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2012级管理学院会计系1班 申路平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家讨论的热点问题,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本文采集1981年至2013年的统计数据,基于Eviews,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而得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找出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关键词:三大产业 经济增长 多元线性回归 可持续发展目录:0引言21问题提出22数据说明23模型设定34参数估计54.1建立工作文件54.2导入数据54.3估计参数65模型检验85.1经济意义检验85.2统计推断检验85.3计量经济学检验95.3.1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检验95.3.2随即扰动项序列相关检验105.3.3随机扰动项异方差性检验135.3.4随机解释变量问题165.3.5Granger因果检验175.4回归模型的其他函数形式186结论187建议198参考文献209致谢200引言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要想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使之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反过来,经济的增长也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如何跳出现有的产业框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今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1问题提出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就是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转移的过程。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有机统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供求失衡,而且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劳动和资本使用的收益差别,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转移与流动,改变市场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总产出的增加。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或国家发展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经济发展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必然会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根据我国2014年统计数据,第一、第二产业增速均低于全年GDP增速,唯有第三产业高出全年GDP 7个百分点。虽然第三产业增加值连续两年超过第二产业,但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仅为48.2% 。2数据说明以下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年 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GDP增长率(%)第一产业增长率第二产业增长率第三产业增长率19814891.61559.52255.51076.65.27.01.910.419825323.41777.42383.01163.09.111.55.613.019835962.71978.42646.21338.110.98.310.415.219847208.12316.13105.71786.315.212.914.519.419859016.02564.43866.62585.013.51.818.618.2198610275.22788.74492.72993.88.83.310.212.0198712058.63233.05251.63574.011.64.713.714.4198815042.83865.46587.24590.311.32.514.513.2198916992.34265.97278.05448.44.13.13.85.4199018667.85062.07717.45888.43.87.33.22.3199121781.55342.29102.27337.19.22.413.98.9199226923.55866.611699.59357.414.24.721.212.4199335333.96963.816454.411915.714.04.719.912.2199448197.99572.722445.416179.813.14.018.411.1199560793.712135.828679.519978.510.95.013.99.8199671176.614015.433835.023326.210.05.112.19.4199778973.014441.937543.026988.19.33.510.510.7199884402.314817.639004.230580.57.83.58.98.4199989677.114770.041033.633873.47.62.88.19.3200099214.614944.745555.938714.08.42.49.49.82001109655.215781.349512.344361.68.32.88.410.32002120332.716537.053896.849898.99.12.99.810.42003135822.817381.762436.356004.710.02.512.79.52004159878.321412.773904.364561.310.16.311.110.12005184937.422420.087598.174919.311.35.212.112.22006216314.424040.0103719.588554.912.75.013.414.12007265810.328627.0125831.4111351.914.23.715.116.02008314045.433702.0149003.4131340.09.65.49.910.42009340902.835226.0157638.8148038.09.24.29.99.62010401512.840533.6187383.2173596.010.44.312.39.82011473104.047486.2220412.8205205.09.34.310.39.42012519470.152373.6235162.0231934.57.74.57.98.12013568845.256957.0249684.4262203.87.74.07.88.3表 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4年年鉴3模型设定分别绘制Y与X1、X2、X3的散点图。由散点图,Y与X1的线性关系不是很明显,但Y与X2、X3的线性关系显著。根据相关计量经济理论和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产出值的搜集,本文利用1981年至2013年间的统计数据,决定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模型表达式为: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X1-表示第一产业的年增长率X2-表示第二产业的年增长率X3-表示第三产业的年增长率-表示在不变情况下,经济固有增长率-表示随机误差项可近似认为,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加权和,而分别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则表示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上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产业每增长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会如何变化。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产业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与参考。4参数估计4.1建立工作文件4.2导入数据4.3估计参数运用Eviews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对所建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结果如下:从回归分析结果可得模型:其残差值、实际值、拟合值图形如下:5模型检验5.1经济意义检验1) =0.8065,表示当三大产业保持原有规模,我国GDP仍能增加0.8065个百分点。这种结果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合理。2) =0.1832,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加0.1832个百分点;反之,降低0.1832,符合经济现实。3) =0.4529,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二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加0.4529个百分点;反之,降低0.4529,符合经济现实。4) =0.2841,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加0.2841个百分点;反之,降低0.2841,符合经济现实。综上,该模型符合经济意义,检验通过。5.2统计推断检验1)拟合优度检验 样本决定系数R2的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好;反之,R2的值越接近0,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差。由参数估计回归结果可得,样本决定系数R2=0.96490.8,拟合优度良好。 调整后的样本决定系数因解释变量为多元,使用调整的拟合优度,以消除解释变量对拟合优度的影响。调整后的R2=0.96130.8,拟合程度仍然很好,即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绝大部分离差做出了解释。2)方程显著性检验由模型可知总离差平方和TSS的自由度为32(n-1),回归平方和ESS的自由度为3,所以,残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29(n-k-1)。H0:=0 H1:0在H0成立的条件下,统计量F=(ESS/k)/(RSS/(n-K-1)=266.0999而在=0.05,n=33,k=3时,查表得F0.05(3,29)=3.93266.0999,拒绝原假设,接受H1,认为回归方程显著成立。3)变量显著性检验H0:=0 H1:0在H0成立的条件下,统计量Ti=()/S()分别为4.023、15.510、7.044在=0.05,n=33,k=3时,查表得T0.025(29)=2.045,故TiT0.025(29)=2.045,拒绝原假设,接受备选假设,认为显著不为0。4)除此之外,将p值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比较,可以更为迅速作出判断。5.3计量经济学检验5.3.1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检验1)相关系数检验法得到如下相关系数矩阵:2)由相关系数矩阵,X1、X2、X3两两之间相关系数都很低,最高是0.5780,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判断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这可能与选取变量为相对数有关,降低了其共线性发生的可能。5.3.2随即扰动项序列相关检验1)图示检验法残差相关图序列e0和e1的值基本上落在一、三象限,表明随即干扰项存在正的序列相关。残差时序图也是同理。2)回归检验法以回归残差e0作被解释变量,其滞后一期e0(-1)作解释变量,建立模型,进行OLS估计,得到解释变量E0(-1)前的系数是显著的,即残差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原模型的随即干扰项存在序列相关。3)DW检验法在给定=0.05,n=33,k=3,查D-W统计表,得dL=1.28,dU=1.57。由0DW=0.5436dL=1.28,可知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正的序列相关。4)LM检验法LM=nR2=18.96,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分布的临界值7.81,模型中存在序列相关。5)序列相关问题的处理科克伦-奥克特迭代法假定模型中随即干扰项存在一阶自回归形式的序列相关,回归结果如下:此时DW=2.32,有dUDW4-dU,模型的序列相关得到修正。同时,可决系数、t统计量、F统计量均达到理想水平。模型修正为:可知,当第一产业增长1个百分点时,我国经济增长0.2506个百分点;当第二产业增长1个百分点时,我国经济增长0.4013个百分点;当第三产业增长1个百分点时,我国经济增长0.3829个百分点。5.3.3随机扰动项异方差性检验1)残差图形分析法绘制残差平方序列对序列的散点图,仍不易判断,需进一步检验。2)Glejser检验常数项不显著,剔除以后再回归,方程显著,X2、X3同理,存在异方差。3)White检验nR2=19.08,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2分布的临界值7.81,存在异方差。4)异方差的修正加权最小二乘法修正之后,t统计量和F统计量的显著性更为明显,可决系数也有明显提高,异方差得到了消除。经济意义显见,不再赘述。5.3.4随机解释变量问题残差项与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几乎为0,相互独立,不存在随机解释变量问题。5.3.5Granger因果检验时序图中,四者大致有着共同的趋势。在95%的置信水平下,我们可以认为X1是X3、X1是X2、X3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这体现了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和现阶段我国GDP对第一二产业的依赖。5.4回归模型的其他函数形式与之前的回归结果对比,对数线性模型的回归结果更好,说明GDP的增长率与三大产业增长率之间也可能是幂函数形式。但由于之前的回归结果就比较好,改善之处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我们也可不做改进。6结论依据模型,得出1981-2013年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产业构成情况,分别如下图所示。由下图,结合前面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大,其中,以第三产业增速最快,而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长;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正在逐步超越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遵循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经济的增长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而产业结构的优化会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产业结构的大致类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又决定了经济体能够达到的高度。7建议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如下:第一,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偏低,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首先要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基础性第三产业,大力培育新兴第三产业,例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产业的发展;改变第三产业的增长方式,提高产业集约发展水平,加快发展重点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提高资金利用率。第二,产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集中度低,高端生产力严重不足,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少,抗风险能力较弱。对此,应该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规模经济,实现共赢;同时,加强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支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重视能源的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业界影响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QC/T 1228-2025汽车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照明光源试验方法
- 2025年室内设计师高级面试实战模拟题集详解
- 2025年面试食堂管理常见问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培训手册题及答案
- 2025年机械工程初级面试题
- 2025年小学安全意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管理法规考试题集
- 机电运输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金融市场分析师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学生防拐骗安全知识问卷及答案
- 公安科技信息化课件
- 桥梁工程支架浇筑连续箱梁的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 2025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招聘126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法律法规培训考试(含答案)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多省公务员联考公安基础知识考试真题(附答案)
- 2025年云南省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留疆战士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小学老师管理办法
- 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培训
- 绍兴市上虞区东关片区涝区治理-五甲渡闸站建设工程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