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宾喜捷滑坡勘察设计书一、任务由来为了切实做好我省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财政厅以关于下达2005年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补助经费的通知(川财投2005261号)、关于下达2005年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补助经费的通知(川财投2005303号)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以关于下达四川省2005年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勘察项目任务书的通知(川国土资函200647号),将宜宾县喜捷场滑坡勘察与治理可行性研究项目下达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承担,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委托省地矿局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实施。二、工作任务通过合理的勘察手段和足量的工作量,查明滑坡的分布、规模、主要诱发因素、稳定性及发展变化趋势、危害特征等,正确提出滑坡的有关物理力学参数指标,进行滑坡体的稳定性计算,并针对滑坡的特征提出治理工程比选方案,并据此编制施工图初步设计。三、前人研究程度前人未对滑坡进行专门的勘查评价工作,仅1986年4月宜宾县治理喜捷滑坡抢险工程现场指挥部提交的宜宾县治理喜捷滑坡工程情况简介,对1979年7月31日暴雨后滑坡变形破坏的特征进行简略分析,对治理滑坡复活的措施和效益进行了评价,其资料可参考利用。宜宾县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御预案中对地质灾害的规模、危险性预测、发展趋势预测分析、应急预防措施也进行了简单阐述。构造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利用四川省地质局提交的1:20万宜宾幅区域水文地质报告中的地层、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四、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五、防治工程等级划分宜宾县喜捷场主要坐落于滑坡体上,有单位几十家,特别是中小学。滑坡前缘有乡镇公路和码头,危害人数达5000余人,可能财产损失逾2亿元,施工难度大,工程投资预计1000万余元,据此该滑坡防治工程应划分为级(表0-1)。表0-1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表级别危害对象县级和县级以上城市主要集镇。或大型工矿企业、重要桥梁、国道专项设施一般集镇。县级或中型工矿企业,省道及一般专项设施受灾程度危害人数人10001000500500直接经济损失万元10001000500500受灾期望损失万元a-110001000500500施工难度复杂一般简单工程投资/万元10001000500500第一章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第一节 位置与交通喜捷场滑坡位于宜宾县喜捷镇区,地理坐标东经1043010,北纬284634。滑坡体所处位置东南距宜宾市20km,宜宾市至菜坝镇为通往宜宾机场的高速公路,菜坝镇至滑坡现场为县乡公路。勘查区交通较方便(图1-1)。第二节 气象、水文(1)气象滑坡区所在的宜宾县区域位于东亚中纬度地带的四川盆地南部,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的综合影响下,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低丘河谷兼有南亚热带的气候属性。总的特点是: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冬季温暖、雨热同季;同时还具有春季回暖早,夏季温湿高,秋季多绵雨,冬季霜雪少的气候特征,和干旱、冰雹、大风、暴雨、低温绵雨等灾害性天气常有发生的特点。气温:区域内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均温的年际变化不大,均在正负1之间,其中有80%以上的年份变幅在正负0.5之间,因此年际变化较为稳定。年内各月均温的分布趋势与年均温分布大体一致。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一般为26.227.1;最冷月为1月,月均温一般为7.59.3。降雨:区域内降雨量的时空变化较大,年均降雨量在1100mm左右。最多年(以县市气象台为准),大部分地区在1500mm左右,最少年大部分地区在700800mm,降水最多年与最少年之比,平丘大于山区,在1.72.3倍之间。同时又有每隔23年有一次降水量偏少(旱)年,和每隔10年左右出现一次降水特少(重旱)年的周期变化规律,与农谚流传“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的说法比较吻合。多年日最大降雨量为191.8mm(1974年6月29日)。区域年内降水具有夏丰冬“欠”,四季分配不均的特点。各月降雨量分布均呈单峰型,最多月出现在7月(或8月),最少月出现在1月或12月。最多月降水量在200240mm,最少月降雨量为1525mm。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76%。区域内多年各月平均气温、降雨量见表1-1。表1-1 宜宾县多年各月平均气温、降雨量统计表 月份项目123456789101112年平均气温()7.49.214.118.422.224.526.626.622.218.213.69.117.7降雨量(mm)18.028.436.754.0120.4158.5236.9237.3133.464.937.918.81170.1本区雨日较多,分布趋势与降雨量一致,南部多,北部少。年均雨日(日雨量0.1毫米)大多在160200天。年内雨日分配不均,秋季最多,为 4555天,占全年雨日28%左右。中雨(日雨量10mm)以上年均雨日2730天,大雨(日雨量25mm)以上年均雨日911天,暴雨(日雨量50mm)以上年均雨日3天左右。(2)水文滑坡区附近主要河流为岷江,岷江从12月至次年4月为枯水期,境内河面宽100240m,平均流量148.5m3/s;最小流量70 m3/s;56月和1011月是中水期,平均流量373.9 m3/s;79月是洪水期,平均流量1102.6 m3/s;多暴雨形成,易涨易退。镇上水位(吴淞口高程)多年平均洪水位277.5m,枯水位269m,水位差达8.5 m。滑坡区范围内无地表水系,虽在80年代已建有排水沟体系,但有些已被淤积,丧失了排水功能,再加上地形呈折线台阶状,不利于地表降雨的排泄。第三节 社会经济状况喜捷场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场镇,工业及第三产业都欠发展。但喜捷场是当地的商品及物资集散的基地,不仅具有信用社、工商所、土管所等金融、政府机构,还具有码头、车站等交通设施,也是当地的交通重镇。每逢2、5、8,便是赶集的日子,村民从方圆数十里前来赶集。附近地下水资源丰富,已被开发并进入市场。场镇有人口5000多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200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与全省2005年农村居民收入2780元相比,喜捷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场镇。第二章 勘查区地质环境概况第一节 地形地貌宜宾县喜捷场滑坡位处四川盆地西南构造剥蚀中切长亘状丘陵地貌区,滑坡区东西两侧山体相对陡峻,滑坡体最高点海拔354m,最低点海拔274m,相对高差80m。滑坡区地势呈阶梯斜坡状,总体上西部滑坡后缘高东部后缘低,相对高差60m。次级地形表现在北部相对高,南部低的特点。第二节 地层岩性滑坡区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dl+el)粉质粘土夹碎块石、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粘土、粉土及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砂岩、泥岩、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等地层组成,简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dl+el)分布于斜坡表层,是滑体上部的主要构成物质,由粉质粘土夹碎块石组成,碎块石含量小于20%,粒径多在220cm,灰黄、黄褐色,松散,湿,可塑状,厚一般26m,最大厚度10m。(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主要分布于山间及丘间坳沟地带,成分为低液限粘土、粉土,厚度在1.06.0m左右。(3)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该组主要由黄灰、灰白、灰紫色厚层至块状细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与暗紫、灰紫、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组成916个韵律。单韵律层厚度变化较大,薄者1020m,厚层100200余米。砂岩层一般厚410cm,最厚可达3050cm。韵律层上部泥岩夹多层厚0.52m的砂岩或粉砂岩,构成多个次级韵律。总厚789.7812.2m。组的特点是多韵律,颜色暗;泥岩普遍含钙质或钙质结核、团块,及含黄绿色粉砂岩条带或团块;砂岩具交错层理或大型斜层理,常见冲刷现象,底面不平整。砂岩层极不稳定,呈凸镜状或分岔、尖灭、再现现象,并含砂岩、灰岩、泥岩砾块或凸镜状砾岩,具高岭土化,粒度由下往上由粗变细。泥岩、泥质砂岩网状风化裂隙发育,强风化带厚度2m左右。第三节 地质构造与地震滑坡区大地构造属新华夏系四川沉降之西南,邻近区域主要构造由青杠坪背斜、华莹山大断裂、峨眉宜宾大断裂,背、向斜构造线走向多为北西南东向(图2-1)。但附近无断裂构造,以舒缓褶皱为主,地层产状为34516。滑坡区及邻近位于中国大陆两大地震带(块)之一的南北地震带东侧,西邻马边昭通强震带,1996年前,在大区域内共发生有感地震17余次,震级4.05.5级,详见表2-1。表2-1 测区及邻区地震一览表发震日期震中位置震级公元前26年宜宾5.51610年1月25日庆符5.51892年2月10日南溪5.01946年9月26日江安5.51959年11月14日南溪5.01971年9月20日长宁4.01972年7月6日兴文4.01972年8月25日屏山4.21974年8月2日筠连县5.21975年12月4日长宁5.01981年1月14日南溪4.01985年2月20日宜宾县4.11986年4月28日宜宾县4.11987年6月10日南溪4.21989年11月19日珙县、高县交界4.01996年2月18日宜宾县永兴镇5.41996年4月17日宜宾县宋家山4.7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406-2001),滑坡区所在宜宾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特征周期为0.3s。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滑坡区内地下水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的控制,水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据地层岩性及其赋存形式、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可将地下水分为两种类型:上层滞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上层滞水赋存于残坡积粉质粘土夹碎块石中,其富水性较差;基岩风化裂隙水赋存于砂岩、泥岩风化裂隙中,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其埋藏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砂岩中,赋水性中等,单井涌水量100 m3/d500m3/d,地下水径流模数0.05l/s.km23.02 l/s.km2,径流系数0.0020.193。滑坡区无统一地下水位,由于地下水与岷江的江水互为补充、排泄,已形成通道,故地下水丰富,滑坡区常见泉水出露,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雨季降水入渗沿表层粉质粘土夹碎块石与基岩接触面及基岩破碎带富集,诱发斜坡滑动变形,是滑坡产生的诱发因素。地下水水质类型以重碳酸-钙、镁型为主。第五节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滑坡区岩土按主要工程地质特性、岩性组合,可分二个工程地质岩类,即松散岩类、半坚硬坚硬岩类(见表2-2)。其中岩土主要物理力学特征分别见表2-3、表2-4、表2-5、表2-6和表2-7。表2-2 工程地质岩组特征概况表岩组名称地层符号岩石力学性质岩性描述松散类岩组Q4分布于滑坡表层以及山间、丘间坳沟地带,为粉质粘土,砂砾石层,厚16m左右。碎屑岩、泥岩坚硬半坚硬岩组J2s砂岩:干抗压强度49.9MPa167.3MPa,湿抗压47.61MPa124.3MPa;摩擦系数0.740.82,软化系数0.6371.75。泥岩:干抗压强度24.95MPa33.78MPa,湿抗压9.0MPa9.88MPa;软化系数0.3650.293。主要为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砂质泥岩。表2-3 砂岩物理力学性质试总表验成果汇岩性天然状态下物形指标允许承载力(Kpa)抗压强度(Mpa)软化系数抗剪强度含水量(%)密度(g/cm3)湿干饱和干湿凝聚力(Mpa)内摩擦角()弱风化砂岩最大值4.12.642.642.731500106.2765.230.79最小值0.52.482.432.5580030.318.010.22平均值1.822.532.462.61120064.6738.740.543.539.5表2-4 泥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汇总表 岩性天然状态下物形指标允许承载力(Kpa)抗压强度(Mpa)抗剪强度含水量(%)密度(g/cm3)湿干饱和天然干湿凝聚力(Mpa)内摩擦角()弱风化泥岩最大值3.62.642.572.6280011.920.5崩解2.329.0最小值1.82.482.432.604007.58.2崩解2.127.0平均值2.72.532.462.616007.7414.35崩解2.228.0表2-5 粉质粘土物理力学特征试验成果汇总表 项目数据天然状态下物理性指标比重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级配(%)渗透系数cm/s压缩模量Mpa压缩系数a1-2Mpa-1压缩性抗剪强度含水量(%)密度(g/cm3)饱和度(%)孔隙比(%)砂粒粉粒粘粒内凝聚力Kpa内摩擦角()湿干最大值262.001.611000.742.7212.50.733.4310-75.90.29中等压缩性2916.5最小值241.951.55940.682.7010.50.32平均值25.21.971.57980.722.7111.30.55454312表2-6 粉土物理力学特性试验成果汇总表粉土含水量(%)天然状态下物形指标比重级配(%)抗剪强度渗透系数(cm/s)压缩模量Mpa塑性指数压缩系数a1-2Mpa-1压缩性密度(g/cm3)饱和度(%)孔隙比(%)砂粒粉粒粘粒凝聚力Kpa内摩擦角()湿干最大值321.951.631001.3452.72412727286.8410-45.29.90.47中等压缩性最小值9.01.321.16270.652.666.6912101.3910-43.55.00.45平均值21.791.821.49730.822.7022.457.318.519.219.93.8410-44.028.00.46表2-7 卵砾石物理力学特性试验成果汇总表 项目数据天然状态下物形指标比重级配(%)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相对密度抗剪强度含水量(%)密度(g/cm3)孔隙比(%)漂石卵石砾石砂凝聚力Kpa内摩擦角()湿干饱和最大值9.32.272.1623.672.839.0280.4225.818.2245.8337.360.60最小值3.272.212.0822.742.743.456.934.757.410.002.160.26平均值4.832.242.142.3223.392.806.667.614.111.65115.0711.930.402224.5第六节 人类工程活动滑坡区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人类工程活动的方式主要是农耕及建房。农耕改变了斜坡的自然地貌,形成折线台阶状地形,不利于地表降雨的排泄。滑坡前缘建房开挖部分斜坡段坡脚,破坏了斜坡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尤其是滑坡体上喜捷场中学的改扩建,加重了滑体的荷载,再加上滑坡区的岩层为顺层岩,严重地破坏了斜坡的自然平衡状态。另外滑坡体上场镇居民生活用水的乱排乱放,加剧了滑坡体的不稳定性。第三章 滑坡基本特征第一节 滑坡形态特征及边界条件宜宾县喜捷场滑坡位于岷江以南、当地乡镇公路南侧、鹰咀岩朱家坡一线的坡下部。根据实际野外踏勘和现场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滑坡现处于老滑坡复活和新滑坡形成阶段,而新滑坡又全部位于老滑坡的上部。现将老滑面上的滑坡体简称为H1滑体,新滑面上的滑体简称为H2滑体,而形成的滑坡也分别称为H1滑坡和H2滑坡。H2滑坡与H1滑坡的拥有同样的滑坡后缘,但H1滑面比H2滑面要低10m左右。整个滑坡体位于龙崩槽以下的斜坡地带。喜捷场滑坡整体呈东西向展布,整体地形平缓,坡角一般为820。但地形起伏较大,尤其是喜捷镇中学前的陡坎就将整个滑坡体直接分为两部分。H1滑坡前缘宽674m,后缘宽约304 m,主滑段滑坡长295m,前缘高程269.35 m,后缘高程344.79 m,高差75.44 m,滑坡后缘坡度20,中部坡度略陡约30,前部较缓为10,H1滑坡远观呈椅形。H2滑坡前缘宽590m,后缘宽约284 m,主滑段滑坡长147m,前缘高程304.20 m,后缘高程344.79 m,高差40.59 m,滑坡前缘坡度较陡,直接为陡坎,后部坡度较缓约20左右,H2滑坡也呈椅形。整个滑体规模为261万m3,属大型滑坡。H1滑坡与H2滑坡都是以两侧的侵蚀性冲沟为边界,冲沟内常年有流水存在,在雨季,冲沟便成为整个山坡的泄洪道。滑坡体上有一条较为平缓的坳沟,现已基本改造成为农田。H1滑坡剪出口在滨江路一线,H2滑坡剪出口在中学前缘陡坎处。滑坡主滑方向345。第二节 滑坡物质组成及特征H1滑坡与H2滑坡处于同一地理位置上,两个滑坡的物质组成基本一致,结构特征有些差异。(1)滑体土特征从现场调查看来,滑体物质的组成,上部主要为残坡积层和冲洪积层物质,下部主要为砂岩和泥岩不等厚组成岩体的强风化物和弱风化物。坡残积物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碎块石组成,灰黄、黄褐色,松散,湿,可塑状,厚一般26m,其中碎块石含量小于20%,粒径220cm,颗粒原岩成分为长石石英砂岩,泥岩,强风化,次棱角状。冲洪积物成分为低液限粘土、粉土,厚度一般在1.06.0m左右。下部为滑坡岩体,由于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坏,在地表水渗入下,基本呈强风化状态,局部还有掉块现象出现。颜色较暗,砂岩呈黄灰、灰紫色,泥岩呈暗紫、紫红色。H1滑体前部冲洪积物含量较多,接近冲沟一侧还含有大量的块石。由于H1滑体滑面较深,故后部滑体还含有微风化岩体。H2滑体主要是由上覆松散堆积物和下部风化岩体组成。(2)滑带土特征据上部出露的岩层和对近似滑带的观察,滑面一般出现在砂岩层与泥岩层的交界处,且位于砂岩层的上部,泥岩层的下部。而滑带土一般为含角砾粉质粘土,湿,大部分呈软塑,少部分呈可塑状态。角砾呈次圆状,具有一定程度的定向排列特征。(3)滑床特征滑床应为弱分化的砂岩、泥岩,属于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地层,在H1滑坡与H2滑坡剪出口可见有滑床出露,在滑坡后壁能见到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产出。由于喜捷场滑坡为岩层顺层滑坡,滑床呈直线形,滑床坡角基本与岩层产状近似,约为16左右,这基本控制着整个滑坡的空间形态。第三节 滑坡水文地质特征滑坡区出露的基岩为侏罗系上沙溪庙组长石石英砂岩和泥岩不等厚互层,它们既是滑坡的滑体,也是滑坡的滑床,其中长石石英砂岩为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其透水性中等,而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第四系松散堆积物透水性较强,该层中局部地段形成了统一的水位线,基本容纳了所有的上层滞水。(1)地表水系岷江是滑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河流近似东西走向,汛期的到来,河流水位可上升8.5m,对H1滑体前缘的侵蚀、冲刷作用较为明显,且对H1滑体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影响。滑体上无侵蚀性的冲沟存在,但滑坡两侧的冲沟对H1滑体和H2滑体具有明显的冲刷、侵蚀作用。两条冲沟都为常年性有水冲沟,冲沟近似南北走向,沟水在雨季水量明显增大,起到了泄洪道的作用。据调查,沟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坡体、水塘、水池渗水,其次为基岩裂隙水,然后由南向北注入岷江。勘察期间实测的冲沟流量如下:滑坡区东侧沟:调查时流量为0.07L/s,洪水时流量可达10L/s;滑坡区西侧沟:调查时流量为0.05L/s,洪水时流量可达8L/s。(2)地下水特征该滑坡区年降雨量大,为地下水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来源,洪水期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平水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按该区含水介质分类,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地下水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水温12,同气温基本一致,略低于气温。根据野外调查,滑体上共出露泉点3处,泉水流量0.010.06L/s。其中H2滑坡体上出露有1处,位于滑体后部,临近后缘处,泉水类型为下降泉,流量为0.01L/s,泉水无具体出露点,而是沿着泥岩与基岩的交接面流出。主要补给来源是基岩裂隙水和大气降水,直接排泄于地表水体中,H2滑坡变形过程中,在后缘形成剪切裂缝,提供了泉水出露条件。另2处泉点位于H2滑坡体以外,H1滑坡体以上。其中一个位于H2滑体前缘附近,H1滑体的中部,泉的类型为松散层下降泉,流量为0.06L/s;另一个位于靠近H1滑体的前缘,泉的类型为下降泉,流量为0.02L/s。它们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基岩裂隙水和大气降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这都是H1老滑坡在滑动过程中,在中部形成的剪切裂缝,为泉水的出露提供了条件。第四节 滑坡发育阶段和近期变形特征从滑坡发育的时代来讲,喜捷场滑坡现处于老滑坡H1沿老滑面复活和位于老滑坡体上的新滑坡H2沿新的滑面形成并在不断发展的这个阶段,所以滑体上的变形情况相对较为复杂。但从整体来讲,喜捷场滑坡的近期变形为:H1滑体处于蠕滑变形阶段,H2滑体处于加剧变形阶段。通过对现场的实际踏勘和地质测绘,H2滑体变形比较严重,位于其上的房屋基本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拉裂缝,地表也大量出现拉裂和沉降现象,尤其是滑体上喜捷镇中学的变形相当明显,拉裂缝基本沿近似垂直主滑坡方向业已贯通,另外,滑体上的耕地由于地表沉陷厉害,有的沉陷达40cm,将一块耕地变成了两块耕地;而H2滑体前缘以下H1滑体前缘以上的部分,现相对较稳定,特别是滨江路以上的部分,即街面上只有个别房屋出现墙体开裂情况,但位于滨江路以外的滑体,变形就相对严重些。由此看来,滨江路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对H1滑体起着了挡土墙的作用。但由于雨季两侧冲沟的冲刷、侧蚀,H2滑体两侧的变形也较为突出。第五节 滑坡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影响喜捷场滑坡稳定性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对滑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有降雨、岷江江水涨落、岸边掏蚀冲刷等。人为因素主要有滑坡体上荷载的加重、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的下渗、泄洪道及排水沟的不合理利用、修建公路切坡等。(1)自然因素1)降雨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每年59月份雨季的大暴雨或持续降雨。59月降雨占全年降雨的75.76%,最大月降雨量达237.3mm,最大日降雨量达191.8mm。这样降雨过程是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据当地居民介绍,每年雨季的7月份左右,滑体后缘上的拉裂缝就会出现以及滑体上的房屋裂缝亦会扩大,这明显是受雨季的降雨影响。2)河水涨落、岸边冲刷滑坡前缘岷江是常年性河流,枯季流量小、水位低,对滑坡影响小。但到了主汛期,河水暴涨,水位涨幅达8.5m左右。因属山区河谷型河流,水位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滑坡区恰好又处于河流转弯处附近,江水对滑坡前缘的冲刷侵蚀强烈,使滑坡前缘逐渐失稳变形。在1979年7月31日至8月1日暴雨后,滑坡体前缘即街面出现不同程度地沉陷,最深40cm,墙壁裂缝宽15cm,乡医院前雨后清泉涌出,洗衣人络绎不绝。(2)人为因素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喜捷场镇的江边段原由大石、巨石组成护岸,现已被人们作建筑材料打光,剩余的快都接近江面了。场镇的后山,滑坡体的中上部,原是参天古木和灌木丛林,现已全部开垦为耕地和农田,滑坡体的平衡稳定遭到了破坏。2)滑坡体上荷载的加重该镇解放前是一个不到1000人的小场,现增加到近5000余人。由于人口增加,相应建筑物也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住房为草房或木结构到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再到现在五、六层的高楼,致使滑坡体上荷载成倍的增加。尤其是滑坡体上喜捷镇中心校的改扩建,校园面积比以前大大增大,校舍也不断增多,造成了现在学校区成了整个滑坡体上变形最严重的区域。3)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的下渗滑坡体上有大量耕地和农田,占滑坡体总面积的45%左右,灌溉水渗入对滑体稳定性不利,特别是水田,灌溉水深一般保持在510cm。其次,为满足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用水所修建的水塘、水池,常年蓄水,塘水、池水入渗,对滑坡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随着镇上人数的增多,生活用水也随即增多,但场镇上没有修建完善的排水系统,当地居民大多乱排乱放,使得大多生活用水直接渗入地下。4)泄洪道及排水沟的不合理利用由宜宾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在1984年3月在滑坡体上修建的排水沟一直都发挥着排水泄洪的作用,可部分沟段由于沟道的淤积,又无人对其进行清理,使得排水沟失去了相应的作用和功能。另外,由自然形成的泄洪道被人们一次又一次的蚕食,首先是沟旁公路的修建,占领了大部分沟道,接着是镇上居民房屋沿沟的修建,包括现在还有人在泄洪道上大兴土木。可他们还不知道临近他们上面一点的房屋,因为由于沟水的冲刷已经成为危房。5)修建公路切坡乡镇公路横穿滑坡体前缘,属切坡填筑路基。由于公路的修建,使原本就是顺层岩体得到了破坏,大部分居民都反映修建公路后滑坡体变形进一步加剧了。第六节 滑坡破坏模式及其危险性分析(1)滑坡变形的破坏模式喜捷场滑坡的形成主要受基岩的岩性组合、裂隙发育状况、地表水渗入及岷江河谷的控制。在长期的地质发展过程中,地表水不断渗入,从而侵蚀、软化泥岩,河谷也不断下切形成临空面,使滑坡物质处于不断变形破坏中。就目前而言,该滑坡前缘临空、泥岩软化和受江水涨落、冲刷是变形的主导因素。H1滑体主要是受岷江河水冲刷,导致滑体剪出口临空,不断牵引H1滑体变形;再加上河水已与部分地下水贯通,对滑坡体中的泥岩起到了侵润和软化作用,特别是河水的涨落所形成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变成为H1滑坡体变形的主要因素。该滑坡属牵引式滑坡。H2滑坡是H1老滑坡滑动后形成的新滑坡,由于老滑坡以前滑动形成的陡坎使得H2滑体剪出口全部处于临空状态。受老滑坡的影响,再加上地表水沿着岩体裂隙不断渗入下,使得H2滑体顺着老滑坡的滑坡后壁向前推移。另外,H2滑体还不断受到前缘临空的牵引。因此,H2滑坡属于混合式滑坡。(2)滑坡危险性分析根据喜捷滑坡的变形现象、控制因素、变形破坏的模式分析,对滑坡的稳定性作出判断,从而分析滑坡的稳定性。1)H1滑坡H1滑体前后缘相对高差75.44m,平均坡角1030,物质组成为坡残积物、冲洪积物和基岩的全风化物和强风化物,前缘的剪出口在河水的强烈冲刷下,业已临空。滑体的中后部形成多个滑坡平台,总体呈阶梯状,滑坡后缘拉张裂缝明显,与后缘滑壁大致平行。滑坡前部东侧,在未受滨江路挡土墙作用下,滑体变形主要表现为地表下陷,房屋基础下沉,从而房屋出现错移现象,每年雨季垂直位移约0.03m,但大多为突发性下陷。滑坡前部中部,滑坡体上主要有泉水涌出,另外个别房屋出现开裂现象。滑坡前部右侧,由于泄洪道被逐渐蚕食,雨季到来,大量洪水冲刷斜坡体,导致斜坡体上的房屋倾斜,甚至成为危房。根据当地居民的反映,H1滑体由于80年代的治理,滑坡变形有所缓和,有时还未所察觉,但最近几年,尤其是去年,滑坡变形显著加剧,滑坡前部中部的房屋裂缝也是在去年形成的。所以,H1滑坡体有可能整体失稳或局部失稳滑动,属欠稳定不稳定滑坡。2)H2滑坡H2滑体前后缘相对高差40.59m,平均坡角约20左右,物质组成为坡残积物、冲洪积物和基岩的全风化物和强风化物。前缘剪出口全部临空,滑床基岩出露,形成20余米高的陡崖。整个滑体变形都较显著,变形强烈区主要位于喜捷镇中学及其附近,学校校舍基本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开裂。学校操场在每年雨季中,都会出现宽度不等的张裂缝。另外,校内出现的连续贯通的裂缝有2条,1条沿学校正校门口的围墙延伸,裂缝宽0.4m,长近20m;另一条位于学校后部,校围墙外侧,裂缝宽约0.6m,长达200m。裂缝带附近的树木,大多为“醉汉林”及“马刀树”。H2滑体的变形在最近十几年,一直都较为突出,镇上设的6个滑坡观察点,其中有4个就设在该滑体上。在最近几年,滑坡有明显加剧的迹象,因此,该滑坡为不稳定滑坡,有可能整体失稳滑移。第四章 勘查工作布置及工作量第一节 勘查工作布置本滑坡勘查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其他相关技术要求,采取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剖面测量、地形及测量、钻探、槽探、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综合勘查方法进行工作布置。喜捷镇中心滑坡布置3条顺滑动方向的纵向勘探剖面,在预计采取工程措施的滑坡前缘、中部、后缘各布置4条横向的勘探剖面,勘探点间距3555m,纵向主勘探剖面后段延伸至斜坡带上限,前端延伸至坡脚岷江岸边,横向勘探线延伸至滑坡体两侧各50m。该滑坡为基岩顺层滑坡,在每条勘探线上结合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浅井、槽探等工作方法,浅井主要布置在滑坡前后缘滑体相对较薄的位置,探槽布置在滑坡边界,钻孔主要布置在滑体厚度较大以及拟采取工程措施的位置。本次勘查共布置钻孔12个单孔深度1530m,总进尺270 m;浅井共2个,单井深810 m,总进尺18.0m;探槽5个,总方量4.0 m3及其它工作量。(一)工程地质测绘1)测绘比例尺及精度采用实测的1/500地形图作为野外工作用图,工程地质点间距一般控制在图上距离1020cm内,图上宽度大于2mm的地质现象必须描绘到地质图上。对于评价滑坡形成过程及稳定性有重要性的地质现象,如裂缝、鼓丘、滑坡平台、滑带面(带)等,在图上宽度不足2mm时,应扩大比例尺表示,并注示实际数据。地质界线图上误差不应超过2mm。2)测绘范围包括整个滑坡体以及影响范围,在纵向应包括至后缘滑壁以上斜坡带上限,向下应包括其可能造成危害及派生灾害的范围。横向上应穿过作为边界的两侧冲沟,并延伸到滑坡可能影响到的范围。3)测绘工作量根据滑坡体的分布与规模,测绘工作区呈近长条状,长1000m,宽700m,面积0.7km2。(二)工程地质剖面测量剖面测量比例尺1:500。纵横剖面应穿过滑坡体和稳定岩土体范围2050m。三条纵剖面以滑动方向为剖面方向平行地布设在整个滑坡体上,沿垂直主滑方向布置了四条横剖面,其中两条横剖面布设在H2滑体上,一条横剖面大致布设在抗滑工程位置处,一条横剖面布设在滑坡前缘(H1滑体上)。根据滑坡规模,剖面测量工作量为7条4.5km。(三)地形测量及点位测量地形测量比例尺1:500,测量范围稍大于工程地质测绘范围一致,面积0. 7km2。对钻孔位置、槽探点、浅井和主要地质点、取样点等进行点位测量,测量点40个。(四)钻探主要用于查明滑坡体的厚度、岩性、结构、软弱夹层、滑带埋深、滑带岩性及结构、滑床特征,地下水位、采取岩土物理力学实验样品。根据滑坡的规模及滑坡体本身厚度大小,共计勘探孔12个,单孔深度1530m,总进尺270.0m。(五)槽探槽探用于确定滑坡的边界特征。布置槽探点5处,长度2m,共设计探槽5个,总方量4.0m3。(六)浅井浅井布置在滑坡前缘或上部较薄的地方,用于揭露滑带,取滑带原状样。整个滑坡布置2个浅井,深810m,总进尺18.0m。(七)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孔过程中测定初见水位,穿过滑带后测定稳定水位。根据初见水位与稳定水位的关系,判别滑坡体的地下水类型。当初见水位等于稳定水位时,则为潜水;当初见水位大于稳定水位时,则为上层滞水;当初见水位小于稳定水位是,则为承压水。(八)取样实验采取一定量的岩土进行室内实验,求取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浅井里采大重度样,在浅井、钻孔中取滑带土常规、颗粒分析及抗剪强度实验样。整个滑坡大重度样3组,滑带土常规、颗粒分析、抗剪强度各6组,由于2个滑坡的滑床岩性基本一致,共取滑床岩、土样3组。编号勘查项目名称单位工作量一测量11/500地形测量Km20.7021/500剖面测量Km/条4.5/73点位测量点40二1/500工程地质测绘Km20.60三钻探m/孔270/12四槽探m3/条4.0/5五浅井m/个18/2六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孔12七试验1滑体土大重度组32滑带土常规、颗分、抗剪强度组63滑床岩、土样组3八实物指标调查Km20.60第二节 工作量见勘查工作布置图和勘查工作量表4-1。表4-1 勘查工作量表第五章 勘查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第一节 勘查工作方法本次滑坡勘查,除尽量收集前人研究资料以外,采用地形与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浅井、探槽、室内实验等综合勘测手段,对斜坡变形区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多种工况下的计算评价,并根据其计算评价结果提出防治措施建议。第二节 勘查技术要求(一)地质测绘技术要求1、测绘精度,实测地质体的最小尺寸一般为相应图上的2mm。对于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在图上不足2mm时,可以扩大比例尺表示,并注明其实际数据。地质点位点、地质界线的误差,应不超过相应比例尺图上的2mm。2、测制代表性的地层剖面实测地层剖面,选择地层出露完整、受动力地质作用影响轻微露头条件较好的剖面线路,测制1:500工程地质剖面,以岩性、颜色及层理划分工程地质岩带,以掌握调查区内正常层序地层特征。3、测绘方法宜采用穿越与追索相结合。对于重要的边界条件、裂缝、软弱夹层,采用界线追索。在覆盖或现象不明显的地段,应有工程揭露点,以保证测绘精度和查明主要地质问题。4、观测点的布置要明确,密度合理,以达到最佳调查测绘效果为准。对于主要的地质现象,应有足够的调查点控制,如滑坡边界点、地质构造点、裂缝等。5、观测点分类编号,在实地用红漆标志,在野外手图上标出点号,在现场用卡片详细记录。6、野外观测点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地层岩性点、地貌点、地质构造点、裂隙统计点、水文地质点、地质灾害点(包括滑坡边界点、滑坡裂缝点、滑坡特征点、滑壁调查点、滑带调查点)等。各种地质点应该统一编号。地质点编号DXX,构造点编号GXX,裂隙统计点编号LXX,水文点编号SXX,地貌点编号MXX,滑坡记录点编号HXX。7、野外记录的要求(1)必须采用专门的卡片记录观测点,分类系统编号,卡片编号与实地红油漆点号一致。(2)记录必须与野外草图相符,凡图上表示的地质现象,均必须有记录。(3)描述应全面,不漏项,突出重点。尽量用地质素描和照片充实记录。(4)重视点与点之间的联系观察,进行路线描述和记录。8、地质界线的勾绘根据观测点,在野外实地勾绘地质草图,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接图部分的地质界线必须吻合。9、外业工作结束,原始资料整理完毕后,应该组织对原始资料进行野外验收后方可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10、测绘工作结束后,在全面系统的资料整理及初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应提交下列主要原始成果:(1)野外测绘实际材料图;(2)野外地质草图;(3)实测地层柱状图;(4)实测滑坡剖面图;(5)各类观测点的记录卡片;(6)槽探、浅井素描图;(7)地质照片图册;(8)文字总结。(二)剖面测量技术要求1、剖面比例尺1:500;2、每剖面两端点、剖面控制点一般应埋石,每一个剖面应至少有两个埋石点;3、实测剖面应采用全站仪或光电测距仪测,剖面控制点(含两端点)间距应小于200m,剖面点至测站点的最大距离应小于800m;4、测站点间距离应一次照准两次读数,水平角、天顶距各测一测回;5、测站点至剖面点距离一次照准一次读书测定,天顶距采用盘左一次读数,用全站仪可直接读平距、高程(或高差);6、剖面的计算测量取位,平距取0.01m,高程0.001m;7、作剖面图时,剖面方向一般按照左东右西原则,为南北向时左南右北;8、剖面图应注明名称、编号、剖面比例尺、剖面实测方位等。(三)地形测量技术要求地形测量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地形测量图式(GB/T79291995)执行。测图比例尺为1/500,等高距为1m。控制测量首级导线点精度按照一级导线、四等三角高程精度测绘。(四)点位测量技术要求1、所有点位都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定;2、水平角、垂直角、距离均测一测回;3、钻孔平面位置以封孔后标石中心或套管中心为准,高程以套管口为准,并量取标石面或套管口至地面的高差;4、地质点采用坐标法测量;5、水平角、垂直角以盘左读数测定,距离读数一次;6、在同一测站测定地质点数量超过10个或间隔时间超过1小时后,应重新调整仪器并归零。(五)钻探技术要求1、钻孔设计书的编制孔位确定后,地质人员应编制钻孔设计书,作为钻孔的预测,直到钻探施工并阐明预期的目的,钻孔设计书的内容包括:(1)钻孔目的:充分说明该钻孔的目的,使钻探人员了解该孔的重要性及钻进中应注意的问题,保证钻进、观测和编录工作的质量。(2)钻孔类型:直孔。(3)钻孔深度:标明设计深度并说明何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加深或减少孔深。(4)钻孔结构:标明钻孔理想柱状图,包括孔径(开孔、终孔直径)、换径位置及深度、固壁方法;作出推测地质柱状图,标识层位深度、岩性、可钻性分级、地质构造、断层、裂隙、裂缝、破碎带、岩溶、滑带、溃屈带、软弱夹层、可能的地下水位、含水层、隔水层和可能的漏水情况以及钻进过程中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的准备和措施。(5)钻孔工艺:钻井方法、固壁方法、冲洗液、孔斜及测斜、岩芯采取率、取样及实验要求、水文地质观测、钻孔止水办法、封孔要求、终孔后钻孔处理意见(长观、监测或封孔等)。2、钻孔深度的确定对于滑坡,钻孔应穿过底部滑带、进入滑床稳定岩土体内5m(土滑)8m(岩滑)。3、孔径要求开孔孔径要求130mm,终孔孔径110mm。4、孔深误差要求终孔后按班报表测量孔深,孔深最大允许误差不得大于1%。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可以修正,超过误差范围要重新丈量孔深并及时修正报表。5、取芯要求(1)不允许超管钻进。重点取芯地段(如破碎带、滑带、软弱夹层、断层等)应限制回次进尺,每次回次进尺不超过0.3m,并提出专门的取芯和取芯要求,看钻地质员跟班取芯、取样。(2)松散地层潜水位以上孔段,应尽量采用干钻;砂、泥岩应尽量采用反循环钻进;滑带、重要层位和破碎带等应用适宜的取土器取样或双管单动等钻进取芯工艺。(3)长度超过35cm残留岩芯,应进行打捞,残留岩芯取出后,可并入上一回次进尺的岩芯中进行计算。(4)岩芯采取率要求滑体采心率90%;滑床采心率90%;滑带采心率95%。6、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1)观测初见水位、静止水位、稳定水位、漏水和涌水及其他异常情况,如破碎、裂隙、裂缝、缩径、漏气、涌砂和水变改色等。(2)无冲洗液钻进时,孔中一旦发现水位,应停钻立即进行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测定。每隔1015min测一次,三次水位相差小于2cm时,可视为稳定水位。(3)清水钻进时,提钻后,下钻前各测一次动水位,间隔时间不小于5min。长时间停钻,每隔4小时测一次水位。(4)准备记录漏水、涌水位置并测量漏水量、涌水量及水头高度。(5)接近滑带并没有打穿滑带时,必须停钻测一次稳定水位,测稳定水位时应提水或注水,观测其恢复水位,稳定时间应大于2小时,终孔时应测量一次全孔稳定水位。此项作为验收或报废钻孔的必要条件之一。7、封孔要求钻孔验收后,对不需要保留的钻孔必须进行封孔处理。土体中的钻孔一般用粘土封孔,岩体中的钻孔宜用混凝土封孔。8、保留岩芯要求报告验收前,各孔岩芯均要保留。验收后按专家的意见,对代表性钻孔,应全孔保留岩芯,其他钻孔岩芯,可分层缩样保留,对有意义的岩芯,应揭片留样。9、钻孔地质编录(1)钻孔地质编录是最基本的第一手勘查成果资料,应由看钻地质员承担。必须在现场真实、及时和按钻进回次逐级记录,不得将若干回次合并记录,更不允许事后追忆。(2)编录时要注意回次进尺和残留岩芯的分配,以免人为画错层位。(3)在完整或较完整地段,可分层计算岩芯采取率;对于断层、破碎带、裂缝、滑带和软弱夹层等,应单独计算。(4)钻孔地质编录应按统一的表格记录。其内容一般包括日期、班次、回次孔深(回次编号、起始孔深、回次进尺)、岩芯(长度、采取率、残留)、岩芯编号、分层孔深即分层采取率、地质描述、标志免于轴心夹角、标本取样号码位置和长度、备注等。(5)岩芯的地质描述岩芯的地质描述应客观、详细,使别人能够根据描述作出判断。对于只有结论而没有描述的编录,视为不合格。重视裂缝、滑带及软弱夹层的描述和地质编录。注意对滑带擦痕的观察与编录;重视水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期货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炭素煅烧工内部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石英玻璃冷加工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学校保护耕地活动方案策划
- 化纤后处理工晋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民法典考试题库及答案
- 变压器线圈制造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船舶特大型起重机驾驶工三级安全教育(车间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小学数学跳绳专项训练教学设计
- 耐蚀塑料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
- 精神科量表完整版本
- 混凝土搅拌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篇)
- 讲好中国故事英语演讲2-3分钟
- 跨境电商实务 课件 项目一 跨境电商概述
- 旗袍赛活动方案
- 大学高数-函数和极限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PDCA血液透析水循环案例汇报
- DB13T 5971-2024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技术规范
- GB/T 7260.3-2024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第3部分:确定性能和试验要求的方法
- 向左向右转 体育与健康一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