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市居家养老需求调查报告“厦门市居家养老需求调查”课题组当前正在开展的居家养老工程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方式,它是“社区照顾”模式在中国的又一种实践形式。这种居家养老方式既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主要依靠家庭支持),也不是机构养老(在院舍中养老),其核心是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区的支持网络,使老年人及其家庭能够依托社区实现老年人在家养老。因此,在社区层面加强对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支持,建构一个全面、快捷、方便、实惠的支持网络应当成为居家养老工程的工作重点。目前厦门市居家养老工程的主要对象是高龄、空巢、低收入老年人,拟开展的主要服务项目有:日托照料、护理陪伴、代购代买、配餐送餐、医疗服务(含应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临终关怀、法律服务、文体服务和精神心理服务等。但从社区层面来说,要编织一张支持老年人的网络,其前提是要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只有摸清了本社区的需求,才能真正开展有的放矢的服务;其次,还应当了解在社区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有关人员的政策需求。本次调查可以说是厦门市居家养老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受厦门市居家养老工程办公室、厦门市老年学学会、厦门市老年基金会的委托,在市社科联的部分资助下,本课题组通过入户抽样调查和召开调查会的方式,就以上两种需求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概况本课题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入户调查,前期工作于5月份开始,经过课题立项,文献检索、问卷设计、试调查等准备,于6月22日正式启动调查,7月20日入户结束,9月初完成全部数据处理(含对社区的分区数据);第二阶段为社区访谈,按照就近组合的原则,于8月初分三个片区分别召集岛外组(集美、同安、翔安)、混合组(湖里、海沧)和思明组的14个社区领导及分管人员进行了座谈。9月份转入报告撰写。1调查对象:依据目前居家养老工程的定义,本次调查的重点对象为:(1)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确需帮助的老人。(2)70周岁以上的低收入家庭老人、80周岁以上的“空巢”老人。(3)70周岁以上需要社区、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4)少部分70岁以下的老年人。为了便于抽样操作,同时也兼顾广大老年人的需求,我们将“老年人”操作性定义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其中居家养老工程的对象占多数(约70%),另有30%为6069岁老年人。2抽样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入户填答问卷的方式进行。抽样框架以各社区计生名单为基础,在70岁以上老年人中随机抽出70%的样本,然后再抽30%的6069岁老年人,在抽样中兼顾居家养老的重点对象。3调查内容(1)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这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本课题将“居家养老”定义为以社区为依托的以家庭为居住地点的养老模式。调查内容是:厦门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中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居家生活需求。具体内容的基本框架可以下图表示。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文化生活精神慰籍社会交流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对上述基本概念的操作化:a.生活照料:指老年人对“三餐”安排、购物、洗浴、吃饭、穿衣、如厕、洗衣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及需要的帮助;b.医疗保健:指老年人对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c.社会交流:指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的愿望及需求类型;d.精神慰籍:了解老年人是否有孤独感以及他们希望的排解形式;e.文化生活:指老年人对社区文化的需求。其中,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籍是主要的关注点。(2)政策需求。指社区中负责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各类人员(书记、主任、分管工作人员)在实践中遇到的有关政策的问题及其政策需求。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以厦门市第一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14个试点社区为抽样总体,将社区类型分为:城市社区(含“村改居”社区)、农村社区二种,从14个试点社区共随机抽取701份样本,其中,城市社区各55份,农村社区各32份。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项目变量人数比例(%)性别男女32437746.253.8年龄6069岁7079岁8089岁90岁及以上2123341401530.247.620.02.1文化程度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23819114772203334.027.221.010.32.94.7婚姻状况有偶(同居)有偶(分居)离婚丧偶未婚4481282181463.91.71.131.12.0月收入分组11000元及以下10012000元2001及以上33225211347.636.216.2收入来源自己的离、退休工资配偶收入个人储蓄子女帮助财产性收入自己劳动所得救助金其他4003212136842512057.14.61.719.41.16.07.32.9健康状况很好比较好一般不太好很不好1072162201272515.431.131.618.33.6三、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一)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状况与需求1、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数据显示,目前老年人的自理能力较强,在对于基本生活8项指标(做饭、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洗衣、日常购物、一般家务)的自理状况测量中,全部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占73.5%,全部不能自理和全部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各占1.3%,23.9%为部分项目需要帮助。自理能力最高的前四位项目是:吃饭、穿衣、上厕所、洗澡;不能自理比例最高的前四位项目分别是:一般家务、日常购物、洗衣和做饭,见表2。表2 老年人生活照料的自理能力状况测量项目完全自理需要帮助不能自理人数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做饭577 82.3 71 10.1 52 7.4吃饭 672 95.9 20 2.9 9 1.3穿衣 665 94.9 17 2.4 18 2.6洗澡 652 93.0 25 3.6 23 3.3上厕所 665 94.9 17 2.4 18 2.6洗衣 583 83.2 64 9.1 53 7.6日常购物 569 81.2 78 11.1 54 7.7一般家务 543 77.5 98 14.0 58 8.32、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表3所示的是老年人对基本生活照料的需求。从中可以发现,除非是老年人自身真的不便活动,否则,对于简单、基本的生活照料,老年人还是愿意自己动手。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的老年人给出的解释是如果自己能做就尽量做,一来不至于麻烦其他人,二来就当是锻炼身体了。可见,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我们应当避免对老年人生活的大包大揽,注意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保障老年人的自主性和参与性。表3 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需求希望自己做希望家人帮助希望社区(村)帮助希望专门机构或公司帮助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买菜53376.114120.1182.681.1做饭51573.715321.9182.6131.9吃饭65894.1355.040.620.3洗澡64392.0466.660.940.6洗衣55178.811917.0162.3131.9剪甲56881.310715.3202.940.6理发578.2527.48412.050572.3针线活37353.527739.7233.3243.4保洁43161.718826.9456.4355.0购物递送46266.019327.6314.4142.0安装维修9313.317024.4659.337053.0缴费42060.321631.0142.0476.7领钱 49271.718126.481.250.7图1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服务站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图1所示的是老年人希望社区(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心)能够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从图中可见,虽然老年人的生活服务需求体现在各个方面,但最多的还是集中在安装维修和家政服务。不过,在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多老年人对专业机构并不太信任,但比较信任社区介绍的机构,同时还有很多老年人不知道如何寻找这些专业机构。因此,在开展居家养老过程中,尤其是在引进市场机制过程中,社区要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一方面寻找的合作公司或机构的服务态度、费用、效果等要尽可能被老年人所接受;另一方面,尽可能提供给老年人选择服务机构或公司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性。表4 不同行政区的老人对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老人餐桌2826.71021.7915.31734.7812.5923.1配餐送餐3230.5715.2915.32244.91421.9615.4代购代买1817.136.5711.91428.6914.125.1家政服务5956.21839.13559.33061.23351.61128.2夜间照料109.512.246.81020.446.325.1日托照料1110.536.558.51734.769.437.7安装维修6360.02963.04169.53163.35179.72871.8表4所示的是不同行政区的老年人对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数据可见,无论老人们是生活在岛内的城市社区还是岛外的农村社区,他们的需求都非常相似。家政服务和安装维修是其中占比例最高的两项。这两项需求不仅无行政区差别,且无社区差别,换句话说,各社区的老年人对这两项服务需求具有一致性,选择的比例都是最高的。除此之外,老人餐桌和配餐送餐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表5 性别和年龄与老年人希望提供的服务男女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老人餐桌3924.54220.72320.94325.41518.3配餐送餐4628.94421.72421.83923.12732.9代购代买2314.53014.81412.72313.61619.5家政服务7849.110753.25650.98550.34554.9夜间照料116.9209.9109.195.31214.6日托照顾1610.12914.3109.11810.71720.7安装维修10867.913466.57467.311568.05364.6合计15943.920356.111030.516946.88222.7表5所示的是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的服务项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与表4所示的信息一样,不论性别和年龄,老年人的需求也都非常相似,家政服务和安装维修依然是老人们最需要的两个服务项目。数据同时也显示,男性老年人以及高龄老年人对老人餐桌和配餐送餐的需求高于女性老年人和低龄老年人。对于服务的收费问题,80.4%(562人)的老年人表示不愿意花钱购买钟点工服务,只有19.2%的人愿意。不愿意的最主要理由是,认为没有必要或者认为自己和家人可以照顾,占68.7%,还有的老年人表示不愿意请外人来帮助,占6.0%,而有22.4%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经济上负担不起。卡方检验显示,老年人不愿意花钱购买服务的态度与其收入状况有相关性,相关系数(eta)为0.287,而与老年人的年龄无关。老年人可接受的钟点工服务费集中在每小时615元区间,占75.6%,见表6。表6 老年人可接受的钟点工收费分布表每小时收费选择人次比例(%)5元以下610元1115元15元以上1964441613.344.830.811.2合计143100.0在配餐服务的餐费方面,老年人可接受的费用与其月收入也有强相关,相关系数(eta)为0.41。有78.9%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老年人可以接受每餐5元以下的费用,月收入越过1000元以上的老年人可以接受的餐费为每餐6-10元,还有21.9%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老年人可以承受10元以上的餐费,见表7。表7老年人可接受的餐费与其月收入的交互表收入分组可接受的餐费5元以下6-10元11-15元15元以上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1000元及以下13978.93117.552.821.110012000元5746.05947.686.5-2000元及以上1527.32850.9916.435.5合计21159.311833.1226.251.4(二)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需求1、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从表1我们已知有46.5%的老年人自述健康状况在比较好以上,31.6%为一般状态,另有21.9%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好或很不好。在对老年人10类19种疾病状况的调查中,都没有的占39.5%,有一类疾病的老年人占40.1%,二类疾病的占13.6%,三类及以上疾病的有6.8%,见表8。 表8 10类疾病*数量分布状况疾病数量选择人次比例(%)都没有有一类有二类有三类有四类有五类及以上277281953213339.540.113.64.61.90.3合计701100注:10类疾病为:脑溢血、脑血栓;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肠、胃、肝、胆疾病;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前列腺肥大;关节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白内障、青光眼老年人身体普遍不是很好,当他们突然发生紧急情况时,是否有应急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从图3我们可以看到,53%的老年人有自己的应急措施。当然,这里说的应急措施,还只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准备措施,如家里有一些常备药、当出现身体不适时知道如何拨急救电话等。但即便如此,也还有将近一半的老年人没有应急措施。这并不是说这些老年人不需要,在调查过程中,很多老年人对于“平安铃”之类的紧急呼救系统很感兴趣,并希望能够在自己所处的社区也安置这样的服务系统。图3 身体发生紧急情况时,是否有应急措施2、老年人的健康保健需求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所有老年人都迫切希望的。因而老年人所处社区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对老年人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图4所示的是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项目的需求分布状况。图4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从上图可明显地看到,老年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定期体检、测血压和健康保健指导等项目上。可见,老人们对于社区(村)能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要求并不高,只是简单的做做体检、提供一些保健指导等。很多社区(村)之前曾经开展过一些医疗服务活动,如测血压、量体温等,因此很多老年人对这些服务项目也比较怀念。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在这三项需求上,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社区,老年人的选择也都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些服务项目虽然不如治疗那样起实质性的作用,但是却能让老年人觉得心里踏实,觉得有人在关心他们。 表9 老年人希望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项目选择人次比例(%)定期家访24419.7家庭病床413.3健康咨询26121.0专业护理695.6陪同就医594.8医疗服务27922.5紧急服务14111.4安置呼救系统12710.2临终关怀191.5合计1240100.0表9所示的是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工程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数据显示,老年人的需求相对来说依然是比较简单,医疗服务、健康咨询和定期家访占据前三位。这可能是由于14个社区中近80%的老年人健康状况均在“一般”及以上,因此,他们更希望社区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能够提供各种基本的医疗咨询服务。在最需要的医疗服务项目中,医疗服务、健康咨询、定期家访也是老年人三大首选项目。此外,数据显示,老年人所患疾病数量越多,对定期家访、家庭病床以及医疗服务的需求越增加,见表10。表10 老年人疾病类型数与需求的交互表疾病类型数需求类型及比例(%)定期家访 家庭病床医疗服务健康咨询陪同就医紧急服务无疾病有一类疾病有二类疾病有三类疾病有四类疾病及以上32.735.144.033.362.54.16.17.716.76.2536.840.145.753.375.038.740.534.833.338.55.39.79.823.312.518.819.023.936.743.8(三)老年人的精神社交状况及需求1、老年人的精神社交状况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老年人中有孤独感的比例占24.1%。分类型看,孤独感与老年人的婚姻状况有强相关,相关系数(eta)达0.32,与收入、年龄也有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87和0.227,且都具有显著水平,但孤独感与性别的相关性未有显著水平,见表11、12。这说明,有老伴的老年人孤独感少,而无老伴的老年人孤独感高;越年轻的老年人越不感到孤独,而年龄越大,孤独感越高;收入越高,越不感到孤独,低收入组的老年人孤独感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高龄的老年人中,大约有40%的人感到很孤独或有点孤独,这些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应给予重点关注。表11 老年人的婚姻、收入状况与独孤感交互表(%)是否感到孤独有偶(同居)有偶(分居)离婚丧偶未婚男性女性很孤独1.325.011.042.93.76.9有点孤独14.98.327.128.617.319.9不感到孤独83.791.775.061.528.679.072.9100.0100.0100.099.6100.0100.099.7x2=99.775 df=12 p=0.000x2=5.618 df=3 p=0.132表12老年人的年龄与孤独感交互表(%)是否感到孤独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1000元及以下10022000元2000元以上很孤独2.45.110.57.84.40.9有点孤独11.318.529.423.515.511.5不感到孤独86.376.559.568.780.286.7合计100.0100.099.4100.0100.0100.0x2=38.573 df=6 p=0.000x2=26.753 df=6 p=0.0002、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的状况数据显示,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的比例较低,大部分老年人没有参加社区活动。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老年人是否参加社区活动与其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有密切相关,而与其性别、收入和社区类型无关。表13 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的状况项目选择人次比例(%)经常参加偶尔参加没有参721.556.8合计1240100.03、老年人的精神社交需求图5所示的是老年人的精神社交需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希望有人陪自己聊天、希望能结交、相识同龄朋友、希望有人关心是老年人主要的需求项目。可见,老年人最害怕的是孤独和寂寞,尤其是那些鳏寡孤独的老年人,需要时常有人去看望他们、陪他们说说话。图5 老年人的精神社交需求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社区的老年人对精神社交的需求,发现无论是居住在城市社区,还是居住在农村社区,老人们的精神需求是非常相似的,前三位的需求没有显著的差异,见表14。但需求的比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换言之,农村老年人对精神社交的需求比例更高。表14 不同地区老人对精神社交的需求项目名称 城市社区村改居社区农村社区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读报10220.72320.91111.5陪聊天33066.99081.88285.4烦恼倾诉16132.73935.94041.7交同龄朋友28257.27164.56365.6参加社会活动19940.45045.54850.0有人关心24048.76559.15456.3四、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状况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不仅仅只是为老年人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为老年人构建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也非常重要。前面的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对于精神社交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大部分的老年人只是希望能有人时不时地去看望他们,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那么,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状况呢?表15 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状况社会支持网有效数据数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方差每个月能见面的亲朋好友数68801009.748.60874.098生活有困难时能帮上忙的亲朋好友数69601006.216.01636.193生活中能与其谈心里话的人数6960355.144.39119.285表15的调查数据表明,“老年人每个月能见面的亲朋好友数”平均为9.74人;“生活有困难时能帮上忙的亲朋好友数”平均是6.21人;“生活中能与其谈论心里话的人数”平均有5.14人。按照见面频率的大小顺序,老年人每个月能见面的亲朋好友前五位分别是老伴、儿子、儿媳、(外)孙子女、女婿;生活中能帮上忙的亲朋好友前三位分别是儿子、女儿、儿媳;生活中能与其谈论心里话的人前三位分别是老伴,儿子、女儿。可见,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在老年人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居家养老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家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发现,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并没有性别差异,而与老年人所处的地区、老年人的年龄段、文化程度以及婚姻状况等存在一定的关系。表16 地区与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翔安sig.每个月能见面的亲朋好友数m9.557.839.8310.099.4712.560.009生活有困难时能帮上忙的亲朋好友数m6.065.176.845.716.147.560.091生活中能与其谈论心里话的人数m4.874.975.065.534.806.280.160从上表可以发现,地区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老年人每个月能见面的亲朋好友数上(显著性水平为0.009,远小于0.05)。岛外四区,尤其是农村(含村改居)社区的老年人每月能见面的亲朋好友数明显高于岛内两区。说明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社区拥有地缘、血缘优势,这是在农村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一大优势。调查组在与农村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的座谈中也了解到,血缘、地缘等因素在他们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表17 年龄与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sig.每个月能见面的亲朋好友数m10.6010.137.640.003生活有困难时能帮上忙的亲朋好友数m6.316.415.640.408生活中能与其谈论心里话的人数m5.395.224.590.209从上表可以发现,年龄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影响主要也是体现在老年人每个月能见面的亲朋好友数上(显著性水平为0.003,远小于0.05)。年纪大的老年人每个月能见面的亲朋好友数远远少于年纪较小的老年人,说明年纪大的老年人更少被关心,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更弱。因此,高龄老人理应获得更多的关注。表18文化程度与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sig.每个月能见面的亲朋好友数m8.259.7510.2412.1910.3012.390.005生活有困难时能帮上忙的亲朋好友数m5.326.556.398.155.556.150.018生活中能与其谈论心里话的人数m4.085.205.886.815.455.240.000表18显示的是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影响。一个总体的趋势是,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比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无论是每个月能见面的亲朋好友数,还是生活有困难时能帮上忙的亲朋好友数,还是能与其谈论心里话的人数,都存在一定的优势(三者的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可以推测,老年人之前接受更多的教育,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这为他们带来了更广的人际交往,因而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更加宽泛,支持网络更强。相应地,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他们的支持网络可能相对来说仅局限于身边的人,他们缺乏扩大自己人际交往的机会。所以,开展居家养老,一方面要巩固老年人已有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地为老年人创造扩大支持系统的机会。此外,数据还显示了,高中及中专文化水平老年人的支持网络状况最好,三项指标均处于高水平。表19婚姻状况与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有偶(同居)有偶(分居)离婚丧偶未婚sig.每个月能见面的亲朋好友数m10.886.185.638.084.070.000生活有困难时能帮上忙的亲朋好友数m6.525.084.005.933.070.137生活中能与其谈论心里话的人数m5.503.422.634.762.500.007表19从婚姻状况看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与老伴同居”的老年人比其他婚姻类型的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更强,尤其是在“每个月能见面的亲朋好友数”和“生活中能与其谈论心里话的人数”这两个方面,有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小于0.05)。由此可见,老伴在老年人的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居家养老工作中,对于鳏寡孤独的老年人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五、社区(村)已有服务和资源本次调查问卷包含了老年人对社区资源认知的调查,目的是为了解老年人利用身边社会资源的情况。1、老年人对社区已有服务项目的认知情况从调查数据来看,老年人的认知状况很不平衡,有1523.5%的老年人表示不知道社区有相关的为老服务资源。表20 老年人对社区已提供的服务认知情况服务项目有没有不知道总计频数比例(%)频数比例(%)频数比例(%)频数比例(%)社区医疗及保障43261.616423.410515.0701100.0文娱活动40457.618426.211316.1701100.0体育设施34048.523333.212818.3701100.0家政服务11216.043762.415221.6701100.0上门陪聊628.847467.616523.5701100.0法律咨询8612.345264.516323.3701100.0居家养老在各个试点社区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通过与社区相关负责人员的座谈我们也了解到,各个社区(村)都或多或少地开展过一些相关活动。但是活动的效果如何呢?老年人的反映怎么样呢?从表20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服务项目,选择“不知道”项的均占有相当的比例。另外,很多选择“没有”的老年人,其实也是不太清楚社区到底有没有举办过相关活动的。换句话说,对社区举办的活动不清楚的老年人大有人在。2、老年人对社区已有的设施、机构的认知状况表21 老年人对社区已有机构及设施的认知设施名称有没有不知道总计频数比例(%)频数比例(%)频数比例(%)频数比例(%)社区卫生院49069.910414.810715.3701100.0社区活动中心47167.210915.512117.3701100.0社区服务中心32145.820329.017725.2701100.0日间托老所142.043762.325035.7701100.0老年学校23032.829441.917725.2701100.0养老院、护老院8812.640758.120629.4701100.0老年协会32045.829728.218326.0701100.0开展居家养老,社区已有的设施、机构是可以利用的一大资源。通过调查走访社区,以及与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的座谈,我们了解到,每个社区实际上至少都有一些专门为老年人而设的机构,或者老年人能够用得上的设施。这些机构、设施的使用状况怎么样?有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使用做一些特别安排?老年人是否知晓社区有这些可以为他们所用的资源呢?从表21反映的情况来看,效果似乎并不是很好。同表20的情况相似,选择“没有”和“不知道”的老年人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这说明,在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3、对社区资源的评价489%的老年人认为自己所在社区的资源可以满足或大部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求,39.4%认为基本可以满足,10.5%的老年人认为只有小部分满足或不能满足生活需求。可见,现有的社区环境的资源对于老年人的居家养老还比较有利。分社区类型来看,卡方检验结果未显示出社区类型与社区资源的满足度之间有相关,这说明,厦门市14家试点社区的整体环境与资源状况比较平均,差异性不大。4、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志愿者服务是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和支撑条件。但从总体来看,老年人对志愿者服务需求不高,见表22。表22 老年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服务项目选择人次比例(%)帮忙做家务陪聊天陪逛街代购提供文化知识和信息帮忙调解家庭关系1971702036692432.828.33.36.011.54.0从表22可见,对于老年人来说,希望志愿者帮忙的主要工作是家务和聊天。从调查中我们也得知,不少老年人觉得现在志愿者大多是在校学生,所以沟通起来还是有代沟,这与图5数据希望交结同龄朋友的需求具有一致性。在志愿者服务的方式上,老年人认为电话预约和定期上门服务是比较好的方式,分别占35.7%和34.3%,其次,也有22.5%的老年人希望志愿者能够随叫随到。六、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意见和建议1、居家养老服务应该改进的地方表23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服务改进的方面有选没选总计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增设服务项目22332.646167.4684100延长服务时间466.763893.3684100加大金额补贴34450.334049.7684100发动成员参与7310.761189.3684100培训服务人员9413.759086.3684100关于居家养老服务应该改进的地方,老年人最关注的是“加大金额补贴”和“增设服务项目”,分别占1/2和1/3强。加大金额补贴是大多数的老年人都希望改善的,尤其是那些退休金比较低、没有退休金、残疾、生病的老年人。从表1的数据可见,目前老年人整体月收入不高,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占47.6%,有离退休金的老年人只占57.1%,还有25.4%的老年人需靠子女帮助或自己劳动所得,依靠救助金的还有7.3%。这些人基本生活尚且难以维持,一旦生病将更加困难。而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是与老年人的收入状况有密切关系的。因此,要推展居家养老服务,政府的经费投入是一个重要保证。另外,老年人还希望服务项目也要适当增加,而且要培训一些服务人员,以便能够开展相对专业的服务。2、居家养老服务的付费方式对于居家养老的付费方式,调查数据显示只有8%的老年人选择自费,有43%的调查对象选择政府全额补贴。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老人觉得既然居家养老是一项民生工程,政府就应当全部买单。另外,数据中还有49%的调查对象选择政府和自己各出一部分,但表示政府所占的比例应当超过自己。总体来看,大多数老年人觉得政府应该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尽可能减轻老年人的负担。图6 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服务的付费方式数据也显示了,老年人对付费方式的选择与其收入状况有密切相关,相关系数(eta)为0.286,见表23。65.7%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老年选择政府和自己各承担部分服务费用,12%的老年人认为可以自费买服务,但57.2%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水平的老年人,选择了由政府全额补贴服务费用的方式,37.8%选择了与政府共同承担费用。 表24 老年人希望的付费方式与其月收入的交互表收入分组希望的付费方式政府全额补贴自费政府和自己各出部分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1000元及以下18657.2164.912337.810012000元8035.9228.914658.92000元及以上2422.21312.07165.7合计29042.5517.534049.93、老年人目前最担心的问题表25老年人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最担心的问题人数比例(%)收入低14223.1看病难,尤其是大病21134.3日常生活无人照料335.4外出散步购物不方便193.1服务设施不完善335.4其他17828.7总计61610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老年人目前最担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看病难、看病贵;二是收入低。二者分别占34.3%和23.1%。这与前面的调查结果是相符的。很多老年人收入低,甚至没有收入,身体健康时尚且只能将就度日。一旦身体稍有不适,甚至突然生一场大病,生活将更加拮据。关于看病难,很多老年人反映,一个是没钱看病,另一个是社区附近没有好的医院或医疗机构,很不方便。因此,推进居家养老工作,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改善医疗环境和条件就显得尤为迫切。七、居家养老工作者的政策需求困难与问题结合调研中了解的问题以及对14个试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负责人的座谈会所反映出的困难与问题,我们将当前居家养老服务实践中的政策需求总结如下。1“人”的问题最急迫。当前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最集中在“人”的问题上,换句话说,大家普遍认为“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对有关“人”的问题的政策需求最强烈。“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二是缺少专业人才。由于目前居委会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一人多职现象十分普遍,工作非常繁忙。据我们对参加座谈会的社区工作人员分管工作内容的不完全统计,一个人负责的工作类型平均达4、5种以上(不计算临时性工作),而且有些工作类型之间的关联度也不高,如在分管居家养老工作的同时还负责武装、团委、民政、综治等工作;或者同时管计生、综治、组织、统战等。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居家养老工作,就难以对社区的居家养老工作有全盘考虑和规划,只能是忙于应付上级布置的工作;而缺少专业人才,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就无法保证。目前全部试点社区在专业队伍建设和志愿者队伍的规范上都有待加强,专业服务人员缺乏系统培训,专业化程度不高,数量也不足;志愿者缺乏业务指导,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2基本认识需到位。我市从去年底开始推进试点工作,工作推展还比较顺利,也取得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说,居家养老服务仍处于探索的阶段,部分工作者对自己所辖区域的工作重点还把握不准,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认识还需要更到位。3现有政策需理顺。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刚性太强,难以顾及老年人的个别性需求。如,对残疾老年人的服务规定,只规定了残疾等级而未顾及残疾类型,在实际操作上有些类型的残疾如听力问题本人其实并不需要服务但也划入服务范围。还存在有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找不到资源,而获得帮助的实际上并不太需要的现象。又如,居家养老政策如何与低保、助残、临时救助等政策相衔接,使得帮助能够更有效率。此外,现有政策对社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角色定位未有明确规定,使得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不清。例如,居委会扮演何种角色?组织者?协调者?监管者?如果是组织者,居委会需拥有相应的资源;如果是协调者,居委会应有明确的法律定位;如果是监管者,居委会需要相应的权力。(协议的方式可以借鉴)目前这些条件均未明确落实。居家养老工程应当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市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共同参与,社区的定位不清,必然会影响工作的开展。4网络联动需加强。目前的居家养老工程以政府主导,初步建立了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管理和服务网络,形成了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相关单位之间还缺少协调沟通,尚未形成真正的合力。在资源的利用、整合上,缺乏为老服务的实体和民间组织,整个为老服务市场的培育力度不够,老年人、服务组织、市场之间出现断层,老年人需求与其掌握的可利用资源间缺乏有效的联动,从而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走向政府引导、市场自主调配的进程。前埔南社区编制的服务手册是一种整合资源的好办法,但网络规模还较偏小,选择度也不够。4创新工作需配套。作为试点单位,其重要任务在于先行先试,因此,需要有体制、机制创新的勇气。目前社区有创新的冲动,但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从体制、机制创新看,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专职人员的岗位与体制问题。是否在社区设居家养老专职岗位涉及现行的体制,如果设岗位,人员如何产生?如果下派专职人员,如何协调他们与现有社区组织间的关系?如果专职人员从社区内部产生,如何协调专职与兼职的关系?第二,服务体制问题。是由社区办服务机构?还是引服务机构入社区?如何协调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政府是领导?倡导?还是指导?如何调整社区与市场、与非营利机构间的关系?政策着力点何在?第三,筹措资金的体制与机制问题。目前试点单位的居家养老服务所需资金均来自政府拨款,且不论老年人多少,资助“一刀切”。但从长远来看,社区应当有社会资本的注入,才能保证居家养老工作的可持续性,显然目前的体制还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八、对策与建议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居家养老工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其大方向和基本框架是正确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可以让更多的老年人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也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民意的一项民心工程,且在当下具有紧迫性。但目前在前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不少。为此特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需要在居家养老的基本理念上统一认识。理念是实践的基础,它解决的是方向性问题。目前实践者对居家养老服务究竟要做什么并不很明确,主要是跟进上级要求,主动创新不足。因此,有必要在试点单位就居家养老的基本理念问题通过讲座、讨论等多种形式统一认识。我们认为,居家养老工程最实质性的工作应当是以社区为单位,为辖区内的老年人及其家庭编织一张全面、快捷、方便、实惠、高质量、人性化的支持网络,让老年人及其家庭能够自主、有效地利用这一支持网络,增强其自立和选择的能力,从而达到满足基本生活、基本医疗、精神和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助人自助”、“增能、参与”、“强化对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社会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泰山医学院护理复试题库及答案
- 业务外包委托协议书要求
- 大专药师考试题及答案
- 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培训体系构建工具
- 美丽的自然我们的责任写景作文8篇
- 企业文件分类与管理标准
- 医疗设备采购申请与审批流程管理工具
- 医疗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公司会议策划及活动执行手册
- 家乡的秋天写景散文(11篇)
- 赛轮埃及年产3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催收行业培训课件
- 保护牙齿爱护牙齿2025年全国爱牙日全文课件
- 2025年海南事业单位联考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新疆G20联盟文海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物理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考四川卷生物真题试卷(解析版)
- 2025年度保姆专业照护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服务合同-温馨呵护
- 媒介素养教育培训课件
- 2025年地方病防治知识及技能考察试卷答案及解析
- 视频监控系统确保安全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 给我个机会为班级出力大学生班干部班委竞选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