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论文.doc_第1页
《红楼梦》论文.doc_第2页
《红楼梦》论文.doc_第3页
《红楼梦》论文.doc_第4页
《红楼梦》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读红楼梦的金钥匙红楼梦诗词初探作者:马彦平内容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一座高峰。“红楼诗词”是解读红楼梦的一把金钥匙。它是解读“红楼人生”之悲剧思想根源的一把金钥匙;是解读“红楼人物”心灵世界的一把金钥匙;是解读“红楼人物”悲剧命运的一把金钥匙。同时,“红楼诗词”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此外,它有助于我们揭开红楼梦中那些至今未解的谜。关键词:“红楼诗词”;“红楼人物”;“红楼人生”;一部红楼梦,堪称我国古典文学的杰作。其动人处并不仅仅在于小说中凄美动人的爱情悲剧,也并不仅仅在于小说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并不仅仅在于它形成了一门新的学问:红学。其实,小说中那些随处可见的诗词,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地方,实在是解读红楼梦的一把金钥匙。单就诗词内容来说,那些诗词或充满了人生哲理,或抒发了主人公的闲情逸致,或暗示人物一生的命运,或咏物言志,都如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因人而异,似量体裁衣。一、解读“红楼人生”之悲剧思想根源的一把金钥匙红楼梦不仅是一部爱情悲剧,同时也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人生悲剧。书中处处充溢着悲凉之雾,充溢着人生失意的苦涩,以及世事无常的慨叹。试看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番话乍一听,满口都是“好”与“了”,故名曰:好了歌。那道人告诉士隐,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这番话,颇有点世事变幻无常、人生无趣的意味,虽有一定道理,不免显得颓唐。但对于痛失爱女,家中连遭不幸的甄士隐,简直是当头棒喝,打得他一念间看破红尘,毅然决然的弃家而去!他的好了歌解注也是如此。其实,生活中此类悲剧比比皆是。有些人爱财如命,平日里只知道吝啬以敛钱,但等到一朝撒手归天,才追悔莫及!红楼梦中那些“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的人物,最终落得个“昏惨惨黄泉路近”的下场,一切的一切,都“抵不了无常性命”!所以,生活中凡事都要能看得开,提得起,放得下!“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使人联想到“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以及“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切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但是,对那些已经蒙冤千年的灵魂,又有什么用呢?二、解读“红楼人物”心灵世界的一把金钥匙或许因为贾家是“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缘故吧,贾家上下人等大多能吟诗作赋。尤其是宝玉、黛玉、宝钗、探春以及湘云等一干人,他们常常结社吟诗,吟咏性情。透过这些诗的表层,我们可以进入人物心灵深处,欣赏他们的志向抱负,感知他们的情感世界。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充塞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明为叹息花落春去难寻觅,实为对自身长期寄人篱下,生命如落花般漂泊无依的生存处境的真实写照和悲叹。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孔子曾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我国传统的诗教观也认为诗言志。一首好诗,就是一曲动听的心灵的音乐,难道不是吗?贾府、大观园看似小,换种角度看,又何尝不是一个大世界呢?这里有真善美,也有假丑恶。林黛玉的人生,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交织着痛苦与欢乐,成功与失败的命运交响乐啊!三、解读“红楼人物”悲剧命运的一把金钥匙不同与一般小说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极富深意,尤其是针对人物不同的命运,勾勒不同的场景,造就不同的意象,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余地。探春为人精明能干,但偏偏是庶出,命运又不济,远嫁他乡,有家难回,其命运有如一只断线的风筝,故判词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迎春的性格懦弱,命运也最为悲惨。只因贾赦想选个有财有势的贵婿,结果把女儿送进“中山狼”1的口里。可怜温柔端庄贤惠的迎春,出嫁一年就被活活折磨致死。其判词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惜春年纪轻轻,但遭遇太多打击,使她心灰意冷,最终出家,与青灯古佛为伴,故判词云:勘破三春景不长,淄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此外,也有一些诗谜,曲折暗示了人物的不幸命运。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2”,从众人所制诗谜中隐约可见: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元春谜语)一响而散的爆竹,不仅是贾元春盛年辞世的预兆,也恰好是贾家富贵荣华瞬息即逝的写照,这已毋需多说。总之,红楼梦诗词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多种多样,艺术手法高超。其单作为诗词来欣赏,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尤其是从那些饱含哲理意味的诗句中,我们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观照生命的脆弱及美好,感悟人生的妙理真谛。在酒余饭饱,雨夕灯窗之下,细细赏玩,又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呢?红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迄今为止,还有诸多谜团没有解开。如秦可卿的身世来历及突然死去;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要想深入研究红学,就得认真去读那些诗词;真正读懂,才有助于我们更透彻的研究这门学问,把我们先辈遗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