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说明书2006年4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阳江市壹丰实业有限公司美国WATG公司伟信顾问集团有限公司24 / 28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编制委员会:关德荣(区委委员、区管委副主任)冯统轩(区管委办副主任)陈 林(区建设局局长)冯常贵(区国土局局长)吴朝所(区旅游局局长)刘有定(区建设局副局长) 概念设计:美国WATG公司项目管理:阳江市壹丰实业有限公司 黄小锋 施金铃 廖惠文 李金雄 郑明远 谢志强伟信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顾民生AR Arul-Kumarasan(项目董事) 李玉倩(项目经理)赖颖鹏(助理项目经理)项目名称: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委托单位: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合同编号:05设12008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 甲级设计证书号:建城规编第(021073号)院 长:陈建华(高级规划师)总工程师:潘忠诚(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总规划师:王国恩(高级城市规划师)审 定:李少云(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审 核:王进安(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初 审:叶 青(工程师、城市设计博士生)项目负责:王进安(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设计人员:规划:王进安(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李少云(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陈靖华(规划师)敖 勇(规划师)马 靓(助理规划师)市政:熊秋文(高级工程师)王建辉(工程师)余以文(助理工程师)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说明书1第一章 规划背景综述11.1 规划背景11.2 相关规划综述11.2.1 海陵岛总体规划(1992年)11.2.2 阳江市海陵岛经济技术开发试验区近期建设规划(2004年)11.2.3 阳江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2010)(征求意见稿)(2005年)21.2.4 海陵岛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总体规划/招商说明书(2004-2005年)2第二章 现状综合分析32.1 区域地理自然概况32.1.1 地理位置32.1.2 气候条件32.1.3 水文地质32.1.4 地形32.1.5 地震32.1.6 海水与沙质42.1.7 旅游资源条件42.2 区域历史与社会经济概况42.2.1 历史沿革42.2.2 社会经济状况5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理念63.1 规划依据63.2 规划指导思想63.3 规划目标与理念6第四章 规划性质与规模74.1 规划期限74.2 度假区性质74.2.1 度假区发展特征74.2.2 发展方向与目标74.2.3 度假区性质74.3 规划规模74.3.1 人口规模74.3.1.1 现状人口分析74.3.1.2 规划人口74.3.2 用地规模8第五章 土地利用规划95.1 规划结构95.2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95.3 居住用地规划95.4 市政设施用地规划9第六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06.1 道路网格局106.2 道路分级10第七章 绿地系统规划117.1 公共绿地117.2 生产防护绿地11第八章 市政工程规划128.1 电力工程规划128.1.1 电源规划128.1.2 用电负荷预测128.1.3 10kV电力电缆规划128.1.4 分期实施建议128.2 电信工程规划128.2.1 规划区周边电信现状128.2.2 电信负荷预测128.2.3 电信局所规划128.2.4 电信电缆管道规划128.2.5 分期实施建议138.3 给水工程规划138.3.1 规划区周边供水现状138.3.2 用水量预测138.3.3 水源及给水管网规划138.3.4 分期实施建议138.4 燃气工程规划138.4.1 现状用气概况及气源规划138.4.2 用气量预测138.4.3 燃气供应设施及管网规划148.4.4 分期实施建议148.5 污水工程规划148.5.1 污水量预测148.5.2 污水处理厂设置148.5.3 污水管网规划148.5.4 分期实施建议148.6 雨水工程规划148.6.1 雨水量计算148.6.2 雨水管网规划148.6.3 分期实施建议158.7 管线综合规划158.8 防灾工程规划168.8.1 防洪排涝规划168.8.2 防海潮规划168.8.3 消防规划16第九章 环境保护规划179.1 现状概况179.1.1 大气环境179.1.1 水体环境179.1.1 噪声环境179.2 规划原则179.3 执行标准179.4 固体废物收集、处理179.5 环卫工程规划17第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1810.1近期建设规划1810.1.1 近期建设用地规模1810.1.2 用地性质及比例1810.1.3 近期建设项目1810.2 度假区总体开发分期计划18第十一章 旅游规划专题1911.1 海陵岛旅游资源开发综合分析与评价1911.1.1 海陵岛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结构1911.1.2 海陵岛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911.2 项目SWOT分析1911.2.1 优势分析1911.2.2 劣势分析1911.2.3 机遇分析1911.2.4 威胁分析1911.3 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主题、定位与发展思路1911.3.1 旅游度假区的主题1911.3.2 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定位1911.3.3 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思路2011.4 潜在客源市场分析2011.4.1 潜在客源市场定位2011.4.2 潜在客源市场细分2011.4.3 休闲度假潜在市场发展分析2011.4.3.1 休闲度假潜在市场空间范围2011.4.3.2 休闲度假潜在市场规模分析2011.5 旅游度假区的吸引物体系规划2111.5.1 旅游度假区的环境营造2111.5.1.1 环境营造的原则2111.5.1.2 景观营造2111.5.1.3 氛围营造2111.5.2 形象吸引2111.5.3 旅游产品吸引2211.5.3.1 观光产品吸引2211.5.3.2 休闲度假产品吸引2211.5.3.3 会议产品吸引2211.5.3.4 节事产品吸引2311.5.4 旅游设施和服务吸引2311.5.4.1 海滨度假酒店2311.5.4.2 海景度假别墅2311.5.4.3 游艇度假别墅2311.5.4.4 分时度假别墅2311.5.4.5 湖畔度假别墅2311.5.4.6 高尔夫度假别墅2311.6 旅游度假区的保障体系2311.6.1 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影响调控2311.6.1.1 旅游资源保护原则2311.6.1.2 旅游资源保护对策2311.6.1.3 社区影响控制2411.6.2 旅游度假区季节平衡问题24图11 海陵岛城市区划图(1992年版总规)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说明书第一章 规划背景综述1.1 规划背景海陵岛作为广东省著名的旅游景区有着辉煌的历史,在全国,特别是广东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986年8月,闸坡镇政府首先开发大角湾马尾岛风景区,逐步形成了大角湾旅游接待中心的雏形,构成了以港口城镇为依托,集海泳、度假、食海鲜、购海味于一体的综合型滨海旅游区框架。其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海陵岛抓住了机遇,旅游事业和景区建设得以飞速发展。1989年,海陵岛大角湾马尾岛风景区被评为首批省级旅游区。1994年,景区被评为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2001年1月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4年,阳江壹丰实业有限公司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国家AAAA级海滨旅游度假圣地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的独家开发权。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海陵岛中南部,占地5000亩,阳江壹丰实业有限公司邀请了美国WATG公司(总体规划、建筑设计)、伟信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设计)以及浩华管理顾问公司(市场及财务顾问)等国际水准的设计、测量及管理方面的专业公司,参与了度假区的策划、工程设计、规划及市场及开发评估工作。2005年7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开始进行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工作。1.2 相关规划综述1.2.1 海陵岛总体规划(1992年)编制时间:1992年委托单位: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包括海陵全岛107.8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1992-2012年主要内容:规划常住人口25万人。全岛规划为5个综合分区银海中心区、海陵副中心区、闸坡区、平章区和北汀区。其中银海中心区为整个海陵岛核心,发展金融贸易、旅游经济和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能,建设用地19.88平方公里;海陵副中心占地15.65平方公里,规划为海陵岛的文化、科教和对外交通中心,兼发展旅游业、商业贸易。闸坡区占地3.27平方公里,分新区和旧区两部分。旧区依托闸坡港发展为港口加工和对台(外)贸易区。新区则以大角湾马尾岛一线为基地,开辟滨海风景旅游区。闸坡区总人口控制在5万人以内,其中常住人口3.2万人,一般流动人口0.3万人,旅游人口1.5万。(图11)规划评价:银海中心区和海陵副中心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并未有大规模的开发。闸坡镇凭借北洛湾、大角湾及闸坡渔港的旅游、渔业资源有较大发展;但闸坡镇在旅游及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缺乏相关规划指引和导控,造成现在该区土地资源浪费、建筑风貌一般以及旅游产品档次不高等问题。1.2.2 阳江市海陵岛经济技术开发试验区近期建设规划(2004年)编制时间:2004年委托单位: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设计单位: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包括海陵全岛,其中闸坡镇17.8k,海陵镇90 k;规划期限为2004-2010年。主要内容:建构了“两心两带,星状景点”的空间结构方略;两心指大角湾旅游服务中心和银海旅游服务中心;两带指蓝色产业经济带和绿色生态培育带。确立了近期三个重点建设地区:银海中心区、草王山休闲区和雪流湾综合旅游开发区(即本次规划项目)。规划同时确定了重点改善区和策略调整地区及其改善、整理策略。规划评价:该规划针对1992年总规后海陵岛的发展现状,对总的发展规模和思路做了调整建设用地规模减少;强化海陵岛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为发展契机和基础,同时对近期市政基础设施和较高档次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订立了规划目标。(图12)图12 总体布局图(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近期建设规划)1.2.3 阳江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2010)(征求意见稿)(2005年)编制时间:2005年委托单位:阳江市建设局设计单位: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城市与资源规划系规划范围与期限:阳江市所辖的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7813.4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0-2020年主要内容:对阳江市的社会经济、人口、城镇体系、土地利用、综合交通、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城镇风貌、旅游发展、海洋资源利用、生态环保、绿地等各方面发展制定了市域层面的规划。1.2.4 海陵岛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总体规划/招商说明书(2004-2005年)编制时间:2004年委托单位:阳江市壹丰公司设计单位:美国WATG公司、伟信顾问集团有限公司、浩华管理顾问公司规划范围: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总面积321.55公顷主要内容:度假区的概念方案设计(图13)图13 概念方案设计总平面(海陵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总体规划)第二章 现状综合分析2.1 区域地理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广东阳江海陵岛(图21),海陵岛位于阳江市区西南,地处南海中,东经112.2度,北纬21.4度。全岛面积107.8平方公里,岸线长123.5公里,为广东省第四大海岛。它地处粤中经济发达区、粤西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交汇处,陆路距阳江城30公里,距江门市200公里,距广州市280公里,距湛江市260公里,距茂名市190公里;水路距阳江港万吨级深水码头4海里:距广州市190海里;距香港140海里,距澳门120海里;距湛江市100海里;距海口市130海里。图21 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区位示意 2.1.2 气候条件海陵岛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2.8度,最热月平均温度32度,最冷月平均温度11度;四季气候宜人,年平均降雨量1816.4毫米,全年累计日照时数为2070小时,平均晴天日数310天。常年以东北、东南及南风为主,4月至9月盛行东南风,10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风。6月至11月是台风季节,8级以上台风平均年1.3次12级以上台风平均13年一次。2.1.3 水文地质海陵岛实测历年最高潮位(黄海高程)3.99米,最低潮位0.16米,平均高潮水位2.9米,平均低潮水位1.33米,平均潮差1.57米,95及98的保证率水位于1.10米和0.82米,属不规则半日潮,大涨潮每月二次,为初一和十五,浪高一般为1-2米,刮台风时可达6-8米。海陵岛为低山丘陵地区,无大的山洪瀑发记载。2.1.4 地形海陵岛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典型海岛地貌(图22)。在中部有岛上最高山峰草王山,海拔389米,其西侧有华山,海拔37l米,为岛上第二高峰两山之间有大片冲积平原,岛南侧面向南海,由西向东依次有马尾湾、北洛湾、大角湾、南湾、石角湾、地拿湾等一系列高质量滨海沙滩,总计长二十几公里。岛内山地约占44.3;坡度小于26的平原、阶地占66.7,约60平方公里;土质为多淤泥红粘土,沙地、湖面条件较好。岛北有大片滩涂,经过填方改造可作为建设用地。图22 阳江海陵岛卫星图片2.1.5 地震本地区大部分位于阳江海陵新华夏大断裂的西北盘,并有由此产生与其斜交和平行的次级断裂。根据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本地区属于7度区。该地区历史上最大震级为1969年7月26日的64级地震。2.1.6 海水与沙质海水温度:海水表面温度最高为33.3度,最低10度,多年平均23.6度,4月:21度;8月:28度;11月22度,全年至少有8个月的海浴季节。盐度:最高值34.16(出现于1977.6.29)最低极值9.26(出现于1963.7.22)多年平均30.76,年变化幅值13.3水质:海水无异色、异味、水面无污染,参照海水取样结果及国家海水水质标准符合第二类适于海水浴场的水质要求。砂质该区海滩由花岗岩经海浪冲刷而成,沙质均匀幼细,从沙样粒度分析结果可见,平均粒度0.35mm,(海水浴场最佳粒值0.3-0.4mm),对砂样的轻重矿物鉴定分析表明,重砂物占20;轻砂物占80,其中石英占70,因此沙质显得特别清洁、纯净。(表21)表2-1 气象资料汇总表(气候类型: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月份温度()日照降雨雾风象月平均极端高极端低海水温度日照时数(日)日照率()降雨量(MM)雨累日数(日)雾累日数(日)风向平均风速(M/S)大风8级日数114.628.1-1.415.9140.34239.00.22.9NE3.00.1215.428.62.215.992.62962.20.83.2NE3.10.1318.831.46.619.087.223816.03.13.8NE3.20.1422.431.69.922.6106.930232.66.72.1SE3.00.0526.134.816.426.9236.147353.713.70.4SE2.90.6627.335.520.328.5174.644413.117.60.2SE2.70.3728.137.021.529.2234.459256.814.40.1NE2.70.8827.636.720.629.0205.155364.917.80.3NE2.30.6926.736.717.228.5202.157250.411.90.6NE2.40.61023.833.89.426.0216.06354.82.60.3NE2.40.21119.932.55.122.1197.96054.00.11.1NE2.80.21216.329.42.218.0178.15437.0无1.9NE2.80.1备注年平均气温:22.3月平均最高气温:32月平均最低气温:11绝对最高气温:37绝对最低气温:3全年可游泳时间:8个月(4-11)月月平均日照172.6小时全年累计目照2070小时平均晴天数310天年降雨量:1816.4MM最大24小时雨量平均值:190MM多年水面蒸发量平均值:1939.8MM最大水面蒸发量2098.8MM年平均雾日数16.7天全年平均风速2.7M/S8级以上台风1.3次/年12级以上台风1次/13年6-11月为台风季节7-10月为台风盛行季年台风度3次,7-8级历年最大风力12级2.1.7 旅游资源条件海陵岛凭借其优越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逐步在岛西(闸坡)和岛东(金沙滩)集聚了全岛目前大部分的旅游开发项目大角湾、马尾岛风景区、岛东高级旅游度假区、金沙滩高级旅游度假区等。位于岛中海陵镇的“十里银滩”(南湾)也进行了初步开发,此次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也是岛中旅游开发的核心重点项目。(图23)图23 海陵岛旅游项目分布图2.2 区域历史与社会经济概况2.2.1 历史沿革海陵岛历史源远流长。宋末前称为螺岛,自宋太傅张世杰抗元兵败,遇难南海、安葬于岛上后,始称海陵岛,取海上陵墓之意。历史还为海陵岛留下了许多或可歌可泣、或优美动人的传说,以及灵谷庙、张太傅庙、北帝庙、灵日灵庙等文物古迹。据考证,在岛上设镇成为过往船舶避风之所和补给之站,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闸坡港也逐渐发展为粤西著名渔港。20世纪初叶、英国欲控制西江流域的广西、云南、广东的物资和洋货的集散,曾欲以“租借”香港的形式“租借”海陵。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也欲侵夺海陵,控制海上通道。解放前后,这里一直作为沿海军事重点设防地区,被列为南粤前哨。 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条件,海陵岛侨居港澳台同胞和华侨有6000多人,为侨乡和台属集中地。加上港澳台流动渔民每年上万人在闸坡泊港、给养,因而与海外有天然密切的联系。 闸坡渔产量居广东省各渔港前列,并列入全国“十大渔港”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海陵岛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阳江设市、闸坡大角湾马尾岛定为省级第一批风景名胜区,游客逐年增加,2002年达117万人次,2003年近137万人次。1992年6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正式设立海陵岛为经济开发试验区,给予各项更优惠的政策,为海陵岛发展为以旅游为主导,商、贸、旅并举的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旅游城市,带动周围地区乃至整个粤西经济腾飞,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2.2.2 社会经济状况海陵岛为广东第四大岛,面积105.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3.5公里,连同附属的13个小岛,总面积约108平方公里。2002年海陵岛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4.5亿元,比2001年增长10.8;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0项,总投资额3.45亿元;外贸出口总额2200多万美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亿元,同比增长11.8。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6.3亿元,2004年达18.4亿元。海陵岛上设闸坡、海陵两镇。 闸坡镇面积12.5平方公里,2004年,全镇共有4个居民委员会,1个村民委员会,11990户,35361人,其中农业人口3232人。2003年全镇经济总收入83315万元,乡镇企业年净利润总额2670万元。闸坡镇的工业以渔业的辅助工业为主,近年来发展水产品加工业。闸坡为广东著名渔港,水产资源丰富,远洋捕捞及近海养殖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闸坡镇的耕地较为紧张,且土质较差,部分是盐碱地。农业发展潜力小,而且不断受到旅游用地占用耕地的影响,闸坡的农业将最终被其它产业所替代。 海陵镇面积90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的86,2004年,全镇共有人口57539人,其中农业人口42860人,1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各村较为分散,规模较小,一般为200-600人,沿江闸公路的村镇规模较大。2003年全镇经济总收入42808万元,乡镇企业年净利润总额1328万元。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理念3.1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4海陵岛总体规划(1992年)5阳江市海陵岛经济技术开发试验区近期建设规划(2004年)6阳江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2010)(征求意见稿)(2005年)7海陵岛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总体规划/招商说明书(2004-2005年)3.2 规划指导思想本规划在海陵岛总体规划(1992年)、阳江市海陵岛经济技术开发试验区近期建设规划(2004年)及阳江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2010)(征求意见稿)(2005年)等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海陵岛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总体规划/招商说明书(2004-2005年)中的总体规划方案以及甲方的开发意图,遵循统一规划、综合布置、设施配套、分期开发的原则,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坚持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突出规划控制性和灵活性的统一。3.3 规划目标与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一个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态环保,适宜于度假旅游、休闲和居住的南中国高档度假旅游胜地。规划与开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和高标准分期开发的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度假居住开发相结合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标准开发则是针对海陵岛目前已开发旅游资源档次偏低的现状,以及目前珠三角对于高档次旅游产品的一定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的开发理念,区别于海陵现有的旅游度假项目,对于阳江市的旅游产品体系也是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分期开发也是保持规划弹性以及规避开发风险的有效措施,海陵岛部分地区的开发教训值得我们吸取。第四章 规划性质与规模4.1 规划期限近期规划年限:20052008年远期规划年限:20052015年度假区的具体开发计划分为六期。4.2 度假区性质4.2.1 度假区发展特征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目前所处海陵岛旅游发展水平局限于中、低档次,随着该度假区的建成与发展,区域的旅游度假产品的档次和种类将进一步提升,而以旅游度假产业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区域经济发展也能获得发展助推。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也应成为全岛旅游发展的核心、重点项目,作为海陵岛和阳江市高档次、生态环保度假旅游的新形象展示的平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和扶植,如对度假区整体意象、空间形态的保护,海水沙滩的保护以及周边开发建设的控制等等。4.2.2 发展方向与目标 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今后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是:以高档旅游服务、度假居住和度假酒店为核心发展内容,充分利用并结合本地的文化、生态资源,同时依托当地政府的支持扶植,将度假区打造成为高档次、生态环保的海滨旅游度假区。4.2.3 度假区性质 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性质是:在世界有一定知名度,具集体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为一体,包括游艇、海泳、五星级酒店的海陵旅游中心、著名度假胜地,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海陵岛)及南海一颗璀璨的明珠。4.3 规划规模4.3.1 人口规模4.3.1.1 现状人口分析现状用地范围内仅有下牛栏冲村的十几户常住村民。4.3.1.2 规划人口根据阳江市壹丰公司、美国WATG公司、伟信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及浩华管理顾问公司在海陵岛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总体规划/招商说明书(2004-2005年)中所做的概念性规划方案,以及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对该概念性规划方案的调整的和统计,进行了此次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人口估算。根据地块性质确定了合理的容积率,再以容积率为依据,估算出合理的人口容量。整个度假区的容积率确定在0.51.0左右。建筑密度为1525。此次规划总人口为18000人,其中近期规划人口4000人。表3-1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各功能区开发强度及规划人口统计容积率用地面积(ha)人口(人)湖畔度假区1.01.249.7729360码头度假区0.81.049.2008160海景别墅区0.30.520.885480海滨度假酒店/别墅0.30.5107.117康体及商业服务中心0.313.960合计240.934180004.3.2 用地规模规划红线内用地规模为321.55公顷;考虑到部分跨红线地块在规划方案中的完整性,此次规划用地统计面积为332.78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20.47公顷(表32)。近期建设用地规模为89.6公顷。表32 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用地汇总表分类代码用地名称规划用地面积(ha)占建设用地比例(%)R居住用地小计2.4150.754R2二类居住用地管理人员居住2.4150.754C公共设施用地小计240.93475.181C公共设施用地康体及商业服务中心11.433 3.568C公共设施用地码头服务区2.527 0.789 C25旅馆业用地湖畔度假区A29.9199.336C25旅馆业用地湖畔度假区B9.389 2.930C25旅馆业用地湖畔度假区C10.464 3.265 C25旅馆业用地码头度假区A47.019 14.672C25旅馆业用地码头度假区B2.181 0.681 C25旅馆业用地海景别墅区20.885 6.517C25旅馆业用地度假酒店/别墅-121.2306.625C25旅馆业用地度假酒店/别墅-212.196 3.806C25旅馆业用地度假酒店/别墅-315.251 4.759C25旅馆业用地度假酒店/别墅-415.5564.854C25旅馆业用地度假酒店/别墅-514.9004.649C25旅馆业用地度假酒店/别墅-627.984 8.732S道路广场用地小计16.4795.142S11主干路用地10.8203.376S13支路用地3.689 1.151 S19步行道用地1.4700.459 S3社会停车场用地0.5000.156G绿地小计58.28718.188G1公共绿地中心公园7.343 2.291 G1公共绿地海洋环保学习中心5.158 1.610 G1公共绿地其它公共绿地13.8734.329 G2生产防护绿地31.913 9.958U市政设施用地小计2.3550.735U1供应设施用地蓄水池0.2000.062U1供应设施用地液化气瓶组站0.0300.009U1供应设施用地污水提升泵站0.0100.003U3邮电设施用地电信模块局0.1000.031U4市政环境卫生设施用地垃圾转运站0.0150.005U4市政环境卫生设施用地污水处理厂2.0000.624城市建设用地320.470100水域12.310合计332.780 第五章 土地利用规划5.1 规划结构本次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岛五区两带一中心”图51 规划结构图52 功能分区一岛:三山岛;五区:湖畔度假区、码头度假区、海景别墅区、度假酒店别墅A区、度假酒店别墅B区;两带:两个楔形绿带沿新海滨大道的中心公园绿带,沿牛栏冲的海洋环保学习中心绿带;一中心:包括游艇码头在内的康体及商业服务中心。三山岛将成为自然生态环保示范区,并在保持海岛自然风貌的前提下安排适度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五区用地功能为度假公寓和度假酒店用地,根据不同功能及地理位置划分为五个片区,各片区功能安排和开发保持同质性。两个楔形绿带既是各片区之间的公共开敞空间,又作为生态绿廊保持了规划用地原有的“山、水、海”的自然生态格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结合旅游开发的环保项目有积极的开发和保护意义。位于整个度假区核心位置的康体及商业服务中心也是首期开发的内容之一,高档次开发、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等条件有助于形成一个国际性、高档次、有品位的整体展示形象;同时,康体及商业服务中心也是未来整个度假区的饮食、娱乐及(部分)运动的中心区域,具较高的商业旅游价值。图53 土地利用规划5.2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公共设施总用地240.934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75.181%。康体及商业服务中心具有综合的公共服务功能,包括配置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规划用地性质上保持弹性和兼容性;其中康体商业服务区用地11.433公顷,码头服务区用地2.527公顷。合计面积占建设用地比例为4.356%。旅馆业用地226.974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70.825%,划分为湖畔度假区、码头度假区和海景度假别墅区和六个酒店别墅组团。各组团具体用地规模见规划用地汇总表。5.3 居住用地规划在江闸公路与新海滨大道交汇处布置度假区员工居住公寓,占地面积为2.415公顷,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5.4 市政设施用地规划根据电信容量预测,规划在区内设模块局一个,容量为12000门,用地面积不小于1000。由于区内地形起伏较大,为了确保本区的给水供应能力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本区的北面规划一处生活给水蓄水池,用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蓄水容积为2000立方米,规划在本区的北面规划一处液化石油气瓶组站,用地面积为300平方米,气化规模为3500立方米/日,瓶组外观装饰应与区内的景观相协调。本次规划区内的污水采用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模式,在本区的西侧预留20000平方米的污水处理厂用地。第六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6.1 道路网格局由于规划用地内地形较复杂,结合现状(江闸公路),在各区块周边以主干路、次干路形成环路或使区块至少一面临主干路,并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合理、合适布置路网,形成较完整体系。湖畔度假区和码头度假区内部设置尽端路,各酒店别墅组团内部设置尽端路。6.2 道路分级规划道路分为四级,并根据各级道路所处功能分区空间特点设置不同宽度的控制绿带,营造优美、适宜的道路景观:城市主干道:红线宽1520米(江闸公路按近期建设规划控制红线宽20米,新海滨公路控制红线宽15米;道路两侧控制绿带各10米)度假区景观主干道:红线宽17米(两边控制景观绿带15米)支路:红线宽7米(两边控制绿带10米)步行道:红线宽5米(两边控制绿带5米)图61 道路系统分级图62 道路断面第七章 绿地系统规划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绿地规划将突出本度假区生态景观特色,通过绿楔保持山、城、海的生态联系,同时形成集中、主题性的公共开敞空间;通过道路防护绿带形成度假区内主要的绿化系统骨架。规划绿地总面积面积58.28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比例为18.188%。其中公共绿地26.374公顷,防护绿地31.913公顷。度假区内主要景观水体面积(计入相应地块面积统计)3.73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比例约为1.167。各度假公寓、别墅、酒店组团地块绿地率指标不低于50,统计用地平衡表时不计入规划绿地指标。整个度假区的绿地率约为3545。图71 绿化景观分析7.1 公共绿地规划两条楔形公共绿带中心公园和海洋环保学习中心。度假区东侧结合山体安排山顶公共绿地一处。中心公园结合整个度假区的核心服务区来规划设计,是未来整个度假区中心开敞空间,宜结合地形与功能分区进行详细设计,提升整个核心区(首期)景观质量。占地面积为7.343公顷。针对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的高端定位,未来该度假区的潜在客户的度假形式多以家庭为度假单位。海洋环保学习中心则是考虑到该部分高端客户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对其子女进行环保教育的需求,结合牛栏涌出海口部分的生态现状来设置的。同时,这种较新颖的环保教育公园的形式对高端旅游度假也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占地面积为5.158公顷。度假区东侧山顶设置公共绿地一处,占地面积10.913公顷。7.2 生产防护绿地江闸公路和新海滨公路两侧控制10米森林式防护绿带,隔离噪音,也突出海陵岛旅游特色;度假区内景观主干道两侧控制15米园林式防护绿带,符合度假区高档定位的特点要求,也为度假区内部形成了优质的开敞空间;区内支路两侧控制10米园林式防护绿带,提升景观质量的同时也形成了较环保的生态走廊;沿滨海步行道两侧控制5米防护绿带;沿规划保留河涌两侧控制10米森林式防护绿带。生产防护绿地面积合计为31.913公顷。第八章 市政工程规划8.1 电力工程规划8.1.1 电源规划本区电源近期将引自现状闸坡110kV变电站,因闸坡变电站距本区较远,经与供电部门协商,待本区首期建设初具规模,电力负荷达到一定水平,规划平章110kV变电站将提前投资建设,作为本区的主电源,确保本区供电的安全、经济、可靠。8.1.2 用电负荷预测本次规划采用单位建设用地负荷指标法和单位建筑负荷指标法对区内的用电负荷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具体如下:1) 单位建设用地负荷指标法用地名称面 积(ha)指 标(KW/ha)用电负荷(KW)二类居住用地2.4155001207公共设施用地240.93420048187道路广场用地16.479582.4海洋环保学习中心5.158100516总 计49992.42) 单位建筑负荷指标法建筑类型建筑面积指标(KW/)用电负荷(KW)别墅3500000.0517500度假公寓4600000.0523000客房1800000.1018000总计58500综合上述两种预测方法,取本规划区的最高日用电负荷为55307 KW 。8.1.3 10kV电力电缆规划本次规划10kV电力电缆均采用埋地敷设。根据区内用电负荷分布,集中设置10KV开关房,其转供容量按8000KVA10000KVA/座设计,开关房设置在建筑物首层;10KV公用配电房主变压器台数为23台,单台主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1000KVA;用电负荷较大的用户(一般为大型酒店)可设置10KV用户专用配电房,单台主变压器容量视具体负荷而定,但不宜超过2000KVA。开关房与配电房宜联体设置。10KV电力电缆均埋地敷设,进入开关房的10KV电力电缆管道按不小于L4控制;电力电缆具体埋设和规格见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图。鉴于三山岛的开发强度比较低,建筑量不大,用电负荷较小,岛上的用电可使用发电机解决。8.1.4 分期实施建议由闸坡110kV变电站沿江闸公路敷设电力电缆管道至度假区,首期由度假区西入口沿主干路敷设8孔的电力电缆管道至首期用地,在首期用地内设置一处10kV开关房,提供首期用地的供电服务,然后随建设时序向西、向北延伸,待平章110kV变电站投产后,由平章110kV变电站沿江闸公路敷设电力电缆管道至度假区东北入口。因平章110kV变电站距度假区较近,所以以平章110kV变电站为度假区的主电源,而闸坡110kV变电站为度假区的备用电源。8.2 电信工程规划8.2.1 规划区周边电信现状根据阳江市电信分公司海陵分局提供资料,目前,海陵岛内住宅电话普及率95%以上,每百人约28部固定电话,装机总容量30000线,实装率60%。8.2.2 电信负荷预测本次规划采用单位建设用地电信容量预测法对区内的电信容量进行预测,结果如下表:用地名称数量指 标(门/户)电信容量(门)别墅480人(6人/户)3240度假公寓17520人(3.5人/户)210011客房1800001门/1001800总 计12051则本规划区的电信需求总量为12051门。8.2.3 电信局所规划根据电信容量预测,规划在区内设模块局一个,容量为12000门,用地面积不小于1000。电信设备间的设置根据用户电信需求,每600800门设置一处,电信设备间需610平方米建筑面积,一般设置于建筑物首层梯间或地下室内。8.2.4 电信电缆管道规划在规划电信电缆管道敷设时,不同通信经营企业,原则上采取同沟不同井的敷设方式,各企业按市场需求,综合协调分配管孔数量;有利于节省地下空间资源,减少道路的重复开挖。区内主干电信电缆平均按1000对线占用一孔考虑,配线用户电缆平均按600800对线占用一孔考虑。电信电缆设置规格按照中继光缆按占用一孔考虑,备用管孔按一孔考虑,租用管孔按12孔考虑,故每条道路埋设电信管道最低按D4考虑。原则上有线电视管道租用电信管孔,与电信管道同侧同沟敷设。电信电缆具体埋设和规格见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图。鉴于三山岛的开发强度比较低,建筑量不大,岛上的电信服务可通过移动电话解决。8.2.5 分期实施建议由闸坡电信端局沿江闸公路敷设电信电缆管道(有线电视电缆与电信电缆管道同沟敷设)至度假区,首期由度假区西入口沿主干路敷设8孔的电信电缆管道至首期用地,在首期用地内设置一处电信设备间及有线电视光节点,提供首期用地的电信及有线电视服务,然后随建设时序向西、向北延伸,待度假区的电信模块局建设完成后,转由此电信模块局为度假区提供电信服务。8.3 给水工程规划8.3.1 规划区周边供水现状现状海陵岛内用水均引自江闸公路现状DN600的输水干管,此输水管的供应能力为60000立方米/日。据有关部门了解,目前海陵岛内的用水量为10000立方米/日,充足的供水资源为规划区的开发使用提供有力的保障。8.3.2 用水量预测本次规划采用两种不用的用水量预测方法对规划区的用水量进行预测,结果如下: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预测法 用地名称面 积(km2)指 标(万m3/km2 .d)日用水量 (万m3)二类居住用地0.02422.00.0484公共设施用地2.40930.51.20465道路广场用地0.16480.20.03296海洋环保学习中心0.05160.30.01548绿地0.58290.20.11658总 计1.41807注:上表预测值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预测法用地名称数量指 标人口别墅6人/户480度假公寓3.5人/户17520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租车车辆自然课件
- 出租培训课件
- 出国留学安全培训中心课件
- 2025租房合同模板示例
- 腾讯招聘笔试题库2025
- 大一政治闭卷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酒店租赁合同范本
- 冲压车间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全面代码购销合同
- 2025货物采购代理合同样本范文
- 2025-2026学年接力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区域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规划书
- 无人机高精度航拍-洞察及研究
- 摄影后期教学课件
- 教育直播平台直播教学与2025年教育信息化政策解读报告
- 苹果协会管理办法
- 2025年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 物业前台倒水服务方案(3篇)
- 2025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GCP考试题及答案
- 应急管理局项目管理办法
- 2025年职业指导师考试试卷: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