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22层甲级写字楼弱电系统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某22层甲级写字楼弱电系统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某22层甲级写字楼弱电系统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某22层甲级写字楼弱电系统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某22层甲级写字楼弱电系统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8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本xxxxxxxx建设项目智能弱电系统安装工程投 标 文 件(技术标)投标单位:xxxxxxxx日期:二零零九年 月 日Xxxxxx建设项目智能弱电系统安装工程 技术标xxxxxxxx建设项目智能弱电系统安 装 工 程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第一章 设计概述51.1 前言51.2 需求分析51.3 应用功能需求51.4 设计原则81.5 设计依据91.6 项目设计目标10第二章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12.1 系统概述112.2 设计原则122.3 系统需求分析132.4 系统结构142.4 需求设计152.6楼宇自控系统监控点表232.7 设备选择配置说明28第三章 智能照明系统353.1 系统概述353.2 设计原则353.3 系统需求分析363.4 需求设计383.5 系统拓扑图393.6 设备选择配置说明41第四章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444.1 系统概述444.2 设计原则444.3 系统需求分析444.4 需求设计454.5 系统图464.6 设备选择配置说明46第五章 防盗报警系统525.1 系统概述525.2 设计原则525.3 系统需求分析525.4 需求设计535.5 系统图535.6 设备选择配置说明54第六章 一卡通系统596.1 系统概述596.2 设计依据596.3 系统需求分析616.4 系统设计626.5 系统拓扑图646.6 设备选择配置说明72第七章 有线电视系统907.1 系统概述907.2 设计依据907.3 系统需求分析907.4 需求设计907.5 系统结构907.6 系统组成927.7 系统拓扑图927.7 设备选择配置说明93第八章 紧急广播级背景音乐系统948.1 系统概述948.2 设计依据948.3 系统需求分析948.4 系统需求设计958.5 系统图1028.6 设备选择配置说明104第九章 信息发布系统1139.1 系统概述1139.2 设计依据1139.3 系统需求分析1139.4 需求设计1139.5系统组成及功能1139.6 设备选择配置说明115第十章 综合布线系统11710.1 系统概述11710.2 设计目标11710.3 设计原则11810.4 设计依据11810.5 需求设计11810.6 系统图12110.7 设备选择配置说明12510.8 线缆测试128第十一章 计算机网络系统13311.1 系统概述13311.2 设计原则13311.3 系统需求分析13511.4 需求设计13711.5 系统拓扑图13811.6 设备选择配置说明144第十二章 多功能会议系统16312.1 系统概述16312.2 设计原则16312.3 设计依据16412.4 系统需求分析16412.5需求设计16512.6 系统拓扑图及各系统设备选型168第十三章 机房装修20413.1 系统概述20413.2 系统需求分析20413.4 需求设计20413.5 系统设计206第十四章 综合管线系统22514.1 系统概述22514.2技术要求225第十五章 中央集成管理系统22615.1 系统概述22615.2 设计原则22715.3 系统需求分析22815.4 需求设计22915.5 系统拓扑图23115.6 设备选择配置说明232第十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23316.1工程概况23316.2编制依据23316.3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和岗位责任制度23416.4 施工组织设计23816.5工程进度计划与控制25816.6质量控制26016.7 项目安全施工控制及措施26816.8 施工总进度计划表278第十七章 售后服务27917.1 完善的技术及系统服务体系27917.2质保期内售后服务承诺27917.3 两年质保期满后,设备的维修保养服务内容28317.4技术培训28317.5工程配合的条件284第一章 设计概述1.1 前言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5443平方米,其中主楼522层为办公用房约56500平方米,裙楼14层(含商务中心、中西餐厅、健身房、国际交流中心)约12702平方米,地下室三层(含厨房、设备机房、地下车库等)约26241平方米。净用地面积17.14亩。建筑高度:1#主楼顶屋面标高:90.15m,2#主楼顶屋面标高:98.15m。建筑层数:地下3层,1#主楼地上21层,2#主楼地上23层,各楼层层高为:,-3F:3.50m,-2F:3.90m,-1F:4.70m,1F:5.20m, 2F-4F:4.80m, 5F-22F:4.00m。1.2 需求分析xxxxxxxx建设项目智能弱电系统安装工程的系统功能与管理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大厦使用功能的需要,符合现行国家智能建筑甲级标准的要求。在遵循先进性、成熟性、开放性、标准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实际使用需求,采用简便经济的实施方案,以较少的投资将中心建设成为安全、高效、舒适、节能的智能化大厦,以满足调度中心各项业务和内部管理的需求,满足调度中心内的业主能正常进行商务、通讯、休闲和娱乐活动的需求。工程弱电系统设备(含软件)选型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做到“标准化”,“模块化”,采用广泛应用的性能可靠的成熟产品,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1.3 应用功能需求1.3.1 监控系统如今,随着建筑物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标准逐渐提高,建筑物的机电设备数量也急剧增加,这些设备分散在建筑物的各个楼层和角落,采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实现对所有机电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就能确保建筑物内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提高建筑物内人员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 系统能够根据室外环境状况和用户的要求,对大厦内设备进行控制,调节冷、热等能源的消耗量,可以有效减少水、电和冷热能源的浪费,同时充分满足人体对大厦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本项目的主要监控系统与设备的内容包括冷水系统、供热系统、新风机组与空调机组、给水系统、污水系统、地下车场排风机、变配电系统、电梯等,同时系统具备风机盘管联网监控功能。1.3.2 智能照明系统该调度中心智能照明系统主要涉及对地下停车场照明、一层大堂照明、电梯厅照明、公共走廊照明、公共卫生间照明、立面景观照明、公共卫生间热水供水器等公共区域进行智能化控制;本系统包含现场探测器、智能控制面板及管线回路。对该调度中心大楼照明实行监控不仅简化操作,还可以进行时间表控制,使被控灯具按时开启或熄灭,利于节约电能。1.3.3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通过闭路电视,即时摄取像景,传输至安保控制室,进行可选择性显示录像,并配备低照度高灵敏摄像机及硬盘录像机等。对主要大厅、出入口、主要通行道、重要场所、停车场,电梯厅、电梯轿厢等场所进行远程监测,并在必要的情况下联动系统。该大厦的安全管理系统可以随时监视大厦安保中心的运行情况并取得大厦安保系统的监视图像。安保系统的设计应为大厦今后的发展保留充分的扩展余地。CCTV系统的视频矩阵切换设备通过独立的硬件实现,并且能接受大厦安保系统的CCTV系统的信号。1.3.4 防盗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采用总线制防盗报警主机+总线扩展模块的方式,传输采用485总线方式。前端报警探测器按技防要求和针对不同区域的布点原则分布在各层楼面,将报警信号传送到弱电间,联动摄像机和门禁点的报警点,一方面接入报警分区模块,报警分区模块通过485总线连接到安防系统控制中心的报警主机上,另一方面把报警信号并联接到本弱电间的编码器报警输入和门禁控制器的报警输入。1.3.5 一卡通系统根据设计要求,我们采用先进、可靠和稳定的非接触卡技术实现本系统功能。为本项目提出的“一卡通”涵盖了门禁控制、停车场管理、无线巡更和消费管理系统4个部分。门禁管理也是智能化建筑的重要应用之一,选用先进、成熟的建筑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能将大楼内重点部位的出入口安全由计算机系统进行全面的管理,系统状态显示和运行控制,为物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电子巡更系统则作为现代安全防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楼安全保卫,为大楼提供技防+人防的安全保证。根据设计要求,在大楼车库出入口设置一套停车场管理系统,并与物管中心联网。另外消费管理系统和一卡通服务器联网,做到一卡多用的目的。1.3.6 有线电视系统大楼有线电视系统设计以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为依据,采用双向邻频传输技术,前端、放大器和信号分配设备选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准的产品,使整个系统在今后五年至十年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充分发展的余地。在有关区域设置有线电视终端,电视信号要求分为当地有线电视系统和自办电视节目混合后传送到有线电视终端。1.3.7 紧急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背景音乐及广播系统是为大楼提供背景音乐、业务广播和火灾应急广播等的公共广播音响系统。配点原则为声音覆盖楼内外每个公共区域,声压均匀。该系统提供背景音乐音源,同时,作为楼宇活动时的音响系统。该系统和消防系统共用广播喇叭,消防紧急广播具备优先功能。整个系统的背景广播分为46个区域,包括1号楼、2号楼的楼宇走廊、会议室、地下区域以及室外广播区域等。该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对各个区域进行广播,而每个分区由不同数量的扬声器组成。消防广播时,也可以全区、分区或随意组合播放区域进行。主控制系统全部采用数字化软件控制,其内部所有系统需要的设备均为数字化设备,对系统的组成、编辑或设备的调节都极其方便,所有设备的控制、编辑方式多至几十种方式。每个区域可以显示当前播放的音源类型,控制人员通过广播状态窗口即可知道所有区域当前的广播状态,包括广播内容、电平大小等。控制人员通过计算机即可以方便地查看输入、输出信号电平大小等。当系统服务器收到消防广播信号时,自动提升广播音量到指定或最大状态。背景音乐及广播系统总控室设在消防控制室。1.3.8 信息发布系统信息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部分是对外信息发布,如欢迎信息、物业通知、活动通知、天气预报、宣传资料、滚动发布政策法规、热点新闻、网上信息转发公告、滚动字幕、致欢迎词等。第二部分是对内信息发布,包括内部通知、业务信息、楼层平面图、办公自动化等等。 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可观的广告收益。本系统前端设备由2块11.43平方米(单面显示面积:高2.928m3.904m=11.43)LED大屏幕(全彩)等组成。暂时设计一块在主入口大厅侧墙面。次入口大厅侧墙面预留线路。系统的结构基于网络的拓展结构,信息发布智能化管理,提高设备发布信息的可靠性、稳定性、信息智能化和人性化编辑。1.3.9 综合布线系统本系统在数据传输选用六类布线系统,语音传输选用超五类布线系统,部分重要区域(功能房间)采用4芯光纤到桌面布线系统;1#楼标准层数据主干采用多模6芯千兆光纤;语音主干采用三类100对大对数电缆;2#楼数据主干采用多模8芯万兆光纤;语音主干采用三类100对大对数电缆;1#、2#楼4F以上每层分为四个大开间办公区,每个办公区设一个多媒体箱(每层设置4个TP转接箱)。1#楼各多媒体箱分别预留4根六类4对UTP和1根三类25对UTP(其中每层两侧的多媒体箱分别多预留1根4芯千兆多模光纤),每箱设置4个6类数据点,25对3类语音点,每3层设1个配线间;2#楼各多媒体箱分别预留24根六类4UTP和1根三类25类UTP,每层设配线间;1.3.10 计算机网络系统总体网络构建应采用“千兆骨干,千兆桌面”,并可无缝升级到“万兆骨干,千兆桌面”的业界领先建网理念;同时考虑到自用楼网络的安全性,自用楼和出租楼的网络应完全物理隔离。网络安全:出口安全通过在出口防火墙与核心交换机之间部署入侵抵御系统,并提供病毒过滤功能。数据中心的关键应用服务器可直接连接到防火墙的千兆接口,是实现对关键应用的保护。防火墙和核心交换机之间通过双万兆捆绑连接,确保防火墙和核心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带宽是不会成为瓶颈。通过网络管理软件,统一监控网络设备和链路运行情况。对用户采取身份认证、授权和行为管理。1.3.11 多功能会议系统多功能会议系统包括4层1#、2#楼共计4间会议室,其中:多功能厅(311人)1间;中型会议室2间;小型会议室1间。多功能厅可召开大型会议、视频会议及小型文艺演出等功能(音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电动大屏幕系统及舞台音频灯光系统)。中档中会议室共2间。可召开一般会议(音频会议系统)。本会议室按照中档级别进行设计。扩声系统由传统的8只吸顶音箱,周边设备,信号源系统等组成。小会议室1间。可召开一般会议(音频会议系统)。主要是讨论会议模式为主的会议。1.3.12 机房装修本项目机房装修工程包含一层设备管理机房及四层网络管理机房。其中,一层设备管理机房分为消防控制中心、电视监控中心、设备管理中心及UPS电源室;四层网络管理机房分为电信机房、网络中心、会议音视频系统工作站及UPS电源室。 1.3.13 综合管线系统提供图纸中所需的所有弱电桥架、钢管及所有辅件的供货、运输、施工以及相关工作,保证所有桥架、钢管的良好接地、管道畅通并通过当地有关部门的验收。1.3.14 中央集成管理系统 IBMS应满足各种信息共享的要求,主要包括设备的集成、系统软件的集成、人员的集成、组织机构的集成和研发、管理方法的集成等各个方面,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共享各种信息资源、降低运行成本、满足各类活动需要,避免多个系统机房分散维护、管理不便的弊端。通过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建立,使整个路网管理服务中心智能化和信息化不仅仅体现在局部系统,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信息的高度集中为分析和辅助决策打下基础,避免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功能只停留在子系统一级。1.4 设计原则本工程遵循下列设计原则:(1) 先进性:采用国内外通用的最新先进技术和优质品牌产品,并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适度超前。(2) 成熟性:采用经过工程运行试验的成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性能稳定,可靠。(3) 开放性: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整个系统具有互联性和互操作性。(4) 标准化:采用标准化的设计和标准化的产品(包括软件)。(5) 可扩展性:系统设计应考虑到未来的发展,留有必要冗余便于系统升级、扩展。(6) 安全性、可靠性:采用安全设计技术,确保楼宇内的人员、设备、重要文件资料、信息等的安全,严防非授权用户的侵入和机密信息的泄漏;应采取必要的冗余技术保证系统及其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7) 实用性:应符合使用要求,最大限度满足实际需要,面向应用、注重实效。(8) 可集成性:根据本工程特点及使用与管理的需要,应整体规划、深化设计,逐步集成,不断完善整体功能,并应综合优化组合,避免重复设置。(9) 宜管理性:系统软、硬件的设计、集成要充分考虑使整个系统运行操作简单,人机界面友好,管理科学、便捷,易于维护。(10) 经济性:系统应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和长期运行效益。1.5 设计依据对于xxxxxxxx建设项目智能弱电系统安装工程的规划设计,我们严格遵循如下设计依据:1、相关国际标准,国家规范,地方规定: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J13-32-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47-9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民用闭路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1990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1年版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 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GB50339-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GB50116-9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Y/T106-199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J 57-83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 79-85 以太网100Base-T标准IEEE 802.3u 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Z 2、xxxxxxxx建设项目智能弱电系统安装工程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1.6 项目设计目标本工程范围内的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功能、管理要求达到国家智能建筑设计甲级标准。其建设主要目标:(1) 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工作与生活环境。(2) 提供大厦的设备(或系统)、功能和信息共享的智能管理环境,提高大厦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3) 提供调度中心未来发展所需的智能建筑功能升级与扩展的容量。第二章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2.1 系统概述本方案针对xxxxxxxx项目的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而进行设计。系统采用施耐德TAC的Vista楼宇自控系统。 根据该项目的特点,我们将利用Vista系统对建筑物内的所有冷源系统设备、空调送风排风系统设备、热源系统设备、给排水系统设备、高低压供配电系统设备、电梯系统设备、发电机系统设备实行全时间的集中监测、分散控制和管理,并将变配电监控系统通过通讯网关进行集成,以实现二次监测,同时收集、记录、保存有关系统的重要信息及数据,同时预留智能照明系统网关、漏电监测系统网关等,作到一体化管理,达到提高运行效率,保证办公、公寓的环境需要,节省能源,节省人力,最大限度安全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办公楼在城市建设中始终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脚色。高级写字楼往往是一座城市的标志建筑,城市的象征。成千上万的白领在写字楼中工作,他们都是商界或政界的精英,是社会的高薪阶层。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不仅仅是对他们个人的负责,同样也是对整个社会的负责。现代建筑几乎都是全封闭或半封闭式,楼内空气完全依靠空调系统进行输送新风或循环处理。因此长期处于空调间内的人员完全依赖空调系统获得良好的环境。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空调系统的运行不尽人意。人们长期待在空调间内容易患上空调病,空调系统还可以加速病菌的传播。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空调系统又是“耗能大户”,一座楼中几乎一半的能源是被空调系统消耗的。所以我们讲人们离不开空调,但又惧怕空调。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让空调系统根据人们的意愿为人服务呢!楼宇自控系统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对包括空调系统在内的机电设备进行监控,指挥这些设备的运行。例如,空调系统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供风温度,让室内气温随着室外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即节约了能源又让人感觉舒适。冬天气候干燥我们可以加湿空气,提高室内相对湿度;夏季高温高湿让人感到不适,我们可以在去掉湿度的同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不会让人感到阴冷。又如,办公室内人员流动较大,特别是会议室,要想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必须空调系统能随着负荷的变化随时调节供奉量,这对于一般的空调系统而言是无能为力,可是VAV变风量空调系统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达到这个功能。在比如,办公室的灯光从上班到下班不管是否需要都一直开着。结果靠近窗户的位置不需要灯光浪费电,而远离窗户的位置可能还觉得照度不够亮。我们使用楼宇姿控系统控制照明系统根据室外光强和室内照度相结合分别调整里外的电灯开启,以及灯光照度。不但满足照度要求有节约电力。楼宇自控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美不胜数,是大厦管理者的好帮手、好管家。施耐德TAC楼宇自控系统是世界上第一家推出集散控制系统的公司,是第一家将直接数字控制技术用到楼宇控制的公司,还是第一家获得ISO9001和ISO14001质量认证的楼宇自控厂家。几十年的历史使TAC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楼宇自控厂家。2.2 设计原则先进性我们所采用的Vista系统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系统之一,它是以集散控制理论为基础的成熟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它具有结构灵活、适性强、扩展方便、软件优化设备运行、操作简单等特点。VISTA系统即可采用WINDOWS NT 操作系统,更可采用Windows 2000或XP操作系统作为运行环境。VISTA系统的管理软件,如Web Station等,都采用先进的客户机/服务器(C/S)架构。Vista系统的主控设备DDC控制器的CPU均为32位,且相互之间能以点对点无主从的方式进行直接通讯。TAC的DDC控制器功能强大,内置多种控制程序和能源管理程序,控制器编程方式和设置配置方便灵活。安全性、可靠性及容错性我们在结构设计上采用分层结构,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方式,减少故障风险,提高系统可靠性。VISTA控制网络支持中央操作站与现地直接数字控制器(DDC)的联接, 网络上的所有数字控制器(DDC)均是独立工作,中央操作站的故障不会影响DDC控制器的正常运行。DDC对每台空调机或新风机采用一对一控制方式。DDC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Vista系统有多种控制器可供选择,而且I/O模块与控制器分离安装,用总线连接,使得I/O模块的配置极为方便。对控制器控制点位进行预留余量配置。开放性和可集成性我们所设计的VISTA系统的网络采用开放式设计:对内,自身的多级网络设计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对外,在硬件方面能与第三方产品设备、系统实现无缝联接集成。在软件方面采用了标准的开放接口,系统集成支持包含目前楼宇自控及信息产业中绝大多数的标准:能以COM/DCOM、TCP/IP、LonWorks、ODBC、OPC、BACnet、ActiveX、Modbus等不同技术与其他系统结合,实现同其它楼宇系统可互操作性以及与企业内部信息网络的可连接性等特点,从而实现管理系统网络整体的信息共享和统一管理,系统的开放式平台设计同时也可与Windows, UNIX,LonWorks及BACnet等标准进行配合。经济性我们本着务实和节约的原则, 努力地提供给业主一套可行和有效经济的控制系统。VISTA结构形式为模块式,控制方式极其灵活,控制层的维护和扩展极为方便。使得楼宇管理系统可以很方便地扩展,节省初期投资,系统各部分可分别随调试完成投入使用。VISTA系统能够满足您在管理上节省费用的要求,投入有效的使用能量即能保证房间的高标准和舒适性。设计依据:Vista系统通过了国际上欧洲、美国行业标准的认证,并且具备LonMark认证。根据实际, 我们参照和严格执行国家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执行的设计依据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BJT169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BJ232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J1687)95修订商用建筑线缆标准( EIATIA568A)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l180195)中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3 系统需求分析该调度中心应适合办公、娱乐、写字楼出租的多功能用途,拥有更舒适的工作环境、娱乐环境,向人们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快捷的综合服务功能。通过优化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环境质量的可调性。对该调度中心的机电设备有效管理、节能管理、温湿度、舒适度、安全性的良好实现,最终将成为提升整个该调度中心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业主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当前随着建筑物的规模增大和标准提高,建筑物的机电设备数量也急剧增加,这些设备分散在建筑物的各个楼层和角落,采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实现对所有机电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就能确保建筑物内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提高建筑物内人员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1.1环境舒适需求该调度中心是个综合性智能大厦,对环境舒适度有较高的需求,希望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空调通风系统高精度地控制和调节,从而能提供最舒适的温度、湿度,充分满足使用需要。1.2运行成本需求该调度中心做为现代化的智能大厦,对设备的运行成本、管理成本和管理效率十分重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自动、高效地控制设备能耗,完全能够降低运行成本和设备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大厦内使用各类机电设备,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能够自动地在设备的运行管理中处理好设备的均负荷工作,监视设备运行状况,故障报警时提醒维护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设备损耗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1.3节能需求节能是个世界性问题也是该调度中心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楼宇设备自动监控系统特有的计算功能和调节控制功能,使系统能够根据室外环境状况和用户的要求,对大厦内设备进行控制,调节冷、热等能源的消耗量,可以有效减少水、电和冷热能源的浪费,同时充分满足人体对大厦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对于业主来讲,使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所带来的能耗降低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从而节省的成本也相当可观。1.4写字楼需求该调度中心的出租写字楼涉及1#楼和2#楼。写字楼有着工作人员密集的特点,所以新风量的保证是环境舒适的基本要求,对写字楼每层的主要设备都要详细监视控制是完全满足大楼使用要求的良好保证。本项目的主要监控系统与设备的内容包括冷水系统、供热系统、新风机组与空调机组、给水系统、污水系统、地下车场排风机、变配电系统、电梯等,同时系统具备风机盘管联网监控功能。2.4 系统结构Vista采用了多层网络结构和世界先进技术,使得Vista集散系统无论在可靠性和技术上都是世界领先的水平。管理级网络采用总线型的网络拓扑结构来构成局域网,支持TCP /IP协议,能够提供基于Internet的远程管理解决方案。操作人员能够采用浏览器IE对系统进行监控 ,输入IP地址或域名即可通过互联网或企业内部网浏览和控制Lonworks 网络中的单元。系统产生的报警能够通过互联网或企业内部网以E-mail的方式传给一个或者多个接收者。设备的远程监控无需通过中央站软件,系统可采用小型Web服务器的方式对被控设备实现直观的和动态的监控。联网用户(已经被授权)能够修改系统的参数和设定点;检查和确认报警。根据被授权用户的级别,用户也可以浏览系统中的特定文件,如技术文件、报表等等。所有更新的值均能以动态的方式实时显示。如果用户修改了设定值,所有联网的用户数据都能够实时更新。能容易地实现与建筑物中其它相关系统和独立设置的智能化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系统集成以及与其它厂商设备和系统的联接。通过这层网络能够把BAS中所有监控信息及时地反馈到中央站显示画面,而中央站系统也可通过这一网络传送程序、指令等到有关设备。至少提供OPC或DDE的第三方接口软件。数据传输速率不低于10Mbps。中央管理工作站位于中央控制室内。监控层网络采用国际领先的Lonworks控制网络技术,所有可自由编程控制器都具有LonMark认证标志。控制器具有32位的CPU,并且A/D和D/A转化分辨率至少为12位。作为集散控制分站之间的通信网络采用总线拓扑结构或自由拓扑结构实现各个分站之间、分站与中央站之间以及它们与专用控制、接口设备的数据通信。中央站可以通过这层网络把信息传送到任何指定的数据通信。所有分站以同等地位即点到点方式彼此互通信息。监控层网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其子网。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25Mbps,且在最坏情况下不低于78Kbps。总线通讯距离不低于2700米。2.4 需求设计根据项目要求,本工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包括:冷热源监控系统,空调机组监控系统,变配电监测系统,送排风监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电梯监控系统,柴油发电机监控系统共七个子系统。2.4.1 中央工作站中央管理工作站位于中央控制室内。主要配置如下:1、主控计算机 1台2、打印机 1台3、通讯卡 1套2.4.2 冷水机组的控制 监控内容控制方法冷负荷需求计算根据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和供水流量测量值,自动计算建筑空调实际所需冷负荷量。机组台数控制根据建筑所需冷负荷及差压旁通阀开度,自动调整冷水机组运行台数,达到最佳节能目的。独立空调区域负荷计算根据Q=C*M*(T1-T2)T1分回水管温度,T2分供水总管温度,M分回水管回水流量当负荷大于一台机组的15%,则第二台机组运行。机组联锁控制启动:冷却塔蝶阀开启,冷却水蝶阀开启,开冷却水泵,冷冻水蝶阀开启,开冷冻水泵,开冷水机组。停止:停冷水机组,关冷冻泵,关冷冻水蝶阀,关冷却水泵,关冷却水蝶阀,关冷却塔风机、蝶阀。冷冻水差压控制根据冷冻水供回水压差,自动调节旁通调节阀,维持供水压差恒定。冷却水温度控制根据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冷却塔风机的启停台数。水泵保护控制水泵启动后,水流开关检测水流状态,如故障则自动停机水泵运行时如发生故障,备用泵自动投入运行。机组定时启停控制根据事先排定的工作节假日作息时间表,定时启停机组自动统计机组各水泵、风机的累计工作时间,提示定时维修。机组运行参数监测系统内各检测点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自动显示,定时打印及故障报警。水箱补水控制自动控制进水电磁阀的开启与闭合,使膨胀水箱水位维持在允许范围内,水位超限进行故障报警。监控工况根据冷水机组监控功能表,对机组以及整个空调水系统的工况进行监控。标准通讯网关与冷水机组可实现完全开放式的数据通讯。冷水机组控制系统通信接口与Vista系统通信接口,采用点对点的方式联入楼宇管理系统采用集成网关对楼内的中央制冷站通过计算机通信方式与每组机组的通信接口进行通讯,可对机组内部参数进行监测、设定及机组启停控制,Vista楼宇自控系统通过DDC控制器直接采集冷源系统中的冷冻机组以及空调水泵的各种参数。同时监视冷冻机组及空调水泵、冷却塔的启停,各种联动控制的实现与否,和备用设备的正常转换。Vista系统有标准网关可供选择,能直接与许多著名冷冻机生产厂家的标准网关接口相连,如:约克(York)、开利(Carrier)、特灵(Trane)、麦克维尔(McQuay)等公司。它可将机组的内部运行状态,过热报警、防冻报警,及机组的内部温度等内部参数通过通信方式直接告诉Vista系统。网关的方式具有以下优点:提高了系统的技术等级和可靠性可监控更多的系统参数,且增加监控点不增加现场布线工作避免了传感器的重复投资,减少了现场的布线工作通过网关可以直接得到下列参数序号监控参数类型1 冷冻水供水温度AI2 冷冻水回水温度AI3 冷凝水供水温度 AI4 冷凝水回水温度AI5 压缩机电功率AI6 压缩机累积运行时间AI7 压缩机累运行状态 DI8 压缩机电流百分比(三相电流平均值)AI9 压缩机马达温度AI10 蒸发器冷媒压力 AI11 冷凝器冷媒压力 AI12 压缩机冷媒压力 AI13 蒸发器冷媒温度 AI14 冷凝器冷媒温度 AI15 油温 AI16 油压差 AI17 冷水机组状态DI18 冷凝器水流状态DI19 冷冻水水流状态 DI20 冷冻水流量AI21 冷却水水流状态 DI22 冷却水流量AI23 报警(需手动复位)DI24 报警(控制器自动复位)DI25 提示性报警DI26 报警输出DI27 机组控制器通讯状态DI28 冷水机组 开/停DO29 冷冻水(供水)温度设定AO30 机组电流限制设定点AO31 当前故障分析AI32 故障发生时间AI冷冻机组控制流程框图典型控制界面图2.4.3 热源设备的控制监控内容控制方法二次水温度自动调节自动调节热交换器一次热水/蒸汽阀的开度,保证二次出水温度为设定值。机组联锁控制当循环泵停止运行时,热水/蒸汽调节阀迅速关闭。机组定时启停控制根据事先排定的工作节假日作息时间表,定时启停机组自动累计设备工作时间,提示定时维修。运行参数及报警自动检测系统内各检测点的温度、压力等参数,定时记录、打印、故障报警。监控工况根据冷水机组监控功能表,对机组以及整个空调水系统的工况进行监控。2.4.4 空调机组控制启停控制在中央管理站设定时间表程序,并下载置相DDC,来控制空调机组的启停,可根据要求临时或者永久设定、改变有关时间表,确定高峰和特殊时段。温度控制通过安装在回风管和送风管上的风管温度传感器测量回风和送风温度(AI)根据系统的设定参数控制调节阀开度,以达到降温或加热的功能,以保证控制区域内温度的要求,同时节约能源。(AO)根据室外温、湿度和焓值计算对空调机设定温度进行修正。状态监测通过风机过载继电器状态监测,产生风机故障报警信号(DI)通过空调控制柜的二次回路监测风机的运行状态信号(DI)通过空调控制柜的二次回路监测风机的手/自动状态信号(DI)通过安装压差开关,监测过滤网两侧压差,根据设定值产生阻塞报警信号, 提示清洗过滤网,提高过滤效率。压差设定值20-300Pa,可调报警范围(DI)通过安装压差开关,监测风机运行压力(DI)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对重要和大口径安装维护比较困难的水管调节控制阀门驱动器,全部采用本公司具有专利的电动液压式二通阀驱动器和电磁式调节阀,保证PID调节的精度和驱动器的长期无磨损运行系统。软件控制模式DDC控制器能进行下列各项标准及完备的控制模式: 两态控制(ON/OFF) 比例控制(P) 比例加积分控制(PI) 比例加微积分控制(PID)控制回路的自动调节: 控制软件提供一个备用功能,用以限制每小时装置被控制周期次数。 启停风机时,风机与风门、调节阀同时联动:风机停,风门、调节阀关闭;风机启,风门、调节阀开,同时风门和调节阀有最小开度限制,满足最小新风换气要求。 控制软件对重型装置提供一个延迟开启的功能,用以保护重型装置在开启过渡情况下可能造成的损坏。 当停电回复正常后,控制软件将会根据每一个装置的个别启/停时间表,对装置发出启/停的指令。 为满足不同用户对环境的需求,针对人流量移动较大的区域或时段采用前馈控制方法,克服由于采用反馈原理控制而造成的温度调节迟后的问题。2.4.5 新风机组控制每台新风机在送风口设温度传感器1个、压差开关1个(作探测过滤器淤塞报警用)、压差开关1个(作监测风机运行压力)、冷冻水开度调节阀及其驱动装置一套。DDC通过对以上的数据采集装置及执行机构的控制,实现对变频新风机的监控,其监控功能功能主要有:风机开关控制 风机的开关控制主要是通过BA系统预设的时间表来进行启停控制的。在一些特别的情况,如加班情况,风机有需要在预先设定时间表之外的时间启动,用户可选择在BAS操作站上操作启/停风机。BA系统允许用户自行设定风机状态与控制之间的联锁监察功能。在设定此功能后,BA 系统会自动监测风机的状态是否与控制要求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说明此控制点的设备有故障,BA 系统会以警形式在操作站上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做出相的处理。另外,BA 系统会将有关的事项一一记录,以作日后检查之用. 还有, BA 系统允许用户自行设定测量设备的累积运行时间,以便维修人员在设备运行至一定时间后, 进行维修工作。风机运行状态BA 系统通过风机主接触器测量风机的实际状态,以便操作人员实时了解风机的运行状态。滤网状态检测BA 系统通过压差开关,监测过滤网的前后压差。当压差超过压差开关的预设值(在压差开关上可调), BA 系统会报警形式在操作站上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安排有关人员做滤网清洗工作。而BA 系统也会将有关的事项一一记录, 以作日后检查之用。运行时间累计BA系统利用软件统计记时功能,可以实时的累计风机的运行时间,并记录显示。冷冻水阀门、送风温度控制DDC 控制器会检测送风温度并将它与预设的温度值(可供用户调较)作比较,进行PID运算,然后输出至冷冻水阀,以作温度调节作用。另外此冷冻水阀会与风机状态联锁,在风机关闭的情况下,将冷冻水阀关闭。风机报警监测DDC控制器会检测风机热继电器跳闸报警。在有报警时,停下风机并报警形式在操作站上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安排有关人员做检修工作。而 BA 系统也会将有关的事项一一记录,以作日后检查之用。根据室外温、湿度及室内CO2的比较,自动调节风机转速比例,在春秋过度季节,尽量使用新风能量,采用高速运转控制方式;在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