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级 注 册 消 防 工 程 师01. 燃烧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07.气体燃烧方式:扩散和预混。.液体燃烧:闪燃(最低温度)、沸溢(三个条件:热波:宽大、乳化水、黏度大)、喷溅(发生的时间与油层厚度、热波移动速度以及油的燃烧线速度有关) 。闪点(汽油-50,煤油38-74,酒精12)10.固体燃烧:蒸发(硫磷蜡烛)、分解(木煤塑料)、表面(碳、铁)、烟熏( 阴燃)、动力(爆炸)。燃烧产物危害:毒性和减光性,可见光波长0.40.7m。01.A类:固体;B类: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气体;D类:金属;E类:带电;F类:器具内的烹饪物(动植物油)。04.热量传递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05.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包括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外界风、通风空调系统08.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冷却、隔离、窒息(氧浓度低于15%时,不燃烧)、化学抑制(干粉、七氟丙烷)。第三章 爆炸基础知识01.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 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02.粉尘爆炸的特点,(1)连续性爆炸(2)最小点火能量较高(3)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06.混气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的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压力上升,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07.混气初温越高,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08.可燃混气中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窄,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当加入的惰性气体超过一定量以后,任何比例的混气均不能发送爆炸。09.随着爆炸性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气浓度的增加,爆炸产生的热量增多,压力增大。当混合物中可燃物质的浓度增加到稍高于化学计量浓度时,可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充分反应,所以爆炸放出的热量最多,产生的压力最大。当混合物中可燃物质浓度超过化学计量浓度时,爆炸放出的热量和爆炸压力随可燃物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10、常见引起爆炸的点火源主要有机械火源、 热火源(高温热表面、日光)、电火源(电火花、静电、雷电)及化学火源(明火、化学反应热、发热自燃)01.某一炸药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为该炸药的敏感度。02.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爆炸下限13%(体积),或燃烧范围不小于12个百分点(爆炸浓度极限的上、下限之差)的气体。03.易燃气体分为二级。I级:爆炸下限10%;或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II 级: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 个百分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09.易燃液体分为三级。(1)I 级。初沸点35;(2)II类。闪点23,并初沸点大于35;(3)III 类。23闪点35,并初沸点大于35;或闪点大于35并60初沸点大于35且持续燃烧。实际应用中,通常将闪点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将闪点28且60的液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将闪点60的液体归为丙类火险物质。第二篇 建筑防火01.建筑起火的原因:电气火灾、生产作业类火灾、生活用火不慎、吸烟、玩火、放火和自燃、雷击、静电等其它原因。02.建筑防火技术方法:总平面布置、建筑结构防火、建筑材料防火、防火分区分隔、安全疏散、防烟排烟、建筑防爆和电气防火。第二章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01.气体火灾危险性指标:爆炸极限和自燃点。02.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评定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最直接的指标是蒸气压,蒸气压越高,越易挥发,闪点也越低,由于蒸气压很难测量,所以世界各国都是根据液体的闪点来确定其危险性)。闪点越低的液体,越易挥发而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燃也越容易。对于可燃液体,通常还用自燃点作为评定火灾危险性的标志,自燃点越低的液体,越易发生自燃。03.可燃固体:熔点和燃点。例如,粉状可燃固体是以爆炸浓度下限作为标志的;遇水燃烧固体是以与水反应速度快慢和放热量的大小为标志;自燃性固体物料是以其自燃点作为标志;受热分解可燃固体是以其分解温度作为评定标志。04.将甲类火灾危险性的液体闪点基准定为小于28,乙类定为大于28(包括)并小于60,丙类定为大于60(包括),这样划分甲、乙、丙类是以汽油、煤油、柴油的闪点为基准的。05.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划为甲类: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水煤气和天然气。爆炸下限10%的气体划为乙类,例如,氨气、一氧化碳和发生炉煤气等少数可燃气体。06.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类别火灾危险性特征举例甲1.闪点28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 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 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1.己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 乙醇,乙醚,蚁酸甲酯、醋酸甲酯、硝酸乙酯,汽油,丙酮, 丙烯,乙醚,60度以上的白酒2.乙炔,氢,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水煤气, 硫化氢,氯乙烯,液化石油气,电石,碳化铝3.硝化棉,消化纤维胶片,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棉,黄磷4.金属钾、钠、锂、钙、锶,氢化锂,四氢化锂铝,氢化钠5.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酸铵6.赤磷,五硫化磷,三硫化磷乙1.闪点28至60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5.助燃气体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 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1.煤油,松节油,丁烯醇,异戊醇,丁醚,醋酸丁酯,硝酸戊酯, 乙酰丙酮,环己胺,溶剂油,冰醋酸,樟脑油,蚁酸2.氨气,液氯3.硝酸铜,铬酸,亚硝酸钾,重铬酸钠,铬酸钾,硝酸,硝酸汞, 硝酸钴,发烟硫酸,漂白粉4.硫磺,镁粉,铝粉,赛璐珞板(片),樟脑,萘,生松香,硝 化纤维漆布,硝化纤维色片5.氧气,氟气6.漆布及其制品,油布及其制品,油纸及其制品,油绸及其制品丙1.闪点60的液体2.可燃固体1.动物油,植物油,沥青,蜡,润滑油,机油,重油,闪点60 的柴油,糖醛,59度至60度的白酒2.化学、人造纤维及其织物,纸张,棉、毛、丝、麻及其织物, 谷物,面粉,天然橡胶及其制品,竹、木及其制品,中药材, 电视机、收录机等电子产品,计算机房已录数据的磁盘储存间, 冷库中的鱼、肉间丁难燃烧物品自熄性塑料及其制品,酚醛泡沫塑料及其制品,水泥刨花板戊不燃烧物品钢材,铝材,玻璃及其制品,搪瓷制品,陶瓷制品,不燃气体, 玻璃棉,岩棉,陶瓷棉,硅酸铝纤维,矿棉,石膏及其无纸制品, 水泥,石,膨胀珍珠岩第三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01.按使用性质分类(1)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和建筑高度,民用建筑的分类见表。一类公共建筑:公共 建筑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2.建筑高度24m以上部分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 1000 的 商店、展览、电信、邮政、财贸金 融建筑和其他多种功能组合的建筑3.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4.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指挥 调度建筑、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 5.藏书超过l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02.按其结构形式和建造材料构成可分为木结构、砖木结构、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混结构)等。06.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h)表示。其中,支持能力是指在标准耐火 试验条件下,承重或非承重建筑构件在一定时间内抵抗垮塌的能力;耐火完整性是指在标准耐火试 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焰和热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 焰的能力;耐火隔热性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 内其背火面温度不超过规定值的能力。07.影响耐火极限的要素:材料本身的属性、建筑构配件结构特性、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条件、材料的老化性能、火灾种类和使用环境要求。08.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分一、二、三、四级,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也分为一、二、三、四级,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01.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防止火灾蔓延、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资源 、防火间距的计算(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可燃构建,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如为储罐或堆场,则应从储罐外壁或堆场的堆垛外缘算起。)02.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建筑类别高层民用建筑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一、二级一、二级三级四级高层民用一、二级1391114裙房和其他一、二级9679三级117810四级1491012在执行上表的规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面积之和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25%。(2)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3)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4)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屋顶无天窗且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5)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6)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当符合规范允许减小的条件时,仍不应减小。7.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防火间距由于场地等原因,难于满足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时,可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 况,采取以下补救措施:(1)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2)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 烧性能。(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如开设门窗,应采用防火门 窗或加防火水幕保护。(4)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在设置防火墙时,应兼顾通风排烟和破拆扑救,切忌盲目设置,顾 此失彼。8.锅炉房、变压器室布置(1)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 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燃油锅炉应采用丙类液体作燃料。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等于 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2)锅炉房、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不燃烧体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m的窗槛墙。(3)锅炉房、变压器室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4)当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 1m,且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锅炉间隔开, 当必须在防火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5)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墙隔开。(6)油浸电力变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油浸电力变压器下面应设置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7)油浸电力变压 器的总容量不应大于1260kVA,单台容量不应大于630kVA。(8)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9)应设置与锅炉、油浸变压器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10)燃气锅炉房应设置防爆泄压设施,燃气、燃油锅炉房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并应符合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对燃油、燃气锅炉房通风要求的有关规定。9.柴油发电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 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10.消防控制室布置(1)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物内首层的靠外墙部位,亦可设置在建筑物的 地下一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的隔墙和 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3)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4)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它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附近。11.消防设备用房布置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设备用房,如固定灭火系统的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防排烟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的隔墙和 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12.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2)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3)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4)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13.歌舞厅、卡拉0K厅(含具有卡拉0K功能的餐厅)、夜总会、录像厅、放映厅、桑拿浴室(除洗浴部分外)、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以下简称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布置在建筑的首层或二、三层,宜靠外墙设置,不应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当必须设置在其它楼层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2)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3)一个厅、室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小于50,可设置一个出口。(4)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防烟、排烟设施等。第五章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01.不同耐火等级民用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名称耐火等级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备注高层民用建筑一、二级1500对于体育馆、剧场的观众厅,防 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 当增加。单、多层民用建筑一、二级2500三级1200四级600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一级500设备用房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 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 1.0倍;局部设置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 1.0倍计算。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 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 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2)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内时,不应大于10000;(3)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总建筑面积大于 20000的地下或半地下商业营业厅,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耐火 极限不低于2.00h的楼板分隔为多个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0的区域。相邻区域确需局部水平或竖 向连通时,应采用符合规定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02.隧道内的变电站、管廊、专用疏散通道、通风机房及其他辅助用房等,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等分隔措施与车行隧道分隔。03.水平防火分区,即采用一定耐火极限的墙、楼板、门窗 等防火分隔物按防火分区的面积进行分隔的空间。按垂直方向划分的防火分区也称竖向防火分区, 可把火灾控制在一定的楼层范围内,防止火灾向其他楼层垂直蔓延,主要采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 楼板做分隔构件。0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相互分隔的独立房间,如卡拉 OK 的每间包房、桑拿浴的每间按摩房或休 息室等房间应是独立的防火分隔单元。当其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即使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面积也不能增加,以便将火灾限制在该房间内。05.观众厅、会议厅(包括宴会厅)等人员密集的厅、室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建筑面积不宜大于 400,且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幕布的燃烧性能不 应低于B1级。06.住宅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与其他功能的建筑有较大差别,需独立建造。07.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完全分隔,住宅部分和商业服 务网点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08.中庭建筑火灾的防火设计要求(1)中庭应与周围相连通空间进行防火分隔。采用防火隔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采用防火玻璃时,防火玻璃与其固定部件整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但采用C类防火玻璃时,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采用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3.00h,并应符合规范的相关规定;与中庭相连通的门、窗,应采用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2)高层建筑内的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4)中庭内不应布置可燃物。09.对不设窗间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高度不低于1.2m的不燃性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墙;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部分墙体的高度不应小于0.8m。10.防火分隔构件可分为固定式和可开启关闭式两种。固定式包括普通砖墙、楼板、防火墙等,可开启关闭式包括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 帘、防火水幕等。11.防火墙是具有不少于3.00h耐火极限的不燃性实体墙。12.防火卷帘一般设置在电梯厅、自动扶梯周围,中庭与楼层走道、过厅相通的开口部位,生产车间中大面积工艺洞口以及设置防火墙有困难的部位等。 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安全,除中庭外,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 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10m;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 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该防火分隔部位宽度的1/3,且不应大于20m。13.防火门按耐火极限:防火门分为甲、乙、丙三级,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1.50h,1.00h,和0.50h, 对应的分别应用于防火墙、疏散楼梯门和竖井检查门。14.防火分隔水幕宜采用雨淋式水幕喷头,水幕喷头的排列不少于3排,水幕宽度不宜小于6m,供 水强度不应小于2L/sm。15.防火阀平时处于开启状态,发生火灾时,当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70时,易熔合金片熔断断开而自动关闭。16.防火阀的设置部位 (1)穿越防火分区处;(2)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3)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4)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5)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 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6)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 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公共建筑内厨房的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与竖向排风管连接的支管处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150的防火阀。17. 排烟防火阀设置场所:排烟管在进入排风机房处;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上;排烟系统的支管上。当管道内的烟气达到280时排烟阀门自动关闭。18.防烟分区面积划分: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0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超过500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设置防烟分区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防烟分区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结构梁等划分;(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3)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规范要求;(4)采用隔墙等形成封闭的分隔空间时,该空间宜作为一个防烟分区;(5)储烟仓高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同时应保证疏散所需的清晰高度; 最小清晰高度应由计算确定;(6)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第六章 安全疏散01.厂房内疏散出口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0.9m;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1.4m;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02.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外门、走道和楼梯的各自总宽度,应按1m百人计算确定。公共建筑内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03.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百人不小于 0.6m 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 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 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m时,可 增加一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04.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m)名称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托儿所、幼儿园252015201512单层或多层医院、疗养院353025201512高层医院、疗养院病房部分2412其他部分3015单层或多层教学建筑35302220高层旅馆、展览建筑、教学建筑3015其他建筑单层或多层403525222015高 层4020(1)建筑中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可按表增加5m。当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比规定值增加25%。(2)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未封闭的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的规定减少2m。(3)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 4 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 15m 处。(4)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5)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 2 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 营业厅,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 30m;当该疏散门不能直通室 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 10m 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 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05.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m)名称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户门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户门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单层或多层403525222015高层40-20-(1)设置敞开式外廊的建筑,开向该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表增加 5m。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比规定值增加25%。 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未封闭的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的规定减少2m。(2)跃廊式住宅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可按其 1.50倍水平投影计算。06.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安全的疏散人员,在建筑防火设计时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每座建筑或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每个防火分区相邻 2个安全出口或每个房间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并应有明显标志。07.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的公共建筑,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1)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 且人数不超过50 人的单层建筑或多层建 筑的首层。(2)除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 符合表规定的2、3 层建筑。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耐火等级最多层数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人数一、二级3层2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三级3层2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25人四级2层200第二层人数不超过15人(3)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层数不超过2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00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一部与下部主体建筑 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设置一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 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如图所示。(4)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除地下室外),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范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层数不超过层 面积不超过 200人数不超过 50人(5)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60时,可设置一个门, 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m;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 75 时,可设置 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局部升高部分楼梯的设置08.住宅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住宅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个,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符合下列条件时,每个单元每层可设置 1个安全出口:(1)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 650 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小于15m;(2)建筑高度大于27m且不大于54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 1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3)建筑高度大于 54m 的建筑,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 650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 1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54m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的疏散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09.厂房、仓库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厂房、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相邻 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厂房、仓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3)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4)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5)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建筑面积不大于 50 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 15人;(6)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00或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7)地下、半地下仓库或仓库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建筑面积不大于100 。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地下、半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由于地下建筑设置较多的地上出口有困难,因此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 可利用防火墙上一个通向相邻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 通室外的安全出口。10.避难走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2)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 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走道仅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距离不应大于60m。(3)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4)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5)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6.0,开向前室的 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6)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11.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必须共用楼梯 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 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有明显标志。12.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具体如下:(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4)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高层建筑的裙房;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1m且不大于33m的住 宅建筑,其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住宅建筑的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 间。13.防烟楼梯间系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前室或阳台、凹廊,通向前室、阳台、凹廊和楼梯间的门 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14.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防烟楼梯间:(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2)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15.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 10.0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6.0 ;16.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17.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可按5人/计算。18.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50m。19.在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3.00lx。20.建筑高度大于 24m 的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各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21.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lx;(2)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0lx;病房楼和手术部的避难间不低于10.0lx;(3)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lx;(4)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其它房间的消防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22.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 1.0m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 10.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 1.0m。23.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对于高度超过 100m的民用建筑不应少于1.5h,对于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 100000 的公共建筑不应少于1.0h,对于其他建筑不应少于0.5h。第七章 建筑电气防火01.固定敷设的供电线路宜选用铜芯线缆。02.普通聚氯乙烯电线电缆适用温度范围为-1560,使用场所的环境温度超出该范围时,应采 用特种聚氯乙烯电线电缆。交联聚氯乙烯(XLPE)电线电缆不具备阻燃性能,但燃烧时不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适用于有 “清洁”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橡皮电线电缆弯曲性能较好,能够在严寒气候下敷设,适用于水平高差大和垂直敷设的场所; 橡皮电线电缆适用于移动式电气设备的供电线路。03.阻燃电缆的性能主要用氧指数和发烟性两指标来评定,材料的氧指数愈高,则表示它的阻燃性愈好。阻燃电缆燃烧时的烟气特性可分为一般阻燃电缆、低烟低卤阻燃、无卤阻燃电缆三大类。04.耐火电缆按绝缘材质可分为有机型和无机型两种。05.低压配电线路还应按照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 及漏电保护器安装 和运行GB1395521992等相关标准要求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06.火灾危险场所应选用闭合型、封闭型、密闭型照明灯具,爆炸危险场所应选用防爆型、隔爆型灯具。07.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所接光源数不宜超过25个;连接建筑组合灯具时,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光源数不宜过超过60个;连接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单相分支回路的电 流不应超过30A。08.电动机的具体火灾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过载、缺相运行、接触不良、绝缘损坏、机械摩擦、选型不当、铁心消耗过大、接地不良。09.电动机的火灾预防措施:合理选择功率和型式、合理选择启动方式(直接启动、减压启动)、正确安装电动机(与其他设备之间距离不小于1m)、应设置符合要求的保护装置、启动符合规范要求、加强运行监视、加强电动机的运行维护。第八章 建筑防爆01.建筑防爆的基本技术措施分为预防性技术措施(排除能引起爆炸的各类可燃物质、消除或控制能引起爆炸的各种火源)和减轻性技术措施(采取泄压措施、采用抗爆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体系、采取合理的建筑布置)。02.爆炸性气体危险区域的划分:0级区域(简称 0区)、1级区域(简称1区)、2级区域(简称 2区)。03.爆炸性粉尘危险区域的划分:10区、11区。04.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库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其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05.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库房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如甲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甲类库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民用建筑和明火或 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按其储存物品性质不同为25m40m。06.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平面布置最好采用矩形,与主导风向垂直或夹角不小于450,以有效利用穿堂风,将爆炸性气体吹散,在山区宜布置在迎风山坡一面且通风良好的地方。07.甲、乙类生产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甲、乙类厂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08.泄压设施可为轻质屋盖、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但宜优先采用轻质屋盖,不应采用普通玻璃。09.耐爆框架结构一般有如下三种形式: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10.爆炸性物质可分为三类:类:矿井甲烷; 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类:爆炸性粉尘(含纤维)。11.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是由它的爆炸极限、传爆能力、引燃温度和最小点燃电流决定的。12.电气设备的基本防爆形式: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正压型(p)、油浸型(O)、充砂型(q)、无火花型(n)、浇封型(m)、特殊型(S)、粉尘防爆型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I类和类两种类别。I类:煤矿用电气设备。类: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九章 建筑设备防火防爆01.采暖管道要与建筑物的可燃构件保持一定的距离 采暖管道穿过可燃构件时,要用不燃烧材料隔开绝热;或根据管道外壁的温度,在管道与可燃构件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当管道温度大于100时,距离不小于100mm 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当温度小于等于100时,距离不小于50mm。02.甲、乙类生产厂房用的送风和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且其排风设备也不应和其他房间的送、排风设备布置在一起。03.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管道布置,横向宜按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5层,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防火体系,防止和控制火灾的横向、竖向蔓延。04.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穿过通风管道和通风机房,也不应沿通风管道的外壁敷设,以防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沿着通风管道蔓延扩散。05.柴油发电机房宜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二层,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柴油发电机应采用丙类柴油作燃料,柴油的闪点不应小于55。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 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06.直燃机机组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采用无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OOh 的隔墙和1.50h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当必须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燃油直燃机房的油箱不应大1m ,并应设在耐火极限不低于二级的房间内,该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07.除住宅外,其它建筑内的厨房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上的门窗应为乙级防火门窗。同时,餐厅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餐馆或食堂,其烹饪操作间的排油烟罩及烹饪部位宜设置自动灭火装置,且应在燃气或燃油管道上设置紧急事故自动切断装置。由于厨房环境温度较高,其洒水喷头选择也应符合其工作环境温度要求,应选用公称动作温度为93的喷头,颜色为绿色。08.燃油和燃煤锅炉房分别为一、二级。但如装设总额定蒸发量不超过4.00T/h、以煤为燃料的锅炉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09.锅炉房宜独立建造,锅炉房的门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不燃性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m 的窗槛墙。10.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宜独立建造。11.多层民用建筑与变电所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kV以下的箱式变压器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0m。第十章 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01.装修材料按实际应用可分为以下几类:饰面材料、装饰件、隔断、大型家具、装饰织物。02.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将建筑内部装修材料按燃烧性能划分为4级(A、B1、B2、B3),A1、A2级即为A级,满足B级、C级即为B1级,满足D级、E级即为B2级。03.消防控制室的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装修应使用不低于 B1 级装修材料。04.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内面积小于 500的房间,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并且采用耐火等级 不低于2.00h的隔墙、甲级防火门、窗与其他部位分隔时,顶棚、墙面、地面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可降低一级。05.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宜为A级,且不应低于B2 级。第十一章 灭火救援设施01.对于一些使用功能多、面积大、建筑长度长的建筑,如 L 形、U形口形建筑,当其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02.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03.轻、中系列消防车最大总质量不超过11t;重系列消防车其最大总质量15t50t。04.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12m。对于高层建筑,回车场不宜小于l5ml5m;供重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18m。05.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在 150m左右,按规定一般设在城市道路两旁,故将消防车道的间距应为160m。06.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条长边或周边长度的l/4且不小于一条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m。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30m,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长度仍应符合上述规定。07.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1)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2)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3)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10m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其他地 下或半地下建筑(室)。08.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 ;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9.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10.建筑高度大于l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大于 2000 的公共建筑,其屋顶宜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11.当采用圆形与方形平面的停机坪时,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景区租赁合同签订与旅游产品开发协议
- 私下股权转让与目标公司技术升级改造合同
- 《协议离婚时共同债务承担与权益保障合同》
- 韩国留学方案的咨询
- 离婚协议书附贷款偿还责任及财产分割执行合同
- 离婚后子女抚养权争议及债务偿还协议
- 商业楼宇租赁安全协议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六章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 第三节 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必修2
- 16 修理玩具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青岛版(六三制2024)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说课稿
- 车辆抵押贷款逾期贷款清收合同
- 餐饮服务(双语)课件任务3中餐服务的形式与特点
- 房款首付赠与协议书
- 肌骨超声在康复科的应用
- 垃圾分类房租赁合同协议
- 《美容护肤及保养》课件
- 化疗药物的应用及护理
- 安宁疗护个案护理模板
- 质量部长述职报告
- 华为AAU规格标准手册-5G
- 2025年华侨港澳台学生联招考试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