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穴位敷贴PPT课件.ppt_第1页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PPT课件.ppt_第2页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PPT课件.ppt_第3页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PPT课件.ppt_第4页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 中医科一区万晓平2017年7月 2019 12 26 1 目录 冬病夏治的概念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冬病夏治的现代研究三伏贴适应症三伏贴药物组成及作用三伏贴敷贴方法及穴位皮肤反应的处理相关注意事项2017年冬病夏治的时间沟通的问题 2019 12 26 2 中医特色疗法冬病夏治三伏贴贴敷简介 2019 12 26 3 概念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是指在夏季三伏天 冬天三九天 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一定穴位 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又称 三伏三九贴 三伏三九灸 敷贴属于中医学中的灸法中的天灸 又名自灸 冬病夏治是祖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 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 顺应四时气候特点 夏养三伏 冬补三九 利用具有辛温助阳的中药贴敷在人体特定穴位上 通过药物 俞穴及经络的作用 疏经散寒 温肺逐痰 健脾补肾 调节脏腑功能 提高机体免役力和增强抗病能力 旨在使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达到 未病先防 的目的 2019 12 26 4 概念 所谓 冬病 是指在秋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一些疾病 冬病 发作根源是因为冬季寒邪强盛 阳气亏损 故冬病重在夏治 所谓 夏治 就是在夏日三伏天 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之气 对缓解期病人进行治疗 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 使病人虚阳恢复正常 增强抗病能力 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 2019 12 26 5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依据 理论渊源理论源于 天人相应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学说 2019 12 26 6 何谓 天人相应 天人相应 按照现代的解释就是 自然界 大宇宙 宏观整体 和人 小宇宙 微观个体 是互相感应 互为反应 互为映照的 天人相应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 灵枢 邪客 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其主要精神是揭示在预防疾病及诊治疾病时 应注意自然环境及阴阳 四时 气候等诸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 例如在辨证论治时 必须注意因时 因地 因人制宜等 附 天人相应的具体体现昼夜节律 七日节律 月节律 四季节律 年节律 2019 12 26 7 何谓 春夏养阳 春夏养阳 主要是指在春夏季节阳长阴消 自然界阳气逐渐生发 万物一片生机盎然 这时人们应该补充营养 保护体内阳气 使阳气充沛并且不断旺盛起来 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 谓春夏之时 自然界阳气升发 养生者宜顺时而养 须护养体内阳气 使之保持充沛 此时 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 出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春夏两季气温逐渐升高 是人体与自然界阳气逐渐生发生长以致达到旺盛的时机 在经历了一个冬季的休养生息之后 春夏之时 人们纷纷走出户外 活动量相对增大 腠理开泄 汗液增多 特别是夏季 暑气逼人 常常导致了阳气宣发太过 或者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而使内寒过甚 以至于体内阳气虚衰 所以古代医学在天人相应观点的基础上提出 春夏养阳 的养生原则 春夏养阳 其实主要包含两个意思 其一 要让阳气舒发好 也就是要配合着自然环境 让自己体内的阳气生上来 其二 要保护阳气 2019 12 26 8 何谓 秋冬养阴 所谓 秋冬养阴 主要是指在秋冬季节阴长阳消 由于自然万物逐渐敛藏 因此 在秋冬之时 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 学会收藏体内的阴气 收藏阴津 并使精气内聚 从而来滋养五脏六腑 才能抗病延年 阴 就是指人体内的阴液 它包括阴精 血液 津液 这些都是营养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冬季是阴气极盛 万物收藏之际 一切生物处于冬眠状态 人们应 早卧晚起 早睡以保人体阳气 晚起以养人体阴气 适当参加体育活动 不可大汗淋漓 致使津气耗散 饮食方面不要贪凉喜冷 基本原则是保阴潜阳 宜食温热性的食物 秋冬 养阴 关系着冬季的健康 还对下一季节有重要的影响 中医把这种阴阳相互影响的关系叫做 互根 秋冬养阴 也就是为了春夏的阳有根基 春夏养阳 那么秋冬的阴才有动力 2019 12 26 9 冬病夏治的现代研究 1 盛夏人体皮肤血液循环旺盛 汗腺及毛细血管普遍开放 药物吸收快 皮肤给药除了局部作用显著外 还可透过皮肤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2019 12 26 10 2 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与环境相对湿度有密切的关系 药物敷贴 使局部形成一种汗液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 使角质层的含水量从5 10 增至50 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 可膨胀成多孔状态 易于药物穿透 且一般药物如能通过表皮 都易于被真皮吸收 2019 12 26 11 3 在选择用药部位时 主要根据患者体质确定穴位 已发现穴位与脏腑的相关已达到相对特异的程度 研究发现伏天用药与冬季用药对药物在体内产生的作用有明显差别 说明伏天用药药物在经络的作用下 经神经 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在体内生物效价明显上升 药性易达到 春夏养阳 温阳祛寒 的治疗目的 2019 12 26 12 适应病症 1 慢性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2 过敏性鼻炎 慢性鼻窦炎 慢性咽喉炎 3 小儿体虚易感冒者 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4 属于虚寒的肠胃疾患 5 骨关节炎等疾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2019 12 26 13 药物组成 以白芥子 延胡索 甘遂 细辛 生姜作为基本处方 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2019 12 26 14 白芥子 味辛 性温 温肺豁痰利气 散结通络止痛 白芥子有刺激作用 黑芥子甙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 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 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 应用于皮肤 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 甚至引起水泡 脓疱 白芥子有祛痰作用 2019 12 26 15 细辛 味辛 性温 祛风散寒 行水开窍 抗炎 可抑制炎性反应过程的渗出 白细胞游走及肉芽组织增生 抗变态反应 可使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介质释放减少40 以上 细辛挥发油 细辛醚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产生平喘作用 细辛挥发油可对抗组胺 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痉挛 细辛醚有一定祛痰作用 2019 12 26 16 延胡索 辛 苦 温 活血 利气 止痛 主要成份是生物碱 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 2019 12 26 17 甘遂 苦 寒 有毒 泻水逐饮 驱顽痰 2019 12 26 18 生姜 辛 微温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解鱼蟹毒 解药毒 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产生抗炎作用 2019 12 26 19 洋金花 味辛 性温 有毒 平喘止咳 镇痛 解痉 含多种莨菪烷类生物碱 以东莨菪碱含量较高 莨菪碱少量 可用于紧急治疗哮喘持续期 2019 12 26 20 药物制备 药物的制备方法 采用洁净药材 将药物烘干 粉碎 过80 120目筛 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 采用生姜 洗净 粉碎 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 100 之间适当调整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 10毫升 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 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 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019 12 26 21 贴敷方法 患者取正坐位 充分暴露背 胸部 贴背部时 上身前倾40 50度 先用干毛巾擦去汗液 然后取直径1厘米 高度0 5厘米左右的药膏 将药物贴于穴位上 用5厘米 5厘米 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 的脱敏胶布固定 2019 12 26 22 贴敷时间 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 6小时 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 5 2小时 具体贴敷时间 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 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 可自行取下 贴敷的最佳时间为去药后局部潮红 有热痛感 几天后脱一层薄屑或有细小水泡 2019 12 26 23 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 农历三伏天的初 中 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 如果中伏为20天 间隔10天可加贴1次 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 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 10天 伏 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 伏的确立是按照干支纪日来推算的 从夏至日开始计算 第三个天干为 庚 的日子叫 初伏 过十天逢第四个庚日为 中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 末伏 总的叫三伏 2019 12 26 24 贴敷部位 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 定喘 膏肓 大椎 中府 膻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 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 膈俞 心俞 脾俞 肾俞 足三里等 2019 12 26 25 2019 12 26 26 穴位 肺系疾病可选穴位 大椎 定喘 膻中 脾俞 肾俞 膏肓等五官科疾病可选穴位 肺俞 大椎 天突 合谷 足三里 内关 肾俞 定喘等脾胃病可选穴位 合谷 内关 足三里 中脘 脾俞 曲池 肾俞肩颈腰腿痛疾病可选穴位 合谷 内关 阳陵泉 足三里 肾俞 曲池 肩颙 2019 12 26 27 皮肤反应 虽然贴敷疗法最早也叫发泡疗法 因为当时认为皮肤起泡后治疗效果更好 但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 现在则以不起泡而达到治疗效果为目的 而且穴位贴敷部位水泡的出现与否 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差异及贴敷治疗的时间长短有关 不可盲目追求起泡 2019 12 26 28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正常皮肤反应及其处理局部皮肤潮红 灼热 轻度刺痛 或出现小水疱 极少数可以出现大水疱 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 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疱 一般不必特殊处理 让其自然吸收 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以减轻不适感 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 排尽液体 消毒以防感染 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后 外用无菌纱布包扎 以防感染 2019 12 26 29 水疱的处理 局部出现的红疹疼痛发痒等 可局部涂擦烧伤膏或者红霉素软 眼 膏 有较大水疱的可先用消毒针 如一次性注射器针头 挑破排除其内液体后涂擦以上药物 对于严重皮肤破损或骚痒或者引起全身症状的应到医院检查处理 2019 12 26 30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异常皮肤反应及处理贴敷后 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 大水疱 溃烂 疼痛 皮肤过敏 低热 应到专业医院寻求治疗 2019 12 26 31 三伏贴致过敏病例 刘 女 31岁 患哮喘病8年 每年冬春易发 发作时咳声重浊 痰多色白 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 时轻时重 给予连续2年三伏贴后病情得到控制 但第3年进行敷贴时 第1 2次敷贴后 仅局部红赤 起泡 微痒 灼痛 无全身症状 约4d 6d水泡吸收 局部症状消失 第3次敷贴后 局部红赤 起大泡 有3cm 4cm水泡2个 7cm 4cm水泡2个 2cm 4cm水泡2个 还有散在小水泡 水泡晶莹饱满 局部奇痒 继之全身出现紫红色斑疹 或如风疹块 脚心 手心亦可以见到红斑 瘙痒难忍 肌肤灼热 时有闷热感 伴心悸 气短 因患者已经敷贴2个疗程 未见过敏反应 以为患者为其他原因所致过敏 经抗过敏治疗近1周后恢复正常 第4年三伏天再次敷贴时 头伏敷贴3h即发生过敏反应 且过敏症状加重 局部瘙痒难忍 灼痛 全身不适起风疹块 伴心慌气短 如前处理康复 2019 12 26 32 注意事项 1 对于所贴敷之药 应将其固定牢稳 以免移位或脱落 2 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注意局部防止感染 3 对胶布过敏者 可选用脱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4 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 只可用清水洗涤 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5 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 药物宜密闭 低温保存 6 治疗期间忌食生冷 海鲜 辛辣刺激性食物 7 久病 体弱 消瘦者 用药量不宜过大 贴敷时间不宜过久 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2019 12 26 33 禁忌人群 1 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 皮肤溃疡 皮肤感染者 2 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 瘢痕体质者 4 咳黄浓痰 咯血患者 5 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2019 12 26 34 慎用人群 1 孕妇 2 艾滋病 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 糖尿病 血液病 恶性高血压 严重心脑血管病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支气管扩张 恶性肿瘤的患者 4 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 2岁以下婴幼儿 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 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2019 12 26 35 冬病夏治须治养结合 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饮食 生活上有所克制 不要和正常人一样乘凉休闲 避暑 以配合治疗 达到最佳效果 2019 12 26 36 1 远离空调 进入空调房后 皮肤会因遇冷毛孔收缩 影响药物的渗入 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2 少吃冷饮 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 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 另一方面 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 向外发散时困难 影响治疗效果 3 睡眠充足 每晚保持7 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 神经紧张得到调整 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 引导药效直达病灶 2019 12 26 37 4 情绪乐观 研究表明 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 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 夏季气候的影响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 易于激动 因此 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 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这种情绪 5 适度锻炼 适度的锻炼可增加神经肌肉协调性 鼓舞阳气的生发 增加汗液的排泄 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 同时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抵御能力 2019 12 26 38 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 疗程结束后 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 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2019 12 26 39 遵守固定疗程 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 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 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 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 效果才会更好 而每错过一季伏天 就意味着患者的康复至少要向后拖延一年 2019 12 26 40 疗效 穴位贴敷通过多年的应用 观察来看 其疗效主要是一种治未病的疗效 它不是治哮喘和鼻炎本身 而是夏天贴了以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