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导论复习题.doc_第1页
史学导论复习题.doc_第2页
史学导论复习题.doc_第3页
史学导论复习题.doc_第4页
史学导论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名词解释史家四长:即史才、史学、史德、史识。史才,是指征选史料,驾驭史料,撰写史文的才干;史学是指对历史知识及相关学问的掌握程度;史识是指品质的正直,判断是非的眼光和善恶必书的果敢精神;史德是指著书者的心术,以封建思想和纲常伦理为准则和道德标准。这四长共同组成了中国史家的标准,标志着中国史家标准论的成熟。年鉴学派:20世纪法国史学流派。得名于该派早期代表人物法国历史学家费弗尔和布洛克1929年创办的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1946年更名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年鉴)。二战以后以布罗代尔最为著名。该派先后提出“总体历史理论”、“深层历史理论”和“历史时间三时段”说。认为历史学家应以撰写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在内的人的一切活动的历史为己任。要揭示一定历史时期中普通群众的心理活动方式这种“深层”的变化。以不同的时间概念划分历史的层次与结构为:变动极其缓慢,反映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变迁的自然史时间;变动较为迟缓,反映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演进的社会史时间;瞬息即变的政治、军事、人物活动史时间。并认为社会史时间最为重要,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方向。注重对历史各方面各层次有机联系的研究。50年代后尤重社会史研究,提倡跨学科研究,还开创了现代比较史学。自创建以来一直主宰法国史学界,并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麦克斯.韦伯:(1864一1920)德国社会学家。早年攻读法律、历史、经济,后转向社会学。研究领域涉及法律、宗教、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并赋予每一学科相应的发展。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他与涂尔干、马克思一样,是推动社会学产生和形成最重要的思想家。其影响渗透于整个现代社会学,主要表现:(1)创立一种不同于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坚持运用以客观、中立态度看待社会事件和个体行为的理解原则,建立起分析社会事件一般法则和逻辑结构的理想类型;(2)确立起把对社会的宏观分析和微观探索联系起来的社会行动理论;(3)阐发对统治形式及其合法性问题独具一格的权力统治理论;(4)提出讨论阶级、地位和政党相互关系的分层理论。著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经济与社会、印度宗教、中国宗教和古代犹太教等。汤因比:(18891975)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1889年生于伦敦,早年就读于牛津大学贝力奥尔学院。参加过1919年和1946年的巴黎和会,担任过伦敦大学教授、皇家国际事务学会研究部主任,国际事务概观主编。汤因比认为,每个文明都像有机体一样,要经历起源、生长、衰退、解体、灭亡阶段,文明的生长是一个挑战和应战的过程,在整个文明发展过程中,少数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为只有少数人才具有创造性,而多数人只会模仿。文明的衰落,原因就在于少数人成为统治者之后就失掉了创造性,多数人不再模仿而产生离心离德;少数人不能维持正常统治就采用暴力,多数人起来反抗,衰落也就开始了。他还认为,文明大部分是透过精神力量形成的,历史最后的顶点是天国的到来。他列举了26个文明,其中16个已经灭绝,3个被阻止,剩下的7个逐步结合为5个,即西方文明、希腊正教、回教、印度和远东等文明。对每一个文明从诞生到瓦解的各个阶段都给以说明。汤因比是位有成就的学者,其学说对社会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主要著作有历史研究(十二卷)、文明经受着考验、世界与西方、从东方到西方:世界之旅等。神学史学:又称基督教史学,基督教的神本史观决定着这一时期的西方史学的面貌。神学史学认为人类的一切都是由上帝事先安排好了的,整个历史就是上帝意志的体现,所以写历史就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和赞美上帝的全知全能。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是世界历史的中心,所有的世俗历史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因此全部的历史就应该是基督教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在此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历史著作,充斥着神话和奇迹,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工具,因此历史研究和历史著述的学术性大大降低,史学的真实性受到了很大损害。神学史学的贡献表现在:在历史观方面,循环论被打破,线性历史观萌生,有了起点和终点;“四海一家”的世界史观产生,世界历史的催生;上帝启示分先后,形成不同的历史阶段。考据学派:又称“乾嘉学派”清代注重名物考证的学派。明清之际顾炎武是开山祖。他与同时的另一些学者,鉴于明末学界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空疏误国的弊病,标举“经世致用”,提出“经学即理学”的主张,故其考据与现实紧密联系,与官方倡导的“理学”相对立。其时考据之风方兴,仅是学界各种流派之一。其后,考据中联系实际、“通经致用”的学风渐弱。经学家阎若璩、胡渭等仅承接顾氏考据传统,以汉儒训诂方法治经、辨伪,有所创获,然失却“致用”精神。至乾嘉时期,惠栋、戴震等承东汉许慎、郑玄之学,专从文字学入手,以训诂、考证之法治经,旁及史籍和诸子,形成吴、皖二派,遂极盛一时。因其治学谨严、学风质朴,对古代文献整理(包括经书的辨伪、校勘、辑佚、笺释;史料的搜补、鉴别;名物制度的考订;文字、音韵和训诂等)有贡献。由此产生小学、史学、天算、地理、金石、校勘、目录、名物制度等专门学科。克罗齐:一译柯罗齐。贝内代托克罗齐,意大利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政论家。生于阿奎拉,死于那不勒斯一所天主教学校。1883年父母在地震中双亡,此后随叔父居住在罗马,并进大学读书。1903年创办批评杂志,并长期任主编。1910年当选为参议员。19201921年任教育大臣。1944年任不管部大臣。早年受过马克思主义影响,但终未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在哲学上,力图用折衷主义手法把新黑格尔主义、康德哲学、马赫主义和柏格森哲学结合在一起。重视史学研究,主张历史与哲学的紧密结合。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其历史哲学的核心是历史和精神的相吻合。著述甚多,在哲学、史学、美学等方面均有建树。著作有:精神哲学、论黑格尔、美学新论、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意大利史18711915、十九世纪欧洲史等。柯林伍德:(18891943)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考占学家。生于英国兰开郡的科尼斯顿。就学于牛津大学,后任教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1934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早年主要从事哲学研究,后转向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哲学上,他是一个新黑格尔主义者,反对当时英国流行的实在论思想。在历史哲学领域,深受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科和克罗齐的影响,是20世纪批判的历史哲学的主要代表。他强调历史学有别于自然科学,把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历史的倾向称之为“史学的自然主义”。他认为,一切科学都基于事实,自然科学基于人们可感知到的经验事实,历史科学则基于由反思所肯定的心灵事实。“对历史来说,所要揭示的对象不是纯粹的事件,而是事件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揭示了那种思想也就已经理解了它。”他还认为,历史学的对象是“活着的过去”,历史学的任务就是历史学家在自己心灵中重温历史事件背后的思想。因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除了思想以外,任何别的东西都不可能有历史”。而用主体的思想来解释历史上的人类行为,是无须把它归结为一般规律的。主要著作有宗教与哲学、罗马统治时期的不列颠考古学、自然的观念、历史的观念、历史哲学论文集等。走出疑古时代:走出疑古时代是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学勤先生所著。主要涉及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文化、中原与边远地区的文化交流、早期的中外关系等主题。自1992年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口号以来,走出疑古已成为一种思潮,对学术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是作者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高质量学术著作。本书1995年出版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清华大学葛兆光教授、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等撰有书评,很多大学的历史、考古、哲学等院系把它作为本科、研究生的教材,或列为必读书目。1999年荣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春秋: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前722前481或前479)的历史大事。该书略有残缺,尚保留16000多字。其纪年依据鲁国,记述范围却遍及当时整个中国。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是当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旧说春秋为孔子所作。但近代学者研究证实,它应为鲁国历代史官世袭相承集体编录。由于社会剧变,原属官府掌管的诗、书、春秋等典籍散播民间,成为孔门教学的宝贵资料。孔子虽不曾编写过春秋,但讲述研习春秋却应肇端于孔子。 现存春秋分别载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经文大同小异。春秋经文极为简略,每年记事最多不过20来条,最少的只有2条;最长的条文不过40余字,最短的仅一二字。但却记载了准确的时间、地点、人物,从而赋与史官的口头讲述以信史价值,这已是史学发展上的巨大进步。然而由于春秋叙事过简,亦被后人讥为“断烂朝报”。左传以大量翔实丰富的史实,弥补了春秋的不足。但在政治方面,春秋又具有不可与左传等同的意义。汉以后,春秋被尊为孔子编撰的圣经,在政治上、学术上处于至高无上的尊位。史记: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司马迁撰。初名太史公书,亦称太史公记、太史记。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父职,在太初元年(前104)参加制定太初历后,开始撰写史记。经十余年努力,终于成书。 该书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讫于汉武帝,历时三千余年。所述史事,详于战国、秦、汉。据太史公自序记载,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该书的宗旨是探索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研究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作者提出了“忠”“敬”“文”这一朝代更替的周而复始的固定公式。这种认识并不科学,不过当时人们也只能达到这种认识水平。该书取材丰富,对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多所采摘,又利用了国家收藏的档案、民间保存的古文书传,并增添了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的材料。作者在广泛取材的同时,又注意鉴别和选择材料,表现了审慎的科学态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该书堪称第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由它开端的史书纪传体影响深远,后来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一体裁。它的大部分文字生动精炼,写人叙事形象鲜明,对中国后世的散文和传记文学有良好的影响。司马迁死后,了解该书的人并不很多。汉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杨恽祖述其书,公布于世,从此开始流传。该书现存早期的版本之一南宋黄善夫家塾刻本,被公认为善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校勘本史记,便于阅读,所据底本即金陵书局刻本。历史:书名,又称希腊波斯战争史。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著。全书分成9卷,每卷分别冠以文艺女神缪司(共9位)的名字,这是后来埃及亚历山大城的注释家们想出来的。在前4卷中,叙述了吕底亚、米底、巴比伦、埃及、波斯、斯基泰等地的历史;后5卷记述了希波战争的经过,从小亚细亚希腊人城邦起义一直写到前478年希腊人占领色雷斯东南沿岸的塞斯托斯城为止。在西方史学史上,历史首先采用记叙体编史体裁,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纪事系统连贯,叙事生动有趣,是一部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巨著。它内容博大,记叙了近20个国家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可说是当时西亚、北非和希腊的一部通志。在追述战争起源和介绍希腊各邻国的历史文化时,征引材料极其丰富,除前人的史诗史传、档案文献、石刻碑铭、宗教记录外,主要利用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所获的大量资料。该书语言生动丰富,人物性格鲜明,文章流畅可诵,读来引人入胜,颇具文学价值。但书中也穿插了大量不尽可信的故事和传说。该书为西方史学名著之一,已出版中译本。参见“希罗多德”。二、问答题1、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包括三层含义:研究历史总是现时现刻的思想行动;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现刻的兴趣所引起的;历史是按现时现刻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三者均强调历史与现时统一。当代性不是某一类历史的特征,而是一切历史的内在特征。 除非我们从这样一个原则出发,就是认定精神本身就是历史,在它存在的每一瞬刻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全部过去历史的结果,我们对历史思想的有效过程是不可能有任何理解的。所以精神含有它的全部历史,历史和它本身是一致的。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著名论断有三层含义:其一,研究历史总是现时现刻的思想活动;其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其三、历史是按照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其强调的都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2、 柯林伍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过程是由人的行动所构成,这种行动必然有行动者的思想动机,只有了解了这种思想动机才能了解行动及由一系列行动所构成的历史过程。研究历史归根结底便是要弄清隐藏在历史行动背后的人的思想动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对科学家来说,自然界总是、并且仅仅是“现象”,但历史事件决不是单纯的现象,决不是单纯被人观赏的景观,而是这样的事物:历史学家不是在看着它们而是要看透它们,以便识别其中的思想。 对于什么东西才能有历史知识?答案就是:对于那种能够在历史学家心灵里加以重演的东西。 除了思想之外,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有历史。柯林伍德认为自然过程仅仅是事件的集合,而历史过程则是由人的行动构成的,这种行动必然有行动者的思想动机。只有了解了这种思想动机,我们才能理解行动及由一系列行动构成的历史过程。认为研究历史归根究底就是弄清隐藏在历史行动背后的人的思想动机。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3、什么是历史?历史学有什么特征?(1)、历史:是客观事物发展演化的历程,是不依赖于我们今天主观意识的以往的客观存在。站在人类的角度,客观事物有两大系统,一是自然,二是社会,一般所言的历史,主要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客观历程。在这个客观历程中,包涵着人类能动的主体活动以及与自然界相互作用。(2)、历史学的学科特点:综合性:历史学研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举凡以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具体事件、人物等等,均在探讨范围。史学不仅研究各个组成部分,而且注意到不同内容间的相互联系,予以综合,力图得出统一的概括性、规律性的认识, 写实性:历史学不仅对研究对象予以总结和概括,还必须记述客观史事的真情实况。 动态回顾性:历史学将既往的人类活动,视为前后相承、连续发展的过程,因此研究已经消逝的史实,是一种动态的回顾。这有助于找出事件的前因后果。动态的回顾,是通古今之變,是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与方向。站在当今时代的思想高度上回顾历史,这种回顾是向前展望结合一起的。 广义: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狭义: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自然界和社会上任何事件的发展过程。宇宙史、地球史、各个学科史物理史、数学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这一含义。2、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具体的和多样性的过去之学科,以解释人类社会具体的现在和未来远景作为宗旨。”4、 为什么说历史活动本质是三极思维模式?历史认识是三极能动统一结构:历史本质是一种三极思维活动,它是历史认识的主体人(包括历史学家、社会精英阶层与全体社会成员等不同层次)和历史认识的客体历史实际(包括个别的历史事实、完整的历史过程、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不同层次),经由中介质历史资料(包括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