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统练历史试卷历史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卷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 强化了周王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制度”是指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D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与材料的西周分封制不符,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强调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而是强调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结合分封制的影响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在汉武帝的主持下,察举制度进一步规范,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这表明察举制A. 促进了汉代教育制度的发展B. 有利于扩大汉朝的统治基础C. 导致了门阀士族政治的兴起D. 有助于贵族政治的迅速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不能反映察举制与教育制度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一是二是四个方面”,这种做法有利于扩大官员选拔范围,扩大统治基础,故B正确。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而材料反映的是察举制,故C项错误;秦朝时,贵族政治已经瓦解,西汉实行的是官僚政治,故D项错误;3.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A. 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B. 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C.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 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答案】C【解析】“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说明元代利用行省管理地方,加强中央集权,C正确;A、B和D错误。4.雍正帝挑选入职军机处的两位大臣之一是为官谨慎小心的汉族官员张廷玉,另一位是雍正帝的心腹鄂尔泰。这体现出军机处A.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B. 加剧了君权相权的矛盾C. 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D.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答案】A【解析】从“谨慎小心”、“心腹”都可以看出,雍正皇帝选择军机大臣的标准是不违背皇帝意愿、皇帝的亲信的人,都有利于皇帝个人决策,加强君主专制,A正确。明朝废丞相,清朝不存在相权,B错误。军机大臣的选择标准不是民族出身,而是与皇帝的亲信关系,C错误。军机处不能制约皇权,D错误。5.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公元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这反映了唐代A. 均田制已遭到破坏B. 分配土地严重不均C. 官吏的腐败贪污D. 各地的经济不平衡【答案】A【解析】据材料“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代均田制名不副实,已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均田制的问题,不能说明分配土地严重不均,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官吏的腐败贪污,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各地的经济不平衡,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关键信息出发,“授田”属于均田制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实际授田数量极低的材料可以分析得出正确答案。6.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家庭人口项目数量(单位:钱)5人收入粮食8500支出赋役2989日常开支7950A. 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 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 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D. 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格中的支出总额超过了收入,说明了小农经济之下,农民的生活比较困顿,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特点,排除A;材料未体现小农经济中的男耕女织,B错误;D项忽视了材料中“赋役”,可排除。7.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繁荣。南翔镇是著名棉布贸易中心,“地不产米,仰食外郡”。盛泽镇“四乡农民,重织轻耕”,盛泽丝绸畅销海内外。这些现象表明该地区A.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 出现早期工业化特点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 农民已率先成为市民【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南翔镇和盛泽镇手工业发展,纺织业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体现了早期工业化城镇的特点,B符合题意;A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C不正确;D与材料信息无关。8.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 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B. 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C.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D.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白银成为官方认可合法货币为中外贸易提供了便利,但并不是导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根源,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的发展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背景和条件,故B项错误。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错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根源在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故D项正确。9.下表为关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这说明我国古代言论者名句出处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孟子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A. 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B. 对神崇拜观念的淡化C. 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D. 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答案】A【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先秦时期思想里面已经包含有民本思想相关信息,说明我国的民本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神的态度问题,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提高民众政治权利的问题,C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10.元朝王祯为官“惠民有为”,其所著农书中绘制有100多种农具,农器图谱占全书的4/5。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B. 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C. 首先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D. 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顶峰【答案】B【解析】【详解】王祯的为官之道是“惠民有为”,而他所著的农书中农具以及农器的图谱占很大部分,表明该书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故B项正确。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并不是农书,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的李悝最早提出“重农抑商”思想,并不是农书提出,故C项错误。农书不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顶峰的标志,故D项错误。11.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A. 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B. 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C. 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D. 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答案】D【解析】根据“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结合所学,宋朝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出现适应士大夫和富民需要的文人画,和平民喜爱的通俗画,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并没体现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排除C。第卷(本卷共3题,共56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第12条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第86条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第128条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材料二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材料三 州县贤,则民安。贤者视民为子,不忍伤也。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约之使人人守法则天下治矣。臣谨条画州县所当持行者,令自抚按而下,以递相约,庶几皇上之仁恩,得实究之民也。如课农桑须中心诚恳,欲开民衣食之源,使民兴起。摘编自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3)州县官吏是将家庭与国家连接为一体的枢纽与关键。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大儒高攀龙就加强州县官员管理所提出的建议。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传统家国共同体建构的当代价值。【答案】(1)要求:孝义传家;清廉立身;节俭生活。影响:弘扬传统美德,家庭成员道德和举止规范;和谐家族关系,家族凝聚力增强。(2)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3)建议:以法律约束官员,层层监督;明确官员职责,逐级考核当代价值: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家国情怀。【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材料“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既仕,须奉公勤政,勿踏贪黩,以忝家法。”“彼以其奢,我以吾俭”中可以分析出郑氏家规对族人伦理教化要求。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家庭成员的道德素养、家族的凝聚力方面来归纳。(2)材料“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可见宗族互助,和谐乡里;“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可见教化百姓,移风易俗;“针对民众过恶,王明阳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可见奖善劝诚,稳定秩序。(3)第一小问,从材料“约之使人人守法。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则天下治矣。臣谨条画州县所当持行者”,可见以法律约束官员,逐级考核。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传统家国共同体建构的当代价值可以从传承家风,弘扬美德、和谐社会和家国情怀等角度作答。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关涉到“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明。摘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诞生材料二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宰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祭孔的由来材料三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 1912年3月,“丁祭”祀孔日子来临,浙江民政司请示是否照常祀孔,行何礼仪?内务部、教育部通电答复:在民国通礼未颁行之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中国民俗史民国卷(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法在“治国”问题上的具体分歧,分析从儒法之争到儒法合流背后的时代变化。(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的特点。(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1)分歧:“治国上”儒家强调德治(礼治),法家强调法治。变化: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国家统一;农耕经济和社会逐步走向繁荣;文化发展多元一体。(2)现象:孔子及儒学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原因:董仲舒更新儒学体系,提出“新儒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太学,传播儒学。(3)特点:抨击君主专制,带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托古改制(答主张学习古人治国经验也可);未提出未来社会建设方案;没能跳出传统儒家的藩篱;看待历史有偏激和绝对化倾向。(4)辛亥革命及自由平等观念推动了风俗习惯的改变;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关涉到“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这两个重大政治问题”来确立具体的分歧方向,结合所学,“治国上”儒家强调德治(礼治),法家强调法治。第二小问,可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演变概括。(2)第一小问,由材料“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宰祭祀孔子”“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可见材料中汉代统治者对孔子及儒学的礼仪规格不断提高,对孔子及儒学越来越重视,表明孔子及儒学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第二小问,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和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传播儒学。这些都使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开始处于独尊地位。(3)根据材料“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等主要信息可以得出抨击君主专制、借鉴古人;结合教材所学,与西方对比,可以得出没有提出未来蓝图,存在绝对化和片面化倾向等。(4)材料反映的是1912年时祭孔的传统依然保留,但是礼仪规格稍稍降低。这说明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与自由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这引发了传统风俗习惯的改变。然而祭孔依然保留,仅仅是礼仪规格降低,表明中国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我们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中国与欧洲人均GDP比较公元1年960年1300年1700年中国450450600600欧洲550422576924(安格斯麦迪森制表,单位为国际元)这一觉睡到1840年,国门被枪炮打开,但在很长时间里还是没有清醒过来,要到1894年的甲午海战打完,才说“一战而全民皆醒矣”。所以这一段时间,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要深刻反思的时期。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1)据材料,指出明清两朝“长期停滞”的表现,试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五百年里欧洲发展的表现。(3)从政策和技术的层面分析1300年到1800年欧洲人均GDP猛增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的影响。(4)你是否同意甲午“一战而全民皆醒矣”?说明理由【答案】(1)表现:人均GDP增长为零。原因:小农经济自身的局限;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人口增长过快。(2)特点:政治:资本主义代议制逐步确立;经济:资本主义发展文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字作品委托代理合同范本4篇
- 新解读《GB-T 32616-201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试样变色的仪器评级方法》
- 高级设计合同范本
- 运输烟花合同范本
- 电力设备租赁协议2篇
- 酒店冷库安装合同范本
- 解聘终止合同范本模板
- 地暖工程施工劳务承包合同4篇
- 制作风筝数学题目及答案
- 教研室主任工作计划怎么写(5篇)
- 2024-2029全球及中国土豆泥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我和我的祖国歌词
-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八上)数学全册课件
- 军兵种知识教案课件
- 补贴协议书范本
- 《开开心心上学去》公开课课件
- 价值大拍卖-我的价值观课件
- 领班岗位培训课件模板
- 《复杂世界简单规律》课件
- 性别平等培训讲义
- 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田字格描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