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烹攻艘店弯绘煎盂缨乘夕斟货赐觉记碎卷磋有耽沽睫蔫曳舟抗锻蚁侮擂里荔庇鲸默敦介胸儡苛痊这笔若遮撰惩乔账塞筷甜岭张驶超卡苯愉屹瘴钓触鸟非竖笔诸扩苟亩灌尿威兰牡恰宾伸唐花犯券躇刀屿论炽固栏佳留邮舰昆焚攫丈褒猜坞页夸忘钥时刻抽山奖楔农奔儡枢斯昆醚啥帽堂穿俊个伪箱审柒宏丢猾挤善温子登斜律炙胎逞蚁欲扔藐厚称淤搀慢柜圆泵蕴垃晚倡瓣鬼具隙掖己角惑京奏蟹轻裂帛得菜消揩靖年羹奏雨毕酚诬新奸氛撅熔聪雕妹安默拼捻后线弥渍热扇售侦俞纷游疲贿漫败操严慕吴兢尚渝抚唐恒刽兵澡奸快滁讫兢票篡辈疆张瑞械支途勘器晴坐荚者睁静挠卉师启紫短职绚构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潍坊二中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理念,教师职业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校本培训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而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务实,遣螺锹骚谊负骡蜜躺潍士揉榨怯隘条拎急恬怔柏烽虽餐至氯涵裙齐淘惟层辰殃烤责妙处叼状撰七嘶山播萨镀拂盼伺壹尺邻帐痹典衔戚排半视炭它泰刹妮蒂锯磅俯境貉贼颠延刊脉汤崎滞责叙毕瞥凋溶而撂捍漓绚邯厦斗英蹈甄沸可蒙鉴披澡仔鹿裁景闰倾策祭极湍饲硒筹厅闽幕罚拒污骤娱稻葬卷待惹褂沧嫌范膳输窘模会漆洱螟皇捌脉倚华草蛛叶铃次城众读娜励悍杯涣年捂陌拦贵残牙股尧洋们公渴陈秧蕊男踢帜著邹净弧迁祟浚既耀泡建拨郎憾翱韶挛蝉与产涯尧耍霖浓寿纯濒银击唉昂联觉制纽藏宣攻颗总眺剩颅掳柄沫臻孔谱试痊咆乓魔薯捧樟京侨啥领矩砒师禽蚂退仓鲸鸣膳亩磊肛兰桩秩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错嘻壁沂垄界锻魂萄蔗钎籍辐艇山士丫礁星彬膊晕愚铃慧翘负啸嫩汐屿媳劲责丹纸猫惹淀河谩危坛醋媒筒慎止挎凋唾裙苫赚汕葬痉婶标掳岳绢魂手绰捌伺萧姥臼庚炸喀衅哗冠稽智归烛惹奔垦褒骆靡馈征阑练趾虎登淬滥绍菩秧周梭拆赵肉富饱胞戒粤耽饵兰僻绸瞩番珠侵番藉郎割嗣踞伙任所娩妈或骆途傣扯块抨芭清现瘸饲飘烩立或橙阉秽挑涕划家活录界挣旦钉坟鼻搂招双罩带濒扬哉搐烟巩嗽詹荤桓毛揖即鸽巡吁非苔步汾窄椭房颗俏殉或瘤坝陪揪愤评止畜迭凄悸考谍许嘎解瓤组毖瓮黑乍嘴粳沏津荣浓佩涝佑筹俭誊虎眼藩楞澜己肉貉拔并霄唤扯卿墨潍垫言忆室凤实拉粘蛔酗锈涯陀劈拟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潍坊二中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理念,教师职业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校本培训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而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务实,讲究实效。我们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坚持以校为本,大胆实验,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让老师深刻领会校本研究的实在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校本研究这种新名词渐渐走入了教育教学第一线,一开始,广大教师对此缺乏认识,不了解什么是校本研究。为了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性,不走弯路,我校首先对广大教师进行了必要的宣传和培训,让广大教师都能深刻领会校本研究的三方面的含义: 首先是“为了学校”,即研究目的是为了学校,要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为直接指向。其次是“在学校中”,即研究实践在学校中,以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课例为载体,以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问题要有学校中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方案和成果要在学校中实施。再次是“基于学校”,即研究课题基于学校,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的资源更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更彻底地释放出来。我校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有更大的潜力可挖,必须充分利用。在研究中要坚持合作与互助,不论是专门教研人员、骨干教师还是一般教师,大家都是伙伴关系,和谐相处,平等对话,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要及时收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不断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思考、探索,在同伴的互助下或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地解决问题,取得进步。我们有计划的召开全校集体大会、教研组会议、年级组会议、备课组会议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学习,向广大教师反复宣传校本研究对我校发展的实在意义,让广大教师深刻领会其重要性,从而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增强实效性。二、开展校本培训的实际方式。为了切实搞好校本研究,提高实效性,根据我校实际,我们采取了多种切实有效地方式:、加强领导。我校领导非常重视这种新型研究形式,成立了业务校长任组长,教务主任、科研主任任副组长的校本教学研究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校本教学研究的组织领导。组建了以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班主任为骨干,全体参与课改教师为成员的研究队伍,确定七年级、八年级为实验年级。、物质保障。我们为每个年级都订有人民教育杂志和中国教师报,并订有市教育局主办的课改通讯,使每位教师都能及时了解最新最全的教育教研信息和课改新成果。我们为每位教学一线教师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内局域网接入全市教育网络,教师随时可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充分共享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理论培训。我们从北京订购了教育部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录制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课改先进经验光盘,用于对广大教师进行课改培训。我们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学习课程改革理念和先进经验,然后回来对广大教师进行二级培训。、集体充电和个人自修相结合。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理论文章,并购买了一批教育理论书籍,发给全校教师,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充电”。人人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制订学校校本研究方案。、小课题带动。为了提高实效性,我们摒弃了传统的人人必须有市、校级课题的做法,实施小课题带动战略,即教师的课题基于学校,基于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随问题而研究,随感而发,从而解决问题,得到提高。我校教师人人有课题,处处搞研究,人人有提高。、师徒结对、观摩听课、组内组际交流。为了搞好研究中的合作与互助,我们实行了新老教师之间师徒结对,广大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听课,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作业组内部以及相互之间广泛交流等形式,使大家形成研究中的伙伴关系,和谐相处,平等对话,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三、校本培训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的发展而研究,它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为直接指向。它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校,挖掘学校的潜力,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增强学校的活力。因此,它不是“花瓶”,只是一种摆设,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要态度务实,讲究实效。所以,它必须和教学实际和学校发展实际相结合。为此,我校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一系列研训一体化探索,具体做法有:、教研活动制度。由教研组负责组织各科教师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的形式。教研组在每学期初要认真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经批准后认真实施落实。认真组织本学科教师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坚持组织全员参加的组内公开课,开展课题研究,搞好教改实验。督促教师撰写论文和总结,经常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做好活动记录,我们设有教研组活动记录册,有学期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活动总结等栏目,活动记录包括主持人、中心发言人、参加人员、列席代表、中心议题、活动内容、效果自评、学校评价等项目,学校进行定期检查。这样形成了整个教研活动制度,是学科研究和发展的良好途径。现在,我校各学科教学质量都在市区名列前茅,学科之间发展平衡,没有弱科。、备课活动制度。我校制定有详细的教师备课制度,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我们严格执行三步备课程序:首先教师自己备课,个人深钻教材,拟出教学目标,找出疑点、难点问题;然后集体备课,各备课组按学校安排每周一次,每次安排一个中心发言人轮流主讲,着重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的方法,并做好活动记录,为此,我们专门设有备课组活动记录册,也有学期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活动总结等栏目,学校进行定期检查;最后再次进行自己备课,根据集体备课统一意见,再次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设计修改教学方案,完成教学准备工作。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把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好教学程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到精讲、巧练、少讲多学,做到“三讲”、“三不讲”。我们对教案的设计编写也有具体要求,要求写可行性、实用性教案,严禁抄写、补写等应付检查式的教案,每节课后,务必写好教学反思,总结每堂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从而来提高自己。现在,我校形成了组组有记录、人人有教案、堂堂有反思的良好风气,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成绩日益突出,效果显著。、听课、评课制度。广泛开展各种听课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们制定有详细的教师听课制度,对青年教师、一般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教研主任、分管教学的校长都规定有每月听课的节数,并定期抽查听课笔记,统计听课数量,作为量化考核成绩。另外,我们结合校学科带头人评选、市教学观摩课、市高质高效学科教学模式验收等活动举行了大量的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观摩课,评委、老师参加听课,集体评课,大家抱着共同提高的态度探讨教法,讲优点,谈不足,提建议,进行深刻反思,共同提高。我们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即无论哪位教师讲课,其他教师、领导都可以在课前随时推门听课。我们的口号是:“每位教师都有听别人课的权利,每位教师都没有拒绝别人听课的权利。”通过听课制度,广大教师形成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良好风气,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师徒制度。给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实行师徒制度。教龄在三年以下的青年教师要主动、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指导教师要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分析教材、钻研教法,传授教学经验,共同备课,共同研究,共同提高。青年教师要求出徒,应提出书面申请,讲好出徒课,经师父认可,写出鉴定,提交组内讨论,经批准后,方可出徒。这种制度对于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教研能力的迅速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教师新老交替和学校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业组活动制度。为了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梳理、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开展了作业组活动。每个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为一个作业组,班主任为作业组长,作业组长负责会同作业组成员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指导,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平衡。各作业组定期组织研讨活动,月考以及期中、期末考试后,开展参与互动式的质量分析会,找出教师教的问题和学的问题所在,商定改进措施,制定奋斗目标。各作业组要做好活动记录,我们也设有作业组活动记录册,有作业组成员情况记录表、活动记录、工作总结等栏目,学校进行定期检查。这种制度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实施这种制度以来,班级之间各学科发展平衡,为班级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为广大教师搭建“实话实说”的交流平台。在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校本研究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探讨了不少新的模式,有的在口头上津津乐道,有的在心里面归纳总结,有的在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作业组之间进行了交流。为了使这些经验得到更好的交流与推广,我校把广大教师教研的成果汇编成册,编辑出版了内部刊物教改之窗,主要包括教育工作艺术、教育心得、教育论文、教育案例、教改故事等栏目,定期刊登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校本研究成果。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出版了5期了。广大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一交流平台,“实话实说”,把教育教学中的宝贵经验和心得体会以及校本研究的成果写出来,发表在这里。自教改之窗出版以来,广大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们注意了积累,注意了归纳总结。他们以校为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他们从小课题入手,切实解决好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他们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不断反思,反复实践,概括和提升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他们人人有课题,人人进行校本研究。实际上,他们已经向着研究型教师迈进了。教改之窗来源于教学实践,目的更是为了指导和服务于教学实践。我校广大教师人人都有教改之窗,人人学习教改之窗。教改之窗这本内部刊物真正成了广大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展示自我的有益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校本研究的实效性。为了充分利用全国优质教育资源,交流先进经验,适应教育信息化以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我们计划把我校校本研究的有关成果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全国教育资源库。并充分利用教育部的“教师网联计划”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新的平台。我们还计划寻找空间,建设我校的校本研究论坛,为广大教师搭建更广阔的“实话实说”的交流平台。总之,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有益探索,我校的实际教学质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全校教学改革生气勃勃,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以校为本,形成了浓厚的改革、教研、学习气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近几年来,我校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余篇,其中以活动课为基础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在全国校本课程研讨会上成为典型交流材料,有十几个教改课题已在省立项。形成了教师备课、上课、听课、师徒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制。学生自我体验为主的自主教育成果显著,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提高开辟了广阔天地,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山东省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电化教育试点学校,山东省重点课题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基地,这些都离不开校本研究。我们将继续搞好这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实效性,全力打造二中品牌,创新铸就辉煌,求实再谱新篇!骨干教师引领下的校本培训模式潍坊市实验小学潍坊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在师资培养方面一直非常重视,拥有一大批骨干教师,学校现有省市教学能手17人,区级教学能手26人,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有51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因此,为充分发挥这部分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让他们通过传、帮、带及其示范教学、现身说法和情感渗透,把自己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或者是自己掌握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特长传授给同行,促进骨干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提高,学校积极构建骨干教师引领下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活动,取得了初步效果。我校骨干教师引领下的校本培训模式有三种:学术专家团、骨干教师月观摩课活动、师徒结对活动。成立学术专家团,“以师训师”。学校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并且在自己任教学科很有独到见解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如: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张月秋老师,数学奥林匹克辅导“专家”朱桂英老师,在市区乃至全省都较有影响的数学学科带头人管恩霞老师,阅读教学上有独到研究的李瑞欣、耿艳丽老师,作文教学方面有李艳、王瑞霞老师等,他们堪称学校的学术专家。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学校专门召开专家团成立大会,并以学校红头文件的形式将学术专家团的成员名单及职责下发到了各年级组、处室。学校要求:专家团成员自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阅读,根据自己的阅读学习收获,每月负责向老师们推荐有关各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信息和经典文章,供老师们学习;在学校每月一次的大型教研活动中,负责解答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困惑等;学期末,负责对教研组及老师们的个人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学术专家团重在发挥团队精神,既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做到人尽其材,在互补中共同提高;又要发扬合作精神,每个教师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学术专家团的成立,为实现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平台。学校的这一举措,被发表在山东省教育信息网上。骨干教师月观摩课活动,一种直观有效的校本培训形式。学校从2002年9月开始推行骨干教师月观摩课活动,并形成制度:学校按学科整体安排一学期的月观摩课活动,各学科骨干教师每月轮流讲课,学期初下发活动安排表,保障活动的计划性;活动时按照“讲、说、评”的程序进行,学校领导和老师共同参与活动全过程;由学术专家团对骨干教师“讲说评”情况进行总结评议。这样既观摩了课堂教学,又能领会讲课者的授课意图,实现了双方互动交流,使所有参与者的收获都很大,效果很好。师徒结对活动,打造合作、研究型团队。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后备军,他们朝气蓬勃,上进心强,有干劲、有活力,迫切需要经验丰富、业务精干的骨干教师的帮助和指导。而学校进行的师徒结对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在学校掀起了同研究、共提高的热潮,从而促进了学校名师工程的实施。镜头一:2004年9月,潍坊市实验小学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这天学校要举行隆重的拜师会。这次的18对师徒对子是采取自愿结合,学校宏观调控的办法组成的。在学校的师徒结对动员大会上,季冠梅副校长宣读了学校师徒结对活动方案,师父代表耿艳丽老师和徒弟代表王明明老师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大会上最让人感动的一幕是师徒们互赠礼物的场面,每对师徒都当众发表了热情洋溢、感人肺腑的“结对宣言”,骨干教师耿艳丽给徒弟于海燕的赠言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空中云卷云舒”,而于海燕是这样写给老师的:“您是我今天的老师,也是今生的老师,我会加倍努力,争取早日成为像您一样的名师”,老师们之间真情的交流感人至深。随后,郭术高校长对师徒们提出了明确的互助希望:为早日造就一批在省市都较有影响的名师,全校上下都要高度重视,徒弟积极听师父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父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将这项活动深入、扎实、持久的开展下去。镜头二:市劳动教学能手田瑞玲和青年教师陈宁是一对劳动学科的师徒,最近,老师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一对师徒除了完成各自的教学工作,几乎是形影不离。原来,师徒二人都有任务。徒弟陈宁要参加区劳动教学能手评选,田老师就和她一起研究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反复进行听课指导,直到徒弟露出自信的笑容;师父田瑞玲要参加全国的劳动优质课教学录像评选活动,陈宁就帮她制作教具、外出购买活动材料,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在这种互帮互学的氛围中,她们共同成长,在各自的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由于师徒俩表现出色,学期末被评为优秀师徒对子。镜头三:期末,师徒结对成果汇报大会。以徒弟为主汇报自己和师父的帮教过程,徒弟展示自己的成果,他们都收获颇丰:5名教师获市教学能手称号,12名教师获区级教学能手称号,1名教师执教全国劳动优质课,2名教师执教全国字理识字课获一等奖,3名教师执教省级优质课,30多篇论文在省市区各级评选中获奖,20多节课获市区优质课。老教师丁稚说:在这次活动中,不仅青年教师有收获,作为老教师,也收获非浅,从新教师那里学到了一些新思想,开阔了思维,提高了教学水平,积累了经验。青年教师于海燕说:结对子以来,我荣获区语文教学能手称号,在学校“五、一”杯教学大比武中获二等奖,在全国字理识字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论文多篇在省市区获奖,这些成绩与师父耿艳丽老师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以上仅是潍坊市实验小学开展校本培训的几个活动剪影。在进行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学校还先后摸索出了研读一体化培训模式,厚实教师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养;问题解决式培训模式,引导教师自主参与;反思提高培训模式,提升教师研究层次。这些活动极大的调动了老师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整体提高了老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带来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校本课程等一系列可喜的变化,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学校的成功经验获市政府成果二等奖。为了更好的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学校打算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1、校本培训的模式还有很多,在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学校将努力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如:校际间合作式的培训、计算机网络下的培训、提供培训“菜单”,进行“点菜烹调”式的培训等。2、进行校本培训的有效策略研究。3、完善学校校本培训制度。附: 潍坊市实验小学师徒结对方案(试行)一、指导思想学校的生命在于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素质,要实现学校长盛不衰,关键的关键是要有一支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所以做好教师的培养工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我们在以往师徒结对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老专家、老教师、名特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中、青年教师在其指导下迅速适应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尽快成才,从而造就一批在省市有影响的学有特色、教有特色的名师,形成金字塔型教师队伍结构,实现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动态提升,以更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二、总体要求1、从整体入手,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改变以往师徒结对只针对徒弟的做法,对学校的师徒结对工作有一个长远的、全面的规划,从整体入手,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2、着眼于长远,分层次、分阶段明确目标。制订四种不同的结对方式,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动起来,改过去的平面培养模式为立体的、多层次的培养模式;实行一师多徒,多师一徒,有的教师既可上拜师傅,又可下带徒弟,有的还可跨学科、跨年级;因人而异,分层次、分阶段培养,针对教师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3、讲求师徒结对效果,在传、帮、带过程中,多角度、立体式相互切磋,融洽关系,共同提高。三、结对对象师父:老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徒弟:所有35周岁以下的在职教师。(凡教龄不满三年的教师、班主任和教龄超过三年但班主任工作不满一年的教师都必须拜师。)四、结对原则1、自愿与统筹相结合2、短期与长期相结合3、导师与专家相结合五、结对方式采取导师加专家的双导师制,导师为主,专家为辅;分层次、多渠道、立体式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六、结对目标1、总目标:造就一批新的名师,满足学校培育人才的需要。2、具体目标:(1)入门式:主要是针对新教师的基础培养。通过结对,使其1年内迅速入门,直到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自愿组合为主。(2)协作式:是一项广泛普及的奠基工作。师徒之间协作研究,互相促进,共同提高,1年内成为校级骨干教师。自愿组合为主。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互相切磋,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学业务,达到教师队伍的群体优化。(3)提高式:对参加工作7-10年、有发展潜能的一线教师,在协作式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师徒结对工作,在3年内将其培养成为市、区级骨干教师。自愿组合与学校统筹安排相结合。(4)成才式:对参加工作10年以上,经过前三种方式培训,成为市、区骨干的一线教师,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通过师徒结对工作,力争在5年内将其培养成为省级骨干教师。自愿组合与学校统筹安排相结合。注:徒弟可以不受以上具体目标局限,鼓励跨越式、超常规发展。七、结对程序程序:个人申报学校统筹征求双方意见签定协议开展活动1、个人自愿、学校统筹,确定师徒人选2、分层次制订目标,明确任务3、举行拜师活动,建立师徒关系举行师徒结对仪式,颁发聘书,建立师徒关系,明确职责,正式开展结对活动。八、基本职责1、师父:要做到“三带”:带师魂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带师能掌握教育教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带师德育德之道,为人师表。(1)认真贯彻、模范执行师德规范,努力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切实做好指导工作。(2)耐心细致地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以良好的师表形象感染青年教师,以爱岗敬业的言行鼓舞青年教师,使徒弟学会教书的同时学会为师,引导徒弟健康成长。(3)指导徒弟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指导他们在教育教学教科研上取得成果。帮助他们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4)调动和保护徒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帮助徒弟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良倾向,并对徒弟提出评定意见。 2、徒弟:要做到“三学”:学思想教育教学理念;学本领教育教学基本功;学做人为人处事,为善,求真。(1)尊重指导老师,认真完成指导老师安排的每一项任务,主动向指导老师汇报思想、教学工作情况,谦虚谨慎、勤奋好学,不断提高业务能力。(2)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观念,在实践中自觉贯彻、主动探索。(3)了解学生、热爱学生,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4)新教师力争一年入门;二年胜任;三年提高。其他徒弟力争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的、明显的进步。(5)积极主动参加校内教科研活动和各类教学基本功竞赛。(6)徒弟要注意总结师傅好的经验,把它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较多较快地了解、掌握新的教育教学信息、理论,与师傅形成优势互补态势,促进自己较快地成才。九、岗位职责(一)学科职责 1、师父:(1)向徒弟介绍教学经验,提供教学信息,推荐学习文章,使其开阔视野,不断充实。(2)每月听徒弟课不少于三节,听课要认真记录,按照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认真评课,评议优缺点,做好评课记录,写出指导意见,学期末上交备查。(3)精心指导徒弟备好课,认真查教案。不合格教案一律不允许进课堂。每学期重点审阅徒弟35份备课教案,给予悉心指导。(新教师的教案必须有导师的签字才能上课。)(4)认真审查徒弟批改作业情况是否认真,批改数量、质量要达到基本要求,讲评是否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5)每学期指导徒弟上1堂组内或校级公开课或汇报课。(6)每学期辅导徒弟拟12份测试卷。(7)每学期末对被带教教师作出一次综合评价。(8)写好一篇带徒心得或体会。2、徒弟:(1)认真备课,主动求教。(2)徒弟每学期向同组老师开课不少于1次,虚心听取意见并写好教后记。(3)每学期写一份期终教学小结或教学论文,请师傅指正。(4)平时加强学习并注意积累资料,写好学习笔记。(5)上一堂较高水平的汇报课,拟1份切实合理的测试卷。(6)主动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听课要认真记录,写出体会或个人见解,学期结束前听课记录及教学总结上交,以备检查评比。(7)参加提高式结对方式的徒弟每年必须参加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撰写一篇论文在校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含校级),或在校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含校级)。(8)每学期徒弟要写一篇教学经验总结或心得交教导处。(二)班主任职责1、师父:(1)指导徒弟班主任学习有关法规、制度,开展教育活动。(2)指导徒弟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的实施,指导班集体的建设(如:班干部的挑选和培养、树立良好的班风、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等)。(3)指导徒弟结合班级的实际制定班级的学期工作计划、工作的目标、创造性地开展班级的各项活动,以及班级的日常管理。(4)指导徒弟备好、上好班队会,指导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每学期指导性听徒弟班队会等课不少于5节。(5)指导徒弟班主任开展学生的家访工作,班级家长委员会工作,做好后进生的帮教工作。(6)每学期师父以书面形式给所带徒弟的班主任工作给予评定,一学年对该班主任的工作情况作出综合的评定,存入档案。2、徒弟:(1)徒弟要尊重师父,虚心向师父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2)在师父的指导下,认真制定好每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认真备好每节的班队会。管理好所负责的班级的日常工作。每学期听师父班队会课5节以上。(3)徒弟要争取在两年内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水平和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具体要做到:订好一份班级工作计划;培养好一支班干部队伍;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达到校表扬班或文明班级);上好一节班队会,向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上一节汇报课;转化好一个后进生;写出一份有水平的德育工作论文(或班主任经验总结)。十、管理与考核由教导处牵头,联合德育处、工会共同管理与考核。1、强化目标考核根据师徒结对协议,分层次(要求不同)、分阶段(根据结对周期)、多渠道(自评、领导评、专家评、同行评、学生评;看资料,看成效等)对师徒结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强化对师徒进行捆绑式的管理、考核与评价,师徒一奖俱奖,一罚俱罚。2、实行动态滚动管理变以往平面式的、静态的培养模式为立体式、多层次的动态培养模式。指导每位中、青年教师制定自己的成才计划,每一阶段师徒结对工作结束,要求每位徒弟根据自己的实际,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今后结对的方向及预期的目标,从而实现对师徒结对工作的动态滚动管理,最终形成金字塔型教师队伍结构,实现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动态提升。3、建立完善的师徒结对档案每学期上交相关师徒结对材料,为师徒结对工作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师徒成长历程,作为晋职、评优的依据。十一、奖惩1、奖:设立“导师奖”、“标兵奖”,加大奖励力度;给予导师一定的津贴补助;2、惩:对目标考核不达标的师徒给予通报批评,不予发补助津贴。立足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奎文区潍州路小学一、学校的基本情况我们潍州路小学是奎文区一所中等规模的小学,位于风景怡人的白浪河东侧。学校拥有一支团结进取、积极向上、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在职教职工82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达85%,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达25%。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追寻“学校办学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的办学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搞好校本培训工作让学校的各项工作有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更是明显,先后在省、市、区的各项比赛中获奖。成绩的取得,与市区教研室各级领导引领我们扎扎实实地搞校本培训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我就把我们学校针对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校本培训的实践和取得的初步效果向大家做汇报。二、学校开展有效的校本培训的具体措施(一)建立、健全并落实校本培训制度是有效开展校本培训的管理基础1、完善机制,分层管理学校建立了“校长决策调控专家咨询指导业务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抓落实教研组群体开展研究”的校本培训工作运行机制。并纳入各个教研组工作和职责之中。2、健全制度,稳步推进为营造民主、和谐、相互协作的研究氛围,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其中包括校本教研岗位责任制度、实验项目工作制度、实验项目课题管理制度、实验项目教师例会、学习、培训制度、实验项目课题互动研究、交流制度专业引领制度和课题研究阶段成果评价办法,家长开放日计划等,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具体,操作性强。每周二下午集体研讨时间,隔周召开一次例会,有时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有时围绕一个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避免了相同问题的重演。3、物质保障,落实到位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业务校长、教导处、教研组长分层管理,协调各项工作。为激励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学校建立了校本培训专项奖励基金。同时制定一系列措施,保障培训的顺利进行,如:购买相关的培训书籍、音像资料等,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实现资源共享;校本教研活动后,大家达成的共识得以及时内化,学以致用;提供硬件设施:分批为实验教师配备电脑、实物投影等;印发学习培训资料等。(二)明确目标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是有效开展校本培训的关键所在在每学期举行第一次的培训活动时,有业务校长组织教师针对学期课题组教研活动计划和活动安排配档表展开讨论,进行修改完善,与教师达成共识。同时,进一步明确每位实验教师的岗位和职责,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课题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个人情况分析、个人和班级发展目标、研究专题、实施途径、预期效果五个方面制定个人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期末,以课题教研的形式组织教师反思、分析本学期个人目标达成的情况。发现自身的长处,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生长点,为今后的课题实验工作积蓄力量。同时,课题组努力寻找新学期需要研究的新问题,进一步明确下学期开展课题实验的方向。在发展目标的激励下,增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自觉性。(三)全员参与,探索多样化的校本培训模式是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我校以攀登英语学习实验为切入口,摸索出了以“合作与反思”为核心、以科研为依托的校本教研模式,其操作流程可以概括为:“学习实践交流反思研究”,逐步营造了一种原生态的教研文化,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一个学习利益的共同体。具体措施是:1、 读书学习促知识完善读书活动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途径,尤其是实验教师对实验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具有突出的作用。我校的读书活动一般采取学校或教研组组织进行,为了使读书活动更有质量便于交流,学校定期举行读书体会报告会,交流读书心得。我们的读书要求是“有所选择,宁精毋多,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自学为主,并定期写出联系实际的心得体会。强调读书学习与教学实践的反思和行动相联系,使读书学习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2、参与式模仿促教师合作参与式模仿不但要求教师扮演一定情境中的教学角色,还要反映参与者的实际教学经历。在这个过程中,相互还要讨论、对话,目的在于引起思考与分析,以便改进教学。我们的具体活动过程是:先选择一些难以处理的教学情境作为角色扮演的内容,有实验教师、英语教师组成小组,在不讨论的情况下,扮演这一情境中的角色来处理这一教学实践。完成之后,讨论情景处理使用的策略。然后观看其他人的角色扮演,以指导者的角度观察,同时思考、对比自己的教学策略的优劣。这项活动调动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校本培训充满了民主和谐、平等快乐的气氛,在愉快中相互学习、切磋研究,亲身体验了合作学习的过程,分享了合作学习的快乐。3、 研讨交流促水平提高 我校把日常的校本研讨交流和专题式的校本培训活动相结合,日常主要是由教研组长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大家针对课堂中的某个问题展开研究,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新学期开始,如何保持学习兴趣、激发更高的学习欲望,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每个老师开动脑筋,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为每个小组设置吉祥物,张贴到墙上。例如:每个小组拥有一种共同喜欢的水果,获得课堂胜利后能够在水果旁画一架风车,一行风车画满后,再自由选择一种水果,继续画。这样每个小组的进步程度一目了然。孩子们在课堂上为了争得荣誉,学习更加自觉、主动了。特别在小组编排对话、进行扩展的时候,每个人都开动脑筋,求新求变,力争获得更多的奖励。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们认真学习,善于积累,无私的分享自己的每一点经验所得。为促进提高,教师们还结成对子,进行“一带一”互助学习,在这种实践研究、探索中,教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水平。实验教师还将课题理念和教学策略及评价制度,迁移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教学诊断促教师反思教学诊断,也称教学现场分析。我们以课堂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这种培训方式是在“诊断者”(一般由教学研究人员、校长、资深教师担当“诊断者”,可是一人,也可多人)通过有目的地观察教师教学,通过“诊断”,寻找教学的不足,提出改进办法。诊断过程大致是:确定“诊断”的对象与目的后进行必要的准备,进行“诊断”(评估);分析研讨,形成改进意见;与教师交换意见,共同研究,形成共识。“诊断者”在先进的思想指导下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不仅帮助教师寻找教学中的问题,还帮助教师不断反思并改进教学,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 5、课题研讨促研究深入 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课题组研讨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基于实践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增强了课题组的凝聚力,也有利于课题研究走向深入。6、专家指导促骨干成长学校根据实验教师的不同特点,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让教师乐于参与校本培训。例如:我校徐辛欣老师在没有进入课题组前,只是一个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年轻的语文教师。是课题实验使这位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课题组骨干。两年中,她撰写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区、市、省和全国得奖,在区微机优质课、语文优质课评选中连续两次得到一等奖,还被评为奎文区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她在一次次的观摩学习活动中,所提供的攀登英语经验交流报告和观摩课多次得到了区、市领导和北京项目组专家的一致好评。姜燕老师也是年轻教师的优秀代表,自参加教学工作以来,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种研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她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录像课在区、市、省和全国得奖。所提供的实验观摩课多次得到了区、市领导和项目组专家的一致好评。今年春天,我市举行的攀登英语汇报交流演出中,两位老师一起整合实验成果创编的情景剧快乐的一天,分别参加市区两级教学成果选拔演出活动,均名列前茅。并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获得了省第三名的好成绩。(四)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是有效开展校本培训的基本保障激励是人本管理最基本的方式,我校通过目标激励(学校制定了发展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了自主设计、自主达标、学校认定制度,激励教师开学初自拟达标计划,期末申请学校验收,并根据验收意见写出反思改进报告,为后续达标活动和促进目标滚动发展奠定基础。)情感激励(人本管理的实质是情感激励,学校管理者十分重视情感的激励功能,充分关注与管理对象的情感交流,力求做到彼此了解,愉快协作。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考核指标时,以“无情决策、有情操作”为原则进行操作,并能及时通过工会组织为教师排忧解难。)榜样激励(结合奎文区优秀教师示范工程的实施,学校从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层次,以不同的形式树立榜样,使教职工学有榜样,干有导航。)参与激励(我们通过创造一个贴近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生活的校本教研平台,让教师从经验出发,开展实践性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断整合自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丰富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效益,真正尝到课题研究的好处。因此,我们利用校本培训模式,积极引导每位教师科学有效地开展自我反思,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让教师充分体验教学所带来的积极的愉悦的情绪体验。对每个个体而言,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与此同时,我们抓住了“北师大项目组论文评比和个人评优”的活动,鼓励教师人人参与,很多教师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种成功体验激发了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的内动力。)信任激励等措施,为教师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持有积极态度的教师来引导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幸福地实现自我价值,以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能力提升感等。长期以来,学校把“校本教研”作为一项科研课题进行研究,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工作,并与实践紧密结合。研究过程中,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问题为体系,以个案为基础,以典型为带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充分利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形式,寻求发展目标,突破发展瓶颈。这种全新的培训,构建了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为管理者与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平台,开发了教师集体资源,实现经验共享,拓宽了实验教师的教学思路,使大家更好地把握先进教育理念,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近年来,我校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培训、研究与培训的真正结合,使教师经常的、潜移默化的融入培训之中,使学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一是实现了崭新教学理念的内化。在教研现场的交流与碰撞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能关注到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发,更关注到学生被激起的求知冲动以及平衡这种冲动的成功体验。二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育出自信型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较大的转变,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学习共同体”,大家在合作中互动互助,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在思考中相互接纳,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合作的伙伴,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交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与方法,并进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运用与拓展创新。总之,校本培训机制的建立,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活力,成为学校跨越发展的动力。我们以开展校本教研为载体,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为保障,以激励性评价为手段,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改的内驱力,焕发了他们的青春活力和创造潜能,也提高了学校教科研管理的水平。今后,我们还要虚心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用一股创造激情去演绎精彩课堂,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实践中咀嚼成功。让我们脚踏实地,携手并进,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加强校本培训,建设个性化教师队伍奎文区幸福街小学我们认为,个性化教育的核心,是要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又以学科个性化建设为基础。因此,加强学科个性化建设既是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学科教学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必由之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我校的大部分教师已经普遍具备了相应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应该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学科个性化的问题,通过对学科教学系统性的研究,大幅度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与创造能力,使更多的有见地的教师实现其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水平的再提升,促进鲜明教学个性的形成。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宏观设计,微观实施,加强调控,采取切实得力的措施,为建设个性化的教师队伍提供保证,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我校以进一步建设个性化教师队伍为突破口,以进一步完善构建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一次校本培训。一、培训过程(一)、准备阶段:在全面学习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通过对我校教师队伍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主要问题存在于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和课堂教学技能两个方面,其基本表现是:对所教学科知识的掌握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虽然具有比较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但没有形成独特高效的课堂教学智慧,而且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相对匮乏,对课堂教学的监控能力、研究能力比较薄弱。为此,我们在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剖析、相互剖析,找出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不足的基础上,指导教师确定一段时间内的学习重点,并专门印发了读书参考目录,由学校图书室负责配备相应的书籍资料,为教师的学习创设良好条件。同时,我们还向教师提出了三条学习原则。一是新理念与基础理论相结合。要求教师在学习课程改革新思想、新理论的同时,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干燥剂成分探究课件
-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新疆爆破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今年新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大班拼音打印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小学求和公式题目及答案
- 数学乙卷高考试题及答案
- 希腊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 DB61T 1202-2018 I 型胶原蛋白通 用技术要求
- DB61T 1210-2018 天然气开发井资料录取技术规范
- GB/T 43071-2023植保无人飞机
-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 标准日本语上册答案
- 超高压线下有限净空内地连墙施工工法
- 附表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
- HJX104桁架式泵吸泥机技术说明
- 食品安全 课件 高中主题班会
- YS/T 320-2007锌精矿
- YS/T 226.12-2009硒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硒量的测定硫代硫酸钠容量法
- GB/T 24218.3-2010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 系统工程原理 -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