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复习的几个问题.ppt_第1页
高三物理复习的几个问题.ppt_第2页
高三物理复习的几个问题.ppt_第3页
高三物理复习的几个问题.ppt_第4页
高三物理复习的几个问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三物理复习的几个问题 2 名言导航 教师的工作决定着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决定着一些家庭的痛苦和欢乐 决定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邵守义 3 提纲 二 物理学科高考的命题原则简介 一 物理学科高考 十五 课题研究结论简介 三 近年来高考物理学科的命题特点 四 高考试题研究 赏析 五 从高考阅卷中反应的学生易犯的典型错误 六 高三复习教学建议 4 高考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 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 高考除了具有为高校选拔合适人才 以考促学等教育功能之外 还具有维护社会公平 保障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流动等社会功能 一 物理学科高考 十五 课题研究结论简介 八五 课题 题型功能 能力要求 难度和区分度控制研究 九五 课题 高考物理学科试卷的能力结构效度研究 十五 课题 物理学科高考命题如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5 1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复杂而艰难的工作 不能把它等同于某种知识的传授或某种技能的培训 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所以艰难 是因为创新精神不可能简单地 清楚地归结为甲 乙 丙等几条 只要掌握了或严格按这几条去做了 创新能力就自然具备了 痛苦 学习很难培养创新精神 更不可能显示出创造力 给学生自由支配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基本条件 6 2 试题是否有利于考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不在于试题的形式 而要看试题的内容 综合能力测试题 研究性试题 探索性试题 信息题等等 其中有些试题比较有效 有些试题可能流于形式 起不到考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7 3 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考生显示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经过几年有针对性的对高中学生进行科研测试和对高考试题答卷的分析 认为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首先应落在考查考生的 独立思考能力 上 不是看考生能否记得或能否复述在中学里学过的物理知识 也不是看考生是否会做他们在中学里所做过的大量的物理习题 而是要看学生能否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处理或解决某些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8 这类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就是通常所说的 生题 或 新题 生题 或 新题 表现为试题涉及的情景对考生是 生的 或 新的 或要处理的问题对考生是 生的 或 新的 或处理问题的方法对考生是 生的 或 新的 或几种情况都有 但处理这类问题所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都是学生学过的 是 不超纲 的 甚至是熟悉的 9 4 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显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其它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物理学与其它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结合 渗透 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是物理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广阔天地 一个实际问题 包括经过简化后的实际问题 往往要求考生通过阅读 分析试题给出的文字 包括图形 描述 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发现 找出需要解决的物理问题 独立地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应用自己已有的物理知识把问题解决 这样有利于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有利于学生显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0 不论试题涉及的知识较多或不多 都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分析能力 综合应用能力 在求解过程中 考生要主动地从自己的知识库中去调动可用于解决试题的知识 包括数学 作图等工具 有的实际问题的文字叙述难免稍长一点 考生应通过审题找到问题的关键 考生要有审题的勇气 不要望而生畏 这也是一种素质 有的实际问题 可能会涉及一些与应用有关的常识或其他学科的知识 这种知识或是大部分考生都是知道的 或在试题中有所交代 一般不会成为难点 难的仍是应用物理规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11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加强综合性 应用性内容 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 这是在课程 教学中注入素质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 高考命题应注意转变传统的学科体系观念 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 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引导学生关心社会 关心未来 这是实现高考命题改革与中学教育 教学观念改革的结合 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12 5 发现问题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它反应了一个人的洞察力和灵活性 当把遇到的事或物与已知的事或物进行比较 发现与已知的事或物的相似性的同时又发现不相似性时 就可能发现问题 当根据遇到的事或物所给出的性质 条件进行逻辑推理而得出矛盾时 你可能发现问题 有时凭在己有水平上的直觉 也能发现问题 13 有的试题要考生求什么都未十分明确提出 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和独立思考自己去发现 寻找 因而试题带有某种探索或研究的成份 虽然试题的文字叙述中不一定有 探索 两字 试题要求学生的思维具有严密性 全面性 是一种发散的思维 测试结果表明 考生对这类试题的适应性很差 虽然试题涉及的知识是知道的 即使有未知的 试题都作了交代 考生的困难是发生在独立思考的能力上 14 6 把未知的情景与某己知情景对比 找出未知情景与已知情景中对应的量 从而把己知情景的规律用来分析 处理未知情景 这是一种类比思维 在学习物理和研究物理的过程中 类比思维有利于显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类比思维的基础是具有理解得比较准确 可用于类比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 注意积累是十分重要的 15 1 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 有助于中学教学 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测试结果反映命题意图的实现程度 试卷设计体现 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 的要求 考查学科的主体内容 即中学重点内容和与大学学习相关密切的内容 反映学科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 二 物理学科高考的命题原则 16 2 关于试卷 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学科思维能力 考查内容具有合理的覆盖面和比例 题型比例配置适当 题目难 中 易比例合理 3 5 2 有效地控制试卷难度 控制试卷长度 中等水平的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卷 试题科学 规范 测试目标明确 17 3 关于试题 题目的立意 情境 设问的角度及方式科学 可信 新颖 灵活 题目表述方式合理 有效 题干及设问准确 简洁 难度合理 有较好的区分度 注重与高科技的联系 注重了生活实际与理论的联系 4 关于选择题 题干围绕一个中心 选项和题干的关系一致 干扰项有效 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 各选项的结构 长度大体一致 正确选项分布均匀 18 5 关于非选择题 题目设计体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 考查主要的 重要的 较高层次的学科能力 答题量与赋分值合理 19 1 试题的作用 推测考生的能力 2 试题的定义试题的基本定义 在教育测试中 试题是一个测量单元 它具有刺激情境和对于应答形式的规定 它的目的是要获得被试者的应答 并根据应答对考生的某些能力进行推测 首先 试题是一个测量单元 关注的是试题的测量功能 测量就要定量化 任何一道试题都要对考生的表现进行赋分 否则 就不可能对考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推测 6 命题相关技术 20 其次 试题具有刺激情境和对于应答形式的规定 是指考生的能力表现具有环境依赖性 命题者必须创造一个让考生的能力得以表现的环境 试题的刺激情境 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 此外 考生对于试题应答 必须按照试题的要求进行 这就是设问的功能 第三 根据应答对考生的某些能力进行推测 说明了试题的根本目的 能力是理论上的概念 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式来推测某一能力的存在以及考生展示这一能力的相对程度 试题就起到这一作用 这就是试题的功能 如果一个试题的刺激情境不能提供推测某一能力的数据 或者试题没有明确的要测量的能力 就不能称之为试题 21 3 试题的基本要素 1 测量目标测量目标又称立意 试题测量哪一种或两种认知目标 知识和能力 完成这些认知目标需要涉及哪些学科的知识内容 这是试题的第一要素 缺失了这一要素 试题就缺失了灵魂 失去了测量的意义 达不到考试的目的 对测试目标的要求 a 目标明确和准确 具有层次性和相关性 完整性独立性 重点突出 b 正确实现考试目的 体现能力考查 c 注重与中学素质教育相衔接 22 2 情境材料情境材料也是试题的基本要素 它的作用是对考生进行刺激 产生让考生表现某种能力的环境 情境材料实现测量目标的介质 关系着立意的表达程度 对情境材料的要求 a 服从测试目标 根据目标取舍剪裁知识内容 避免无用信息 b 贴近考生生活 贴近社会 贴近时代 c 科学 新颖 有一定的信息量和深度 23 3 设问设问就是对应答的规定 情境材料对考生的刺激可能是多方面的 多样的 考试不可能将考生所反应多写出来 时间不允许也没必要 我们只需要考生将我们期望能够推测的能力反应出来即可 因此 必须通过设问来引导考生作出规定的答案 好的设问能恰当地引导考生表现出期望的行为 反之 就会出现其他非期望的行为 不能实现要测试的能力 因此 一道好的试题 恰当的设问是非常关键的 对设问的要求 a 语言准确 简明通俗 b 方式新颖 恰当巧妙灵活c 根据情境选编 围绕目标设问 24 4 答案及评分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是判断考生能力的依据 也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及评分参考制定的好坏直接影响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对答案及评分参考的要求 a 单项选择题答案要唯一具有排他性 b 主观题答案与评分参考关系要一致 答案符合要求 评分参考应明确给分的方法 c 主观题评分参考要鼓励考生的创造性 评分细则可操作性强 易于控制误差 25 三 近年来高考物理学科的命题特点 1 立足基础 回归课本 推陈出新高考物理近年来特别注意立足基础知识的考查 回归课本 推陈出新表现得很明显 2 关注热点 注重实际 体现创新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 它与生产 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凸现sts精神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是高考物理学科一贯重视的原则 尤其是近几年表现得更为突出 取材源于日常的生产 生活 学习过程 26 3 给予信息 设置情景 考查能力近年来 高考物理试卷中出现了考题立意高 选材活 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的试题 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 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分析推理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7 4 加强实验 重视实践 突出设计实验题在高考物理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高考物理力图通过在笔试的形式下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同时 也希望通过考查一些简单的 设计性的实验来鉴别考生独立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 28 5 研究高考试题 把握复习重点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1 07 08 09 10 11年各地高考计算题分析 2 07 08 09 10 11年四川高考计算题分析 3 07 08 09 10 11年重庆高考计算题分析 4 07 08 09 10 11年高考题命题背景分析 29 表1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计算题统计表计算题统计表 1 07 08 09 10 11年各地高考试算题分析 30 表2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计算题统计表计算题统计表 31 表3 2009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计算题统计表计算题统计表 电磁流量计 全国卷 电阻温度系数电阻定律 粒子在有界磁场临界问题数学难 北京 重庆 重力加速度反常 系于弹簧带电小球匀强电场和重力场中运动 含容电路中带电粒子在电容器内的运动电磁感应 32 表4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计算题统计表计算题统计表 带电小球在匀强电场和重力场中的运动电功率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综合 全国卷 33 表5 2011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计算题统计表计算题统计表 全国卷 带电微粒在分区电场磁场中运动情景较繁 以商场手推车相碰为背景 力学知识综合 常规 带电粒子在分区电场磁场中运动数学运算技巧强 电磁感应中杆模型 力电综合 以交通事故为背景材料 牛顿定律简单应用 以跑步机为背景材料 电磁感应简单应用 匀变速直线 34 统计 1 运动学 匀变速运动规律 6 2 牛顿运动定律 3 3 圆周运动 平抛运动 4 4 天体运动 4 5 动量和能量 22 6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6 7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10 8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 组合场中的运动 9 9 电磁感应 11 35 2 07 08 09 10 11年四川高考计算题分析 36 37 四川11 24 38 3 07 08 09 10 11年重庆高考计算题分析 39 40 41 重庆07 23 42 2011重庆试题15 某汽车后备箱内安装有撑起箱盖的装置 它主要由气缸和活塞组成 开箱时 密闭于气缸内的压缩气体膨胀 将箱盖顶起 如题15图所示 在此过程中 若缸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 忽略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 则缸内气体a 对外做正功 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b 对外做正功 内能增大c 对外做负功 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d 对外做负功 内能减小答案 a 难度系数0 62 生活中的物理 4 07 08 09 10 11年高考题命题背景 情景分析 43 2007重庆试题17 为估算池中睡莲叶面承受出滴撞击产生的平均压强 小明在雨天将一圆柱形水杯置于露台 测得1小时内杯中水上升了45mm 查询得知 当时雨滴竖直下落速度约为12m s 据此估算该压强约为 设雨滴撞击睡莲后无反弹 不计雨滴重力 雨水的密度为1 103kg m3 a 0 15pab 0 54pac 1 5pad 5 4pa 难度0 2958 生活中的物理 44 2011重庆试题23 有人设计了一种可测速的跑步机 测速原理如题23图所示 该机底面固定有间距为d 长度为l的平行金属电极 电极间充满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且接有电压表和电阻r 绝缘橡胶带上镀有间距为d的平行细金属条 磁场中始终仅有一根金属条 且与电极接触良好 不计金属电阻 若橡胶带匀速运动时 电压表读数为u 求 1 橡胶带匀速运动的速率 2 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 3 一根金属条每次经过磁场区域克服安培力做的功 生活中的物理 45 2009重庆试题24 探究某种笔的弹跳问题时 把笔分为轻质弹簧 内芯和外壳三部分 其中内芯和外壳质量分别为m和4m 笔的弹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把笔竖直倒立于水平硬桌面 下压外壳使其下端接触桌面 见图a 由静止释放 外壳竖直上升至下端距桌面高度为h1时 与静止的内芯碰撞 见图b 碰后 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上升到外壳下端距桌面最大高度为h2处 见图c 设内芯与外壳的撞击力远大于笔所受重力 不计摩擦与空气阻力 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 外壳与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 2 从外壳离开桌面到碰撞前瞬间 弹簧做的功 3 从外壳下端离开桌面到上升至h2处 笔损失的机械能 来源于生活中的游戏 46 2010重庆试题24 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 手握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 绳的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的小球 甩动手腕 使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当球某次运动到最低点时 绳突然断掉 球飞行水平距离d后落地 如图所示 已知握绳的手离地面高度为d 手与球之间的绳长为 重力加速度为g 忽略手的运动半径和空气阻力 1 求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和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2 问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多大 3 改变绳长 使球重复上述运动 若绳仍在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断掉 要使球抛出的水平距离最大 绳长应为多少 最大水平距离为多少 来源于生活中的游戏 47 2007重庆试题22建造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高将长百米 重千余吨的钢梁从江水中吊起 如图2 施工时采用了将钢梁与水面成一定倾角出水的起吊方案 为了探究该方案的合理性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两个模拟实验 研究将钢板从水下水平拉出 实验1 和以一定倾角拉出 实验2 的过程中总拉力的变化情况 必要的实验器材有 钢板 细绳 水盆 水 支架 刻度尺 计时器和等 根据实验曲线 如图3 实验2中的最大总拉力比实验1中的最大总拉力降低了 钢板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根据分子动理论 实验1中最大总拉力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可能导致测量拉力的实验误差的原因有 读数不准 钢板有油污 等等 答出两个即可 图2 来源于教材中演示实验 48 2010重庆试题25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研究 他们在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内径为d的圆柱形玻璃杯 杯口上放置一直径为3d 2 质量为m的匀质薄圆板 板上放一质量为2m的小物块 板中心 物块均在杯的轴线上 物块与板间动摩擦因数为 不计板与杯口之间的摩擦力 重力加速度为g 不考虑板的翻转 1 对板施加指向圆心的水平外力f 设物块与板间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 若物块能在板上滑动 求f应满足的条件 2 如果对板施加的指向圆心的水平外力是作用时间极短的较大冲击力 冲量为i i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物块从板上掉下 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掉下时的位移s为多少 根据s与i的关系式说明要使s更小 冲量应如何改变 来源于教材演示应验 49 2008重庆试题23 16分 滑板运动是一项非常刺激的水上运动 研究表明 在进行滑板运动时 水对滑板的作用力fx垂直于板面 大小为kv2 其中v为滑板速率 水可视为静止 某次运动中 在水平牵引力作用下 当滑板和水面的夹角 37 时 题23图 滑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相应的k 54kg m 入和滑板的总质量为108kg 试求 重力加速度g取10m s2 sin37 取3 5 忽略空气阻力 1 水平牵引力的大小 2 滑板的速率 3 水平牵引力的功率 来源于体育运动中的物理 50 2009重庆试题23 2009年3月29日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获得了世界锦标赛冠军 这引起了人们对冰壶运动的关注 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一次滑行可简化为如下过程 如题23图 运动员将静止于o点的冰壶 视为质点 沿直线ao 推到a点放手 此后冰壶沿ao 滑行 最后停于c点 已知冰面与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冰壶质量为m ac l co r 重力加速度为g 1 求冰壶在a点的速率 2 求冰壶从o点到a点的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冲量大 3 若将bo 段冰面与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 原只能滑到c点的冰壶能停于点o 求a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 来源于体育运动中的物理 51 2007重庆试题24 飞行时间质谱仪可通过测量离子飞行时间得到离子的荷质比q m 如图1 带正电的离子经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进入长度为l的真空管ab 可测得离子飞越ab所用时间t1 改进以上方法 如图2 让离子飞越ab后进入场强为e 方向如图 的匀强电场区域bc 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返回b端 此时 测得离子从a出发后飞行的总时间t2 不计离子重力 忽略离子源中离子的初速度 用t1计算荷质比 用t2计算荷质比 离子源中相同荷质比离子的初速度不尽相同 设两个荷质比都为q m的离子在a端的速度分别为v和v v v 在改进后的方法中 它们飞行的总时间通常不同 存在时间差 t 可通过调节电场e使 t 0 求此时e的大小 难度0 34 来源于现代科技应用 52 2008重庆试题24 题24图中有一个竖直固定在地面的透气圆筒 筒中有一劲度为k的轻弹簧 其下端固定 上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薄滑块 圆筒内壁涂有一层新型智能材料 er流体 它对滑块的阻力可调 起初 滑块静止 er流体对其阻力为0 弹簧的长度为l 现有一质量也为m的物体从距地面2l处自由落下 与滑块碰撞后粘在一起向下运动 为保证滑块做匀减速运动 且下移距离为2mg k时速度减为0 er流体对滑块的阻力须随滑块下移而变 试求 忽略空气阻力 1 下落物体与滑块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 滑块向下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3 滑块下移距离d时er流体对滑块阻力的大小 53 2008重庆试题25 题25图为一种质谱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在以o为圆心 oh为对称轴 夹角为2 的扇形区域内分布着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 对称于oh轴的c和d分别是离子发射点和收集点 cm垂直磁场左边界于m 且om d 现有一正离子束以小发散角 纸面内 从c射出 这些离子在cm方向上的分速度均为v0 若该离子束中比荷为q m的离子都能汇聚到d 试求 1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提示 可考虑沿cm方向运动的离子为研究对象 2 离子沿与cm成 角的直线cn进入磁场 其轨道半径和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3 线段cm的长度 来源于现代科技应用 54 2009重庆试题25 如题25图 离子源a产生的初速为零 带电量均为e 质量不同的正离子被电压为u0的加速电场加速后匀速通过准直管 垂直射入匀强偏转电场 偏转后通过极板hm上的小孔s离开电场 经过一段匀速直线运动 垂直于边界mn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已知ho d hs 2d mnq 90 忽略粒子所受重力 1 求偏转电场场强e0的大小以及hm与mn的夹角 2 求质量为m的离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3 若质量为4m的离子垂直打在nq的中点s1处 质量为16m的离子打在s2处 求s1和s2之间的距离以及能打在nq上的正离子的质量范围 来源于现代科技应用 55 2010重庆试题23 16分 法拉弟曾提出一种利用河流发电的设想 并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两块面积均为s的矩形金属板 平行 正对 竖直地全部浸在河水中 间距为d 水流速度处处相同 大小为v 方向水平 金属板与水流方向平行 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为b 水的电阻率为 水面上方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通过绝缘导线和电键k连接到金属板上 忽略边缘效应 求 1 该发电装置的电动势 2 通过电阻r的电流强度 3 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 来源于现代科技应用 56 2011重庆试题25 某仪器用电场和磁场来控制电子在材料表面上方的运动 如题25图所示 材料表面上方矩形区域pp n n充满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 宽为d 矩形区域nn m m充满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为b 长为3s 宽为s nn 为磁场与电场之前的薄隔离层 一个电荷量为e 质量为m 初速为零的电子 从p点开始被电场加速经隔离层垂直进入磁场 电子每次穿越隔离层 运动方向不变 其动能损失是每次穿越前动能的10 最后电子仅能从磁场边界m n 飞出 不计电子所受重力 1 求电子第二次与第一次圆周运动半径之比 2 求电场强度的取值范围 3 a是的中点 若要使电子在a m 间垂直于am 飞出 求电子在磁场区域中运动的时间 来源于现代科技应用 57 2008重庆试题19 题19图是一个圆柱体棱镜的截面图 图中e f g h将半径om分成5等份 虚线ee1 ff1 gg1 hh1平行于半径on on边可吸收到达其上的所有光线 已知该棱镜的折射率n 5 3 若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并覆盖om 则光线 58 2010重庆试题20 如图所示 空气中有一折射率为的玻璃柱体 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 半径为r的扇形oab 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 以45 入射角照射到oa上 ob不透光 若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上的光 则圆弧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 答案 b 难度0 29 来源于08年高考变式 59 2006重庆试题22 如图示 半径为r的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 小球a b质量分别为m m 为待定系数 a球从左边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 与静止于轨道最低点的b球相碰 碰撞后a b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均为r 4 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 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 1 待定系数 2 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a b小球各自的速度和b球对轨道的压力 3 小球a b在轨道最低处第二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 并讨论小球a b在轨道最低处第n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 60 2007重庆试题25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实验装置 用来研究碰撞问题 其模型如题25图所示不用完全相同的轻绳将n个大小相同 质量不等的小球并列悬挂于一水平杆 球间有微小间隔 从左到右 球的编号依次为1 2 3 n 球的质量依次递减 每球质量与其相邻左球质量之比为k k 1 将1号球向左拉起 然后由静止释放 使其与2号球碰撞 2号球再与3号球碰撞 所有碰撞皆为无机械能损失的正碰 不计空气阻力 忽略绳的伸长 g取10m s2 设与n 1号球碰撞前 n号球的速度为vn 求n 1号球碰撞后的速度 若n 5 在1号球向左拉高h的情况下 要使5号球碰撞后升高16h 16h小于绳长 问k值为多少 难度0 12 61 2008重庆试题25 题25图为一种质谱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在以o为圆心 oh为对称轴 夹角为2 的扇形区域内分布着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 对称于oh轴的c和d分别是离子发射点和收集点 cm垂直磁场左边界于m 且om d 现有一正离子束以小发散角 纸面内 从c射出 这些离子在cm方向上的分速度均为v0 若该离子束中比荷为q m的离子都能汇聚到d 试求 1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提示 可考虑沿cm方向运动的离子为研究对象 2 离子沿与cm成 角的直线cn进入磁场 其轨道半径和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3 线段cm的长度 62 2009重庆试题25 如题25图 离子源a产生的初速为零 带电量均为e 质量不同的正离子被电压为u0的加速电场加速后匀速通过准直管 垂直射入匀强偏转电场 偏转后通过极板hm上的小孔s离开电场 经过一段匀速直线运动 垂直于边界mn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已知ho d hs 2d mnq 90 忽略粒子所受重力 1 求偏转电场场强e0的大小以及hm与mn的夹角 2 求质量为m的离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3 若质量为4m的离子垂直打在nq的中点s1处 质量为16m的离子打在s2处 求s1和s2之间的距离以及能打在nq上的正离子的质量范围 63 2007重庆试题22建造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高将长百米 重千余吨的钢梁从江水中吊起 如图2 施工时采用了将钢梁与水面成一定倾角出水的起吊方案 为了探究该方案的合理性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两个模拟实验 研究将钢板从水下水平拉出 实验1 和以一定倾角拉出 实验2 的过程中总拉力的变化情况 必要的实验器材有 钢板 细绳 水盆 水 支架 刻度尺 计时器和等 根据实验曲线 如图3 实验2中的最大总拉力比实验1中的最大总拉力降低了 钢板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根据分子动理论 实验1中最大总拉力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可能导致测量拉力的实验误差的原因有 读数不准 钢板有油污 等等 答出两个即可 图2 64 2008重庆试题20 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 s和9km s 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 题20图 在一次地震中 震源地地震仪下方 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s开始振动 则a p先开始振动 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b p先开始振动 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c h先开始振动 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d h先开始振动 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来源于08 5 12汶川地震 65 2009重庆试题17 据报道 嫦娥一号 和 嫦娥二号 绕月飞行器的圆形轨道距月球表面分别约为200km和100km 运动速率分别为v1和v2 那么v1和v2的比值为 月球半径取1700km 来源于嫦娥工程 66 2009重庆试题23 2009年3月29日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获得了世界锦标赛冠军 这引起了人们对冰壶运动的关注 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一次滑行可简化为如下过程 如题23图 运动员将静止于o点的冰壶 视为质点 沿直线ao 推到a点放手 此后冰壶沿ao 滑行 最后停于c点 已知冰面与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冰壶质量为m ac l co r 重力加速度为g 1 求冰壶在a点的速率 2 求冰壶从o点到a点的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冲量大 3 若将bo 段冰面与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 原只能滑到c点的冰壶能停于点o 求a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 67 2011重庆试题16 核电站核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碘131和铯137 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 会释放 射线 铯137是铯133的同位素 半衰期约为30年 发生衰变时会辐射 射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碘131释放的 射线由氦核组成b 铯137衰变时辐射出的 光子能量小于可见光光子能量c 与铯137相比 碘131衰变更慢d 与铯133和铯137含有相同的质子数答案 d 来源于11 3 11日本福岛核电泄露 68 2011重庆试题21 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 每过n年 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 如题21图所示 该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比为 答案 b 难度0 39 来源于11年5月天文现象 七星连珠 69 2011重庆试题24 如题24图所示 静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辆手推车沿一直线排列 质量均为m 人在极短的时间内给第一辆车一水平冲量使其运动 当车运动了距离l时与第二辆车相碰 两车以共同速度继续运动了距离l时与第三车相碰 三车以共同速度又运动了距离l时停止 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恒为车所受重力的k倍 重力加速度为g 若车与车之间仅在碰撞时发生相互作用 碰撞时间很短 忽略空气阻力 求 1 整个过程中摩擦阻力所做的总功 2 人给第一辆车水平冲量的大小 3 第一次与第二次碰撞系统动能损失之比 来源于11年动车相撞事故来源于生活实际 70 重要观点 1 高考是有规律的 高考试题的研究是大有作为的 2 物理高考试题的背景多取材于 生活中的物理游戏中的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现代科技中的物理 3 要特别关注当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4 要特别关注本地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71 友情提示 1 多学习 大力研究 改编试题2 多思考 尝试自编试题3 多交流 互助共同进步4 试题的使用 72 16 2010年2月26日 中国女子冰壶队以12比6的比分战胜瑞士队 夺得温哥华冬奥会女子冰壶铜牌 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夺得冬奥会集体项目奖牌 如图 当无法用眼睛直接确定哪只冰壶离圆心o更近时 需用一种仪器来判断 该仪器可绕过圆心的竖直轴转动 另一端p接一个压力传感器 其原理如图所示 压力传感器r的阻值随压力变化的函数式为r r0 kf k 0 下列说法正确是a p过冰壶a的过程中电表的读数先减小后增大b p过冰壶a的过程中电源的总功率一定一直不变c p过冰壶a的过程中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先增大后减小d 若p过冰壶a的过程中最大电流较大 则a离圆心较近 a为得分壶 2010年重庆一中高2010级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2010 5 73 17 被称为 光纤之父 的华裔物理学家高锟 由于在光纤传输信息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两位美国科学家共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纤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 某光纤内芯的折射率为 外套的折射率为 其剖面如图所示 在该光纤内芯和外套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60 为保证从该光纤一端入射的光信号都不会进入外套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0年重庆一中高2010级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2010 5 74 23 16分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下午15时36分 在距月球表面100km的圆轨道上运行的质量为1 2 103kg 连同燃料 的 嫦娥一号 卫星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控制下发动机点火 在极短的时间内以4 92km s的速度 相对月球表面 向前喷出质量为50 的气体后 卫星减速 只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下落 最后成功撞击到月球东经52 36度 南纬1 50度的预定的丰富海区域 实现了预期目标 为中国探月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已知月球的半径r 1 7 103km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1 8m s2 求 1 嫦娥一号 在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 2 若忽略卫星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的变化 求 嫦娥一号 撞击到月球表面时的速度 2010年重庆一中高2010级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2010 5 75 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 依据 考试说明 不拘泥于教材 在继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在密切联系考生生活实践和社会实际 综合考查各学科基础知识 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的同时 注重了对考生基本科学素养的考查 考查物理的核心思维方法和重要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试题难度适中 无偏题 怪题和超纲题 从命题的指导思想上来看 命题者想了很多办法降低试题难度 尽力使 题海战术 不再成为物理备考的有效的方法 这种变化趋势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给下一年的高考有效备考 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整体分析 76 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 注重对考生五种基本能力的考查 命题者通过试卷中的三个减少 三个提高即 适当减少文字量和设问个数 提高对思维层次和品质的要求 适当减少繁杂运算量 提高对数理结合思想 物理模型构建能力的要求 适当减少考生熟知信息 题型的给予 提高对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新情境 新问题的要求 真正把 考能力 落到了实处 试题做到了稳中有变 变中有新 内容贴近时代 贴近生活 贴近考生实际 梯度合理 难度适中 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77 1 高度遵循考试大纲 不论是能力要求 知识考点 还是试卷结构 形式都与考试大纲 样题完全吻合 这样十分有利于中学物理的教学 2 试卷结构稳定 设问坡度平缓 整体难度适中 较去年相比难度略有降低 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平稳过度和推进 3 全面考查基础知识 并注重主干知识及其知识面的考查 考点分布合理 力学 电学内容仍各占总分的40 左右 热光原占总分的20 4 联系生活 科技 突出应用 例如第17题闪电过程中的电荷转移 第19题 嫦娥一号 探月卫星发射后的轨道转移 第23题多用电表的使用 第26题装甲车和战舰采用多层钢板增加抵御能力等题目 均是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 现代科技中的问题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8 认真分析高考试题 把握命题趋势 体会高考的命题规律 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 也包括教师教学的原因 复习一定要加强针对性 实效性 四 高考试题分析 研究 赏析 79 选择题 80 热学 19 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一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 设气体分于间的势能可忽略 则在此过程中a 外界对气体做功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b 外界对气体做功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c 气体对外界做功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d 气体对外界做功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有19 4 的考生对气体经绝热膨胀过程做功理解出错 误选a 有13 的考生对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e w q 理解出错 误选c 16 7 的考生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和不明确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造成多选 81 一定质量的气体 不计分子势能 如果在某个过程中保持内能不变而放出热量 则在该过程中气体a 温度降低b 压强增大c 对外做功d 密度减小 注意体会单选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82 光学 依然需要建立模型 画出情景图 18 两种单色光由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分别为 1 2 已知 1 2 用n1 n2分别表示水对两单色光的折射率 v1 v2分别表示两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则a n1v2c n1 n2 v1n2 v1 v2 有15 的考生对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 sinc 1 n 认识不清 误选c 有6 的考生对折射率与传播速度的关系 n c v 认识不清 误选a 有4 16 的考生两个公式都用错 误选d 83 84 16 一等腰直角三棱镜的截面如图所示 ab面镀银 一细束白光从ac面的p点沿平行底面ab方向射入棱镜后 其中有两种单色光1和2经ab面反射后 再从bc面的 点和 点射出 则a 色光1的频率大于色光2的频率49 70 b 色光1在玻璃中的速度大于色光2在玻璃中的速度26 30 c 从bc面的 点和 点射出的两种色光与三棱镜的底面ab不平行15 50 d 从bc面的 点和 点射出的两种色光只有一种与三棱镜的底面ab不平行7 40 85 86 振动和波 20 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 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a b c为三个质元 a正向上运动 由此可知aca 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 c正向上运动c 该时刻以后 b比c先到达平衡位置d 该时刻以后 b比c先到达离平衡位置最远处 分别有4 9 的考生考虑不全 单选a或c 有6 2 的考生多选错误 87 原子和原子核 依然需要建立模型 画出情景图 14 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 若这些受激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 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是多少 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 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1 n 1 aa 2200b 2000c 1200d 2400 对1 n 1 理解不清 引起计算出错 误选b的17 c的18 d的33 仔细审题 认真作图 习惯 88 审题 画图 能级图是拿来帮助大家理解的 89 14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快慢有一定的规律 氡222衰变为钋218的规律如图所示 纵坐标表示的是任意时刻氡222的质量m与t 0时的质量m0的比值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氡222的半衰期是7 6天4 20 b 氡222的半衰期是3 8天84 50 c 若温度升高 氡222的半衰期将变小7 10 d 若温度升高 氡222的半衰期将变大3 10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对半衰期概念的理解 90 静力学 隔离法 受力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 20 如图所示 a b的质量均为m ab之间 b与水平地面之间滑动摩擦因数均为 绳及滑轮的质量不计 要将b从a下面匀速向左拉出 所加水平拉力f至少为a 4 mgb 3 mgc 2 mgd mg 91 动力学 图像 21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 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 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取重力加速度g 10m s2 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aa m 0 5kg 0 4b m 1 5kg 2 15c m 0 5kg 0 2d m 1 0kg 0 2 对图象给出的信息不能全面理解 误选b的9 c的14 d的10 从图象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知识的理解 也是重点 92 19 如图所示 一质量为m的滑块 从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斜劈上加速下滑 在下滑的过程中斜劈始终静止不动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平面受到斜劈的压力大于 m十m g26 20 b 水平面受到斜劈的压力小于 m十m g49 80 c 水平面对斜劈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12 70 d 水平面对斜劈没有摩擦力9 70 最基本的受力分析最基本的物理模型 93 万有引力 依然需要建立模型 画出情景图 21 最近 科学家在望远镜中看到太阳系外某一恒星有一行星 并测得它围绕该恒星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1200年 它与该恒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0倍 假定该行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周 仅利用以上两个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ada 恒星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b 恒星密度与太阳密度之比c 行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d 行星运行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之比 有12 8 的考生考虑不全 单选a 有19 6 的考生考虑不全 单选d 有17 的考生多选错误 审题时应理解 假定该行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周 这句话 同时要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1年作为已知量 94 文字叙述抽象 情景抽象涉及的物理量较多 95 动量和能量 18 如图所示 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和q都可视作质点 质量相等 q与轻质弹簧相连 设q静止 p以某一初速度向q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 在整个碰撞过程中 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bap的初动能bp的初动能的1 2cp的初动能的1 3dp的初动能的1 4 审题能力 96 电场 概念 基本的电场模型 推理能力 首先明确不变量 17 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一电池相连 在电容器的两板间有一带正电的质点处于静止平衡状态 现将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增大 则a 电容变大 质点向上运动b 电容变大 质点向下运动c 电容变小 质点保持静止d 电容变小 质点向下运动 有9 5 的考生平行板电容器的大小与那些因数有什么关系认识不清 误选a或b 21 18 不明确公式e u d 导致场强的变化判断错误 误选c 97 20 如图所示 a b c为等量异种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 已知三个等势面的电势关系为 一带电粒子进入此静电场后 沿实线轨迹运动 依次与三个等势面交于a b c d e五点 不计粒子重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带电粒子带负电13 30 b 粒子在ab段速率逐渐增大19 20 c 粒子在a点的速率大于在e点的速率9 90 d a点的场强大小小于b点的场强大小55 90 审题最基本的物理模型 98 电路 交流电 21 如图所示 有一理想变压器 原 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 1 原线圈所接正弦交流电的电压为u 输出端接有一个交流电流表和一个电动机 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 当输入端接通电源后 电流表读数为i 电动机带动一重物匀速上升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irb 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u nc 电动机消耗的功率ui nd 电动机消耗的功率i2r 99 磁场 19 如图所示 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边界上 有两个质量和电荷量均相等的正 负离子 不计重力 从o点以相同的速度v0先后射入磁场中 入射方向与边界夹角为 则正 负离子在磁场中a 运动轨迹的半径相同b 运动时间相同c 重新回到边界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相同d 重新回到边界的位置与o点的距离不相等 左手定则 轨迹 认真作图 尺规作图 100 电磁感应 楞次定律 16 如图 闭合线圈上方有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 磁铁的n极朝下 当磁铁向下运动时 但未插入线圈内部 a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 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b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 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c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 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d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 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 17 5 的考生不能全面理解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方向选错 误选c或d 9 24 的考生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和不明确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造成多选 101 电磁感应 能量的观点 20 如图所示 位于一水平面内的 两根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 处在匀强磁场中 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的平面 导轨的一端与一电阻相连 具有一定质量的金属杆ab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 现用一平行于导轨的恒力f拉杆ab 使它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杆和导轨的电阻 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均可不计 用e表示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 i表示回路中的感应电流 在i随时间增大的过程中 电阻消耗的功率等于bdaf的功率b安培力的功率的绝对值cf与安培力的合力的功率die 102 实验题 103 纸带分析 1 图甲是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的示意图 实验得到的一段较为理想的纸带 选取纸带上连续打出的五个点1 2 3 4 5 并测量出另一打印点o点到1 3 5三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 s2 s3 如图乙所示 已知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f 请您回答 电火花计时器从打编号为 1 的点到打编号为 5 的点 重物运动的时间为 电火花计时器在打编号为 3 的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可用表达式v 计算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可用表达式g 计算 得分率 0 5366 104 105 电学 基本仪器 22 1 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 示数如图所示 此示数为mm 2 利用图中给定的器材测量电压表v的内阻rv 图中b为电源 内阻可忽略不计 r为电阻箱 k为电键 将图中实物连接为测量所用的电路 写出实验中必须记录的数据 用符号表示 并指出各符号的意 用 中记录的数据表示rv的公式为rv 106 基本测量仪器的原理 使用和读数是实验考试的重点 第二问审题时应注意电源是没有告诉电动势的 电压表也没有告诉量程 电阻箱是可以改变并读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