历史 经济繁荣的附带品 通过三大措施 梅毒在我国实现基本消灭健康教育和宣传运动免费梅毒筛查 梅毒血清制动试验 荧光抗体试验 治疗 我国梅毒基本消灭 1950 1964年 作为重大防治成就 学术成就 赢得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发表论文 我国对梅毒的控制和消灭 梅毒的传播及在中国的消灭 此幻灯片内容源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陈祥生教授 性病控制中心 11 中国梅毒报告发病趋势 梅毒报告病例数448620例 居甲乙类传染病第3位梅毒报病较2011年增长4 41 隐性梅毒增长的贡献率99 6 此幻灯片内容源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龚向东教授 我国梅毒流行现状 高危人群感染率 a类场所 卡拉ok酒吧 舞厅 茶吧 星级宾馆b类场所 发廊 按摩房 美容房 洗头房 足疗房 路边酒店等c类场所 站街女 出租屋 工棚女 失足妇女 msm人群 此幻灯片内容源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陈祥生教授 梅毒是一个可以临床治愈的传染病 病例诊断依据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梅毒诊断及判愈有决定性意义 我国政府梅毒控制相关政策 卫生部于2010年6月3日下发了关于 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 2010 2020年 卫生部2011年2月12日下发 预防艾滋病 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国务院2012年1月13日 中国预防控制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 21011 2015年 2013年1月实施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梅毒控制主要措施 提高梅毒实验室检测质量加强梅毒筛查力度 问题及概述实验室检测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梅毒实验室检测策略探讨 主要内容 常用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 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 病原学检查 原理 一期 二期梅毒时 取硬下疳 扁平湿疣 黏膜斑等皮损部位组织液或淋巴结穿刺术得到的组织液 在暗视野显微镜下 光线从聚光器的边缘斜射到涂片上的梅毒螺旋体而发出亮光 从而可根据其特殊形态和运动方式进行检测 方法 1 暗视显微镜检查 2 镀银染色法 3 核酸检测 血液标本 注 梅毒螺旋体目前体外人工培养还没有获得成功 仅能通过接种兔睾丸等部位进行有限增殖 病原学检查 不同标本核酸检测研究初步结果 皮损部位标本 阳性率血浆标本阳性率 全血标本 一期梅毒阳性率二期梅毒阳性率隐性梅毒阳性率 病原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螺旋体检查是诊断早期梅毒的最佳方法 对于患者的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预后和尽早切断传染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未见到梅毒螺旋体 并不能排除患梅毒的可能性 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非特异性梅毒抗体 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特异性梅毒抗体 两类方法 问题 为什么梅毒诊断需要上述两类血清学检测方法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原理 梅毒螺旋体一旦感染人体 宿主可对螺旋体表面的脂质作出免疫应答 产生抗类脂抗原的抗体 非特异性抗体 未经治疗的病人 其血清内的非特异性抗体可长期存在 经正规治疗后 非特异性抗体可以逐渐减少滴度至转为阴性 问题 临床上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为什么需要做定性和定量两种检测方法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原理 方法包括 1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 2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3 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 vdrl 等 基本成分是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 凝集成网状沉淀颗粒被肉眼所见上述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基本相似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原理示意图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操作要点 1 仪器 水平旋转仪 转速 转幅 2 定性试验加样 吸取0 05ml血清 浆 放在卡片圈中 并均匀地涂布在整个圈内加抗原 将抗原轻轻摇匀 用9号针头加1滴抗原反应 水平旋转仪旋转8分钟 23 29 亮光下观察结果 滴 ml 1滴 ul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操作要点 1 仪器 水平旋转仪 转速 转幅 2 定性试验加样 吸取0 05ml血清 浆 放在卡片圈中 并均匀地涂布在整个圈内加抗原 将抗原轻轻摇匀 用9号针头加1滴抗原反应 水平旋转仪旋转8分钟 23 29 亮光下观察结果 60滴 ml 1滴 17ul 100r min约18mm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操作要点 3 定量试验稀释夜准备 在反应纸板圈内加入50ul生理盐水 根据需要确定圈数 勿将盐水涂开加样 吸取50ul血清 浆 与各圈中盐水作系列稀释 并涂布整个圈内 下同定性试验 1 2 1 4 1 8 1 16 1 32 1 64 1 256 1 128 1 512 问题 定量试验原倍血清滴度是多少 问题 定量试验血清稀释需要使用试管吗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操作要点 3 定量试验稀释夜准备 在反应纸板圈内加入50ul生理盐水 根据需要确定圈数 勿将盐水涂开加样 吸取50ul血清 浆 与各圈中盐水作系列稀释 并涂布整个圈内 下同定性试验 1 1 1 2 1 4 1 8 1 16 1 32 1 64 1 256 1 128 1 512 trust1 16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结果判断 rpr1 256 1 1 1 2 1 4 1 8 1 16 1 1 1 2 1 4 1 8 1 16 1 32 1 64 1 128 1 256 1 512 1 32 1 64 1 128 1 256 1 51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临床意义 早期梅毒 一期 二期 经足量规则抗梅毒治疗后一期梅毒1年后转为阴性二期梅毒2年后转为阴性 晚期梅毒治疗后血清滴度下降缓慢 2年后约50 病人血清反应仍为阳性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临床意义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方法简单 快速 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 适用于大量人群的筛查 因治疗后血清滴度可下降并阴性 故可作为疗效观察 判愈 复发或再感染的指征 vdrl试验用于神经梅毒脑脊液检测特异性高 检测阳性可以作为神经梅毒确诊依据 但敏感性较低 即检测阴性不能排除神经梅毒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特点 假阳性反应技术性假阳性反应一般是由于操作错误引起的假阳性反应 经过重复试验即可排除 生物学假阳性反应 一般滴度小于1 8 应采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如tppa等进行排除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原理 抗原为梅毒螺旋体特异蛋白 包括螺旋体重组特异抗原 检测梅毒患者血中特异性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抗体 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一旦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呈阳性 则患者终身阳性 问题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的定量试验在梅毒诊疗中有意义吗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方法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tpha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lia 梅毒免疫层析法 梅毒快速检测 rt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fta abs 梅毒螺旋体蛋白印迹试验 wb tppa tppa试验用梅毒螺旋体致敏明胶颗粒人血清中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 产生可见的凝集反应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tppa是目前who公认的梅毒抗原血清学试验的 金标准 常用于新方法 新试剂的参照标准 明胶颗粒 梅毒抗原 抗原致敏颗粒 抗原致敏颗粒 血液中抗体 抗原抗体凝集 tppa试验原理示意图 36 4 粒子光滑覆盖整个孔底 有时边缘有折叠3 粒子光滑覆盖大部分底2 粒子光滑聚集覆盖孔底 周围有一细胞环1 粒子光滑集聚覆概孔底 周围有一明显细胞环 粒子沉集孔底 中央形成一小点 粒子紧密沉积孔底中央 tppa试验结果判读 a 均为rpr阳性标本 elisa clia elisa试验是用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包被固相板条 加上梅毒血清和单克隆抗体酶标记物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与酶标记物结合 用酶联检测仪判定试验阳性反应 本法可用于大样本血清检测 化学发光法的临床应用意义基本同elisa化学发光法的敏感性 梅毒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全血法 38 梅毒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血清 血浆法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临床意义 作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如rpr等 初筛阳性标本的确证试验 排除rpr假阳性 不能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 应结合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结果进行诊断 tppa等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不能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结果解释示意图 早期 晚期 一期 二期 早期潜伏 晚期潜伏 三期 治疗前治疗后 阳性 阴性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结果解释示意图 早期 一期 二期 早期潜伏 晚期 晚期潜伏 三期 治疗前治疗后 阳性 阴性 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解释 梅毒临床诊断参考依据 43 问题 此结果解释适用于先天 胎传 梅毒吗 先天 胎传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依据 查到螺旋体其抗心磷脂抗体滴度持续上升其抗心磷脂抗体滴度高于其母亲四倍 2个稀释滴度 检测抗梅毒的igm特异性抗体阳性随访18个月观察抗体的变化 哪一类抗体 预防艾滋病 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问题 igg抗体和igm抗体有什么区别 梅毒igm抗体 tp igm igm抗体的产生是感染后的早期体液免疫应答反应 igm分子比igg较大 所以igm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屏障 而母亲的igg抗体可以通过胎盘屏障传给胎儿 因此若在新生儿血中检测到igg抗体不能作为先天梅毒的诊断依据 而igm抗体可为先天梅毒的诊断依据 igm抗体检测其特异性较高 但敏感性较低 因此 igm抗体检测阴性 不能排除先天梅毒感染 45 先天 胎传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依据 查到螺旋体其抗心磷脂抗体滴度持续上升其抗心磷脂抗体滴度高于其母亲四倍 2个稀释滴度 检测抗梅毒的igm特异性抗体阳性随访18个月观察抗体的变化 特异性抗体 问题及概述实验室检测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梅毒实验室检测策略探讨 主要内容 梅毒实验室检测策略思考 48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排除试验假阳性确证梅毒螺旋体现症感染 排除治愈的既往感染者确证梅毒螺旋体现症感染 rpr 初筛试验tppa 确证试验 梅毒实验室检测策略思考 方法选择依据敏感性 特异性 试剂评估 操作流程 可及性 试剂的价格 结果时间 可接收性 49 初筛目的和方法选择 规范化梅毒实验室检测要求 根据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及检测策略 可采用任何一类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作为筛查试验 51 52 阳性 规范化梅毒实验室检测基本要求 一 人员检测技术人员需经过上岗培训 接受上岗培训内容应包括 梅毒检测相关基础知识 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基本实验操作要求 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 质量保证与生物安全等 二 试剂常规血清学检测应采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的试剂 因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建议选择临床质量评估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试剂 所有试剂须严格按要求妥善保存 并控制在有效期内使用 53 54 血清学检测试剂的种类 2012年全国梅毒诊断试剂临床质量评估情况介绍 评估结果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试剂简称敏感性 特异性 功效率 kappa值科华rpr96 696 394 40 914英科trust96 695 996 10 907金豪trust95 592 693 50 848荣盛trust91 098 696 40 911万泰trust71 9100 091 80 784 2012年全国梅毒诊断试剂临床质量评估情况介绍 评估结果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方法试剂简称敏感性 特异性 功效率 kappa值化学发光法科美发光96 4100 098 70 971酶免法万泰elisa96 4100 098 30 971现代elisa96 4100 098 30 971英科elisa95 5100 098 30 964丽珠elisa95 5100 098 30 964科卫elisa95 5100 098 30 964金豪elisa95 5100 098 30 964华大elisa95 599 097 70 950三维elisa94 6100 098 00 957科华elisa94 6100 098 00 957免疫层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