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昆虫学ppt课件.ppt_第1页
园林植物昆虫学ppt课件.ppt_第2页
园林植物昆虫学ppt课件.ppt_第3页
园林植物昆虫学ppt课件.ppt_第4页
园林植物昆虫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篇园林植物昆虫学 1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与内部器官系统昆虫属节肢动物门 其基本特征是身体左右对称 有外骨骼的躯壳 身体由一系列体节组成 有些体节具分节的附肢 循环系统位于身体背面 神经系统位于身体腹面 除此之外 昆虫应具有下列特点 1 成虫的躯体分节明显 可分头 胸 腹三个体段 2 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 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3 胸部有3对胸足 一般还有2对翅 4 腹部大多数由9 11个体节组成 末端具外生殖器 5 从卵中孵出到变成成虫 要经过一系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和构造的变化 即变态 6 个体较大 2 蝗虫体躯侧面图 3 第一节昆虫的头部一 头部的构造 1 头顶2 后头3 额4 颊5 唇基 4 5 二 头部的形式 一 下口式 口器向下 头部和体躯纵轴差不多成直角 如蝗虫 蟋蟀 蝶蛾类幼虫等 大多见于植食性昆虫 二 前口式 口器向前 头部和体躯纵轴差不多平行 如步行虫 大多见于捕食性昆虫 三 后口式 口器向后 头部和体躯纵轴成锐角 多为刺吸式口器昆虫 如蝉 蝽蟓 蚜虫等 6 7 三 头部的附器 一 触角 1 触角的基本构造 2 触角的类型 8 9 10 二 单眼和复眼 三 口器1 咀嚼式口器 11 12 2 刺吸式口器 13 3 锉吸式口器 14 4 虹吸式口器 15 了解昆虫口若悬河器类型及特点 既可知道各种害虫的危害方式 正确识别被害状 又便于合理的选择农药 从而有效地进行防治 例如 咀嚼式口器的昆虫 选用胃毒剂农药 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选用内吸剂农药为好 一些广谱性杀虫剂 触杀剂及薰蒸剂 对各种口器的害虫均有效果 16 第二节昆虫的胸部一 足 一 足的构造 二 足的类型 17 18 19 二 翅1 假想脉序 20 21 2 翅的分区 22 3 翅的类型 1 膜翅 翅膜质透明 翅脉明显 如蚜虫 蜂类 蝇类 2 鳞翅 翅膜质 但在翅面上覆有鳞片 如蝶 蛾类 3 缨翅 翅膜质 狭长 边缘上着生很多细长的缨毛 如蓟马 23 4 覆翅 翅革质 较厚 翅脉仍保留 如蝗虫 蝼蝼 蟋蟀的前翅 5 鞘翅 翅角质坚硬 翅脉消失或不明显具有保护身体的作用 如金龟子 叶甲 天牛等前翅 6 半鞘翅 翅的基部为基质 端部为膜质 如蝽蟓的前翅 7 平衡棒 后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状 飞翔时用以平衡身体 如蚊 蝇 雄性介壳虫的后翅 24 25 4 翅的连锁 1 翅轭 2 翅钩 3 翅缰 26 27 第三节昆虫的腹部一 腹部的构造二 腹部的附器1 雌性外生殖器 2 雄性外生殖器 3 尾须 4 幼虫的腹足 28 29 30 第四节昆虫的体壁与内部器官系统一 昆虫的体壁1 体壁结构和特性 2 体壁的衍生物 31 32 33 二 内部器官系统 34 一 消化系统1 结构 消化道 前肠 中肠 后肠 延腺2 功能 消化食物 35 36 二 呼吸系统 1 结构2 功能 37 三 循环系统 1 结构 2 功能 38 四 排泄系统1 结构 2 功能 五 神经系统1 结构 2 功能 39 40 六 生殖系统1 结构 1 雌性生殖器官 1对卵巢 1对侧输卵道 中输卵道 生殖腔 2 雄性生殖器官 1对睾丸 精巢 1对输精管 射精管 41 42 第二章昆虫生物学第一节昆虫的生殖方式一 两性生殖 二 孤雌生殖 1 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如家蚕2 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如介壳虫 粉虱 蓟马 袋蛾 3 周期性的孤雌生殖 三 多胚生殖 四 胎生 五 幼体生殖 43 第二节昆虫的生长 发育和变态一 昆虫的生长发育 一 胚胎发育1 卵的形态与结构 44 45 2 产卵方式 3 卵期 二 胚后发育1 孵化 2 生长 46 二 昆虫的变态 一 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只经过卵 幼虫 成虫三个虫期 叫做不完全变态 这类变态的幼虫 叫若虫 若虫和成虫在形态 生活习性方面基本相同 若虫与成虫的区别只是若虫的翅没有长好 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若虫经一次蜕皮就变为成虫 47 48 二 完全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过卵 幼虫 蛹 成虫四个发育阶段称完全变态 幼虫和成虫形态 生活习性极不相同 老熟幼虫要经过一个活动的蛹期 再羽化为成虫由于昆虫形态的明显改变 49 50 1 全变态昆虫的幼虫 1 原足型 2 多足型 幼虫除3对胸足外 腹部具有多对附肢 各节的两侧具有气门 A 蜀式 如蛾蝶类幼虫 B 拟蜀式 如叶蜂幼虫 51 3 寡足型 仅具胸足 没有腹足 A 丙式 如部分脉翅目昆虫 B 蛴螬式 如金龟子幼虫 鞘翅目 C 蠕虫式 如叩头虫幼虫 鞘翅目 4 无足型 幼虫身上没有任何附肢 即没有胸足 腹足 52 A 全头无足式 具有充分骨化的头部 如天牛 吉丁虫幼虫 B 半头无足式 头部仅半部骨化 后半部缩入胸内 如大蚊幼虫 C 无头无足式或咀式 头部十分退化 完全缩入胸部 或口钩伸出取食 53 54 2 全变类昆虫的蛹 1 化蛹 从老熟幼虫到蛹的变化过程叫做化蛹 2 蛹期 从蛹到变为成虫之前的时间 叫蛹期 3 蛹的类型 A 被蛹 如鳞翅目的蛹 B 离蛹 裸蛹 如鞘翅目和部分蜂类的蛹 C 围蛹 如蝇类的蛹 55 56 第三节成虫生物学一 羽化蛹或若虫脱皮后变为成虫 叫做羽化 从成虫羽化到成虫死亡 称成虫期 1 补充营养 大多数昆虫在刚羽化时 性器官尚未成熟 需要经过一个时期 几天到几个月不等 继续取食 达到性成熟 才能进行生长殖 这种对性细胞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 称为补充营养 如天牛 2 恢复营养 有一些成虫期很长的昆虫 多次反复进行补充营养 每一次补充营养之后 就有一批卵发育成熟 这种取食 称为恢复营养 如象鼻虫 某些小蠹虫 57 3 交配前期和产卵前期 成虫羽化后至第一次交配或产卵间隔期 分别称为交配前期和产卵前期 二 昆虫的习性1 趋性2 假死性3 拟态和保护色4 昆虫的扩散和迁飞特性三 雌雄二型和多型现象 58 59 第四节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1 世代与世代重叠2 年生活史3 休眠和滞育 60 第三章园林植物害虫分类第一节昆虫纲的分类系统园林植物害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昆虫分类的依据主要采用是形态特征 分亚纲和分目的主要标志 1 翅的有无 形状 对数和质地 2 口器类型 3 触角 足的形状 4 腹部附肢的有无5 变态类型 61 第二节与园林植物有关的主要目一 直翅目 蝗虫 蟋蟀 螽斯 蝼蛄 一 主要特点 二 常见科1 蝗科 为典型的植食性昆虫2 蟋蟀科 大多种类营穴居生活 潜藏在杂草 土穴中或砖石下 夜出活动 多食性 3 蝼蛄科 食性杂 为典型的地下害虫 喜生活于温湿 腐殖质多的壤土或砂壤土内 62 蝗虫 63 64 65 二 等翅目 通称白蚁 一 主要特点 二 常见科 1 木白蚁科 2 白蚁科 3 鼻白蚁科 66 67 三 缨翅目 通称蓟马 一 主要特点 二 常见科 1 管蓟马科 2 纹蓟马科 68 69 四 半翅目 通称蝽象或蝽 一 主要特点 二 常见科1 蝽科 2 缘蝽科 3 网蝽科 70 半翅目 蝽科 71 五 同翅目 一 主要特点 二 常见科 1 蝉科 2 蚜总科 3 蚧总科 72 同翅目 蝉科 73 同翅目 74 同翅目 75 同翅目 76 六 鞘翅目 通称甲虫 一 主要特点 昆虫纲中最大的目 1 成虫 2 幼虫 二 常见鞘翅目昆虫 1 肉食亚目 腹部第一腹板被后足基节窝分开 成虫和幼虫多为捕食性 如步行虫 2 多食亚目 腹部第一腹板被后足基节窝分开 食性复杂 1 金龟子科 2 天牛科 3 象甲科 77 鞘翅目 肉食亚目 78 鞘翅目 多食亚目 79 鞘翅目 多食亚目 80 鞘翅目 多食亚目 81 七 鳞翅目 蛾 蝶 昆虫纲中的第二大目 一 主要特点1 成虫 2 幼虫 82 83 84 85 二 常见鳞翅目昆虫1 枯叶蛾科2 卷叶蛾科3 袋蛾科4 尺蛾科5 毒蛾科 86 87 88 八 膜翅目 蜂类和蚂蚁 昆虫纲的第三大目 一 主要特点1 成虫 2 幼虫 二 常见膜翅目的昆虫1 叶蜂科 为广腰亚目 胸 腹连接处不收缴为细腰 2 姬蜂科 为细腰亚目 胸 腹部连接外缩小成细腰状或延长成柄状 89 膜翅目 广腰亚目 90 膜翅目 细腰亚目 91 九 双翅目 蚊 虻 蝇 一 主要特点1 成虫 2 幼虫 二 常见科1 瘿蚊科2 花蝇科 92 双翅目 93 94 第四章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第一节气候因子对昆虫的影响一 昆虫发生与温度的关系 一 昆虫对温度的一般反应 95 二 昆虫发育与积温法则1 有效积温公式KK N T C 或N T C K为积温常数 N为发育日数 T为温度 C为发育起点温度 2 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 1 推算昆虫发育起点温度 C 和有效积温数值 K 2 估测某昆虫在某一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某地1年的总有效发育积温总和 日度 世代数 某虫完成1代所需的有效积温 日度 96 3 预测害虫发生期KN T C 4 控制昆虫发育进度KT CN 5 预测害虫在地理上分布的北限 97 二 昆虫发生与湿度的关系三 光对昆虫的影响四 风对昆虫的影响五 土壤对昆虫的影响 98 第二节生物因子对昆虫的影响一 食物因子 一 食物对昆虫的影响 二 昆虫的食性及食性专门化1 根据食物的性质及来源不同 可以将昆虫食性分为 1 植食性 2 肉食性 3 粪食性 4 腐食性 99 2 根据昆虫取食植物的范围可分为 1 单食性 2 寡食性 3 多食性 三 植物抗虫性机制所谓抗虫性是指植物具有影响昆虫为害程度的遗传特性 主要表现为 1 不选择性 2 抗生性 3 耐害性 2 抗生性 3 耐害性 100 二 昆虫与天敌的关系 一 天敌昆虫1 捕食性 2 寄生性 二 病原微生物 三 捕食性鸟兽及其它有益动物 101 第五章园林植物害虫的综合治理第一节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原则一 园林植物害虫防治的基本原则二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理论 102 第二节园林植物害虫防治的基本技术一 植物检疫二 园林技术防治三 物理机械防治1 捕杀 2 诱杀 3 阻杀 4 高温杀虫 103 四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害虫 称为生物防治 一 以虫治虫 1 当地自然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2 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天敌昆虫3 从外地或外国引进天敌昆虫 二 以菌治虫1 细菌2 真菌3 病毒 104 三 以鸟治虫利用各种食虫鸟类来防治害虫 具体措施 1 保护鸟类 2 招引益鸟 四 激素治虫1 外激素 1 诱杀法 2 迷向法 3 引诱绝育法 2 内激素 1 脱皮激素 2 保幼激素 反幼激素 105 五 化学防治 一 杀虫剂的分类1 按其作用和效益分类 1 触杀剂 2 胃毒剂 3 内吸剂 4 熏蒸剂 5 绝育剂 6 拒食剂与忌避剂 7 引诱剂 106 2 按农药来源与化学组成分类 1 无机杀虫剂 2 有机杀虫剂 3 植物性杀虫剂 4 微生物杀虫剂 二 杀虫剂的加工剂型及其应用方法1 粉剂 107 2 可湿性粉剂 3 可溶性粉剂 4 乳剂 5 颗粒剂 6 烟剂 7 超低量制剂 三 合理使用农药 防止药害产生1 正确选用农药2 适时用药3 农药交替使用和混用4 防止药害产生 108 四 常用杀虫剂1 有机磷杀虫剂 1 敌敌畏 2 敌百虫 3 乐果 4 氧化乐果 5 马拉硫磷2 有机氯杀虫剂3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1 西维因 2 呋蝉散 109 3 呋喃丹4 有机氮杀虫剂 1 杀虫脒 2 巴丹5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1 二氯苯醚酯 2 杀灭菊酯6 灭幼脲类化合物7 熏蒸剂 1 磷化氢 2 氯化苦 110 3 溴甲烷8 杀螨剂 1 三氯杀螨砜 2 三氯杀螨醇 3 杀螨酯9 植物性杀虫剂 1 烟草 2 鱼藤 111 第六章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第一节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一 食叶害虫具咀嚼式口器 往往以幼虫 膜翅目 鳞翅目 或成虫 幼虫 鞘翅目 直翅目 为害健康植株 从而使植株生长衰弱 为蛀干害虫 天牛 小蠹虫 侵入提供适宜条件 因此 常称为初期性害虫 二 食叶害虫大多营裸露生活 少数卷叶 营巢 因此受环境影响较大 表现为虫口消长明显 三 食叶害虫繁殖量大 往往具主动迁移 迅速扩大危害的能力 112 四 某些种类大发生常呈现阶段性 初始阶段 增殖阶段 猖獗阶段 衰退阶段 及周期性 上述阶段性发生过程 往往 重复 出现且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这种周期性出现的间隔期及每一 重复 持续的时间 因虫种及当时的有关因素而异 113 第二节园林植物常见食叶害虫一 刺蛾类 一 常见刺蛾类昆虫 属鳞翅目 刺蛾科 是主要的园林植物害虫 如黄刺蛾 丽绿刺蛾 扁刺蛾 桑褐刺蛾等 以丽绿刺蛾为例 1 分布与为害 2 形态特征 1 成虫 2 卵 3 幼虫 4 蛹 5 茧 114 115 2 生活史及习性 二 刺蛾类防治方法1 园林技术防治 2 物理防治 3 化学防治 4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 116 二 袋蛾类 一 常见袋蛾类昆虫 属鳞翅目 袋蛾科 全世界已知800多种 常见有大袋蛾 茶袋蛾 白囊袋蛾 桉袋蛾 丝肪袋蛾 以大袋蛾为例 1 分布与为害 2 形态特征 1 成虫 2 卵 3 幼虫 4 蛹 5 护囊 117 118 2 生活史及习性 二 袋蛾类防治方法1 物理机械防治 人工摘除护囊 2 化学防治 3 生物防治 119 三 毒蛾类 一 常见毒蛾类昆虫 属鳞翅目 毒蛾科 园林植物上常见种类 舞毒蛾 棉古毒蛾 双线盗毒蛾 榕透翅毒蛾 沁茸毒蛾 杨柳毒蛾 以舞毒蛾为例 1 分布与为害 2 形态特征 1 成虫 2 卵 3 幼虫 4 蛹 120 121 2 生活史及习性 二 舞毒蛾的防治方法 1 物理机械防治 2 化学防治3 生物防治 122 四 卷蛾类 一 常见卷蛾类昆虫 属鳞翅目 卷蛾科 常卷 缀叶及钻蛀嫩梢 园林植物上常见种类 苹褐卷蛾 桉小卷蛾 以苹褐卷蛾为例 1 分布与为害 2 形态特征 1 成虫 2 卵 3 幼虫 4 蛹 123 124 2 生活史及习性 二 苹褐卷蛾防治方法1 化学防治 2 物理防治 3 生物防治 125 五 叶甲类 一 常见叶甲类昆虫 叶甲类为园林植物的主要害虫 常见的有 榆毛胸萤叶甲 白杨叶甲 紫藤叶甲 柑桔台龟甲等 以柑桔台龟甲为例 1 分布与为害 2 形态特征 1 成虫 2 卵 3 幼虫 4 蛹 126 127 2 生活史及习性 二 柑桔台龟甲的防治 1 园林技术防治 2 物理机械防治 3 化学防治 128 六 叶蜂类 一 常见叶蜂类昆虫 叶蜂是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 主要种类有樟叶蜂 杜鹃三节叶蜂和田舍三节叶蜂 以田舍三节叶蜂为例 1 分布与为害 2 形态特征 1 成虫 2 幼虫 3 蛹 129 130 2 生活史及习性 二 田舍三节叶蜂的防治 1 园林技术防治 2 物理机械防治 3 化学防治 131 第七章园林植物刺吸类害虫及螨类第一节园林植物刺吸类害虫及螨类发生特点一 除少数蚜虫 螨类等形成虫瘿在植物组织中危害外 多聚集为害树木或花卉的嫩梢 枝 叶 果等部位 二 成虫或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营养 造成幼叶卷叶 枝叶丛生 枝叶枯萎 甚至整株枯死 三 刺吸类害虫首先点片发生 虫口密集 繁殖迅速 扩展蔓延快 但多因个体小 发生初期往往被害状不明显 在防治时如果不抓住有利时机 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很难达到满意效果 四 刺吸类害虫可给某些蛀干害虫的侵害创造有利条件 可诱发煤烟病 并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132 第二节常见刺吸类害虫及螨类一 介壳虫类 一 园林植物上的重要介壳虫 为害园林植物的介壳虫类型较多 如松干蚧 草履蚧 月季白轮蚧 仙人掌白盾蚧 吹绵蚧 紫薇绒蚧 柑桔臀纹粉蚧 以吹绵蚧为例 1 分布与为害 2 形态特征 1 成虫 2 卵 3 若虫 4 蛹 133 134 2 生活史及习性 二 介壳虫的防治方法1 检疫措施 2 园艺防治 3 化学防治 4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 135 二 蚜虫类 一 园林植物上重要蚜虫 月季长管蚜 紫薇长斑蚜 白兰台湾蚜 菊小管蚜 桃蚜 棉蚜 绣线菊蚜等 以棉蚜为例 1 分布与为害 2 形态特征 1 成虫 2 卵 3 若蚜 136 137 3 生活史及习性 二 蚜虫防治方法1 园林技术防治 2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 3 化学防治 4 物理机械防治 138 三 蝽类 一 园林植物上常见蝽类害虫常见种类 绿盲蝽 杜鹃冠网蝽 梨冠网蝽 以绿盲蝽为例 1 分布与为害 2 形态特征 1 成虫 2 卵 3 若虫 139 140 3 生活史及习性 二 防治方法1 园林技术防治 2 化学防治 141 四 叶螨类俗称红蜘蛛 黄蜘蛛 一般在植物的叶片上摄食 直接破坏叶片组织 故名叶螨 常使叶片失绿 呈现斑点 斑块 或使叶片卷曲 皱缩 严重时整个叶子枯焦 似火烤 故红蜘蛛又有 大龙 之称 一 叶螨类的一般特性1 形态特征 红蜘蛛体形微小 体长1mm以下 圆形或卵圆形 雄虫一般较雌虫小 躯体末端尖削 体呈红 褐 绿 黄 黄绿 褐绿等多种体色 体色可随食物种类 食物多少 植物的发育阶段和生理状态不同而异 身体分区不明显 体躯通常分为前半体和后半体两部分 前半体包括颚体 前足体 后半体包括足体 末体 142 143 2 生物学特征 二 园林植物上常叶螨种类1 酢浆草岩螨 2 榆全爪螨 3 柑桔全爪螨 4 竹叶爪螨 5 六点始叶螨 6 朱砂叶螨 144 三 螨类防治方法1 园林技术防治 2 化学防治 3 生物防治 145 第八章枝 干害虫第一节天牛类一 园林植物上主要天牛 天牛是园林植物重要的蛀茎干害虫 属鞘翅目 天牛科 它主要以幼虫钻蛀植株茎干 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形成蛀道为害 一 星天牛1 分布与为害 2 形态特征 1 成虫 2 卵 3 幼虫 4 蛹 146 147 2 生活史及习性 二 菊小筒天牛体圆筒形 黑色 鞘翅披稀疏的灰色绒毛 见图 三 双条合欢天牛体呈红棕色到黄棕色 前胸背板周围和中央以及鞘中央和外缘具有外缘金属蓝或绿色条纹 见图 四 桔光绿天牛墨绿色 具光泽 腹面绿色 披银灰色绒毛 足和触角深蓝色或紫黑色 跗凶黑色 腹面有灰色绒毛 五 中华锯天牛浅棕色 头和前胸深棕红色 体被淡黄色绒毛 后头部分狭缩呈颈状 鞘翅宽于前胸 具纵隆线2条 见图 148 149 150 151 二 天牛类防治方法1 园林技术防治 2 物理机械防治 3 化学防治 1 药剂蛀孔注射 2 树干涂白 152 第二节木蠹蛾类一 园林植物重要木囊蛾类害虫 相思拟木蠹蛾 六星黑点木蠹蛾 咖啡木蠹蛾 芳香木蠹蛾 柳干木蠹 以相思拟木蠹蛾为例 一 分布与为害 二 形态特征1 成虫 2 卵 3 幼虫 3 蛹 153 154 三 生活史及习性 二 防治方法1 物理机械防治 2 化学防治 155 第三节螟蛾类一 园林植物重要螟蛾类害虫 微红梢斑螟 松梢螟 大丽花螟蛾 以大丽花螟蛾例 一 分布与为害 二 形态特征1 成虫 2 卵 3 幼虫 4 蛹 156 157 三 生活史及习性 二 防治方法1 园林技术防治 2 化学防治 158 第四节小蠹类一 园林植物重要小囊类害虫 柏肤小蠹 纵坑切梢小蠹 梅小蠹 以纵坑切梢小蠹为例 1 分布与为害 2 形态特征 1 成虫 2 卵 3 幼虫 4 蛹 159 160 3 生活史及习性 二 防治方法 1 园林技术防治 2 化学防治 161 第九章苗圃害虫第一节蝼蛄类直翅目 蝼蛄科 俗称拉拉蛄 土狗子 蝼蛄行为较活跃 食性很杂 主要以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