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厂MFT动作跳机分析报告【事故经过】2004年4月13日,五值早班,#1机组300MW负荷运行,500kV、串环网运行,黔鸭、回运行,#1启备变热备用,A、B引风机,A、B送风机,A、B一次风机,B、C、D磨及A密封风机运行,B密封风机备用,A磨检修,炉侧除一次风自动外,其余自动均投入,主汽压力15.58MPa,主汽温度537,再热汽温540,再热汽进出口压力3.6/3.4MPa,氧量4%,送风量2030km3/h,主蒸汽流量910t/h,给水流量923t/h。12时22分,工业电视突然变暗,炉膛负压变负至满档,煤火检火焰全部丧失,集控事故音响发出,全炉膛熄火MFT动作,锅炉设备联动正常,汽机跳闸,机组负荷到零,5011、5012、FMK、6101、6103开关跳闸,发电机定子电压电流,转子电流为0,黔鸭、回有功分别降为140MW,检查6kV1A/1B段快切成功,380v厂用电系统正常,减温水调门关闭,汽机转速下降,交流油泵联启正常,各高中压主汽门、调门关闭,各段抽汽逆止门、电动门联动正常,疏水气控门联开正常。高旁减压阀联开50%,高喷减温水未开,造成高旁后汽温达390,联关高旁,派人到就地手动开启高旁减温水,将高旁后汽温降到390以下后,再开启高旁;低旁减温水联开35%,低喷联开30%。锅炉抢合电泵成功,将汽包水位补至正常,收小引、送风,送风量收至900km3/h,辅汽联箱汽源切为#2机再热冷段供,汽机将A汽泵汽源倒为辅汽联箱供,冲转至3100r/min备用。B汽泵在惰走过程中因主泵吐出端密封液温度高跳闸。调整轴封汽压力并切为辅汽供,调整各加热器、凝结器、除氧器水位正常。查看MFT首出为全炉膛熄火,汽机首出为锅炉MFT动作,检查发变组保护柜热工保护,程跳逆功率,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三次谐波电压)信号发出,检查发电机主变、高变、#1启备变、励磁小室及5011、5012开关正常,退出#1发变组A柜失步t2压板17xB,失磁t2、t3压板18xB,失磁t4减出力压板19xB,失磁t4切厂用电20xB,#1发变组A柜逆功率压板7xB,投入#1发变组B柜起停机保护压板18xB。确认设备无异常后,开始恢复。12时30分,吹扫完成,油检漏走旁路、投入3支油枪运行,12时28分,主机转速1200r/m,启动顶轴油泵A运行;12时36分,机组转速588r/m,重新挂闸冲转,此时主汽压力16.22MPa,再热汽压1.47MPa,主、再汽温502535,真空-83.5kPa,12时44分,机组达全速,但此时转速波动较大,开旁路泄压,13时08分,主汽压力7.77MPa,再热汽压0.17MPa,主汽温445.3,再热汽温44,用ASS同期选择5011开关并网成功,投入#1机发变组相应保护压板,手动加负荷大于8MW,投入13支油抢运行,启A密风机,A、B一次风机运行,启B磨运行,投入DEH功率回路升负荷,13时30分,机组负荷50MW,冲转B小机,13时50分,达3100r/m作备用。13时15分,检同期合上5012开关,负荷达2W时投入#1发变组A柜逆功率压板,断开#1机同期装置电源,全面检查发变组保护柜正常,发电机本体及主变、高变本体及冷却器工作正常,检查励磁小室,500kV网络继电器室各保护装置正常、5011、5012开关油压汽压正常;13时43分,负荷110MW时,大旁路切换为主给水,启C磨运行,检查快切装置正常,切换6kV1A、1B段为高厂变供电;13时45分,负荷120MW,倒各加热器疏水为正常疏水,将电泵倒为A汽泵运行,电泵旋转备用,A汽泵汽源切为本机供,负荷150MW将B汽泵并列运行,14时05分,负荷180MW,将轴封汽切为自密封。启D磨运行,逐渐退出油枪运行,14时28分,机组负荷270MW,机组恢复正常运行。【事故原因】由于近期吹灰器调整门坏,无法调节压力,至使锅炉吹灰效果不好,造成锅炉垮灰,煤火焰丧失,MFT全炉膛熄火保护动作。【经验教训】1.经验不足,事故处理有些慌乱,尤其是水位调整波动大。最高6mm最低-167mm.,所以,值班员在调节水位时,应及时对照给水泵流量、压力,再循环门位置,高旁开度及电机电流等参数综合考虑,在此次操作过程中,我们就发生过给水流量只有20t/h以及电泵电流短时超限的情况;2.旁路保护不能正常动作,导致主汽压力不能及时泄掉,最后手动开启旁路泄压,锅炉PCV阀不能正常开启(原已停用),主汽压力上升至16.5MPa,而不能及时消压,应及时联系汽机想办法开旁路。在此次事故处理过程中,由于高旁动作后减温水未能开启,造成汽温高闭锁高旁开,给机组的泄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今后的处理中必须加强注意;3.B一次风机出口门不能联开,及时手动将其开启,未造成一次风机跳闸,说明我们的设备的联锁及保护都有不正常的地方,一定要加强监视,切不可因太信任保护而使设备受到损坏;4.旁路及主给水切换时旁路门关得过早,如果主给水电动门不正常引起汽包水位波动就会使操作显得很紧张,今后应将主给水电动门完全开启,将水位调整正常后,再慢慢关旁路门也不晚,即要能分清主次关系;旁路及主给水切换后孔板门远操不起,在以后的灭火处理主给水切换时,建议孔板门不关闭;5.由于低旁开启后其减温水调节不及时,易造成低旁后温度高180联关低旁,应注意监视调整;跳机或高旁开启后,要注意加强再热器压力的监视,防止超压,高旁CRT操作开不启时,应安排人员就地将高喷电动门、调整门手动开启,但必须注意防止发生水冲击。此次跳机后旁路联动,高旁联开50%,减温水未联开,两分钟后,由于高旁后汽温高造成高旁关闭。所以在跳机后联动设备的检查过程中,反映出我们对旁路的各阀状态及门后温度重视不够,以致在高旁后温度高闭锁关闭之后未能及时开启,以后应加强注意;6.高旁逻辑是在高旁减压阀动作开启后5s以内,高旁后汽温高于定值300联开高喷减温水调门100%,在5s以后如高旁后汽温大于300,高喷减温水调门也不联开(5s之前如果高喷未联开),很容易造成高旁后温度高闭琐。如果高喷联开100%,温度急剧下降,未及时调整将造成高旁后温度剧降,很容易造成高旁后蒸汽带水,严重时造成水击。所以,建议对高喷的开关,应增设低温联关,高温联开的逻辑,保证高旁正常动作;7.由于并网前主汽压力较高,汽机转速波动较大,并网较困难,因此,主、再热汽压应控制得较低些,及时用旁路参与调整,降低主汽压力后再恢复冲转;8.恢复后倒高加疏水的过程中,由于虚假水位严重,真实水位不能准确监视,倒高加疏水应格外细心,争取早倒换好,容易控制好各加热器、除氧器、凝结器水位;防止倒换过程中造成高加频繁解列,损坏电动头;9.#1机灭磁开关联合信号仍存在和上次并网一样的情况,未得到根本解决,一旦复位灭磁开关,灭磁开关马上合上,机端电压立即上升至18kV,接下来AVR开机令模块无法选中,并网开关同样无法选择,不能继续并网操作,此次原因为调节系统辅CPU故障造成;10.热工在处理上一项缺陷时,重新下装程序后并网操作菜单中可以操作并网,但是新程序下装后,6Kv1A/1B段快切方式由串联切换自动变为并联切换方式,380v1A/1B段联锁由以前的投入状态自动变为退出状态,锅炉MCC1C段联锁由以前的投入状态自动变为退出状态,6Kv1A/1B段#1机#1除尘变开关6111、#2除尘变6131开关红灯闪烁,照明系统46108、461081、49147开关红灯闪烁,#1机#1UPSQ050刀闸状态变为旁路运行(刀闸状态变反,实际是主路运行)。上述情况说明我们的逻辑在很多情况下还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四制 统编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7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件
- 电石厂特种设备知识培训课件
- 高级摄影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电焊经验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高空坠落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京邮电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5T4-0108-MEDI0641-antibody-生命科学试剂-MCE
- 新解读《GB-T 26548.6-2018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 振动试验方法 第6部分:夯实机》
- 社区戒毒考试题目及答案
- 内保考试题及答案
- 13J927-3 机械式停车库设计图册
- DB41T 1176-201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导则
- 《孤独的小螃蟹》课件
- 论文不涉密证明模板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分享课件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计算书范本
- 国际宫颈病理与阴道镜联盟(IFCPC) 阴道镜新术语
- 2024-2030年中国定向钻井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动态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代理记账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数据监测分析研究报告
- 初中军训方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2022年新改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