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提纲仅供参考,有错误的地方,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记忆。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psychology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又叫比较心理学(研究动物心理如何进化到类人猿心理,揭示动物演化过程心理发展的大致图景)民族心理学(比较社会历史阶段不同民族的心理,勾画人类心理发展历程的轮廓)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个体发展心理包括两方面内容和四个方面两方面内容: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四个方面: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种系心理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但个体心理与种系心理有着质的差异。个体心理的特点:意识性、社会性、语言性。2、人类心理的发展(1)人类的进化:第一,直立行走:第二,手的发展,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第三,在劳动实践中逐渐产生语言。 (2)人类心理的产生特点:有意识的心理(意识客体和意识自我);社会性心理(区别于原始人);有语言功能的心理(概括、调节行为、传递经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连续性与阶段性(目前几种在综合的看法A:连续发展模型B:发展的阶段模型C: 分化层次模型D:汇聚模型E:人本主义模型)方向性和不可逆性(正常情况下,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个别差异性(尽管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个体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白痴学者”的存在)发展的关键期(母亲印刻(imprinting)关键年龄或关键期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绝对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华生共同决定论 ;斯腾人类心理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辅相成所造成的相互作用论: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一个因素作用的大小、性质依赖于另一个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总的说来,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年龄特征:是指个体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形成于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各年龄阶段特征是相互联系且逐步过渡的,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一般”是指这些特征具有普遍性;“典型”是指这些特征具有代表性;“本质”是指这些特征属于某种质的状态或标志。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论理论特色: 第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 第二,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智力发展的路线; 第二,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划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 第四,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 第五,创造了一套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理论。理论核心:发生认识论(genetic epistemology)用发生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认知(认识、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构及其心理起源。 心理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即依赖于有机体的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协调实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同化(assimilation):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人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的过程。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三)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egocentrism)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直觉性(concrete)泛灵论(Animism)现象学因果性(Phenomenalistic Causality)自我中心言语具体运算阶段(7 11、12岁)具体的逻辑推理 守衡性(conservation) 群集结构(groupment)形式运算阶段(11、12 )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研究方法原则:客观性,教育性,矛盾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类型横向研究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索其发展况。纵向研究对同一个(或一组)个体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年龄)上反复地进行观测,从而取得相继年龄上的变化资料交叉研究是将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交叠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个体研究与成组研究常规研究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活动产品分析法,临床法胎儿期胚芽期(0-2周);胚胎期(3-8周)(外中内三胚层)(关键期,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系统分化,生成;敏感期:受放射性物,药物,感染以及代谢性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因素影响)胎儿期(8周-出生)心理异常:生长受限;脑智能以及其他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甲状腺功能发育异常影响因素:遗传(唐氏综合症)环境:物理:电离辐射,噪音,超声波,高温,电磁场化学:攻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吸烟,嗜酒,引用咖啡,吸毒,大气污染,妊娠期药物生物及地理因素母体:情绪,应激,营养,患病胎教:音乐(避免过大音乐),抚摸(协调动作,促进运动系统的发展),言语(促进听,记,观察,思维,言语能力),光照(促进视觉功能及脑的健康)婴儿期(0-3)婴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动作发展:整体分化,不随意随意,方向性和顺序性抓握动作:具灵活性和随意性,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探索,操作工具,为知觉奠定基础直立行走: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里程碑主动性,扩大认知范围,增加交往机会意义: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促进空间认知的发展 ;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婴儿期的认知发展感知觉的发展视觉视觉集中、视觉追踪、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视敏度听觉听觉辨别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味觉、嗅觉和肤觉空间知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视崖)、方位知觉记忆的发展:0-3保持;3-6长时记忆;6-12认生,模仿动作;12以后 词语逻辑记忆、延迟模仿、表象记忆、再现能力思维的发展思维:感知运动阶段,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和儿童自身的动作。言语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强化,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转换生成说: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且语法是生成的。模仿说:婴儿语言只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认知学说: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表征功能。语言源于智力,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情绪发展 笑的发展(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或4个月起) )哭的发展:恐惧的发展气质的发展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依恋(attachment)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特点:发生在婴幼儿与其经常接触者之间感情联结具有强烈性、持久性、密切性影响依恋的因素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maternal sensitivity and responsiveness) 儿童的特点 文化因素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幼儿幼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点:游戏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活动形式;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但抽象性和随意性也开始发展起来;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幼儿大脑的发展(一)脑重量继续增加(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又一重要参数)。(二)皮质抑制机能的蓬勃发展幼儿的游戏分类(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活动性游戏)(练习(机能)游戏,象征(建筑)游戏,假装游戏,规则游戏)(无所事事游戏,单独游戏,旁观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游戏特点(社会性,非现实的翻版,娱乐性)游戏作用(发展智力,锻炼身体,培养品质)幼儿言语的发展词汇发展(数量增加,内容丰富,范围扩大,积极词汇增加)语法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简单到复杂,陈述到多样化,无修饰到修饰)(情境性,顺序性)幼儿认知的发展(言语在思维中的作用增强)记忆(容量增加,从无意识到意义识记,形象记忆到词语记忆)思维(具体形象性,初步抽象概括的发展)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社会性以及社会化的概念)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情绪体验,自我控制)二、社会认知的发展(性别认同,性别角色标准的获得,性别化行为的发展)三、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对他人或社会行为有利的行为或行为倾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特点(多种形式表现,在集体中显著发展,随年龄增长,个体差异性)侵犯行为,是指针对他人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有目的地伤害他人而他人极力避免的行为。各种理论的看法影响因素(文化或亚文化背景,家庭氛围)控制方式:消除对其的关注,榜样和认知训练,移情,创造少冲突的环境。同伴交往同伴关系的作用:满足需要,学习他人,同伴是信息来源和参照框架,情感支持同伴关系:友谊脆弱社会技能训练:改进同伴间关系,促其社会性发展小学儿童(6,711,12岁)小学儿童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2、掌握书面言语并向抽像逻辑思维过渡,3、儿童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小学儿童的学习入学准备(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并引起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结构的变革。学习障碍:原因(脑损伤,遗传,神经系统问题,不良环境)预防及矫治:避免脑损伤;及时帮助;特殊教育;行为矫正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 思维:向抽象过渡,但有关键年龄,同时存在不平衡性;思维结构逐渐完整思维发展:概括,比较,分类,推理能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灵活化,深刻化,独创化小学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评价独立性增高,具体评价,开始评价品质)社会认知: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社会交往:与父母的关系,与同伴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小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渐分化 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中学生(11,1217,18)年龄阶段和一般特点初中生:个体生理发展的又一个显著加速期,身心发展中有种种矛盾和一些特殊表现,面临心理危机。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与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高中生:一是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己达到基本成熟; 二是当此阶段结束时个体己满18岁,可取得公民的资格; 三是开始考虑如何选择未来的学业和生活道路。 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生理发展高峰:外形的变化导致的“成人感”;内脏机能成熟使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性的成熟唤醒性意识。心理冲突1、反抗性与依赖性(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自我意识的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独立意识)2、闭锁性与开放性3、勇敢和怯懦4、高傲和自卑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初中生的智力发展抽象逻辑:运用假设,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法则(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自我中心再度出现(独特的自我,假象的观众)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不平衡性,极端或偏执性):自我意识高涨,反抗心理,情绪表现的矛盾性人际交往的新特点:非集体交友方式,同龄朋友多,与异性,父母,老师的关系变化高中生智力的发展特点(逻辑思维成熟):抽象,形式,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高中生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价值观的确立,自治需求青少年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成瘾行为,内部失调,如焦虑,抑郁,青春期分裂症,自杀倾向,外部失调,如反社会行为和青少年犯罪)影响因素:家庭因素,同伴因素,自身因素成年到老年成年到老年的生理变化成年早期:生理发展稳定成年中期:器官衰老,生理机能下降老年:生理功能退行性变化从成年到老年的认知变化成年早期:智力达到全盛,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创造性思维达到顶峰成年中期:晶体智力上升,实用智力不断上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