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古度生卒年佐证与友朋酬赠作品系年.doc_第1页
林古度生卒年佐证与友朋酬赠作品系年.doc_第2页
林古度生卒年佐证与友朋酬赠作品系年.doc_第3页
林古度生卒年佐证与友朋酬赠作品系年.doc_第4页
林古度生卒年佐证与友朋酬赠作品系年.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古度生卒年佐证与友朋酬赠作品系年第25卷第6期2004年12月闽江学院JOURNALOFMINJIANGUNIVERSITYV0】.25No.6Dec.2OO4林古度生卒年佐证与友朋酬赠作品系年朱则杰(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7)摘要:林古度是清初一位行辈既高,品格又好的着名遗民诗人,在-3时影响很大,交游广泛.关于他的生卒年,近年学术界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这一观点不但本身很有说服力,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得到多方面的印证.它既可以纠正以往的各种错误,也有助于为其他作家的相关作品进行准确的编年.关键词:清诗;林古度;生卒年;酬赠;考证中图分类号:K8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821(2004)06-001-04EvidencesofTheNatalandObituaryYearofLinGu-duandDatingofSomePoemsPresentedaSReciprocationZHUZe-jie(DepartmemofInternationalCulture,ZhejiaagUnersity,Hangzhou310027)Abstract:LinGu-du,oneoftheremainsofMingDynasty,WaSagrandoldpoetintheearlyQingDynastyandwongeneralpopularitythen.Withregardtohisnatalandobituaryyear,thereis8newpointofviewlately.Thisviewpointitselfisinreason,andl/_rtheiinorecanbeprovedbymanyotherfacts.ItCannotonlymakecorrections,butalsohelpfortheexactdatingofcorrelativeworksbyotherpoets.Keywords:Qingpoems;LinGudu;thenatalandobitum-yyear;poemspresentedasreciprocation;textuallyreseg.rch林古度是清初一位行辈很高的着名遗民诗人,也擅长书法,福建福清人.关于他的生卒年,以今人邓之诚先生清诗纪事初编卷二小传为代表,通常都作明万历八年庚辰(1580)至清康熙五年丙午(1666),享年八十七.顷读香港大公报2001年6月1日CIO版艺林栏目,见有汪世清先生艺苑疑年偶得?林古度一文,考证其生卒年十分精确严密.据该文所引方文山集?再续集卷三五言今体内乙巳年作岁暮哭友五首之一林茂之国老,可知林古度(茂之其字,一字那子)其实卒于康熙四年乙巳(1665),享年为八十六岁.这个结论一改成说,并且很具有说服力.如此则近年所出袁行云先生清人诗集叙录卷一,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以及陈友琴先生选注千首清人绝句,人民文学出版社清诗选等等,例当据此改正.而关于林古度的生年,该文虽然结论相同,但同时征引了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二秋槐诗支集第三题林那子七十初度,吴嘉纪陋轩诗卷二一钱行,赠林茂之两诗,特别是现存林古度自书行书诗卷的署款,交相论证,无一不合.并且补出其生日在该年正月,由此更见证据确凿.现在笔者在这个基础上,再举所知数例以为佐证.一是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林古度八十岁: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十红豆诗二集有七言古诗乳山道士劝酒歌,题注说:道士,闽收稿日期:2OO4-_0520作者简介:朱则杰(1956一),男,浙江永嘉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学系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清代诗歌研究.人林古度茂之也.正文有云:乳山道士年八十,短褐蒙茸鬓萧飒.是时孟陬揆初度,祝延酌酒宾朋集.按红豆诗二集所收诗歌,据卷首总目称作于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此诗编在第三题,当时乳山道士林古度年八十.同时其初度在孟陬亦即农历正月,与前及汪世清先生该文考证亦合.二是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林古度八十一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诗集卷三有五言古诗赠林处士古度,内云:嶷嶷林先生,自小工文辞.彬彬万历中,名硕相因依.今年八十一,小字书新诗.考顾集编年,此诗作于上章困敦亦即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当时林古度八十一岁.今人王蘧常先生整理的顾亭林诗集汇注卷四,此诗题注援引清人沈岱瞻辑顾炎武同志赠言,其中所录当时林古度的答诗.亦自署福清乳山八十一老人.三是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林古度八十二岁:前及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十一红豆诗三集有七言古诗丁老行,送丁继之还金陵,兼简林古度,内云:乳山道士八十二,头童眼眵学力强.桐城方生年五十,诗兼数子格老苍.按红豆诗三集所收诗歌,据卷首总目说是起庚子年,尽辛丑年,而其第一题便是辛丑二月四日宿述古堂,张灯夜饮,酒罢有作,可知其实际上均为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所作,当时乳山道士林古度年八十二.同时下旬所说桐城方生指方文,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曾托人画有四壬子图,至清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刚好年五十,可为旁证.又,方文盒山集,其续集?鲁游草卷首有林古度序,有关文字说:万历丙辰,予与钟伯敬,吴康虞同登泰山,各有诗锓石,今四十五年矣.尔止雄心壮气,年五十而不衰.按万历丙辰即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加四十2五年为清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林古度此序即该年所作:而此序署款称福州八二叟林古度撰,同时方文年五十,与上引钱谦益诗正合.又,方文盒山集?续集?西江游草,七言古体有柬林茂之先生,上半首云:八十二翁筋未衰,往来都市如童儿.寻常过我草堂惯,今年暑月何愆期?按西江游草所收为方文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至康熙元年壬寅(1662)春的作品,此诗作于顺治一t-Jk年辛丑(1661)暑月,当时林古度也是八十二岁.四是康熙三年甲辰(1664),林古度八十五岁: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七林茂之条有这样一段记载:林翁茂之(古度)居金陵,年八十余,贫甚,冬夜眠败絮中.其诗有恰如孤鹤入芦花之句.方尔止(文)寄翁诗云:积雪初晴鸟晒毛,闲携幼女出林皋.家人莫怪儿衣薄,八十五翁犹绽袍.此事曾被人传为艺林韵事,后来杨际昌的国朝诗话卷一,本师钱仲联先生主编的清诗纪事?明遗民卷方文条等处,都一再提到它.这里面所录的方文(尔止其字)寄林古度诗,原见盒山集?再续集卷五七言绝句(首句积雪原作冻雪),题作雪后怀林茂之先生(王士祯分甘余话卷一方文佳句条亦录此诗,则题作冬日林茂之前辈见过).据本卷同体裁作品编年,此诗系甲辰年作,也就是林古度逝世之前的康熙三年(1664),当时林古度八十五岁.按古人习惯以农历虚岁计年龄,以上各条,逆数之同样都可以证明林古度确实出生于明万历八年庚辰(1580).此外,前及邓之诚先生清诗纪事初编,卷四汪楫条曾附录其悔斋诗卷二一钱行七言古诗全文,小序说:甲辰春,林茂之先生来广陵.余赠以诗,有沽酒都非万历钱之句.先生瞠目大叫日:异哉!子知我有一万历钱在乎?舒左臂相示,肉好温润,含光慑人,盖先生之感深矣.更为赋一钱行.此事亦曾被人传为艺林韵事,转述尤多.这里的甲辰,也就是康熙三年(1664).而诗歌正文又有前朝万历之八年,茂之林叟生闽海.屈指今年八十五,春风重醉扬州醑诸句,这就等于两次说明林古度确系明万历八年庚辰(1580)出生此诗汪世清先生该文虽然也曾提及,但只引其小序开头一句以证明吴嘉纪同作一钱行,赠林茂之的写作时间,而忽略了此诗自身的正文,故此予以补足,可作为更直接也更有力的佐证.另关于林古度的卒年,方文盒山集?再续集卷四七言今体内还有一首哭林茂之先生,编年与前及汪世清先生已经引用的禽山集.再续集卷三五言今体岁暮哭友五首之一林茂之国老完全一致,同样都在康熙四年乙巳(1665),因此也可以作为佐证.不过,上文征引最多的方文盒山集,在涉及林古度生年的时候也曾出现过一处错误,见于再续集卷二七言古体施愚山少参加惠乳山林翁不一而足,诗以纪之,首句称林翁八十有六年,而诗歌编年却在康熙三年甲辰(1664),可知八十有六实为八十有五之讹.又上及汪世清先生该文.曾指出清人王豫辑江苏诗征,于林古度小传误称其卒年九十.按王豫此说,疑原本王士祯渔洋山人诗集,该集卷十二岁暮怀人绝句三十二首之六云:乳山老人年九十,庞眉访我秣陵城.神光人物晨星在,却遣前贤避后生.同时诗末自注也说:林翁古度在金陵,穷甚,年九十矣.考渔洋山人诗集作品编年,本题收在辛丑稿内,亦即作于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当时林古度其实只有八十二岁.王士祯此诗及自注所谓年九十,显然为当时误记,并且与前引池北偶谈所说年八十余亦自相矛盾.此外今人李兴盛,张文玲,方承三位先生共同整理的方拱乾诗集,辑佚诗中有一首七言古诗醵金行(王子自牧为林茂之束装归,同人感而作歌),在涉及林古度时也有九十诗翁贫带索之句;但这个九十,则仅仅是一种泛言(参见下文).此外,今人钱钟书先生谈艺录,第103页补订二(属正编第二十九则,实见第423页)曾引及清人顾景星白茅堂集所附其子顾昌耳提录转录顾景星的一段话:丁酉在白下,见林叟茂之于芝麓公座上,年八十余矣.按此丁酉为顺治十四年(1657),当时林古度实际上还只有六十八岁.顾景星称他年八十余矣,这显然是一个错误.同时钱钟书先生谈艺录在征引古人文献时,通常都对其中的错误予以订正,然而此处有关林古度的年岁却未予注意,这恐怕也是一个疏忽.林古度由于行辈既高,品格又好,当时文人雅士多愿与之交游,因此涉及其生卒年的作品,在其他诗人集子中也还时有发现.只是其中有的作品,它本身的写作时间并不十分明确,因而也就无法利用它来证明林古度的生年或卒年.然而换一个角度,在己知林古度生卒年的情况下,我们却恰恰可以反过来推算这些作品的写作时间,从而为有关诗集的编年工作服务.例如:1.屈大均翁山诗外,卷十五七言绝句有席上吟赠林茂之八十翁:明月飞来珠海长,愁心尽与白云乡.高歌试问投竿老,我是今狂定古狂.按屈大均翁山诗外同方文鑫山集一样,全部作品都是分体排次;但在各体内部,它却不像鑫山集明确编年,因此有关作品的写作时间,只能根据前后涉及年份的某些作品或者联系诗人的生平事迹进行大致的推测.而这首七言绝句,却可以从林古度的生年着手,断定它写于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林古度八十岁的时候.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推测这首诗前后若干同体裁作品的大致写作时间,其作用和意义都是显而易见的.2.施闰章施愚山集,诗集卷十七七言古有林茂之自作生圹日茧窝,索诗纪之,前半首云:八十一叟颜尚酡,幅巾筇杖依薜萝.肩舆强来一相见,数杯未尽能高歌.自言筑室乳山住,阴林邃谷多烟雾.新营生圹大如茧,逝即长眠不封树.按施闰章诗集同屈大均翁山诗外一样,也只分体而无明确编年.而这首七言古诗,从其首旬八十一叟云云推算,可以断定为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所作.另施闰章诗集卷三十六七言律有赠林茂之(时坐客言先生贫无蚊帐),首联曾提到丈人八十骨岐螬,旅食长干似老僧.但这里的八十很可能只是泛指,因此不便遽定.此外卷二十七五言律,卷四十七七言绝还分别有茂之,尔止,野遗,圈公,俞邰晚集寺寓,贻林茂之帐(并序)两题,也因为没有涉及林茂之年岁,所以不能据此系年.3.上及施闰章施愚山集,文集卷二十八书信有与林茂之先生一札,交代有关周济林茂3之事宜,大略说:先生春秋八十有三矣,矍铄如五,六十许人,其必臻上寿无疑.恨相去日远,不得数侍杖屦.仕宦日拙,艰险日多.虽鑫山入署,得一开怀解颐;今鑫山返樟,便附二金.此札据其首句推算.可确定作于康熙元年壬寅(1661),当时林茂之八十三岁.同时此札提到方文(鑫山其号),联系上及方文鑫山集?续集?西江游草内部有关作品与卷首施闰章序(亦见施愚山集?文集卷四,个别文字略有出入),以及施愚山集补遗之一所收五言律诗自注等有关记载,可知方文于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岁暮访施闰章于江西官署,次年也就是康熙元年壬寅(1662)春返回南京(金陵),这与此札作期及所述林茂之年龄亦相吻合.4.上及方拱乾诗集?辑佚诗,其中收有一首五言律诗,题为晤林茂之,时年八十五矣:犹是丈人行,相看若鼎彝.别时已屡空,近日尚能诗.宾客前朝事,声名同辈谁?对君忘我老,白发快追随.此诗据方拱乾诗集?前言,知其辑自龙眠风雅;另外也见于沈德潜辑清诗别裁集,唯正文颇多出入.但方拱乾诗集内,原何陋居集,筵庵集两种小集都有编年,而此诗因属辑佚诗,所以没有写作时间.现在从林古度的生年推算,可以很容易地确定它为康熙三年甲辰(1664)所作,当时林古度年八十五矣.上文所说的醵金行,大致也应当作于这个时候,再迟不可能迟4于康熙四年乙巳(1665)林古度谢世.附带关于上及邓之诚先生清诗纪事初编卷四汪楫条,在介绍汪楫各诗歌小集的时候.称其编年始于丙午(康熙五年)(1666).而据上引汪楫一钱行,可知其至少在康熙三年甲辰(1664)就有诗,并且还排在悔斋诗的卷二,由此不免对邓之诚先生的这个说法产生怀疑.只是由于汪楫诗集未得寓目,因此不敢遽断.而后来承汪世清先生于2001年8月15日惠函赐教,知悔斋诗刻于康熙五年丙午(1666),所收为该年以前之作,证明邓之诚先生所述确实有误.参考文献:11钱谦益,钱曾,钱仲联.牧斋有学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1顾炎武,华忱之.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3】方文.鑫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