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长安地区不同时期的女子妆容.docx_第1页
浅析唐代长安地区不同时期的女子妆容.docx_第2页
浅析唐代长安地区不同时期的女子妆容.docx_第3页
浅析唐代长安地区不同时期的女子妆容.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唐代长安地区不同时期的女子妆容黄伟婷中山大学新华学院12级中文系摘 要 :本文从初唐、盛唐、中晚唐三个时期着手,根 据现存的诗歌文献、长安出土的墓室壁画、与之相关的考 古资料等对唐代长安地区的女子妆容进行浅要的分析论 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通过研 究唐代长安地区的女子妆容可以透视出当时整个社会的政 治、经济状况,让我们对这个朝代人们生活的精神风貌有 更为深入的了解。关键词 :唐代 ;长安 ;妆容作者简介 :黄伟婷,女,1993 年 12 月出生,广东梅州人, 本科,学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方向 : 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 :k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5)-21-171-04引言中国的化妆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数千年的历 史。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妇女已经用妆粉来 装饰自己的颜面。化妆能修饰女子的容颜,使之更为姣好美 丽,因此深受历代妇女的喜爱。然而,在所有朝代的妆容中, 以唐朝的妆容最为突出,而唐朝的妆容又以长安城的妆容为 主流。前人研究唐朝多偏重于政治制度、文人诗歌、衣冠服 饰等,对于女子妆容的研究资料较少,即使有,大多也是在 论述女子服饰中一带而过。唐朝女子妆容多样,大胆夸张, 这种开放的风气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是女性地位提高的 表现。本文通过唐代诗文的描述记载,并结合壁画、陶俑分 析唐代长安地区不同阶段的女子妆容变化,可以更为深刻地 体现这种特点。一、初唐以淡妆为主,整体含蓄婉约公元 618 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历史上最伟大的 王朝之一唐朝。当时唐朝的很多朝臣都曾是隋朝遗老, 就连李渊本人也曾在隋朝担任官职,因此他们对隋朝有着千 丝万缕的复杂感情,隋朝的很多东西都被沿承下来,包括隋 朝的都城长安。高祖武德年间,由于长安地区刚经历改朝换代的动荡与 战乱,国力依然衰弱,人们忙于恢复生产力而无心闲娱,因 此女子妆容变化不大,多承前朝遗风。太宗贞观之后,国力渐渐恢复,对外经济逐步发展,女 子妆容趋向多样,但整体依然以淡妆为主,其类型主要分为 两类 :一是淡涂铅粉的白妆,一是淡涂胭脂的红妆。白妆,即单以铅粉傅面,显得脸更为洁白可爱的妆容。 古人尚白,诗经 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 貌参差是”, 韦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描写的都是这种皮肤白的美女。古时女子化白妆所用的粉底主要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米 粉,以米粒研碎后加入香料而成,故粉字从“米”、从“分”; 另一种是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也称“铅粉”1。 阎立本取材于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在长安会见吐鲁番使臣时所绘的步辇图(见图 1.1)里的妆容就是此款 :画 中女子身形清癯,脸上淡涂铅粉,眉毛偏细,神态各一,洋 溢着浓厚的青春气息。同样,燕妃墓(671 年)墓室后甬道东壁掮柳枝女侍图(见图 1.2) 及后甬道西壁持花女侍图中的女侍化的也是 这款妆容。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对这种妆容进行了深具画面感 的描述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 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由此可见,女子画白妆、描细眉 在唐代初期的长安地区也曾是一大时尚热点。红妆,是以胭脂傅面的一种妆容。胭脂,也称焉支、烟支、 燕支、燕脂、阏支、烟脂、臙脂 2。汉代时从西域传入中原, 由红蓝花制成。胭脂傅在脸上,能使脸看起来更有血色,更 为明媚动人,因此在妇女界中备受欢迎。因女子喜欢在脸上 化红妆的缘故,“红颜”一词也成为了女性的代名词。初唐时期,女子化红妆时主要在额头、眼睑、脸颊、下 颏这四个部位择一处或几处点染胭脂,以突出脸部轮廓,增 强脸部吸引力。初唐长安出土的墓室壁画中常见这种化法, 如李思摩墓(647 年)墓室西壁的弹琵琶女伎图(见图 1.3)里的女伎额际、上下眼睑、脸颊、下颏均施胭脂,化 的就是这种全套红妆 ;当然也有仅在眼睑、脸颊、下颏处点 染胭脂的,如新城公主墓(663 年)五过洞东壁北幅两相 从二女侍图的侍女脸上的妆容 ;但更多的仅是在脸颊及眼 睑处淡施胭脂,如李思摩墓南壁西侧执扇侍女图(见图 1.5)的女侍、段简壁墓三天井东壁南段侍女图的女侍、 新城公主墓墓室南壁西侧群侍图之一右侧的女侍,她们 脸上化的都是这种简洁淡雅的红妆。长安女子在化妆时除了在脸上傅粉外,还会在脸上增加 各种别致的面饰。杨温墓墓室东壁七侍女图(见图 1.6)中就有在额际点染胭脂,两 颊边画斜红的妆饰。韦贵妃 墓(666 年)后墓室东壁南 幅侍奉女主图中间的女 主额贴花钿,面施胭脂,腮 点笑靥,在这精致的面饰的 陪衬下,使得她神情中透出 一股难言的优雅的气质(见 图 1.6)。关于面饰的起源 酉阳杂俎有 :“今妇人面 饰用花子,起自唐上官昭容 所 制,以掩点迹也 3”的 说法,但从墓室出土的壁画 来看此种说法并非属实。(图 1.1步辇图中涂白妆的宫女)文化长廊 (图 1.2掮柳枝女侍图中涂白妆的女侍)(图 1.5七侍女中两颊边画斜红的女侍)172(图 1.3弹琵琶女伎图中涂红妆的女伎)(图 1.4执扇仕女图中涂红妆的女侍)( 图 1.6侍奉女主图中额贴花钿的女主) 二、盛唐开放创新,张扬多样 盛唐时期,国家综合实力发展到了顶峰,不同民族间的交流更为密切,“九天阊阖开宫阙,万国衣冠拜冕旒”是当 时时代的最好写照。由于政局的稳定,经济的繁荣,社会风 气的开放,女着男装、靓妆出行、坦胸露乳的现象在当时并 非罕事。如果这放在唐代以前的话,是难以想象的。因为礼记 内则明确规定说 :“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而盛 唐的女性对此规定却视若无睹,外出时连最后一道遮脸的防 线帷帽都不用了,直接靓妆出行。统治者虽头疼,对此 却无可奈何,只好任其发展,旧唐书 舆服志记载道 :“开 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 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或有着 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4。”盛唐女性追求美的步伐还不止于此,由于当时生活条件 好的缘故,女性的体态趋向丰腴,并掀起了一股“以胖为 美”的热潮。女子身形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妆容,这一时期的 妆容主要表现为高额、细眉、大髻,红妆的妆容更为红艳。 苏思勖墓(745 年)就出土了梳倭堕髻,脸涂红妆的仕女壁 画。西安市西郊纺织厂出土的三彩釉陶女立俑化的也是这种浓厚的红妆 ( 见图 1.7)。(图 1.7 西安西郊出 土的涂红妆三彩女 俑)除此之后还有一些另类的妆 容, 如啼妆和泪妆。中 华古今注说 :“又 太真偏梳朵子,作 啼妆 5。”啼妆是 始于东汉的一种妆 容,由梁冀的妻子 孙寿所 创。后汉 书 梁冀传:“寿 色美而善为妖 态, 作愁眉,啼妆,堕 马髻,折腰步,龋时世妆一出现就遭到了当时无数文人墨客的抨击,其中最具 代表的文章就是白居易的时世妆了。“时世妆,时世妆, 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 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 含悲啼。圆鬟垂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 中,幸有见之知有戎。元和妆梳君记取,椎髻面赭非华风。” 白居易在诗中对此妆容进行了深刻的反讽,认为这种怪异的 妆容不是华夏儿女应有的。和白居易持类似观点的还有他 的好朋友元稹。元稹在寄给白居易的书信中说 :“近世妇人, 晕淡眉目,绾约头鬓,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色泽,尤剧怪异”, 同样觉得现今妇人的装扮令人难以接受。如果你觉得元和时世妆已经让你突破想象那你就错了, 流行于长庆元年的血晕妆才真正让你大开眼界。唐语林 补遗记载道 :“长庆中,妇人去眉,口丹紫三四横约 于目上下,谓之血晕妆 10。”妇女在化妆时把自己的眉毛去 掉,在眼睛上下画三四条或红或紫的线条,看上去就好像被 什么抓伤了一样,给人一种鲜血斑斑的伤痕感。齿笑,以为媚惑 6。”至于这种妆容的化法在后汉书 五 行志一也有记载 :“啼妆者,薄拭目下,若啼处 6”,即 女性在化妆时淡涂胭脂在眼睛下面,看上去就好像刚哭过一 样,增楚楚可怜之感。除啼妆外,还有一种叫泪妆。泪妆是 白妆的一种,在盛唐时期一度流行。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宫中妃嫔辈,施素粉于两颊,号泪妆 7。”除了泪妆外,还有一种素面朝天不施胭脂仅描蛾眉的妆 容,此例可见唐玄宗的宠妃虢国夫人。天宝年间,虢国夫人 自持美丽,嫌弃脂粉会玷污她的容颜,仅淡描眉毛便进宫面 圣。张祜集灵台有云 :“虢国夫人承主恩 , 平明骑马入 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虢国夫人的做法并非无道理可言,古时用来涂脸的脂粉 大多都添加了铅粉,以增强黏性。齐名要术作紫粉法中 配有一定比例的胡粉(即铅粉),并解释说“不著胡粉,不 著人面”,意思是说,不掺入胡粉,就不容易使紫粉牢固地 附着于人的脸面 2。但是众所周知铅粉有毒性,如果长久 在脸上涂抹的话,会对皮肤造成严重的伤害,这也正是虢国 夫人嫌弃脂粉的原因之一。虽然虢国夫人不喜欢在脸上涂抹脂粉,但是她却非常重 视画眉。自古以来人们对眉毛就非常看重,春秋元命苞曰 : “天有摄提,人有两眉,为人表候。”在他们看来,双眉是人 的人命的表面徽象,预示人的长寿与否 2。唐玄宗本人就 有眉癖,张泌妆楼记:“明皇幸蜀,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 斜月皆其名 8。”所以说,也难怪虢国夫人别的妆容可以不 化,但眉形一定要画的原因了。三、中晚唐兼收胡风,大胆夸张中晚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过安史之乱的唐朝, 国力开始衰落,加上政局黑暗,藩镇动荡,即使有不少励精 图治的皇帝,却也难以挽救大唐的没落。这一时期的女子妆 容主要以红妆为主,吸收异邦元素,风格标新立异,体现了 长安女子大胆追求时尚的个性。元和时世妆就是这一时期标新立异妆容的突出代表。新唐书 五行志记载说 :“元和末,妇人为圆鬟椎髻,不 设鬓饰,不施朱粉,惟以乌膏注唇,状似悲啼者 10。”元和但不管元和时世妆和长庆血晕妆有多么新奇怪异,这一时期的妆容还是以艳丽的红妆为主,“傅粉贵重重,施朱 怜冉冉”(元稹恨妆成)、“金缕浓薰百和香,脸红眉黛 一时新”(罗虬比红儿)、“射生宫女宿红妆,请得新弓 各自张”(王建宫词),可见在诗人眼中,红妆还是比较 符合他们审美的。对于妆容来说,斜红的修饰是不可少的。“莫画长眉画 短眉,斜红伤竖莫伤垂”(元稹有所教)、“一抹斜红傍脸 斜,妆成不语独攀花”(罗虬比红儿)、“圆鬟垂鬓椎髻样, 斜红不晕赭面状”(白居易时世妆),从这些诗句中可以 感受到斜红对脸的修饰作用。除此之外,花钿也是中晚唐妇女们所喜爱的妆饰。这在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晚唐的宫乐图都可以看到相关 实例。王建在题花子赠渭州陈判官:“腻如云母轻如粉, 艳胜香黄薄胜蝉。点绿斜蒿新叶嫩,添红石竹晚花鲜。鸳鸯 比翼人初帖,蛱蝶重飞样未传。况复萧郎有情思,可怜春日 镜台前”中对花钿的形状、手感、重量等进行了细致的描述。除了脸妆外,中晚唐妆容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眉形了。 在此,首先一提的是在元和年间走红长安城的八字眉。对于 八字眉,很多人都不陌生,不少诗人对此也有过描述,“乌 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白居易时世妆)、“金 丹拟驻千年貌,宝镜休匀八字眉”(韦应物送宫人入道)、 “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李商隐蝶)。很多人认为八字眉是在元和 年间出现的,但从韦应 物的诗句中却可得 知, 八字眉出现的时间要早 于元和。不仅如此,八 字眉在宫乐图中还 有实例,左二吹笙的宫 女所画的就是八字眉 (见图 1.8)。(图 1.8 晚唐宫乐图 中画八字眉的宫女)(下转第175页)实之今是没有的,所以凤凰一词更多是作为一个名词存在的 意味,此理亦同样适用于鬼神,鬼神在三皇五帝时候书籍记 载中确实存在,那只能证明的是鬼曾经存在的概念,也许过 去存在,也许现在也存在 ;但也许过去存在,现在不存在了。 首先墨子在这里应用的是上古之书,证实的是一个过去存在 的道理,如仅此来探讨,此说法是成立的。但是墨子于明 鬼篇中又是如是说道”古之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 亦有山水之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如是般说则人死后 亦有鬼,则三皇五帝之时及墨子所在之时及现在之时亦时刻 有人死亡,则鬼之存在是永不消亡的。因而墨子在此用有本 之源更多说明鬼神自古存在至今的缘由。而其后”生民以来 者,亦有偿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来证明鬼神是确实存在 之物,但是这里所指是有偿,并不是众如其有原之者所 述之察百姓耳目之实。只是以有偿来代替了整体和大部分的 百姓,这里便把其整体及广大的范围缩小了及个体化了,其 对此的解释更是选择了避而不谈。最后,关于其三表之有用 之者,其所要表达的是鬼神对于人世间善恶好坏的一种奖赏 与处罚”故鬼神之明,不可为幽涧广泽,山林深谷,鬼神之 明必知之。“如若世间果真有着明天志之鬼神若者,则墨子 所处其时战乱不休,生灵涂炭,暴行暴君不断,人伦相践, 则鬼神之明从何体现,从何实施,鬼神从何而来。因而墨子鬼神之说如从有本之者,则还无矛盾之说,但是从其三表之 后两者即有原之者和有用之者而言,则证明与结论便已是相 互矛盾,再与其朴素唯物论的倾向及经验实践主义的认识论 亦是相互矛盾的。三结语关于西方对于本体论的探求一直都是物质和意识的斗 争,其实我们在不可否认物质存在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意识 也即是思维的重要性,但是物质的存在,没有思维的推动的 话,那么世界将永远是原始社会,外部现状将没有一丝的改 变。归到学说,其实也是思维的学说,学说只是体现了思维 的一种需要,思维的需要其实也即是人的需要。由此而言, 归结到底墨子学说鬼神观的解释,更多是从其兼爱非攻的思 想主体及所代表学说立场所出发的,只是学说体系的的需要 罢了,为现实与此在彼岸做了一种调和,但是恰恰这种调和 却和其自身的思维逻辑与崇尚之推理方式发生了矛盾,此处 值得我们深思推敲。参考文献:1孟子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 北京 1960 155页 2 庄子浅注 曹础基著 中华书局 北京2002 21页3 墨子校注吴毓江撰 中华书局 北京2006 468页 4 墨子校注同上 471页(上接第173页)除此之外,还 有就是在簪花仕 女图、引路菩萨 图中广为人后人 所知的桂叶眉 ( 见 图 1.9)。这种眉形 整体粗短,倒八字 形,是中晚唐粗眉 的另类代表。(图 1.9 簪花仕 女图中画桂叶眉的 贵妇)结语从初唐到中晚唐,从含蓄婉约到雍容华贵,唐代女子对 于妆容的大胆创新不仅反映了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长安其经 济、政治、文化的繁荣,更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风气的开放。 唐代对于女性的宽容程度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