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1.1课题研究的背景介绍1.1.1社会现状及发展动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资产维护变得越来越困难,在手工管理方式下,财务人员在对资产进行折旧时,需要查阅上一个月的资产信息,根据上一个月的资产信息核算折旧资产。如果企业资产很多,可以想像财务人员的工作难度,既要按时对资产进行折旧,又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还要每月对资产进行折旧。所以一旦某个月的资产折旧有误,就会影响到以后的资产折算。信息化的发展帮助企业解决了上述难题,计算机的使用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以往需要对资产信息的一项一项核算、折旧,现在只需单击一下按钮,计算机便会自动完成企业所有资产的折旧,而且准确无误。1.1.2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经济发展又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强。而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怎样把科技应用与企业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只有更好的利用信息的发展成果,让企业更好的发展,更高科技的发展,为社会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保障企业信息的快捷,准确,达到高效率才是当前社会前进的步伐。1.1.3课题研究目的及工程应用价值开发软件的一个目的是使其具有强大的实用价值,即它可以满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在一般的企业机构,其下属的很多财务种类很多,要清晰明确的做好每一笔财务清单,实在是一件费力又费时的事。而这些数据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又马虎不得的。寻求一个针对中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软件是必要的。这种管理软件对硬件的要求很低,一般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服务器与PC机组成的网络即可,再加上使用比较廉价、性能不错的软件,这样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来实现一个足够使用的功能,而这种模式也正满足了那种中小型企业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这种管理软件的开发是一种基于数据库的资产管理软件。1.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概述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避免不了的要涉及到企业资产的有效管理。对于那些技术装备密集型的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难以适应经营管理新形式的需要。因此,寻找一种简便、高效的管理手段成为必然。在充分研究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固定资产管理条码解决方案把条码引入固定资产管理中,开发了一套首码固定资产管理条码管理系统,改变了固定资产清查数据的采集方式,解决固定资产实物清查的瓶颈问题,大大提高清查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固定资产的形态方面的管理,有效解决企业资产的管理难题,使企业更轻松、更有效地管理固定资产。如能在公司内部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将使各级相关管理人员及有关领导快速查询、统计固定资产情况,实现合理配置资源、决策,提供依据,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章 数据库相关技术的介绍2.1数据库的发展数据库处理在信息系统的 研究 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主题,然而,近年来,随着World Wide Web(WWW)的猛增及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据库技术之时成为最热门技术之一。数据库技术能使Internet 应用 超越具有早期应用特点的简单的发布。Internet技术提供了一种向用户发布数据库 内容 的标准化的访问 方法 。这些技术没有脱离经典数据库技术的要求。它们只是加重了数据库技术的重要性。 数据库的设计和开发及包括 艺术 有包括工程。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把它们转变为有效的数据库设计是一个艺术过程。把设计转变为实际的数据库,并且这些数据库带有功能完备、高效能的应用,是一个工程过程。 数据库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跟踪事务。经典的数据库应用涉及诸如订单、顾客、工作、员工、学生、电话之类的项,或其它数据量较大、需要密起关注的事务。最近,由于数据库的普及,数据库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新的领域,诸如用于Internet的数据库或用于公司内联网的数据库。数据库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成和维护多媒体应用程序上。 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应用,首先要把大量的信息以数据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存储器的容量、存储速率直接 影响 到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从1956年生产出第一台计算机到现在,存储器的发展,为数据库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使用计算机以后,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规模,无论是相对于手工方式,还是机械方式,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通常在数据处理中,计算是比较简单的而数据的管理却比较复杂。数据管理是指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传送等操作,这部分操作是数据处理业务的基本环节,而且是任何数据处理业务中必不可少的共有部分。数据管理技术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硬件(主要是外存)、软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有密切的联系。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阶段。人工管理阶段和文件系统阶段都有着相当多的缺陷,诸如数据冗余性 ,数据不一致性以及数据联系弱等等。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促使人们研究新的数据管理技术,从而产生了数据库技术。 20世纪60年代末发生的三件大事,层次模型IMS系统的推出、关于网状模型DBTG报告的发表以及关于关系模型论文的连续发表标志着数据管理技术进入数据库阶段。进入70年代以后,数据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开发了许多有效的产品并投入运行。数据库系统克服了文件系统的缺陷,提供了对数据更高级更有效的管理。 当进入数据库阶段后,随着数据管理规模一再扩大,数据量急剧增加,为了提高效率,开始时,人们只是对文件系统加以扩充,在应用文件中建立了许多辅助索引,形成倒排文件系统。但这并不能最终解决问题 。在20世纪60年代末,磁盘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具有数百兆容量和快速存取的磁盘陆续进入市场,成本也不高,为数据库技术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2.2数据库阶段的特点及优点(1)减少数据的重复(Redundancy can be reduced)当在一个非数据库系统当中,每一个应用程序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文件,由于无法有系统建立的数据,因此常常会造成存储数据的重复与浪费。例如:在一家公司当中,人事管理程序与工资管理程序或许都会使用到职员与部门的信息或文件,而我们可以运用数据库的方法,把这两个文件整理起来,以减少多余的数据,过度地占用存储空间。 (2)避免数据的不一致(Inconsistency can avoid)本项的特色,可以说是延伸前项的一个特点,要说明这样的一个现象,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实例来看:若是在同一家公司当中,职员甲在策划部门工作,且职员甲的记录同时被存放在数据库的两个地方,而数据库管理系统却没有对这样重要的情况加以控制,当其中一条数据库被修改时,便会造成数据的不一致,但是,对于一个健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而言,将会对这样的情况加以控制,但有时并不需要刻意消除这种情形,应当视该数据库的需求与效率来决定。 (3)数据共享(Data shared)对于数据共享的意义,并不是只有针对数据库设计的应用程序,可以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对于其他撰写好的应用程序,同样可以对相同数据库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而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4)强化数据的标准化(Standard can be enforced)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做出统筹性的管理,对于数据的格式与一些存储上的标准进行控制,如此一来,对于不同的环境的数据交换(Data Interchange)上将有很大的帮助,也能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5)实践安全性的管理(Security restriction can be applied)通过对数据库完整的权限控制,数据库管理者可以确认所有可供用户存取数据的合法途径渠道,并且可以事先对一些较重要或关键性的数据进行安全检查,以确保数据存取时,能够将任何不当损毁的情形降至最低。(6)完整性的维护(Integrity can be maintained)所谓完整性的问题,就是要确认某条数据在数据库当中,是正确无误的。正如(2)所述,若是无法控制数据的不一致性,便会产生完整性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会发现,当数据重复性高的时候,数据不完整的情形也会增加,当然,若是数据库的功能完整,将会大大地提高数据完整性,也会增加数据库的维护能力与维护简便性。(7)需求冲突会获得平衡(Conflicting requirements can be balance)在一个较大型的 企业 当中,用户不同的需求,往往会造成系统或数据库在设计上的困扰,但是一个合适的数据库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库管理员的管理,将会有效地整理各方面的信息,对于一些较重要的应用程序,可以适时地提供较快速的数据存取方法与格式,以平衡多个用户在需求上的冲突。2.3数据库系统设计数据指标项则被称为数据元素(data element),这种关系落实到具体数据库上就是基本表,而数据元素就是基本表中的一个字段(field)。规范化表达还规定在每一个基本表中必须定义一个数据元素为关键字(key),它可以唯一地标识出该表中其它相关的数据元素。在规范化理论中表是二维的,它有如下四个性质:在表中的任意一列上,数据项应属于同一个属性(如图中每一列都存放着不同合同记录的同一属性数据)。 表中所有行都是不相同的,不允许有重复组项出现(如图中每一行都是一个不同的合同记录)。在表中,行的顺序无关紧要(如图中每行存的都是合同记录,至于先放哪一个合同都没关系)。 在表中,列的顺序无关紧要,但不能重复(如图中合同号和合同名谁先谁后都没关系,但二者不可重复或同名)。第三章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分析3.1系统分析3.1.1需求分析通过实际调查,要求本系统应具有以下优良性能:(1)由于操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有限,因此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2)如果系统的使用对象较多,则要求具有良好的权限管理。(3)方便数据查新,支持多条件查询。(4)在固定资产数据量大的情况下,支持分类显示固定资产数据。(5)当外界环境(停电、网络病毒等)干扰本系统时,系统可以自动保护原始数据的安全。(6)在相应的权限下,可以方便的删除数据,且保持数据的稳定性。(7)资产折旧核算自动完成,尽量减少人工干预。(8)Excel导入/导出功能。3.1.2开发工具选择本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前台采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 6.0作为主要的开发工具,可与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无缝链接。3.2总体设计3.2.1项目规划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由设备管理、设备查询、报表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等模块组成,具体规划如下:(1)设备管理该模块主要用于实现设备的增加、删除、借出借入登记、注销、报废等管理.(2)设备查询该模块主要按提供部门,设备名,型号,价格,分类,购置日期,注销日期等信息的查询.(3)报表管理该模块主要实现设备登记卡,部门统计表,注销统计表,折旧统计表等信息管理.(4)用户管理该模块主要实现新增用户与删除用户等功能.(5)系统管理该模块主要提供修改密码,退出系统等功能.3.2.2 系统业务流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如图4-1所示。3.2.3系统功能结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如图4-2所示。3.3系统设计3.3.1 设计目标本系统属于中小型的数据库系统,可以对中小型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本系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1)灵活地运用表格传递信息。(2)系统采用人机交互方式,界面美观友好,信息查新灵便,数据库存储安全可靠。(3)实施强大的后台监控功能。(4)实现各种查询,如定位查询、模糊查询等。(5)与Excel表格实现导入与导出数据灵活。(6)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数据检验,尽可能的避免人为错误。(7)系统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易安装、易维护和易操作。3.3.2开发及运行环境(1)系统开发平台: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2)系统开发数据库:SQL Server 2000。(3)运行平台:Windows XP(SP2)/Windows 2000(SP4)/Windows Server 2003(SP1)。(4)运行环境:Microsoft .NET Framework SDK v2.0。(5)分辨率:最佳效果1024768像素。3.3.3数据库设计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数据库名称为Data.mdb,其中包含15张数据表。下面分别介绍。(1)数据表概要说明为了是读者对本系统后台数据库中数据表有一个更清晰地认识,在此设计了数据表树型结构图,其中包含了对数据表的相关描述。(2)数据库E-R图分析本系统根据上面设计规划出:系统实体关系图、固定资产信息实体、固定资产清理信息实体、资产名称实体、资产类别实体、保管人员实体、存放地点实体、使用部门实体、使用情况实体、增加方式实体、计量单位实体、清理方式实体。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体间关系E-R图,如图4-3和图4-4所示。固定资产信息表具有清理方式图4-3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体间关系E-R图1固定资产信息表具有具有具有具有具有具有具有具有增加方式计量单位保管人员存放地点资产列表资产名称使用情况使用部门图4-4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体间关系E-R图2固定资产实体图如图4-5所示。固定资产信息净残值率折旧方法使用年限登记日期使用部门增加方式出厂日期登记人资产净值单位单价累计折旧资产原值数量入账日期保管人员存放地点使用情况资产编号资产名称资产型号资产类别国标编号详细配置生产厂家图4-5固定资产信息实体图固定资产清理信息实体图,如图4-6所示。固定资产名称和资产类别实体图,如图4-7所示。固定资产保管人员和存放地点实体图,如图4-8所示。固定资产清理信息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资产类别详细配置使用部门使用情况存放地点保管人员备注清理人批准人清理日期资产编号图4-6 固定资产清理信息实体图资产名称资产名称ID资产类别ID资产类别图4-7 固定资产名称和资产保管人员ID存放地点ID存放地点类别实体图保管人员图4-8 固定资产保管人员和存放使用部门使用情况ID使用情况地点实体图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使用情况实体图,如图4-9所示。使用部门ID图4-9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使用情况实体图固定资产计量单位和增加方式实体图,如图4-10所示。增加方式计量单位ID增加方式ID计量单位图4-10 固定资产计量单位和增加方式实体图固定资产清理方式实体图,如图4-11所示。清理方式ID清理方式图4-11 固定资产清理方式实体图(3)主要数据表的结构资产编号设置表主要用来存储资产编号规则设置,tb_BaseDefaultNO(资产编号设置表)结构如表4-1所示。表4-1 资产编号设置表字段名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否描述IDint4ID(自动编号)firstNOvarchar50前缀设置defaultNOint4资产编号初始值资产类别表主要存储资产类别信息,因为该表中的信息主要通过TreeView控件显示,所以表的设计类似于递归法设计,tb_BaseZclb(资产类别表)结构如表4-2所示。表4-2 资产类别表字段名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否描述IDint4ID(自动编号)firstIDvarchar50上一级编号zclbvarchar50资产列表secondIDvarchar50下一级编号资产名称表主要存储固定资产的名称。tb_BaseZcmc(资产名称表)结构如表4-3所示。 表4-3 资产名称表字段名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否描述IDint4ID(自动)zcmcvarchar50资产名称固定资产信息表主要存储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tb_zcMain(固定资产信息表)结构如表4-4所示。 表4-4 固定资产信息表字段名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否描述IDint4ID(自动编号)bhvarchar50资产编号mcvarchar50资产名称xhvarchar50资产型号zclbvarchar50资产类别gbbhvarchar50国标编号xxpzvarchar200详细配置sccjvarchar50生产厂家ccrqdatetime8出厂日期zjfsvarchar50增加方式sybmvarchar50使用部门syqkvarchar50使用情况cfddvarchar50存放地点bgryvarchar50保管人员rzrqdatetime8入账日期slint4数量dwvarchar20单位djfloat8单价zcyzfloat8资产原值ljzjfloat8累计折旧zcjzfloat8资产净值jczlfloat8净残值率zjffvarchar20折旧方法nxint4年限djrqdatetime8登记日期djrvarchar20登记人DataGridView表格属性列表主要存储系统主要窗体中显示资产信息的DataGridView控件的相关属性。tb_DataGridViewList(DataGridView表格属性列表)结构如表4-5所示。表4-5 DataGridView表格属性列表字段名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否描述IDint4ID(自动编号)bhsmallint2编号tableNamevarchar50表名FileNamevarchar50字段名称titlevarchar50字段标题widthfloat8字段宽度visiblebit1是否显示字段placesmallint2位置固定资产清理表主要保存已经被清理的固定资产信息。tb_zcClear(固定资产清理表)结构如表4-6所示。表4-6 固定资产清理表字段名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否描述IDint4ID(自动编号)bhvarchar50资产编号mcvarchar50资产名称xhvarchar50资产型号xxpzvarchar200详细配置sybmvarchar50使用部门syqkvarchar50使用情况cfddvarchar50存放地点bgryvarchar50保管人员qlrvarchar50清理人qlfsvarchar50清理方式qlrqdatetime8清理日期pzrvarchar20批准人Memovarchar255备注3.4技术准备3.4.1添加引用Excel动态链接库开发资产折旧核算模块时,为了实现将DataGridView控件中数据导出到Excel文件中,需要引用Excel动态链接库(Microsoft Excel 9.0 Object Library),这样才可以通过C语言灵活控制Excel,添加方法如下。 (1)在开发环境的菜单栏中选择项目/添加引用,弹出添加引用窗体。 (2)选择COM选项卡,在组件名称列表中选择Microsoft Excel 9.0 Object Library,单击确定按钮,添加引用成功。3.4.2 MVC开发模式Mode-View-Controller(即MVC)模式是为面向对象语言Smalltalk-80发明的一种软件设计模式,MVC模式不仅实现了功能模块和显示模块的分离,同时还提高了应用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组件的可重用性,至今已被广泛应用。MVC开发模式将基于用户输入域的建模、显示和操作分为三个独立的类,分别为模型、试图、控制器。图4-12描述了这三个对象之间的结构关系。 控制器视图模型图4-12 MVC类结构(1)模型模型用于管理应用程序域的行为和数据,并响应为获取其状态信息(通常来自视图)而发出的请求,同时响应更改状态的指令(通常来自控制器)。(2)视图视图用于管理信息的显示。(3)控制器控制器用于解释用户的鼠标和键盘的输入,以通知模式或视图进行相应的修改。第四章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详细设计4.1用户登陆及用户设置模块的实现4.1.1用户登录模块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此系统设计了用户登录模块。根据不同的用户级别赋予他们不同的权限,这样可以保证公司固定资产信息的数据库不会被随意更改。登陆界面代码设计:Private Sub cmdOK_Click() Dim strPwd As String Dim rsPwd As ADODB.Recordset Dim strLogin As String strLogin = Trim(txtUserName.Text) strPwd = Trim(txtPassword.Text) If Len(strLogin) = 0 Then MsgBox 用户名不能为空,请输入用户名 txtUserName.SetFocus Exit Sub End If If Len(strPwd) = 0 Then MsgBox 密码不能为空,请输入正确的密码 txtPassword.SetFocus Exit Sub End If Set rsPwd = gConn.Execute(SELECT pwd FROM tblUser WHERE login= & Replace(strLogin, , ) & ) If rsPwd.EOF Then MsgBox 用户名不正确,请重新输入! ElseIf strPwd = rsPwd(pwd).value Then 将代码放在这里传递 成功到 calling 函数 设置全局变量时最容易的 LoginSucceeded = True Me.Hide Else MsgBox 无效的密码,请重试!, , 登录 txtPassword.SetFocus SendKeys Home+End End If rsPwd.Close Set rsPwd = Nothing End Sub4.2系统主界面主窗体中主要包括设备管理、设备查询、报表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等项目。界面设计简单明了,方便用户的访问。主界面代码设计:执行设备显示列表操作Private Sub tabMain_Click(PreviousTab As Integer) Dim strSQL As String Select Case tabMain.Tab Case 0 strSQL = SELECT a.*,b.department,c.TypeName FROM (tblDevice AS A INNER JOIN tblDepartment AS B ON a.DeptNO=b.DeptNO) INNER JOIN tblTypeInfo C ON a.TypeNO=c.TypeNO ORDER BY A.IID DESC Call fillDeviceGrid(grdDevice, strSQL) Case 3 Call fillUserGrid End Select End SubPrivate Sub fillDeviceGrid(grid As MSFlexGrid, Optional strSQL As String) Dim rs As ADODB.Recordset Dim strRowData As String Dim rowindex As Integer If Len(strSQL) = 0 Then strSQL = SELECT a.*,b.department,c.TypeName FROM (tblDevice AS A INNER JOIN tblDepartment AS B ON a.DeptNO=b.DeptNO) INNER JOIN tblTypeInfo C ON a.TypeNO=c.TypeNO ORDER BY A.IID DESC End If rowindex = 1 With grid If .Tag = Then Set rs = gConn.Execute(strSQL) .Rows = 1 .Cols = 13 .Row = 0 .Col = 0 .Text = 序号 .Col = 1 .Text = ID .ColWidth(1) = 0 .Col = 2 .Text = 设备编号 .Col = 3 .Text = 设备名称 .Col = 4 .Text = 设备型号 .Col = 5 .Text = 设备分类 .Col = 6 .Text = 所属部门 .Col = 7 .Text = 购买价格 .Col = 8 .Text = 折旧成本 .Col = 9 .Text = 购买日期 .Col = 10 .Text = 状态 .Col = 11 .Text = 报废日期 .Col = 12 .Text = 注销日期 Do Until rs.EOF strRowData = rowindex & vbTab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rs(IID).value & vbTab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rs(DeviceNO).value & vbTab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rs(DeviceName).value & vbTab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rs(DeviceModel).value & vbTab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rs(TypeName).value & vbTab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rs(Department).value & vbTab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rs(ProductPrice).value & vbTab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rs(Productcost).value & vbTab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FormatDateTime(rs(PurchaseDate).value, vbLongDate) & vbTab If rs(Status).value = 0 Then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在库 & vbTab Else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借出 & vbTab End If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rs(RejectDate).value & vbTab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rs(DisCardDate).value & vbTab .AddItem strRowData rs.MoveNext rowindex = rowindex + 1 Loop rs.Close Set rs = Nothing .Tag = 1 End IfEnd WithEnd SubPrivate Sub fillUserGrid() Dim rs As ADODB.Recordset Dim strRowData As String Dim rowindex As Integer rowindex = 1 With grdUser If .Tag = Then Set rs = gConn.Execute(SELECT * FROM tblUser ORDER BY UID DESC) .Rows = 1 .Cols = 4 .Row = 0 .Col = 0 .Text = 序号 .ColWidth(0) = 500 .Col = 1 .ColWidth(1) = 0 .Col = 2 .Text = 用户名 .ColWidth(2) = 1500 .Col = 3 .Text = 用户级别 .ColWidth(3) = 3000 Do Until rs.EOF strRowData = rowindex & vbTab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rs(UID).value & vbTab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rs(login).value & vbTab Select Case rs(userlevel).value Case -1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系统管理员 & vbTab Case 0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普通用户 & vbTab Case 1 strRowData = strRowData & 数据操作员 & vbTab End Select .AddItem strRowData rs.MoveNext rowindex = rowindex + 1 Loop rs.Close Set rs = Nothing .Tag = 1 End IfEnd WithEnd SubPrivate Function getDeptNo() As String Dim str As String Dim pos As Integer With cboQDept str = .List(.ListIndex) End With pos = InStr(str, -) getDeptNo = Left(str, pos - 1)End FunctionPrivate Function getTypeNO() As String Dim str As String Dim pos As Integer With cboQTypeNO str = .List(.ListIndex) End With pos = InStr(str, -) getTypeNO = Left(str, pos - 1)End Function4.2.1设备增加管理界面设备增加管理界面代码设计:Private Sub cmdCancel_Click() With theDevice If .isDirty Then If MsgBox(你已经更改数据,是否做保存数据后再退出?, vbYesNo) = vbYes Then If saveData() = False Then Exit Sub End If End If End If End With Me.HideEnd SubPrivate Sub cmdDelete_Click() theDevice.deleteData (theDevice.iid) isUpdate = True Me.HideEnd SubPrivate Sub cmdSave_Click() If saveData() = True Then isUpdate = True Me.Hide 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Form_Load() Dim rs As ADODB.Recordset Dim strSQL As String strSQL = SELECT * FROM tblTypeInfo ORDER BY TypeNO Set rs = gConn.Execute(strSQL) With rs Do Until .EOF cboTypeNO.AddItem .Fields(TypeNO).value & - & .Fields(TypeName).value .MoveNext Loop End With strSQL = SELECT * FROM tblDepartment ORDER BY DeptNO Set rs = gConn.Execute(strSQL) With rs Do Until .EOF cboDepartment.AddItem .Fields(DeptNO).value & - & .Fields(Department).value .MoveNext Loop End With rs.Close Set rs = Nothing isUpdate = False End SubPublic Sub loadDevice(iid As String) 显示用户数据 With theDevice .loadDataByID iid txtDeviceNo.Text = .DeviceNo txtDeviceModel.Text = .DeviceModel txtDeviceName.Text = .DeviceName setTypeIndex .TypeNo setDeptIndex .DeptNo txtPrice.Text = .ProductPrice txtCost.Text = .ProductCost dtPurchaseDate = .PurchaseDate If .Status = 0 Then lblStatus.Caption = 在库 Else lblStatus.Caption = 借出 End If If Len(.RejectDate) = 0 Then dtReject.Visible = False Else dtReject.value = .RejectDate End If If Len(.DisCardDate) = 0 Then dtDisCard.Visible = False Else dtDisCard.value = .DisCardDate End If End Wi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