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阶段职业病危害探讨PPT课件.ppt_第1页
建设工程项目阶段职业病危害探讨PPT课件.ppt_第2页
建设工程项目阶段职业病危害探讨PPT课件.ppt_第3页
建设工程项目阶段职业病危害探讨PPT课件.ppt_第4页
建设工程项目阶段职业病危害探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工程项目阶段职业病危害探讨 目录页 ContentsPage 前言一 背景二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三 法律责任四 法定职业病介绍五 建筑行业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六 案例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 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 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 或 存在的 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 是指企业 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有毒 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职业卫生 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 评估 预测和控制的一门科学 职业卫生目的是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害 使工作适应劳动者 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 体面工作 劳动 健康生活 前言 职业健康基本概念 一 背景 1 1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发布的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 第十六章第一节明确提出 一 要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职责 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 二 建立完善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报告和管理网络 遏制尘肺病和职业中毒高发势头 三 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 对职业危害危害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 四 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 五 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促进工作 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发生 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依然严重 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断出现 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新挑战 为此 按照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 精神 依据 职业病防治法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 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则 2016 2020年 明确了2020年总体目标和多个可量化的具体工作指标 一 强化源头治理二 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 加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防护措施控制效果评价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管理 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 建立完善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5 以上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达到80 以上 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0 以上 主要负责人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率均达到95 以上三 加大职业卫生监管执法力度 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网络建设 大力提升基层监管水平 建立用人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黑名单 制度 定期向社会公布并通报有关部门 1 2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则 2016 2020年 1 3近年来职业病现状 二 法律法规则标准 2 1法律法规1 职业病防治法 2001年发布 2018年第四次修正 2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2年47号令 3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2年48号令 4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国务院令 2002 第352号 2002年5月12日施行5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1987年12月3日施行6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9号 2012年4月28日施行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 2012年版 安监总安健 2012 73号 2012年5月31日施行8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 2012年6月1日起施行9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 三同时 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90号 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二 法律法规则标准 10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安监总安健 2012 89号 2012年6月29日公布11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安监总厅安健 2013 171号 2013年12月31日发布12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安监总厅安健 2015 16号 2015年2月28日发布13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 的通知 安监总厅安健 2014 111号 2014年11月13日发布14 用人单位劳动用品管理规范 安监总厅安健 2015 124号 2015年12月29日发布15 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安监总厅安健 2015 121号 2015年12月21日发布16 用人单位职业病治指南 GBZ T225 2010 17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 GBZ T199 2007 2 2职业病防治法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 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 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十五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 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一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 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三 生产布局合理 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四 有配套的更衣间 洗浴间 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五 设备 工具 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 心理健康的要求 六 法律 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第十六条国家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 应当及时 如实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危害项目 接受监督 第十七条新建 扩建 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 技术引进项目 以下统称建设项目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 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第十八条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第二十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 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 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 建立 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 建立 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 建立 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六 建立 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 2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危害申报 2 2职业病防治法 告知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第二十四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 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 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 操作规程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含聘用合同 下同 时 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公告栏示例 设置在办公区域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徐盐铁路工程指挥部职业健康宣传栏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徐盐铁路工程指挥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2 2职业病防治法 培训 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 法规 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 法规 规章和操作规程 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 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 法规 规章和操作规程 正确使用 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2 2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健康监护 第三十五条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 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 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 并妥善安置 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 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 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用人单位应当如实 无偿提供 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三 法律责任 第六十九条建设单位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 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 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 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建 关闭 一 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 二 医疗机构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未按照规定提交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或者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 开工建设的 三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未按照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 四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或者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施工的 五 未按照规定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 六 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和使用前 职业病防护设施未按照规定验收合格的 第七十条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 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 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评价结果没有存档 上报 公布的 二 未采取本法第二十条规定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的 三 未按照规定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 操作规程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的 四 未按照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或者未对劳动者个人职业病防护采取指导 督促措施的 五 国内首次使用或者首次进口与职业病危害有关的化学材料 未按照规定报送毒性鉴定资料以及经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或者批准进口的文件的 三 法律责任 第七十二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 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 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 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一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 二 未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或者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三 对职业病防护设备 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未按照规定进行维护 检修 检测 或者不能保持正常运行 使用状态的 四 未按照规定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评价的 五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 未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的 六 未按照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 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治的 七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 未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的 八 未按照规定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 九 拒绝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的 三 法律责任 第七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 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 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一 隐瞒技术 工艺 设备 材料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而采用的 二 隐瞒本单位职业卫生真实情况的 三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 有害工作场所 放射工作场所或者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 贮存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 四 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的 五 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或者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 六 擅自拆除 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的 七 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 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 未成年工或者孕期 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 八 违章指挥和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的 三 法律责任 四 法定职业病 法定职业病共132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407项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一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种 一 尘肺病13种 矽肺 电焊工尘肺 水泥尘肺 石棉尘肺 滑石尘肺 石墨尘肺 碳黑尘肺 云母尘肺 陶工尘肺 铝尘肺 二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 过敏性肺炎 棉尘病 哮喘 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 锡 铁 锑 钡及其化合物等 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硬金属肺病 钨 钛 钴等 二 职业性皮肤病9种接触性皮炎 光接触性皮炎 电光性皮炎 黑变病 痤疮 溃疡 化学性皮肤灼伤 白斑 根据 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 总则 可以诊断的其它职业性皮肤病三 职业性眼病3种1 化学性眼部灼伤 2 电光性眼炎 3 白内障 含放射性白内障 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四 法定职业病 四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噪声聋 铬鼻病 牙酸蚀病 爆震聋 五 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 铟及其化合物中毒 溴丙烷 碘甲烷 氯乙酸 环氧乙烷 六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 中暑 减压病 高原病 航空病 手臂振动病 激光所致眼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灼伤 冻伤 七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八 职业性传染病5种 炭疽 森林脑炎 布氏杆菌病 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 九 职业性肿瘤11种 石棉所致肺癌 胸膜间皮瘤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苯所致白血病 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 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 煤焦油 煤焦油沥青 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等 十 其他职业病3种 金属烟热 井下作业所致肘 膝滑囊炎 股静脉血栓综合症 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 限于刮研作业人员 五 建设施工方面 一 充分认识加强建筑施工职业健康工作的重要意义二 进一步建立健全建筑施工职业健康责任体系三 进一步落实建筑施工现场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四 进一步加大建筑施工职业健康监管执法力度五 进一步加强劳动者职业健康保障和教育培训六 积极推动建筑施工职业危害科学防治 建设施工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 案例一 吴家岭隧道事件事件描述 1993年7月7日 浙江泰顺人王运福和陈益校 张万民等人 以泰顺县隧道工程公司的名义向沈阳矿务局矿建工程处承包辽宁省沈阳至本溪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小堡至南芬第七合同段吴家岭隧道施工工程 随后 他们先后招募了400多工人 工人在含有高浓度粉尘的环境中作业 吸入大量粉尘 导致400多名民工中196人罹患矽肺 10人死亡 六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吴家岭隧道事件事件调查 施工地质为石英砂岩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达85 以上 干式凿岩 出碴 放炮 喷射混凝土产生的大量粉尘无法排除 民工未经防尘知识教育 考核及健康检查 未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