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杏树产业展望及柯坪杏树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策_第1页
发展杏树产业展望及柯坪杏树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策_第2页
发展杏树产业展望及柯坪杏树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策_第3页
发展杏树产业展望及柯坪杏树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策_第4页
发展杏树产业展望及柯坪杏树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杏树产业展望及柯坪杏树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杏果深受人们的喜爱, 不仅风味独特、色泽艳丽, 且营养丰富。杏具有良好的医药价值, 杏果肉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 约为苹果的22.4 倍, 为水果之冠。鲜杏和杏干都属于低热量、多维生素的长寿型膳食果品, 它的成熟期又正值仲夏水果淡季,因此是时令性很强的消暑解热水果。杏果和杏仁等既是食品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也是出口的传统产品, 还是农民脱贫致富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树种。杏根系强大而发达, 属阳性树种, 喜光, 适生于深厚、通透性好的土壤, 对气候条件适应范围广, 4 年5 年生为初果期, 5 年后进入结果盛期,有较强的耐旱性能。在年降雨量50 mm600 mm 的情况下生长优良。1 我国杏树生产现状及发展性产业的展望1.1 栽培面积据农业部2014 年底不完全统计, 全国鲜食杏的栽培面积约19.54 万hm2, 年产量约68.9 万t, 单位面积产量为3.53 t/hm2, 占当年全国水果总产量的1.4%, 占世界杏总产量的22.2%, 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杏树大多为野生自然生长状态, 虽然分布面积广, 但密度不均。若把已有文献记载的杏树总面积汇总起来, 全国杏树分布可达近67 万hm2。1.2 成熟集中且供应期短我国杏果实成熟期大都集中在5 月至7 月, 大约60 天。通常情况下, 市场供应期约70 天。杏鲜果不耐贮藏, 货架寿命短。由于保鲜贮藏技术尚未解决, 至今贮藏期不足30 天, 并且随贮藏时间的延长, 品质逐渐下降, 最后毫无食用价值。鲜杏市场供应期短而集中, 利用鲜杏加工产品, 加工期也很短。这样市场上常出现淡季缺、旺季烂、丰年便宜、歉年贵的现象。1.3 单产面积低据农业部资料显示,我国鲜杏栽培面积19.54 万hm2, 产量68.9 万t, 单位面积产量仅为3.35 t/hm2, 低于世界各国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的平均值5.94 t/hm2。而同年, 巴基斯坦为15.8 t/hm2、美国14.1 t/hm2、南非12.0 t/hm2、法国9.40 t/hm2、意大利6.30 t/hm2 、伊朗5.70 t/hm2、土耳其4.1t/hm2。单位面积产量是栽培水平的直接体现, 足见我国杏的生产水平与世界产杏先进国家相比, 有着较大的差距。1.4 栽培技术落后栽培技术落后, 使我国杏单位面积产量较低, 由于长期处于自种自食的封闭状态, 绝大多数地区仍停留在小农经济自给性生产阶段。栽培方式主要是房前屋后、路旁分散栽植, 管理粗放,极少有经过科学规划设计的集约栽培大片杏园。苗木多为种子繁殖或就近从优株上采接穗嫁接而成。品种繁杂、良莠不齐, 真正的优良品种地域性强, 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产品规模小。栽培分散, 管理水平低下, 果实及加工品的质量档次低, 商品率特别低, 生产形势严峻。要改变生产观念, 调整生产方式, 扬长避短, 就必须发挥我国杏资源优势, 适地适树, 进行规模化、商品化生产, 巩固国内市场, 发展加工和鲜食兼用品种, 以促进我国杏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是产杏大国, 但栽培技术落后, 品种混杂, 有的品种还不适合目前生产上推广, 商品性差, 因此必须提高生产规格, 利用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产品。加强科学研究, 推广先进技术, 以市场需求为目标, 生产优质高档无公害果品及其加工品, 振兴我国杏产业。田间技术管理存在着栽植成活率低, 对杏资源、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投资的力度不足, 明显地制约了杏树产业化发展。与国外相比我国在种质资源研究领域基本上停留在农家品种收售和品种的经济性状观察上。1.5 出口创汇杏的加工肉制品及杏仁, 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杏果加工后增值效益十分可观, 据调查1 kg 鲜杏可生产中华杏茶20 瓶, 每瓶成本1.4 元, 出厂价每瓶2.10 元, 盈利0.70 元, 20 瓶则盈利14.00 元, 增值10倍。北京、河北、山东、山西和上海等地加工的杏脯, 畅销于亚太地区, 被誉为“小金柿”, 销售价3 500 美元/t。苦杏仁是中国的大宗传统出口商品之一, 数十年来行情始终紧俏, 主销德国、英国、荷兰、瑞士、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等国。1997 年出口销售价17 290 元/t, 年出口量在8 000 t 左右, 占国际市场的80%。出口1 t 苦杏仁可以兑换24 t 小麦, 或者交换45t 化肥。甜杏仁是中国特有资源, 在国外被誉为“龙皇大杏仁”, 1997 年出口价34 670 元/ t, 1 t 甜杏仁可兑换67 t70 t 小麦, 出口创汇率居中国土特产品之首。2 柯坪县杏树栽培上存在问题2.1 花期和幼果期灾害频繁一是杏树品种普遍存在着雌蕊发育不全的退化花现象,退化花不能授粉受精,不能结果;二是授粉不良,大多数杏树品种白花授粉结实率 不高,需异花授粉;三是早春冻害,杏树在花期和幼果期抗低温能力差,而巨鹿县早春气温变化大,常有大风降温或霜冻天气,使杏花、幼果遭受冻害,造成落花落 果;四是营养条件不良,有的杏园水肥条件差,树体营养积累不足,退化花多,坐果少,或营养只能满足花芽分化的需要,而不能满足开花后坐果和果实发育的需 要,落花落果严重;五是枝量过大,光照不足,树冠通风透光不良,退化花增多,导致大量落花落果。2.2修剪不当问题短截太重,果农本意想使杏树高度降低,将新枝、旺枝一律重短截(群众叫推平头),结果是一条换多条,满树直立旺条,彼此争光照、夺养分,生长 和结果部位外移,上面挂果不多,内膛枝生长减弱,枝组得不到及时更新,小枝逐渐枯死,造成内膛空虚、基部光秃,形成了高、空树形。2.3不重视采果后管理问题 有些果农认为,杏果采收了,杏树当年管理也就结束了,放松了对树体的管理。实际上,杏果采收后树体因结果消耗大量养分,正是需要养分的时候, 若不及时加强管理,树势容易减弱,影响枝条充实和后期花芽分化。采果后进行科学的管理,可增加树体营养,减少病虫危害,增强树势,提高花芽分化质量及抗寒 能力,为翌年丰产打下基础。2.4 进一步需要提高果品质量2.5加强采后各产业链的发展流通服务薄弱2.6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率偏低2.7杏果品质量和加工增值低3对策3.1合理配置授粉树建园时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按4:1配置,对成龄树且授粉差的可采取高接花期相同的授粉品种、花期放蜂和人工辅助授粉等方式提高杏坐果率。3.2预防冻害 最常用的方法是熏烟,选用作物秸秆、落叶和锯末等,666.7m2堆放812堆,根据天气预报,霜冻来临前,于杏园上风口处点燃,熏烟不起明火。 3.3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增加树体营养积累,以满足花芽分化和开花结果的需要,减少退化花比例。一般每年四肥四水:秋施基肥,以圈肥、堆肥、绿肥和饼肥 等有机肥为主,一般株施30100kg,幼树和初结果树少施,盛果期树多施,并加入少量的氮磷肥,施肥后浇透越冬水。春季萌芽前、杏果膨大期两次追肥以 氮肥为主,配合少量磷钾肥。果实采收后特别注意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一般株施0.52kg,幼树少施、大树多施,结合施肥浇水。雨多时低洼处的杏 园要及时排水。在土壤施肥为主的基础上,结合喷药进行叶面喷肥,可以快速补充营养或者微量元素。 3.4合理整形修剪 幼旺树修剪除带头枝适量短截外,其余以疏枝、缓放为主,使树势缓和,树冠通风透光。旺条处理,应疏除过密枝、交叉枝和徒长枝,控制或疏除长果 枝,改善光照条件,减少营养消耗。旺枝去直留平,有空间的拉枝、扭梢和甩放一部分壮条,促其由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结果后回缩培养成结果枝组。竞争 枝,去直留斜,开张枝的生长角度。对内膛弱枝短截复壮。 树冠外围长条多的处理,疏除外围过密的旺枝和竞争枝,减少外围枝量,以利通风透光。骨干枝延长头轻剪,用弱芽、弱枝当头,或背后弱枝换头,减 弱顶端优势。内膛枝结果后及时更新。若内膛有徒长枝,不要轻易疏除,尽量培养成枝组。对大枝光秃段,视空间大小,春季刻芽,刺激出枝补空,培养复壮结果枝 组。要特别重视采果后的整形修剪,采果后对幼旺枝拉枝开角,缓和树势促进成花。及时疏除过密枝、交叉重叠枝和徒长枝,以减少树体消耗。对冠内有生 长空间的徒长枝,可进行摘心、扭梢等,以促发分枝或控制营养生长。对盛果期树要调节好营养枝与结果枝的比例,二者比例约为2:1左右。 3.5防治病虫害杏树重点要防治小毛蠹虫。具体防治措施森防办提出。3.6 进一步需要提高果品质量通过采用规范技术, 在增加资金、劳力和物质投入的基础上, 增加杏果品科技含量, 大幅度提高售价和经济效益, 走高投入、高科技、高产出之路。切实落实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推广行之有效的规范技术, 生产出无公害优质高档杏果品, 满足地区内外市场的需要。在尽可能情况下, 综合提高果实科技含量。3.7 切实加强采后各产业链的发展以搞好流通服务通过政府扶持和项目协助, 在搞好杏基地建设的基础上, 提升采后处理能力, 组织好产、供、销环节的协调工作, 加强政府助销力度, 免除果农后顾之忧。这将会实现我县果业生产由数量效益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 使我县杏产业跻身于全疆先进生产县的行列, 真正成为杏生产县。3.8 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目前已通过胚挽救技术克服了早熟杏胚败育, 培育了许多早熟品种; 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的成功克服了性隔离, 为体细胞融合进行远缘杂交和诱变育种提供了可能。同时基因工程技术也使杏种质资源的研究更加深入。3.9 提高杏果品质量和重视加工增值3.9.1 当前杏果市场竞争激烈, 关键是质量的优劣。应努力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提高产量和品质, 大力发展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耐贮运、效益高的名、特、优杏品种, 调整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