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环境学.doc_第1页
森林环境学.doc_第2页
森林环境学.doc_第3页
森林环境学.doc_第4页
森林环境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森 林 环 境 学实习指导书林学院生态环境系编2003年9月15总 则一、实习目的:森林环境学是林学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部分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次接触森林环境、认识森林环境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同学们加深对森林环境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激发学习森林环境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奠定基础。二、实习内容第一部分 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一、森林环境要素调查二、模拟酸雨对校园绿化植物的影响三、森林景观评价(美学评价)四、森林公园生态评价第二部分 森林环境污染评价一、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二、环境噪声监测三、森林空气负离子评价四、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第三部分 可供学生认识的森林环境问题森林水文过程(降雨、截留、径流、林内降雨),径流场的建设与作用机理,水土流失的测定与危害,酸雨危害森林的过程与机制分析。三、时间安排时间一周,视要求和条件而定。四、实习教学形式采用“实地观察、现场调查或测量、重点讲解”的野外教学方法。五、野外实习学生管理准则“一三五二一”野外实习学生管理准则概括为“一条纪律、三项注意、五个要求、二种精神和一个保证”。其具体内容分述如下:“一条纪律”是指一切行动听指挥。该项准则的提出是充分考虑到野外实习是集体行动、具有准军事化要求的特点,不论是往返乘车,还是野外实习期间的考察活动等都必须听从安排、遵守实习纪律;否则,野外实习将失去纪律保证,无法按时完成任务。这项准则的要点是强调学生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严格的时间观念、保证实习队伍的行动步调一致。这是野外实习的首要的纪律要求。“三项注意” 是指注意同学之间的团结,注意师生之间的关系和注意实习队与当地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这项准则针对野外实习具有团队性和师生同伴性的特点立足于营造一个良好的野外实习环境或氛围,不但着眼于本次的实习还要兼顾到实习的可持续发展即有利于下一次的再实习。其要点是加强实习队内部的团结,要求学生尊敬师长(带队教师和校外工程技术人员)、尊敬知识和自觉维护母校的形象,注意实习队自身形象和影响为后续的实习创造有利条件。“三项注意”针对野外实习中存在的三种基本关系、注重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素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能力。“五个要求”是指要求学生在野外实习中多看、多听、多记、多问、多思。这项准则的提出是野外实习具有不同于堂内理论教学的实践性特点所决定的。如在综合环境实习中,学生面对实习客体(自然环境现象、人为环境问题等)必须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五种感觉器官亲自感觉各种客观现象及人为环境问题,并经过知觉过程和初步的分析、判断才能形成自己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达到综合环境实习的基本要求。“五个要求”的要点是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要求学生在野外实习中要遵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认识论的基本规律,用五官中获取信息量最大的眼、耳感觉器官多看、多听;同时还要虚心求问以期对事物的观察全面、客观,且要不时的把看到的、听到的、问到的随时记录下来以免第一手资料丢失;在此基础上,还要使学生明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即要求学生对捕获来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析、思考,最后得出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真正体味到“实践出真知”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之意味。“二种精神”是指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精神。这项准则是由野外实习的艰苦性所决定的,它是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做人做学问的起码要求,也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否勇于实践、顽强探索和是否具有高尚道德的精神尺度。如果一个学生怕苦、怕累缺乏吃苦精神,那么他是无法做到和做好“五个要求”的;如果一个学生自私自利、遇事先替自己打算,那么他是无法做到和做好“三项注意”的。如果说“五个要求”是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二种精神”则是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也是该项准则的要点所在。“一个保证”是指保证身体安全。这一准则是由野外实习的运动性所决定的,道理很简单,野外实习离不开乘车、离不开爬山涉水、离不开下坑道、进车间、蹲厂房等等;不安全的因素随时存在,为了对实习期间学生的安全考虑,“一个保证”必须坚持始终,丝毫不能放松。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学生家长和学校负责,更是将人的生存权是第一性的要求合理、具体地体现在了野外实习中。六、注意事项与考核1、 教学实习前每个同学必须阅读实习指导书,自学森林环境学相关章节和复习森林生态学有关内容;2、 各个项目和实习环节必须亲自动手操作;3、 实习报告按要求独立完成,实习成绩以实习报告为主,结合实习表现,实际操作,口试或笔试综合评定。第一部分 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由于此方面的定量研究目前尚未完善和成熟,故本项实习结合各主要生态环境参量特征,以定性评价为主。要求学生针对表格各项内容进行考察并认真填写。一、森林环境要素调查1、样地选择2、样地调查:(1)调查内容:起源;立地条件: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地形变化群落结构特征:结构:指示植物种数、植物种群集聚度、植物种群丰富度、植物多样性指数、种群密度功能:森林覆盖率、现存生物量、单位面积蓄积量、木材生长率、森林病虫害程度(2)调查方法在森林公园天然次生林内,经实地踏查后选择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阔叶林三个植被类型进行群落学调查。别在三个植被类型中选择具有代表性地段设置10m10m样地,其中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各24块,阔叶林36块。并同时测定每一样地的海拔、坡向、坡位、坡度等因子。在不同的植被类型中,将每一样地划分为5m5m小样方进行乔木层(起测径阶2)调查,按种类测定其胸径、树高;在每一10m10m的样地中随机设置1个5m5m样方进行灌木和藤本植物调查,同时设置1个2m2m样方进行草本层调查。二、模拟酸雨对校园绿化植物的影响(一)、目的意义酸雨(Acid Rain)是当代国际性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在国外被喻为“空中死神”。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酸雨污染及其生态影响的日益扩大,酸雨问题倍受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目前各国在酸雨的形成机理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天然或人造结构与材料的危害和危害机理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作出了广泛的研究。植物-土壤系统是构成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而植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酸雨污染的主要受体。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酸雨的抗性的表现较大的差异,而即使相同植物因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其对酸雨的抗性也不相同。本次实习选择农大校园内一些常见的园林绿化植物进行试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与细致观察探寻酸雨对园林绿化植物的伤害规律。(二)、步骤1、模拟酸雨的配制按当地自然降水化学成分的测定结果,用分析纯硫酸和硝酸按摩尔比8:1配成母液,将母液加蒸馏水配成pH1.0、 pH2.0 、pH3.0 、pH3.5 、pH4.0等五个浓度水溶液,作为不同pH值范围的模拟酸雨。2、模拟酸雨的叶片浸蘸法浸蘸法可作为初步筛选植物抗性的试验方法,浸蘸时选择生长发育良好、生长势一致且无明显病虫害症状的树龄一致的绿化树种植株及多年生草灌木植物,对于生长发育太好或太差的植株不选择。浸蘸部位统一选定在树冠南侧生长发育良好的一年生枝叶上,用所配置的各个浓度分别对每种供试验植物的叶片进行浸蘸处理。每个浓度对叶片的浸蘸时间长度及叶片数为:2min(3片叶)与5min(3片叶)并3个重复,每次浸蘸后都挂上相应的标签,随后对浸蘸过的植物叶片每隔1h观察一次,观测它们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症状的变化特点。3、数据整理(1)不同pH值酸雨对植物的伤害症状(24小时之后)(2)植物叶片伤害面积百分率随时间变化规律(每隔1小时)(3)得出不同植物对酸雨的抗性强弱结论(排序)(三)、注意事项1、 配制浓液时,操作要求规范,并注意强酸的腐蚀性,小心操作;2、 由于对不同树种的抗酸性作比较,故选择浸蘸的叶片应尽可能条件一致(尤其是叶龄尽可能一致,否则失去比较的意义);三、森林景观评价(美学评价)(一)、目的意义森林景观是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之一。森林景观评价研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森林景观较难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原因在于森林景观评价并不仅依赖于森林的景观特性和其深广的内涵。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赏者的主观评定,也即景观的优雅程度是主观和客观(评价者的审美趣味和风景本身的客观特征)结合的产物。对森林进行景观或美学价值评价,可以从中了解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开发和经营对策;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风景林景观质量的动态变化,对过去的风景林经营效果做出评价,并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和有效的经营措施。并可以了解什么样的林内景观更能吸引人们进入,并获得理想的游憩体验。 (二)、森林景观评价内容1、调查地森林景观类型划分划分方法:亚热带针叶林景观、常绿阔叶林景观、针阔混交林景观、落叶阔叶林景观、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景观、山地矮林景观、灌丛景观、竹林景观、经济林景观和沿海防护林景观。在以上划分的范围内,凡是景观的基质森林群落的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森林景观划归为同一个森林景观类型,如在针叶林景观中,可进一步划分出马尾松林景观和杉木林景观等森林景观类型。2、森林景观综合质量评价采用现场评价法,运用10分制对调查地的主要森林景观类型进行森林景观综合质量评价。(三)、对不同森林景观林内景观进行评价评价以森林植物景观自然美的特征为基础,将距离和审美对象尺度两者相结合把森林植物景观区分为七个层次:细部景观、个体景观、林内景观、林道景观、近景观、中景观和远景观。每一个层次的景观都有其不同的构景要素,所以试图对各种层次的森林植物景观建立起一套统一的评价标准是现实的。鉴于此,对森林植物景观的评价应该首先明确其评价对象的层次归属,也只有这样其评价成果才能更好指导生产实践。本次实行采用现场评价法,并且主要针对林内景观评价。常用描述词:地势平坦、规则式配置、林下灌木稠密较稀疏、草本层覆盖度大、枯落物覆盖程度、林下枯倒木情况、灌木层严重阻挡视线。(1)林内景的景观要素分解选择15个林内景观因素作为评判的项目库,其中10个因素为定性项目,5个因素为定量项目。编号项目类目12341自然整枝几乎没有明显极醒目2树皮颜色深色浅色3树干形态通直一般弯曲4枯树倒木不明显明显5树种组成优势种大于80%优势种小于80%6树干排列规则式丛状自由式7林下层总盖度完全大于50%小于50%8林下层高度大于0.51.51.01.00.5小于0.59林下统一度不统一较统一统一10枯落物几乎看不到自然分布成堆分布11平均胸径12胸径变异系数13平均枝下高14坡度15密度注:林下层统一度:是为了反映林分下层的统一性和变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林分下层的组成情况,如有的林下中能看到灌木,有的林下是致密的草本层,有的完全是裸露的林地,有的完全是枯枝落叶层,还有的是几种成分交叉出现等等。b、林分林下层的整齐度:如,同样是灌木层,有的层面很整齐,而有的则参差不齐;同样是枯落物,有的是一色的松针或阔叶,而有的则还有很多枯枝和倒木等。自然整枝(Natural Pruning)-在自然状况下,林木下部枝条随着年龄的增长,存在逐渐地枯死、脱落的现象。(四)、分析各景观类型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措施根据调查分析各景观类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造措施。四、森林公园生态评价森林公园是建立在其所包含的自然系统、环境与经济系统、保护开发与管理系统之上的自然与社会的复合体。对此复合体的评价由生态评价、社会经济评价和管理评价组成,其中生态评价是主体。(一) 林公园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森林公园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及赋分标准类别内容及赋分标准分值得分多样性A物种多样性多度极丰,高等植物数1000种或高等动物数200种4中等丰富,高等植物数达500种999种或高等动物达100199种2较少,高等植物数500种或高等动物数100种1丰度(区域内种数占地理区或行政区物种总数)相对极高50%6相对较高30%50%4相对一般10%29%2相对较少10%1生态类别及结构多样性生态系统组成成份与结构复杂8比较简单5简单,2代表性B在全国东范围或生物地理区具有突出代表意义10在地区范围或生物地理区具有突出代表意义6代表性一般2稀有性C生境稀有性全国或生物地理区域区唯一或极重要型生境8地区范围内稀有或重要生境5常见类型2物种稀有性国家重点保护类动物或、类植物6国家重点保护类动物或类植物4区域性珍稀濒危物种2自然性与人类干扰D未受人类侵扰或极少侵扰,保持原始状态,自然生境完好,核心区未受人类影响10已受轻微侵扰和破坏,但生态系统无明显的结构变化,自然生境基本完好,核心区受影响极小7已受较重破坏,系统结构发生变化,尚无大量引入物种,自然生境退化,核心区受中等强度影响4自然生境全面破坏,原始结构不复存在,外源物种大量引入,核心区受影响大1面积适宜性E有效面积大小能否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否有效保持全部保护对象适宜,足以维持自然功能,有效保持物种10较适宜,基本能维持自然功能,有效保持物种6不太适宜,不易维持自然功能,不能保持物种2稳定性F物种生活力主要物种生活力、繁殖力较强,适应性较好2主要物种生活力、繁殖力低,适应性较差1主要物种需特化生境,物种适应性差,繁殖力低0.5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顶极状态,结构完整稳定3生态系统较脆弱,结构较成熟、较合理2生态系统很脆弱,结构不完整、不合理1旅游景观特征G物种资源有丰富的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动植物5有比较多的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动植物3有比较少的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动植物1群落资源群落外貌森林覆盖率高,郁闭度适宜,林相分明,生长型、生活型有特色4森林覆盖率较高,郁闭度尚可,生长型、生活型有一定特色2森林覆盖率较低,郁闭度不适宜,生长型、生活型无特色1群落变化群落随季相变化丰富多彩5群落随季相有一定变化3群落随季相无太多变化1群落内环境群落内光照、湿度、温度、O2等很适宜,能满足疗养保健等旅游目的5群落内光照、湿度、温度、O2等较好,尚能满足疗养保健等旅游目的3群落内光照、湿度、温度、O2等不太好,有能满足疗养保健等旅游目的1景观资源景观多样性景观类型丰富,特点明显4景观类型尚可,有一定特点2景观类型平常,无特点1景观镶嵌性景观镶嵌度很高4景观镶嵌度较高2景观镶嵌度低1景观稀有性具有全国范围内稀有独特的景观5具有地区范围内的稀有独特的景观3景观较常见1表中的多样性是评价森林公园生态价值的重要指标,可分为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其中生境多样性有很大的地区差异,用相对丰度指标更有可比性;代表性即典型性,反映了生物区系更有可比性,需要用全体物种衡量;稀有性可分为物种稀有性、群落稀有性、生境稀有性等,评价稀有性需兼顾稀有性的类型和水平;自然性是评价人类对自然环境侵扰程度,评价时主要是看核心区状况;面积适宜性指是否有足够大的面积容纳保护对象并维持生存,主要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加以考虑;稳定性反映了物种、群落、生态系统等对环境变化的内容敏感程度;旅游景观特征主要反映了生态系统中自然景观的旅游开发价值和潜力。(二)、生态评价方法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评价对象的评价值,根据评价对象分值的大小来确定森林公园保护和开发的优先程度和价值。森林公园生态评价计算公式如下:评价值V森林公园生态评价值一般在20100之间,评价值越大评价对象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价值越大。(三)、评价结果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第二部分 森林环境污染评价一、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一)、原理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一般分为大流量(1.11.7m3/min)和中流量(0.050.15m3/min)采样法。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二)、仪器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2、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3、气压计。4、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或聚氯乙烯滤膜。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6、分析天平:感量0.1mg。(三)、测定步骤1、采样器的流量校准:采样器每月用孔口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2、采样(1)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2)迅速称重在平衡室内已平衡24h的滤膜,读数准确至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重量,将其平展地放在光滑洁净的纸袋内,然后贮存于盒内备用。天平放置在平衡室内,平衡室温度在20-25之间,温度变化小于3,相对湿度小于50%,湿度变化小于5%;(3)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拧紧采样夹,按照规定的流量采样;(4)采样5min后和采样结束前5min,各记录一次U型压力计压差值,读数准确至1mm。若有流量记录器,则可直接记录流量。测定日平均浓度一般从8:00开始采样至第二天8:00结束。若污染严重,可用几张滤膜分段采样,合并计算日平均浓度;(5)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毛”面朝内,以采样有效面积的长边为中线对叠好,放回表面光滑的纸袋并贮于盒内。将有关参数及现场温度、大气压力等记录填写在表1中。表1 总悬浮物颗粒物采样记录市(县)监测点月、日时间采样温度(K)采样气压(kPa)采样器 编号滤膜 编号压差值(cm水柱)流量(m3/min)备注开始结束平均Q2Qn 3、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结果及有关参数记录于表2中。表2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定记录市(县)监测点月、日时间滤膜编号流 量Qn(m3/min)采 样体积(m3)滤膜重量(g)总悬浮颗粒物浓度(mg/m3)采样前采样后样品重 分析者_审核者_(四)、计算 总悬浮颗粒物(TSP,mg/m3)=W/(Qnt)式中:W采样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t采样时间(min);Qn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3/min),按下式计算:Qn= Q2(T3/T2)(P2/P3)1/2(273P3)(101.3T3)=Q2(P2/T2)(P3/T3)1/2(273/101.3)=2.69Q2(P2/T2)(P3/T3)1/2式中:Q2现场采样流量(m3/min);P2采样器现场校准时大气压力(kPa);P3采样时大气压力(kPa);T2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空气温度(K);T3采样时的空气温度(K)。若T3、P3与采样器校准时的T2、P2相近,可用T2、P2代之。注意事项1、滤膜称重时的质量控制: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平衡室内平衡24h,称重。每张滤膜称10次以上,则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此为“标准滤膜”。每次称清洁或样品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称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5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否则应检查称量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并重新称量该批样品滤膜。2、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当滤膜上颗粒物与四周白边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则表明应更换面板密封垫。3、称量不带衬纸的聚氯乙烯滤膜时,在取放滤膜时,用金属镊子触一下天平盘,以消除静电的影响。二、环境噪声监测(一)、测量条件1天气条件要求在无雨无雪的时间,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风力在三级以上必须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干扰),五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测量。2使用仪器是PSJ-2型声级计或其他普通声级计,原理见教材,使用方法参看附录。3手持仪器测量,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1.2米。(二)、测定步骤1将学校(或某一地区)划分为2525m的网格,测量点选在每个网格的中心,若中心点的位置不宜测量,可移到旁边能够测量的位置。2每组三人配置一台声级计,顺序到各网点测量,时间从8:0017:00,每一网格至少测量四次,时间间隔尽可能相同。3读数方式用慢档,每隔5秒读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200个数据。读数同时要判断和记录附近主要噪声来源(如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工厂或车间噪声、锅炉噪声)和天气条件。(三)、数据处理 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的无规律噪声,因此测量结果一般用统计值或等效声级来表示,本实验用等效声级表示。 将各网点每一次的测量数据(200个)顺序排列找出L10、L50、L90,求出等效声级Leq,再将该网点一整天的各次Leq值求出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网点的环境噪声评价量。 以5dB为一等级,用不同颜色或阴影线绘制学校(或某一地区)噪声污染图。噪声带 颜色 阴影线 35dB 浅绿色 小点,低密度 36-40dB 绿色 中点,中密度 41-45dB 深绿色 大点,高密度 46-50dB 黄色 垂直线,低密度 51-55dB 褐色 垂直线,中密度 56-60dB 橙色 垂直线,高密度 61-65dB 朱红色 交叉线,低密度 66-70dB 洋红色 交叉线,中密度 71-75dB 紫红色 交叉线,高密度 76-80dB 蓝色 宽条垂直线 81-85dB 深蓝色 全黑 附:PSJ-2型声级计使用方法1、按下电源按键(ON),接通电源,预热半分钟,使整机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2、电池校准:分贝拨盘可在任意位置,按下电池(BAT)按键,当表针指示超过表面所标的“BAT”刻度时,表示机内电池电能充足,整机可正常工作,否则需要更换电池。3、整机灵敏度校准:先将分贝拨盘于90dB位置,然后按下校准“CAT”和“A”(或“C”按键)这时指针应有指示,用起子放入灵敏校正孔进行调节,使表针指在“CAL”刻度上,此时整机灵敏度正常,可进行测量使用。4、分贝(dB)拨盘的使用与读数法:转动分贝拨盘选择测量量程,读数时应将量程数加上表针指示数,如:当分贝拨盘(dB)选择在90档,而表针指示在4dB时,则实际读数为90+4=94(dB);若指针指示为-5dB时,则读数应为90-5=85(dB)。5、+10dB按钮的使用,在测试中当有瞬时大讯号出现时,为了能快速正确地进行读数,可按下+10dB按钮,此时应按分贝拨盘和表针指示的读数再加上10dB作读数。如再按下+10dB按钮后,表针指示仍超过满度,则应将分贝拨盘转动至更高一档再进行读数。6、表面刻度:有0.5dB与1dB二种分度刻度。0刻度以上指示为正值,长刻度为1dB的分度;短刻度为0.5dB的分度,0刻度以下为负值,长刻度为5dB的分度,短刻度为1dB的分度。7、计权网络:本机的计权网络有A、C二档,当按下A或C时,则表示测量的计权网络为A或C,当不按按键时,整机不反应测试结果。8、表头阻尼开关:当开关处于“F”位置时,表示表头为“快”的阻尼状态;当开关在“S”位置时,表示表头为“慢”的阻尼状态。9、输出插口:可将测出的电信号送至示波器,记录仪等仪器。三、森林空气负离子评价(一)、原理(1)、空气负离子系数: pn-/(n-+n+);其中,n-为负离子浓度,n+为正离子浓度。(2)、空气负离子评价模型:,其中:FCI为森林空气负离子评价指数;P为空气负离子系数;n为负离子浓度;1000为人体生物学效应最低负离子浓度。(3)、空气负离子评价指数分级标准等级FCI2.41.40.90.50.16(二)、仪器设备空气离子测定器 负离子测试仪(Smart Ion Monitor)-仪器型号ITC-201A和ITC-403A,制造厂商Andes Electrices。用于侦测仪器附近空气中:温度,湿度,正离子浓度与负离子浓度.(三)、方法步骤1、仪器架设地点:随着条件不同而定2、侦测与采样时间:随着条件不同而定。四、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进行生物污染监测和对其他环境样品监测大同小异,首先也要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对象的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监测方案,确定布点和采样方法、采样时间和频率,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选择适宜的样品制备、处理和分析测定方法。生物样品种类繁多,下面介绍动、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一)、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植物样品的采集1.样品的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采集的植物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代表性系指采集代表一定范围污染情况的植株为样品。这就要求对污染源的分布、污染类型、植物的特征、地形地貌、灌溉出入口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地段作为采样区,再在采样区内划分若干小区,采用适宜的方法布点,确定代表性的植株。不要采集田埂、地边及距田埂地边2米以内的植株。典型性系指所采集的植株部位要能充分反映通过监测所要了解的情况。根据要求分别采集植株的不同部位,如根、茎、叶、果实,不能将各部位样品随意混合。适时性系指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施药、施肥前后,适时采样监测,以掌握不同时期的污染状况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布点方法在划分好的采样小区内,常采用梅花形布点法或交叉间隔布点法确定代表性的植株,见图61( 为采样点)。图61采样点布局3.采样方法采集样品的工具有小铲、枝剪、剪刀、布袋或聚乙烯袋、标签、细绳、登记表(见表3)、记录簿等。在每个采样小区内的采样点上,采集510处的植株混合组成一个代表样品。根据要求,按照植株的根、茎、叶、果、种子等不同部位分别采集,或整株采集后带回实验室再按部位分开处理。应根据分析项目数量、样品制备处理要求,重复测定次数等需要,采集足够数量的样品。一般样品经制备后,至少有2050g干重样品。新鲜样品可按含8090的水分计算所需样品量。表3 植物样品采集登记表若采集根系部位样品,应尽量保持根部的完整。对一般旱作物,在抖掉附在根上的泥土时,注意不要损失根毛;如采集水稻根系,在抖掉附着泥土后,应立即用清水洗净。根系样品带回实验后,及时用清水洗(不能浸泡),再用纱布拭干。如果采集果树样品,要注意树龄、株型、生长势、载果数量和果实着生的部位及方向。如要进行新鲜样品分析,则在采集后用清洁、潮湿的纱布包住或装入塑料袋,以免水分蒸发而萎缩。对水生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