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文化旅游研究.doc_第1页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文化旅游研究.doc_第2页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文化旅游研究.doc_第3页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文化旅游研究.doc_第4页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文化旅游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 10475学号: 10475110045分类号:C93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文化旅游研究A study of cultural tourism in Henan ProvinceBased on SWOT analysis method 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硕士(MPA)区域经济管理2011级年级: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职称:完成日期:论文主题词:潘海燕刘俊英副教授2013年 05月SWOT分析、河南省、文化旅游 中文摘要近些年来,旅游事业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旅游产业在拉动经济、传播文化、带动就业、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其列为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目前全世界已有 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旅游产业列为本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国内看,我国已经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提出建设“旅游大省”或“旅游强省”的目标,纷纷大力扶持旅游产业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同时在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趋同化和同质化现象,浪费了大量资源,产生重复建设,使文化旅游的质量下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步入竞争全球化、知识经济化、需求个性化的时代,旅游业的未来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特色化的竞争,在此条件下文化旅游的意义便尤其突出。对于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很多学者已经从各种角度进行了研究。由于我国与国外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大环境的差异,如社会制度、发展阶段等,因而在具体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比拟性。同时,我国目前实际上还处在“大政府、小社会”的特点,在实践中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十分明显,因此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通过政策研究和制度导向方面入手,重点在于研究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在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和指引作用。 SWOT分析法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分析方法和研究体系,在企业管理、教育管理等多个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因此,将其进入到旅游管理中也具有实际意义。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将SWOT分析法引入到旅游管理中,这些研究的开展,有益于将SWOT分析法结合到文化旅游产业上,系统地分析研究文化旅游目前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内部的优势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出便于摆脱威胁、降低风险、发扬优势的科学战略。关键词:文化旅游,SWOT分析,河南省I ABSTRACT Recent years, tourism has got a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scope. Due to the tourism industry ineconomy, culture, promote employment,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as its keysupport and the priority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industry. At present more than 130 countries and regionswill tourism industry as its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From domestic, our countryhas 27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municipalities put the tourism industry as a pillar industry ofeconomic development or advantage industry, put forward building tourism province or a powerfultourism province goal, they strongly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Culture is the soul oftourism,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way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12th Five-Years Plan” period,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will improve the tourism industry, promote the readjustment of the economicstructure, promote local economic growth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in our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has the obvious duplication andhomogenization phenomenon, so the quality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decline.Many scholars have studied from various angles. Because our country and foreign tourism industry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erences, such as social system, stage of development, etc.At the same time, our country at present is actually still in the big government, small societycharacteristics, in practice, the governments leading role, now domestic research mainly through the policyresearch and institutional orientation aspects, the key lies in research at all levels of the competentdepartment of tourism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guiding role and guide role. SWOT analysis as akind of more mature analysis method and research system,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educationmanagement, and other areas to be a successful application, therefore, its into tourism management haspractical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domestic has some scholars began to SWOT analysis method isintroduced into the tourism management,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be beneficial to the combination ofSWOT to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the system analysis of cultural tourism currently facing the strengths,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strategic planning,III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 internal advantages and the environment, make a chance to get rid of the threat, toreduce the risk, carry forward the advantages of scientific strategy.Keywords: cultural tourism;SWOT analysis method;Henan ProvinceIV 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III1绪论.1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2研究的现状 .31.3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研究的创新之处 .52 SWOT分析法与文化旅游.72.1 SWOT分析法的理论基础.72.2 SWOT分析法与文化旅游.93河南省的文化旅游发展.113.1河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113.2河南省的文化旅发展现状 .133.3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84关于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的 SWOT分析.214.1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 .214.2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的劣势 .224.3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的机遇 .234.4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的威胁与挑战 .245基于 SWOT分析的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对策.275.1制定并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75.2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经验策略 .285.3通过优化资源配实现资源与产业的有效融合 .29V 5.4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和新产品的开发 .305.5继续加强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326结论与讨论.33参考文献.35后记.37VI 1绪论1 绪论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时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是人类发展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其实质是指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做到互为协调、协同进化;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做到和衷共济、平等发展;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与后代的关系,做到福泽后代。这是人类重新认识自身发展历程,重新审视经济社会行为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采取不同的对策,其中不少国家选择了发展旅游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旅游是社会、经济、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它能繁荣地方经济,带动全局发展,助推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旅游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现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的旅游业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从我国国内整体状况来看,改革开放 3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的假期和闲暇时间增多,国内旅游的软件和硬件条件不断改善,以及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都促成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大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国内需求优势,是消费潜力巨大、成长性良好的服务产业。当前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局,立足改革与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旅游业从本质上说也符合构建以人为本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其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地位也不断提升。1985年,中共中央首次明确了旅游产业的地位,1992年进一步明确了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1998年提出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的新的增长点,到 2007年又提出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加大培育,从这个发展的历程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一直不断优化,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陶伟: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第132页。1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文化旅游研究从经济环境上看,进入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合作进一步加强,为中国发展旅游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中国经济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过程中,持续多年保持了年经济增长率超 7%的稳健增长态势,国民人均收入大幅度提升。据统计,2012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 3000多美元。根据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 1000美元大关后,旅游的大众化和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当国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总体上得到满足后,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目前假日游的火爆便已证明了这一点。从社会环境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中国作为全球最安全旅游地国家的形象,以及出入境旅游的双向互动效应,都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提高国民收入、增加假期闲暇时间、提供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基础上,旅游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之一已经成为国民共享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休闲权和旅游权同劳动权和受教育权一样已经被普遍接受和认可。从文化环境看,随着科教兴国方略的不断实施,国民教育普及化,国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因而自身也产生了需要多了解外部环境、吸收不同文化和知识的内在诉求。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由过去的资源型向文化型转变,实现了文化因旅游而传承,旅游因文化而繁荣,通过旅游传播文化的良好互动。同时,信息科技化和交通科技化等各种现代化手段都在旅游业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运用,旅游业开发的手段、经营方式、发展空间也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中国也正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软实力,通过中国年系列文化生活、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活动和措施,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丰富旅游产品,提升中国作为世界文化大国和文明古国旅游产业形象。从国际环境上看,上世纪 80年代出现的可持续发展思潮在 90年代开始实施,各国相继出台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旅游产品。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到2012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已达到 26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出达到 12万亿美元,占世界 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石油、汽车、化工等工业行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由于旅游产业在拉动经济、传播文化、带动就业、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其列为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各国纷纷制定各种鼓励政策,2 1绪论并以国家的名义对优秀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宣传和促销。目前全球已有 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旅游产业列为本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一些国家元首和政要甚至亲自担任本国的“旅游形象大使”抢夺国际旅游市场。各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断求精求新,使旅游市场需求得到进一步细化,不少个性化旅游产品开始出现,旅游的供给和分配趋向灵活化。从发展势头看,全球旅游业通过系统经济的产业化模式逐渐取代了以往的规模经济模式,旅游业增长呈加速趋势,在整体格局上呈现出“亚洲迅猛,美洲平稳,欧洲趋缓,非洲起步”的局面。在我国国内,经过多年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旅游行业发展也逐步走向成熟,目前已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上。在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都是将旅游当成事业来办,主要承担外事活动中外国友人的接待工作。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将旅游作为一项产业进行发展。自此,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化速度十分迅速。至 2008年,共接待海外游客 9000万人次,国际创汇达到了 24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之后的第六大旅游收入国家。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扩大内需的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给我国旅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宏观上,在 1999年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将电子信息、住宅建设、旅游业三个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国家的规划中明确将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中积极发展的国民经济新兴产业序列第一位。国内许多省份都规划在 21世纪建设成为旅游强省,已有 27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优势产业或重点产业来进行培育和发展。为将旅游业建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国家旅游局制订的中国旅游业发展主要目标将未来发展目标设定为,到到 2020年,旅游业的增加值占到整个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 40%以上,占 GDP的比重达到 12%。“十二五”开局以来,旅游业迎来了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主要表现为在政策上全面优化、地经济上强力支撑,社会上积极倡导,文化上努力促进,这些有利条件不断的叠加,为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条件。1.2研究的现状对于旅游的认识,人们大不相同,有人曾很浅显的认为旅游就是“玩”,是一种放松,但从更深层次上来说,旅游本质上是对文化的一种经历。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玉东:文化旅游美国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项目”,北京日报,1997年6月26日,第五版。3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文化旅游研究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活习惯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实质上除自然条件外,大都是文化上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也是一种文化之旅。人类的旅游活动固然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旅游是人的一种自觉的活动,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以往人们在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时往往更加重视经济方面,对文化方面的认识还很不够,使许多活动行为具有盲目性。实际上,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由于关联性高、辐射性强、带动性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包括人文思想、历史遗迹、建筑艺术、宗教等内容,其涵盖面很广。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就已经形成了丰富的旅游文化。现今我国的文化旅游大体上可分为四个层面,有以文物、遗址和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有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有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有以人际交往沟通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不过,需要认识到的是,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现在所谓的文化旅游,关键的着眼点在于文化,旅游只是其载体。从定义上看,文化旅游是以地域差异性为诱因、以文化间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间相互融洽为结果的,它具有民族性、多样性、互动性和艺术性等特点。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旅行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自我体验的过程,通常会给人以一种超然的文化感受,这种感受以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作为载体,从中体现出审美情趣激发功能、教育启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托功能。从表象上看,文化旅游一般表现为鉴赏异国或异地的传统文化、追寻文化或名人遗迹、参加当地举办的文化活动等。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旅游者出行的动机都是暂时离开自己所在的熟悉环境到不太熟悉或陌生的环境去寻找一种新的体验以丰富自己的阅历。旅游的项目和目的决定了其文化含量,除常规旅游项目外,还有一些满足专门目的旅游活动,如历史探秘旅游、名人足迹寻访旅游、民族风俗旅游等,可谓种类众多,文化深厚。这类文化旅游其特征是有明确的求知目的。现阶段对于文化旅游的研究主要为政策性研究,也有部分学者开始对于开展文化旅游中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但总体来说主观性较强,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用以对文化旅游进行研究成为当前该领域钟贤巍:旅游文化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9页.张文:旅游与文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4页。4 1绪论的一个重要课题。1.3研究内容与方法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带来文化旅游的大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众多文化产业利好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文化产业的振兴提高国家软实力,实现经济实力和国民素质的并速腾飞。2009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式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其后 2010年和 2011年的党代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的产业地位提升后,大量的资金与政策都导向了文化产业项目。而文化与旅游又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将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实现更多的融合发展。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迎来大发展,力争到 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 33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6630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 83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2.3万亿元。在利好政策的导向下,全国各地掀起了一波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热潮,各地文化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截至 2010年,全国各种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达 1万多家,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 204家,产业增加值达 900亿元。培育出西安曲江新区、深圳华侨城、山东曲阜、沈阳棋盘山、河南开封宋都古城、上海张江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1世纪中国旅游的方向直指向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品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相当的发展规模和精深的人文底蕴独占鳌头,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品。本文选取河南省作为研究目标,以河南省的文化旅游作为切入点,运用 SWOT分析法,对河南省在发展旅游中的各种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力图对发展河南省文化旅游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促进河南省文化旅游的发展。1.4研究的创新之处近些年来,旅游事业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旅游产业在拉动经济、传播文化、带动就业、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其列为重点扶朱桃杏、陆林:近10年文化旅游研究进展评述,旅游学刊,2005年第6期。5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文化旅游研究持和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目前全世界已有 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旅游产业列为本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国内看,我国已经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提出建设“旅游大省”或“旅游强省”的目标,纷纷大力扶持旅游产业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同时在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趋同化和同质化现象,浪费了大量资源,产生重复建设,使文化旅游的质量下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步入竞争全球化、知识经济化、需求个性化的时代,旅游业的未来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特色化的竞争,在此条件下文化旅游的意义便尤其突出。有关文化旅游的问题,目前很多学者已经从各种角度进行了研究。由于我国与国外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大环境的差异,如社会制度、发展阶段等,因而在具体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比拟性。同时,我国目前实际上还处在“大政府、小社会”的特点,在实践中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十分明显,因此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通过政策研究和制度导向方面入手,重点在于研究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在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和指引作用。而SWOT分析法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分析方法和研究体系,在企业管理、教育管理等多个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因此,将其进入到旅游管理中也具有实际意义。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将SWOT分析法引入到旅游管理中,这些研究的开展,有益于将SWOT分析法结合到文化旅游产业上,系统地分析研究文化旅游目前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内部的优势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出便于摆脱威胁、降低风险、发扬优势的科学战略。6 2 SWOT分析法与文化旅游2 SWOT分析法与文化旅游2.1 SWOT分析法的理论基础SWOT分析法又被称作态势分析法,它是由美国学者在上世纪 80年代最早提出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其中 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SWOT分析是一种态势分析,主要通过对研究对象内部资源及外部环境的相关评估,整理获得内部资源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获得外部环境中的机遇和挑战,并将它们依照矩阵形式排列,再根据系统分析的思想将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决策性结论。SWOT分析法来源于企业管理,是由其中的企业内部分析法衍生出来的。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会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战略分析和选择。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概念,战略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和“可能做的”之间的有机组合。相对应的,企业“能够做的”是强项和弱项,而“可能做的”是机会和威胁。美国著名的企业战略学者迈克波特提出的竞争理论对企业“可能做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而能力学派的管理学家则运用价值链解构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更加注重对公司资源和能力的分析。SWOT分析是在综合两者的基础上将公司的内部分析与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属于自身的结构化系统平衡分析体系。因此 SWOT分析法从具有明显的结构化和系7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文化旅游研究统性特征。具体在形式上表现为构造 SWOT结构矩阵,并对矩阵的各个区域赋予不同的分析意义。在内容上,SWOT分析法的主要理论基础强调从结构分析入手,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早在 SWOT分析法诞生前的 20世纪 60年代,就已经有人提出过 SWOT分析中涉及到的内部优势、弱点,外部机会、威胁这些变量,但当时仅仅是对这些变量进行简单的分析,没有进行系统综合。而 SWOT分析法的重要贡献就在于用系统的思想将这些变量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使战略计划的制定更加科学和全面。具体来说,SWOT分析法主要有分析因素、构造矩阵、制定计划着几个步骤。分析因素是 SWOT分析法的第一步,通过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出研究对象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中直接影响研究对象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居于客观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它们是研究对象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动因素。在调查分析这些因素时,不仅要考虑研究对象的历史与现状,而且更要考虑未来的发展等不确定性因素。构造矩阵是 SWOT分析法的第二步,构造矩阵的过程是将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根据影响程度排序。在该过程中,重要的、直接的会优先排列,次要的、间接的暂时排在后面。在 SWOT模型的适应性分析中,一般采用杠杆效应、抑制性、脆弱性和问题性四个基本概念进行分析。1.杠杆效应,即优势机会(SO),这是一种发展研究对象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当内部的优势和外部机会相互一致时会产生杠杆效应,而外部环境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了有利机会时可以采用该战略。此时研究对象可以用自身内部优势撬动外部机会,将机会和优势充分结合。但机会往往是稍瞬即逝的,因此研究对象必须敏锐捕捉机会,把握时机,以寻求更大的发展。2.抑制性,即弱点机会(WO),这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使研究对象改变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抑制性意味着当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内部资源优势不适应时,内部优势再大爷难以得到发挥。此时研究对象需要提供或追加某种资源以促进内部资源由劣势向优势的转化,适应外部机会。3.脆弱性,即优势威胁(ST),这是指研究对象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范卫锋、彭岩:SWOT分析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源供应中的应用,能源与环境,2007年第4期。8 2 SWOT分析法与文化旅游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脆弱性意味着优势的程度或强度在降低或减少,当环境状况对研究对象优势构成威胁时,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出现优势不优的脆弱局面。这时研究对象必须克服威胁以发挥优势。如竞争对手利用新技术、新生产方式等其他手段取得领先时,开发新渠道、拓展新思路是可选择的战略。新渠道、新思路一旦实施并产生积极效果,将能有效的回避外部威胁和影响。4.问题性,即弱点威胁( WT),这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威胁的防御性技术。当研究对象内部劣势与研究对象外部威胁同时存在时,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直接威胁到研究对象的生死存亡。此时研究对象往往采取降低成本和消耗实现自保的方式。当分析因素和构造矩阵完成后,就要开始制定计划。其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在决策时做到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并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研究对象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2.2 SWOT分析法与文化旅游SWOT方法自形成以来已广泛的应用于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中,成为战略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它能清晰地把握全局,分析自身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把握环境提供的机会,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威胁。该方法的优点是使用简单,分析直观,在没有专业化分析工具和精确数据支撑时也能得到具有一定说服力的结论。但同时这种定性分析法也具有精确度不够的缺点,最明显的是 S、W、O、T各种表现的描述本身就带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因此,在使用该方法时要注意规避其局限性,当各种表现作为判断依据时尽量做到客观和真实,在条件允许时还可提供一些定量数据来弥补定性分析的不足。文化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着众多重大的关键性选择,这就需要在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的前期计划制定和后期规划执行中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避免出现重大失误。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我国各地都力图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面临着激烈的外部竞争和挑战,各地都希望能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抵御风险,寻求自身的最大发展。SWOT分析法认为,所谓竞争优势是该研究对象所拥有的超越对手的实力和能力,是一种优越性的综合体现。由于研究对象是一个整体,且竞争优9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文化旅游研究势来源十分广泛,因此在做优劣势分析时必须从整个文化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上将自己与竞争对手进行详细对比。从某种意义上说,各地的文化旅游产品即是一种产品,而衡量一个研究对象及其产品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一般都只能站在现有受众的角度上,而不是站在研究对象自身的角度上。因此,各地在发展文化旅游维持竞争优势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采取适当的措施。一般认为,文化旅游中的竞争优势既包括了该地区的大文化背景、历史文化渊源、风土人情等无形因素,即所谓“软实力”,同时也包括了山川地貌等有形的因素,它们是构成竞争优势的物质载体。除此之外,还应包括该地区的政府政策水平、规划水平、管理和组织能力、工作人员素质等众多因素综合反映的竞争能力上。从产品线的角度来说,也可以理解为是产品线的宽度、质量、适用性、风格和形象以及服务的及时性等。与之相反的就是竞争劣势。当某地区发展文化旅游有了起色并在某些方面具有了竞争优势后必会吸引到竞争对手的注意。一般地说,该地区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建立起的某种竞争优势会保持一段时间,当竞争对手直接进攻研究对象的优势所在,或采取其它更为有力的策略时,会开始削弱这种优势,这便要求当地管理者应当确认并评价每一个机会的成长前景,选取那些可与自身资源匹配、能获得竞争优势的潜力最大的最佳机会。与此同时,威胁也是常常相伴相随的。任何研究对象都不可避免会存在外部威胁,如何应对外部威胁是每个研究对象都必须面对的。外部威胁一般表现为强大的新竞争对手,现有资源的可替代性资源、汇率等国际环境、人口特征和社会消费方式变化、周期性市场衰退等。对各地旅游的主管部门来说,最理想的当然是通过自有优势取得发展机遇。任何管理者都会关心自己拥有的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和发展模式是否容易被复制,因为一项资源的模仿成本和难度越大,它的潜在竞争价值就越大。同时期望这项优势能够持续,持续的时间越长,其价值越大。SWOT分析法的最终目的是研究对象如何在现有的内外部环境下最大限度运用自身资源得到更好的发展。10 3河南省的文化旅游发展3 河南省的文化旅游发展3.1河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概况从地理环境上看,河南地处我国中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远古时期河南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故被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也成为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中说,天下共分九州,其中豫州居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称。河南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祥地和发源地,是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传承区,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从夏商周以来至唐宋,先后有 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或迁都于此,数千年来一直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洛地区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闻名海内外的中华古都,中国的八大古都中,河南占其中一半。每当中国内乱,群雄“逐鹿中原”时,河南都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河南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9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5个,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都居全国首位。省内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众多,既有嵩山、鸡公山、云台山、王屋山这样的自然资源,更有少林寺、白马寺、龙门石窟、黄帝故里、应天书院、安阳殷墟、开封古城、商丘古城等闻名海内外的人文遗迹。河南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其以中原文化为母体,衍生出丰富的地区文化资源。中原文化是以中原地区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神龙文化。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智慧、勇敢和尊贵的象征。河南是龙的故乡,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阳一带首创龙图腾,被称为人文始祖的黄帝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后于今新郑一带也以龙为新部落图腾,这也是今天中国人被称为“炎龚绍方:关于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5期。11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文化旅游研究黄子孙”和“龙的传人”的由来。濮阳蚌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象,距今6400年,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2.汉字文化。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并对其他东亚国家如朝鲜、韩国、日本等文字和文化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地区,黄帝时代仓颉造字,安阳甲骨文出土,上蔡人李斯帮助秦始皇制定规范实现“书同文”,漯河人许慎编写出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而至今人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就产生在开封,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明在此。3.姓氏文化。中华姓氏大半发源于河南,在目前的300个大姓中,有171个来源于河南。中华姓氏大典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有1834个,占全部4820个姓氏的三分之一。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