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可复制黏贴.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 2009030009 姓名 胡方 电话邮箱 200510hufang 所在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中文论文题目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英文论文题目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good behavior habits of education research 单位代码 10445 学 号 2009030009 分 类 号 g40 学习方式 在职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 教育管理 申 请 人 姓 名 胡 方 导 师 姓 名 李长伟 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1 年 10 月 8 日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 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 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 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学校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目录 中 文 摘 要 i abstract ii 一 绪论 2 一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2 1 问题的提出 2 2 选题的意义 4 二 相关概念界定 4 1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5 2 养成教育 5 三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6 四 研究总体目标 基本内容 7 五 研究方法 10 二 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 11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11 1 调查对象 11 2 调查方法 11 3 问卷分析 12 4 调查内容 12 二 科苑小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现状调查 12 1 课后学习时间逐渐提早 13 2 由依赖性检查作业向自觉检查作业转变 13 3 逐渐养成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的习惯 14 4 逐渐养成质疑精神 15 三 科苑小学行为习惯养成现状 16 三 小学学生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现状分析 18 一 影响科苑小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8 1 影响科苑小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观因素 18 2 影响科苑小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客观因素 18 二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互动与制约 20 1 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互动性 20 2 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制约性 21 三 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积极因素 22 1 良好的校风 22 2 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 22 3 家庭良好因素的影响 23 四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24 一 科学制定各学段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24 二 宏观调控与微观指导相结合的养成教育方略 25 1 从氛围熏染入手 25 2 引导学生自我反省 25 3 评价鼓励法 26 三 构建主动发展与外部促进的多元化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平台 27 1 增强小学生自我发展意识 27 2 建立学校 家庭 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28 五 总结 33 注 释 35 参 考 文 献 36 附 录 38 致 谢 48 中 文 摘 要 本文以科苑小学为研究对象 从分析研究科苑小学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的现状及内容为出发点 进而对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科学制 定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论述 本文力图通过调查和观察 找出小 学阶段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影响因素 并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后得出正确的发 挥出这些因素的有利方面 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发展和形成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相当一部分良好行为习惯 的养成都在这一阶段 一旦错过了这一关键期 就可能会无法弥补 甚至影响学 生一生的发展 因此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而小学 生的任何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习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徐奥漫长的 长期反 复训练而得的 经过对科苑小学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内容和实施的调查研究 发 现影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因素 并合理平衡这些因素 找到了良好行为习惯养 成教育的策略 充分发挥社会 学校 课堂等从宏观方面到微观方面的调控和指 导 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和内 容 并反复强化和训练 最终使其形成习惯 最后着重提出建立学校 家庭 社 会三位一体的养成教育网络 形成为教育祖国下一代 各尽其责 的局面 第一部分引言 论述了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 状及趋势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从第二部分到第五部分是文章的主 体部分 分别论述了科苑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现状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 容与现状 现状分析以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本文通过简单的调查研究 试图从小学生健康成长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角 度出发得出养成教育策略 同时可供各个小学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 行为 习惯养成 行为训练 素质 分类号分类号 g4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keyuan school ke yua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habits of the status and content of educ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then to the primary school pupils to develop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conten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more systematic study and discussion this article sought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observation to identify good habits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fter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play come to the right of the beneficial aspects of these factor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pils and good habits forme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good habits of critical period 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 habits of good conduct in this stage once missed this critical period it may not be able to make up and even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life therefore primary education to cultivate good habits should be sufficient attention the primary behavior of any acquisition of a good is not easy but xu olympic long long term derived from repeated training after a primary school student behavior keyuan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search found to affect the habits of the factors of education and a reasonable balance between these factors and find the good habits of education strategies give full play to social school classroom and other areas from the macro to the micro regulation and guidance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grades of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own habits of 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goals and content and repeatedly strengthened and training and ultimately to the formation of habits finally highligh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s families community education network to develop the trinity the formation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education the motherland to do his duty situation the first part of the introduction thesis discuss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status and trends research objectives contents and methods from the second part to the fifth part is the main part respectively ke yua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discussed the education of habits habits of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and status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strategy to develop good habits this simple research trying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habits come to the point of view the author proceeds to develop its own education strategy simultaneously may supplyother school models and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behavior habit cultivation behavior training quality category number g40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一 绪论 一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少年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成长中的小公民 他们的道德 素质发展状况 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长远看 公民道德素质的培 养 必须从小抓起 帮助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既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 容 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说 播种一个行为 收获一个习惯 播种一个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 1 从某种意义上讲 习惯决定命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教育无 非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2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 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 巨大力量 终生受益 反之 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 而让不良习惯成为恶习 必将贻误终身 后悔莫及 几十年来 我们国家一直都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 其投入和声势 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 都是毫不逊色的 党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 工作的通知中有这么一段话 在各项工作中要十分重视教育工作 教育工作中 要十分重视中小学教育工作 中小学教育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德育工作 我们党 之所以把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提到空前重视的高度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 原因之一是因为青少年时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时期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 期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也是教育的根本点 它是进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一个轻视后代思想教育的民族 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一个忽视德育的学校 是一个没有发展后劲的学校 青 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加强和改善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 不仅关系到其个体的 健康成长 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当前学生的思想品德 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 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 学 生的前途及社会的进步 由于青少年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他们 的可塑性大 别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幼稚 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 故易受外界 环境的影响 在他们的发展中将会出现 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的复杂情况 诚如一些批评家指出的那样 除了口号式的说教之外 实际效果与投入之间 的差距同样是惊人的 譬如 在诚实守信方面 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等 国人的 表现和形象确实差强人意 甚至在国际上出现了某种道德危机 据 2010 年 5 月 5 日的北京晚报报道 上海世博会 守不住的场馆 作弊与反作弊 破坏 与反破坏 偷盗与反偷盗 成了一场每日上演的拉锯战 除了不讲礼貌和规则 更多千奇百怪的状况从第一天开始 从场馆的入口处 就层出不穷 一位法国 馆的工作人员最初的几天他们像目睹奇迹一样 看着那些从绿色通道坐轮椅进入 的游客一进馆就纷纷站立起来行走 一个有着强壮肱二头肌的中年男子坐在轮椅 上 很疼似的紧紧握住自己的手臂 却说他患的是小儿麻痹症 一些明显已经接 近 10 岁的孩子被父母安排坐进了婴儿车 以此换取不排队的特权 3 在捷克馆 一个名为 捷克明珠 的视觉装置吸引了游客围观 这个由 5 个巨大玻璃面组成立体屏幕璀璨明亮 令观众仿佛触手可及 开馆之初就不断地 有游客用脚磕打玻璃 他们只是想知道屏幕到底是不是玻璃做的 在泰国馆的最后一个参观环节是放映一部 3d 的电影 场馆内的设施会随着 电影场景洒水和喷施香气 显然十分钟的尖叫体验令很多观众沉醉其中 于是 他们决定趁混乱把 3d 眼镜捎回家去 泰国馆馆长 saranpat anumatrajkj 抱怨 馆内的 3d 眼镜每天以 5 7 的速度丢失 每放一场电影大约会损失 10 个 而 我们每天大概会放 50 多场电影 在中国铁路馆 3d 影院的 200 多个座位如今只能坐 100 多人 原因是 3d 眼 镜被偷到只剩这么多了 比眼镜更小的物品更适合被带走 在波黑馆 狭长走道上的液晶电视上的 8gu 盘被游人尽数拔光 最后馆方不得不把数据盒藏起来 通过 usb 线再连接到 电视上 他们做的就是盖章盖章盖章盖章 中国人自己打了起来 打斗密集地 持续了一两天后就没再发生 因为印章也被偷走了 世博会的主题曲应该是一 片笃笃笃的敲章声 突尼斯馆的 anis basti 调侃道 世博护照 这个起源于 1967 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玩意儿从来没像在中国这么火爆过 这令他根本无法 理解 然而 我们再看另一个刚刚发生的故事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在日本的 9 0 级的强震 打破了日本地震史上的记录 但在天灾地变发生的第一时间 日 本从政府到民间所展现的冷静 开放 以及井然有序的危机应变的国民高素质 让中国民众感叹不已 日本民众在自然灾难面前 始终保持着坚韧和自律 尽管 灾区缺少食物和水 甚至自动售货机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里面的食物清晰可见 但日本民众依然保持着他们的尊严 事实上 每一次的天灾地变 都是对人类文 明的一种严厉考验 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 虽然灾情仍然不明 但日 本政府与人民所展现的高素质危机应变作为 已让世人印象深刻 日本这次面对 大地震的经验 让全体人类上了宝贵的一课 万丈高楼平地起 整个社会道德大厦的构筑是建立在全体公民的日常行为习 惯之上 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对全社会道德大厦的建设 具有十分重 要的奠基作用 梁启超老先生曾说过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纵观德育发展 结合学校教育工作实践和社会发展对公民素质的实际需求 我认 为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日趋重要和紧迫 2 选题的意义 1 理论价值 本研究有助于科学调适小学养成教育的教育思想 由过分强调个性教育向养 成和谐健康的个性行为习惯转移 完成由重知识技能向 行为习惯与个性健康和 谐发展 转换 使教育关注人全面发展的同时 又兼顾社会发展的需求 2 实践意义 本研究直接应用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学校教育 教学管理之中 为提 高小学的教育管理水平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主养成 培养社会需要的具 有健康和谐个性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小公民具有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并提供一套成 功的案例和具有可执行性与可重复实践的做法 为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贡 献 二 相关概念界定 1978 年 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的聚会上 其中一位在场的谈话让人 们深感震惊 他说他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 小伙伴们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东西要放整齐 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 从根本上说 他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此谈话得到与会科学家一致认同 概括起来说 不论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是普通人 他们终生所学的东西主要是在 幼儿园和小学时代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由此可见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对于个人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 我们又该如何诠释它呢 1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 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 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行为 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是作为一个公民 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美国传统词典 是这样定义 习惯 的 1 一种重复性的 通常为无意识 的日常行为规律 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 2 思维和性格 的某种倾向 3 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 4 根据所阅资料以及研究 在我看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指由于重复练习或 耳濡目染而形成并巩固下来的 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起积极作用的 并对以 后的工作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 适应了小学生的正常需要且对其具有正向价值导 向的行为方式 它一旦形成 就会自动的体现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中 不 论时间长短 成为小学生不可缺少的东西 一旦不按习惯行事 就会有不适感 对该习惯有依赖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遗传而来的 它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训练或者耳 濡目染习得的 而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刚接触集体的第一站 是其好奇心 追随性 启蒙阶段 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 因此 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 育的训练与养成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后代思想行为素质的 重要途径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 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 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 偿清的债务 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 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 并把 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使得其逐渐受到重视 2 养成教育 教育 一词 在我国最早见于 孟子 尽心上 中的 得天下英才而教 育之 三乐也 按 说文解字 的解释 教 上所施 下所教也 育 养子使其善作也 由此可见 教育的重点在 育 字 育 就是培养学生的良 好习惯 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养成 则是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 具有日常性 长期性 反复性 等特点 养成教育 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 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 包括语言习惯 思维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养成教 育的产物 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 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 能量 养成教育就是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进行指导与训练 并使之养成 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模式 养成教育是着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 惯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日常行为习惯 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帮助小学生 在今后的成长中学会正确的待人处事 学会自己学习 即 授人以鱼 不如 授 人以渔 的道理 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小学生的良好 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当然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 力 还要家庭 社会多种渠道的合作 对教育达成共识 共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 的养成 养成教育一般从行为训练入手 综合多种教育方法 最终使小学生形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 5 三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 纯粹的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少见 从已有研究看 学者 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 就国内外情况看 在心理 学 教育学等领域 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外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 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一般 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 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 它们大都 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 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 情 意 行 等方面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 jean piaget 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详 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 和柯尔伯格 l kohlberg 的儿童道德认 知发展理论 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 题 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 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 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 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 又如班杜拉 a bandura 和西亚斯 r sears 的社会学习理论 则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 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 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 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可喜的是 这 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 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如 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 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 等 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 对儿童 具体道德行为的养成的研究还是不够的 总的来说 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 中 行 的研究比较少 往往注重 知 情 意 这几方面的研究 但是 知 情 意 行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 而且 知 情 意 最终都要落实在 行 上 我国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 仅进行这样的一般理论研究 在实际的少年儿童 德育中 对于克服过于注重说教以及 高 大 全 等现象是不力的 少年儿童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很难形成 近年来 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 注 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就进行过关于 1560 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 习惯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也曾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 教育研究 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 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 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 2001 年 10 月 26 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 举办了 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 大型论坛 来自全国 17 个省共 316 名中小学教 育工作者及心理学 教育学 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 出席了本次论坛 并深入地 探讨了少年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 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2010 年 5 月 26 日 由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中国养成教育网联合在山西省召开了 全国第一次 养成教育 现场会 集中展示了山西省养成教育研究的成果 通过国内外教育成果展示 我发现在学校养成教育虽然有一定的成效和比较 成熟的理论 但存在严重的知行脱节现象 当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娇生 惯养 导致其依赖强 独立性差 被动性强 主动性差 做事缺乏意志和毅力 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 而多年来学校的养成教育工作显得过于简单 化 教育的内容空 方法旧 灌输说教多 实践活动少 注重提高少年儿童道德 认知 忽略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意志和毅力的培养 当学生面对许多光怪陆离 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 学校 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 道德情操却显得那么单薄 那么脆弱 从而造成学生中普遍存在 知行脱节 现象 因此 从培养学生良好 的行为习惯入手探讨和研究 知行脱节 现象 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 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有利于推动我国基础 教育改革与发展和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改进 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不同年龄阶段的 发展水平和速度是不同的 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某个特定时期对某些能力或知 识信息的获得特别敏感 如果接受了适当刺激的影响 就不知不觉地 毫无困难 地获得这些能力和知识 如果在这个时期未能受到适当刺激的影响 那么 他们 以后对这些知识或能力的获得就会事半功倍 得花几倍 几十倍的时间与努力 甚至永远失去获得这些能力和知识的可能 即使以后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 由于早期没有得到适当的刺激而造成的影响 收益也是甚微的 甚至 根本就没 有效果 这样一个时期 心理学称之为发展的关键期 良好的习惯培养同样也存 在关键期 幼儿期和童年期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因此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重 要内容就是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当内 外部的条件刺激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 多次进入 中枢神经系统 能引起一定的顺序的反应 在这一过程中 时间和每一个在前的 活动就成了后一活动的刺激因素 使机体为后一活动作好准备 机体大脑皮层经 过这种有秩序的刺激多次反复后 其反应出现就越恒定精确 神经系统形成条件 反射 就形成了大脑皮层活动的动力定型 这也就是 习惯 形成的过程 即 刺 激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一一传出神经 效应器 组成了一个稳固的联 合 也就是说 一个人所以会表现出各种特征乃是由于一定的情景刺激和他的某 些有关的动作在他的大脑两半球内形成了巩固暂时神经联系 因此他在受到这一 类情景的刺激作用时 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化地会进行这些有关的动作或行为 巴 甫洛夫指出 我们的任何方式的教育 学习 训练 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长时间 的条件反射 因此 养成教育 不仅是长期的条件反射形成的 也是一个教育过程 这 个教育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 它必须具备 三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 者 训练活动 同时 它是一个由 外化 内化 外化 的教育过程 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 借助语言 行动 教育媒体 外化 通过 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 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 内化 成自己接受的东西 然后 外化 成为 规范化的日常行为 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 加上训 练的内容广泛 细致 而这种训练活动 又是大量而多样的 同时 又不能一次 训练就可达标 因此 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 循序渐进 十分漫长 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 遍及整个小学阶段 甚至更长岁月 直至 终生 习惯 培养的关键是解决 培养什么习惯 如何培养 的问题 这是研究的重点 也 是难点所在 创新之处在于如何根据教学实践 结合具体案例 培养学生自觉养 成良好习惯 养成健康和谐自主发展的个性人格 四 研究总体目标 基本内容和要求 研究和探讨如何利用学习各种社会资源 优化和创新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工作方法 构建新时期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建立和健全多途径 多方位的养成教育网络 转变认知型 的养成教育观念 使养成教育道德品质的培养生活化 具体化 系列化 将养成 教育渗透整合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发掘构建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 育体系 提高学校整体水平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行为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到学 会做人 从热爱学校及周围环境做起 形成热爱家长 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为 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主要以 中小学生守则 和 小学生日常行为 规范 为依据 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 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学会生活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着重培养以下十四个方面 1 举止文明的习惯 2 诚实守信的习惯 3 尊重他人的习惯 4 守时惜时的习惯 5 尊敬父母的习惯 6 勤俭节约的习惯 7 按规则做事的习惯 8 勤于动手的习惯 9 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10 自觉讲究卫生的习惯 11 关心社会 热爱集体的习惯 12 明辨是非 自律自持的习惯 13 自信 自省 自我完善的习惯 14 勤奋好学 乐观坚毅的习惯 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以培养少年儿童各种良好习惯为主 线 渗透于学习 生活 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 所以实施养成教育是一个十分艰 巨的工程 需要教师坚持长期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需要家庭 社会的支持和 配合 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 五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现代教育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 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行动研究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行动实践法 将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我将在新思路产生的过程中 更深刻反思原先养成教育 方法的弊病 探寻养成教育的新方法 新策略 从而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 分析法 个案分析 观察分析 数据分析在课题研究中是必须要用的方法 在由点到面的实践过程中 分析法的作用将是很大的 调查法 要通过全面或个案调查方式 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 师生心态要求 等作全面了解 然后制订具体研究方案 力求科学 可行 二 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1 调查对象 调查的学校是科苑小学 调查对象是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 由于调查对象是 小学生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识字少 理解能力有限等缺陷 对一年级的学生要求 在家长的协同下完成调查问卷 2 调查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适合收集广泛的样本数据 操作方便简单 调查所得数据也比较 客观 效率较高 且数据量化 便于分析 因此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为了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一个系统和清楚地认知 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 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设计了 小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具体内容见附录一 对科苑小学进行调查 本调查问卷是笔者在广泛阅读文献资料和优秀硕士论文的 基础上 根据科苑小学实际情况编制的 由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 我们对问题的 设计提出了清楚 易懂 易理解 无歧义 容易回答等要求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 可能存在主观性问题 我为了更好的了解小学生 还给调查的小学生家长设计了 家长访谈调查问卷 进一步保证调查数据的客观性 小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学生的基 本情况 包括性别 年龄 班级 上学期的学习成绩等 第二部分是关于小学生 的学习习惯 包括基本学习习惯 自我拓展学习习惯 其中基本的学习习惯包括 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听课认真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等 而自我拓展学习习惯包 括自我拓展阅读 质疑精神等 同时还考查了影响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 第三部 分主要考查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以及影响因素 家长访谈问卷主要涉及到学生自我约束性 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的重 要性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等 2 行为观察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 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在识字方面存在不足 不能采用调查 问卷的方式调查 而且问卷调查法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 因此 研究者在采用问 卷调查法调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同时 还采用行为观察法来研究小学生在日常生 活和学习中的行为习惯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采用开始不予以任何规定包括 上课 观察一节课后再按照学校的教育流程对其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再观察其行 为变化 3 问卷分析 为了提高问卷的有效性 在参考其他学者的问卷的基础上 根据本论文的研 究需要 对问卷进行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 实行多次预测 对预测问卷进行分 析查找漏洞并细致修改后形成了现在的 小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见附录一 4 调查内容 小学生正处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可塑性强 模仿能力强 易受 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成为小学阶段教育工作的重中 之重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多 有在校学习时的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如学习 态度 上课认不认真听讲 是否做小动作 作业能否及时完成等 也有在家日常 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如在家按时作息习惯 做完作业就沉迷于网络 或者有阅读的习惯 整理学习用具的习惯 是否讲究卫生的习惯等等 基于此 本研究综合小学生在校的学习习惯和在家的日常行为习惯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课外阅读习惯 课后预习与复习习惯 讲究卫生习惯等 该调查问卷涉及到学生 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的行为习惯 总体来说能对所调查的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 大概的了解 能真实的反映小学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 科苑小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现状调查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通过教育或自己摸索逐渐形成 的无需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觉行为倾向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掌握学 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 是学生学习成 功的重要保证 是学生拓展学习能力的基石 如今的社会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 补充自己的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终身学习 而目前 我国中小学的学生还有相当 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很多不良学习习惯 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般都是在学生的小 学时期就已经养成 对其终身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进而也就无所建树 一生碌 碌而为 有研究表明 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而一些良好的学习习 惯一旦错过了教育的关键期 就很难再习得 即便在以后的学习教育中能够补偿 但也不能够达到关键时期教育所达到的效果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学生年龄小 自控能力差等缺点与模仿能力强 可塑性强等优点的融合贯通使得小学生学习习 惯的培养训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国家近年来的素质教育政策要求学生自己主动 发展 让他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自己摸索出学习的方法 所以加强对小学生学习习 惯的养成教育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发现 刚入学的学生与在校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习惯 上有较大差别 通过科苑小学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 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1 课后学习时间逐渐提早 表一 小学生做作业时间调查统计 在校完成作业 晚饭前 晚饭后 合计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一年级 3 7 9 15 39 5 20 52 6 38 100 二年级 10 25 12 30 18 45 40 100 三年级 15 37 5 20 50 5 12 5 40 100 四年级 14 35 17 42 5 6 15 37 100 五年级 5 12 5 25 62 5 10 25 40 100 从科苑小学学生做作业的时间来看 低年级的学生做作业的时间明显要晚于 高年级的学生 而高年级的学生在做作业习惯上明显比低年级学生强 通过上表 可以看出五年级学生在晚饭后做作业的学生数量突增 但通过调查得知五年级学 生面临升学压力 所以课后作业较多 作业时间相对较长 由此可以得出 低年 级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欠缺 所以自身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 还不 够成熟 通过访谈和行为调查 低年级学生在放学后没有在学校的禁锢 所以急于释 放自己一天的压抑 一般先做其他的活动再做作业 而高年级学生经过学校学习 习惯培养 以及守时惜时的教育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够趁热打铁 及 时的完成作业 2 由依赖性检查作业向自觉检查作业转变 做完作业后 科苑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在对待作业检查上也表 现出明显的不同 见表二 表二 作业检查情况调查 自己检查 父母检查 不检查 合计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一年级 3 7 9 29 76 3 6 15 8 38 100 二年级 15 37 5 17 42 5 8 20 40 100 三年级 25 62 5 11 27 5 4 10 40 100 四年级 31 83 8 6 16 2 0 0 37 100 五年级 35 87 5 5 12 5 0 0 40 100 调查结果表明 科苑小学的学生做完作业后大多数是检查作业的 但是在检 查作业的主体上却有很大的差异 在学习习惯中 学生的作业习惯是最好的 最 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低年级学生大多数都是家长检查作业 有极 个别的几个学生自己检查 还有不检查作业的 不过只是少数 而在家长检查作 业的这些学生当中 通过访谈得知 不是学生自己要求家长检查而是家长望子成 龙或望女成凤心切 为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而自己要求的 与之相反 高年级 学生在作业检查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 多数能够自己检查作业 能够独立的完 成作业 通过科苑小学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年级学生大多数都养成了自己 检查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高年级学生当中做完作业不检查的人数比例逐渐减 少 甚至已经不存在了 3 逐渐养成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的习惯 表三 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情况调查表 经常 有时 从不 合计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一年级 7 18 4 6 15 8 25 65 8 38 100 二年级 19 47 5 9 22 5 13 32 5 40 100 三年级 25 62 5 8 20 7 17 5 40 100 四年级 30 81 1 5 13 5 2 5 4 37 100 五年级 31 92 5 2 5 1 2 5 40 100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得出 低年级学生由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学习独立性差 以及自身的理解能力的局限性等原因不能够自己作出学习计划 即便老师教育学 生要养成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他们还是不能做到 而高年级学生选 择经常的比例为 62 5 81 5 92 5 由此表明在教师的长期训练下大部分都 能做到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逐渐形成学习习惯 具备良好的课前预习 课后复 习的习惯 4 逐渐养成质疑精神 表四 1 质疑精神调查情况 对于老师讲授的内容 我会思考对不对 学生对该问题的回答总结如下 经常 有时 老师讲的都是对的 合计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一年级 9 23 7 10 26 3 19 50 38 100 二年级 12 30 17 42 5 11 27 5 40 100 三年级 23 57 5 10 25 7 17 5 40 100 四年级 28 75 7 4 10 8 5 13 5 37 100 五年级 31 77 5 5 12 5 4 10 40 100 表四 2 质疑情况调查 上课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 我会 主动提出 不会提出 没有发现过问题 合计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一年级 10 26 3 9 23 7 19 50 38 100 二年级 15 37 5 17 42 5 8 20 40 100 三年级 22 55 11 27 5 7 17 5 40 100 四年级 25 67 6 7 18 9 5 13 5 37 100 五年级 30 75 5 12 5 5 12 5 40 100 通过表中数据可知 小学生的质疑精神欠缺 是所有学习习惯中比较差的 从问题上看 小学生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不存在质疑 认为老师教给的都是对的 很少有同学会对老师所讲内容提出异议 不过 通过学校 勤于动脑 多想 多 问 多实践 逐步形成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项 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高年级学生有的已经具备质疑精神 但是还不尽如人意 当 然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认为 小学生年龄小 比较相信权威 对 老师和书本的质疑几乎不存在是主要原因 等到高年级时 学生的自身知识储备 和自我识别能力都有所提高时 自然会逐渐养成质疑精神 凡事问个 为什么 三 科苑小学行为习惯养成现状 由于没有在正式上课前给同学们灌输纪律教育 同学们在课堂及课间都存在 不良行为 课上小动作不断 交头接耳 捣乱等不认真听课行为严重 课间休息 时在教学楼里大声喧哗 追逐打闹 丝毫没有安全观念 在高密度的教学楼内 这些学生的行为举止极易造成校园的安全隐患 因此必须加以教育和管理 如今 的小学生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 大都是上下八口看着一个宝贝 对其宠爱有加 一点委屈也受不得 个个要强 而校园内人口密度大 磕磕碰碰自然难免 这就 造成同学间矛盾不断 争吵不断 从环境因素上讲 无序的环境常有极大的破 坏性和传染性 6 在无序中 正常的教学活动难以进行 小学生的自主意识比 较差 于是在混乱中不得不加入无序 从而扩大了无序范围 增加了教师的日常 教育和管理工作 与之相反 高年级同学由于接受学校正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在校内的行为举止到得到改善 课堂纪律较好 集体主义观念较强 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 一个人一天中的行为大约只有 5 是属于非习惯性的 而剩下的 95 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习惯的力量 西方有一句 谚语 人是习惯的奴隶 意在说明习惯一旦形成 可以成为 一种顽强而巨大 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生 而习惯的后天性又给人们希望 平凡庸碌的人生与 杰出伟大的一生多少会在习惯上有差别 科苑小学的管理者们了解学生习惯的重 要性 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上下了很大功夫 制定了一套与各个年级相对 应的教育内容 见附录二 科苑小学在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可谓面 面俱到 包括举止文明 诚实守信 尊重他人 守时惜时 懂得感恩 勤俭节约 遵守秩序 勤于动手 锻炼身体 讲究卫生等习惯 并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从 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别设定了相应的目标和培养计划 习惯通俗点讲就是做事规律 所以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合作上要齐心合力 形 成 1 1 2 的整体作用 多强化 反复训练 并对某些行为用以身示范法来教育学 生 让学生明白此种行为带来的益处 教师适度的增加行为的反复性 在学生脑 海形成印象 在反复训练的同时 辅以奖励法 强化行为的反复性 并提高学生 的成就感 进而促进了行为习惯的养成 奖品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动力 在培 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 要注意学生行为返回原点的情况 即经过新鲜感后 就不再对此种行为有所行动 只是按照原来自身的做事习惯来做 对前段时间训 练的习惯抛之脑后 因此 教师要及时的与学生 家长沟通 了解学生最近一段 时间的思想状况与行为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给予指导 鼓励他们不断进 步 三 小学学生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现状分析 一 影响科苑小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 影响科苑小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观因素 1 学生自身因素 首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是直接引起 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也是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因 素 7 学习动机的大小对学习习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民消防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
- 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策略
- 仙游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农村商业银行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环境危机与生态保护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建设银行招聘题库及答案
- 2023年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金融业务诚实守信承诺函(8篇)
- 招聘流程与面试标准化手册
- 微型纳米使用承诺书5篇范文
- 2025年公务员(国考)试题预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AB卷
-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工类考试题库及答案历年真题
- 关键句子课件
- 2025中国中煤华东分公司所属宝山公司第三批社会招聘63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1-6年级数学公式大全(表格速记)
- 2025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医院课件:《结核菌素(PPD)试验培训》
- 小篆峄山碑教学课件
- 办公室信息安全课件
- 2025年福建司炉证考试题库
- 管理层财务基础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