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215;矿联合试运转预验收报告.doc_第1页
215;215;矿联合试运转预验收报告.doc_第2页
215;215;矿联合试运转预验收报告.doc_第3页
215;215;矿联合试运转预验收报告.doc_第4页
215;215;矿联合试运转预验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一、矿井基本情况- 1 -1井田概况- 1 -2矿井设计及核准- 2 -3矿井开拓、开采方式- 3 -4矿井工期及投资投产情况- 3 -二、矿井建设情况- 4 -1井筒、井底车场及大巷- 4 -2首采区及首采面- 4 -3通风系统- 4 -4瓦斯抽采系统- 5 -5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系统- 5 -6防灭火系统- 5 -7粉尘灾害防治系统- 6 -8提升系统- 6 -9运输系统- 6 -10供电系统- 7 -11给水系统- 7 -12供热系统- 8 -13排水系统- 8 -14防治水系统- 8 -15选煤厂及储装运系统- 8 -16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9 -17监控指挥中心- 9 -18智能化系统- 10 -19其它系统- 10 -三、矿井联合试运转准备情况- 12 -1制度建立- 12 -2技术措施- 12 -3机构设置- 12 -4人员配备- 12 -5职工培训- 12 -6物资准备- 13 -四、存在问题- 14 -五、矿井建设及联合试运转预验收结论- 15 -六、各专业预验收意见书- 16 -(一)采掘专业预验收意见书- 16 -(二)机电运输专业预验收意见书- 18 -(三)防治水专业预验收意见书- 26 -(四)一通三防系统专业预验收意见书- 29 -(五)选煤厂及储装运专业预验收意见书- 34 -(六)综合专业预验收意见书- 37 - 41 - / 43矿井及选煤厂项目联合试运转预 验 收 报 告矿井及选煤厂项目属于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地处阜阳市区与县交界处,西距市约30km,隶属公司,行政区划隶属省市区管辖。矿井及选煤厂自建设以来,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机械化作业、数字化控制、信息化管理、安全监测及管理理念等位于国内领先水平,严格进行工期、质量、投资、安全四大控制,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2012年3月14日,公司组织6个专业组,对矿井及选煤厂安全生产各大系统及联合试运转准备情况进行了全面预验收。现将预验收情况汇报如下:一、矿井基本情况1井田概况本井田位于煤田西部陈桥背斜的南翼西段,总体为一不完整向斜构造,南翼被F1断层切割。向斜总体轴向为北西向,向斜南翼地层平缓,一般510,向斜北翼地层倾角稍陡,一般为1018左右。全井田钻探期间共发现30条断层,其中26条为正断层,4条逆断层。按断层落差分:最大落差大于等于100m的6条,小于100m而大于等于50m的4条,小于50m大于等于30m的4条,小于30m的断层16条。断层的延展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少数为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井田为全隐蔽含煤区,钻探所及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青白口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新生界。井田内主要含煤层段总厚约763.90m,含煤30余层,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可采煤层共10层,主要可采煤层有5层(分别为13-1、11-2、8、5和1煤层),平均厚度为4.60、2.41、2.90、5.52、6.36m。本井田各可采煤层以中灰高灰、特低低硫、特低低磷、中高高挥发分、中高热值和中等强粘结性的气煤为主,1/3焦煤次之,另有少量长焰煤和1/2中粘煤。其洗精煤是较为理想的炼焦用煤,洗中煤或原煤可作为动力用煤。根据井田煤炭勘探报告,本井田共获得煤炭资源/储量770734.7kt,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331)220315.1kt,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332)127582.9k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87050.0kt,潜在煤炭资源量(334?)35786.7kt,探明量(331)+控制量(332)占总资源量45%,资源储量较为可靠。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扣除保护煤柱量和开采损失后,共有矿井设计可采储量406859.0kt;其中-967m以浅为237235.1kt,约占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的58.3%。2矿井设计及核准为加快新集勘查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兼顾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根据2004年完成的井田地质勘探报告和发改能源20052633号文对新集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确定矿井及选煤厂由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1、2004年完成井田地质勘探报告,2004年12月,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以国土资矿评储字2004156号文下达了评审意见书,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储备字2004359号文出具了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2、2006年,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以咨能源20061078号文下达了“关于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评估报告”。3、2006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环审2006240号文对矿井及选煤厂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4、2006年8月,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矿井及选煤厂项目申请报告;5、200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能源2007882号文下达“关于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煤矿项目核准的批复”,同意“煤矿项目按5.0Mt/a建设开展前期工作”。6、2007年5月2931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专家对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矿井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进行了审查,并形成了审查报告书。2007年6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煤安监函200744号文下达了矿井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7、2008年4月,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设计2008373号文下达关于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的批复。8、2009年10月28日,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函2009 1203号文对关于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煤矿工程建设用地的请示给予审核批复。9、2010年10月,合肥设计院完成了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矿安全设施变更设计,受国家局委托,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10年10月在合肥组织专家对矿安全设施变更设计进行了审查,并出具了审查意见。根据审查意见,合肥设计院对矿井安全设施变更设计进行补充和完美。2010年12月19日,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在组织专家对矿井安全设施变更设计(修改版)进行了审查,并出具了审查意见。并于2011年1月以皖煤安监监一字20112号下达关于国投新集能源股份公司矿井安全设施变更设计的批复。10、受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委托,2012年3月3日,公司组织专家对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矿井初步设计安全设施变更设计(二)进行审查,并以国投新集201293号下达关于矿井初步设施安全设施变更设计(二)的批复。3矿井开拓、开采方式矿井采用立井、石门、大巷的开拓方式。工业场地内设主井、副井及中央回风井共三个井筒。本井田划分2个生产水平,其中,一水平标高-967m,二水平标高暂定-1200m。本井田共有10层可采煤层,其中5个主要可采煤层间距较大,根据煤层赋存情况,17-1和16-1煤层、11-2和11-1煤层、9和8煤层、5和4-2煤层间距较小,采用联合布置,13-1和1煤层单独布置。4矿井工期及投资投产情况矿井于2007年7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各大安全生产系统、配套选煤厂及储装运系统、铁路站场和专用线均已按设计标准建成,拟于2012年3月6日进行系统调试,投产时移交1个综采工作面,生产能力为5.0Mt/a。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辅助生产系统已按5.0Mt/a建成,行政、工业公共建筑和生活福利设施按设计建成,矿井建设工期59个月。矿井及选煤厂自矿井开工至2012年2月底完成投资660357.54万元,其中选煤厂为20905.5万元、矿井为639452.04万元(矿建工程费用为172460.02万元、土建工程费用为75951.24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为110590.21万元、安装工程费用为39113.30万元、其他费用为241337.27万元)。二、矿井建设情况矿于2007年7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主要系统和工程进度如下:1井筒、井底车场及大巷井筒工程:主井净径7.5m,累深1004.7m;副井净径8.0m,累深1031.7m;风井净径7.5m,累深1004.7m。三个井筒3041.1m均已竣工。-967m水平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除推翻车机硐室翻矸仓尚未施工以外,其余工程均已竣工。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及回风大巷:设计四条石门均已按设计要求施工至13-1煤层底板,继续向前施工将进入11-2煤层。2首采区及首采面中央(13-1)采区主要运输及回风上山均以施工到位;111303首采面轨道顺槽、胶带机顺槽、高位瓦斯抽排巷及切眼均已完成。3通风系统矿井工业场地内分别设主井、副井、风井3个井筒,其中主井(D7.5m)、副井(D8.0m)和风井(D7.5m),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采用全负压抽出式机械通风。中央回风井安装两台GAF40-21.1-1FB型轴流式风机, 2010年7月14日由安徽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对该风机进行了性能测试,该风机性能稳定,符合设计要求。永久通风系统于2010年8月6日投入使用,反风设施、风井防爆盖于2012年2月20日安装完毕,风机运行状况良好。矿井通风路线已形成:即新鲜风由副井、主井进入,经北翼轨道石门、北翼矸石胶带机石门、北翼主运胶带机斜巷进入采区掘进和回采工作面,泛风经由采区回风上山到北翼回风石门(一),汇入回风井后排出。矿井控制风流设施主要采用永久风门、调节风门、挡风墙等通风设施。首采面为111303综采工作面,采用U型上行通风方式。4瓦斯抽采系统永久抽采泵站设在工业广场北部,配置4台扬州长江水泵有限公司生产的2BEY-67型水环真空泵(额定流量为415m3/min),2台使用,2台备用,电机功率560KW,并预留两台水环真空泵位置,最终形成3用3备格局。该系统已于2011年5月24日 投入运行抽放瓦斯,目前运行正常。5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系统矿井按突出矿井设计,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对孜东煤矿13-1煤突出危险性鉴定结果:矿井13-1煤层在F5断层与F12-1断层间、-980m水平以上区域为非突出煤层,矿井首采区域位于非突出区域。根据本矿井开拓开采布局,现配有WTC瓦斯突出参数仪10台、WT-1瓦斯扩散速度测定仪1套、MD-2煤钻屑瓦斯仪10台、WP-1瓦斯含量快速测定仪2台、ZQSJ-140架柱支撑气动手持式钻机4台及ZY-J型压风自救装置,专职防突员15人,可以满足矿井目前的防突工作的需要。采掘工作面按照规定设置了压风自救系统,设立了采区避难所,在石门揭煤和煤巷掘进工作面进风侧,设置了至少2道可靠的反向风门,风门间距不少于4米,反向风门的设置和管理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6防灭火系统(1)注氮系统:矿井地面制氮站设在工业场地西北部。安设2台QTD1000/98型制氮机,每小时产生浓度不低于97%的氮气1000m3。地面注氮管路为273mm,风井中安装273mm无缝钢管,为井下注氮主管为219mm管路,工作面机巷为133mm管路。该系统于2011年6份安装完毕,调试正常。地面灌浆系统2011年8月安装完毕,调试正常。(2)束管监测系统:束管监测系统选用淄博祥龙科技有限公司kss-200型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对井下111303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密闭等处的观测点自动巡回采样、分析。信号采集及数据分析、传输由控制箱完成,并将信息及时传送给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及时预报煤炭自燃。首采面束管监测系统设计3720m,2012年2月份安装完毕,调试正常。(3)消防设施:地面各建筑物、车间内都按消防设计,设有消防栓、洒水喷淋等消防设施,并于构筑物同步建成。井下设立了消防材料库,并按设计配备了消防器材。7粉尘灾害防治系统井下主要进、回风巷均设置隔爆水袋,容量不低于400L/m2,各煤巷掘进工作面、石门揭煤掘进面、首采面两巷均设隔水袋,容量不低于200L/m2。目前共有防尘设施87处,其中隔爆水袋12处、放炮喷雾4处、转载喷雾36处、净化喷雾35处。所有转载点、综掘机、综采机按规定安设降尘喷雾装置,并正常使用。8提升系统(1)主井提升系统:装备2套27t双箕斗,井筒直径7.5m,提升速度13.5m/s,采用JKMD4.84(III)型落地式多绳摩擦轮提升机,提升能力6.88Mt/a。该系统于2012年2月完成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行。(2)副井提升系统:装备一套1.5t双层四车双罐笼(一宽一窄)和一套9t双箕斗,井筒直径8.0m。双罐采用JKMD54型落地式提升机,提升速度11.5m/s。双箕斗采用JKMD34型落地式提升机,提升速度13.5m/s,主要担负全矿井升降人员、提升矸石及物料等。副井双罐笼提升系统于2010年4月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双箕斗提升系统于2010年11月完成安装调试工作,至今运行情况良好。9运输系统(1)原煤运输系统:井下原煤运输设备选用DTL160/400/3*800型强力胶带输送机。该系统包括北翼主运胶带机、13-1采区上山胶带机、111303顺槽胶带机。原煤运输整套系统已于2012年2月底投入使用,目前系统运行正常。(2)矸石胶带运输系统:矸石胶带运输系统是由掘进工作面链板机或胶带机运至采区矸石仓经北翼矸石胶带机、井下矸石缓冲仓、主运矸石胶带机、井底矸石仓、副井矸石箕斗至地面排矸系统。此套系统已于2010年11月25日投入使用,目前系统运行正常。(3)辅助运输系统:轨道运输:地面、井下辅助运输系统采用窄轨道运输,轨距900mm,地面采用轨型30Kg/m,井下采用38Kg/m或30Kg/m轨道。运输方式采用15台型号为CTL8/9GB和CTY5/9GB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牵引MGC1.7-9型(1.5t)矿车或MLC3-9(MLC1.5-9)材料车等车辆运输材料、设备和矸石,地面、井下设有充电硐室。井下生产的矸石矿车经副井罐笼提升至地面,编组后经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牵引运到翻车机房,利用2JK-2/30E型双滚筒矿用提升机提升系统经斜面双钩双车提升卸矸架进行排矸。10供电系统矿井供电系统由地面供电和井下供电两个系统组成。2回路110kV电源分别取自颍上花园和邢集220kV区域变电所。地面供电系统:工业场地内建 110kV 变电所一座,矿井110kV变电所设于工业场地东部,进出线较为方便,并且接近矿井用电负荷中心。110KV变电所于2006年8月份投入使用,运行稳定。井下供电系统:矿井井下在-967m井底车场设一座中央变电所,井下中央变电所于2010年11月份投入使用,目前运行稳定。11给水系统矿井设水源井6座,井距600m,井径0.3m,井深90m,每座水源井设深井泵房1座,内安装深井潜水电泵1台,型号为200QJ80-77/7,Q=80m3/h,H=77m,N=30kW。矿井设输水管1根,连接6座水源井,并将所抽地下水输送至工业场地日用消防水池。输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管径为De315,埋深不小于1米。供水系统于2006年2月投入使用,运行良好。12供热系统工业场地内设有锅炉房1座,安装4台SZL10-1.25-A型蒸汽锅炉,均通过了有资质单位性能测试。冬季3台运行,夏季1台蒸汽锅炉运行,供热系统于2007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运行状况良好。13排水系统井下排水系统:井下-967m水平中央水泵房内设置MDS420-96A12型水泵5台,2台工作,2台备用,1台检修。单台流量为420m3/h,扬程1079.7m,配套防爆型电动机2240kW、1480r/min;正常涌水时2台工作,最大涌水时4台工作。排水管选用D325无缝钢管4趟。2011年12月13日对永久排水系统分别进行单台和五台水泵排水的联合试运转及性能测试,联合排水试验结果的各项测试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地面防汛排水系统:工业场地建雨水泵房1座,雨水泵房内设提升泵2台。整套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并于2011年12月13日通过了联合试运转性能测试。14防治水系统(1)各种防水煤柱,保安系统:矿井按照要求留设了下列防水煤(岩)柱:各煤层隐伏露头防水(砂)煤柱,断层防水煤柱,井田边界煤柱,铁路保护煤柱,工广保护煤柱等,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2)矿井防治水动态观测系统:建立地面及井下水动态观测系统。建立矿井水动态观测系统,重点实时监测各井筒涌水量及各含水层水位动态变化情况。15选煤厂及储装运系统选煤厂:与矿井同步建设的选煤厂洗选能力5.0Mt/a,目前己建成。储装运:矿井选煤厂设一个储煤场,容量350000t,通过4套落煤塔落煤系统贮煤,以及2套地下带式输送机系统返煤。铁路运输:矿井铁路从梁庄车站接轨,接轨点至矿井主井距离为13.33km。正线全长14.09km。16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矿监控系统为KJ90NB安全监控系统, 2009年7月运行。首采面监控系统:工作面轨道顺槽上隅角、轨道顺槽、胶带顺槽各传感器中央采区轨道上山采区变电所(井下分站)北翼轨道石门地面中心站。人员定位系统:矿井采用KJ133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调度室设人员定位系统地面中心站,配备显示设备,系统主机采用双机备份,24小时不间断运行。紧急避险系统:矿井设立永久避难硐室2个(1个设在-967m井底车场附近,位于北翼轨道石门与西翼回风大巷(一)之间,容量100人;1个设在中央(13-1)采区下部车场,容量100人),采煤工作面和煤巷掘进工作面设可移动式避难舱。压风自救系统:工业场地内设压风机房一座,布置510DA3型离心式空气压缩机3台,2台工作,1台备用。单台Q=150 m3/min,P=0.8MPa。主供风管路由一趟DN300管路经副井井筒供井下生产用压风, 井下主压风管路为DN300聚氯乙烯复合钢管,进入工作面管路采用DN150、DN100热轧无缝钢管。己在回采工作面风、机巷,煤、岩巷掘进工作面按要求设置压风自救装置。供水施救系统:矿按照安全避险的需求,已经建设了完善供水施救系统,在所有施工区域避灾路线上均敷设供水管路,在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均安设了供水阀门,供水管路已经接入避难硐室内并妥加保护,一旦发生灾害时能及时为受灾人员提供水及输送营养液。通信联络系统:行政通信、生产调度通信网络系统及井下无线通讯已于2011年11月安装调试成功并投入使用,系统安全、稳定、可靠,满足安全生产通信需要。17监控指挥中心矿调度监控指挥中心中间部分为8块BARCO大屏用于显示德国PSI三级SCADA系统,用于一期建设的工作面及煤流两个系统,及对首采工作面艾柯夫采煤机等的“一键式”开停操作,同时未来显示与PSI公司合作的二期所有系统(包括矿矿井所有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三级SCADA系统建设内容),实现矿井自动化的穿透式查询和交互式操作。左边8块大屏用于显示正在或即将建设的代表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监测和控制,主要包括:德国OLKO公司的物料输送控制系统、德国RAG公司的物流运输系统;快速掘进作业线;GTA掘进支护平台;单轨吊辅助运输系统;部分德国贝克公司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部分德国PSI三级SCADA系统等。右边8块大屏用于显示矿井的瓦斯监测、人员定位、地面生产系统、矿井的监视图像等与矿井的生产调度、安全监测监控等有关的系统,实现生产调度与监控执行的一体化。18智能化系统贝克自动化系统:矿矸石煤流自动化系统和工作面自动化系统由贝克自动化系统控制目前已基本调试正常。PSI三级SCADA自动化系统:矿所使用的PSI三级SCADA系统,是按照ISA-95/IEC 62264标准对制造/生产过程管控系统集成进行的分类。按照ISA-95/IEC62264标准制造/生产过程信息化建设主要包含5个级别,0级设备、传感器/执行器层,1级现场设备与过程的监控(PLC和现场HMI监控),2级设备集中控制与过程监控,3级生产过程监控(MES制造执行),4级ERP企业资源管理层。矿集控中心目前处于上述的第3级。19其它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本矿井污废水主要由矿井井下排水和生活污水组成,矿井设计在工业场地内建一座2500m3/d生活污水处理站和一座矿井水处理能力为16000m3/d处理净化站,矿井水经处理后6728.083/d用于矿井生产和生活用水,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和多余的矿井水通过工业场地污水管道排入附近的大沟,然后进入济河。矿井水处理站系统已于2010年11月份投入使用,运行正常。环保及“三废”处理系统:烟气控制:锅炉采用湿式除尘方式,4台锅炉均安装了花岗岩冲击水浴脱硫式除尘器,排放物均能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时段二类区标准。粉尘防治措施:在工业场地的西侧设有一座封闭式储煤场,由于采取了加盖、挡煤墙等措施,煤尘对外环境的影响小。矿井临时矸石堆场布置在工业场地西侧围墙外,配置水冲扩堆装置,兼作矸石堆场的洒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扬尘的产生。同时加强临时矸石堆场周围的绿化,以达到滞尘、美化环境的目的。噪声控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尽量选用低噪声机电设备外,还尽量减少车间门窗的开启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绿化,从而减少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矿井压风机空压机机房的内墙表面、房顶设置龙骨加吸声棉加孔板吸声,主要降低其共振声安装消声器;扇风机通风道内墙表面及房顶敷设ZX系列吸声结构;锅炉房鼓风机进风口设置1台ZT系列阻抗复合消声器,其消声量约1820dB(A)。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如煤矸石可用于回填塌陷区,固体废物如矸石,用于整平填高工业场地、填筑铁路专用线和场外道路路基以及塌陷区回填,还可作为矸石砖厂生产原料。矿井临时矸石堆场布置在工业场地西侧围墙外。锅炉灰渣也可销售或供给附近砖厂烧制瓦砖之用。生活垃圾委托东华实业有限公司集中处置。降温系统:矿井采用地面集中制冷降温系统方式,在地面工业场地内设集中制冷站。井上一次侧供冷系统采用定流量方式运行;井下乙二醇水的高低压耦合方式采用国产高压管壳式换热器,井下二次侧供冷系统采用定流量方式运行。爆炸材料库:井下爆破材料库设计在-967m井底车场,采用壁槽式包括库房、辅助硐室和双出口通道,一个出口供发放爆炸材料和行人,出口的一端装有自动关闭的抗冲击波活门;另一个出口布置在爆破材料库回风侧,铺设轨道运送爆炸材料,该出口与库房连接处装有一道抗冲击波密闭门,连通巷道相交处2m延长段尽头设置了缓冲沙箱隔墙,出口通道中设置了岩粉棚。矿山保健设施: 矿井救护楼和井口均设置有保健站,为井下和地面工伤事故紧急处置提供必要条件,配有必要的医疗器械和足够的药品,为抢救争取时间。救护楼和井口保健站分别配备有足够的医护人员。井下井底车场附近设有急救站,三班均有专职医护人员进行值班。三、矿井联合试运转准备情况1制度建立按照矿井投产要求,矿建立健全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体系。为矿井正常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技术措施矿编制了联合试运转方案及安全保障措施,同时编制了111303首采工作面生产作业计划、综采面作业规程、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以及综采接替工作面设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11303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设计、各系统安全运转措施等。3机构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矿长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矿设立了安全生产、一通三防、生产技术、机电运输、经营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等管理,质量标准化办公室,培训办等部门并配备齐相应人员。4人员配备截止2012年3月1日矿在册人员5727人。在册人员中,按不同结构分:按岗位类别分:管理人员222人、专业技术人员268人、普通员工5237人。按专业技术资格分: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74人、初级职称148人、其他37人。按技能等级分:高技技师2人、技师12人、高级工201人、中级工216人、初级工610人。5职工培训矿井四级培训中心,设有专职主任1人,专职教师4人,兼职教师11人,负责全矿职工技术和安全技能培训。矿井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94人,特殊工种1127人次,一般工种1783人次,均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矿已送培(复)训副总以上管理干部17人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94人次,均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书。矿井按规定对井下电钳工、瓦斯检查员、井下爆破工、安全检查员、主提升机司机、掘进机司机、瓦斯抽采工、防突员、通风安全监测工等九大特殊工种进行了送培(复)训,目前共1127人次取得了相应的特殊工种资格证书。一般工种和特殊工种人员均能持证上岗。6物资准备公司负责物资集中采购、集中储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配送模式,并在矿设立供应站,有充足的物资保障。矿专门设立物流队,负责各种物资的计划、催办、落实、验收等工作,保障了矿井生产的各项物资需要。四、存在问题1、加快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进度,按期完工。2、加强对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管理、建设力度,及时对系统进行延伸和扩展,新建的巷道和采掘工作面要及时进行信号覆盖。五、矿井建设及联合试运转预验收结论矿井及选煤厂工程建设项目由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承建。2007年7月16日矿井正式开工建设,至2012年3月,首采工作面及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安全系统、生活福利设施等已基本建成。2012年3月14日,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六个专业组,进行了矿井及选煤厂项目联合试运转前各系统的预验收。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预验收结论为:矿井及选煤厂项目主要生产系统、安全系统及生活福利设施系统工程质量合格,生产和物资准备充分,同意验收,矿井可以进行联合试运转。六、各专业预验收意见书(一)采掘专业预验收意见书矿井井巷工程设计工程量29705m,主要生产系统共71个单位工程已完成。一、井筒、井底车场及大巷主、副、中央回风井井筒、井底车场、主要硐室、主要大巷、进回风系统等均已按设计要求完成,满足矿井正常生产的需要。二、首采区及首采面首采面为中央采区13-1煤层1303工作面。四条采区上山(回风上山、回风上山(二)、胶带机上山、轨道上山)及111303工作面轨道顺槽、111303工作面胶带机顺槽、111303工作面高位瓦斯抽排巷及111303工作面切眼均按设计要求施工完毕,并形成完整的采区运输和通风系统,综采工作面装备ZZ13000/27/60D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Eickhoff SL 500 AC型电牵引采煤机、SGZ1000/3000刮板输送机,支护强度及运输能力均符合设计要求。 111303综采工作面具备联合试运转条件。三、顶板管理制定了顶板管理制度,采掘修工作面严格执行临时支护和敲帮问顶制度。岩巷以锚 (索) 网喷支护为主,辅以U型棚支护;煤巷采用锚梁网支护,部分巷道辅以U型棚支护。各巷道通过锚杆(索)测力计、顶板离层仪等进行人工观测,并建立了巷道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四、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无五、预验收结论具备联合试运转条件,同意验收。矿井及选煤厂项目联合试运转预验收专业组人员(采掘专业组)2012年 月 日姓 名 职务/职称单 位组长 成员(二)机电运输专业预验收意见书一、提升系统1、主井提升系统主井布置两套27t多绳双箕斗,提升能力为6.53Mt/a。安装2台JKMD-4.84()落地式多绳摩擦轮式提升机,各配套1台4700KW同步电动机,最大提升速度13.5m/s;电控装置由德国Siemens公司提供,为晶闸管交交变频器供电的电控装置PLC 采用Siemens S7400,液压制动系统采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恒减速制动系统,提升系统安设了防撞梁、托罐装置、防蹲罐装置。主要安全保护(即:过卷保护、过速保护、限速保护、减速功能保护、深度指示器保护、闸间隙保护、过流和欠电压保护及满仓保护等)试验合格。提升机运行前已通过安徽煤矿矿用产品检测中心的安全性能测试和国投新集公司试验中心的高压电气试验,由淮北中成检测有限公司对钢丝绳性能参数进行了检验,并有相关试验报告。该系统于2012年2月完成并调试成功,运行至今未发现任何问题。2、副井提升系统副井布置装备一套1.5t双层四车双罐笼(一宽一窄)和一套9t双箕斗,双罐笼采用JKMD54型落地式多绳摩擦轮提升机,最大提升速度11.5m/s。双箕斗采用JKMD34型落地式多绳摩擦轮提升机,最大提升速度13.5m/s。配套安装ZKJ3100/600型(功率2300KW)、ZKJ2500/350型(功率1600KW)电机各一台。液压制动系统采用瑞典ABB公司生产的恒减速制动系统,电控系统采用采用瑞典ABB公司的AC800M电控系统,提升系统安设了防撞梁、托罐装置、防蹲罐装置。主要安全保护(即:过卷保护、过速保护、限速保护、减速功能保护、深度指示器保护、闸间隙保护、过流和欠电压保护等)试验合格。提升机运行前已通过安徽省煤矿矿用产品检测中心的安全性能测试和国投新集公司试验中心的高压电气试验,由淮北中成检测有限公司对钢丝绳性能参数进行了检验,并有相关试验报告。罐笼和箕斗提升系统分别于2010年4月和2010年11建成并投入使用,运行至今未发现任何问题。二、运输系统1、煤流运输系统煤流运输路线: 111303工作面111303顺槽胶带机13-1采区上山胶带机北翼主运胶带机主井装载煤仓主井提升箕斗地面生产系统选煤厂外运煤仓。原煤运输整套系统已于2012年2月底投入使用,目前系统运行正常。2、矸石胶带运输系统矸石胶带运输系统是由掘进工作面链板机或胶带机运至采区矸石仓(或直接搭接到矸石胶带机或用矿车经井下翻罐笼)经北翼矸石胶带机、井下矸石缓冲仓、主运矸石胶带机、井底矸石仓、副井矸石箕斗至地面排矸系统。此套系统已于2010年11月25日投入使用,目前系统运行正常。3、辅助运输系统轨道运输:地面、井下辅助运输系统采用窄轨道运输,轨距900mm,地面采用轨型30Kg/m,井下采用38Kg/m或30Kg/m轨道。运输方式采用15台型号为CTL8/9GB和CTY5/9GB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牵引MGC1.7-9型(1.5t)矿车或MLC3-9(MLC1.5-9)材料车等车辆运输材料、设备和矸石,地面、井下设有充电硐室。井下生产的矸石矿车经副井罐笼提升至地面,编组后经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牵引运到翻车机房,利用2JK-2/30E型双滚筒矿用提升机提升系统经斜面双钩双车提升卸矸架进行排矸。主要斜巷辅助运输:在中央(13-1)采区轨道上山斜巷安装一部JKB-32.2/31.5P型单绳缠绕式防爆变频提升机担负提矸石、大件和材料的任务。该绞车滚筒直径3m,宽度2.2m,钢丝绳最大静张力及最大静张力差135kN,配防爆电动机,630kW,提升速度3.6m/s。已通过安徽省煤矿矿用产品检测中心的安全性能测试,各项检测结果符合要求。该系统已于2011年12月投入使用至今运行正常。三、供电系统本矿井2回路110kV电源分别取自颍上花园和邢集220kV区域变电所,距离分别为19.4km和35km,已建成使用。每一回路电源能满足井上下生产供电需要。地面供电系统:工业场地内建 110kV 变电所一座,矿井110kV变电所设于工业场地东部,进出线较为方便,并且接近矿井用电负荷中心。110kV变压器室外安装,其余设备室内布置。变电所设10kV配电室、主控制室、110kV配电装置室、无功补偿电容室、消弧线圈室等。在10kV开关室、主控制室下设电缆夹层。110KV变电所装备7个间隔GIS全封闭组合电器、SZ9-31500/KVA主变压器两台、KYN28-12型开关柜62台、动态滤波补偿装置一套;变电所采用NSP-2000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实现对开关的遥信、遥测、遥控、遥调等功能。通过了有资质的检测试验单位检测试验,并有相关试验报告。110KV变电所于2006年8月份投入使用,运行稳定,可实现无人值守。井下供电系统: 矿井井下在-967m井底车场设一座中央变电所,下井电缆选用MYJV42-10KV 3x185交联阻燃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粗钢丝铠装电力电缆4根,经副井井筒敷设至967m中央变电所,分别引自110KV变电所10KV开关柜11#、12#、13#、14#柜。正常情况下,中央变电所四段母线分段运行。通过了有资质的检测试验单位检测试验,并有相关试验报告。井下中央变电所于2010年11月份投入使用,运行稳定。四、压风系统压风系统由地面压风机和井下管网组成。地面压风机房安装3台离心式空气压缩机,型号510DA3,Q=150m3/min,P=0.8Mpa。配ASCK-S2A02型异步电动机,功率750KW,转速2970r/min,电压10KV,电流50.5A。正常情况下2台工作,1台备用,1趟总压风管从副井井筒敷设下井。井下主管路规格D325聚氯乙烯复合钢管,主干管按矿井中央区内最远采区的送风距离来考虑,通过井底车场向各个采掘头面输送压风,完全能够满足矿井的用风。压风机房设微机监控系统,对每台压风机、拖动电机、给水以及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控制和检测,并对压风机运行过程中各故障进行报警、分析、记录等。压风系统2008年7月底安装完成投入使用,运行状态良好,并按规定每年进行一次性能测试和探伤检验,各项检测结果符合要求。五、供水系统矿井设水源井6座,每座水源井设深井泵房1座,矿井设输水管1根,连接6座水源井,经由管径为De315钢塑复合输水管向工业场地内2座日用消防水池供水,每个日用消防水池1000m3,其中内储消防水量756m3。日用消防泵房内设2台高压给水泵(1用1备)、3台低压给水泵(2用1备),高压给水泵型号为uFCKSL80-250、Q=50m3/h、H=80m、N=22kW,低压给水泵型号为uFCKSL150-200,Q=160m3/h、H=50m、N=37kW。经日用消防泵房分别向井下、地面管网系统供水。井下消防用水和生产用水由生产水池或矿井水处理站经过副井上口减压装置及副井井筒管路下井,进入井下供水管网系统。地面日用消防用水,经日用消防泵房向地面车间和生活设施直接供水。供水系统于2006年2月投入使用,运行良好。六、供热系统工业场地内设有锅炉房1座,安装4台SZL10-1.25-A型蒸汽锅炉,均通过了有资质单位性能测试。冬季3台运行,夏季1台蒸汽锅炉运行,供热系统于2007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运行状况良好。七、排水系统井下排水系统:1、井下中央水泵房井下-967m水平中央水泵房内设置MDS420-96A12型水泵5台,2台工作,2台备用,1台检修。单台流量为420m3/h,扬程1079.7m,配套防爆型电动机2240kW、1480r/min;正常涌水时2台工作,最大涌水时4台工作。排水管选用D325无缝钢管4趟。中央水泵房有2个安全出口,管子道与副井连通,管子道上口位于副井马头门之上14m处,发生水患时,人员可通过管子道经副井井筒撤出,通往井底车场出口处安装有防水密闭门,泵房与水仓间有控制阀门。2011年12月13日对永久排水系统分别进行单台和五台水泵排水的联合试运转及性能测试,联合排水试验结果的各项测试参数符合设计要求。2、-967m井底永久水仓中央永久水仓由内水仓和外水仓组成,永久水仓总容积为5353m3; 3、主排水能力根据矿勘探地质报告,建议开采513-1煤层时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97m3/h,最大涌水量832m3/h,矿中央水泵房正常排水时2台工作,正常排水量为840m3/h,最大排水时4台工作,最大排水量1680m3/h。永久水仓容积和矿井排水能力及排水管管径完全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的各项要求。地面排水系统: 井口标高+27.70m,工业广场地势平坦,地表水防洪工程以填高场地。汛期编制了雨季三防应急措施,工广地面水经排水沟及雨水泵房,及时排至工广外自流到济河。工业场地建雨水泵房1座,雨水泵房内设电泵2台,型号为100QW100-12.5,Q=100m3/h,H=12.5m,N=7.5KW。另设净水池一座,内设电泵2台,型号为100QW872815,Q=87m3/h,H=28m,N=15KW。八、人员定位系统矿井采用KJ133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调度室设人员定位系统地面中心站,配备显示设备,系统主机采用双机备份,24小时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用主机在5分钟内投入工作。中心站双路供电,并配备不小于2小时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在副井井上、下口设矿用本安型无线收发器;中央(13-1)采区入口、首采工作面上、下风巷入口、所有掘进工作面入口等重点区域均设矿用本安型无线收发器;在井下主水泵房及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爆破材料库等限制人员进入的限制区域均设矿用本安型无线收发器;在北翼轨道石门、中央(13-1)采区回风上山(二)等主要人流巷道分支处设置矿用本安型无线收发器。在井下中央(13-1)采区避难硐室、设置定位分站和电源箱各1台,在避难硐室出入口各设置定位收发器1台;在111303工作面的移动救生舱外设定位分站和电源箱各1台,在各救生舱的生存室出入口各设定位收发器1台。该系统已于2011年6月份建成,系统三证齐全,目前系统运行良好,符合国家对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建设的要求,主要建设依据为: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及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矿井调度室设有人员定位系统地面中心站,配备显示设备,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系统24小时在矿调度室值班。系统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定位精度高,做到了系统的及时维护和升级改造,保障了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系统按规定设置了井下分站和基站,能够准确掌握井下人员动态分布情况和采掘工作面人员数量。系统取得了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定位分站、基站等相关设备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矿所有入井人员均携带了人员识别卡,在矿井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均设置了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巷道分支处均设置了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在矿井的紧急避险设施入口和出口应分别设置人员定位系统分站,对出、入紧急避险设施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测。九、通信联络系统通信信息系统于2011年11月正式与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及各矿的通信网成功联通。行政通讯采用HiPath 4000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800线,双套电源、双套CC,主要用于行政办公通信,与调度通信系统及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可以互拔通信。生产调度通信采用江西联创通信有限公司生产的DDK-6型数字程控调度交换系统,主要用于矿井调度通信,可与行政通信系统及井下无线通讯可以互拔通信。容量配置400门,中继30路,并可平滑扩容;以176路为基本模块叠加,一套系统主控最多可带28个基本模块,调度模块为136路;井下无线通讯选用济南蓝动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的最新wifi技术产品。该系统主要由一套核心交换机、井下信号基站及手持电话组成。信号基站能够达到单向信号覆盖400米,并能够实现吵杂环境噪声过滤、急呼等功能。可与行政通信、生产调度通信网络系统互拔通信。行政通信、生产调度通信网络系统及井下无线通讯已于2011年11月安装调试成功并投入使用,系统安全、稳定、可靠,满足安全生产通信需要。矿安装了有线调度电话系统。井下电话机使用了本质安全型。建设了无线通信系统,安装的无线通信系统实现了与调度电话的互联互通。在矿井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以及采掘工作面和采区、水平最高点,安设了电话。紧急避险设施内、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地方,均安装了直通矿井调度室的电话。机房及入井通信电缆的入井口处具有防雷接地装置及设施。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均按规定安装了固定电话。井下基站、基站电源、电话、广播音箱均设置在便于观察、调试、检验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地点。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的配套设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均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无 十一、预验收结论通过现场预验收,我们认为:主井提升系统、副井提升系统、井上下供电系统、压风系统、供水系统、供热系统、排水系统等均已完成,且设备选型先进、合理,机电运输等设备在单机试运行时,未发现任何问题,满足联合试运转要求,同意验收,可以进行联合试运转。矿井及选煤厂项目联合试运转预验收专业组人员(机电运输专业组)2012年 月 日姓 名 职务/职称单 位组长 成员(三)防治水专业预验收意见书矿首先开采13-1煤层和11-2煤层,根据井田煤炭勘探报告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一)防治水机构与制度建设系统我矿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之要求,建立了矿防治水组织机构,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