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机安拆方案.doc_第1页
塔式起重机安拆方案.doc_第2页
塔式起重机安拆方案.doc_第3页
塔式起重机安拆方案.doc_第4页
塔式起重机安拆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 .目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3第二章 安装概况32.1 工程概况32.2 塔吊选型4第三章 基础设计43.1设计条件概况43.1.1设计条件概况43.2 塔吊基础设计计算43.2.1 对塔吊基础抗倾覆弯矩验算43.3 板桩基础设计63.4、天然基础(4#塔吊)基础设计83.4.1、设计参数83.4.2 基础承载力计算93.4.3 地基承载力验算93.4.4、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103.4.5、承台配筋计算113.5、预埋螺栓强度计算133.5.1 预埋螺栓的型式简介133.5.2 强度计算133.6、地基基础处理设计153.6.1、设计参数及概况说明15第四章 塔机安装174.1安装塔身节184.2吊装两个塔身194.3 吊装爬升架194.4安装回转总成204.5 安装塔帽214.5.1 结构简述214.6 安装平衡臂总成224.7 安装司机室244.8安装起重臂244.9 配装平衡重284.10穿绕钢丝绳294.11 接电源及试运转294.12换倍率器的使用294.13 顶升加节304.14 投入使用前的工作32第五章 塔吊拆卸355.1 拆卸注意事项355.2拆塔的具体程序355.3塔机拆散后的注意事项39第六章 塔机的使用与维护396.1司机与起重396.2 机械部分及其它396.3高强度螺栓的使用和检查416.4 维修保养42第七章 机构及电气操作447.1电气安装与使用447.2 塔机各机构45第八章 应急预案498.1应急组织管理人员及联系电话498.2 机构人员职责508.3 应急设备清单518.4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528.5 防止塔式起重机事故的预防措施538.6塔式起重机事故的应急措施538.7高处坠落的应急措施548.8物打击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应急预案558.9触电事故和防雷击的应急措施56第一章 编制依据1、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9、HG-T21545-2006地脚螺栓(锚栓)通用图;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二章 安装概况2.1 工程概况广州地铁佛山市南海区地铁金融城裙楼和地下室工程,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海八路与桂澜路交接处东南角的桂城街道A30街区,是除高层酒店写字楼、住宅塔楼投影以外裙楼、地下室土建工程、部分装修工程以及整个裙楼、地下室范围内的机电安装工程。工程建筑类别为一类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工程总建筑面积约9.2万m2,包括两层(局部三层)地下室和四层裙楼,其中地下室面积约4.1万m2,裙楼面积约5.1万m2。本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人防防护等级为六级。目前,本工程一期(围护结构及土方开挖)施工已完成,施工现场基本上实现了“三通一平”,施工现场的砖围墙围蔽已完成,部分场地硬化后即可进行施工。基坑内设有多台抽水机将基坑内积水抽至地面上外排。施工用水、用电已接入现场,经统一规划布置后即可使用。2.2 塔吊选型依照业主要求,结合本工程基坑平面形势及垂直运输工作量需求,拟在基坑内共布置4台6t底架固定式塔吊作为主要垂直运输工具。塔吊型号为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QTZ80(TC5613-6)型固定式,该塔机总功率为35.3(不包括顶升机构),起重臂实际装长50m,安装高度20m,最大起重重量6t,额定起重力矩800tm,最大起线速度为160m/min;塔吊作业半径内周围开阔,无高耸设备或构件。第三章 基础设计3.1设计条件概况3.1.1设计条件概况 本工程拟在基坑内布置3台及东北侧布置1台6t底架固定式塔吊作为主要垂直运输工具,塔吊型号为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QTZ80(TC5613-6)型固定式,该塔机总功率为35.3(不包括顶升机构),起重臂实际装长50m,安装高度20m,最大起重重量6t,额定起重力矩800tm,最大起线速度为160m/min;塔吊作业半径内周围开阔,无高耸设备或构件。详见附图一:塔吊布置平面图。本次设计方案使用于1#、2#及3#塔吊。由于4#塔吊采用天然地基,先对上述3个塔吊基础进行设计,4#塔吊设计条件及计算过程见第四节。基础板砼强度:C30,厚度1300mm,板长度Lc=15.5 m,宽度Bc=14m(取塔吊2基础进行验算)。板钢筋等级II级,保护层厚度50mm,板与承台相连接,且承台下设置4根1500mm砼灌注桩,已知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0600KN,参考塔吊使用说明书知塔吊处于工作状态(ES)时:最大弯矩Mmax=1693KNm 最大压力Pmax=548.7KN塔吊处于非工作状态(HS)时:最大弯矩Mmax=1766KNm 最大压力Pmax=487.5KN3.2 塔吊基础设计计算3.2.1 对塔吊基础抗倾覆弯矩验算取塔吊最大倾覆力矩,在非工作状态(HS)时:Mmax=1766KNm,计算简图如下: 1、x方向,受力简图如下:以塔吊中心O点为基点计算:M=Mmax=1766KNm,M2=2Rb*4.5设M=M2,则Rb=198KN,根据单桩承载力设计值Rb10600KN。(满足要求)2、Y方向,受力简图如下:以塔吊中心O点为基点计算:M=Mmax=1766KNm,M2=2Rb*5.25设M=M2,则Rb=168KN,根据单桩承载力设计值Rb10600KN。(满足要求)3、Z方向,受力简图如下:以塔吊中心O点为基点计算:M=Mmax=1766KNm,M2=Rb*7.258设M=M2,则Rb=244KN,根据单桩承载力设计值Rb10600KN。(满足要求)3.3 板桩基础设计1、塔吊基础板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上图中X轴的方向是随机变化的,设计计算时应按照倾覆力矩M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1)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1.1条)其中 n单桩个数,n=4; F作用于桩基板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等同于前面塔吊说明书中的P; G桩基板的自重;G=25.1BcLcHc=25.11415.51.3=7080.71KN Mx,My板底面的弯矩设计值(KNm); xi,yi单桩相对板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 Ni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 经计算可得到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最大压力: Nmax=(548.7+7080.71)/4+1766((5.25 / 5.252)+(4.5/4.52))=2636KN最小压力: Nmin=(548.7+7080.71)/4-1766((5.25 / 5.252)-(4.5/4.52))=1900.21KN 此值为正,故桩不受竖向向上的力,不需复核抗拔力。施工中选用4根1500mm砼灌注桩,单桩承载力10600KN大于单桩受力2636KN,则桩满足要求。(2)矩形板弯矩的计算(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6.1条) 其中 MX1,My1计算截面处X、Y方向的弯矩设计值(KNm); xi,yi单桩相对板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 Ni1扣除板自重的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Ni1=Ni-G/n。 经过计算得到弯矩设计值:Mx1=2(2636-7080.71/4)4.5=7792.403KN.m;My1=2(2636-7080.71/4)5.25=9091.136KN.m。(3)板受力主筋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5条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 其中 M 计算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KNm); K安全系数,取1.4; h0板计算截面处的计算高度,h0=1200mm; fy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2。X向,弯矩设计值Mx1=7792.403KNm配筋面积 Asx=1.47792.403106/(0.91200300)=33670.877mm2 选择14025100(实供A=68687.5mm2)Y向,弯矩设计值My1=9091.136KNm配筋面积 Asx=1.49091.136106/(0.91200300)=39282.8mm2 选择15325100(实供A=75065.63mm2) 详见附图二:塔吊基础配筋图。2、矩形板截面抗剪切的验算: 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2008)的第5.6.8条和第5.6.11条。 根据前面计算方案可以得到X、Y方向桩对矩形板的最大剪切力,考虑对称性, 记为V=2636KN 考虑板配置拉筋的情况,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满足下面公式: 其中 0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取1.0; 剪切系数,=0.05;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6.70N/mm2; b0板计算截面处的计算宽度,b0=15250mm; h0板计算截面处的计算高度,h0=1200mm; fy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fy=300.00N/mm2; S拉筋的间距,S=600mm。实际计算:fcb0h01.25fyAsv h0/(s)=(0.0516.71525012001.25300750651200/600)10-3=71579KN0V=1.02636=2636KN 经过计算板完全可以满足抗剪要求。3.4、天然基础(4#塔吊)基础设计 3.4.1、设计参数塔吊型号:QTZ80, 塔吊起升高度H=20.00m,塔吊倾覆力矩M=1766kN.m,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塔身宽度B=1.6m, 基础埋深D:=0.55m,自重F1=548.7kN, 基础承台厚度h=1.55m,最大起重荷载F2=60kN, 基础承台宽度Bc=6.00m,钢筋级别:II级钢。3.4.2 基础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计算简图:当不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式中 F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548.7kN;G基础自重与基础上面的土的自重:G=25.0BcBcHc+m BcBcD =25*6*6*1.55+20*6*6*0.55=1791kN;B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6.000m;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BcBcBc/6=36m3;M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矩和最大起重力矩,M=1766kN.m;m土的加权平均重度经过计算得到:Pmax= (548.7+1791)/25+1766/36=142.64Kpa。Pmin=(548.7+1791)/25-1766/36=44.5 Kpa。 Pmin0,满足规范要求。3.4.3 地基承载力验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2.3条。计算公式如下: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2);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11.2.3条计算,详见第六节地基处理设计。b、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20.000kN/m3;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取6.000m;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20.000kN/m3;d-基础埋置深度(m) 取2m;fa=478.19+020(6-3)+120(2-0.5)=508.19Kpa。地基承载力508.19Kpa大于基础承载力设计值142.64Kpa,故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3.4.4、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验算公式如下:式中hp -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800mm时,hp取1.0.当h大于等于2000mm时,hp取0.9,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ft -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ho - 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am -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at -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当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即塔身宽度);当计算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上阶宽;ab -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当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落在基础底面以内,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当计算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上阶宽加两倍该处的基础有效高度。pj - 扣除基础自重及其上土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对偏心受压基础可取基础边缘处最大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Al - 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积Fl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l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则,hp -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取 hp=0.94;ft -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 ft=1.43MPa;am -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am=1.60+(1.60 +22)/2=3.6m;ho - 承台的有效高度,取 ho=1.50m;Pj - 最大压力设计值,取 Pj=139.76KPa;Fl - 实际冲切承载力:Fl=142.64(6.00+4.70)(6.00-5.6)/2)/2=152.64kN。其中6.00为基础宽度,5.6=塔身宽度+2h;允许冲切力:0.70.941.4336001500.00=5081076N=5081.1kN;实际冲切力不大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所以能满足要求!3.4.5、承台配筋计算1.抗弯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计算公式如下:式中:MI - 任意截面I-I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a1 - 任意截面I-I至基底边缘最大反力处的距离;当墙体材料为混凝土时,取a1=b即取a1=1.60m;Pmax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地基反力设计值,取139.76kN/m2;P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在任意截面I-I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值;P=139.76(31.60-1.60)/(31.60)=93.17kPa;G-考虑荷载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自重,取1719kN/m2;l - 基础宽度,取l=6.00m;a - 塔身宽度,取a=1.60m;a - 截面I - I在基底的投影长度, 取a=1.80m。经过计算得MI=1.602(26.00+1.60)(142.64+93.17-21791/6.002)+(142.64-93.17)6.00/12=458.8kN.m。2.配筋面积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7.2条。公式如下:式中,l - 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 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取l=1.04;fc -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得fc=14.30kN/m2;ho - 承台的计算高度,ho=1.50m。经过计算得: s=458.8106/(1.0414.306.00103(1.50103)2)=0.002;=1-(1-20.002)0.5=0.002;s=1-0.002/2=0.999;As=458.8106/(0.9991500300.00)=1019.677mm2。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6000.001550.000.15%=13950mm2。故取 As=13950mm2。板底、面受力筋均为双向25150(实配A=16354mm2),拉筋采用12450450。3.5、预埋螺栓强度计算3.5.1 预埋螺栓的型式简介 塔吊基础预埋M30高强度螺栓(10.9S),共计16个,示意图如下:3.5.2 强度计算 1、抗拉承载力验算: 计算模型如下图所示: X、Y方向受力简图如下:则N单个螺栓=M/0.733/8-F/16=1766/0.733/8-548.7/16=266.86KN依据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P26中螺栓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公式受拉承载力Ntb=de2/4*ftb=3.14*26.72*26.72/4*1000=560.4KN。其中de-螺栓螺纹处的有效直径,查资料得有效直径为26.72mm。 ftb-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查资料得10.9S高强度螺栓抗拉强度值为1000Mpa。则单个螺栓满足抗拉强度要求。Z方向受力简图如下:则N单个螺栓=M/0.936/4-F/16=1766/0.936/8-548.7/16=437KN依据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P26中螺栓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公式受拉承载力Ntb=de2/4*ftb=3.14*26.72*26.72/4*1000=5604577N=560KN。其中de-螺栓螺纹处的有效直径,查HG-T21545-2006地脚螺栓(锚栓通用图P5得有效直径为26.72mm。 ftb-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查资料得10.9S高强度螺栓抗拉强度值为1000Mpa。则单个螺栓满足抗拉强度要求。2、抗剪强度计算计算模型如下:水平力Fv=74.7KN(根据塔吊说明书中查得)Fv单个螺栓=Fv/16=74.7/16=4.66KN。依据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P26中螺栓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公式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tb=nvde2/4*fvb=1*3.14*26.72*26.72/4*170=95277N=95.3KN。其中:nv-每个螺栓的受剪面数,为1。 Fvb-螺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查本手册P10得螺栓抗剪强度值为170Mpa。 则单个螺栓满足抗剪强度要求。3、螺栓锚固深度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不少于35D,则35*30=1050mm。3.6、地基基础处理设计3.6.1、设计参数及概况说明 1、地质情况说明根据岩土勘察报告查得此塔吊位置地质情况绘图如下:右图中各个土层的岩土参数建议值为别为:-人工填土层:桩侧摩阻力特征值0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0Kpa。-淤泥层:桩侧摩阻力特征值6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50Kpa。-淤泥层粉细砂:桩侧摩阻力特征值10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80Kpa。-粉土:桩侧摩阻力特征值12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0Kpa。-粉质粘土:桩侧摩阻力特征值30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Kpa。-全风化泥岩、砂岩:桩侧摩阻力特征值42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90Kpa,桩的端阻力特征值700Kpa。2、设计计算 1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式中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m-面积置换率;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桩的截面积();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0.750.95,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单桩竖向承载力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式计算,但应使桩身材料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大于(或等于)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 式中 -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边长70.7mm的立方体,也可采用边长为50mm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干法可取0.200.30;湿法可取0.250.33; -桩的周长(m); n-桩长范围内的所划分的土层; -桩周第n层图的侧阻力特征值; -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的厚度; -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承载力高时取低值。则: =399.78KN故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 = =478.19Kpa根据置换率0.33布置搅拌桩如下图:搅拌桩设计技术要求:水泥采用P.C42.5复合硅酸盐水泥,搅拌桩桩径600,水灰比控制为0.50.6,水泥掺入比淤泥层不少于18%,其它土层不少于14%,即水泥用量7276Kg/m。搅拌设计深度为12.7米,空桩2米(基础开挖深度范围不需加固)。第四章 塔机安装塔机组装必须在固定基础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以上才能进行。塔机组装顺序按图4.1.1进行:4.1安装塔身节图4.1.1 支腿固定式塔机安装顺序示意图塔机在起升高度为40.5米的独立状态下共有14节塔身节:包括一节固定基节EQ,13节标准节EQ,塔身节内有供人上下的爬梯,并有供人休息的平台。预埋支腿固定基节EQ主弦杆上下端各有3各连接套,如图4.1.2所示图4.1.2 预埋螺栓固定基节EQ 4.2吊装两个塔身 如图4.2.1所示,吊起一节标准节EQ。注意严禁吊在水平斜腹杆上。 将1节标准节EQ吊装到埋好固定基础的固定基节EQ上,用12件10.9级高强度螺栓连接牢。 再吊装一节标准节EQ,用12件10.9级高强度螺栓连接牢;此时基础上已有一节固定基节EQ、两节标准节EQ。 图4.2.1 吊装标准节 所有高强度螺栓的预紧扭矩应达到1400Nm,每根高强度螺栓均应装配两个垫圈和两个螺母,并拧紧防松。双螺母中防松螺母预紧扭矩应稍大于或等于1400Nm。 用经纬仪或吊线法检查垂直度,主弦杆四侧面垂直度误差应不大于1.5/1000。4.3 吊装爬升架4.3.1 结构简述爬升架主要由套架结构、平台、爬梯及液压顶升系统、塔身节引进装置等组成,塔机的顶升安装主要靠此部件完成。顶升油缸安装在爬升架后侧的横梁上(即预装平衡臂的一侧),液压泵站放在液压缸一侧的平台上,爬升架内侧有16个滚轮,顶升时滚轮支于塔身主弦杆外侧,其导向作用。爬升架中部及上部位置均设有平台。顶升时,工作人员站在平台上,操纵液压系统,引入标准节,固定塔身螺栓,实现顶升。4.3.2 吊装 将爬升架组装完毕后(如图4.3.1所示),将吊具挂在爬升架上,拉紧钢丝绳吊起。安装顶升油缸的位置必须与塔身踏步同侧。 将爬升架缓慢套装在两个塔身节外侧。 将爬升架上的活动爬升爪放在塔身节的第二节(从下往上)上部的踏步上。 图4.3.1 爬升架总成 安装顶升油缸,将液压泵站吊装到平台一角,接油管,检查液压系统的运转情况。 4.4安装回转总成4.4.1 结构简述回转总成包括下支座、回转支承、上支座、回转机构共四部分。见图4.4.1下支座下部分分别于塔身节和爬升架相连,上部分与回转支承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上支座一侧有安装回转机构的法兰盘及平台,另一侧工作平台有司机室连接的支耳,前方设有安装回转限位器的支座。用f55的销轴将上支座与塔帽连成一个整体。图4.4.1 回转总成4.4.2吊装回转总成 检查回转支承上8.8及M24的高强螺栓的预紧力矩是否到达640Nm。 如图4.4.1所示,将吊具挂在上支座f55的销轴上,将回转总成吊起。 下支座的八个连接套对准标准节EQ四根主弦杆的八个连接套,缓慢落下,将回转总成放在塔身顶部。下支座与爬升架连接时,应对好四角的标记。 用8件10.9级的M30高强度螺栓将下支座与标准节EQ连接牢固(每个螺栓用双螺母拧紧防松),螺栓的预紧力矩应达到1400Nm,双螺母中防松螺母的预紧力矩稍大于或等于1400 Nm。 操作顶升系统,将顶升横梁伸长,使其销轴落到第2节标准节EQ(从上往下)的下踏步圆弧槽内,将顶升横梁防脱装置的销轴插入踏步的圆孔内,再将爬升架顶升至与下支座连接耳板接触,用4根销轴将爬升架与下支座连接牢固。4.5 安装塔帽4.5.1 结构简述塔帽上部为四棱锥形结构,顶部有平衡臂拉板架和起重臂拉板并设有工作平台,以便于安装各拉杆;塔帽上都设有起重钢丝绳导向滑轮和安装起重臂拉杆用的滑轮,塔帽后侧主弦下部设有例句限位器并设有带护圈的扶梯通往塔帽顶部。塔帽下部为整体框架结构,中间部位焊有用于安装起重臂和平衡臂的耳板,通过销轴与起重臂、平衡臂相连。4.5.2吊装塔帽 吊装前在地面上先把塔帽上的平台、栏杆、扶梯及力矩限制器装好(为使安装平衡臂方便,可在塔帽的后侧左右两边各装上一根平衡臂拉杆); 如图4.5.1所示,将塔帽吊到上支座 图4.5.1塔帽总成上,应注意将塔帽垂直的一侧应对准上支座的起重臂方向。 用4件f55销轴将塔帽与上支座紧固。 4.6 安装平衡臂总成4.6.1 结构简述平衡臂是槽钢及角钢组焊成的结构,平衡臂上设有栏杆、走道和工作平台,平衡臂的前端用两根销轴与塔帽连接,另一侧则用两根组合刚性拉杆同塔帽连接。尾部装有平衡重、起升机构、电阻箱、电气控制箱布置在靠近塔帽的一节臂节上。起升机构本身有其独立的底架,用四组螺栓固定在平衡臂上。4.6.2 吊装平衡臂总成 在地面组装好两节平衡臂,将起升机构、电控箱、电阻箱、平衡臂拉杆装在平衡臂上并固接。回转机构接临时电源,将回转支承以上部分回转到便于安装平衡臂的方位; 如图4.6.1所示,吊起平衡臂(平衡臂上设有4各安装吊耳); 用销轴将平衡臂前端与塔帽固定联接好; 按平衡臂拉杆示意图4.6.2所示,将平衡臂逐渐抬高,便于平衡臂拉杆与塔帽上平衡臂拉杆相连,用销轴连接,穿好并充分张开开口销;如图4.6.3 图4.6.1 吊平衡臂图4.6.2 平衡臂拉杆总成 图4.6.3 安装平衡臂拉杆 缓慢地将平衡臂放下,再吊装一块2.25t重的平衡重安装在平衡臂最靠近起升机构的安装位置上。如图4.6.4所示。 安装销的挡块必须靠近平衡重,且必须超过平衡臂上安装平衡重的三角挡块。 图5.6.4 安装一块平衡重4.7 安装司机室4.7.1 结构简述司机室为薄板结构,侧置于上支座右侧平台的前端,四周均有大面积的玻璃窗,前上窗可以开启,视野开阔,司机室内设有联动操纵台。4.7.2 吊装司机室司机室内的电气设备安装齐全后,吊到上支座靠右平台的前端(如图4.7.1所示),对准耳板孔的位置后用三根销轴联接。司机室也可在地面先与回转总成组装好后,整体一次性吊装。 图4.7.1 吊装司机室4.8安装起重臂4.8.1结构简述起重臂为三角形变截面空间桁架结构,共分为十节。节与节之间用销轴连接,装拆方便。第一节根部与塔帽用销轴连接,在第二节、第七节上设有两个吊点,通过两点用起重臂拉杆与塔帽连接。第二节中装有牵引机构,载重小车在牵引机构的牵引下,沿起重臂下弦杆前后运行。载重小车一侧设有检修吊篮,便于塔机的安装与维修。起重臂组装时,必须严格按照每节臂上的序号标记组装,不允许错位或者随意安装。根据施工要求可以将起重臂组装成56m、50m、44m臂长。50m臂则拆下第九节,44m臂则拆下第九、五节;如图4.8.1所示。图4.8.1 起重臂组装4.8.2吊装起重臂总长 在塔机附近平整的枕木上(或支架,高约0.6m)上按图4.8.2和图4.8.4的要求,拼装好起重臂。无论组装多长的起重臂,均应先将载重小车套在起重臂下弦杆的导轨上; 将维修吊篮紧固在载重小车上,并使载重小车尽量靠近起重臂根部最小幅度处; 安装好起重臂根部处的牵引机构,卷筒绕出两根钢丝绳,其中一根短绳通过臂根图4.8.2 牵引钢丝绳绕绳示意图导向滑轮固定于载重小车后部,另一根长绳通过起重臂中间及头部导向滑轮,固定于载重小车前部(如图4.8.2所示)。在载重小车后部有3个绳卡,绳卡压板应在钢丝绳受力一边,绳卡间距为钢丝绳直径的69倍。如果长钢丝绳松弛,调整载重小车的前端的张紧装置即可张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短钢丝绳松弛时,可调整起重臂根部的另一套牵引钢丝绳张紧装置将其张紧。 将起重臂拉杆按图4.8.3所示拼装好后与起重臂上的吊点用销轴连接,穿好开口销,放在起重臂上弦杆的定位托架内。图4.8.3起重臂拉杆组成示意图 检查起重臂上的电路走线是否完善。使用回转机构的临时电源将塔机上部结构会转到便于安装起重臂的方位。 起重臂安装时的参考重心位置含长短拉杆、牵引机构、载重小车、且载重小车位置在最根部。吊装时8ml20m。组装好的起重臂用支架支承在地面时,严禁为了穿绕小车牵引钢丝绳的方便仅支承两端,全长内支架不应少于5各,且每个支架均应垫好受力,为了穿绕方便允许分别支承在两边主弦杆下。图4.8.4 起重臂重心56米臂长50米臂长44米臂长L(m)19.818.316.2G(kg)625058505450 按图4.8.4挂绳,试吊是否平衡,否则可以适当移动挂绳位置(记录下吊点位置便于拆塔时用),起吊起重臂总成至安装高度。如图4.8.5所示用销轴将塔帽与起重臂根部连接固定。图4.8.5 吊装起重臂 接通起升机构的电源,放出起升钢丝绳按图4.8.6缠绕好钢丝绳,用汽车吊逐渐抬高起重臂的同时开动起升机构向上,直至起重臂拉杆靠近塔顶拉板,按图4.8.7和图4.8.8将起重臂长短拉杆分别与塔顶拉板、用销轴连接,并穿好开口销。 图4.8.6 安装起重臂拉杆时起升钢丝绳绕法图4.8.7 与起重臂拉杆连接处塔帽结构 图4.8.8 塔帽与起重臂拉杆连接处结构 使拉杆处于拉紧状态,最后松脱滑轮组上的起升钢丝绳。4.9 配装平衡重平衡重的重量随起重臂长度的改变而改变。根据所使用的起重臂长度,按图4.9.1所示,50m臂长共需配置2.25t平衡重6块。平衡重配装时,安装销的挡块必须仅靠平衡重,且安装销必须超过平衡臂上安装平衡重的三块挡板。 图4.9.1 吊装平衡重 4.10穿绕钢丝绳吊装完毕后,进行起升钢丝绳的穿绕。如图4.10.1所示,起升钢丝绳由起升机构卷筒放出,经机构上排绳滑轮,绕过塔帽导向滑轮向下进入塔顶上起重量限制器滑轮,向前再绕到载重小车和吊钩滑轮组,最后将绳头通过绳夹,用销轴固定在起重臂头部的防扭装置上。 图4.10.1 起升钢丝绳示意图4.11 接电源及试运转当整机按前面的步骤安装完毕后,在无风状态下,检查塔身轴心线对对支承面的垂直度,允差为4/1000;再按电路图的要求接通所有电路的电源,试开动各机构进行运转,检查各机构运转是否正确,同时检查各处钢丝绳是否处于站正常工作状态,是否与结构件有摩擦,所有不正常情况均应予以排除。如果安装完毕就要使用塔机工作,则必须按要求调整好安全设置。4.12换倍率器的使用换倍率装置是一个带有活动滑轮的挂体,当其与吊钩连成一体时,起升钢丝绳系统为4倍率,当挂体与吊钩脱离并顶在载重小车地面时,起升钢丝绳系统则为2倍率。当需要用2倍率工作时,操纵起升机构,使吊钩向下运动并着地,拔出挂体销轴,然后开动起升机构,收紧钢丝绳,使挂体上升至与载重小车接触。注意起升机构的排绳情况不得有乱绳情况出现。这样起升钢丝绳系统就转换成2倍率。若要再将起升钢丝绳系统转换4倍率,则又操纵起升机构,放下吊钩至地面,并使挂体落回到吊钩的挂体槽内。插上销轴和开口销,并充分张开开口销。这样起升钢丝绳系统就自动转换成4倍率。4.13 顶升加节4.13.1 顶升前的准备 按液压泵站要求给其油箱加油; 清理好各个塔身节,在塔身节连接套内涂上黄油,将待顶升加高的标准节EQ在顶升位置时的起重臂下排成一排,这样能使塔机在整个顶升加节过程中不用回转机构,能使顶升加节过程所用的时间最短; 防松电缆长度略大于总的顶升高度,并紧固好电缆; 将起重臂旋转至爬升架前方,平衡臂处于爬升架的后方(顶升油缸正好位于平衡臂下方); 在引进平台上准备好引进滚轮,爬升架平台上准备好塔身高强度螺栓。4.13.2 顶升前塔机的配平 塔机配平前,必须先将载重小车运行到图4.13.1所示的配平参考位置,并吊起一节标准节EQ或其他重物(表中载重小车的位置是个近似值,顶升时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调整)。然后拆除下支座四个支腿与标准节EQ的连接螺栓。图4.13.1 顶升前的平衡 将液压顶升系统操纵杆推至“顶升”方向,使爬升架顶升至下支座支腿刚刚脱离塔身的主弦杆的位置; 通过检验下支座支腿与塔身主弦杆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并观察爬升架8个导轮与塔身主弦杆间隙是否基本相同来检查塔机是否平衡。略微调整载重小车的配平位置,直至平衡,使得塔机上部重心落在顶升油缸梁的位置上; 记录下载重小车的配平位置,但要注意该位置随起重臂场地不同而改变。 操纵液压系统爬升架下降,连接好下支座和塔身节间的连接螺栓。4.13.3顶升作业 将一节标准节EQ吊至顶升爬升架引进横梁的正上方,在标准节EQ下端装上四只引进滚轮,缓慢落下吊钩,使装在标准节EQ上的引进滚轮比较适合的落在引进横梁上,然后摘下吊钩; 再吊一节标准节EQ,将载重小车开至顶升平衡位置; 使用回转机构上的回转制动器,将塔机上部机构处于制动状态; 卸下塔身顶板与下支座连接的8各高强度螺栓; 开动液压顶升系统,使油缸活塞杆伸出,将顶升横梁两端的销轴放入距顶升横梁最近的塔身节踏步的圆弧槽内并预紧(要设专人负责观察顶升横梁两端销轴都必须放在踏步圆弧槽内),确认无误后继续顶升,将爬升架及其以上部分顶起1050mm时停止,检查顶升横梁等爬升架传力部件是否有异响、变形,油缸活塞杆是否有自动回缩等异常现象,确认正常后,继续顶升;顶起略超过半个塔身节高度并使爬升架上的活动爬爪滑过一对踏步并自动复位后,停止顶升,并回缩油缸,使活动爬爪全部准确地压在踏步的上一对踏步上。确认两个活动爬爪全部准确地压在踏步顶端并承受住爬升架及其以上部分的重量,且无局部变形、异响等异常情况后,将油缸活塞全部缩回,提起顶升横梁,重新使顶升横梁顶在爬爪所搁的踏步的圆弧槽内,再次伸出油缸,将塔机上部结构再顶起略超过半个塔身节高度,此时塔身上方恰好有能装入一个塔身节的空间,将爬升架引进平台上的标准节EQ拉进至塔身正上方,稍微缩回油缸,将新引进的标准节EQ落在塔身顶部并对正,卸下引进滚轮,用8件M30的高强度螺栓(每根高强度螺栓必须有两个螺母)将上、下标准节EQ连接牢靠(预紧力矩14Nm)。再次缩回油缸,将下支座落在新的塔身顶部上,并对正,用8件M30的高强度螺栓将下支座与塔身连接牢靠(每根高强度螺栓必须有两个螺母),即完成一节标准节EQ的加节工作。若连续加几节标准节EQ,则可按照以上步骤重复几次即可。为使下支座顺利地落在塔身顶部并对准连接螺栓孔,在缩回油缸之前,可在下支座四角的螺栓孔内从上往下插入四根(每角一根)导向杆,然后再缩回油缸,将下支座落下。4.13.4 顶升过程的主要事项 塔机最高处风速大于14m/s时,不得进行顶升作业; 顶升工程中必须保证起重臂与引入标准节EQ方向一致,并利用回转机构制动器将起重臂制动住,载重小车必须停在顶升配平位置。 若要连续加高几节标准节EQ,则每加完一节后,用塔机自身起吊下一节标准节EQ前,塔身各主弦杆和下支座必须有8各M30的螺栓连接,唯有在在这种情况下,允许这8根螺栓每根只用一个螺母; 所加标准节EQ上的踏步,必须与已有塔身节对正; 在下支座与塔身没有用M30螺栓连接好之前,严禁起重臂回转、载重小车变副和吊装作业; 在顶升过程中,若液压顶升系统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顶升,收回油缸,将下支座落在塔身顶部,并用8件M30高强度螺栓将下支座与塔身连接牢靠后,再排除液压系统的故障; 塔机加节达到所需工作高度(但不超过独立高度)后,应旋转起重臂至不同的角度,检查塔身各接头处、基础支脚处螺栓的拧紧问题(哪一根主弦杆位于平衡臂正下方时这根主弦杆从上到下的所有螺母拧紧,上述连接处均为双螺母防松)。4.14 投入使用前的工作塔机投入使用前的工作,是为了保证塔机能正确操纵,并在安全条件下运行。这些工作主要是:对塔机部件的检查及调试各安全装置。4.14.1部件检查为了检查架设的正确性和保证安全运转,应对塔机各部件进行系列试运转和检查,包括如下:各部件之间的紧固联接状况检查;检查支承平台及栏杆的安装情况;检查钢丝绳穿绕是否正确,不能与塔机机构和结构构件相摩擦;检查电缆通行状况;检查平衡臂配重的固定情况;检查平台上有无杂物,防止塔机运转时的杂物下坠伤人;检查各润滑面和润滑点。4.14.2 安全装置调试塔机安全装置主要包括:行程限位器和荷载限位器。行程限位器有:起升高度限位器、回转限位器、幅度限位器。荷载限位器有:起重力矩限位器、起重量限位器。此外还包括风速仪。整机安全保护装置的安装位置如图4.15.1所示图 4.15.1 整机安全保护装置的安装位置 4.14.3立塔后检查项目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基 础1.检查地脚螺栓的紧固情况2.检查输电线据塔机的最大旋转部分的安全距离并检查电缆通过情况,以防顺坏;塔身检查塔身节连接螺栓的紧固情况爬升架1. 检查与下支座的连接情况2. 检查各滚轮上、下支座司机室1. 检查与回转支承连接的螺栓机构情况2. 检查电缆的通行状况3. 检查平台、栏杆的紧固情况4. 检查与司机室的连接情况5. 司机室内严禁存放润滑油、油棉纱及其它易燃物品塔帽1. 检查起重臂、栏杆、平衡臂拉杆的安装情况2. 检查扶梯、平台、护栏的安装情况3. 保证起升钢丝绳穿绕正确起重臂1. 检查各处连接销轴、垫圈、开口销安装的正确性2. 检查载重小车安装运行情况,载人吊篮的紧固情况3. 检查起升、变幅钢丝绳的缠绕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