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纯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国际贸易纯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国际贸易纯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国际贸易纯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国际贸易纯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 观点主张国家通过多出口 少进口 使国外金银财富流入本国 从而达到扩大本国力量的目的 根据 1 拥有更多黄金 统治者可以有更强的军队和更强的国内统治能力 占领更多的殖民地 2 黄金货币越多 国内商业活动更活跃 有利于国内生产 增加就业 重商主义 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产生前的贸易观 3 局限 1 将国际贸易的利益建立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基础上 2 将金银财富作为衡量国家实力的标准 而现代社会常常用人力 技术 资本和自然资源所生产的国民产值衡量国力 3 黄金流入后货币供给增加 形成国内物价上涨 出口减少 进口增加 重商主义观点存在矛盾 大卫 休谟的质疑 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注 经济学创始人亚当 斯密1776年发表 国富论 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观点各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进口本国处于绝对劣势的商品 国际贸易可以带来专业化分工的效率 对参与贸易的各国均有益 绝对优势 如本国生产一单位某商品的劳动投入少于外国 即劳动生产率高于外国 那么 本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如为相反的情况 则称本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上不具有绝对优势 而具有绝对劣势 例如 生产单位A商品和单位B商品 本国分别需要3个劳动和4个劳动 而外国分别需要5个劳动和3个劳动 那么 本国A商品生产具有绝对优势 B商品生产具有绝对劣势 本国应出口A商品 进口B商品 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证明假设英国与葡萄牙亚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如下 布酒国内交换比例英国14单位酒 4单位布葡萄牙23单位酒 1 5单位布绝对优势拥有国英国葡萄牙自由贸易下的交换比例 1 5 4之间英国与葡萄牙自由贸易时 由于单位酒可以在英国交换更多的布 葡萄牙的酒流向英国 导致英国市场上酒的供给和布的需求增加 英国市场上单位酒可以交换到的布将少于4个单位 同理 葡萄牙市场上 单位酒可以交换到的布多于1 5个单位 贸易模式 进出口商品的类型 英国出口布 葡萄牙出口葡萄酒贸易所得 贸易利益 假设供需均衡时 单位酒可以交换2单位布 对于英国而言 获得单位葡萄酒可以通过先投入2个劳动生产2单位布 然后与葡萄牙交换酒实现 节约2个劳动 同理 葡萄牙也获得收益 局限各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均不如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 可以向发达国家进行出口的现象不能获得解释 在绝对优势理论下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不能对外开放 如果开放将会导致严重贸易赤字 该结论与现实不符 7 国际贸易纯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国际贸易的基础 原因 国际贸易的模式 流向 国际贸易的规模 数量 国际贸易的条件 国际均衡价格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 国内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 国际贸易纯理论ThePureTheoryofInternationalTrade 8 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 比较优势的概念比较优势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两国某种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的相对生产效率 或相对生产成本 机会成本 来衡量 定义1 如果一个国家某一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则该国在这一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其他国家在这一产品上处于比较劣势 第二节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1817年李嘉图发表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一书 其中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 为数不多的没有受到严重挑战 具有很强应用价值的原理 比较优势的概念 定义2 如果一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用其他商品衡量 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则该国在这一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机会成本 某一产品的要素投入用于其它经济活动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用定义2衡量比较优势更合适 适用范围更广 该定义为1936年哈伯勒 Haberler 给出 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概念为定义1 以劳动力均质 且为唯一生产要素等假设为前提 例 劳动投入与比较优势 由于日本的单位产品生产所需的劳动投入均比中国少 日本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中国衬衫相对于汽车的劳动生产率 1000 大于日本衬衫的相对生产率 中国在汽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由于中国用汽车衡量的单位衬衫生产的机会成本小于日本 中国在衬衫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原理观点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上的生产效率均不如另一国 两国之间仍有可能形成互利贸易 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不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劣势 的产品 相关证明以下进行如下证明 1 比较优势分工有利于世界经济 2 市场价格引导各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比较优势的产品 3 比较优势分工下的贸易对各国均有利 比较优势原理 各国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提高世界生产总量以前面提到的中日贸易为例 生产单位汽车和单位衬衫中国的劳动投入分别为2000和2 日本分别为500和1 假定在现有的生产方式下 中国减少汽车生产1辆 将节省下的劳动力用于衬衫生产 则中国衬衫生产增加1000件 日本增加汽车生产1辆 衬衫生产必须减少500件 生产调整前后两国汽车生产总量不变 但衬衫生产增加500件 由此可以推断 如果日本集中生产汽车 而中国集中生产衬衫 两国的生产总量将达到最大 即 各国专业化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提高世界生产总量 汽车 衬衫 中国日本 11 1000 500 各国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提高世界生产总量 李嘉图模型问题 两国是否会以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生产 李嘉图模型给予了解释 模型假设两国 两种商品 一种生产要素 2 2 1 资源禀赋水平不变 生产要素均质 可以在国内不同生产部门流动 但不能跨国流动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固定 与生产规模无关 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 两国技术水平存在差异 没有运输成本 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李嘉图模型 15 劳动生产率 令和分别为生产葡萄酒和奶酪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本国 一种要素 劳动 两种产品 葡萄酒 奶酪 完全竞争的市场 产品和要素市场 令L为本国的全部资源 即劳动总供给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给定的 相关基础知识一国的劳动总量为L 生产两种产品 奶酪和葡萄酒 生产可能性曲线方程 斜率的绝对值为用一种产品衡量另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等于单位产品生产的劳动投入比 图 生产可能性曲线 a 单位产品生产的劳动投入Q 产量 相对价格与生产没有国际贸易时 1 为了满足消费需求 本国两种产品均生产 2 完全竞争行业无经济利润 价格等于单位产品生产的劳动力成本 Pi wiaLi 其中 P为价格 w为工资 3 劳动力自由流动 两生产部门工资相等 Pc aLC Pw aLw 4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 无贸易 两种产品均要生产 没有国际贸易时 18 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假定 两个国家 本国和外国 每个国家只有一种生产要素 劳动 生产两种产品 奶酪和葡萄酒 国际贸易存在时 本国不必生产所有分析 如本国奶酪的相对价格大于其机会成本 即 那么 奶酪部门的工资 wc Pc aLc 大于葡萄酒部门 ww Pw aLw 本国奶酪部门工资高 本国专业化生产奶酪 国际贸易存在时 本国不必生产所有消费品 20 假设 或者等同地 意味着 本国有奶酪的比较优势 21 F P L a LW L a LC 本国葡萄酒产量 Q W 加仑 本国奶酪产 Q C 磅 1 P F 比PF陡峭 为什么 外国的生产可能性 两国经济下的相对价格假设本国在奶酪生产上效率相对较高 具有比较优势 外国在葡萄酒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即 确定相对价格价格由供需平衡决定 在均衡价格下 两国市场上同一产品的价格无差异 两国每一产品的总生产等于两国的总需求 利用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确定均衡时的相对价格 23 由世界市场 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 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决定 相对供给等于在每个价格水平上两个国家奶酪的供给量除以葡萄酒的供给量 即 相对需求的概念类似 贸易后奶酪和葡萄酒的相对价格如何确定 相对供给曲线描述相对供给与相对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下面分析不同相对价格下的生产 注 时 生产奶酪 相对供给曲线 相对供给与相对需求曲线 贸易所得贸易所得 通过贸易获得的利益 按照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各国均能从贸易中取得利益 27 a 本国 b 外国 葡萄酒产量 QW 奶酪 QC 葡萄酒产量 Q W 奶酪产量 Q C 国际贸易使本国消费者和外国消费者可以在直线TF和T F 的下方任一点消费 而直线TF和T F 在生产可能线之外 28 关于贸易所得的证明方法1 将贸易交换看成间接生产生产比较优势产品去交换比较劣势的产品优于直接生产比较劣势产品 贸易交换获得葡萄酒 单位劳动 1 aLC奶酪 价值PC aLC 交换 PC aLC Pw葡萄酒直接生产葡萄酒 单位劳动 1 aLW葡萄酒本国奶酪具有比较优势时 PC aLC Pw 1 aLW 方法2 贸易扩大了消费可能范围 消费者效用增加 E 贸易前消费可能范围 三角型ABO 贸易后消费可能范围 三角形AB O贸易前生产与消费点选择在E点 贸易后生产在A点 消费在E 点 E 30 一个例子 1 2 由于 所以均衡时国际市场相对价格 假设 1 本国两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外国 3 请分析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 31 相对工资 依上例 本国专业化生产奶酪 本国工人每小时的劳动能赚得1磅奶酪的价值 外国工人专业化生产葡萄酒 由于在外国一个劳动者生产1加仑葡萄酒需要投入3小时 则外国工人每小时的劳动能赚得1 3加仑葡萄酒的价值 假定1磅奶酪和1加仑葡萄酒的卖价都是12美元 则本国工人每小时将赚得12美元 而外国上人每小时将赚得4美元 因此 本国工人的相对工资是3 相对工资并不取决于绝对价格 只要相对价格是1 相对工资就是3 该工资率位于两国的两个工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之间 这使得两国各自在一种产品上拥有成本优势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三种缪误 1 一国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水平 才能在自由贸易中获益 2 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以低工资为基础 这样的竞争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不公平 3 如果一国的工资低于他国 贸易使该国受剥削 并降低该国福利 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上述观点错误所在 第三节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 扩展与检验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三种缪误 落后国家的比较优势来源于 本国专业生产奶酪 工资则为 外国专业生产葡萄酒 外国工资为 贸易后工资比 因此 如果本国两种产品的生产率均小于外国 本国工资必然低于外国 落后国家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低工资 34 多种产品模型中的比较优势 基本假定 N种产品 1 2 N本国每单位第i种产品的劳动投入为aLi外国每单位第i种产品的劳动投入为a Li假定 35 相对工资和专业分工 令w为本国的小时工资率 w 为外国的小时工资率 则两国的工资率之比就是w w 商品总是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进行生产 生产某些产品的成本等于劳动投入乘以工资率 假设 或者 那么在本国生产产品i的成本就比较低 反之则在外国生产成本较低 36 结论 任何符合条件的 产品格在本国生产 而任何符合条件的产品将在外国生产 将产品根据的大小进行编号 专业分工的法则就是根据两国的工资率 将按编号排序的产品从中断开 断开之后 左边的所有产品就由本国来生产 右边的所有产品由外国来生产 37 一个例子 2 如果相对工资 w w 等于5 本国和外国将专业化生产哪些产品 相对工资是3呢 38 多种产品模型中相对工资的确定 要确定在多种产品经济中的相对工资 我们必须根据对产品的相对需求来推知隐含的对劳动的相对需求 劳动的相对需求不是消费者的直接需求 而是根据对各国劳动力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推算出来的派生需求 39 当本国对外国的工资率之比上升时 对本国劳动的相对派生需求就会减少 本国劳动相对外国劳动的价格升高 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的价格也升高 世界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就会减少 本国的工资上升后 本国生产的产品种类会减少 外国生产的产品种类增多 这进一步减少了对本国劳动的需求 40 如例 2 若w w 3 5 则本国将生产苹果 香蕉和鱼子 外国将生产枣和烤饼 若相对工资上升比如w w 上升为3 99 只要w w 4 分工模式就不会变化 但是从3 99上升到4 01 鱼子酱生产从本国转移到了外国 意味着对本国劳动的需求会有一个突然的下跌 如果相对工资继续上升 对本国劳动的需求会逐渐下降 当相对工资为8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