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设 计 (论 文)题 目 加热炉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摘 要本文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介绍了如何运用MCS-51单片机设计加热炉的温度控制系统,说明了怎么实现对加热炉温度的控制,并对硬件原理图和程序流程图作了简洁的描述。还介绍了在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中的一些主要技术关键环节,该系统主要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由LED显示电路,键盘输入电路,温度检测电路,模/数转换电路, 过零检测电路, 报警与指示电路, 光电隔离与功率放大电路等构成。但用AT89C51单片机设计的温度检测电路是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整个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该系统对温度进行了实时采集与检测。本设计介绍的单片机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方案、元器件选择、系统理论分析、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调试及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关键词:单片机 温度传感器 温度检测 温度控制 PID算法AbstractThe design of single-chips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is introduced from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d simply explains how to actualize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The hardware principle and software case fig are described. Some important techniques in a design scheme of the hardware and the software of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by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re introduced. The system mostly takes 89C51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s core, it is structured by temperature testing circuit, A/D switch circuit, zero passage testing circuit, warning and indication circuit, optical-electrical isolation and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and so on.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design is temperature testing circuit that uses AT89C51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It is a part of the whole design that cannot be lacked. The system is used to collect and control temperature in real time. The temperatur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is described in the article including system scheme,parts of an apparatus choice,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desig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 testing,and the main technical performance parameters Key Words: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emperature sensor Temperature collecting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PID algorithm 目 录1 前言12 系统方案设计22.1 课题要求与内容22.2 总体方案设计22.2.1 系统结构32.2.2 具体设计考虑32.3 硬件和软件功能划分43 系统硬件的设计53.1 微处理器53.2 温度检测电路设计63.3 温度控制电路设计103.4看门狗电路设计123.5人机通道设计134 系统软件的设计164.1 软件设计概述164.2 程序的总体设计164.3 系统资源分配164.4系统程序174.4.1系统主程序174.4.2 按键处理子程序184.4.3 标度变换204.4.4显示处理204.4.5 定时中断子程序224.5 PID控制算法234.6 控制面板的设计264.6.1 控制面板的介绍264.6.2 控制面板的功能275 系统调试2851 硬件调试方法28511 联机调试28512 脱机调试2952 软件调试方法29结 论31致 谢32参考文献33附 录341 前 言电加热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已经在冶金、化工、机械等各类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这样一个具有非线性、大滞后性、大惯性、时变性、升温单向性等特点,很难用数学方法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用传统的控制理论很难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所以我们要开发一种新的控制系统,不用建立数学模型就能对被测对象进行良好的控制。近年来,由于单片机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以及各种先进控制理论的形成,为我们开拓新的控制技术提供了条件。现在很多控制系统的核心都是单片机,因为单片机的体积小、价格低廉、可靠性高,可用其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智能控制单元, 受到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因此,加热炉的温度控制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运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算法,就可以省去建立繁琐的数学模型,而且控制系统更加稳定与精确。本次设计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正是以单片机为核心,运用PID控制算法进行控制。其中,PID是比例(P)、积分(I)和微分(D)3个控制作用的组合。它的控制过程为:将被测参数即温度值,由传感器变换成统一的标准信号送入调节器。在调节器中,与给定值进行比较,然后把比较出的差值经PID运算后送到执行机构,改变进给量,以达到调节的目的。这种控制算法的特点为:(1) 一机多用。由于计算机运行速度快,被控对象变化一般比较慢,因此,用一台计算机可以控制几个到几十个回路,进而大大的节省设备费用。(2) 控制算法灵活。使用计算机不仅能实现经典的PID控制,而且还可以采用直接数字控制。(3) 可靠性高。由于计算机控制算法是用软件编写的一段程序,因此比硬件组成的调节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且系统维护简单。(4) 可改变调节品质,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5) 生产安全,可改善工人劳动条件。本系统的设计依据实际生产需要,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且系统结构简单,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2 系统方案设计2.1 课题要求与内容温度是工业控制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特别是在冶金、化工、建材、食品、机械等工业中,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对于不同场所、不同工艺、所需温度高低、范围不同、精度不同,采用的测温元件、测温方法以及对温度的控制方式也有所不同;产品工艺不同、控制温度的精度不同、时效不同,则对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采用的控制算法也不同,因而,对温度的测控方法多种多样。随着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利用微机对温度进行测控的技术,也便随之而生,并得到日益发展和完善,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运用单片机和电子温度传感器对某处进行温度检测,而且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多点的温度检测,如果对此原理图稍加改进,我们还可以进行不同地点的实时温度检测和控制。本次设计: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正是运用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控制。本次设计的内容为:以89C51单片机为核心,运用PID控制算法,设计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用于进行金属的热处理。工业中金属的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通过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工艺。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而进行金属热处理最主要的设备为加热炉。因此,本次设计的温度控制器主要应用于热处理加热炉。根据工艺要求,系统需实现如下功能和指标:1. 加热炉的温度控制范围为01000。2. 键盘输入预定温度值并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值,保留一位小数。3. 设定温度上下限,并有越限报警功能。4. 控制参数可随时修改。5. 温度控制误差范围10。6. 采用温度检测装置,对加热炉内温度进行实时检测。7. 采用PID控制算法,满足温度控制要求。2.2 总体方案设计根据加热炉的功能和指标要求,本系统可以从元件级开始设计,选用89C51单片机为主控机。通过连接外围控制电路,实现对加热炉温度的测量和控制。2.2.1 系统结构该系统以89C51单片机为核心,由温度传感器、运算放大器、A/D转换器、输入光电隔离、驱动电路、键盘、LED显示电路共同组成。在系统中,温度的设置、温度值及误差显示、控制参数的设置、运行、暂停及复位等功能由键盘及显示电路完成。温度传感器把测量的电阻炉温度信号转换成弱电压信号,经过信号放大电路,送入低通滤波电路,以消除噪音和干扰,滤波后的信号输入到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89C51单片机。下图为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框图:单 片 机键盘显示电压同步信号驱动器光电隔离晶闸管加 热 器加 热 器单 片 机A/D转换器运算放大器温度传感器 图2-1 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框图 2.2.2 具体设计考虑具体设计如下:1、由于温度测量范围为01000,温度控制精度要求高,温度控制范围大,因此采用K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并选用K型热电偶信号放大器MAX6675对热电偶检测的温度信号进行放大。2、温度显示由四路LED显示电路组成,实时显示加热炉内温度值并能显示温度给定值及各种参数值。进行各种操作时有必要的声、光提示。3、本系统通过改变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实现对温度的控制。4、温度设定值及温度控制的各种参数由键盘输入。5、采用PID控制算法实现对温度的控制。6、利用X5054作为本系统的看门狗。7、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采用MOC3021对执行原件与单片机进行光电隔离。8、出于系统安全考虑,需设定温度上下限,温度上下限由键盘输入,并可随时进行修改,并有越限报警功能。2.3 硬件和软件功能划分1.硬件系统应包括以下电路:A、测量电路,应包括温度传感器、放大器、AD转换及接口。B、温度控制电路,包括开关量输出和电阻丝的驱动。C、温度给定电路,主要通过键盘输入。D、温度显示电路。由4位LED显示电路组成。E、报警电路。2.软件功能应包括:A、温度检测,应包括定时采样和软件虑波。B、温度控制的实现,即根据温度给定值和采样值的大小,决定电阻丝的通断,从而影响加热温度。C、利用定时器定时,以满足采样周期的要求。D、显示温度。E、输出报警信息。3 系统硬件的设计3.1 微处理器在总体方案确定之后,首要的任务是选择一台合适的微型计算机。虽然现在的微型计算机种类很多,但是所选的微型计算机必须符合本次设计的具体要求。本次设计的温度控制系统精度较高,需要的I/O接口也比较多,因此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本系统的微处理器。AT89C51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40个引脚,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端口,同时内含2个外中断口,2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含4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和128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可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编程,也可以在线编程。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内置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的AT89C51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因此此单片机完全能满足温度控制系统的要求。AT89C51的主要特性如下: 1、寿命达1000写/擦循环 2、 数据保留时间:10年 3、 全静态工作:0Hz24MHz 4、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 5、1288位内部RAM 6、32可编程I/O线 7、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8、6个中断源 9、可编程串行通道 10、低功耗闲置和掉电模式 11、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89C51单片机的接法及引脚功能为:VCC(40):接5V电源 GND(20):接地P0口(3932):P0口为8位漏极开路双向I/O口,每个引脚可吸收8个TTL门电流。 P1口(18):P1口是从内部提供上拉电阻器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和输出4个TTL门电流。 P2口(2128):P2口为内部上拉电阻器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和输出4个TTL门电流。 P3口(1017):P3口是8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器的双向I/O口,可接收和输出4个TTL门电流,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特殊功能口。 RST(9):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复位时,要保持RST引脚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30):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低位字节,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1个ALE脉冲。 PSEN(29):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值期间,每个机器周期2次PSEN有效,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2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EA/VPP(31):当EA保持低电平时,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 XTAL1(19):反向振荡器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XTAL2(18):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3.2 温度检测电路设计温度检测电路是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整个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系统要求对加热炉内温度进行实时采集与检测,在充分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对待加工器件进行热处理。根据要求,本系统的温度检测电路主要由温度传感器、运算放大器及A/D转换器组成。经固定周期T对加热炉内温度进行检测,实现加热功能,并使系统安全稳定。1温度传感器的选择由于本次设计的加热炉温度范围为:01000,加热温度高,而本系统对加热炉温度控制精度的要求为10,为满足设计要求选用K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其具体参数如下:表3-1名称型号分度号测温范围 允许偏差偶丝直径镍鉻镍硅WREUK长期短期03003%1.22.5 mm01000013004001%此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其优点是:测量精度高。因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测量范围广。此热电偶温度传感器从01000均可测量。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此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此K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基本原理是: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由于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 仪表端子上。必须指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延伸热电极,使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t00时对测温的影响。在使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极性不能接错,补偿导线与温度传感器热电偶连接端的温度不能超过100。2 温度传感器信号转换设备的选择由于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信号为模拟信号,且测量信号比较微弱,因此必须要对此温度信号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为:首先要把温度信号经运算放大器进行放大,然后用A/D转换器把放大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单片机。因此要进行温度的检测,温度传感器信号转换设备必不可少。在本系统中,我们可以用单独的运算放大器和A/D转换器作为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转换设备,但是由于运算放大器的连接复杂,连接的器件数量较大。因此系统不稳定,并且由于中间环节过多,影响系统的控制精度。因此本系统采用MAX6675作为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转换设备。MAX6675是MAXIM公司开发的一种K型热电偶信号转换器,该转换器集信号放大、冷端补偿、A/D转换于一体,直接输出温度的数字信号,使温度测量的前端电路变得十分简单。MAX6675的内部由精密运算放大器、基准电源、冷端补偿二极管、模拟开关、数字控制器及ADC电路构成,完成热电偶微弱信号的放大、冷端补偿和AD转换功能。因此,MAX6675简化了温度控制系统中热电偶测温电路的设计,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测温系统抗干扰能力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测量精度满足要求。因此,在基于微处理器的单片机嵌入式工业测温系统中,由MAX6675构成的单片机热电偶测温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MAX6675的测温范围01024,主要功能特点如下:1 直接将热电偶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2 具有冷端补偿功能3 简单的SPI串行接口与单片机通讯4 12位A/D转换器、0.25分辨率5 单一+5V的电源电压 6 热电偶断线检测 7 工作温度范围-20+85 MAX6675采用SO-8封装形式,有8个引脚,其功能如下: VCC 接+5V电压 GND 接地 T- 接热电偶负极T+ 接热电偶正极 SCK 串行时钟输入端 CS 片选端,能启动串行数据通讯 SO 串行数据输出端 NC 未用 MAX6675的引脚如图所示:图3-1 MAX6675引脚图 MAX6675是一复杂的单片热电偶数字转换器,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主要包括:低噪声电压放大器A1、电压跟随器A2、冷端温度补偿二极管、基准电压源、12位AD转换器、SPI串行接口、模拟开关及数字控制器。其工作原理如下:K型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经过低噪声电压放大器A1和电压跟随器A2放大、缓冲后,得到热电势信号U1,再经过S4送至ADC。对于K型热电偶,电压变化率为(41V/),电压可由如下公式来近似热电偶的特性。U1=(41V/)(T-T0)上式中,U1为热电偶输出电压(mV),T是测量点温度;T0是周围温度。在将温度电压值转换为相应的温度值之前,对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进行补偿,冷端温度即是MAX6675周围温度与0实际参考值之间的差值。通过冷端温度补偿二极管,产生补偿电压U2经S4输入ADC转换器。U2=(41V/)T0在数字控制器的控制下,ADC首先将U1、U2转换成数字量,即获得输出电压U0的数据,该数据就代表测量点的实际温度值T。这就是MAX6675进行冷端温度补偿和测量温度的原理。图3-2 MAX6675内部原理图MAX6675采用标准的SPI串行外设总线与单片机接口。MAX6675从SPI串行接口输出数据的过程如下:单片机使CS置为低电平,并提供时钟信号给SCK,由SO读取测量结果。CS变低将停止任何转换过程,CS变高将启动一个新的转换过程。将CS变低在SO端输出第一个数据,一个完整串行接口读操作需16个时钟周期,在时钟的下降沿读16个输出位,第1个输出位是D15,是一伪标志位,并总为0;D14位到D3位为以MSB到LSB顺序排列的转换温度值;D2位平时为低,当热电偶输入开放时为高,开放热电偶检测电路完全由MAX6675实现,为开放热电偶检测器操作,T-必须接地,并使接地点尽可能接近GND脚;D1位为低以提供MAX6675器件身份码,D0位为三态标志位。 D12D3为12位数据,其最小值为0,对应的温度值为0,最大值为4095,对应的温度值为1023.75,由于MAX6675内部经过激光矫正,因此其转换结果与对应温度值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温度值与数字量的对应关系为:温度值=1023.75转换后的数字量/40953 温度测量电路原理图以上我们将温度传感器及其信号放大器选择完毕,下面我们要把选择好的镍鉻镍硅温度传感器及其信号放大器MAX6675与89C51单片机进行连接,组成温度测量电路。具体的电路原理图如下:3-3温度检测电路图此温度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可简单理解为:镍鉻镍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信号经MAX6675运算放大、处理后输入89C51单片机,单片机根据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对温度进行显示与控制。3.3 温度控制电路设计本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为温度的控制。通过选择合理的加热原件、温度控制原件及其他辅助原件,对加热炉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加热炉的加热功能。1 加热原件的选择本次设计的加热炉为电阻炉,因此采用高性能的加热电阻作为加热原件。根据加热炉的加热范围(01000)及加热最高温度(1023.75),本系统选用的加热电阻为:铁铬铝高电阻电热合金。其具体参数为:表3-2 铁铬铝电热合金参数类型铁铬铝电热合金品牌上海合金厂型号GBT1234-1995材质25AL5常温电阻1.42()功率300-180000(W)主要用途加热产品认证GBT1234-1995最高耐温1400()规格1(mm)铁铬铝高电阻电热合金具有电阻率高、电阻温度系数小、使用温度高的特点。在高温下耐腐蚀性好,且价格低廉,是工业电炉理想的发热材料。2 双向可控硅的选择本系统对加热炉的温度控制是通过双向可控硅实现的,单片机通过改变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控制加热电阻的通断,从而事加热炉的温度得到控制。因此,对双向可控硅的选择尤为重要。我为本系统选择的双向可控硅型号为标准型BTA24,其规格为:型号:标准型,电流:25(A),电压:600-800(V),触发电流:35-50(mA)(A),封装形式:TO-220,控制方式:双向。3 其他控制原件的选择以上选择了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加热电阻和双向可控硅,但可控硅在与单片机接口连接时需要加光电隔离,而且需要单片机发出触发脉冲来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其中,加热炉中的光电隔离器一般选择MOC3021,而触发脉冲常用单片机的某一根I/O接口产生触发脉冲。为了提高效率,要求触发脉冲与交流电压同步,通常采用检测交流电过零点来实现。如图3-8所示:图3-44 温度控制电路原理图89C51单片机对温度的控制是通过双向可控硅实现的。双向可控硅管和加热电阻串接在交流220V、50Hz的回路中。89C51单片机只要改变可控硅管的接通时间即可改变加热丝的功率,以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可控硅接通时间可以通过可控硅控制极上触发脉冲控制。该触发脉冲由89C51用软件在P2.7引脚上产生,在过零同步脉冲同步后经驱动器7407和光电耦合器MOC3021输出送到可控硅的控制极上。具体电路图如下:图3-5温度控制电路图 3.4 看门狗电路设计提到看门狗,则必须提一下电源监控和上电复位电路。为了使用者的方便,现在芯片都把上电复位、电源监控及“看门狗”集成到一起。近年来各厂家开发出多种看门狗芯片,如:MAX813、X5045、24C021等。其中,X5045是SPI总线格式的具有看门狗、电源监控和PROM数据存储的多功能芯片,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使用者可根据自己所选择的具体MCU来配置外围看门狗电路及电源监控。其引脚功能如下:表3-3 X5045引脚功能CS电路选择端,低电平有效SO串行数据输出端SI串行数据输入端SCK串行时钟输入端写保护输入端,低电平有效RESET复位输出端VCC电源端VSS接地端本系统采用的看门狗芯片就为X5045。其与89C51单片机的接口如下图所示:图3-6 看门狗与单片机的连接3.5 人机通道设计人机通道的设计包括三个部分:键盘、温度显示电路、报警电路。其中,温度值及参数设定由键盘输入,温度显示电路由4位LED显示器及发光二级管总成,报警电路由一个驱动器及蜂鸣器组成。由于报警电路的设计非常简单,在此不做赘述。下面具体介绍键盘及温度显示电路。1键盘键盘是向系统提供操作人员干预命令及数据的接口设备,键盘可分为编码键盘和非编码键盘两种类型。本系统采用的是直观、简单的独立式非编码按键,独立式按键是指直接用I/O口线构成的单个按键电路。每个独立式按键单独占有一根I/O口线,每根I/O口线上的按键工作状态不会影响其它I/O口线的工作状态。通常的按键都是低电平有效。独立式按键电路配置灵活,软件结构简单,但每个按键必须占用一根I/O口线,在按键数量较多时,I/O口线浪费较大,故在按键数量不多时常采用这种按键电路。由于我所做的设计案件数量少,因此可以选用此按键结构。具体键盘电路图如下:图3-7 键盘硬件连接图2温度显示电路动态扫描显示接口是单片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方式之一。其接口电路是把所有显示器的8个笔划段a-h同名端连在一起,而每一个显示器的公共极COM是各自独立地受I/O线控制,这种显示方式可以起到节省系统I/O口的作用,但是CPU的工作量会大大增大。CPU向字段输出口送出字形码时,所有显示器接收到相同的字形码,但究竟是那个显示器亮,则取决于COM端,而这一端是由I/O控制的,所以我们就可以自行决定何时显示哪一位了。而所谓动态扫描就是指我们采用分时的方法,轮流控制各个显示器的COM端,使各个显示器轮流点亮。在轮流点亮扫描过程中,每位显示器的点亮时间是极为短暂的(约1ms),但由于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及发光二极管的余辉效应,尽管实际上各位显示器并非同时点亮,但只要扫描的速度足够快,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组稳定的显示数据,不会有闪烁感。考虑到本系统的I/O口有限所以采用了动态扫描的方法,由于是采用了74LS374和74LS145地址寄存器与数码管相连,所以无须再连接限流电阻。具体电路图如下:图3-8 温度显示电路图此电路中,74LS374用于驱动LED的8位段码,8位LED相应的ag段连在一起,它们的公共端连至74LS145译码器的输出端。这样当选通某一位LED时,相应的地址线输出的是低电平,所以这里选用共阴LED数码管。4 系统软件的设计4.1 软件设计概述本次设计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功能是由硬件电路配合相应的软件来实现的。上一章,我们已经详细设计了此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本章将着重介绍一下整个系统的软件设计。本系统的软件设计所用的编程语言是汇编语言,首先在编程之前要对系统进行分析,包括对系统功能的分析,程序的总体设计,系统资源的分配,具体的温度控制算法,然后再进行相关数据的计算,流程图的绘制,具体编程,仿真调试,对程序进行修改等多个方面。4.2 程序的总体设计本次设计的软件主要实现的功能为: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信号经MAX6675进行信号的放大与A/D转换,把转换好的数字量输入单片机,经过标度变换、显示码处理后将显示码送到数码管上显示出来。同时,单片机对输入的数字量进行处理,经过PID控制算法对温度进行控制。此外,软件还应该实现按键操作,例如设置参数的功能。为了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整理,以及对整体功能进行细化、分配,把系统的程序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模块:1、初始化模块:通过该模块来对堆栈、定时器、计数器、中断和特殊功能寄存器进行赋值,有关寄存器的清零,以及计数器/定时器的初值存放等。2、按键操作模块:该模块能够在系统一上电后就开始对键盘进行扫描,一旦在相应时刻检测到有键按下,就会相应转去执行处理程序,处理完毕后能够返回主程序。3、A/D转换模块:把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信号经MAX665转换为数字量。4、标度变换:主要是把数字量转换为要显示的物理量。5、显示模块 :该模块应能够把温度值进行准确显示,并且能显示温度上下限及各种参数。6、控制算法模块:采用PID控制算法对温度进行控制。除了上述功能以外,本着操作友好、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该系统的程序还具有报警提示功能、键抖动处理功能、看门狗等功能。4.3 统资源分配89C51单片机存储器地址空间分为程序存储器(64KB ROM)和数据存储器(64KB RAM)。程序存储器用于存放编好的程序和表格常数。程序存储器通过16位程序计数器寻址,寻址能力为64KB。数据存储器RAM用于存放运算的中间结果、数据暂存和缓冲、标志位等。为了便于编程,我们先把89C51单片机系统中,片内、外RAM,EEPROM以及I/O的地址进行分配:1、片内RAM地址分配00H07H,R0R7供主程序使用中断向量初始地址为000H;P1.0P1.3为按键接口20H24H LED显示寄存器,其中20H为状态显示码寄存器,21H24H为数码管显示码寄存器;25H定时3s时间常数;26H KP参数27H KI参数28H Tc参数29H e(n)参数暂存2AH e(n-1)参数暂存2BH,2CH分别存放AD值的底位和高位;30H3FH SP指针工作区40H存放状态标志位;45H存放AD转换状态标志位;44H存放设置完成标志位;40H存放设置项目标志位;41H存放按键完成的标志位。42H存放软件定时器状态标志位。2、EEPROM的存储区地址为0000H-0FFFH。它的地址分配如下:50H,51H存储AD值的下限。52H,53H存储AD值的上限。54H,55H存储物理值的下限。56H,57H存储物理值的上限。58H,59H存储报警值的下限。5AH,5BH存储报警值的上限。4.4 系统程序系统的程序包括主程序、中断服务程序和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程序,是系统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4.4.1 系统主程序该系统的主程序有初始化(包括89C51的初始化,定时器初始化,看门狗初始化等)、A/D转换,标度变换,键盘扫描,键盘处理,PID控制算法等程序段和功程序模块组成,其流程图如图3-1所示:设置看门狗键盘处理数据处理标度变换调用A/D转换子程序显示初始化图4-1主程序流程图本系统在进行显示时,外界的物理量经过A/D转换变为数字量再经过标度变换、显示处理,显示出来,因此显示程序应该写在中断里面,这里本人设定的是每隔10ms一次,即每隔10ms送因此显示。4.4.2 按键处理子程序键盘是若干按键的集合,是向系统提供操作人员干预命令及数据的接口设备,也是本控制系统的重要部分。本系统一共设计了四个功能键,分别为设置键、增加键,减少键和退出键,它们接在89C51单片机的P1.0-P1.3口上。我们重点介绍这四个按键的控制过程,具体流程图如图所示,当K分别为1,2,3,4时,表示四个按键分别被按下,KK表示按键操作完成,KT表示按键定时开始标志,KM表示按键定时完成标志。下图为按键控制流程图:YYNNNNYYYNNNNYNYNYNYNYYNNNYY改参数?返 回将显示指针指向工作状态清理标志位设置?设置?KK=1?改参数?KK=1?将修改值减1保存将修改值加1保存KM=1?进入设置状态返回进入设置状态设置?KK=1?K=4?K=3?返回K=2?KT=1?K=1?图4-2按键处理流程图4.4.3 标度变换生产中的各种参数都有不同的数值和量纲,例如本系统的温度单位,这些参数经A/D转换后,统一变成数字量,这些数字量虽然代表参数值的大小,但是不能表示带有量纲的参数值,因此必须将其转换成有量纲的数值,才能进行显示。这种转换就称为标度变换或工程量转换。线性标度变换是最常用的标度变换方式,其前提条件是参数值与A/D转换结果(采样值)之间应呈线性关系。本系统正适合这种标度变换。当输入信号为0(即参数值起点值),A/D输出值不为0时,标度变化公式为:Ax=(Am-Ao)*(Nx-No)/Nm-No +Ao 式中:Ao:参数量程起点值,一次测量仪表的下限;Am:参数量程终点值,一次测量仪表的上限;Ax:参数测量值,实际测量值(工程量);No:量程起点对应的A/D转换后的值,仪表下限对应的数字量;Nm:量程终点对应的A/D值,仪表上限对应的数字量;Nx:测量值对应的A/D值(采样值),实际上是经数字滤波后确定的采样值。其中,Am、Ao、Nm、No对一个检测系统来说是常数。由于本系统采用的MAX6675内部经过激光矫正,因此其转换结果与对应温度值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数字量最小值为0,对应的温度值为0,数字量最大值为4095,对应的温度值为1023.75,即Ao=0,Am =1023.75,No =0,Nm =4095。则 Ax=(1023.75-0)(Nx-0)/4095 +0 Ax=1023.75*Nx/40954.4.4 显示处理本系统的显示主要包括四位LED数码管及其4个发光二极管,DPX为显示指针,当DPX=1时,显示工作状态下加热炉的温度值,当DPX=0时,显示设置状态的参数值,显示控制流程图如下:YNNNNYNYN返回参数灯亮温度上限灯亮温度下限灯亮是设置参数吗?是设置温度上限吗?是设置温度下限吗?设置小数点位返回设置小数点位进行消隐处理进行消隐处理送显示缓冲区送显示缓冲区转换为独立BCD码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BCD码转换为独立BCD码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BCD码YNN判断显示指针DPX=1?取需修改的二进制参数值取二进制温度值图4-3 显示流程图4.4.5 定时中断子程序89C51单片机片内有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即定时器T0和定时器T1。他们都有定时和事件计数的功能,可用于定时控制、延时、对外部事件计数和检测等场合。两个16位定时器实际上都是16位加一计数器,其中,T0由两个8位特殊功能寄存器TH0和TL0构成,T1由TH1和TL1构成。每个定时器都可以由软件设置为工作方式或计数方式及其他灵活多样的可控功能方式。设置为工作模式时,定时计数器89C51片内振荡器输出的经12分频后的脉冲,即每个机器周期使定时器的数值加1直至计数溢满。当89C51采用12MHZ晶振时,一个机器周期为1s,计数频率为1MHZ。89C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T0和T1可由软件对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中控制位C/进行设置,以选择定时、计数功能。对M1和M0位的设置对应于4种工作模式,即模式0、模式1、模式2、模式3。在模式0、模式1和模式2时,T0和T1的工作模式相同;在模式3时两个定时器的工作模式不同。模式0为TL0(5位)、TH0(8位)方式,模式1为TL1(8位)、TH1(8位)方式,其余完全相同。本系统采用的就是89C51片内计数器对按键及其显示进行定时,其流程图如下YYNYNYNY计数器=10计数器-1NY返回返回令显示标得0定时计数器-1一致?保存定时器=0?定时器=10定时器=0?按键定时器-1保存到键编码比较区返回恢复现场调编码子程序显示位5?A/D允许标志开始读键状态计数器=0?装定时初值保护现场按显示指针送一位到锁存器选新的一位送给译码器显示指针+1显示码指针+1图4-4定时子程序流程图4.5 PID控制算法在过程控制中,按偏差的比例(P)、积分(I)和微分(D)进行控制的PID控制器(亦称PID调节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自动控制器。它具有原理简单,易于实现,适用面广,控制参数相互独立,参数的选定比较简单等优点;而且在理论上可以证明,对于过程控制的典型对象“一阶滞后纯滞后”与“二阶滞后纯滞后”的控制对象,PID控制器是一种最优控制。PID调节规律是连续系统动态品质校正的一种有效方法,它的参数整定方式简便,结构改变灵活。PID是比例(P)、积分(I)和微分(D)3个控制作用的组合。连续系统PID控制器的微分方程为:y(t)= KPe(t)+1/T1*e(t)dt+TD * de(t)/dt 式中 y(t)为控制器的输出;e(t)为控制器的输入;KP比例放大系数;TI为控制器的积分时间常数;TD为控制器的微分时间常数。显然,KP越大,控制器的控制作用越强;只要e(t)不为0,积分项会因积分而使控制器的输出变化;只要e(t)有变化的趋势,控制器就会在微分作用下,在偏差出现且偏差不大时提前给输出一个较强的控制作用。由于微机控制系统是一种时间离散控制系统,故必须把微分方程离散化为差分方程,最终写出递推公式才能直接应用。下面给出增量型和位置型的具体公式:Y(n)=Y(n)-Y(n-1) =KPe(n)-e(n-1)+KIe(n)+KDe(n)-2e(n-1)+e(n-2) Y(n)=Y(n-1)+ KPe(n)-e(n-1)+ KI e(n)+KDe(n)-2e(n-1)+e(n-2) 式中 KI=KP,称为积分常数;KD=KP,称为微分常数,t=T,为采样周期;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第一次招聘1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新乡延津县选调县外在编在岗教师回乡任教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中铺镇选聘摩云村文书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教室设备清单表课件
- 2025年光伏发电用控制器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北京邮电大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招聘1人(人才派遣)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甘肃张掖市教育局培黎职业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1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轻工纺织大类】模拟练习
- 2025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卫健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1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小学安保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焊接过程化学反应
- 手术体位安全管理制度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课件 第八章 诱变育种
- 2025年合作双方正式合同范文
- 国企项目投资合同
- 3D电影物理知识讲课
- 垃圾中转站安全培训
- 安全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培训课件
- 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与管理
- 《摄影基础摄影用光》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