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回答。1)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知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反映。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实现财富的极大丰富、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3、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5、什么是规律?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客观的。6、规律的客观性?7、什么是意识?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这是对意识作用的生动描绘。8、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9、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使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0、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无限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管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包括物质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全部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意识形式(政治法律思想、哲学、道德、艺术、科学、宗教等)和社会心理(情绪、感情、风俗、习惯等) 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而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准确而充分的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1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14、价值规律内容,作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价值规律的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垄断产生的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销售,实行垄断已获得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2,何为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部位的大企业联合.3:常见的垄断组织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等.4:垄断组织的本质?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5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特点?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竟真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6;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的一些新特点?目的,垄断经侦则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手段,垄断组织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是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范围:不经竞争的领域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展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7: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得垄断利润8何为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9垄断利润的来源?第一,来自对本国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他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国外利润。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10,何为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和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市场价格。11,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12,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整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市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14:股价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15,何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16,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 生产的全球化。二,贸易的全球化。三,金融的全球化。四,企业经济的全球化17,经济全球化的动因?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最后,各国经济品质的变革18 ,经济全球化的后果主要表现在。(消极)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三,各国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化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越来越大。(积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有积极的影响。第六章1.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2.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者的局限: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3. 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 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4.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5.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探索的第三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为新经济政策时期。6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7.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8. 苏联模式的特征:从经济方面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从发展战略看,主要是以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道工业国的转变。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作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从政治方面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9. 苏联模式的功绩:曾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也有了提高,这种模式在二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10. 苏联模式的弊端:集中过多,管的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11.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社会主义力量坚定的支持被压迫的民族和被压迫的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12.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13.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选择)14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最高的民主权利,并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表明,社会主义国家采用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劳动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15 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并为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的当家作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力并对破话社会主义事业的犯罪分子实行专政。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是广泛的,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它的原则和实践是一致的。因而,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16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特征: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的调整生产。 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扣除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不交换。 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并未完全消亡。17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8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政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19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际取得胜利的原因: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是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20 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酒仓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住宅区房产买卖合同协议书
- 2025合同范本:初创企业股东权益协议书详细明确可供借鉴模板
- 询问天气课件
- 我的不倒翁250字12篇范文
- 农业生产经营共同出资协议
- 红楼梦黛玉进贾府课件
- 红楼梦课件每回思维导图
- 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合同
- 红楼梦课件三十到四十回
- 2025云南咖啡购销合同范本
- 中职导游业务课件
- 园区卫生清洁管理办法
- 秋季养生课件中医
- 申报书范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课程申报书课件
- 闵行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上海新教材沪教版)
- DB1331∕T 034-2022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设计图集
- 中信集团协同管理制度
- 军事信息技术课件及教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重组人促红素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投资发展潜力报告
- 2025-2030中国引航船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