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衰老中草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Anti-ag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hui Province申 请 书依 托 单 位: 阜 阳 师 范 学 院 中 心 主 任: 李 文 雍 地 址 及 邮 编: 阜阳市清河路741号(236041) 申 报 日 期: 2006. 09.08 一、 项目摘要(项目名称、依托单位、项目必要性、项目建设的目标、地点、内容、规模与方案,项目总投资、投资构成与资金)项目名称 抗衰老中草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 阜阳师范学院项目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存环境的改善,人们对提高生命质量越来越重视,延缓衰老、健康长寿成为普遍而迫切的社会需求。阜阳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的重要的中药材基地,中草药栽培历史悠久,“药都”亳州、阜阳太和都有相当规模的中药材种植面积。本地区常见的药用植物达一百多种,其中菊花、牡丹、红花、丹参等都含有抗衰老的有效成分。药用植物开发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大力发展抗衰老中草药的开发具有广阔前景。从学科建设方面,本中心依托两个院级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有机化学”)、一个重点建设学科(“应用化学”)以及一个院级重点实验室(“生殖发育分子生物学”)和一个院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应用有机化学”)。整合生物系和化学系实验室尤其重点实验室、重点建设实验室等方面设备资源,在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及基因重组、生物有机、生物无机及光催化等研究领域,通过学科交叉、学科重组,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模式。项目建设的目标及内容 本项目经过两年的建设1)筛选出3-5种具有抗衰老功能的中草药;2)对抗衰老中草药进行化学组分及药理研究;3)建立抗衰老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平台; 4)以SAM(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小鼠为模型动物,研究衰老机理及抗衰老中草药的抗衰老分子机制;5)研制开发出1-2种具有抗衰老保健功能的中成药。项目建设的地点、规模与方案 本项目建设地点:阜阳师范学院生化实验楼、3号楼、阜阳师范学院产学研示范基地和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金太阳生化药业有限公司)。规模:根据阜阳中草药的生产种类和数量,每年深加工开发中草药2000吨,主要开发菊花、牡丹、红花、丹参等。方案:饮用水中药材净 制切 制干 燥粉 碎净药材配 料煎 煮回 流浸 渍过 滤 油水分离浓 缩冷 库浓 缩过 滤 醇 沉水 沉 项目总投资、投资构成与资金 本项目总投资为1800万元,前期已投入1200万元,欲新增投资600万元,其中立项申请经费200万元、学校配套经费200万元、合作企业配套经费200万元。21二、项目背景、必要性(国内外本领域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项目的目标市场及关联度、国内本领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国内外本领域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项目的目标市场及关联度中国传统延缓衰老药物(抗衰老药)是中国古代医籍中有延缓衰老记载的一类补益、祛病药物的总称。随着我国老年医学的兴起与老年保健工作的逐步完善,抗衰老药物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中草药在抗衰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我国在传统医药抗衰老理论研究取得进展的同时,中药抗衰老的现代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的根据则是以补肾为主,兼顾益气健脾、养血活血、祛痰化瘀,而单味中药研究也不拘一格,日趋丰富。经过我国医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绝大多数传统抗衰老中药有了化学成分的分析资料,基本分清了良莠。同时在细胞传代、寿命试验、免疫、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抗感染、微量元素等现代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了中药抗衰老研究体系,揭示出了不少药物的抗衰老机理,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我国幅员辽阔,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药生产技术也有一定基础,因此大力发展抗衰老中药的开发具有广阔前景。只要遵循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抗衰老理论,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国传统延缓衰老药物进行研究,21世纪抗衰老中药必将更多地造福人类。1、抗衰老中草药的药物资源资料表明,我国药用植物中具有抗衰老功效的有数百种之多,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抗衰老药用植物被发现。季宇彬、张翠在中药抗衰老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一书中收录的166个抗衰老中药有效成分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目前主要开发利用的抗衰老的药用植物有刺五加、五味子、川芎、黄芪、淫羊藿、龙牙楤木、草苁蓉、马齿苋、蛇床子、老鹳草、悬钩子等。阜阳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的中药材基地,中草药栽培历史悠久,“药都”亳州、阜阳太和都有相当规模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常见的药用植物达一百多种,主要有牡丹、白芍、白术、甘草、板蓝根、薄荷、半夏、地黄、菊花、丹参、苦参、蒲公英、红花、山药、木瓜、栝楼、桔梗、远志等,其中菊花、牡丹、红花、丹参等都含有抗衰老的有效成分。丰富的资源,为开展中草药抗衰老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2、抗衰老中草药的筛选方法在众多的药用植物中筛选出具有抗衰老作用的种类,是中草药抗衰老研究的基础,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相关试验研究。实验动物多数以小鼠或大鼠为主,利用药用植物直接喂食或其水煎剂、水溶性提取物制成药液喂饲或沐浴,观察行为或活动能力,测定血液(血清)、大脑、肝脏、皮肤等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以往开展的试验多以自由基抗衰老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所选择的指标多集中在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上,指标比较单一,不够全面深入。3、中草药抗衰老成分的提取及中草药现代化工程一种药物是否确有抗衰老效果,最简单、最有说服力的指标是能否延长人或动物的生存期,能否延长人或动物细胞的传代界限。药物的有效性与其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直接相关。目前有关有效成分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渐进的研究层面。一,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定性与定量,确定单味药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作为指标性物质(markersubstances),采用各种分离与分析技术,对各单味药、各药配方及复方全方制剂中指标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并探讨制备条件(药材粒度、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热温度、包煎与另煎以及先煎与后下等)、制备方式(单煎、分煎和合煎)、配伍和剂型等对指标性物质(成分)质和量的影响。二,用植化法对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将中药复方视为一个整体,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可全面分析复方化学成分是什么,与单味药成分比较有何区别以及有无新化合物生成等。三,以药效为标准追踪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根据临床疗效,建立与某一病症相对应的药理模型,确定一种或多种药效作用的观测与评判指标,然后对全方及其各种提取分离部位进行活性追踪,探讨复方产生某种药理作用的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效化学成分,并分析其质和量的变化与药效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阐明复方组方的配伍规则及治病作用机制。中草药在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等方面可以借鉴和发展的主要有以下相关技术: (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3)微波萃取技术;(4)超声提取技术;(5)中药絮凝技术;(6)酶工程技术;(7)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此外,为了不断增加和更新药物制剂和剂型,新的中草药的制剂技术也是发展的关键。例如薄膜包衣工艺:采用各种新型高分子聚合物,利用高效包衣锅,该工艺可以广泛应用在片剂、丸剂、颗粒剂。可以有效防止中医片的吸潮、易开裂、退色和粉尘等缺陷,已经成功生产银杏片、丹参片。国内外医药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结合中医制药的特点,致力于把相关领域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消化集成后为中草药制药工业的技术进步服务。“上海中药工程中心”和“珠海经济特区的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是在此思路下成立、发展起来的集研、产、工、贸为一体的中药研究生产基地,有力地推动了中草药工业现代化的进程。4、衰老机理的研究经过100多年来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科学界已经陆续揭开了衰老的某些奥秘。科学家们曾经认为老化不仅仅是一个衰退的过程,而是生物体的遗传性程序化发育(genetically programmed development)的积极延续。个体一旦成熟,“衰老基因”(aging gene)就开始将该个体导向死亡。但这种观点已经不再为人们所相信了,现在人们普遍认同:衰老其实只是由于身体的正常防卫及修复机制随时间流逝而衰退导致的。传统的观念认为素食者,或低热量饮食具有保健长寿,防衰老的功能。Science以前也有文章认为热量过多,会导致自由基产生过多,从而攻击线粒体等亚细胞结构,导致衰老。如Science:线粒体突变的积累可能加速衰老,印证了高热量与衰老的关系。早在2003年,Nature上发表的关于哺乳动物限制热量摄入可更长寿的文献报道,被认为是2003年科学的最重大的发现之一,2004年Nature上报道的:未来的糖尿病药物可能靶向新的蛋白质反应,也从侧面反应了衰老与热量的关系。这一系列的发现都证实了,热量与衰老之间确存在必然联系,英国Harman于1956年率先提出自由基与机体衰老和疾病有关。人类在吸收氧气、消耗热量或者分解葡萄糖时,会产生自由基(也叫活性氧或游离基)。自由基会时刻伺机寻找可结合分子并造成损害;或者转化为毒素渗透到细胞内部,甚至到达DNA所在的部位并毁坏。深入分析发现,人体的衰老与铁生锈的过程相似,是受氧化的结果。人体代谢过程产生一种称为“自由基”的活跃分子,便是一种衰老因子,它作用于皮肤引起“锈斑”,作用于内脏器官形成类似“体锈”。年轻时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能清除多余的自由基,但随着年龄增长、生活压力、精神紧张、吸烟喝酒、空气污染、电磁辐射、忧郁、失眠等原因引发代谢紊乱,导致体内氧自由基过剩,多余的自由基不断攻击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令DNA所受到的氧化性损伤越积越重。人体内自由基过剩,抗氧化能力不足,会出现如下病症:皱纹、色斑、皮肤松驰、眼袋、肤色晦暗、失眠、疲劳、头晕心慌、便秘、血脂血糖升高、关节炎、感冒、中风、老年痴呆症、内分泌失调、视力退化、性功能下降、更年期提前、免疫力低下、癌症等。70%以上的内源性疾病与自由基息息相关。然而2005年Science的一篇文章报道,在酵母菌中发现了一个长寿基因家族SIR2基因,目前,哈佛大学医学院和 UC Davis 的科学家们发现了四个SIR2 的家族基因,它们都能够延长寿命,表明整个SIR2家族基因与控制寿命有关。这项研究为研发新的延长寿命和抵抗年龄相关疾病的药物提供了帮助。SIR2基因所编码的是一种组蛋白的去乙酰基酶,它的酶活性绝对依赖于一种普遍存在的小分子NAD。结合热量与衰老之间的联系,目前研究表明,热量限制会启动PNC1基因,这种基因编码的是一种清除细胞中烟酰胺的酶,而烟酰胺是一种类似维生素B3的小分子,它通常会抑制SIR2的活性。此外,热量限制诱发呼吸作用,产生NAD,同时降低NADH的水平。因为NAD能够激活SIR2, 而NADH则是SIR2的抑制剂,所以热量限制使细胞内NAD/NADH比率升高,极大地影响SIR2的活性。因此,具有调节SIR2及其类似物活性的药品应能具有抗衰老的疗效。传统的抗衰老药物白藜芦醇的最新研究进展表明,白藜芦醇的确能提高SIR2基因的活性。酵母菌的SIR2基因在哺乳动物中的同源体被称为SIRT1。它所编码的SIRT1蛋白具有和SIR2相同的酶活性,SIRT1还具有去除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蛋白质的乙酰基的活性。许多由SIRT1去乙酰基的蛋白质都控制着细胞重要的生理活动,包括细胞凋亡、细胞防卫及新陈代谢。SIR2基因家族潜在的长寿促进作用,似乎在哺乳动物中也得以保留。5、将纳米技术引入中药发展纳米载药技术的产业化开发一味普通的中药牛黄,加工到纳米级的水平,其理化性质和疗效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甚至可以治疗疑难绝症,并具有极强的靶向作用。作为我国中药现代化最前沿的创新成果,纳米中药蕴藏着无限商机、财富和巨大的产业扩张潜力,引发中药行业新的技术革命。在众多的新技术、新方法中,纳米技术作为一门在0.1 1 000 nm 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产品的高新技术,被认为是“今后10 年最可能使人类发生巨大变化的10 项技术”之一。当颗粒尺寸进入纳米量级时,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纳米材料呈现出许多新奇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因此,若能将药物的单元尺寸减小至纳米尺度,药物的活性和生物利用度等可能会得到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中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来自于生物活性成分或活性化学组分,因此,医药学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寻找具有各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上面。但是,生物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中药制剂产生的药理效应不能单一地归功于该药物特有的化学组成,还应与制剂的物理状态等密切相关。这就给人们一个启示:改变药物制剂的物理状态是提高药物疗效的另一有效方法。被认为是21 世纪支撑人类文明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的纳米技术,正在引爆一次新的产业革命。纳米载药系统是纳米技术与现代药剂学结合所产生的新兴技术,它具有药物缓释、控释性和靶向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用药量、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等特性,已成为国际药物研制中的热点和前沿。国内本领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中草药抗衰老作用的功效与有效成分的含量、类型密切相关,而有效成分的含量在各种药用植物中存在很大差异,有效成分的种类也很多,已研究发现具有抗衰老作用的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多糖类、(皂)甙类、丹参素、抗坏血酸、丹皮酚、卵磷脂、五味子素、大蒜素(油)、甘草酸、前胡素、大黄酸、维生素E、茶单宁等。淮北地区很多药用植物含有这些有效成分,如牡丹的丹皮酚、丹参的丹参素、枸杞子的多糖、桔梗的皂甙等。但是对药用植物中这些有效成分的含量多少知道的并不多,对哪一种有效成分的功能更好也不是很清楚,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有关药物有效成分的三个渐进层面的研究工作难度渐大、涉及面渐广,特别是第三个层面的研究目前尚处起步和探索阶段。毫无疑义,药物有效成分的分析是药物有效性研究和药物质量评价和控制的重要基础。而在纳米载药研究中,由于目前可以大量获得单一有效成分的中药并不多,因而使纳米载药系统在这一层次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以中药有效部位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制剂占有相当比例,这一方面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同时具有原料有效成分较容易获得,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因此,以有效部位作为纳米载药系统在中药研究中的切入点无疑具有更现实的意义。对于中药有效部位,由于其组成的多样性,其纳米化制备是较复杂的,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利用其结构或性质相近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辅料和工艺,使其多组分同时实现纳米化,可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对于中药(植物、动物和矿物) 的全药,由于组成复杂且性质差异较大,实现纳米化的方法除超细粉碎以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三、 工程中心组建方案(建设条件、与依托学科间的关联度和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与研发队伍情况、工程中心运行机制,机构设置与职能)建设条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阜阳师范学院两个院级重点学科、一个重点建设学科、一个院级重点实验室和一个院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在阜阳师范学院生化实验楼、3号楼、阜阳师范学院产学研示范基地和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金太阳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现有固定资产1200万元,研究开发设备及中试生产设备见附件。可供使用的实验室面积2000平方米,校内有20亩的产学研示范基地,共建单位有500亩的种植基地。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有11的配套投入经费。团队在本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并在国际衰老学术会议上有论文被收录。利用模式动物SAM小鼠,和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展开研究开发工作。安徽省尚未发现有利用SAM进行衰老与抗衰老的研究工作的报道,所以,开展此项工作在国内尚属前沿,国际上也是领先的,此外,本研发队伍在癌细胞凋亡及干细胞诱导分化机理研究方面也有很大优势,可依托中心进行药物筛选,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依托学科间的关联度和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中心依托两个院级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有机化学”)、一个重点建设学科(“应用化学”)以及一个院级重点实验室(“生殖发育分子生物学”)和一个院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应用有机化学”)。整合生物系和化学系实验室尤其重点实验室、重点建设实验室等方面设备资源,在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及基因重组、生物有机、生物无机及光催化等研究领域,通过学科交叉、学科重组,形成具有工程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以抗衰老类中草药研发为主的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与研发队伍情况 学术带头人李文雍,男,1965年6月生,1988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并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12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并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阜阳师范学院生物系主任、教授,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安徽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生殖发育分子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院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 2005年入选“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1项,中科院重点项目1项。近年来在Development growth & differentiation,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Zoological science,Developmental & Reproductive Biology,生物工程学报,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草药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崔玉民, 男,1964年7月生,硕士,教授,现任化学系副主任,阜阳师范学院学科拔尖人才,2003年入选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现主要从事光催化功能材料、精细医药中间体合成。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成果(自然科学类)贰等奖1项,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贰等奖2项,近期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其中SCI、EI收录6篇。主要技术骨干和研发队伍中教授4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人,执业药师1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6人。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12项,发表SCI论文57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 (详细情况见附件) 工程中心运行机制,机构设置与职能工程中心作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加强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和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平台。因此中心根据安徽高校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不断加强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学校的领导下,实行主任负责制,主持工程中心全面工作,下设工程中心副主任一名,并成立技术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审议工程中心的发展战略、研究开发计划,评价工程设计与试验方案,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和市场信息,审议工程中心年度工作等。工程中心主任任期5年,采取“2+3”考核管理模式,即工程中心主任受聘2年后,依托学校对工程中心业绩和工程中心主任进行考核。拟定工程中心主任:李文雍; 拟定工程中心副主任:崔玉民拟定技术委员会成员:李文雍、崔玉民、马同富、徐三能、夏炳乐、程备久、李进华、蒋立科、潘见、强泽明、陈清轩、刘德培四、主要目标、任务及技术发展分析(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发展方向、工程中心的近中期目标、工程中心拟解决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和当前拟实施的工程化项目,在本领域所处的地位与发展潜力)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发展方向 1、在抗衰老药物的筛选方面的研究1)建立体内体外筛选模型;2)对中草药及其初提物进行活性筛选及活性跟踪。2、在抗衰老药物有效成分分析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对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衰老药理作用进行广泛的文献调研;2)通过对所选中草药品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确定该药的抗衰老有效成分和有效成分组;3)研究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可以较大量提取、分离的方法及相应条件和详细的工艺流程研究;4)建立抗衰老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平台;a.建立以HPCE、HPLC为基础的SOD为代表的氧化还原蛋白、多糖、多肽及核糖核酸的分离分析技术;b.建立以HPCE、HPLC、HPCE-MS、HPLC-MS为基础的黄酮、鞣质为代表的多酚、糖醇及生物碱的分离分析技术;c.建立以GC、GC-MS为基础的挥发油的分离分析技术;d.建立以ICP-AES、ICP-MS为基础的Se、Fe为代表的微量元素(矿质元素)分析技术;5)构建抗衰老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整体质量控制方法指纹图谱技术平台。a.建立抗衰老中草药、配伍药和复方药剂的蛋白质、多糖、多肽及核糖核酸的HPCE、HPLC、IR指纹图谱;b.建立抗衰老中草药、配伍药和复方药剂的多酚、糖醇及生物碱的HPCE、HPLC、HPCE-MS、HPLC-MS、IR 指纹图谱;c.建立抗衰老中草药、配伍药和复方药剂的挥发油GC、GC-MS、IR指纹图谱;d.建立抗衰老中草药、配伍药和复方药剂的HPLC、IR指纹图谱。3、在活性成分的抗衰老机理研究方面4、在中药纳米载药系统方面的研究1)中药活性成分理化性质的差异对纳米载药系统制备的影响;2)中药纳米载药系统的载药量;3)中药纳米载药系统的质量标准;4)纳米载药系统用于复方中药时可能出现的问题;5)中药纳米载药系统的稳定性;6)中药纳米载药系统对中药药理作用多靶点的影响;7)中药纳米载药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其中包括对制备纳米载药系统的新辅料的评价。工程中心的近中期目标1、筛选出3-5种具有抗衰老功能的中草药2、对抗衰老中草药进行化学组分及药理研究3、建立抗衰老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平台4、以SAM小鼠为模式动物,研究衰老机理及抗衰老中草药的抗衰老分子机制5、研制开发出1-2种具有抗衰老保健功能的中成药工程中心拟解决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和当前拟实施的工程化项目,在本领域所处的地位与发展潜力 1、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与长寿基因相关的筛选模型,有效成分的分离分析、提取与制备、指纹图谱构建及其与有效性关联的评价。2、当前拟实施的工程化项目在本领域所处的地位与发展潜力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是中草药药效研究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基础,是以药物前导化合物为基础的新药合成和基因高度表达的药用物种生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中草药抗衰老研究在国内开展较少,此外,本中心有模式动物SAM小鼠,利用现已掌握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可展开科研工作,在国内有SAM模式动物的单位不过5家。安徽省尚未发现有利用SAM小鼠进行衰老与抗衰老的研究工作的报道,因此,以SAM小鼠来研究中草药的抗衰老作用机理,极具发展潜力。五、建设方案(项目建设地点、内容、规模与方案、技术设备、工程方案及其合理性、建设周期与进度、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方案)项目建设地点、内容、规模与方案 建设地点:阜阳师范学院化学实验楼、3号楼及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生化制药厂;本中心涵盖两个院级重点学科(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个重点建设学科(应用化学),以及一个院级重点实验室(生殖发育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一个院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应用化学重点建设实验室)。 主要研究内容:1)抗衰老类中草药的筛选,围绕阜阳经济发展特点,主要发展农业,而中草药又是农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我们以阜阳经济发展及特点为切入点,选择中草药的深加工为突破口,来建设具有安徽省特色及阜阳优势的抗衰老类中草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中草药有效成份的分析及鉴定,主要研究具有抗衰老作用药物的有效成份。3)抗衰老机理的研究;4)抗衰老药的研发。规模:根据阜阳中草药的生产种类和数量,拟深加工开发中草药2000吨/年,主要开发抗衰老中草药。方案: 母 液过 滤分 解中草药酸或碱抗衰老成分分 离分析鉴定研发新药批量生产中 试包 装抗衰老药成品建设周期与进度计划建设周期2年2007年1月2007年12月,起步阶段边建设边运行,完成抗衰老中草药筛选、活性成分分析鉴定、反应机理探究等基础研究工作,计划完成科研论文40篇,SCI收录10篇,EI收录10篇;获得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3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计划投入300万元。2008年1月2008年12月,正常运行阶段继续建设,扩大成果,扩大影响,完全开放,提高成果质量和档次,抗衰老中草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试、批量生产、进而投入工业化生产,产生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计划完成科研论文80篇,SCI收录20篇,EI收录20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申报专利23项。计划投入300万元;经过两年建设后,具有一定规模、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达到省级先进水平,通过省级合格验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方案本研究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一支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在科研、工程技术领域两方面都过得硬的人才队伍,获得一批科研成果,工业化技术成果,确立本研究中心在省内的领先地位。本研究中心建设的根源在于建立一支爱岗敬业、能力强、素质高的科研、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因此,我们在中心建设过程中,将把与学科相关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作为重点工作抓好。密切掌握衰老研究动态,结合本中心的的科研方向与科研成果,与省内外、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机构加强合作,扩大影响,确立领先地位。本研究中心建设的另一个重点是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产品的研发和科研成果的获得是相辅相成的。在科研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和调动研发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有明确分工、互相竞争,又有彼此合作、协调一致,推动整个中心的快速发展。 六、项目总投资、投资构成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1800万元,前期已投入1200万元,欲新增投资600万元,其中立项申请经费200万元、学校配套经费200万元、合作企业配套经费200万元。七、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等1、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1)项目环境条件该项目工程研究中心位于安徽省阜阳市,环境质量良好,城市道路、给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齐全,为中心的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2)环境影响分析a.废气主要来自于制药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本项目产生的粉尘量少,主要与原料的质量、含杂质以及操作方法有关。b.废水主要是原料的洗涤水、提取浓缩蒸发冷却水、设备清洗、车间冲洗用水及生活污水。c.固体废弃物主要是药品加工的下脚料,包装废料和生活垃圾等。d.噪声本项目的设备功率小,车间噪声均不会超过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的规定。噪声主要来自水泵、粉碎机等。3)环境保护措施方案a.设计依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b.设计采用的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环境噪声质量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二类标准废污水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废气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工厂噪声执行: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的类区域标准和卫生部等颁发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c.综合利用与治理方案废气: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可采用除尘装置除尘后排放,从而可避免粉尘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废水:废水的主要来源于中草药提取生产,可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建一个污水处理设施,生产和生活污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序后,经检测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固体废弃物:可由当地环保部门定期清运,大部分可用作农田肥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噪声噪声是本项目最主要的污染,因此在设备选型时选用低噪声的先进设备,对噪声高的设备采用消音、隔音及减震等措施,可有效的降低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2、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1)设计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安全措施方案a.根据各工段的性质状况设置安全通道出口,配置事故照明应急及疏散指示标志,以利于安全疏散和处理紧急事故。b.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规范设计,对噪声源、振动设备采取消声、隔音、吸声、减振措施。对本项目主要声源等,在设计中将部分主要声源设备隔离在单独房间,墙面使用隔声、吸声材料,对振动大的设备采取减振处理措施。c.防高温、防烫伤。对烘烤、合成和电解工段产生高温的设备采取局部送冷风措施。高温管、容器采用保温材料包裹外表面,用醒目颜色标出高温管道。部分高温设备全封闭生产,并配备全套降温设施。d.个人防护。个人防护采取送风、空调、降温等措施。生产人员按规定穿戴鞋帽、工作服、口罩、手套等,方可进入工房工位操作。3、节能措施1)设计原则a.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提高能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b.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努力做到合理使用和节约能源,最大限度地进行综合利用。2)节能措施a.管理措施加强控制设施,减少因操作不当带来的材料及能源损失。设置专门的能源及材料管理机构,检测各部门能耗及节能情况,并制定奖惩制度。b.工艺节能工艺设计的节能原则是:在满足工艺条件、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用节能效率高的设备、缩短工艺流程,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达到节约目的。c.给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道硬化改造方案范本
- 项目工程师施工方案
- 酒店运行监管方案范本
- 月度员工评选方案范本
- 音乐课件课程教学
- 印刷企业年终总结报告
- 征信从业人员上岗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列车员人身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团队个人年终总结
- 楼梯窗口改造方案范本
- 蜂鸟众包培训知识课件
- 新转型九年一贯制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5年-2028年)
- 维护秩序靠规则(课件) 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 期神丁鹏期货交易课件
- 反走私课件教学课件
- 大货车闯红灯安全培训课件
- 变电站SVG培训课件
- 2025秋教科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2025秋新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处方及处方调配管理制度.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