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博士输出模板操作说明.doc_第1页
桥梁博士输出模板操作说明.doc_第2页
桥梁博士输出模板操作说明.doc_第3页
桥梁博士输出模板操作说明.doc_第4页
桥梁博士输出模板操作说明.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梁博士输出模板操作说明Start开始, end结束,不考虑大小写可循环的变量名及其含义 “()”内的内容为循环范围,大部分支持all关键字,“()”内的数据格式支持“-/”和“*”表达式。iS:施工阶段号 iS(1) 表示第1施工阶段; iS(1-3) 或iS(1 2 3) 表示第1施工阶段到第3施工阶段; iS(all) 表示所有施工阶段。 iE:单元号 iE(1)表示1号单元; iE(1-3) 或iE(1 2 3)表示1到3号单元; iE(all)表示所有单元; iE(1-10,5) 括号中1-10表示单元号,5为指定施工阶段,此项的意义为:1到10号单元中到第5施工阶段为止安装完成的单元号; iE(all,5,1)括号中all表示单元号,5为指定施工阶段,1为单元类型:钢筋砼构件,此项的意义为:所有单元中到第5施工阶段为止安装完成的,并且为钢筋砼构件单元号。 单元类型:1为钢筋砼;2为预应力砼;3为组合构件;4为钢构件;5为拉索;6为圬工构件。 iN:节点号 iN(1)表示第1节点; iN(1-3) 或iN(1 2 3)表示第1到第3节点; iN(all) 表示所有节点; iN(all,iS) 表示指定施工阶段中已经安装单元的节点。 iR:支承点号 iR(1)表示第1支撑点; iR(1-3)或iR(1 2 3)表示第1到第3支撑点; iR(all) 表示所有支持点; iR(all,iS) 表示指定施工阶段中已经安装单元的支撑点。 iZ:组合类型号 iZ(1)表示第1种组合; iZ(1-3) 或iZ(1 2 3)表示第1种组合到第3种组合; iZ(all) 表示所有组合,all为1-9,组合1到组合9。 iT:钢束号 iT(1)表示第1号钢束; iT(1-3) 或iT(1 2 3)表示第1号钢束到第3号钢束; iT(all) 表示所有钢束。 iT(all,iS) 表示指定施工阶段中已经安装钢束。 iI: 影响线点号 iI(1)表示第1个点; iI(1-3) 或iI(1 2 3)表示第1点到第3点; iI(all) 表示所有点。 iL:施工荷载 iL(1)表示第1种施工荷载; iL(1-3) 或iL(1 2 3)表示第1种施工荷载到第3种施工荷载; iL(all) 表示所有施工荷载,all为1-12。 iU:使用阶段荷载 iU(1)表示第1种使用荷载; iU(1-3) 或iU(1 2 3)表示第1种使用荷载到第3种使用荷载; iU(all) 表示所有使用荷载,all为1-105。 iF:用户自定义循环变量,能够代替所有其他的循环变量来使用,括号中变量范围1-1000,并且不能指定变量为“all” 。 2. 表循环格式 表循环范围为start 与 end 之间的内容,循环变量放在一对“”之间,如:iS(1-10) 表示从第1个施工阶段到第10个施工阶段。 3. 行循环格式 行循环范围为当前行所有内容,循环变量放在一对“#”之间,如:#iE(1-10)#表示从第一个单元到第十个单元。 4. 值取代设置 在表循环“start”前可自设置取代定义,如dyh1-3,“dyh”为循环中的原有数据,“1-3”为替换数据。如图4中所示,dyh取代了单元号1-3,其中替换数据格式支持“-/”和“*”表达式。 5. 取值方法 通过“”,按特定的输出函数格式读取桥梁博士的输出数据,可以使用的输出函数及其格式参见自定义报告。如:PE(3).W 取值为3号单元的重量。 6. 取字串格式 在施工荷载名称、使用荷载名称、单元类型、受力类型、判断类别(是/否)中允许取字串。放在 “”之间,如:,取值结果为字串“永久载”。 7. 取函数值格式 可以对桥梁博士的输出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支持如下三种函数: 1. l 求和:ZSUM,如:ZSUM,表示单元2到单元5的重量和。 2. l 求最大值:ZMAX,如:ZMAX,表示单元2到单元5的最大重量。 3. l 求最小值:ZMIN,如:ZMIN,表示单元2到单元5的最小重量。 8. 取表达式数值 通过“”,中的内容为表达式,如:PE(3).W+1.0表示3号单元的重量加上1.0。 9. 取图方式 调用函数“$TU( )$”。函数TU( )的使用参见自定义报告。 10. 特殊符号含义 在模板中有一些特殊符号,其含义如下: 4. l 中的内容为取值 5. l 中的内容为表达式 6. l 外的字符按原样复制 7. l 中的内容为取字串名称 8. l 间内容为表可循环变量 9. l 间内容为行可循环变量 10. l 模板中涉及的符号全部用英文标点模式输入。报告输出操作自定义报告由模板和报告两个部分组成,模板编辑好后,就可以自动输出报告内容了,操作过程如下:1.打开界面11.l从主菜单选择数据输出报告数据结果或:Alt+ICtrl+P。弹出的如图1所示对话框,在对话框的模板显示区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模板”。12.l如果是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模板,则在图1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打开模板”命令,系统将弹出图2对话框,打开模板文件名。2. 模板编辑窗口操作 “新建模板”之后,弹出如图3所示的“模板编辑窗口”,对单元格操作命令以鼠标右键菜单显示,包括:文字编辑、填充色、对齐方式、边框设定、行高设定、列宽设定、单元格合并及拆分等操作。4. 确定输出内容及格式 输出的数据内容参见自定义报告,格式参见模板数据格式。如可按以下图形所示内容在模板编辑窗口中进行输入。其中数据的意义,参见自定义报告。 建议使用安装目录下的“DBRptTemplate.exe”进行模板的编辑操作; 以上这些内容可以在同一个模板编辑窗口中输入,作为一个模板,这样的报告就含多个部分;也可分多个窗口分别编辑形成多个模板,然后依次生成报告。 创建报告模板定义好之后,在如图3的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创建报告”。 15. l 如果看到在进程显示区有如图7提示,说明模板编辑正确,报告已经输出。 如果模板中有错误,没有符合输出限定,在进程显示区中会有针对错误输入的相应提示,如图8所示,“解释表达式PS(1,L,3).出现错误!”,是因为缺少属性的指定;按照自定义报告相关部分进行修改,如指定属性为截面高度,只要将模板中的错误表达式修改为PS(1,L,3).H即可。查看报告结果 报告成功输出之后,就可查看报告结果了,图9图11是分别对应图4图6模板的部分输出内容报告结果编辑输出的报告结果可以进行编辑。 通过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相应操作,包括:文字编辑、填充色、对齐方式、边框设定、行高设定、列宽设定、单元格合并及拆分等命令。 此外还有相关的打印设置,如设置页眉页脚、打印预览、打印功能设置。在设置中对纸张的页码做了进一步的设定,如果选择了打印页号或打印时间或在项目名称中输入了相应的文字,系统将自动为用户形成输出标题,自动紧缩纸张的有效打印区域;如果用户没有任何输出设定,系统将取消打印标题,按所定的纸张类型进行连续打印。 7. 图形报告 对于输出结果中含有图形的报告,单击鼠标右键,菜单还有图形的相关操作。图形的相关操作请参见调束中效应区操作。自定义报告内容索引 在自定义报告模板中,需要指定输出的内容,输出的内容由特定的函数确定,为了方便用户的查找,在表1中列出了所有支持的函数,至于函数的意义请在可输出内容中根据相应编号查找。可输出内容各输出的内容函数具体如下(没有区分平面杆系及空间网格体系的地方,数据限定是相同的):1.截面特征:PS(K,LR,S)K:指定单元;LR:左右; S:指定阶段号/0阶段表示原始信息和毛截面特征;平面杆系属性:X:节点坐标;Y:节点坐标;A:截面面积;I:截面抗弯惯矩;y:截面中性轴高度;H:截面高度;空间网格体系属性:X:节点坐标;Y:节点坐标;A:截面面积;IX:截面抗扭惯矩;IY:竖向抗弯惯距;IZ:横向抗弯惯距; y:截面中性轴高度; H:截面高度; 索引示例 PS(5,L,10).X;/ 第10施工阶段.第5单元.左节点X坐标。 2. 单元特征:PE(K) K:指定单元; 属性: W:单元重量; CW:单元自重提高系数; T:单元类型; HL:单元左节点号; HR:单元右节点号; 索引示例 PE(5).W;/ 第5单元重量。 3. 单元施工阶段内力:FS(K,LR,LOAD,S) K:指定单元; LR:左右; LOAD:指定施工荷载类型1-11,其值及含义参见施工荷载类型 S:指定施工阶段; 平面杆系属性: M:弯距; Q:剪力; N:轴力; 33. l 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MX:扭矩; MY:竖向弯矩; MZ:横向弯矩; QY:横向剪力; QZ:竖向剪力; N:轴力; 索引示例 FS(5,L,9,2).M;/ 第9施工阶段.第5单元.左截面.永久荷载弯矩 使用阶段内力:FU(K,LR,LOAD) K:指定单元; LR:左右; LOAD:指定使用荷载类型1-105,其值及含义参见使用荷载类型 平面杆系属性: M:弯距; Q:剪力; N:轴力; 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MX:扭矩; MY:竖向弯矩; MZ:横向弯矩; QY:横向剪力; QZ:竖向剪力; N:轴力; 索引示例 FU(5,L,4).M;/ 第5单元.使用阶段.收缩荷载弯矩。 5. 使用组合内力:FZ(K,LR,TYPE,UN,CMB,S)K:指定单元; LR:左右; TYPE:指定类型,值为为平面杆系指定类型和空间网格杆系指定类型 平面杆系指定类型: MAXM:最大弯距; MINM:最小弯距; MAXQ:最大剪力; MINQ:最小剪力; MAXN:最大轴力; MINN:最小轴力; 空间网格杆系指定类型: MAXM:最大弯距; MINM:最小弯距; MAXQ:最大剪力; MINQ:最小剪力; MAXN:最大扭矩; MINN:最小扭矩; UN:极限状态,其值为: U: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CMB:指定组合类型1-9; S:如果CMB=5,表示是施工阶段组合内力,因此需指定阶段号; 平面杆系属性: M:弯距; Q:剪力; N:轴力; 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MX:扭矩; MY:竖向弯矩; MZ:横向弯矩; QY:横向剪力; QZ:竖向剪力; N:轴力; 索引示例 FZ(5,R,MAXM,U,2).MX;/ 承载能力组合2.第5单元.右截面.最大扭矩; FZ(5,L,MINM,N,5,2).M;/ 正常使用组合5.第2施工阶段.第5单元.左截面.最小弯矩。 施工阶段荷载应力:SS(K,LR,SEC,LOAD,S) K:指定单元; LR:左右; SEC:指定截面类型1-4;1-主截面,2-附1截面,3-附2截面,4-附3截面; LOAD:指定施工荷载类型1-11,其值及含义参见施工荷载类型 S:指定施工阶段号 属性: T:上缘正应力; B:下缘正应力; 索引示例 SS(5,L,3,4,2).T;/ 第2施工阶段.第5单元.左附2截面.预应力引起的上缘正应力。 使用阶段荷载应力:SU(K,LR,SEC,LOAD) K:指定单元; LR:左右; SEC:指定截面类型1-4;1-主截面,2-附1截面,3-附2截面,4-附3截面; LOAD:指定使用荷载类型1-105,其值及含义参见使用荷载类型 属性: T:上缘正应力; B:下缘正应力; 索引示例: SU(5,L,3,4).T;/ 使用阶段.第5单元.左附2截面.收缩引起的上缘正应力 组合应力:SZ(K,LR,SEC,CMB,S) K:指定单元; LR:左右; SEC:指定截面类型1-4;1-主截面,2-附1截面,3-附2截面,4-附3截面;CMB:指定组合类型1-9; S:如果CMB=5,表示是施工阶段组合应力,因此需指定阶段号; 属性: MAXT:上缘最大正应力; MINT:上缘最小正应力; MAXB:下缘最大正应力; MINB:下缘最小正应力; MAXTAU:最大剪应力; MINTAU:最小剪应力; MAXA:最大主压应力; MINA:最小主拉应力; CMAXT:上缘容许最大正应力; CMINT:上缘容许最小正应力; CMAXB:下缘容许最大正应力; CMINB:下缘容许最小正应力; CMAXTAU:容许最大剪应力; CMINTAU:容许最小剪应力; CMAXA:容许最大主压应力; CMINA:容许最小主拉应力; bMAXT:上缘最大正应力是否满足; bMINT:上缘最小正应力是否满足; bMAXB:下缘最大正应力是否满足; bMINB:下缘最小正应力是否满足; bMAXTAU:最大剪应力是否满足; bMINTAU:最小剪应力是否满足; bMAXA:最大主压应力是否满足; bMINA:最小主拉应力是否满足; 索引示例 SZ(5,L,3,2).MINT;/ 正常使用组合2.第5单元.左附2截面.上缘最大正应力; SZ(5,L,3,5,7).MINT;/ 正常使用组合5.第5单元.第7施工阶段.左附2截面.上缘最大正应力。 裂缝:CR(K,LR,CMB) K:指定单元; LR:左右; CMB:指定组合类型1-9; 属性: CT:上缘裂缝宽度(mm); CB:下缘裂缝宽度(mm); CC:容许裂缝宽度(mm); bT:上缘是否满足; bB:下缘是否满足; 索引示例 CR(5,L,3).CT;/ 正常使用组合3.第5单元左截面上缘裂缝宽度。 UR(K,LR,TYPE,CMB)强度: K:指定单元; LR:左右; TYPE:指定类型,取值为平面杆系类型和空间网格体系类型 平面杆系类型取值如下: MAXM:最大弯距; MINM:最小弯距; MAXQ:最大剪力; MINQ:最小剪力; MAXN:最大轴力; MINN:最小轴力; 空间网格体系类型取值如下: MAXM:最大弯距; MINM:最小弯距; MAXQ:最大剪力; MINQ:最小剪力; MAXN:最大扭矩; MINN:最小扭矩; CMB:指定组合类型1-9; 平面杆系属性: Nj:极限轴力; Qj:极限剪力; Mj:极限弯矩; R:极限抗力; T:受力类型; bR:是否满足; Mcr:开裂弯矩; Add:附加钢筋面积; bX:受压区高度是否满足; bMin:最小配筋率是否满足; 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Nj:极限扭矩; Qj:极限剪力; Mj:极限弯矩; R:极限抗力; T:受力类型; bR:是否满足; Mcr:开裂弯矩; Add:附加钢筋面积; bX:受压区高度是否满足; bMin:最小配筋率是否满足; 索引示例 UR(5,L,3,3).Mj;/ 承载能力组合3.第5单元.左截面.极限弯矩。 11. 估算配筋面积:AR(K,LR,NU,CMB) K:指定单元; LR:左右 NU:极限状态: 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U: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CMB:指定组合类型; 属性: T:上缘配置面积; B:下缘配置面积; 索引示例 AR(5,L,N,3).T;/ 正常使用组合3.第5单元.左截面上缘配置面积。 12. 拉索初张力:CF(K,NUM) K:指定索单元; NUM:调索次数; 属性: CS:张拉阶段号; CF:张拉力; 索引方式 CF(5,1).CS;/ 第5号拉索.第一次调索阶段号; CF(5,2).CS;/ 第5号拉索.第二次调索阶段号; CF(5,1).CF;/ 第5号拉索.第一次调索索力值。 13. 内力影响线IF(K,LR,NA,NUM):空间网格体系不进行输出。 K:指定单元; LR:左右; NA:取值如下: N:正常桥面; A:附加桥面; NUM:指定点位; 属性: X:X坐标; N:轴力; Q:剪力; M:弯矩; 索引方式 IF(5,L,N,2).N;/ 第5单元正常桥面.左截面指定第2点.轴力。 14. 施工阶段位移:DS(J,LOAD,S) J:指定节点; LOAD:指定施工荷载类型1-11,其值及含义参见施工荷载类型 S:指定施工阶段; 属性: U:水平位移; V:竖向位移; S:转角位移; 索引方式 DS(5,3,2).U;/ 第2施工阶段.5号节点.永久荷载引起的水平位移。 使用阶段位移:DU(J,LOAD) J:指定节点; LOAD:指定使用荷载类型1-105,其值及含义参见使用荷载类型 属性: U:水平位移; V:竖向位移; S:转角位移; 索引方式 DU(5,4).U;/ 5号节点.收缩引起的水平位移。 16. 组合位移:DZ(J,TYPE,CMB,S) J:指定节点; TYPE:指定属性,取值如下: MAXU:最大水平位移; MINU:最小水平位移; MAXV:最大竖向位移; MINV:最小竖向位移; MAXS:最大转角位移; MINS:最小转角位移; CMB:指定组合类型1-9; S:如果CMB=5,表示是施工阶段组合位移,因此需指定阶段号; 属性: U:水平位移; V:竖向位移; S:转角位移; 索引示例 DZ(5,4,2).U;/5号节点.正常使用组合2.最小竖向位移对应的水平位移; DZ(5,4,5,3).U;/5号节点.第3施工阶段组合.最小竖向位移对应的水平位移。 17. 位移影响线:ID(J,NA,NUM):空间网格体系不进行输出。 J:指定节点; NA: N-正常桥面; A-附加桥面; NUM:指定点位; 属性: X:X坐标; U:水平位移; V:竖向位移; W:转角位移; 索引示例 ID(5,N,2).U;/ 5号节点正常桥面.指定第2点.水平位移。 18. 施工阶段支反力 RS(J,LOAD,S) J:指定支承节点; LOAD:指定施工荷载类型1-11,其值及含义参见施工荷载类型 S:指定施工阶段; 平面杆系属性: N:水平力; Q:竖向力; M:弯矩; 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MX:扭矩; MY:竖向弯矩; MZ:横向弯矩; FY:Y向支承反力; FZ:Z向支承反力; FX:X向支承反力; 索引示例 RS(5,1,2).Q;/ 5号支点.第2施工阶段.累计荷载引起的竖向支反力。 19. 使用阶段支反力:RU(J,LOAD) J:指定支承节点; LOAD:指定使用荷载类型1-105,其值及含义参见使用荷载类型 平面杆系属性: N:水平力; Q:竖向力; M:弯矩; 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MX:扭矩; MY:竖向弯矩; MZ:横向弯矩; FY:Y向支承反力; FZ:Z向支承反力; FX:X向支承反力; 索引示例 RU(5,1).Q;/ 5号支点.使用阶段.结构重力引起的竖向支反力。 20. 组合支反力:RZ(J,TYPE,CMB,S) J:指定支承节点; TYPE:指定最值类型;取值为平面杆系类型和空间网格体系类型平面杆系类型取值如下: MAXM:最大弯矩; MINM:最小弯矩; MAXQ:最大竖向力; MINQ:最小竖向力; MAXN:最大水平力; MINN:最小水平力; 空间网格体系类型取值如下: MAXM:最大弯矩; MINM:最小弯矩; MAXQ:最大竖向力; MINQ:最小竖向力; MAXN:最大扭矩; MINN:最小扭矩; CMB:指定组合类型1-9; S:如果CMB=5,表示是施工阶段组合支反力,因此需指定阶段号; 平面杆系属性: N:水平力; Q:竖向力; M:弯矩; 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MX:扭矩; MY:竖向弯矩; MZ:横向弯矩; FY:Y向支承反力; FZ:Z向支承反力; FX:X向支承反力; 索引示例 RZ(5,2,2).Q;/ 5号支点.正常使用组合2.最小弯矩对应的竖向支反力; RZ(5,2,5,3).N;/ 5号支点.第3施工阶段施工组合.最小弯矩对应的水平力。 21. 支承反力影响线:IR(J,NA,NUM):空间网格体系不进行输出。 J:指定节点; NA:正常桥面/附加桥面 NUM:指定点位; 属性: X:X坐标; N:水平力; Q:竖向力; M:弯矩; 索引示例 IR(5,N,2).N;/ 5号支点.正常桥面.指定第2点.水平位移。 22. 钢束特征:PT(K) K:指定钢束号; 属性: LS:左端引伸量; RS:右端引伸量; LRS:合计引伸量; E:钢束弹性模量; SK:钢束张拉控制应力; SF:钢束控制张拉力; A:钢束面积; MU:管道摩阻系数; K:管道局部偏差系数; L:钢束曲线长度; TEXT:钢束备忘; NS:钢束束数; NG:钢束编束根数; TS:张拉阶段号; 索引示例 PT(5). L;第5号钢束曲线长度。 23. 钢束组合最大应力:TST(K,CMB,S) K:指定钢束号; CMB:指定组合类型; S:指定施工阶段; 属性: TS:沿程最大应力; TR:容许应力; bTR:是否满足; 索引示例 TST(5,2).TS;第5号钢束在组合2中沿程最大应力。 24. STR(TYPE,NUM) TYPE: 施工荷载 使用荷载 NUM: 施工荷载1-11 使用荷载1-105 索引示例 STR(施工荷载,5);第5种施工荷载名称。荷载名称参见荷载类型 25. 结构效应图形:TU() ()中可以是如下选项的一个或多个:KS=,GTYPE=,INDEX=,ITEM=,NKS=, SEC=,S=,TOP=,BOTTOM=,SUPPORT=,CABLE=,DIGIT=,BOU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