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1页
新政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2页
新政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3页
新政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4页
新政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政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 1 目录 实施抗菌药物管理 势在必行结合抗菌药物管理方法 合理进行临床用药选择抗菌药物管理对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影响 2 抗菌药物滥用形式逼人 近年资料数据 中国人均抗菌药物年消耗量为美国人的十倍 使用生理盐水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 5倍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居全球倒数第二 抗菌药物滥用问题突出 引起了政府 社会 行业内的高度关注 抗菌药物滥用对国家 民族贻害无穷 从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至今 抗菌药物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譬如青霉素每日一次的用法 应该一日量分2 4次使用 抗菌药物从患者入院就一直使用不停似乎已成医院常态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 今天不采取行动 明天就无药可用 3 卫生部部署 卫生部发布文件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2002 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4 10 处方管理办法 2007 5 医院处方点评规范 2010 1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2011 32005年医院管理年 2006年组建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和 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加强临床应用监测和评估 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 加大对抗菌药检查力度 4 强化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2011年开展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20110425全国视频培训会议20110629医政司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工作反馈会 20110831医政司全国督导检查工作20111014卫生部全国电视电话会通报整改进展2012080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84号 20121017卫生部抗菌药物督导检查组检查2013网上填报 5 各级医院在行动 抗菌药物处方百分比和抗菌药物金额百分比 2005 抗菌药等四类临床用药重点监测 预警提示 2005 卫生部抗菌药物监测网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遴选药品201212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制度点评后的落实201301每月对I类切口全样本预防用药的评估与分析 6 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 非限制使用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 有效 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 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 限制使用 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 这类药物在疗效 安全性 对细菌耐药性影响 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 三 特殊使用 不良反应明显 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 新上市的抗菌药物 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 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 药品价格昂贵 7 三年的变化 2013年抗菌药物的品种和品规大幅减少 达到专项整治要求 也从侧面反应了我国药事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得以改进 医师用药水平得以提高 整改后抗菌药用药结构明显变化 8 今后应关注的 继续落实 杜绝松懈 保持工作力度不减 加大门急诊静脉使用管理力度 提高临床应用管理水平 确保实效 一线药师的技能提升 Team的工作 药品的遴选 用药安全 管好药 用好药 9 小结 大量证据表明抗菌药物管理可以改善抗菌药物处方的数量和质量大多数证据表明抗菌药物管理可改善患者治疗结果和细菌耐药性英国和瑞士等国家开展的全国抗菌药物管理表明 10年抗菌药物管理可使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细菌耐药性下降应建立长效机制 从抗菌药的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2个方面持续评估抗菌药物的实施效果 10 目录 实施抗菌药物管理 势在必行结合抗菌药物管理方法 合理进行临床用药选择抗菌药物管理对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影响 11 病原微生物 能引起感染等疾病的微生物正常微生物群 正常人体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 鼻咽腔 肠道 泌尿生殖道存在的各种微生物 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人体无害的 以细菌 真菌为主条件致病菌 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正常寄居或致病力很低的微生物可能侵入人体其它部位导致疾病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12 细胞壁 概念 细菌细胞最外层的 质地坚韧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功能 维持细菌外形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抗原性不同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含外毒素 细菌基本构成 细胞膜 概念 位于细胞壁内侧 直接包裹细胞质 化学组成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功能 选择性通透作用与物质转运呼吸作用生物合成作用 细胞质 由细胞膜包绕 是细菌的内在环境 细胞核 遗传信息都在细胞核中 它是双链DNA构成的单环染色体 13 革兰阴性菌 定义 根据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的结果来区分的 如果将细菌作革兰氏染色 呈伊红色结构 其黏肽层较薄 胞浆渗透压低 外膜构成 脂多糖 磷脂 膜蛋白主要阴性菌有 肺炎克雷白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等 革兰阳性菌 定义 根据对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的结果来区分的 如果将细菌作革兰氏染色 呈紫色结构 细胞壁主要组成为壁质 黏肽 多糖肽 约为50 60 主要阳性菌有 肺炎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细菌分类 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 14 抗菌治疗发展史 15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代表药物 青霉素 头孢菌素 糖肽类等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代表药物 大环内酯 四环素类 氨基糖苷类等 抑制细胞膜叶酸的合成代表药物 磺胺类 甲氧苄氨嘧啶等 抑制DNA或RNA的合成代表药物 氟喹诺酮类 利福霉素等 中断细胞质膜合成代表药物 多粘菌素 轭聚合物 真菌 抗菌药物主要作用机制 16 一项自1996年 2001年关于肺炎链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应用抗菌药物与肺炎链球菌耐药的相关性 WatererGetal CHEST 2003 124 519 525 大量抗菌药物使用促进耐药菌株产生 17 PatriceNordmann etal 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 2011 17 10 1791 1798 备受关注的NDM 1已开始蔓延 NDM 1 在全球各国分布情况 新德里金属 内酰胺酶 1 18 1996年在美国东部 于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出第一株KPC 1仅几年内 产KPC以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地区传播 碳青霉烯酶 KPC在全球传播 单株产KPC菌株的情况多株产KPC菌株的情况产KPC菌株流行爆发 PatriceNordmann etal 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 2011 17 10 1791 1798 美国 欧洲 中国 19 社区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耐药严峻 采用CLSI 2011 折点标准 其中 注射用青霉素对非脑脊液标本分离的肺炎链球菌的折点为S 2mg L R 8mg L 口服青霉素对肺炎链球菌的折点为S 0 06mg L R 2mg L 阿奇霉素 克拉霉素 头孢克洛 头孢呋辛 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率 1 n 420 1 王辉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 35 2 113 119 2 BinCaoetal 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10 51 2 89 94 3 YangLiuetal 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 2009 p2160 2162 红霉素 肺炎支原体耐药率 2 3 44 53 46 67 克拉霉素 纳入356例门诊发热的成人和青少年 14周岁 患者进行耐药监测 从中共分离出67株肺炎支原体 其中46例 69 对红霉素耐药2 从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获得53株肺炎支原体 其中44株 83 0 对克拉霉素耐药3 肺炎链球菌 非典型病原体对大环内酯耐药十分严重 肺炎链球菌对二代头孢耐药不容乐观 20 耐药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和治疗费用 患者百分比 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评估MDR铜绿假单胞菌菌血症患者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P 0 003 P 0 001 TamVHetal 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 2010 54 9 3717 22 21 抗菌药物研发日益减少Vs 日益严峻的耐药 FDA批准新型创新抗菌药物 截止统计日期2011 2 新型抗菌药物数量 个 1983 87 1988 92 1993 97 1998 02 2003 07 时间 年 BradSpellberg ArchInternMed 2011June27 171 12 1080 1081 2008 11 抗菌药物危机时代到来 AntibioticCrisisiscoming 截止到2020年研发10种新型抗菌药物 22 应对细菌耐药的临床策略 23 各国相继出台抗菌药物管理方案以应对日益严峻耐药形势 抗菌药物管理方案 感染控制 感染控制 抗菌药物管理方案 国际机构行为 耐药监测研究 世界各国及机构等建立相继实施各种抗菌药物管理的政策 相关规定及方案 Jarlieretal AntimicrobialResistanceandInfectionControl 2012 1 17 24 我国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迫在眉睫 中国是全球滥用抗菌药物最严重的国家 我国每年有20万人药源性致死 因抗菌药物滥用造成死亡约占40 按照WHO标准医院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应低于30 目前2004 2009年我国抗菌药物利用率达到84 5 国内外抗菌药物使用率 顾觉奋等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论文集 25 需求 2012年5月8日卫生部颁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卫生部第84号令 并将于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措施 面对感染中复杂多样病原体和日益严重耐药情况我国抗感染治疗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问题突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的实施对建立抗菌药物管理长效机制 奠定基础 意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办法 的发布标志着 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迈入法制化 制度化轨道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84号 26 百分比 内酰胺 内酰胺酶抑制剂 头孢菌素类比例 一代头孢菌素类8 二代头孢菌素类8 三代头孢菌素类21 头孢菌素类为使用量第1位的抗菌药物 三代头孢菌素为使用量最大的头孢菌素类 而喹诺酮类占7 DataSource IMS20101 12月IMS IMSChina目前能够提供全国医院市场以及零售药市场的市场数据 医院入选标准 仅入选大于100张床位医院 排除中医院 排除零售药店 7 7 14 38 21 目前我国抗菌药物使用较为集中 27 耐药菌感染抗菌治疗的医院及社会成本 芝加哥耐药性项目数据收集 医疗成本分析 耐药菌感染抗菌治疗 ARI 患者比例188 1391 13 5 RobertsRPetal ClinInfectDis2009 49 1175 84 28 耐药菌感染显著增加住院时间 增加未起始充分治疗的患者比例 患者百分比 TamVHetal 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 2010 54 9 3717 22 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评估MDR铜绿假单胞菌菌血症患者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P 0 05 P 0 001 29 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医疗机构要按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要求 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三级医院要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 建立 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84号 30 我国主要的微生物耐药监测网 1 杨启文等 中国教学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研究及现状介绍 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8 24 6 570 5732 肖永红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介绍 J 中国抗菌药物杂志 2008 33 10 577 579 3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对不同耐药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84号 32 目录 实施抗菌药物管理 势在必行结合抗菌药物管理方法 合理进行临床用药选择抗菌药物管理对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影响 33 我国排名前十位抗菌药物 化学名 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克肟为使用量第1位的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使用最多是左氧氟沙星 占7 DataSource IMS20101 12月IMS IMSChina目前能够提供全国医院市场以及零售药市场的市场数据 医院入选标准 仅入选大于100张床位医院 排除中医院 排除零售药店 34 目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分析 收集整理2004 2008年住院患者实际应用的抗菌药物数据 滴眼剂 滴耳剂 软膏剂等外用制剂以及抗真菌药物和抗结核药物未列入本次分析范围 1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2 杜德才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6 848 851 总体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2011年卫生部对医疗机构中抗菌药物使用规定指出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1目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上升趋势 需要限制头孢菌素类 尤其是三代头孢 青霉素类 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避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过快增长2 不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指每100人天中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 35 杜德才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6 848 851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用量占总喹诺酮类药物的比例达60 22 近几年来左氧氟沙星的广泛应用 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左氧氟沙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也连续出现 已引起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广泛关注 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于集中 某医院2006 2008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排名前十的抗菌药物 36 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措施 抗菌药物每日消耗量 用药天数 用药人数DDD值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注 抗菌药物消耗量 累计DDD数 所有抗菌药物DDD数之和DDD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