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器底座冲压模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发生器底座冲压模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发生器底座冲压模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发生器底座冲压模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发生器底座冲压模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I 发生器底座冲压模设计毕业论文发生器底座冲压模设计毕业论文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第二章 冲冲裁件工艺分析 3 2 1 零件说明 3 2 2 材料分析 3 2 3 尺寸精度 4 第三章第三章 冲裁方案的确定 5 第四章第四章 模具总体结构的确定 6 4 1 模具类型的选择 6 4 2 定位方式的选择 6 4 3 导向方式的选择 6 4 4 卸料 出件方式的选择 7 第五章第五章 工艺参数计算 8 5 1 排样方式的选择 8 5 2 冲压力的计算 11 第六章第六章 刃口尺寸计算 17 6 1 冲裁间隙的确定 17 6 2 刃口尺寸的计算及依据与法则 18 第七章第七章 主要零部件设计 22 7 1 凹模设计 22 7 2 凸模的设计 25 7 3 凸凹模设计 26 7 4 定位零件的选用 28 7 5 卸料装置的选定 28 7 6 推件装置的选定 31 7 7 上下模座的选用 33 7 8 连接及固定零件的选用 33 第八章第八章 冲压设备的校核与选定冲压设备的校核与选定 37 目录 II 8 1 冲压设备的校核 37 8 2 冲压设备的选用 37 第九章第九章 压力机的选用 38 第十章第十章 模具结构简述 39 结论 41 参考文献 42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本设计采用了 CAD 技术 加快了冲压模具设计时制图与造型的速度 缩短了不 必要的时间 也合理的解释了该模具的工作过程及一些加工时应注意的难点 底座发生器的设计在安全使用天然气的领域非常重要 做出合适的模具而且能 够提升模具质量 生产率 使用寿命 还能够提升产品收益 在创作模具时 要明显的了解零件加工工艺 做出的模具要能够加工 易加工 模具 CAD CAE CAM 在过去 20 年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从试点到普及 以至今天发展规模雄厚 普遍不仅仅在中国以及全世界模具将会一步步扩大 自本世纪初 发展到有 CAD CAE CAM 技术是更快和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工 业时代的发展 快速的带动着模具行业的发展 模具行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基础 的行业 模具是一种结合了工艺性和高精密性的产品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技术 水平的标准 近年来 模具制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特别是我国江南苏锡 常一代 更是疯狂的发展 大大小小的模具厂数不胜数 大的一整套流程或许 就需要几十人 小的也就两三台机器就可以工作了 以至于现在模具行业发展 太快 已经处于停滞期了 模具大概也就可以分为两种吧 注塑工艺和冲压工 艺与模具设计 这是两个总的概括 冲压是利用冲压设备对准备的材料施加外 在的力从而使材料产生分离 或者利用冲压直接力使其变形 最后得要一些自 己想要的形状 尺寸的工件 而注塑工艺则是利用一些塑料颗粒原料进行热加 工使其融化再留到特定的模具容器里面 从而制造出各种各样自己想要的塑料 模具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有几项任务 学模具设计与制造还要在这几个里 面选择一个作为一个研究课题 然后还要自己设计一套模具设计 自己定尺寸 相对于毕业设计来说是简单了那么一点 冷冲模设计还有弯曲工艺及模具设计 拉伸工艺及模具设计 其他成型工艺 和冲压工艺规程 然而模具还是在不断 的发展 模具是用 CAD 和 PROE 绘画出来的 并且让我们掌握了这门先进的技术 老师在教我们画这个二维和三维的立体图的时候 我们就觉得选对了专业 毕 竟以后我们也是掌握了一项饿不死的技术 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 必须掌握 一项靠技术吃饭的东西 而且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足够的运用 在观察一个模具 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想象出模具的三视图 并且可以画出这个零件 再用 PROE 我们就可以画出这个三维立体的图形 并且可以用里面的一项东西组装 第一章 绪论 起来 让我们更加直观的可以看出我们要画模具的基本结构 更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3 让我们更加直观的看出 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 我们就应该掌握这些三维立 体图形 更加应该掌握这门技术 在这个信息时代立足 但是也有一些技术使 我们现在无法掌握的 但是那些技术在国外基本已经普遍 所以我们更应该对 国外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精益求精 更加像世界顶级进取 毕竟我们还是落 后于一些国家 毕竟改国开放的时候还是由国外过来的一些技术人员来给我们 讲解这些技术问题的 虽然后来都撤走了 但是我们国家的还是经过一些认真 的研究 后来也收获了这些东西 也开始独立自主的研究了 而且现在更加的 熟练掌握了 所以我们要研究那些新的技术了 例如现在的 3D 打印技术 要比 模具发展更加全面 简易与方便 不需要很多的人力 我国的航天技术里面就 是运用了 3D 打印技术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模具行业由以前的人力钳工制造 到手自一体的机器 到现在的机器人控制的全自动的模具机器 再到最后的 3D 打印技术 中国的模具工业制造不断的进步发展 更加的显示了中国制造水平 有了质的飞跃 使中国国情日益的欣欣向荣 第二章 冲裁件工艺分析 4 第二章第二章 冲裁件工艺分析冲裁件工艺分析 2 12 1 零件说明零件说明 底座发生器年产量为 30 万件 采用大批生产 材料采用 Q235 零件厚度 为 1 2mm 未注公差等级为 IT12 零件如图 2 1 所示 图图 2 1 底座发生器底座发生器零件图零件图 2 22 2 材料分析材料分析 冲裁件材质为 Q235 零件厚度为 1 2mm 属于碳素结构钢 具有良好的 冲压性能 适用于要求较高的零件 由上表 2 1 可知 Q235 碳素结构钢抗剪强度为 303 372MPa 表表 2 1 部分碳素钢抗剪性能部分碳素钢抗剪性能 材料名称牌号材料状态 抗剪强度 MPa Q195255 314 Q235303 372碳素结构钢 Q275 未经退火 392 490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5 2 32 3 尺寸精度尺寸精度 由于本零件给定的精度都按生产所需经济精度要求 IT12 查表 2 2 得 冲孔尺寸 10 15 0 0 落料尺寸 45 55 30 R3 0 30 0 0 30 0 0 21 0 0 10 0 中心距 21 0 21 第四章 模具总体结构的确定 6 第三章第三章 切割计划的确定切割计划的确定 3 13 1 切割工艺方法的切割工艺方法的选择选择 冲裁过程分为单步冲裁 复合冲裁和切割三种 方案一 单步冲裁是在冲压过程中完成冲压模 方案 2 冲裁复合冲压 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 进行冲裁三个过程的 性能见表 3 1 表表 3 1 单工序冲裁 级进冲裁和复合冲裁性能单工序冲裁 级进冲裁和复合冲裁性能 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 简单的几何零件的几何形状 模具制造难度 小 所以在冲压生产中按计划 2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7 第四章第四章 模具总体结构的确定模具总体结构的确定 4 14 1 模具类型的选择模具类型的选择 为软材料或薄板材材料的直冲孔复合模两种的优点 缺点及适用范围见表 软质材料或板料冲裁式复合模为薄平要求较高的冲孔件 也可冲孔边距离 较小的冲裁件 翻转式冷死不冲孔边缘距离较小的冲裁件 但翻转式冷冲压模 具结构简单 可直接用按推打杆装置 卸载一个可靠 操作方便 由模具类型为倒装式复合模 4 24 2 定位方法的定位方法的选择选择 由于零件的生产批量是大批量及模具类型的确定 合理安排生产可采用前 后自动送料方式 4 34 3 导向方式的选择导向方式的选择 由导向装置确保模具的运动方向 在同一时间 导向装置的方向上的模具 的间隙的均匀性的影响的运动的精度和模型的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方案一水平进料级进模或纵向进料中的冲裁模和复合模 第四章 模具总体结构的确定 8 方案 2 后型柱套 由于前面和左 右不限 喂养和操作比较方便 由于 导向柱安装在后侧 偏心距可引起导向套的单侧磨损 对模具的使用寿命有一 定的 影响 a 中间导柱 b 后侧导柱 c 对角导柱 d 四角导柱 1 下模座 2 导柱 3 导套 4 上模座 图图 4 1 导柱模架导柱模架 根据上述方案比较和组合模具结构和饲养方式 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 侧 导柱模架 操作者可以在模具送入行动见条 由于前 左 右均不限 可满足 工件成形的要求 即 2 方案最好 4 44 4 卸料 出件方式的选择卸料 出件方式的选择 当卸荷版本仅起卸荷作用时 随着材料厚度的增加 材料厚度的增加 单 侧间隙 0 5 0 2 t 当要求的冲卸材料不能完全从剥离板分离 主要用于卸 料力 材料厚度大于 2mm 的材料 弹性卸载卸载和双重作用的粘合剂 主要用于冲压厚的板材 厚度 2mm 以 下 卸料单边间隙板之间和冲床选择 0 1 0 2 T 如果弹性卸料板还冲压 导向作用 均小于冲裁间隙的间隙 在落料装置中经常使用的冲裁模 冲孔模 复合模的症状 由于材料的压力 切割片相对平坦 当汽提板和弹性元件 卸 压螺杆 可以在模具进料状态看片 和弹性卸料板对工件施加的软实力 不损伤工 件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9 第五章第五章 工艺参数计算工艺参数计算 5 15 1 排样排样方式的选择方式的选择 根据材料经济利用程度 计划一 有浪费 沿整个形状的切割 红色和红 色部分 材料件 有一个完整的模具 以确保模具的大小 从而高精度 高模具寿命 但材 料利用率低 计划两点 减少浪费 计划三 不浪费 一块材料被切断从侧面的一块或 一块和一条边的条 但对 对冲裁件的尺寸是不容易保证 故应采用方案一 可采用的排样方式有横排和纵排 如图 5 1 图 5 2 两种方式所示 图图 5 1 横排横排 第五章 工艺参数计算 10 图图 5 2 纵排纵排 5 1 1 搭边值的确定 条被称为边缘的边缘 取边是从废 节约材料 应尽可能少取边界值 该 制件的搭边值查表 5 1 搭边由表 5 1 得材料的性能 厚度和形状可确定搭边 工件之间的搭边 a1 0 8mm 工件与侧面的搭边 a 1 0mm 宽度的确定 其副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 保证材料具有一定的刚度 同时也能保证零件 的质量和给料方便 根据模具的不同结构 可分为侧压力装置和模具压力装置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11 压力装置是为压送模具的条带 从材料侧面压 材料带不作为横向偏移 以 取稳定生产和加工的优点 本套模具用无压力导向板 故按下式计算 0 max 0 2 caDB 5 1 式中 B 条料宽度 mm Dmax 条料宽度方向冲裁件的最大尺寸 a 冲裁件之间的搭边值可参考表 5 1 条料宽度的单向 负向 偏差 见表 5 2 C 导料板与最宽条料之间的间隙 其最小值见表 5 3 表表 5 2 剪料公差及条料与导料板之间隙剪料公差及条料与导料板之间隙 mm 材料厚度t mm条料宽度 B mm0 11 22 33 5 50 50 100 100 150 150 220 220 300 0 4 0 5 0 7 0 8 0 5 0 6 0 7 0 8 0 9 0 7 0 8 0 9 1 0 1 1 0 9 1 0 1 1 1 2 1 3 表表 5 3 有侧压装置和无侧压装置对照表有侧压装置和无侧压装置对照表 mm 无侧压装置有侧压装置 条料宽度 B mm 材料厚度 t mm 100 100 200 200 300180 260 0 030 0 045 18 30 0 020 0 025 260 360 0 035 0 050 30 80 0 020 0 030 360 500 0 040 0 060 80 120 0 025 0 035 120 180 0 030 0 040 500 0 050 0 070 由下表 6 3 可查得 按照圆形公差查得磨损系数 x 0 75 非圆形件磨损系 数 x 0 5 第六章 刃口尺寸计算 22 工作零件 刃口尺寸如图 6 1 根据以上公式 6 1 6 2 6 3 6 4 6 5 分别 计算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见表 6 4 a 落料 b 冲孔 图图 6 1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工作零件刃口尺寸 表表 6 4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尺寸及分类尺寸转换计算公式结果 d凸 10 150 0 020 冲孔 10 10 00 15 0 min 凸 凸 xdd 凹 凸凹 0min Zdd d凹 10 276 00 020 D凹 R2 925 00 020 R3R30 0 10 D凸 R2 7990 0 020 D凹 44 812 00 030 落料 45450 0 25 0 min 凹 凹凸 ZDD 凹 凹 0max xDD D凸 44 6860 0 020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23 D凹 29 842 00 025 30300 0 21 D凸 29 716 00 020 D凹 54 775 00 020 55550 0 30 D凸 54 6490 0 030 孔心距21 0 21 8 1LLdLd 21 0 026 通过上述对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落料凹模 凸模的尺寸如图 6 2 1 落料凹模尺寸 2 落料凸模尺寸 图图 6 2 落料凹模 凸模尺寸落料凹模 凸模尺寸 第七章 主要零部件设计 24 第七章第七章 主要零部件设计主要零部件设计 7 17 1 凹模设计凹模设计 7 1 1 凹模外形的确定 模具的形状分为长方形和圆形 7 1 2 凹模刃口结构形式的选择 由于本模具冲的零件尺寸较大 所以采用刃口为直通式 该类型刃口强度 高 修磨后刃口尺寸不变 7 1 3 凹模精度与材料的确定 根据凹模作为工作零件 其精度要求较高 外形精度为 IT11 级 内型腔精 度为 IT7 级 表面粗糙度为 Ra3 2 上下平面的平行度为 0 02 材料选 Cr12MoV 凹模各尺寸计算公式如下 凹模边壁厚 7 1 KbH 1 凹模边壁厚 7 2 H 1 5 c 2 凹模板边长 7 3 2cbL 1 凹模板边宽 7 2cbB 2 4 式中 b1 冲裁工件横向最大外形尺寸 b2 冲裁工件纵向最大外形尺寸 K 系数 依据板料厚度的影响 查表格7 1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25 查表7 1得 K 0 25mm 代入公式 7 1 可计算落料凹模板的尺寸 凹模厚度 1 KbH 0 25 55 14mm 代入公式 7 2 可计算凹模边壁厚 2 H 1 5 c 1 5 2 14 21 28mm 取凹模边壁厚为26mm 根据凹模厚度和边壁厚来确定凹模板的其他的尺寸 代入公式 7 3 可计算凹模长 2cbL 1 55 2 26 第七章 主要零部件设计 26 107mm 代入公式 7 4 可计算凹模宽 2cbB 2 45 2 26 97mm 即 L B H 107mm 97mm 14mm 查表 7 2 得凹模尺寸为 125mm 100mm 14mm 凹模外形简图如图 7 2 所示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27 图图 7 2 凹模简图凹模简图 7 27 2 凸模设计凸模设计 7 2 1 凸模结构的确定 凸模的结构通常分为 2 类 一是镶拼式 二整体式 7 2 2 凸模材料的确定 凸模的材料应选 Cr12MoV 热处理 58 62HRC 7 2 3 凸模精度的确定 所以选用 IT7 级 表面粗糙度为 Ra1 6 同轴度为 0 02 7 2 4 凸模尺寸的设计 由于工件的形状不是很复杂 冲压模设计是一种步进式 如图7 3所示 第七章 主要零部件设计 28 图图7 3 凸模高度尺寸凸模高度尺寸 凸模高度为 7 2 1hhL 21 5 式中 h1 凸厚度 得 h1 14mm h2 凹度 得 h2 14mm 1 2 附加长度 附加长度取1mm 由 h1 14mm h2 14mm 代入公式 7 5 得 L 14 14 1 29mm 由以上可得凸模简图如图 7 4 所示 图图 7 4 凸模简图凸模简图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29 7 37 3 凸凹模设计凸凹模设计 7 3 1 凸凹模壁厚的确定 冲孔模是与冲压件和冲压模件的复合模 它的内外边缘的刀片 壁厚取决 于冲压件之间的内部和外部边缘的大小 浪费 膨胀力 所以最小壁厚要大 模的最小壁厚值 根据经验数据来确定最小壁 冲压倒装复合模厚度在表 7 3 所示 复合模具最小壁厚比适合小翻转 最小壁厚为3 2mm 厚为3 2mm 设计中凸凹模壁厚为4mm 该凸凹模的侧壁 强度要求足够 7 3 2 凸凹模洞口类型的选取 凸 凹模孔式如图 7 5 其中 A B C 型直管型叶片模具 综上所述 本 设计采用了一个孔 a 直通式 b 直通式 c 直通式 d 锥筒式 e 锥形式 图图 7 5 凸凹模洞口的类型凸凹模洞口的类型 7 3 3 凸凹模尺寸的设计 凸凹模高度尺寸如图 7 6 所示 计算公式如下 7 6 321 hhhhL 式中 h 长度 包括凸模进入凸凹模深度 弹性元件安装高度等 h1 厚度 第七章 主要零部件设计 30 h2 厚度 h3 厚度 图图 7 6 凸凹模高度尺寸凸凹模高度尺寸 由 h 2mm h1 16mm h2 10mm h3 18mm 代入公式 7 6 得凸凹模 高度 321 hhhhL 2 16 10 18 46mm 综上所述 结合总体设计中对零件图样的设计 最终确定凸凹模尺寸 57mm 46mm 凸凹模简图如图 7 7 所示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31 图图 7 7 凸凹模简图凸凹模简图 7 47 4 定位零件的选用定位零件的选用 每一套模具应尽可能使用相同的基准 以避免累积误差 在选择机械行业标准 GB t7649 10 94 型齿轮销 为模具的齿销 导销 选取该模具的挡料销和导料销的直径 d 8mm 的 A 型固定挡料销 7 57 5 卸料装置的选定卸料装置的选定 7 5 1 卸料装置的选用 本弹性卸料装置包括汽提器 弹性元件 卸荷螺钉等部件 弹性卸料起到 指导作用 卸料板与冲床 H7 h6 与制造 但差距应小于凸 凹隙 此时 凸模 与固定板与 H7 另外 在模具的开启状态下 脱模板应高于叶片 0 5 0 3 的模具工作部位 以顺利排出 弹性卸料装置简图如图 7 8 所示 1 卸料板 2 弹性元件 3 卸料螺钉 图图 7 8 弹压卸料装置简图弹压卸料装置简图 7 5 2 卸料螺钉的选用 根据复合模典型组合尺寸查得卸料螺钉选择为 圆柱头卸料螺钉 M8 42mm JB T7650 5 7 5 3 模具的结构设计 卸料板与凸凹模应该是间隙配合 要保证单边间隙为 0 15mm 第七章 主要零部件设计 32 根据查表 7 4 得 卸料板与凸凹模间隙符合条件 模具采用的是弹压卸料板 橡胶和卸料螺钉进行卸料 两个卸料螺钉对称分 布 使每个卸料螺钉受力均匀 7 5 4 卸料板整体精度的确定 所以精度要求要高一些为 IT7 级 粗糙度为 Ra3 2 7 5 5 卸料橡胶的选用 弹性元件的橡胶 卸料橡胶的选用与计算步骤 1 确定自由高度 H自 7 7 修模工自 h0 30 0 25 LH 式中 L工 冲模的工作行程 对冲裁模而言 L工 t 1 h修模 预留的修模量 根据模具设计寿命一般取 4 6 mm 代入公式 7 7 得 修模工自 h0 30 0 25 LH 2 2 0 25 0 30 4 6 7 33 8 8 4 6 11 33 14 8 14mm 2 确定 L预和 H装 7 8 自预 H0 15 0 1L 式中 L预 橡胶的预压缩量 由 H自 14mm 代入公式 7 8 得 L预 0 1 0 15 14 1 4 2 1 2 0mm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33 7 9 预自装 LHH 式中 H装 冲模装配好以后橡胶的高度 由 H自 14mm 代入公式 7 9 得 14 2 12mm 预自装 LHH 3 确定橡胶橫截面积 A 7 10F gA 式中 F 所需的弹压力 F 36883 665N g 橡胶在预压缩状态下的单位压力 g 0 26 0 50 MPa 代入公式 7 10 得 A F g 36883 665 0 40 92209 1625mm2 综上所述 从而可以确定卸料板的尺寸 查表 7 5 卸料板的厚度为 10mm 卸料板简图如图 7 9 所示 第七章 主要零部件设计 34 图图 7 9 卸料板简图卸料板简图 7 67 6 推件装置的选定推件装置的选定 推件装置主要有两种 1 弹性推装置 在下模中设有总装配 其具有压料作用 冲裁件质量好 但推力小 常用于形式或复合模冲裁模 2 一个刚性推装置 一般安装在上模内 使用力推力 因为推力大 推 的是可靠的 而不是与压力 常用于倒装芯片 按照本次模具的要求 使用刚 性推送装置 刚性推件装置由打杆 推板 连接推杆和推件快组成 其结构如图所示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35 7 6 1 推件块的设计 根据本副模具要求 所以采用刚性推件装置 确定推件块的材料为 45 钢 冲孔凸模与推件块的单边间隙确定为 0 5mm 保证冲孔凸模能正常运动 推件块简图如图 7 10 所示 7 6 2 推板的选用 推板的尺寸为 55mm 10mm 5mm 推板材料的选择 采用 45 钢作为原材料 热处理硬度 43 48HRC 根据以上确定推板的结构尺寸如图 7 11 所示 第七章 主要零部件设计 36 7 6 3 推杆的选用 d 6mm l 40mm 推杆材料的选择 用的材料是 45 钢 热处理硬度 43 48HRC 根据以上确定推杆零件简图如图 7 12 所示 图图 7 12 推杆简图推杆简图 7 77 7 上下模座的选用上下模座的选用 模具采用后导柱和导向套 以确保模具和模具的精度 导柱的直径 长度 按标准选取 导柱 B22 120 GB T2861 1 导套 A35 70 30 GB 2861 6 模座的的尺寸 L mm B mm 125mm 100mm 上模座的厚度与下模座厚度 查标准分别为 35mm 45mm 7 87 8 连接及固定零件的选用连接及固定零件的选用 7 8 1 螺钉与销钉的选用 冲模中广泛使用内六角螺钉 紧固可靠 螺钉头部不外露 和圆柱销钉 7 8 2 模柄的选用 模的作用是固定在凸模的滑块上 常用于模具的形式 1 适用于比较小的模具上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37 2 作用于各种各样的中型的和小型的模具上 3 螺杆旋转最主要用在比较小的模具上 综合以上 本模具模柄选用 L D 40 60mmJB T7646 3 1994 7 8 3 凸模固定板的设计 凸模固定板主要是固定凸模 保证凸模有足够的强度 使凸模与落料凹模 上模座 垫板更好的定位 凸模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按 H7 m6 凸模固定板的厚度一般取凹模厚度的 0 6 0 8 倍 则凸模固定板的厚度 7 11 凹凸固 H0 8 0 6H 式中 H凸固 凸模固定板厚度 H凹 凹模厚度 由H凹 14mm 代入公式 7 11 得凸模固定板厚度为 凸模固定板厚度取10mm 凸模固定板简图如图7 13所示 第七章 主要零部件设计 38 图图7 13 凸模固定板简图凸模固定板简图 7 8 4 凸凹模固定板的设计凸凹模固定板的设计 凸凹模固定板的厚度一般取凹模厚度的 0 6 0 8 倍 则凸凹模固定板的厚度为 7 12 式中 H凸凹固 凸凹模固定板厚度 H凹 凹模厚度 由H凹 14mm 代入公式 7 12 得凸凹模固定板厚度为 凸凹模固定板厚度取10mm 凸凹模固定板简图如图7 14所示 图图7 14 凸凹模固定板简图凸凹模固定板简图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39 7 8 5 垫板的设计 第3卷 冲压模具设计22 5 17JB T7643 3 1994 可得垫板尺寸为 125mm 100mm 6mm 图图7 15 垫板简图垫板简图 第九章 压力机的选用 40 第八章第八章 冲压设备的校核与选定冲压设备的校核与选定 8 18 1 冲压设备的主要参数校核冲压设备的主要参数校核 该模具闭合高度 8 hHLHHHH 垫下上闭 1 式中 L 冲孔凸模长度 H 凸凹模厚度 h 冲孔凸模冲裁后进入凸凹模的深度 h 2mm 由 h 2mm L 29mm H 46mm 代入公式 8 1 得模具的闭合高度为 hHLHHHH 垫下上闭 35 45 6 29 46 2 159mm 可见模具闭合高度之间的选择模具闭合高度 模具可以使 用 模具闭合高度小于所选压力机 J23 16 最大闭合高度是 220 可以使用 8 28 2 冲压设备的冲压设备的确定确定 根据模具闭合高度 冲裁力等 压力机型号为 J23 16 能满足各项要求 因此选取 J23 16 号压力机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 41 第九章第九章 压力机的选用压力机的选用 其主要技术查表 5 6 得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 16KN 滑块行程 55mm 最大闭合高度 220mm 工作台尺寸 前后 左右 300mm 450mm 模柄孔尺寸 40mm 60mm 最大倾角高度 30 第九章 压力机的选用 42 第十章第十章 模具结构简述模具结构简述 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