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城区段改建工程可行性实施方案.doc_第1页
国道城区段改建工程可行性实施方案.doc_第2页
国道城区段改建工程可行性实施方案.doc_第3页
国道城区段改建工程可行性实施方案.doc_第4页
国道城区段改建工程可行性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资料 下载可编辑国道城区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编制依据- 2 -1.3研究过程及内容- 3 -1.4主要研究结论- 4 -2现状评价及发展环境- 12 -2.1区域概况- 12 -2.2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 14 -2.3交通现状及发展- 32 -3交通分析及发展预测- 49 -3.1交通调查及分析- 49 -3.2交通量预测内容与方法- 52 -3.3交通量预测结果- 60 -4技术标准- 62 -4.1技术标准选择的依据- 62 -4.2技术标准论证- 63 -4.3技术标准选定- 66 -5建设条件及工程方案- 68 -5.1自然条件- 68 -5.2工程条件- 72 -5.3社会环境- 74 -5.4拟建项目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 75 -5.5方案设计原则- 76 -5.6路线方案- 76 -5.7推荐线工程概况- 82 -5.8工程规模- 91 -6工程环境影响- 93 -6.1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93 -6.2减缓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对策- 94 -7实施方案- 101 -7.1实施条件- 101 -7.2施工方案- 101 -7.3实施计划- 103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4 -8.1投资估算- 104 -8.2资金筹措- 106 -8.3施工年度资金使用计划- 107 -9经济评价- 108 -9.1国民经济评价- 108 -9.2评价结论- 118 -10、社会评价- 121 -10.1概述- 121 -10.2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 121 -10.3社会评价方法- 121 -10.4项目社会影响分析- 122 -10.5项目与所在地的互适性分析- 124 -10.6项目社会效益及影响评价结论- 125 -11节能分析- 127 -11.1公路项目节能的概念- 127 -11.2公路燃油消耗的影响因素- 127 -11.3节能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129 -11.4油耗模型的建立- 130 -11.5燃油总节约量- 131 -12问题与建议- 132 -13项目招标- 133 - 专业技术WORD资料 下载可编辑1概述1.1项目背景为了促进某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某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提出,在加快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大战略构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8个市(州、区),将以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发达的旅游业为引擎,推动区域联动、资源整合、整体开发、互利共赢,促进鄂西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努力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江两圈、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某市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成员,某大三角经济结构西北部支撑点,也是某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某自古即为交通枢纽,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襄渝、汉丹、焦柳铁路在此交汇,汉十和襄荆高速公路在此互通,更有汉江水运之利,故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207国道在某境内北接河南魏集,经襄阳区、樊城区、襄城区、宜城市,南接钟祥市,境内全长111.042公里。沿线经过的主要城镇有:黄集、伙牌、团山、余家湖、欧庙镇、小河镇、宜城市区等,207国道某城区段在南北向贯穿整个某市中心城区,对某的交通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某市交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国省干线的建设使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但随着某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量的不断增长,207国道穿过某市中心城区所存在的弊端已经日益凸显:大量的过境车辆通过中心城区,造成城区交通压力过大,交通拥堵十分严重。207国道在某城区的大部分路段仅24个行车道,现有的技术状况已经难以保证交通的畅通,而该路段两侧城市房屋建筑密集,若采用扩宽道路的方式提高通行能力,则拆迁费用高昂、协调难度极大,难以实施。因此,对207国道某市区段进行改线,修建绕城公路以缓解中心城区过度紧张的交通压力已势在必行。根据省交通厅制订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规划(2009-2020),本项目目前已列入近期实施的项目当中。受某市交通局委托,某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承担了207国道某城区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1.2编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交计字88500号文发布)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1996年发布讨论稿)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计办投资200215文通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某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年)某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某省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某省某汽车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规划(2009-2020)1.3研究过程及内容1.3.1研究过程2008年10月初,受某市交通局委托,某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承担了207国道某城区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任务。某市交通规划设计院立即抽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工可项目组,项目组根据项目特点制定了项目工作计划。根据项目工作计划,项目组于2008年10月中旬对项目进行外业踏勘。外业踏勘期间,项目组走访了某市交通部门及其它相关工作单位,详细收集了本项目所需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路网建设、城市建设等现状及远景发展规划的基础资料。2008年11月,项目组开始进行工可报告的编制工作。2009年1月,完成工可报告初稿,期间项目组就路线等重大方案向某市交通局、规划局进行了汇报和沟通。2009年1月底,项目组根据初审意见,完善了工可报告。2009年8月,通过了省改委、省交通运输厅在武汉组织召开的审查会,根据审查会专家组意见进行了修编,并于2009年9月完成了工可报告的编制。1.3.2研究范围207国道某城区段改建工程路线起于团山,起点桩号K1878+600;止于王树岗,终点桩号K1905+636,路线全长27.036公里,其中起点团山至卞营段2.09km利用已达到一级公路标准的316国道,营盘至凤凰山垭段2.5km利用已达到一级公路标准的305省道,本项目新建里程22.446km(含汉江三桥4.281km)。1.3.3研究内容根据交通部1988年颁布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1996年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讨论稿)的要求,本报告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1.建设的必要性;2.现状评价与发展环境;3.交通量分析及预测;4.技术标准;5.建设条件及方案选定;6.工程环境影响分析;7.实施方案;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经济评价;10.社会评价11.节能分析;12.问题与建议。1.4主要研究结论1.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区域运输网,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需要某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提出,在加快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鄂西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发达的旅游业为引擎,推动区域联动、资源整合、整体开发、互利共赢,促进鄂西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努力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江两圈、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服务性作用,良好的交通系统是沟通旅游需求与供给的纽带,能极大地推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产业发展,扩大区域对内对外合作开放,促进鄂西圈与武汉城市圈的融合互动,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根据省交通厅制订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规划(2009-2020),207国道是“纵二”某至荆州方向综合运输通道的主要运输线路之一,本项目作为207国道的一段,经该路段向北可与汉十高速公路相连,向南在欧庙附近与拟建的某市外环高速公路相连,向西可与已建成襄荆高速公路相连接。其建设可保证207国道的畅通,完善207国道干线运行功能,对于加强鄂西圈内重点公路之间的衔接,进一步优化某至荆州运输通道,提升区域运输网整体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本项目的建设是分离某城区过境交通、缓解中心城区客货运交通压力的迫切需要某市位于某省西北部,是华中、西北、西南“Y”型交通网络的中心和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市域交通体系承担着繁重的过境交通任务。近年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活力在某市得到充分的体现,某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随着某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某城区机动车拥有量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日趋紧张,加之过境交通穿越中心城区,给城区路网带来极大压力,城市道路系统面临严峻考验。207国道经河南进入某境内,沿魏樊路与邓城大道交汇处进入市区,与城区主干线长虹路并线,通过长虹大桥跨越汉江,经环山路、胜利街、岘山路穿城而过,贯穿中心城区道路长达14公里,其路线所经区域属某市中心商业区,高楼林立、人口密集,交通量大,交叉口多,仅长虹路7公里路段就有11个红绿灯路口和1个公铁平交道口,大量过境车辆与城区交通车辆争流,造成207国道某城区过境路段经常严重堵塞,行车滞缓,且噪音大、污染严重,安全事故多,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和安全,制约了物资流通和经济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使过境交通流避开中心城区,从城市的外围通过,能有效减轻城区交通压力,为过境车辆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运输条件。3、本项目的建设是引导和支撑某城市发展及空间结构调整的需要由于受汉江和铁路分隔,某市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呈典型的组团式空间结构。襄城、樊城、襄阳、余家湖大小不等的片区和组团构成城市独有的形态。城市的中心职能在城市组团的空间分异性非常明显。城市的综合服务中心位于樊城组团;城市的行政中心在襄城组团;教育科研设施则在襄城和樊城组团最为集中;城市的大型批发市场主要分布在襄阳和樊城组团;城市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则主要集中在襄阳组团。根据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某新的城市空间布局为“环州三片、外围一点”沿江组团式空间结构,同时,城市规模也将迅速由目前97万人口92平方公里用地面积的中等城市扩张为170万人口170平方公里用地面积的大城市。城市新区的开发、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需要有完善的交通系统提供支撑和引导,形成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循环。这就要求道路交通系统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根据组团式城市的特点,加强各组团之间的联系,以合理的道路交通系统有效引导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的发展。目前某城区各现状组团职能差异明显,各组团之间的出行交换量较大。尤其是具有较强产业特色及较好经济发展势头的樊城、襄城组团之间现无快速干线相连,导致组团间的经济交流联系不便。本项目的建设,正是引导和支撑这种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的迫切需要,可为樊城、襄城组团之间增加一条快速干线,在两组团间建立起一条安全便捷、节能环保的联系纽带,改变现状南北向交通转换过分依赖汉江一桥及长虹大桥的交通格局。4、本项目的建设是发展某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某市作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是某经济“三足鼎立”的一足,处于东西发展的结合部,位于某汽车工业走廊中部,要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而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良好布局和完善功能来作为重要的支撑点。本项目路线北段经过的某市汽车产业开发区,是全国唯一的以汽车命名的汽车产业开发区,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汽车零部件聚集度居全国十大汽车工业城前列,汽车工业占某市国民经济比重已达50%以上,有力推动了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建成后可为某汽车产业开发区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路线南段一线串起某能源、化工工业园区、全国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极大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无疑将对某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5、本项目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品位的需要根据某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某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要在3至5年内实现GDP翻一番,达到1500个亿,这就对与之相匹配的城市动态运行质量提出了更大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功能正在不断完善,城市静态形象和品位也在逐步提升,而城市动态品质和品位提升的核心就在于城市客运交通应不仅要满足量的需求,还要满足质的要求,减少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完善交通体系,增强市民的便捷感、安全感和舒适感,使某成为投资者向往、外来人羡慕的创业和宜居城市。本项目的建设将为某完善高标准和高水平的客货运体系,实现“物流无缝对接,客运零距离换乘”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将使某城市交通在质的方面得以显著改善,是提升某市城市品位,营造安全、舒适、便捷的人性化交通出行环境的需要。1.4.2交通量预测结果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1。表1-1 交通量预测结果表 单位:pcu/d类 别201320152020202520302032客 车5466 6653 7771 9257 10624 10968 货 车7906 9396 10436 11972 13325 13605 合 计13372 16049 18207 21228 23949 24573 1.4.3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1、技术标准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结合本项目的使用任务、性质、功能和交通量,确定本项目的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2。表1-2 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 目单 位指 标1公路等级一级2设计速度Km/h803路基宽度M24.54行车道数45单个行车道宽度M3.756荷载等级公路-级7设计洪水频率路基1/100,桥涵1/100(特大桥1/300)8平面线形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400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250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M25009纵断面线形最大纵坡%5最小坡长M200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凸形M4500凹形M30002、建设规模207国道某城区段改建工程路线起于团山,起点桩号K1878+600;止于王树岗,终点桩号K1905+636,路线全长27.036公里,其中起点团山至卞营段2.09km利用已达到一级公路标准的316国道,营盘至凤凰山垭段2.5km利用已达到一级公路标准的305省道,本项目新建里程22.446km(含汉江三桥4.281km)。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3。表1-3 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建设里程公里22.4462土石方千立方米846.5523排水防护千立方米43.3664特殊路基处理米19985路面千平方米3777316特大桥米/座4281/17中小桥米/座212/68涵洞道579平面交叉处1110天桥处211铁路立交米/道40/1通道12新增占地亩134613拆迁房屋平方米2118114估算总额万元15693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