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2全册ppt课件:【专题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ppt_第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2全册ppt课件:【专题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ppt_第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2全册ppt课件:【专题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ppt_第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2全册ppt课件:【专题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ppt_第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2全册ppt课件:【专题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一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1 背景 1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建立了 政权 2 为巩固政权 苏俄与德国签订 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 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国内被推翻的 和 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 4 年 帝国主义干涉者与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 向苏维埃俄国发动疯狂进攻 5 苏俄失去了四分之三的领土及主要粮食产地 政权陷入被包围状态 1 苏维埃 2 布列斯特和约 3 地主资产阶级 4 1918 2 内容 1 农业 实行 将农民除 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后又将征集对象扩大到各种农产品 2 工业 不论企业大小 一律 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 产品分配 国家取消 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 实行 配给制 4 劳动 实行成年人 规定 1 余粮收集制口粮种子粮 2 收归国有 3 自由贸易实物 4 劳动义务制不劳动者不得食 3 评价 1 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殊环境下采取的 非常措施 它适应了 需要 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 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 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使 政权经受住了考验 站住了脚跟 2 但是 在实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 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 如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 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1 军事性战时苏维埃 应用思考 列宁在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 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因为 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 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 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 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 据此 你认为应如何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苏俄当时的理想政策 也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后来遇到极大的危机 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道路需要不断进行探索 二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 经济危机 1 原因 长期 的破坏 1920 1921年 苏俄遭遇大旱灾 2 表现 工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 人民生活必需品得不到满足 粮食 原料和 的缺乏 大批工厂无法开工 1 战争 2 能源 2 政治危机 1 原因 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 政策继续实施强化 2 表现 余粮收集制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 城市里工人纷纷 1921年2月 喀琅施塔得发生 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1 战时共产主义 2 罢工水兵 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 背景 1 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2 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 实施 1921年3月 俄共 布 十大上 党内一致通过废止 实行 的决议 标志着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1 1 战时共产主义2 余粮收集制粮食税 3 主要内容 1 农业 以固定的 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民可 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2 工业 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 实行 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将部分国有企业采取 和 的形式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 商业 允许商品 实行 4 分配制度 废除平均主义的 制 实行 的工资制 1 粮食税自由 2 经济核算租让制租借制 3 买卖自由贸易 4 实物配给按劳取酬 4 意义 1 调动了广大人民的 使苏维埃经济很快走出困境 为实现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 得到巩固 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5 苏联成立 1 1922年12月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 召开 一大 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 和 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 2 1924年 苏维埃 二大 通过苏联第一部 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 形式确定下来 法律 生产积极性 工业化 工农联盟 莫斯科 自愿平等 宪法 应用思考 苏俄为什么要实施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新 在何处 如何评价 答案 实行的原因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经济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 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这也是新经济政策 新 的体现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践上的后果有哪些 1 余粮收集制 侵犯了富裕农民的利益 也损害了广大中农和贫农的利益 从而动摇了工农联盟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 全盘国有化 超出了国家财力 物力和人力的限度 造成政府控制过严 卡得过死 并且使资产阶级完全站到反革命一边 3 取消商品贸易 取消市场 否认货币和价值规律 影响了正常供应 4 经济上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造成了工农业生产的严重衰退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应用示例 1 1920年 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 而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 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 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解析 题中所问属本质或深层次的问题 故表面化的表述不会是答案 C项错 另A D两项本身表述有问题 答案 B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应用示例 2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 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 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 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 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实行余粮收集制 而新经济政策规定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民交税后 剩余归己 因此 在这两个政策下 农民都必须把一部分粮食交给国家 由此可知A项是其共同点 答案 A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是一项临时性的政策措施 而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主要是因为 A 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B 调整了生产关系C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 拆散了工农联盟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生产关系的调整 不适合当时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生产力水平 所以失败了 答案 A 2 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 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 我们向他们借的 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 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 我们一定要偿还 为此 当时苏俄政府 A 实行余粮收集制B 实行粮食税政策 C 实行农业集体化D 取消义务交售制解析 从题干所给的材料可以看出 政府是收购粮食而不是无偿地让农民上缴粮食 由此排除A选项 从 恢复了我们的工业 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当时苏俄政府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 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答案 B 3 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A 为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危机B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实物配给制 解析 本题是识记性的是非选择题 比较全面地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内容和作用 容易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混淆 并且是要找出错误的表述 答案 D 1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 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 水兵 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 决定 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 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 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 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 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D 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理解和把特定材料回归到具体历史背景中准确理解的能力 通过题干 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 水兵 赤卫队加入 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 的队伍 可以判断是1918 1921年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 A项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以前 C项在1927年以后 D项是在1941年 B项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新生的苏维埃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答案 B 2 2013 河北省名校名师高三二调 学术界普遍认为 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 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 邓小平 继承和借鉴 主要表现在 A 引进外资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B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 C 引进固定的粮食税减轻农民负担 D 废除平均主义 实行按劳分配 解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与列宁新经济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