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鸡为什么吃小石子的秘密.doc_第1页
我发现了鸡为什么吃小石子的秘密.doc_第2页
我发现了鸡为什么吃小石子的秘密.doc_第3页
我发现了鸡为什么吃小石子的秘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发现了鸡为什么吃小石子的秘密放假了,妈妈带我去看望舅舅。我在舅舅家玩得可开心了。这不,一玩还“玩”出了问题:鸡为什么吃小石子?那天中午,我在舅舅家的院子里玩,发现院子一角几只脖子油亮、神态安详的公鸡正在啄米。我情不自禁地蹲了下来,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它们。只见一只身穿“大花衣”的公鸡啄了几下米,突然迅速地啄起了一块小石子,脖子一挺,就把小石子吞下去了。咦?大公鸡有米不吃,为什么偏偏吞小石子呢?我觉得很奇怪,想啊想,脑子里的疑问越来越多,我真是越想越糊涂。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恰好这天晚上,舅舅要杀鸡。一听到鸡翅膀“扑棱”的声音,中午的疑问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要弄个明白。于是,我悄悄地溜进厨房。还好,放鸡内脏的袋子还没扔掉。我连忙一扯,将还没整理好的鸡胗(zhn)扯了出来,拿到后院准备研究一番。我准备好工具剪子、塑料盒和一副手套。我戴上手套,拿起剪子,将鸡胗剪开。随之,一股难闻的血腥味扑鼻而来。我只好屏住呼吸,把鸡胗一翻,仔细一看,里面是一些小石子和一些半碎的米粒,湿漉漉的。难道鸡吃小石子是为了磨碎肚子里的食物吗?为了证实这一点,我找来一个瓶子,倒上一点儿水,放了一些米和小石子,盖上盖儿,摇了半天,打开瓶盖儿一看,呀!有些米碎了!原来,鸡的胃不会收缩,它只好吃一些小石子,借小石子的滚动把米磨碎,以助消化。啊,我终于明白鸡为什么吃小石子了!我高兴得一跳三尺高,真想把这件事告诉全世界的人!虽然很多人已经发现了鸡吃小石子的原因,但我认为,自己发现的与别人告知的是截然不同的。【行文写法赏析】开篇点题,自然引出问题,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起下文。用词准确,展现出了公鸡的外形和神态特点。运用两个成语描绘出小作者对公鸡啄米产生了兴趣。用了“啄、挺、吞”这三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公鸡吞小石子的动作。提出疑问,描述感受,既体现出小作者善于思考,又自然引出下文对问题的探究。引用俗语,巧妙过渡。把探索发现的过程描写得细致有序。结尾道出这次探秘的感想,使习作更有深意。篇章结构借鉴观察日记三则2月24日星期二晴种下蒜头今天,妈妈买来两头大蒜让我种。我看着小球似的大蒜说:“圆滚滚的,叫我怎么种呀?”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把它们的外衣脱去就明白了。”我剥去大蒜的外衣,哦,原来它是由11个“兄弟”组成的,浅白色的皮肤,肩挨着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好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我挑了两个“个头”大的种上,再向杯子做成的透明的“花盆”里浇上一点儿水,最后我对大蒜说:“天气渐渐暖和了,你们快快发芽吧!”3月3日星期二阴大蒜发芽放学回到家,我马上到阳台去看大蒜。啊,大蒜已经发芽啦!那又绿又嫩的小芽儿好像刚出生的小宝宝,可爱极了!忽然,我从透明的“花盆”里看见泥土里有些白色的东西。仔细一看,哦,原来是大蒜长出了根,白白的,一缕一缕的,像是老爷爷的白胡须。3月9日星期一晴长出叶片大蒜长出了两片叶子,绿绿的,直直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大蒜叶里又长出一片小蒜叶,好像袋鼠妈妈袋子里的小宝宝。再看根部,“白胡须”已经很长了,好像要把“花盆”的底部顶破似的。啊,大蒜长大了,我的知识也增多了。明天我要把它带到学校去,让同学们也了解它。【行文写法赏析】采用小标题引领法,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本则日记要记述的内容。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大蒜去皮后的样子,语言生动、活泼。语言简洁明了,直接进入话题。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大蒜发出了又绿又嫩的小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观察细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大蒜根须的样子,描写形象、生动。一连串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大蒜生长过程中的外形变化特点。篇章结构借鉴狗尾巴探秘孙傲阳“小贝我回来了!”话音未落,“小贝”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过来。你可别误会,我家的“小贝”不是贝克汉姆,而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每天放学回家,还没等我迈进大门,小贝就冲过来,用毛茸茸的身体蹭(cn)我的腿,绕着我转来转去。直到我蹲下来轻轻地抚摸着它的头,它才会非常乖巧地停下来,撒(s)娇般地用舌头舔(tin)我的手。突然,我注意到它的尾巴正欢快地摇着。一个问号在我心中冒出来:既然小贝见到我就会摇尾巴,那么见到别人呢?碰巧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从我们身边飞驰而过,只见小贝汪汪大叫,尾巴竖得像根正欲战斗的金箍()棒。太有意思了!于是,我决定对小贝的尾巴做一番观察。镜头一:5月9日小贝见妈妈下班回家,尾巴摇得厉害,还跑过去绕着妈妈撒娇,真惹人喜爱。镜头二:5月10日我和小贝在大门口玩,小贝对着路过的一个陌生的叔叔狂吠(fi),还竖起了尾巴,一副要开战的样子。镜头三:5月12日我带小贝去邻居家玩,小贝心情甚好,用尾巴冲着邻居家小弟弟友好地摇了摇,好像是和他打招呼。镜头四:5月15日对着初次见面的姑父,小贝“龙颜大怒”,不仅竖起了尾巴,还咬住他的裤脚不放。十来天的观察,让我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发现小贝见到“朋友”就会温顺而热情地摇尾巴,好像在用尾巴与好朋友打招呼;可是一旦遇到陌生人,它就会毫不客气地竖起尾巴,使自己时刻处于防卫状态,一副大战在即的架势。嘻嘻,狗尾巴探秘可真有趣!(“金星杯”全国小学生课堂作文大赛二等奖)【专家点评】文章开头风趣幽默,引发读者对小狗的关注和兴趣。“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更加形象地突出了“小贝”名字的由来。“冲”“蹭”“转”“舔”等动词生动地表现出小狗的活泼可爱及它与小主人之间的亲昵关系。把小狗的尾巴比喻成金箍棒,从尾巴的变化中引发思考,同时点明观察的原因。不同的镜头,丰富的变化,使观察内容呈现得客观真实,有说服力。交代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