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纵隔疾病 第一节纵隔炎症第二节纵隔气肿第三节纵隔血肿第四节纵隔肿瘤与囊肿及肿瘤样病变 本章重点 掌握纵隔肿瘤和肺内肿瘤的鉴别方法及纵隔内肿瘤的诊断原则 掌握纵隔内常见肿瘤的好发部位 诊断方法 了解纵隔炎症 气肿的常见原因 第一节纵隔炎症 病因病理空腔脏器破裂邻近炎症扩散或外伤所致血源性分急性期 慢性肉芽肿性和硬化性纵隔炎及纵隔脓肿 第一节纵隔炎症 临床表现急性期慢性期 第一节纵隔炎症 影像学表现急性期 纵隔增宽 轮廓较模糊 可合并气肿 或并发液气胸或气胸 炎症局限化后形成脓肿慢性纵隔炎 表现为纵隔增宽和肿块凸出影CT检查对确定纵隔炎症较常规胸片优越 食管破裂 食管破裂 食管破裂 第一节纵隔炎症 二 慢性纵隔炎 chronicmediastinitis 一 肉芽肿性纵隔炎 结核 霉菌 结节病引起 二 硬化性纵隔炎 纵隔纤维化 原因不明 第一节纵隔炎症 三 纵隔脓肿 mediastinalabscess 原因 临床表现与急性纵隔炎相同 纵隔内形成脓肿 影像学表现 纵隔增宽 出现脓腔及液气平面 第二节纵隔气肿 病因病理纵隔气肿的原因可以是自发性 外伤性 食管或气管破裂 胸部术后 气管切开术后 气腹和后腹膜充气术后等临床表现突然的胸骨后疼痛 放射到两肩和两臂 疼痛随呼吸或吞咽动作而加重 第二节纵隔气肿 影像学表现 1 纵隔两侧边缘线条阴影 内侧见有透亮的气体阴影2 侧位胸片见胸骨后有一增宽的透亮区3 在婴儿 纵隔内大量气体可使胸腺显示并向上移 4 纵隔气肿向下扩散至心脏与膈之间 使两侧横膈与纵隔呈连续状充气 称为 膈连续征 第二节纵隔气肿 5 左膈上及食管旁气体阴影 是食管损伤或自发性破裂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6 CT和MRI可以显示少量气肿 比胸部平片更准确可靠 纵隔边缘处有带状含气区 其中无肺纹理显示 鉴别诊断 需与伴有气液平面的纵隔脓肿鉴别 气管撕裂 纵隔气肿 皮下气肿 气管撕裂 纵隔气肿 皮下气肿 第三节纵隔血肿 病因病理纵隔血肿常见于外伤 少数见于主动脉瘤破裂 咽后壁和颈部出血向下扩散进入纵隔以及胸部术后纵隔出血 临床表现少量的出血一般没有症状 胸部外伤的病人可出现胸骨后疼痛放射到背部 第三节纵隔血肿 影像学表现纵隔向两侧均匀增宽局限性血肿表现为纵隔一侧或两侧凸出的软组织肿块影 也可压迫气管或食管CT见弥漫性出血表现为纵隔增宽 CT值与主动脉相近MRI上可显示血肿的上下关系和范围 第三节纵隔血肿 鉴别诊断需与纵隔脓肿或纵隔肿瘤鉴别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鉴别不难 纵隔血肿 纵隔血肿 纵隔血肿 胸骨后甲状腺肿 1 X线表现 纵隔向一侧增宽 右侧多见 气管受压 移位和变形 食道吞钡常示与气管一致的移位 主动脉弓可向左下方移位 胸骨后甲状腺肿 透视下纵隔肿块随吞咽运动移动者多为颈部甲状腺肿的胸内延伸 侧位上胸内甲状腺肿多位于前上纵隔 少数可位于食管后方 邻近骨质破坏提示为恶性 颈部甲状腺肿沿前胸壁下移极似向胸内延伸 侧位照片有鉴别意义 胸骨后甲状腺肿 2 CT表现 前上纵隔高密度肿块 肿块边界清楚 内可有点状或不规则钙化或局限性低密度囊变区 相邻血管常受压 向外侧移位 增强检查 因多血管性而有明显的长时间强化 连续层面观察 显示纵隔内肿块与颈部甲状腺肿相连 且密度一致 胸骨后甲状腺肿 3 MRI表现 前上纵隔胸骨后肿块 冠状面及矢状面成像易于显示胸骨后肿块与颈部甲状腺的连续性 行Gd DATP增强检查 胸骨后肿块明显强化 病变如有钙化 显示不及CT明确 表现为无信号区 胸骨后甲状腺肿 胸骨后甲状腺肿 胸骨后甲状腺肿 胸骨后甲状腺肿 鉴别诊断胸腺瘤 畸胎类肿瘤鉴别前上纵隔偶为后上纵隔肿块 与颈部甲状腺肿相连CT和MRI检查显示两者密度与信号一致 可有钙化且有明显造影强化是确诊胸内甲状腺肿的依据 胸腺瘤 病因病理病理上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 淋巴上皮样型 淋巴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 胸腺瘤有明显的恶性变倾向 临床表现临床上约15 50 的胸腺瘤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胸腺瘤 影像学表现1 X线表现 纵隔向一侧增宽 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纵隔肿块 边缘清楚 纵隔肿块密度均匀 多位于前纵隔的中部 少数可达隔肌之上 侧位上 肿块主要位于胸骨角之后 胸腺瘤 2 CT表现 胸腺瘤表现为前纵隔升主动脉前方软组织密度肿块 呈圆形或分叶状 直径1 10cm 与周围纵隔脂肪分界清楚 胸腺瘤内可含钙化 部分胸腺瘤可发生囊变 特别是放疗后的胸腺瘤 胸腺瘤 增强检查 胸腺瘤发生轻至中度强化 提示恶性胸腺瘤征象是肿块边界不清 纵隔淋巴结增大 心包积液和心包增厚 邻近肺实质受侵出现肿块和胸膜下转移结节 胸腺瘤 3 MRI表现 前纵隔升主动脉前方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肿块内可有囊变 钙化灶则呈无信号结构Gd DTPA增强检查 肿瘤明显强化恶性胸腺瘤MRI表现与CT相似 纵隔脂肪和邻近结构广泛浸润 恶性胸腺瘤 恶性胸腺瘤 恶性胸腺瘤 恶性胸腺瘤 胸腺瘤 畸胎瘤 X线表现 纵隔向一侧增宽 形成肿块密度可不甚均匀 囊性者密度低而均匀肿瘤中发现骨骼 牙齿或钙化则为特异性X线征侧位上位前纵隔透视下 利用胸腔压力变化 对鉴别囊性或实体性有帮助肿瘤较大可明显向肺野内突出 且可与支气管相通 易致误诊 畸胎瘤 CT表现 皮样囊肿与囊性畸胎瘤表现为前纵隔内混杂密度肿块 实性畸胎瘤通常为较均一软组织密度肿块 常呈分叶状 与周围结构多分界不清 畸胎瘤 MRI表现 畸胎瘤表现为纵隔内肿块 易发生在前纵隔 偶见于纵隔其他部位 由于内含脂肪 钙化 囊性等多种成分而呈混杂信号 MRI对肿块内钙化确定不及CT 但易于无示肿块与相邻低信号血管结构的关系 畸胎瘤 前纵隔囊性肿块并含有钙化或牙齿 高度提示囊性畸胎瘤CT和MRI检查不但能确定肿瘤大小 位置及其与邻近血管结构的关系鉴别诊断需与其他前纵隔肿瘤如胸腺瘤 生殖细胞瘤 淋巴瘤鉴别 畸胎瘤 皮样囊肿 恶性淋巴瘤 病因病理恶性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的全身性恶性病变病理上包括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病 恶性淋巴瘤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发热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纵隔脏器受压症状如呼吸困难临床上表现有病程短 发展快和症状重的特点 恶性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1 X线表现 纵隔向两侧增宽 肿瘤边缘清楚 呈波浪状或呈分叶状 肿瘤常致气管受压 变窄 侧位上 气管透过度下降 通常无钙化 但何杰金氏病放射治疗后可出现钙化 恶性淋巴瘤 CT表现 显示气管前 血管前 主 肺动脉窗 隆突下 心包周围等多组淋巴结增大 何杰金氏淋巴瘤易经淋巴延伸而倾向累及多组淋巴结 内乳淋巴结常受累 恶性淋巴瘤 纵隔淋巴瘤可自前 后纵隔侵犯胸膜外和胸壁而形成软组织肿块 病变也可经淋巴沿支气管周围侵犯肺实质 肺门淋巴结受累而增大 心包受累出现心包积液和增厚 胸膜下转移和胸腔积液 恶性淋巴瘤 3 MRI表现 纵隔内多组淋巴结增大 以中纵隔淋巴结受累明显 增大的淋巴结常融合成较大肿块 边缘呈分叶状 T1加权像 增大淋巴结或融合的肿块呈较为均质的长T1低信号 强度略高于肌肉 T2加权像上为非均质长T2高信号 恶性淋巴瘤 T2加权像上 病变信号强度可揭示肿瘤的活性 信号强度高提示病变为活性 反之 治疗后 肿瘤活性减低 信号强度也减弱 Gd DTPA增强检查 肿瘤强化 其强度类似其他纵隔肿瘤 据此难以鉴别 淋巴瘤 淋巴瘤 淋巴瘤 淋巴瘤 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鉴别诊断常规胸片检查 纵隔向两侧增宽 边缘呈波浪状或分叶状CT和MRI显示纵隔多组淋巴结增大或融合成较大分叶状肿块 内有坏死区 应考虑纵隔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鉴别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结节病融合成团块的淋巴瘤需与其他纵隔恶性肿瘤如恶性畸胎瘤 恶性胸腺瘤等鉴别 神经源性肿瘤 病因病理神经源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原发性后纵隔肿瘤病理上良性占多数 包括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和节细胞神经瘤 恶性的有恶性神经鞘瘤 神经性肉瘤 节神经母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源性肿瘤 肿瘤好发于青 中年 儿童多见于节细胞神经瘤和节神经母细胞瘤多发的神经纤维瘤 除纵隔外 可见于其他神经 同时伴有多发皮肤结节 紫斑及骨改变 称为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源性肿瘤 影像学表现1 X线表现 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多光滑 整齐 有时可呈分叶状 常向一侧突出 多位于脊柱旁 侧位上 肿瘤位于后纵隔 常与脊柱发生重叠 肿瘤附近的骨改变 神经源性肿瘤 2 CT表现 肿瘤位于后纵隔椎旁 肿块多呈均一软组织密度肿块 边缘光滑 肿瘤内钙化少见 发生于成神经细胞瘤 神经节细胞瘤及成神经节细胞瘤 肿块内可发生囊变或脂类较丰富而密度减低 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多为圆形 神经节性肿瘤呈纵行生长 而分叶者多见于恶性肿瘤 相邻椎间孔扩大 相邻骨质压迫性改变 胸膜下结节和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另一表现 神经源性肿瘤 3 MRI表现 后纵隔椎旁肿块 类圆 卵圆或分叶状 部分肿瘤可突入椎管内而呈哑铃状表现 相邻椎体可有压迫性改变 椎间孔可扩大 肿块呈长T1低信号和长T2高信号 若内有囊变 则囊变区为更长T1和T2信号 肿瘤内也可见无信号钙化灶 但显示效果不及CT 神经源性肿瘤 注射Gd DTPA后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 提示为神经源性肿瘤如并有相邻椎间孔增大 则是诊断有力佐证邻近骨压迫性改变 同时并有钙化或骨破坏 胸腔积液或胸膜处结节 则提示为恶性神经源性肿瘤 特别是在儿童 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鉴别诊断 需与发生在后纵隔的食管肿物和裂孔疝 主动脉瘤 胸椎肿瘤和脓肿 胸腔异位肾等鉴别 纵隔支气管囊肿 病因病理 纵隔支气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其形成与肺芽的发育障碍有关 发病多在青年或幼年期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临床表现 临床上病人无症状 如囊肿较大压迫可有呼吸困难等症状 纵隔支气管囊肿 影像学表现 1 X线表现 囊肿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 多位于中纵隔的上 中部 好发于气管两旁或气管分叉处 密度均匀一致 边缘光滑 整齐 囊肿张力低 贴附于气管部分可变扁 张力高时 气管可受压 偶尔与气管相通 出现气液平面 透视下 随胸腔压力变化可变形 纵隔支气管囊肿 2 CT表现 囊肿常位于隆突下区并延伸至纵隔右侧 也可位于气管旁或升主动脉周围 呈单房囊性肿块 密度均一 多呈水样密度 CT值0 20HU 某些囊肿内含有较多蛋白质 也可呈均一软组织密度CT值达20 50HU 边缘光滑 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 增强检查 病变没有强化 对于平扫显示为高密度囊肿 病变无强化有助与其他实体性肿瘤鉴别 纵隔支气管囊肿 3 MRI表现 病变通常邻近气管 边界清楚 边缘光滑 由于囊内粘蛋白含量较高 故呈均匀短T1高信号和长T2高信号 中纵隔气管周围 特别是右侧气管旁囊性肿块 无强化 临床无症状 有助诊断支气管囊肿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纵隔囊性肿物如食管囊肿鉴别 食管源性囊肿 心包囊肿 心包囊肿 Pericardialcyst 病因病理 心包囊肿少见 为先天性发育异常 在体腔发育过程中所形成 囊肿通常为单房 内壁为单层的间皮细胞 外壁为疏松纤维组织 囊内含澄清的液体 临床表现 病人通常没有症状 于X线检查时发现病变 心包囊肿 影像学表现 1 X线表现 囊肿常发生在心隔角区 右侧多见 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 密度均匀 边缘清楚 侧位上 囊肿靠前 贴近前胸壁 透视下 胸腔压力变化可致变形 心包囊肿 2 CT表现 2 3心包囊肿位于右心隔角区 余见于左心膈角 心后等处 病变通常与心包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保定一模数学试卷
- 朗诵清明诗歌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壁球馆施工方案(3篇)
- 黑色旅游活动策划方案(3篇)
- 休闲旅游活动策划方案(3篇)
- 江苏企业舞蹈活动策划方案(3篇)
- 动态雕塑施工方案模板(3篇)
- 紫薇田园都市施工方案(3篇)
- 烟感系统安装施工方案(3篇)
- 泰安就业扶贫活动策划方案(3篇)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第一次联考(暨入学检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 维修人员技能提升与企业绩效关联研究
- 2024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第2部分:设计规范
- 洁净手术部技术要求
- 2024-2030年中国儿童室内游乐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DL∕T 1945-2018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变压器标准化接口规范
- DL∕T 1848-2018 220kV和110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技术规范
- 人教PEP版(三起)五年级英语暑假专练-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 QB/T 2660-2024 化妆水(正式版)
- 《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
- 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裴玉龙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