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总课时数:课题只有一个地球第 一 课时教学内容第13课组长签名主备课人备课组成员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体会地球的“可爱”。教学重点理解地球的“可爱”。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的“可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地球图片。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介地球。3、地球与我们人类关系密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只有一个地球。4、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作者是想通过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讲了什么内容呢?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在旁边注上问号。(1)生自由读课文;(2)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第一段:(1、2)地球的美丽与渺小。第二段:(3、4)地球资源有限。第三段:(57)人类无法移居。第四段:(8、9)人类应该保护地球。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及字形: 突出“赐”“慨”的读音,并组词, “恩赐”“慷慨”,“裹”字的字形3、宇航员在遨游太空时,看到我们美丽的地球,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出示课件上的这一句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为什么宇航员会觉得“地球太可爱了?”为什么说“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三、探讨“可爱” 1、默读课文,思考:宇航员为什么会觉得“地球太可爱了?”2、汇报交流: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包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的“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请大家一边读这一段,一边发挥你丰富的想像力,看看在你的脑海里能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自由表达)看看,和你想象的是一样的吗?(师相机出示课件:美丽的地球外形) (2)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让地球的美跃然纸上的?我们再来读一读描写地球的这一段话,看看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 本段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地球写得更加亲切、可爱,一下子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点人读。(3)层层推进,理解“可爱”: 不知同学们想到了没有,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么?请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去把握内容请快速地浏览一下三段和四段,看一看除了地球外观上的美,还有没有描写地球可爱的地方,把它划一划。(1)你觉得地球的可爱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地球无私地向我们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2)你了解矿产资源包括哪些内容么?(金矿、银矿、铜矿、煤矿、铁矿、盐矿、石膏矿、油田太多了)除了矿产资源,地球还向我们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相机说出它们各自包括的内容相机理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师小结:那也就意味着,地球有多少资源,她就愿意向我们人类提供多少资源呀!这就叫做(师出示红字)“无私”,这才是真正的“慷慨”呀!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私而又慷慨地对待它的孩子们呀!正因为有了地球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人类丰衣足食的生活(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向地球母亲表达么? “地球,你真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感谢您!”“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因为有了您的哺育,我们才能生活得这么幸福”(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我听到大家是从心里头发出来的赞叹啊我们再回到这一句话,相信我们这些地球的儿女都要大声赞美自己的母亲屏幕上又回到这句话,生齐声赞美“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四、作业:(1)、书写生字词,并用“无私”“慷慨”写句子或写一段话。(2)、继续搜集有关人类毁坏再生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料,以及人们保护地球的良好做法。板书设计 13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 可爱 无私教学后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 总课时数:课题只有一个地球第 二 课时教学内容第13课组长签名主备课人备课组成员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地球的“容易破碎”,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2、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教学重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难点理解宇航员发出的感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衔接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从地球的外形上,从她无私地,慷慨地为人类提供着她所有的资源,让人类得以安居乐业这一内容上,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地球的可爱,让我们再一次赞美我们的地球母亲吧(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二、师紧接着低沉地接过来:“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1、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太容易破碎”呢?2、出示学习目标。3、上节课大家都有所了解现在我们再来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而课外搜集的资料这时也可以帮助我们的理解。三、师生、文本三者之间产生对话 1、抓住重点,体会“容易破碎”: (1)读书后,大家纷纷交流如: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人类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搜集到的大量资料加强理解。(2)请大家再好好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作者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气愤、不满、焦急、告诫) 那么,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读的时候,大家注意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出他心中的情感呢?我听到你读时,有意强调这样几个地方,大家也像这样读,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不是而是甚至是”“但是,如果必将”(引导读的时候突出关联词的作用,体会到这一段话是在层层推进,条理清晰地说理) 生反复读这一段话 (3)人们这样破坏不可再生的资源,使得地球容易破碎,那么对于可再生的资源呢?人们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学生默读,点一位同学读) 刚才你读到“毁坏”时,我很自然地想到“破坏”这个词(板书)我们来比较一下,“毁坏”和“破坏”,你觉得这里用哪个词好一些,为什么?(它们都有破坏的意思,但是毁坏比破坏更加严重) 对了我们通过比较,更加深了人们对自然资源恶意毁坏的认识那么,这个“滥用”与“乱用”呢?(板书)你们也比较一下。(滥,就是不加选择,不加节制;乱,则是没有次序,非常的杂乱)(4)同学们,你看看,作者用词是多么严谨,多么精确啊!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和搜集到的资料里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文中也列兴趣了相关的资料(课件显示与旁白有关的内容)师伴随着课件内容旁白:“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学们,我们读到这里,说到这里,看到这里,不知道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想说。(5)你们都很气愤。我们要对这些毁坏自然资源的人说理啊!再来读书,看看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他的这份着急、担忧、气愤的心情表达出来的,又是怎样有理有据地讲清道理的来,我们跳过这些括号读,试试看(括号中都应是关联词,现在都有意空着)看来也是念得通的吧,可是,请加上这些关联词,(出示关联词)大家再来读,一定感觉不同比较一下,作者运用这样的语言表达,好在哪里呢?这些关联词,有助于使句子与句子之间表达得更严谨,有助于把道理表达得更清晰,也有助于作者把既气愤又焦急的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我们大家再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2、联系上文:(1)3段和4段集中地讲了人类的破坏,讲了我们的地球是很容易破碎的联系上下文,看还有没有哪些内容讲到了地球是非常容易破碎的呀?(生自然到读第二段)我们一起把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读一读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小到什么样的程度?哪一句话形容了它的小?它在茫茫的宇宙中只像是一叶扁舟你们来看这个比例图,(课件上显示比例图)除去了海洋、除去了高山,除去了沙漠,我们人类生活的地方只有五分之一了!这么小,人又多,它当然怎么样啊?(拥挤不堪)(2)这一挤,也容易破碎啊!我们就是这扁舟上的乘客,船如果毁了,船上的人会怎么样啊?(全船覆没!船上的人会淹死!)同学们,作者在这一段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和比较的方法,使地球的小显得更突出了尤其是把地球比喻成“一叶扁舟”。)总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读书,读出了地球的可爱,也读出了地球的容易破碎。所以宇航员在遨游太空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感叹(再回到这一句):“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四、联系下文:读到这里,我很自然地想到一个问题,既然地球那么容易破碎,地球上的资源又是那么有限,这个星球不行,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吧!行吗?能不能就用你的读来回答这个问题?谁来读一读?(点三人分别读5、6、7自然段)是啊,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是真的是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生齐答:一个地球!五、回到课题,升华情感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此时,你心里又想说些什么?(生自由表达)你们说的,正是课文最后一段呼吁我们的要精心保护地球!来,我们一起向人们发出呼吁吧!(相机读最后一段)学到这里,谁知道作者为什么不以“一个地球”为题,而以“只有一个地球”为课题?(生回答)再来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汇报。(师相机评价:强调了“一个”,是特别想突出地球的唯一。强调了“只有”是特别想让大家珍惜这宝贵的地球吧?她强调了“地球”,是想告诉人们,我们生存的地方只能是地球啊!大家一起读:只有一个地球!)师接过来:只有一个地球,她是那么的可爱又是那样的易碎;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就必须精心地保护它!让我们再一次满怀深情地读课题,告诉人们要谨记啊!齐读只有一个地球! 六、布置作业(任选一个):1、科学考察活动:关于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破坏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调查报告及治理建议2、配合世界地球日,到社区去作宣传,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3、创作环境保护广告语。板书设计 13 只有一个地球 太可爱 渺小 太容易破碎 自然资源有限 目前无法移居 教学后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 总课时数:课题鹿和狼的故事第 一 课时教学内容第14课组长签名主备课人备课组成员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学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理解本文的结论。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过关于“狼”和“鹿”的童话故事吗?在童话中,你觉得狼和鹿分别是一种怎样的动物?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2、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学生读题。3、看课题质疑。4、出示学习目标。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1、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三、快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1、课文如何描写森林的,找出相关的词句。指导朗读。2、“罗斯福”是什么人?他下了什么命令?为什么下这个命令?课件介绍罗斯福。四、用喜欢的方式自学36自然段思考:1、命令颁布后:狼被( );鹿成了森林中的( )。2、假如你就是一只受到宠爱的鹿,你会怎么想,怎么说?3、狼消灭后,森林发生了什么变化?狼消灭后,鹿群发生了什么变化?4、假如你是余下的苟延残喘的鹿,现在的你又会说什么?五、我帮总统找原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7、8自然段)、为什么会发生“鹿死林毁”的悲剧?你能补充完下面关 系图吗?( ) 灭绝后 ( ) 快速繁殖( )毁灭 ( )灭绝2、 罗斯福总统错在什么地方?(一是为了保护鹿而消灭狼,结果事与愿违。因为狼吃鹿,“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而没了狼,鹿无限度系列,“一量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对上述道理,罗斯福不仅不了解,甚至“想不到”。二是罗斯福制定这项政策依据的是“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而不少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仅仅是“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并不符合客观规律。六、 学习第9自然段1、凯巴伯森林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自由读第9自然段,读后你有什么话想说?(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2、假如罗斯福总统来到我们面前,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七、练习1、作者这种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是很有代表性的。(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分析这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教训中得出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2、按照课文这样的表达方法,为下面的句子排序。为下面的句子排序(4 )环境恶化,动植物开始灭绝,这对人类生存将造成直接的威胁。( 6 )因此,有理由说,保护各种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 )最近,动物学家发现,地球上许多地区的两栖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有些地区数以万计的青蛙神秘失踪,某些蛙类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消失的。( 5 )由于人类与各种动植物在共同的家园地球上共同进化,双方互相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条平衡的生物链。( 3)因此,“青蛙消失”很可能是一种警告,表明环境状况已普遍出现恶化。( 2 )生命力很强的两栖动物,对于环境的要求远比人类要低,而对于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却比人类要高。八、 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什么故事或看过什么课外读物,说明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蛇与庄稼2、出示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蛇与庄稼板书设计14 鹿和狼的故事狼吃鹿 消灭狼 鹿吃植被 鹿死林毁尊重自然规律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后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 总课时数:课题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 一 课时教学内容第15课组长签名主备课人备课组成员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2、初读课文,感悟“神圣”,体会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教学重点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课文。教学难点感悟“神圣”,体会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说说生活中“神圣”一般用来形容什么?理解“神圣”。2、提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用“神圣”来形容土地,一起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3、出示学习目标。4、质疑课题。5、介绍背景。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2、交流汇报。(1)生字词的读音。(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理清文章脉络。(1)文章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2)学生自读、讨论。(3)交流:第一部分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第二部分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三部分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三、研读第一部分读第一部分,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1、学生自学。2、交流朗读体会。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告诉了我们:要以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3、引导朗读这一部分,交流想象自己“看到”的画面。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完成学习辅导一、二、三题。板书设计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表达强烈的要求进一步阐述,升华主题教学后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 总课时数:课题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 二 课时教学内容第15课组长签名主备课人备课组成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神圣”,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2、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1、听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感悟“神圣”。3、出示学习目标。二、研读课文1、读第二部分,找出文中体现“神圣”的语句,并做批注。2、抓住关键句进行交流。(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地善待河水?读第4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2)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空气对生命很重要)说说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文章里哪些句子可以体味到这种独特的味道?(读第5自然段)“它”指谁?为什么说要照管好“它”?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因为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有感情地朗读第6、7自然段(3)如果所有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重点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因为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同属于一个家园)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3、默读第三部分,思考: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为什么要热爱、照管家这片神圣的土地?理解: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如果家园受到破坏,我们不能及时补救,那么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三、明“神圣”,凝聚情感1、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因此为了子孙后代,你们需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1)文章第3自然段不是强调大地是我们的一部分吗,为什么说“大地不属于人类”?(因为谁也没有拥有大地的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2)为什么说“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前面不是强调“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吗?(因为大地拥有着各种有利于生命成长的物质,人类的生命才能得以繁衍、成长、延续)(3)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四、作业:完成学习辅导板书设计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教学后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 总课时数:课题青山不老第 一 课时教学内容第16课组长签名主备课人备课组成员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理解关键句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齐读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大环境”险恶。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小环境”艰苦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阅读,勾画。同桌交流。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五、作业:完成学习辅导第16课板书设计16青山不老大环境险恶创造奇迹小环境艰苦教学后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 总课时数:课题口语交际第一 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珍惜资源组长签名主备课人备课组成员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教学重点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的行动中来。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按一次顺序表达。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2、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二、明确要求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三、分组交流组内交流讨论(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2进行组内交流。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开展看后感受交流。组内交流讨论(二):“怎样珍惜资源”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节约每一张纸。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四、全班交流五、课外延伸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板书设计口语交际:珍惜资源 为什么珍惜 怎样珍惜 说清楚 听明白教学后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 总课时数:课题习作第 一课时教学内容习作四组长签名主备课人备课组成员教学目标说说生活中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提出建议,写一份建议书。教学重点指导写好建议书。教学难点指导写好建议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了解到一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该如何应付呢?这次习作,我们要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写一份建议书。二、习作指导1、说说生活中的现象,指出建议。(1)学生讨论。如:污水、噪音、废气等污染环境的现象和餐桌上被浪费的食物、一次性筷子等资源浪费现象。(2)提出具体的建议。2、建议书的内容要求。(1)自读“习作四”提示,明确要求。(2)对建议书的内容要求结合实际具体谈谈。3、建议书的格式。(1)自读学习提示,明确格式。(2)师生共同明确。标题:说明是关于什么问题的建议。称呼:写给谁的。具体内容:分段罗列每方面的内容。署名和日期。三、学生练1、学生练笔写。2、交流、评议。3、学生修改。板书设计写写建议书 标题称呼:写清存在的问题。写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建议。 署名 日期教学后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 总课时数:课题习作四第 二课时教学内容习作四组长签名主备课人备课组成员教学目标看漫画,写感受。教学重点明确漫画的内容及表达的意思。教学难点能够结合感受,把漫画写好。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3. 出示学习目标。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四、试写初稿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习作要求:(幻灯出示)(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板书设计漫画中的大道理看 懂内容和图意写 描述图上的基本内容 发挥想象,丰富内容 由图想到实际生活 点明主题教学后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 总课时数:课题习作四第 三 课时教学内容讲评习作四组长签名主备课人备课组成员教学目标1、评议习作。2、修改习作。教学重点认识习作中的问题。教学难点针对习作中的问题,修改习作。教学过程一、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二、小组合作评改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设立变更注销的课件
- 亲密关系解答课件
- 职能岗位工作汇报
- 《诗经·静女》课件
- 医学生实习报告范文2000字5篇
- 教育机构销售部工作总结
- 《落花生》课件特点介绍
- 研究所科研汇报
- 公司码头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有机磷农药类中毒护理
- 雅砻江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T/CACE 0128-2024一次性原竹餐具通用技术要求
- 湖北省2025届高三数学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含答案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课件
- 《优化教学策略:打造卓越课件的秘诀》课件
- 猪蹄供货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数学新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5年版)》解读
- 《拍摄校园微视频》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秸秆打包合同协议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完整版p138)
- 抗美援朝“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第11年迎回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