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案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案目 录一、概 述11.1 基本情况11.1 自然条件11.2 社会经济状况21.3 农业生产状况31.4 自然灾害情况51.2 小型农田水利现状61.2.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61.2.2 节水灌溉及高效节水发展状况71.2.3 灌溉水利用情况71.2.4 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及运行情况81.2.5 水源工程运行状况111.2.6 近年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111.2.7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情况121.3 水资源状况121.3.1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121.3.2 土地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131.3.3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分析14二、开展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72.1 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172.1.1 促进农业增产的需要172.1.2 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192.2 重点县建设的可行性192.2.1 组织领导工作能力切实得力192.2.2 整合资金合理可行192.2.3 专业设计施工队伍经验丰富202.2.4 管护运行机制清晰20三、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213.1 规划背景及规划内容213.2 建设规划目标和任务213.2.1 规划目标213.2.2 规划任务223.2.3规划任务实施233.3 建设规划总体布局243.4 规划建设内容253.5 规划重点工程263.6 国民经济评价263.7 环境影响评价273.8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28四、重点县实施计划294.1建设目标与任务294.1.1 重点县建设总目标(含资金整合)294.1.2 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专项资金建设目标(不含整合资金)364.1.3 整合资金建设任务454.2 工程建设与管理504.2.1 工程建设管理504.2.2 工程建后管护524.3 资金筹措与资金整合524.3.1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524.3.2 投资估算方法534.3.3 重点县建设投资534.3.4 重点县专项资金筹措方案604.3.5 整合资金筹措方案634.4 预期效益634.4.1 经济效益644.4.2 社会效益644.4.3 生态环境效益66五、保障措施675.1 强化组织领导、做好部门协调联动675.2 资金筹措与整合685.3 引导农民筹资投劳685.4 健全工程建设管理69六、附表及附图1、附表(1)附表1-1:某区重点县现状基本情况表(2)附表1-2:某区重点县渠系工程现状及建设任务表(3)附表1-3:某区重点县小型水源工程现状及建设任务表(4)附表1-4:某区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表(5)附表1-5:某区重点县小型排水工程现状及建设任务表(6)附表1-6:某区重点县工程投资与效益情况统计表(7)附表1-7:某区重点县整合资金情况汇总表2、附图(1)某区2011-2013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区分布及整合资金项目区示意图(2)2011年某区钦灵灌区钦江灌片康干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示范片平面布置示意图(3)2011年某区石东无核荔枝生态示范基地滴灌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4)2012年钦灵灌区荷木灌片西干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示范片平面布置示意图(5)2012年某台湾农民创业园果蔬微喷灌工程示范片平面布置示意图(6)2013年某区乌石江灌区渠系防渗改造示范片平面布置示意图3、附件(1)中共某区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调整某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某政办201150号)(2)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某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某政办201148号)(3)某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通知(某政201115号)(4)某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会议纪要(某政阅20114号)(5)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某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某政办200965号)(6)某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工作会议纪要(某政阅200915号)(7)某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某区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修编)的批复(某政函2011129号)(8)某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某区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的批复(某政函201129号)(9)某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某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查意见的通知(钦市发改农经201087号)(10)某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实施某区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的批复(某政函2011119号)(11)某区财政局关于下达区本级2011年度部门预算指标的通知(某财字201110号)(12)某区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配套承诺函(某财字201111号)(13)某区2011年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承诺函(某财字201112号)(14)某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某区小型农田水利管护机制方案的批复(某政函2011128号)(15)项目区群众组建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批复文件)(16)某台湾创业园批复文件(17)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农业部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名单的通知(农办垦201078号)VI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案一、概 述1.1 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某区位于某市市区南部,东与灵山县、合浦县相邻,西与防城港市防城区接壤,北与钦北区相连,南临浩瀚的北部湾,行政区域面积2255km2。某区辖12个乡镇,其中有8个地处沿海,海岸线长达520.8km。某区地貌属滨海丘陵地带,地形低矮,起伏较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山峦起伏,延绵交错;地质构造复杂,成土母岩种繁多,主要是沙页岩,其次是花岗岩、粉沙岩,灰沙岩、灰岩和石灰岩。灌区内土壤大部分为红砂壤土,土层厚度在0.52.5m之间,土壤肥沃,适应水稻、甘蔗生长。某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气候,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性季风特点,热量丰富,日照时间长。某区一年四季主要特点:春季阴雨连绵;夏季湿热,雨量集中,强度大;夏季台风入侵频繁,雨洪时有出现;冬季雨量少,气候暖和。全区降雨主要是峰面雨、台风雨和热雷雨,多因冷暖气团交替形成。年平均气温22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2113.7mm,年无霜期354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日照时数1801小时,太阳总辐射量108.8千卡/cm2,日最高气温极值为38,发生在七月份,最低气温极值为1.5,出现在一月份,某区四季暖和,有利于农业生产。某区雨量特丰,降雨特点是雨量集中,强度大,根据某市雨量观测站一九六四年至二七年实测雨量分析,多年平均降雨量1879.7mm,最大年降雨量2668.9mm(发生在一九七年),最小年降雨量1114.7mm(发生在一九八九年),但降雨年内分配不匀,49月汛期的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78%,还常常出现暴雨、特大暴雨,最大二十四小时雨量值564.4mm。根据某水文站提供资料,项目区多年平均蒸发量1712.9mm,年最大蒸发量2003.9mm(发生在一九八九年),年最小蒸发量1509.6mm(发生在一九七六年),以7月份蒸发量最大,2月份最少。某区境内有钦江、茅岭江和大风江三条主要河流。钦江发源于灵山县平山镇东山山脉东麓白牛岭,再流经境内的久隆、某城区、沙埠、尖山镇后注入茅尾海。茅岭江发源于钦北区板城乡龙门村,流经境内的黄屋屯镇,经茅岭出海入北部湾。大风江发源于灵山县伯劳镇高架田,流经境内的那彭、沙埠、东场后注入北部湾。某区拥有水域面积268.35km2,占总面积的3%,主要分布于钦江、茅岭江、大风江“三江”流域和辖区内中、小型水库。水资源总量约30多亿m3,其中地表水约20多亿m3,地下水约10 亿m3。某区地下水多属碎屑岩类孔裂隙水,但各地有差异,尖山、沙埠和康熙岭等地为中生侏罗系下统,岩相为粉砂岩,细质裂岩,裂隙不发育,富水性较弱。相对而言,某区水资源蕴藏量比较丰富,属丰水地区,但由于分布不均,加上近年来厂矿污染及城市生活废水影响较大,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水资源的开发利用。1.2 社会经济状况某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濒临北部湾,拥抱某港,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水陆交通枢纽,南(宁)钦(州)等五大铁路干线和桂海、钦防五条高等级公路在这里交汇,海陆空交通便捷,有众多条件优越的小港口。突出的交通优势并加上广西临海工业的强劲带动,一批辐射珠三角、大西南和东盟的物流公司和园区正这里逐渐形成。 随着广西大型临海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某区已成为北部湾(广西)临海工业配套产业加工基地,发展临海工业前景广阔。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制糖、制革、制药、制陶、食品加工、修造船、林浆纸为主的门类比较齐全的临港工业体系,产业格局已逐渐形成多元化,黎合江、大田、西郊等工业集中区已初具规模;某区汇集了某市各大超市和购物中心,是某的商贸中心,是北部湾地区农产品、海产品交易中心,是中国四大名陶某坭兴陶的生产基地,是享誉海内外的北部湾四大名产:青蟹、对虾、大蚝、石斑鱼的主要出产、加工、交易基地,黄瓜皮、海鸭蛋、龟鳖等特产也畅销全国。 2011年某区采取“依托港城、以港促工、以城带乡、三化强区”的发展策略,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抓实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化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再创历史新高。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农业部、国务院台办事务办公室批准成立了广西某某台湾农民创业园,给某区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1.3 农业生产状况某区是一个农业县(区),也是一个水利工程大县(区)。某区是在1994年10月某撤地设市时成立,属县级建制,下辖1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华侨丽光农场,共有22个居委会、142个村委会,1976个村民小组共62.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03万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13元。某区有林地面积138.36万亩,耕地面积40.03万亩,其中水田33.7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50.0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47万亩。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认真按照确保粮食安全的要求,把水稻生产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领导重视,投入增加,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实现全区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某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23.50万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玉米和马铃薯等杂粮及其他作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1.16万亩,总产量12.42万吨;玉米和马铃薯等杂粮种植面积21.87万亩,总产量4.93万吨;甘蔗种植面积29.52万亩,总产量120.45万吨;其他作物种植面积30.95万亩,总产量49.88万吨。某区水果种植面积农民水果面积206645亩 ,主要种植荔枝、龙眼、李子、火龙果、百香果、莲雾等,其中荔枝7.02万亩,龙眼5.65万亩,火龙果0.80,水果年产量60500吨。某区积极组织群众逐步从单家独户生产经营向互助合作转型,通过转向集约经营后,不仅给农民上了市场保险,也使农产品的加工、流通服务业得到了分流转移。到目前为止,某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达150多家,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1家。去年某区农产品加工总量达到11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9万吨,加工产值达到13.5亿元,带动农户6万户,占总农户的60%。某区农业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97个,涉及黄瓜种植、黄瓜销售、辣椒种植、辣椒流通、百香果种植流通、水草编织、海洋捕捞技术等领域;已经在农业、民政、工商等部门注册登记的38个,占总数的39.18%;参与农户会员达21050户,占全区农户总数24.05%,参与人数84500人,组织总资产金额5586万元。 同时,某区实施特色品牌推动绿色农业发展。近年来,某区积极以建设标准化生产为基础,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实施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战略。围绕“科技型、集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方向,积极实施“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四大战略,为打造某“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竞争力、高效益”的精品农业奠定了基础,并初显成效。目前,某区已注册品牌有金湾黄瓜皮、金湾贡芋蒙、三娘湾海鸭蛋、那丽辣椒等,年产值可达千万元以上。同时,某区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申报各项产品质量认证、产品产地认证、认定等,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中广西那彭欧亚糖业有限公司通过了IDS9000质量体系认证,某海阳冷冻有限公司通过了HACCP质量体系认证。高丰公司火龙果基地被国家认定为火龙果种植标准化“一类”基地,火龙果产品又获得国际标准化和绿色食品认证,全区7050公顷辣椒、黄瓜种植基地获无公害产地认定,辣椒、黄瓜获无公害产品认证,去年某区鑫丰荔枝标准化生产示范园、鑫农莲雾标准化生产示范园、高丰火龙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共三个水果种植示范园得到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农业部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地理优势吸引客商投资,在延伸产业链、拓展市场上做文章。1.4 自然灾害情况某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经常出现春、秋、冬旱,夏涝,加上水利设施老化,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某区的中低产田,如遇连续春、秋大旱,将会大面积减收,甚至颗粒无收。冬种作物遇上秋旱,则无法办地播种,如遇冬、春旱也是有种无收,或是广种薄收。如遇台风瀑雨,山洪常常冲破渠道土堤,淹浸农田,造成减收。(1)洪涝灾害由于某区气候特点,每年59月为雨季,104月为旱季。不利气象因素主要有寒潮、旱涝灾害和台风。寒潮的入侵主要在12月至次年2月。干旱主要是春旱和秋旱,春旱较多,出现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秋旱出现在910月间。洪涝灾害一般发生在59月。台风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9月上旬。据资料记载,1971年5月30日6月2日,7106号台风在某沿海登陆,某区降特大暴雨,总降雨量600mm以上,雨后钦江、大风江出现大洪水,某洪水位达12.03m,受灾作物面积44.59万亩。某区海岸线长达520.8公里,沿海受潮水影响灾情也常遭遇。记有较大的暴潮灾害17年次,建国前4次,建国后13次。灾害严重的有1934、1965、1980、1984、1985、1986年等6年,尤其是1934年和1986年,堤毁屋崩,损失严重。(2)旱灾某区从10月到次年4月,常出现春旱和秋旱,自建国以来,共出现旱灾32次,其中1年内春、秋旱都出现的有11年次。按季节统计,春旱多于秋旱,分别为67.3%和32.7%,按受旱面积统计,年平均受旱8.3万亩。特别是2006年以来某区出现连续秋冬春三季连续干旱,旱灾更显特出,受旱面积续年增加,农村饮水安全水源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某区农业生产。1.2 小型农田水利现状1.2.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某区农田水利工程分为水源工程、灌溉渠道、排水渠道共三大类工程,其中水源工程673处,灌溉渠道864条,共1462.2km,配套建筑物1512处;其中大于1m3/s的渠道134.54km,配套建筑物395处,小于1 m3/s的渠道1327.66km,配套建筑物1117处。此外,排水渠道144条,共266km,配套建筑物182处。本建设方案所涉及的五个示范片的渠系大多数为土质渠道,缺乏整体的规划和设计,普遍存在渗漏、杂草丛生现象,这使得灌区渠系的输水能力衰减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偏低(全区平均值为0.42),局部地块灌溉用水困难。此外,项目区的泵站、拦水坝、斗闸门、涵洞等渠系建筑设施不完善,用水浪费严重,造成项目区农田用水紧缺,严重影响了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1.2.2 节水灌溉及高效节水发展状况根据农业灌溉的需要及经济能力,结合实际情况,某区主要采取渠道硬化防渗的节水方式。据统计,某区现有防渗渠道97.89km,节水灌溉12.6万亩。在修编后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中,计划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5.4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73万亩。近年来,某区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有力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某区积极实施火龙果、百香果、无核荔枝等低压管道输水节水灌溉和蔬菜基地微、喷灌节水灌溉技术。在实施高效灌溉节水的全过程中,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技、工、贸一体化服务,从灌溉节水的工程规划、设计、设备供应、施工组织、人员培训和运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使高效灌溉节水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要进行作物品种的改良和耕作栽培技术的变革,并采用节水灌溉制度,做到节水、增产、增效、优质。1.2.3 灌溉水利用情况某区渠道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土渠,渠道淤积、崩塌严重,加之管理投入不足,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毁坏、病险严重,水毁工程多,造成水利工程效益逐年减少。水资源浪费大,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率低,全区平均约0.42,平均农业亩用水量高,农田不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造成工程性严重缺水,农业受旱减收,严重影响群众水利建设的积极性。1.2.4 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及运行情况某区现有主要水利工程为钦灵灌区钦江灌片、钦灵灌区荷木灌片、金窝灌区、乌石江灌区、长江灌区和牛皮坝灌区等。一、钦灵灌区钦江灌片钦灵灌区钦江灌片范围包括某区的康熙岭镇、尖山镇、沙埠镇等3个镇。区内有大型水闸青年水闸1处,中型水库1处,小型水库6处,集雨面积2253.67km2,有效库容2510.24万m3,设计灌溉面积15.0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69万亩。2000年以来,先后分三期投入钦灵灌区钦江灌片的资金约0.5亿元,防渗配套了重要的干、支渠道43.40km。一期节水改造渠道防渗共12.549km,其中青年水闸总干渠5km,康熙岭干渠2.869km,尖山干渠4.68km。二期节水改造渠道防渗共11.66km,其中康熙岭干渠11.66km。三期节水改造渠道防渗共19.1902km,其中康熙岭干渠防渗长度为1.8902km;东干渠17.3km。经过灌区节水改造,实施效果明显,渠道水利用系数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前期资金投入不足,节水改造工程效益指标还远不能达到规划的预定指标,因此,必须继续加大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力度。钦灵灌区管理机构设置钦灵灌区管理局,负责全灌区的管理工作,属某市水利局直属二层机构,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局下设青年水闸管理处,负责钦江灌片的运行管理,管理处下设沙埠、尖山、康熙岭镇水利站,水利站直接负责基层的用水管理和水费征收等工作。科学的对整个灌区工程进行统一管理,以水系统统一调度水量,对灌区全盘规划,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使灌区用水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调配,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保证工程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二、钦灵灌区荷木灌片钦灵灌区荷木灌片范围包括久隆镇石安、高明、白鹤、新圩、青草、大岭、黎屋、新明、久隆等村委共有耕地面积3.20万亩,区内有中型水库荷木水库1座,小型水库2座,5座水轮泵站,有效库容1362万m3,提水量0.76m3/s,设计灌溉面积2.6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16万亩。钦灵灌区荷木灌片已衬砌总干渠0.57km,东干渠3.1km,渠道运行多年,损坏严重,影响过流能力,渠道水利用系数低。荷木灌区设置荷木灌区水电管理处,负责全灌区的管理工作,属某区水利局直属二层机构。受国家取消农业税等税费政策调整的影响,这些年来水费无法收取,严重影响了灌区正常运行和发展。三、金窝灌区金窝灌区范围包括犀牛脚镇西坑、犀牛脚、埠头、大坪、大灶、新联、鸡丁头、鹿耳环、金鼓、担寮等村委共有耕地面积5.76万亩。区内有中型水库金窝水库1座,塘坝1座,堰坝1座,有效库容2773.60万m3,设计灌溉面积2.8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2万亩。金窝灌区骨干工程多是环山土渠,渗漏毁坏严重,水利用率低,严重影响灌溉效益。金窝灌区设置金窝管理所,负责全灌区的管理工作,受国家取消农业税等税费政策调整的影响,这些年来水费无法收取,严重影响了灌区正常运行和发展。四、乌石江灌区乌石江灌区范围包括犀牛脚镇船厂、岭脚、沙角、西寮等村委共有耕地面积7.00万亩。区内有小型水库乌石江水库1座,有效库容619.00万m3,设计灌溉面积1.0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58万亩。乌石江灌区已衬砌乌石江干渠0.88km,西寮支渠0.45km,红路支渠1.49km,岭脚支渠0.65km,沙角支渠5.80km,渠道运行多年,多损坏崩塌剥落,影响灌溉效益,渠道水利用系数低。乌石江灌区设置乌石江水库管理所,负责全灌区的管理工作,受国家取消农业税等税费政策调整的影响,这些年来水费无法收取,严重影响了灌区正常运行和发展。五、长江灌区长江灌区范围包括那彭镇凤凰岗、那彭、担坳、六湖、新屋和华侨丽光农场凤凰管区等村委共有耕地面积1.63万亩。区内有中型水库长江水库1座,小型水库2座,堰坝6座,有效库容836.60万m3,设计灌溉面积1.2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70万亩。灌区包括1条干渠和担寮、那彭、六湖、新屋4条支渠,渠首设计流量1.5m3/s。长江灌区骨干工程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土渠,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大多淤积渗漏严重,渠道损坏,逐年影响灌区灌溉效益,最近几年长江灌区实际灌溉面积不足2000亩。长江灌区设置长江灌区水电管理处,负责全灌区的管理工作,属某区水利局直属二层机构。受国家取消农业税等税费政策调整的影响,这些年来水费无法收取,严重影响了灌区正常运行和发展。六、牛皮坝灌区牛皮坝灌区范围包括黄屋屯镇屯利村、屯安村、屯南村、屯胜村。区内有灌溉泵站1座,装机500kw,设计灌溉面积1.5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5万亩。近年来,由于泵站的毁坏失修,缺少资金投入,未能抽水灌溉,灌区几乎没有运行,未能发挥灌溉效益。1.2.5 水源工程运行状况某区水源工程主要有水库、塘坝、堰坝、泵站、机井及水柜等。现有水库109座,水库集雨面积2404.14km2,有效库容12062.87万m3,其中中型水库有荷木水库、长江水库、金窝水库、田寮水库和大马鞍5座水库,小(一)型水库有乌石江水库、那挖耳水库等21座,小(二)型水库有那麓水库、深坪水库等83座。塘坝404座,蓄水容积1049.49万m3。堰坝65座,引水流量17.76m3/s。固定机电泵站34座,装机容量1118kw。建成的中型水库由市直接管理的3座,由某区管理2座;其余小型水库均由镇水利站、村委或自然村管理,泵站、引水陂坝、塘坝由受益的村屯管理。近些年来,某区水库的运行管理逐步走上正轨,充分发挥了灌溉效益。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资金投入,某区对部分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建设。20052010年某区完成了荷木水库、沙岗沟水库、长江水库、合叉江水库、大简麓水库、弯弯岭水库、那挖耳水库、那务塘水库、坪稔水库、青龙水库、高桥水库、南蛇水库、石东水库、石排麓水库、马鞍山水库、鲤鱼上水水库、大禾堂水库、后背江水库等18座水库工程除险加固任务,使全区小(一)型以上水库基本能正常运行。其余小(二)型水库完成了大坝安全鉴定及加固初步设计并已列入近期除险加固计划,按轻重缓急也逐年进行加固,有效保证了灌区农田用水的需求。1.2.6 近年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2005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中央及地方各部门显著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62010年,全区开展了一批以小型灌区排灌渠道、小型泵站、山塘陂坝加固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程总投资1120.3万元,其中各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补助项目资金673.4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小型灌区排灌渠道57.94km,小型泵站5处,山塘陂坝加固6座。农村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2.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5万亩,年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00万公斤。项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年人均增收240元,有效减少了水事纠纷,减轻了水源的面源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1.2.7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情况某区所管辖的12个乡镇全部设有水利站,乡镇水利站已全部完成水利体制改革,人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拨款,队伍稳定,重点工程做到有专人管理。全区已成立有农业用水者协会81个,覆盖所有乡镇。1.3 水资源状况1.3.1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根据广西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某市县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表可直接查得各水平年某区水资源总量;根据广西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某市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成果表可得水资源可利用率为34.3%。具体数据详见表1-3-1。表1-3-1 全区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 单位:万m3分区水平年来水保证率当地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客水其它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全区多年平均2850005910059100285000977551471471741197940平水年50%2780005760057600278000953541401401641195529偏枯年75%227000471004710022700077861115115126677993枯水年95%16700034600346001670005728110010052057333项目区内五个示范片均处于某区内,其自然地理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基本一致,因缺乏项目区内各个示范片的水文实测资料,经以上分析认为,项目区内可供水总量可参照某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按面积比例插值取用。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约515km2,某区行政面积2255km2,折算比例为。项目区内各水平年的可供水总量为:P=50%水平年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1814万m3,P=75%水平年水资源可利用总量17810万m3,P=95%水平年水资源可利用总量13092万m3。1.3.2 土地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某区土地资源总量面积2255km2,即338.25万亩。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牧草地、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及城乡建设、工矿、基础设施等其他土地,其中某区现状可利用耕地40.03万亩,林地137.36万亩,牧草地2.83万亩,园地5.10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44万亩,城乡建设、工矿、基础设施等其他土地23.84万亩,土地利用总共229.6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7.9%。项目区土地资源总量面积515km2,即77.25万亩。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及城乡建设、工矿、基础设施等其他土地,其中项目区现状可利用耕地30.03万亩,林地17.35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66万亩,城乡建设、工矿、基础设施等其他土地6.73万亩,土地利用总共59.7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7.4%。1.3.3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一、土地资源利用程度及开发利用潜力根据广西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全区用地现状详见表1-3-2。表1-3-2 水土资源利用现状表全区用水现状(万m3)用地现状(万亩)合计生活工业农业生态与环境合计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其他用地1.基本农田保护区2.一般农田灌溉其他合计3061035003300221191091600229.6033.756.28137.362.8349.38注: 1.生活用水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用水以及家禽、家畜用水;2.工业用水包括县内(含村镇)工、矿企业用水;3.其他用水包括除农业灌溉之外的林业、牧业、渔业用水。土地资源农业利用潜力主要指可用于农业的土地资源量,包括可用于耕地、林地、牧草地、园地等土地资源量以及通过滩涂围垦与开发利用等方式形成的农用地。根据分析,某区农田开发潜力后备资源主要有粘土、花岗岩等矿区土地复垦成耕地,对零星田坎及废弃道路整理为耕地以及对宜耕土地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等。通过分析,由于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以及城区建设需要,某区及项目区土地资源可利用量与潜力预测详见表1-3-3。表1-3-3 土地资源可利用量与潜力预测表 单位:万亩土地类别2011年2015年2020年全区耕地40.0338.9638.08林地137.36134.73132.06牧草地2.832.832.83园地5.105.105.1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20.4420.4420.44其他用地23.8428.8435.61小计229.60230.90234.12项目区耕地12.7612.2511.71林地17.3517.0116.6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665.665.66其他用地6.737.148.82小计42.5042.0642.86注:1、数据以经批准的县级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年鉴等为准;2、其他用地指城乡建设、工矿、基础设施等用地。二、水资源利用程度及开发利用潜力1、现状供水能力某区现有地表水源工程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地下水源工程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其它水源工程主要是集雨工程,某区总地表水供水能力为28289万m3。地下水源现状年供水818万m3。其它水源(集雨工程)2883处,年可利用量3948万m3。2、可供水总量预测可供水量包括地表水可供水量、浅层地下水可供水量、其他水源可供水量。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包括蓄水、引水、提水工程供水量以及外流域调入水量。根据水源规划情况并结合项目区实际,预测灌溉保证率分别为P=50%,P=75%,P=95%时,全区及项目区的可供水量见表1-3-4。表1-3-4 现状供水能力及可供水量预测表 单位:万m3水平年保证率保证率P=50%P=75%P=95%全区可利用水量955297799357333项目区可利用水量2181417810130923、项目区需水量预测根据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参照广西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成果,按照生活、工业、农业等的用水定额,依据本地农作物种植制度和灌溉制度,分别预测项目区各示范片灌溉保证率为P=50%、P=75%、P=95%时的农业灌溉需水量,详见表1-3-5。表1-3-5 项目区各示范片需求量预测表 单位:万m3示范片名称灌溉面积(亩)P=50%P=75%P=95%水稻甘蔗果蔬荔枝灌溉净水量(万m3)毛用水量(万m3)灌溉净水量(万m3)毛用水量万(m3)灌溉净水量(万m3)毛用水量(万m3)钦灵灌区钦江灌片康干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示范片295801627 4281 1775 4671 1923 5060 石东无核荔枝生态示范基地滴灌工程示范片20003 8 3 8 3 8 钦灵灌区荷木灌片西干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示范片155702377902 2372 988 2599 1074 2826 某台湾农民创业园果蔬微喷灌工程示范片26236761 2002 761 2002 761 2002 乌石江灌区渠系防渗改造工程示范片866010110668 1759 747 1966 826 2173 合计5381012487262362000396110423427311246458612069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011-2013年度建设方案主要由钦灵灌区钦江灌片、荷木灌片以及乌石江灌区等五个示范片组成。项目区内五个示范片的渠系大多数为土质渠道,缺乏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基本无观测设施,本次规划未收集到各个示范片内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等。某全区大多数渠系为土质渠道,全区自然地理条件比较均一,根据某区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某区现状渠道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38,本建设方案拟采用灌溉水利用系数0.38对项目区进行水量平衡分析,详见表1-3-6。表1-3-6 项目区水量平衡分析表 单位:万m3保证率可供水量需水量水量平衡P=50%218141042311391(余水)P=75%17810112466564(余水)P=95%13092120691023(余水)由表1-3-6水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在未考虑项目实施后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的情况下,各保证率下项目区的可供水量均大于灌溉蓄水量,能够满足项目区的灌溉需求。经过平衡分析,项目区水土资源是够用的,满足未来需求。二、开展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2.1.1 促进农业增产的需要某区是洪涝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县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尤为重要和必要。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某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存在的所有者主体缺位、部分工程管护责任不明、工程老化失修、经营管理不善、效益衰减等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影响到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特别是近几年,某区出现了秋冬春季连续干旱气候现象,更加突出暴露了某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利灌溉设施滞后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开展重点县建设,国家加大对已实行体制改革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以民办公助的形式支持受益群众搞好水利维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的防灾抗灾能力,以满足农业生产灌溉需要,达到高产、稳产和经济增长的目的,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某区地处沿海丘陵地带,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常常发生春旱和秋旱。由于小型水利设施的不完善,加上各灌区工程多年运行,年久失修,农业生产灌溉无保证,供水能力降低,致使灌溉面积逐年下降,部分灌区甚至末级渠系不通水,使耕地大部分由保水田变成望天田,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根据集中连片的原则,对某区灌区进行维修建设与渠系改造,恢复和改善工程的灌溉效益,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加大对某区内水利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对某区开展重点县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某区是某市主城区,是某市党、政、机关和市直单位办公和生活区,交通发达,是城区主要蔬菜供应基地。某区积极以建设标准化生产为基础,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实施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战略。对某区开展重点县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开发和发展沿海特色农业经济的基础,对某区区位和资源优势的发挥,促进某区和沿海区区域的发展极为重要。对某区开展重点县建设,改造农田水利工程,可新增灌溉面积1.0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2.9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7万亩,新增供水能力363万m3,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67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134万m3,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94万吨,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267.2万元,受益人口8.01万人,项目区受益农民人均增收268.81元。新建用水合作组织10个,管理灌溉面积2.51万亩。2.1.2 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可以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有效地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的调整,实现农业高产、稳产,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社会进步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坡耕地改造,保护基本农田,在促进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地同时,有利于实行科学种田,增加粮食产量。渠道治理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解决当地农村生产、人畜饮水、缓解干旱缺水问题的需要。2.2 重点县建设的可行性2.2.1 组织领导工作能力切实得力某区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讨论某区小型农田建设问题,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组长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水利、财政、发改、农业、国土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某区重点县建设各项工作。项目所在镇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确保本项目建设顺利实施。2.2.2 整合资金合理可行除了重点县小农水项目资金外,某区每年还可整合财政、国土、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涉农资金约1500多万元,集中投入,按总体规划集中连片建设农田水利项目。某区近年来水利项目配套资金全部落实到位,群众对水利建设的积极性较高,积极投工投劳建设小型水利工程。2.2.3 专业设计施工队伍经验丰富某区水利系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0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及技术员31人。这些技术人员参与多年的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实践,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全能胜任某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可承担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工作。同时,与区内外多家有资质的水利设计公司有业务往来,项目前期工作可以委托设计公司。施工队伍有水利资质二级企业某市金海水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振鸿宇水电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某分公司均在某区,近年来区内外多家有资质的水利建筑公司均纷纷进入参与某区水利建设,施工队伍经验丰富,完全可保障项目建设实施。2.2.4 管护运行机制清晰某区现有两个灌区管理处,12个乡镇均成立有水利站,已成立农业用水者协会81个,覆盖完某区所辖乡镇,并结合实际制订了某区小型农田水利管护机制方案。一、明确灌区管理单位和镇水利站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维护的指导地位。二、明确农业用水者协会在末级渠道建设与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三、没有成立农业用水者协会的中、小型灌区,以村委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参考用水者协会的实施办法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四、明确产业园、示范基地等用水户在高效节水工程管理中的主体地位。73三、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3.1 规划背景及规划内容为引导某区全民参与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92348号)和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开展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桂水农水200939号)精神,我区于2009年底至2010年4月开展了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了某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并已通过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审查和区人民政府的批复。本次规划主要包括:区域内大型灌区和530万亩中型灌区中设计流量为1m3/秒以下的固定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和田间工程;5万亩以下的中小型灌区的固定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和田间工程;塘坝(500m310万立方米之间)、水池(水窖、水柜)(500m3以下)、小型堰闸(设计引水流量1m3/秒以下)、小型灌排泵站(装机1000千瓦以下)、灌排机电井等小型水源工程;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及其配套建筑物。3.2 建设规划目标和任务3.2.1 规划目标在未来十年,某区通过新建、改造修复水源工程,实施多种形式的节水改造工程,完善田间工程,建设灌区灌溉排水工程,达到如下总体目标:到2015年新增灌溉供水2424万m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2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0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8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69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4.1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8.29万亩,排涝面积5.67万亩,灌溉水利用水系数由现在的0.338提高到0.48,灌溉保证率达到80%,年均节约灌溉用水量4418万m3,年粮食增产1913万公斤,年均经济作物增收5739万元;到2020年新增供水能力3779万m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6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91万亩,恢复灌溉面积3.2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5.4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6.73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8.08万亩,排涝面积达到10.70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灌溉保证率达到95%,年均节约灌溉用水量8571万m3,年粮食增产3682万公斤,年均经济作物增收11046万元。对于高效节水灌溉,到2015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10万亩,其中新增低压管道输水节水灌溉面积0.70万亩,新增喷灌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新增微灌节水灌溉面积1.40万亩。高效节水项目主要是灌溉甘蔗、果蔬等经济作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1.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5万亩;到2020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73万亩,其中新增低压管道输水节水灌溉面积1.25万亩,新增喷灌节水灌溉面积3.50万亩,新增微灌节水灌溉面积1.98万亩。高效节水项目主要是灌溉甘蔗、果蔬等经济作物,其中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8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85万亩。3.2.2 规划任务根据规划范围及目标确定工程建设任务。本次建设规划的工程主要有水源工程和灌排工程。1、水源工程466处。其中新建改造修复塘坝382处,增加蓄水量498.5万m3;新建改造修复堰坝64处,新增引水流量2.75m3/s;新建改造灌溉泵站20座,装机容量1296kw。2、灌溉工程:建设固定渠道1397.24km,其中硬化防渗长度1192.47km,配套建筑物1010座;微喷灌节水灌溉工程21处,铺设管道长度976.58km,装机3525kw,高效节水灌溉6.73万亩。3、排涝工程:改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楼盘交付活动方案
- 汉服乞巧节活动方案
- 检察院开展节日活动方案
- 汽车美容春节活动方案
- 沂山板栗市场活动方案
- 沅江无偿献血活动方案
- 法制体检活动方案
- 汽车预售活动方案
- 桂林热闹活动策划方案
- 检查评比活动方案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课件
-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规程
- 环境水利学-001-国开机考复习资料
- 施工现场实施信息化监控和数据处理方案
- 【培训课件】卓越讲师技能训练
- 4 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2课时维护公共利益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4年个人联营经营承包合同样本
- 新办公楼会议室音视频系统施工方案
- 电子商务平台客户服务标准规范
- 2025届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附件3:公司境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