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及其分析里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政策贸易理论贸易扭曲理论 2 第一节H O模型及其分析 H O模型及其推论H O模型 贸易基础是两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数量不同 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 贸易使各自的相对和绝对要素价格相等S S定理 贸易使富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 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减少H O模型的检验 3 一 H O模型基本假定 1 两国家 两要素和两商品 生产要素初始水平给定 各不相同 2 A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B是劳动密集型产品3 两国技术相同4 规模报酬不变5 两国需求偏好相同6 完全竞争7 要素可以在国内自由流动 但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8 没有运输成本 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9 充分就业10 贸易平衡 4 二 两个相关概念 要素禀赋 FactorAbundance 也称要素丰裕度 是针对国家而言的 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是一个相对概念 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 5 要素禀赋的两种定义方法 实物定义 如果国家 可用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 TK TL 小于国家 的这一比例 国家 是劳动富裕型国家 国家 是资本富裕型国家 如图示 价格定义 如果国家 劳动与资本的价格之比w r大于国家 国家 是资本富裕型国家 国家 是劳动富裕型国家 价格定义不仅反映可利用要素的供给 还反映其需求 由于模型假定两国技术水平 偏好等都相同 要素价格就和其供给情况直接相关 7 要素密集度 FactorIntensity 资本劳动比要素密集度是针对产品而言的 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假设生产单位产品X Y所需的资本量和劳动量依次为KX LX与KY LY 则 kX X产品的要素密集度 KX LX kY Y产品的要素密集度 KY LY若 kX kY 则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Y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8 三 基本命题 1 H O定理 A 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 导致了供给能力的差异 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 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 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2 如果两国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 即使两国有相同的要素生产率 也会产生成本差异 就会出现贸易 3 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结果 往往会使各国的要素报酬出现均等化的趋势 4 斯托珀 萨缪尔森定理 Stolper PaulSamuelsonTheorem 5 罗伯津斯基定理 RybcznskiTheorem 9 基本结论 在两国技术水平相同 生产规模报酬不变以及既定的最终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前提下 资本富裕的国家能生产相对更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 而劳动力富裕的国家能生产相对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两国的要素富裕度不同 要素的相对价格必然不同 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也必然不同 从而形成了贸易基础 H O理论 一国应出口相对密集地使用其相对富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商品 进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出的商品 10 四 H O模型图示 图3 2H O模型条件下的两国贸易 需求条件和技术水平相同 要素禀赋不同的两国贸易 11 五 模型推导 简单证明 假设A国的X产品的价格 成本为PAX LX表示劳动投入系数 KX为资本投入系数 WA工资率 RA为利率 则 PAX LX WA KX RA LX WA 1 KX RA LX WA X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即资本劳动比SX KX LX 要素价格比QA WA RA 将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价格比代入上式 得 PAX LX WA 1 SX QA 同理 PAY LY WA 1 SY QA PBX LX WB 1 SX QB PBY LY WB 1 SY QB 如果 X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那么KY LY KX LX 即SY SX 若A国资本丰富 B国劳动相对丰富 那么A国利率较低 B国工资率较低 因而会有WA RA WB RB 即QA QB 所以 相对价格差 0 这意味着资本丰富的A国X 劳动密集型 产品的价格高于劳动丰富的B国 具有比较劣势 B国的X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六 雷布津斯基定理 雷布津斯基 M Rybczynski 英籍波兰经济学家 定理 如果商品的价格不变 一种要素使用的单一增加 将造成密集使用该种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量的增加 而密集使用另一种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量减少 X1 X2 X 0 Y1 Y2 Y 七 斯托尔帕 萨缪尔森定理 斯托尔帕 W F Stolper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 P A Samuelson 美国经济学家 1941年合作完成论文 实际工资和保护主义 经济统计周报 1941年8月号 对要素价格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结论被称做斯托尔帕 萨缪尔森定理 S S定理 定理的基本内容 自由贸易会使得产品价格上升的出口行业中使用的要素的价格上升 而价格下降的进口替代部门中使用的要素的价格下降 自由贸易会造成一国相对丰饶的要素的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得到提高 而使相对稀缺的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下降 这意味着尽管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 但由于要素所有者收入分配格局会发生变化 因此这一福利水平的增长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同水平地分享 17 18 八 对 模型的评价 模型与比较利益学说的异同相同点 都强调优势 模型 要素相对优势比较利益学说 劳动生产率优势差异 贸易产生原因不同 生产投入要素不同 模型认为国际贸易是区域上贸易 和国内贸易本质相同 李嘉图认为国内等价交换在国际上行不通 评价 1 从一国基本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 产品结构 地理格局 从贸易对经济影响等方面分析 该模型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2 该模型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核心的地位迄今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但是实证分析的结果不能很好的验证该模型 尤其是Leontief 对该理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 该模型放弃了劳动价值论 坚持供求说和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 陷入了庸俗经济学的范畴 4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说法 该模型是典型的静态分析方法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这只有利于成熟的国际贸易分工格局 不利于后进国家利用技术和其他手段赶超发达国家 从而改变现有贸易格局的看法 5 该理论对究竟如何衡量一国的资源优势产生了具有启发性的提示 同时也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6 实际上 资源禀赋的优势并不是贸易必然产生的充分条件 也不是必要条件 但是利用H O模型中的一般均衡分析 却可以说明贫困的增长等南北差距的实际问题 因而普遍受到国际经济学家的青睐 20 计算综合题 假设有甲乙两国 两国的技术和偏好完全相同 甲国劳动力充裕 而乙国资本相对丰富 两国都生产汽车和服装两种产品 其中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服装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1 在封闭条件下 两国的比较优势各是什么 原因何在 2 在开放条件下 如果甲乙两国进行贸易 那么根据H O定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21 第二节新要素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一 里昂惕夫之谜 Leontiefparadox 根据1947年及1951年数据 里昂惕夫得出结论 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的专业化基础上 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的专业化基础上 与H O模型的预测相悖 23 中美贸易结构 图3 4需求逆转时的贸易模式 二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e E X Y 1 需求逆转 demandreversal 内容 如果两国的需求差异非常大 如各国的需求偏向于该国密集地使用其相对富裕要素的商品 使得一国自给自足经济下密集地使用其相对富裕要素生产出的商品的价格高于其伙伴国 即 偏好资本密集品 资本密集品价格相对上升 劳动密集品价格相对下降 相对优势由资本密集品转向劳动密集品 反之亦然 结论 贸易方式与H O模型预测相反 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富裕要素生产出的商品 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生产出的商品 即 资本丰富的国家最终出口劳动密集的产品 劳动密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的产品 从而解释了里昂惕夫悖论 26 2 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reversal 要素密集度逆转 一种给定的商品在劳动富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在资本富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图3 5要素密集度逆转 e e B A 27 要素在两个行业间替代弹性差异非常大 要素密集度可能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明哈斯Minhas 1962 1947 1951 20个行业中的K L从大到小排列 造船在美国排15位 在日本第7位 28 关税结构说 有些学者从现实的贸易出发 指出各国在进口关税方面多限制美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 而较少的限制劳动密集型产品 所以美国在政策的影响下只能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 Baldwin 1971 计算了关税对进口的影响 如果没有关税 美国进口品的K L比率会降低5 左右 29 多生产要素说 一些学者近一步追溯到H O模型本身的限制条件上 他们认为只有两种要素的假设是远远不够的 劳动可以分成熟练劳动力 非熟练劳动力 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等 土地可以分成耕地 林地等 资本也可以分成多类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 利马将生产要素分成12个类型 这实际上是对H O模型的一种完善和补充 下表各国的要素相对丰裕度说明了现实的一些贸易状况 31 自然资源论 自然资源 土地 矿藏 森林等 也是独立的生产要素 存在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 美国很多所谓的资本密集型进口产品 矿产品 钢铁产品 农产品等 实际上是自然资源密集型商品 32 生产与消费分离 Leamer 1980 1984 认为在一个多要素世界中 应该比较生产和消费的K L 而不是比较进出口的K L 对里昂惕夫1947年的数据重新计算表明 美国生产中的K L比率确实大于消费中的K L 33 三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说R D学说信息贸易理论 人力资本说 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生产要素 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 职业培训 保健等 提高劳动力的劳动技能 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一国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影响 舒尔茨 T W Schultz 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认为工人的高生产率来自美国对工人的再教育 培训和其他方面的投资 唐纳德 基辛 DonaldB Keesing英 1966年发表论文 劳动技能与比较利益 将劳动者按照技术熟练和复杂程度分类 美国属于资本和熟练劳动富裕的国家 非熟练劳动稀缺的国家 根据H O理论 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和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 坎农 Kennen 1965年实际估计了美国出口和进口替代商品中人力资本的含量 加到实物资本上 重新计算美国出口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 劳动比率 成功地解释和消除了里昂惕夫之谜 鲍德温 R E Baldwin 考察美国进出口行业就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 以计算不同部门的教育成本 结果是出口部门的就业者受教育年限更长些 35 R D学说 研究与开发学说 研究者 美国的格鲁伯 W H Gruber 麦赫塔 D Mehta 弗农 R Vernon 认为科研非常重要 研究与开发是一种新的要素 研究与开发的变化可以产生新的比较利益 它不是仅仅依靠扩大已有的生产规模 而是通过向研究与开发投资取得的新产品 新工艺 新营销方法的诞生 从而产生新的经济利益 所以 一国占有各种研究与开发资源的多寡 可以改变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研究是指与新产品紧密相关的思路 技术 工艺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开发指新产品的设计与试制 即新产品的开发与创造 从事研究与开发的必要条件 充裕的资金 丰富的自然资源 高质量的人才研究与开发的基础 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 实际研究中 人们主要考察衡量一国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总额的比重 比重大则研究与开发的程度就高 36 信息贸易理论 信息是可以创造价值并可以进行交换的无形资产也是现代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 作用 掌握信息 就掌握商机 如香港和深圳 珠江三角洲 信息本身就是商品 可以被买 亦可被卖 是一种软要素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逐渐为软要素所控制 所以掌握和引导新要素 在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过程中越来越重要 37 四 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技术差距论 TechnologicalGapTheory 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ProductLifeCycleTheory 38 技术差距论 1961年美经济学家波斯纳 MichaelPosner 在其论文 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 中论述 内容 由于科研 市场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差距 新产品一般在发达国家首先诞生 其他类型的国家由于技术上存在差异 大多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对这种产品进行模仿性生产 在这一段时间内便存在着贸易的机会与可能性 模仿时滞 从发达国家首创先进技术到落后国家出现该项技术需求时滞 从发达国家消费者接受到落后国家消费者接受新产品取代目前产品净时滞 需求时滞与模仿时滞之差国际贸易模式 国际贸易主要是新产品 0 t0 需求滞后0 t1 反应滞后 即 模仿国企业家未反映过来时间t1 t2 掌握滞后 自己生产 在t2处进口为0 0 t2 模仿滞后t2后 完全掌握技术 自给自足 t0 t2 存在国际贸易 40 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ProductLifeCycleTheory 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 Raymondvernon 于1966年在他的 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 一文中首先提出 这一理论是在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并由威尔斯 L Wells 和赫希 Hirsch 等人加以发展 弗农将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与技术进步结合起来阐述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 这一分析使比较利益学说从静态发展为动态 他认为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期间 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是会发生变化的 因此在新产品的生产中可以观察到一个周期 即产品创新阶段 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构成的产品生命周期 弗农认为 之所以产生这种周期 是因为各国技术进步的贡献不同 基本内容 产品创新阶段 ThePhaseofIntroduction 也称创始阶段或新产品阶段 指新产品开发与投产的最初阶段 特点 创新国企业发明并垄断着制造新产品的技术 但技术尚需改进 工艺流程尚未定型 产品是技术密集型的 产品价格比较高 国外的富有者和在创新国的外国人开始购买这种产品 出口量从涓涓细流开始 无需到海外进行直接投资 产品成熟阶段 ThePhaseofMaturation 特点 生产技术已经定型 且到达优势极限 由于出口增大 技术诀窍扩散到国外 仿制开始 技术垄断的优势开始丧失 产品由技术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 价格降低 出口增长率减慢 创新国开始到国外直接投资 产品标准化阶段 ThePhaseofStandardization 特点 生产技术定型化 产品已完全标准化 产品生产地已逐渐开始向一般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转移 由于其他国家的厂商产量不断增加 生产经验不断积累 加之工资水平也低 产品成本开始下降 其他国家的产品开始在一些第三国市场上和创新国产品竞争 并逐渐替代了创新国而占领了这些市场 当这些国家成本下降的程度抵补了向创新国出口所需的运费和关税外 还能与创新国的产品在创新国市场上竞争 则创新国的产品开始从出口转变为进口 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三个阶段的比较 43 产品生命周期三个阶段图示 45 美国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四阶段 美国创新阶段 美国垄断市场 供给 A具大量高科技人才 有大量高水平科学研究 B美有巨大科研经费 除国家拨付外 主要为企业投入 C美企业总体水平高 有思路后能很快变成产品 需求 A美国人永远喜欢消费新东西 B美市场需求量较大 外国模仿阶段 产品标准化 成熟化 美产品竞争力下降 模仿国产品出口阶段 向第三国市场出口 美出口急速下降 外国 模仿国 向美出口 国外成本低 美国市场被打开 继而被占领 美产品退出市场 47 模仿国生产曲线永远是陡峭的 后发优势充分发挥 第三节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十世纪中叶后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分工的形式由原来的产业间 垂直型分工转化为产业内 水平型分工 作为国际分工表现形式的国际贸易也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化 根据联合国有关资料统计 二十世纪90年代 全球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为33 美国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达到36 日本和德国分别为23 和33 1987年有人对32个国家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 母公司内部出口贸易在其总出口中的比重 计算机行业为91 3 汽车为62 4 机械为52 6 石油为51 电子为36 5 医药化工为35 目前约 的国际贸易是产业内贸易 而且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快于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在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中尤其重要 而这种贸易构成当今贸易的主流 49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拉萨 B Balassa 格鲁拜尔 H G Grubel 劳埃德 Lioyd 等人 特别是1975年格鲁拜尔和劳埃德合作出版的 产业内贸易 差别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计量 对产业内贸易理论做出了系统化表述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克鲁格曼 Krugman 迪克西特 Dixit 斯蒂格利兹 Stiglitz 兰卡斯特 Lancaster 等人又写作了一些论文对产业内贸易理论进行了修补 使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50 一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间贸易 Inter industryTrade 指不同产业产品之间的贸易 例如计算机和纺织品之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 Intra industryTrade 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段时间内 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亦即 产业内贸易可以更精确地表述为 同一产业内的产品 主要是制成品通过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 51 按照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方法的规定 相同类型的商品是指至少属于同章 同类和同组的商品 同时出现在一国的进出口项目中 产业内贸易主要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 52 产业内贸易的出现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1 规模经济作用 激烈竞争使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为降低成本 拥有比较优势 企业不断深化专业化生产 扩大规模 从而获得经营上的规模效益 最后造成一国的大型企业只生产少数几个规格的某类产品的格局 2 差异性产品的存在 正是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差异性产品的大量存在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 才在各国间产生了巨额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3 零部件贸易的急剧上升 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 将零部件放在全球生产 利用各国不同要素禀赋形成的比较优势 以降低成本 53 二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根据贸易是发生在不同生产阶段之间还是发生在同一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之间 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根据美国学者格鲁贝尔和澳大利亚学者劳埃德 H G GrubelandP J Leoyd 在其 产业内贸易 差别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度量 专著中的研究 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两大类 三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同质产品 HomogeneousProducts 是指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 特征 1 产品可以完全相互替代 2 生产区位不同 3 制造时间不同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大体包括以下情况 1 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 例如水泥 黄沙和砖瓦等等 2 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 一些国家和地区例如香港和新加坡 进行大量的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 这种进出口贸易商品的基本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只是通过提供仓储 运输等服务来实现商品的增值 成为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一种形式 3 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 一国供给和需求的不一致及其自然灾害可能会引起一个国家进口一些其他时候出口的产品 4 由于合作生产和特殊的技术条件 引起了一些完全同质的服务进行了国际贸易 如在金融全球化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中的金融部门等经常同时 进口 与 出口 5 政府干预造成了国内价格扭曲 造成进出口同类产品有利可图 55 四 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差异产品 DifferentiatedProducts 又叫异质产品 是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 产品差别可具体表现在同类产品的质量性能差别 规格型号差别 使用材料的差别 色彩及商标牌号的差别 包装装潢的差别 广告 售前 售后服务的差别 企业形象与企业信誉的差别等等方面 如中国国产的红旗牌轿车与丰田 大众 沃尔沃 雷诺牌轿车是不完全一样的 即便是碳酸饮料因不同厂家生产的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1309T 314-2025 LNG低温储罐定期检验规则
- 世界计划人物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市场发展经理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技能培训讲师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美术教师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跨境物流优化策略-第2篇-洞察与解读
- 2025年深化设计师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助理人力资源经理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视觉营销专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火灾风险防控策略-第1篇-洞察与解读
- 银行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混凝土气密剂》
- (高清版)TDT 1013-2013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
- DLT-5101-1999火力发电厂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 老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 氮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 安全标准化自评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 骨和关节系统病理学
- 孤独症的音乐治疗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分层作业设计单
- GB/T 16507.4-2013水管锅炉第4部分: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