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加工5800吨红枣系列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年加工5800吨红枣系列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年加工5800吨红枣系列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年加工5800吨红枣系列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年加工5800吨红枣系列产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摘要1.1.1项目名称柳林县亿利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5800吨红枣系列产品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单位:柳林县亿利天然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法人代表:刘廷义1.1.3项目性质改扩建1.1.4 建设地点柳林县三交镇坪头村1.2报告编制的依据和编制范围1.2.1编制依据1、柳林县亿利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基础资料。2、报告编制委托书。3、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年);5、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2009年);6、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2010年);7、其他国家现行的行业规定、法律法规、设计标准。1.2.2编制范围(1) 市场需求分析及项目的必要性;(2) 建设规模、产品方案的确定; (3) 土建方案及配套工程等建设方案的论证;(4) 技术、设备选择等论证;(5) 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方案;(6) 环境保护、节能、消防措施方案;(7)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8) 招标方案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1.3建设方案该项目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三交镇,占地面积8850平方米,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拟新建展销中心和冷库1460平米,彩钢结构车间930平米,购置安装各类设备7套。拟年加工5800吨红枣系列产品。 1.4总投资与资金筹措1.4.1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500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26.9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73.1万元。1.4.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500万。拟从以下渠道解决:一是申请政府扶持资金200万元;二是企业自筹800万元;三是向银行申请贷款500万元。1.5结论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的政策,符合地区发展实际情况,项目建设政策环境优越。2、项目建设规模适当,产品方案科学合理。3、项目选址合理,建设地点具有丰富的原料资源,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利,建设条件良好。4、项目所选择的工艺流程与技术方案先进适用、科学成熟,技术有保证,本项目的建设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5、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较小,采取处理方案后可达到规定的标准。6、项目的实施能改善当地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加快项目区居民致富的步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的税收,拓宽就业渠道,本项目的社会效益明显。7、本项目运用科学的生产加工技术,有效的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量,实现生态节约型和循环型发展,生态效益明显。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应抓紧进行资金筹措及“三通一平”等前期工程准备工作,以使项目尽早实施,为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一生产规模吨5800二占地面积平方米8850三劳动定员人134四建设工期月18五项目总投资万元1500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026.92铺底流动资金万元473.1六资金筹措万元15001企业自筹万元8002申请资金支持万元2003申请银行贷款万元500七正常年销售收入万元13920八正常年总成本费用万元11945.1九正常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1004.0十正常年增值税万元929.6十一正常年利润总额万元970.9十二正常年所得税额万元242.7十三正常年税后利润万元728.2十四财务评价指标1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36.2税后%29.02财务净现值税前万元2847税后万元19173投资回收期税前年4.2税后年4.84投资利润率%30.75投资利税率%65.06盈亏平衡点%64第二章 项目单位概况柳林县亿利天然食品有限公司,位于中国著名的红枣主产区“中国红枣第一镇”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三交镇,成立于1995年,占地面积8850平方米,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在各地联合组建分厂10个,共有烘干烤房75间,其中有些分厂联合加工时达10多年至今,采取了内外销售相结合,探索建立公司+农户+基地+商标的发展模式,遵循以人为本至诚至精,“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销售产值逐年递增,目前年产枣制品2650吨,在周边红枣产区有很高声誉和信誉度,所以商标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得名“亿得利”。 由1995年产值80万元到2010年产值2300万元,增加了20多倍。由1995年山东济南市第一经销市场,发展到青岛、临沂、合肥、武汉、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东北等多个省市,与全国有名的几个公司合作多年,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公司现主要产品有:“亿得利脆枣”、“亿得利滩枣”、“亿得利脆枣”、“亿得利壶瓶枣”。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截止2011年底公司总资产850万元,现有员工14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人。今后,公司将继续立足产区,依托基地,面向全国,发挥优势,做大做强柳林红枣这一特色产业,增长红枣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运用好“亿得利”这一优秀品牌优势,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3.1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红枣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消费量持续上升。由于红枣富含多种维生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适合的人群广泛,营养丰富、口味好,在国际国内市场很受欢迎。山西省委、省政府根据本省资源优势和发展条件提出了开展干果经济林基地开发,大力培育特色经济林果的绿色经济强省战略,全省各地积极推进特色经济林果的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在加强原始种源保护的同时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培育知名品牌,做特做优,做大做强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柳林红枣是产于中国山西吕梁地区柳林县的一种红枣品牌。 主要由产于柳林的木枣加工而成,其中也包括未进行加工与开发的鲜枣。 柳林红枣为柳林三大特产之一,三交红枣最为有名,盛产木枣,三交镇被国家农业部誉为:中国红枣第一镇!柳林木枣的主要产地在地处黄河沿岸的三交乡(在2000年前后,这里被中国农业部授予中国红枣第一镇的美誉)。这里属峡谷地带,海拔低,气温高,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有利于红枣生长的生理化活动和糖分积累。近年来,柳林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抓好农产品加工业项目。一是突出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的生产布局,坚持控制灌溉面积与降低灌溉定额相结合,以降低定额为重点;渠系节水与田间节水相结合,以田间节水为重点;工程节水与管理节水相结合,管理优先;常规节水与高新节水相结合,积极发挥高新节水的示范作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其向高效性、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牵动农产品快速转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农产品新的增长点。按产业化的要求,种植业走农工贸一体化,畜牧业走工商贸一条龙的发展道路,真正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把农民的产、加、销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加工增值、销售服务等增加财政收入;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三是大力推进现代新农业、高效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利用柳林县传统农业大县的优势,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精品农业、订单农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按照全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县上把发展设施农业、林果业和特色节水高效作物作为三大农业支柱产业来发展。“十二五”期间年产红枣2000万斤。近年来红枣产业发展很快,红枣作为一种保健食品,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喜欢,红枣种植业产业化水平越来越高。柳林县有红枣种植的悠久历史,其出产的红枣皮厚核小,油大含糖高而驰名全国。经过考察论证拟在我公司进行红枣改扩建加工项目,以带动柳林红枣产业的发展。3.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宏观必要性分析是柳林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经济开发工作的需要。柳林县光热有效辐射、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远远高于其他枣产区,位居山西首位, 该项目是发展柳林县特色林果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优质红枣基地建设符合国家实施“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和国家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的需要,红枣具有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的作用,是当地平原绿化,治理沙荒的首 选树种,对于塔南生态体系建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产业政策有利于红枣基地的发展。近几年,国家已把红枣作为退耕还林生态及经济林双选树种,柳林县也制定了在本地区年产2000万斤发展目标,柳林县已成立了红枣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订了和田红枣产业规划,出台了优惠政策,实施长远发展战略。2、微观必要性分析项目对市场需求的影响红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是上等的滋补食品,同时在中医药学上有很高实用价值,具有极大的保健功效,针对这一现状,柳林县已把红枣加工等项目列为今后重点发展的项目,给予融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是有前途的新兴工业。 红枣加工产业主要包括红枣的种植、加工等,其产品在市场销售过程中以红枣的直接销售为主体,红枣通过专业批发市场、销售公司、个体农户进入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绿色营养型果品的需求必会大大增加,我国居民及世界华人对优质枣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柳林红枣因其独特的区域和光热资源优势,形成了其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高、绿色无污染等独特品质,受到中外客商的赞誉和青睐。我国枣虽然年产100万吨左右,但年出口量仅800-1000吨。世界市场上90以上枣靠我国供应。出口区域遍及西欧、北美、非洲的20 多个国家地区,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容量更是缺口惊人,发达国家目前的消费水平业仅是人均0.7公斤,国内外市场的供不应求为本项目的上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本项目的实施,对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提升和带动项目区内农产品的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3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柳林县不仅是驰名中外的煤炭之乡,还以盛产优质核桃和红枣闻名。丰富的红枣资源是项目能够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柳林红枣为柳林三大特产之一,三交红枣最为有名,盛产木枣,木枣以其皮厚核小,油大含糖高而驰名全国,三交镇被国家农业部誉为:“中国红枣第一镇”。柳林木枣的主要产地在地处黄河沿岸的三交乡,这里属峡谷地带,海拔低,气温高,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有利于红枣生长的生理化活动和糖分积累。柳林红枣,现已达年产2000万斤,副产品乌孝(熏枣)、蜜枣、糖枣已打入国际市场,享有很高声誉。柳林县亿利天然食品有限公司遵循以人为本至诚至精,“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在周边红枣产区有很高声誉和信誉度,商标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得名“亿得利”。目前市场已经扩展到济南、青岛、临沂、合肥、武汉、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东北等多个省市,与全国有名的几个公司合作多年,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公司现主要产品有:“亿得利脆枣”、“亿得利滩枣”、 “亿得利壶瓶枣”。第四章 市场分析4.1产品市场供需现状4.1.1国内市场供需现状1、国内枣产量、栽培面积稳中有升红枣营养价值很高,是重要滋补食品和药用食品,又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出口食品,近年来,全国枣产业发展迅速,枣树种植总面积超过250万公顷,占世界枣树种植总面积的50%以上,总产量36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3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红枣的出口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在世界红枣生产和贸易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而我国目前人均鲜枣只有0.3公斤。从市场需求看,现有产量远不能满足需要。目前,国内红枣价格相对稳定,稳中有升是大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红枣价格增长约10倍,但迄今尚未出现大规模积压,售价稳中有升。中国作为枣的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和种植面积最广的生产国,南北方都有种植。近年来,大宗水果受效益下降的影响增势滞阻,而枣树的比较效益却稳步提高。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增长期。2005年全国现有枣树栽培面积突破8千hm2,收获面积达到8千hm2,枣果总产量已突破130万t,栽培面积、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98以上。中国枣树收获面积年递增量不高,而枣产量年递增绝对数较大,年产量上升较大,基本以10以上速度增长(表2)。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枣树栽培面积达到150万hm2,年产量达到200万t,占世界枣树种植面积和产量的98以上,国外进口枣几乎都来自中国。2、枣果国内销售旺盛,枣价持续上涨 目前中国枣在国内的销售主要集中在四大区域,即西南、西北、东北和东南沿海市场。由于枣在南方不适宜广泛种植,因此枣在南方市场上销售较旺,国内销售量的70在南方,而销售旺季集中在春节和端午节前后时段。春节前后,枣价位于高位,比平时售价高出30左右。总体而言,中国大枣的价格,尤其是具有一定质量级别的枣果价格上升很快。3、国内枣果外销区域广泛,产品附加值低 中国是世界上枣出口的主要国家,外销市场集中在华人聚集的区域,以亚洲市场为主,占外销量的8090,剩余部分销售到欧美。出口品种有原枣(主要为金丝小枣、鸡心枣、灰枣、婆枣及稷山板枣)、蜜枣、乌枣、贡枣等。出口类型主要为干制红枣和加工品,随着红枣保鲜技术的发展,也有部分鲜枣出口。而中国外销枣的主要省份集中在南方的广东和北方的河北、天津。其中广东由于优越的出口地理位置,从广东出口的枣果许多来自主产枣省份。根据中国农业统计,2005年中国枣出口量13.08千t,较2004年15.80千t有所下降,但是出口金额从2004年的10941.87千美元上升到11560.97千美元,说明中国枣出口市场还是存在很大的增值潜力。但同时,虽然枣出口市场比较稳固,但主要集中在华人聚集区域,且品种结构严重不合理,鲜枣储存和保鲜技术还无法经受长途运输和上市期延长的要求,栽种和防范病虫害技术仍存在不足,中国枣果中的优质品种不多,国外非华人市场难以进入,产品附加值不高。4.1.2国际市场供需现状枣是中国的特有果树,也是世界上枣的最大生产国和枣产品唯一出口国。世界上虽然有20多个国家先后从我国引种了枣树,但大多数都没有发展起来。韩国有商品规模生产,但单产低、品质差,一直自给不足,常年需要进口供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廉价的枣产品大量涌入,韩国的枣树生产受到严重冲击,已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趋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中,中国仍然保持最大的枣生产国和唯一出口国的地位,这点是不容置疑的。我国枣虽然年产100万吨,但年出口量仅800-1000吨。世界市场上90%以上枣靠我国供应。出口区域遍及西欧、北美、非洲的20多个国家地区,但主要是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毛里求斯、南也门和我国的港、澳地区。其中80%以上是在东南亚市场销售,购买的主要对象是外籍华人,他们的消费量占95%。这主要是不同国家和民族饮食消费习惯,同时我们缺乏适合外国其他民族消费需求的枣产品,对枣的宣传力度不够;外国人还不了解枣的营养、药用保健价值的缘故。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特别是近年外国人对中医的浓厚兴趣,枣逐步被不同国家民族消费者所认识,枣的消费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国外由于没有枣原料,虽然有深入的研究,但难以出现与枣相关的产品开发企业和产品。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红枣产品几无任何竞争的威胁。中国是世界上出口枣的主要国家,常年出口量保持在10千t以上,最高年份出口量达到15千t以上。从表1中可以看出,根据FAO统计,中国枣的进出口比例基本平衡。人世对中国枣业外贸波动不明显,没有取得比较显著的发展。19962005年,中国枣果进口量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大约在7千t左右。19972000年出口量持续上升,2001年出现下滑,随后几年受气候影响,全国枣产量下降,导致出口量下降。而根据最新资料显示,中国2007年枣果出口量达到16千t左右。长期以来,中国枣果出口单价上升幅度较小,基本平稳,2005年出口枣价达到13美元/kg。枣果进口单价则基本下滑,少数年份有所回升,但总体上处于下降状态。因此可以预测,随着中国对枣业市场的关注和枣果深加工的发展,今后几年中国枣果出口量和出口价值必然会有较大增长,出口效益明显。4.2产品市场供需预测4.2.1国内市场供需预测1、中国枣树收获产量仍保持递增势头,国内售价较为平稳 近两年中国枣果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同期枣价年度有所上浮。售价的提升、人们对传统滋补保健品的需求、国家对特色产业补贴和政策性保险等促进了中国枣业的发展,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合作社行为,保障社员权益,带动区域农民种枣积极性,在政策引导下枣树栽种面积持续增加,规模化优势种植区域增长适度。据表2分析,预计在今后5年内,尽管中国枣果种植面积年递增率不大,只有10,而年收获量递增率达到15。中国枣树栽种面积和产量的增多,以及国际上对进口枣果的需求较为平稳,预计中国枣果售价短期内不会有很大幅度上扬,价格较为平稳。2、枣果产业链竞争力增强 作为受气候影响较为明显的枣果业而言,遭遇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大。2007年国内部分主产枣区域生长后期曾一度受到连日阴雨天气影响,枣果产业受到毁灭性打击,满树红枣在雨中全部烂掉。为确保枣果能顺利丰产,保证后续的加工、销售及相关商业运作呈一体化链条,中国枣业专家注重对枣果区域规划和最大限度的研究规避枣果种植风险的技术方案,重点在种植、精深加工环节实施研发,提高丰果率和优质果率,延长枣果上市保鲜期。通过相关农口部门推广枣果科技,实施标准化种植,便于枣农统一技术和枣果品质的统一。通过这些举措,将枣业发展成为区域性支柱产业,积极体现产业集聚效益,延伸产业链,增强中国枣产业链竞争力。4.2.2国际市场供需预测1、枣生产国分布较少,仅有少量栽培,全球市场枣供应不足由于枣果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世界上产枣的国家大多是从中国引进,目前在亚洲、欧洲、北美、非洲、大洋洲的部分国家仅少量栽培枣果用于国内市场消费。世界上20多个国家从中国引进枣树进行种植,并未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大规模种植受到抑制,供需问题突出,大多从中国进口枣果满足国内消费,而能出口的枣果更少。如沙特红枣,虽然质量上乘,出口量却非常小。以美国为例,据美国农业部世界农业展望局提供的世界农业展望(2004年)报告中就水果的总结回顾中,2003年美国加州种植的众多水果产量纷纷下降,其中红枣(国外种植的枣类品种大多为红枣)产量比2002年有一定幅度下滑。据2008年USDA统计,2007年美国非橘类水果总产量1660亿t,较2006年下降1;总产值110亿美元,较2006年上涨5,在这5总价值的增幅中,加州红枣较2006年增加29。因此,从一定期限来看,世界红枣的产量虽小幅波动,但产值一直处于上涨势头。同时,美国红枣生产技术较好。美国红枣开花期在每年的1月1日3月30日:从8月15日开始采收,10月1日12月15日属于采收旺季,直到下年的3月1日为止;销售期从8月15日开始,集中在10月1日12月20日,直到下年的3月15日结束。从这方面来看,美国的红枣采收期和上市期较长,中国枣种植和上市期较美国短,不利于今后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2、国外人均红枣消费量基本处于平稳状态 1998年美国人均水果消费量达到一定高峰后,19992005年美国居民人均消费水果量总体上升幅度不高,一直处于波动状态。200220004年由于受到严重气候影响,水果产量下降导致居民消费量一直处于下降阶段,2005年开始人均消费量上涨。由于国外食用红枣大多为干制品,在此选用红枣干果作为人均枣果消费量的主要种类。从图1中可以看出,美国红枣的消费量随着水果消费量的变动而变化,1990年、1993年、1998年红枣消费量处于高点,1999年后逐步下降,总体上这16年间处于较为平稳状态。 4.3生产规模生产规模:该项目对精选红枣进行加工,拟正常年加工红枣系列产品5800吨。4.4产品销售4.4.1 销售方案本项目的实施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实施“名牌战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以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促进本县草食畜的发展。本项目采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营销策略为:一是走产业化之路,形成规模效益。采用分散饲养,集中育肥,统一销售,实现秸秆的有效利用,发挥养殖业的规模效益。二是狠抓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才能赢得客户,以产品优势占领市场,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另外,还要加大企业的宣传力度,建立企业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建立多渠道的销售网络。采取企业直销、委托商家代销、定点销售等方式组建销售网络,增设驻外销售办事处,成立销售公司,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产品上网销售,加快信息的收集及反馈工作,及时准确地获得国内外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产品方案和经营策略。4.4.2 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1) 完善服务体系。要利用本地优势及销售渠道,畜产品的生产、销售能力及其营销网络体系和出口能力,组建销售网络,在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体系。扩大驻外销售经营网络,强化销售,增设驻外销售办事处,成立销售公司,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产品上网销售,加快信息的收集及反馈工作,及时、准确地获得国内外的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产品方案和经营策略。2) 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职工素质的提高。高级人才可直接聘用,职工培训可与大学联合,实行考试与培训相结合,竞争上岗。第五章 厂址选择和配套条件 5.1.项目所在地条件5.1.1地理位置及资源柳林县位于吕梁山西麓,东邻离石,西靠黄河,北与临县交界,南与中阳、石楼接壤。总面积1295平方公里,现辖 5镇20乡,人口2692万。柳林县系1971年始建的新县,由原离石县西部的十三个公社、一个镇和原中阳县西北部的十二个公社组成,因县址驻柳林镇而得名。柳林县农作物以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大豆等为主。主要工业有煤炭、电力、机械、化肥、水泥、石灰、陶瓷、制砖、食品加工等行业。柳林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铝、石英、云母、石膏、花岗岩等,其中煤炭储量最多,分布最广,且质量特优,堪称“国宝”。主要工业有煤炭、电力、机械、化肥、水泥、石灰、陶瓷、制砖、食品加工等行业。 柳林县交通便利,境内有307公路通过 ,孝义至柳林穆村的支线铁路建成通车,使境内的煤焦等物资运输状况得到了改善。5.1.2自然生态环境柳林县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中段西侧,属西北黄土高原地带,黄土丘陵沟壑区,整个地势东高西低,三川河横贯全境,由于流水切割,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沟谷走向多由东向西,南北羽毛状排列。境内较大的垣面有东部龙门垣乡的东垣、中垣、西垣;西部石西乡的呼家垣、刘家垣等 ,其余大部分为梁峁沟壑地形 。只有三川河两岸有狭小川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该县主要蔬菜产区。县东北王老婆山海拔1525米,为该县最高点。境内主要河流有三川河、金家庄河等,均向西注入黄河。该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年均气温9.2度,一月均温 -7 度,七月均温22.7度,年降雨量50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180天至190天。5.1.3主要经济情况柳林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铝、石英、云母、石膏、花岗岩等,其中煤炭储量最多,分布最广,且质量特优,堪称“国宝”。农业资源产业有红枣,核桃,大豆,玉米,高梁土豆等。2005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3.38亿元,比“十五”初的8.99亿元增加了4.8倍,年均递增19.8%;人均GDP达到14000元,超过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从1.44亿元增加到8.58亿元,净增7.14亿元,年均增幅达42.9%;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24%、17.5%,达到1980元、6810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两千多个县(市)的排名中,由2001年的1245位提升到目前的476位,进步了769位,全省排名由27位前移到12位。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2.8亿元,同比增长13.8%;财政总收入完成72.2亿元,同比增长39.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7亿元,同比增长34.2%。2012年1到9月权限国内生产总值190亿元。柳林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全力抓好三件大事,努力实现五个建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新思路,形成具有柳林特色的“产业化推动,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带动”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按照这一既定思路与目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逐步形成了工业、城市建设、农业、教育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思路,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以“一退两置换”为核心的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工补农、以财扶农、以农养农”、“一矿一企开发治理一山一沟”等做法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中,几年来全县新上各类项目190个,总投资246.8亿元,完成投资51.06亿元,有113个项目完工并投入运行,2003年荣获省政府“三年经济结构调整先进县”奖。柳林县主要的经济支柱有核桃、煤炭和红枣。核桃品种繁多,有大龙眼、小龙眼、大花、早熟、纸皮露仁、穗状、串儿、长腰、抗风、光皮棉、横兰兰等。这些核桃具有果实外形悦目、个头大、皮薄、出仁率高、仁色浅、香脆可口等优点。主要分布地域有留誉镇联盛农业园8万亩核桃基地,和龙门垣万亩核桃优质示范园区等。 全县储煤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2%,储量达100亿吨。近年来,全县狠抓了多种经济成分煤炭企业的创办,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煤炭的对外开放力度,使煤焦产业蓬勃发展为第一大主导产业。 柳林红枣是产于中国山西吕梁地区柳林县的一种红枣品牌。 主要由产于柳林的木枣加工而成,其中也包括未进行加工与开发的鲜枣。 柳林红枣为柳林三大特产之一,三交红枣最为有名,盛产木枣,三交镇被国家农业部誉为:中国红枣第一镇!5.1.4交通及电力柳林县交通便利,有307国道、青银高速公路、太中银铁路三线横穿境内 ,省沿黄公路纵侧西境而过,还有孝义至柳林穆村煤焦专线通入境内,太中银铁路吕临支线和三交(临县)至孟门(柳林县)煤焦专线也即将建成,使境内的煤焦等物资运输状况得到了改善。国道307线、孝柳铁路及汾柳高速公路、中卫铁路承东启西,扶贫攻坚路、县乡道路及建设中的矿区道路星罗棋布,把城乡、工矿区与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柳林县基础设施日新月异,高家沟、金家庄等4个35KVA和穆村110KVA等变电站相继投入或即将投入运行,薛家湾、刘家山等2个110KVA变电站上报可研,农网、城网改造全面完成,投资49.2亿元的柳电二期260MW奠基开工,电力先行为柳林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线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无线通讯网络覆盖全县,互联网开通千家万户,宽带网络启动运行,柳林跨上信息高速公路。5.2厂区位置及规划本项目位于吕梁市柳林县三交镇坪头村,占地面积8850平方米,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在各地联合组建分厂10个,共有烘干烤房75间,其中有些分厂联合加工时达10多年至今,采取了内外销售相结合,探索建立公司+农户+基地+商标的发展模式,遵循以人为本至诚至精,“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销售产值逐年递增,目前年产枣制品2650吨,在周边红枣产区有很高声誉和信誉度,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得名“亿得利”。 由1995年产值80万元到2010年产值2300万元,增加了20多倍。此次拟新建展销中心和冷库1460平米,彩钢结构车间980平米,最终形成年加工5800吨红枣系列产品规模项目。第六章主要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第六章主要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6.1 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1、工艺流程原料选择分级热烫干燥回软分级包装成品。2、技术方案干红枣 粗选 浮选机场 板式提升机 浸渍提取罐 洗果捡果机 毛刷式洗果机 冲浪式洗果机分核机 成品红枣枣核3、操作要点原料选择:选择新鲜成熟、果大核小、皮薄肉厚、含糖量高的原料进行加工。剔除病、虫、烂枣及风落枣。分级:按枣的成熟度、大小、品种等进行分级,做到同一级别大小均匀一致。热烫:将鲜枣装入篮内,浸于沸水中5min,以果皮稍软为度,用冷水冷却。干燥:干燥可采用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自然干燥一般需一个月左右,并在晒制过程中每天翻动几次,以加速干燥过程,同时厚度不要太大,保证水分的快速蒸发。人工干燥一般每平方米烘盘装鲜枣15公斤左右,最后降温到时50,全部干燥需20-24小时。回软:将干燥后的枣堆积12-15天,使其内部水分重新转移,分布平衡。回软过程中应注意检查,防止发酵、霉烂、发热等不良现象。分级、包装:回软结束后的枣,根据其大小、色泽进行人工分级包装,每袋500克或1000克, 最后装入纸箱内。6.2产品质量标准色泽: 小枣皮色深红,大枣皮色紫红,有自然光泽。风味:甜而无酸,不得有异味。质地与外观:枣身干燥,掰开枣肉不见断丝、颗粒大小均匀,无虫蛀、破口。 含水量:22%左右。 含糖量:65%以上。感官指标表项目指标新鲜度果实充分发育,达到市场、贮存或运输要求的成熟度,无不正常外来水分果形果形端正,完整良好,具有品种的基本特征,个头均匀,无畸形果色泽具有本品种采收成熟度时固有色泽,色泽鲜亮风味果肉肥厚、松脆、甘甜可口,无异味果面缺陷表面光滑、新鲜洁净,无明显缺陷(包括磨伤、雹伤、破头及机械损伤等)病虫及腐烂果无2、安全指标重金属及其它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GB/T18406.2-2001中表1的规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除应符合GB/T18406.2-2001中表2的规定外,还应符合表1的规定。凡列入DBN6528/T035-2005附录A的A.3中禁止使用的农药均不得检出。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项 目指 标敌敌畏(dichlorvos)0.2喹硫磷(quinalphos)0.2毒死蝉 (chlorpyrifos)1多菌灵(carbendazim)0.5溴氰菊酯(deltamethrin)0.1第七章建设方案依据项目发展目标、建设条件确定该项目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三交镇,占地面积8850平方米,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拟新建展销中心和冷库1460平米,彩钢结构车间930平米,购置安装各类设备7套。拟年加工5800吨红枣系列产品。 新增建筑工程及主要设备表 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单位造价金额结构类型1建筑工程1.1生产车间平方米9300.2186彩钢1.2展销中心及冷库平方米14600.253652设备3.2原料处理设备套315453.3干燥设备套3501503.4包装设备套220403其他1010总计796新增设备主要包括:1、原料处理设备分选机、清洗机等,2台,干燥(脱水)设备包括烘干机、甩干机、去核机、粉碎机、装罐机等,包装设备包括湿度仪、风速仪、智能中子仪、酸度计等,以及其他设备包括周转桶、原料罐、过滤桶、成品罐、消毒柜、玻璃器皿等。第八章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供应8.1主要原辅材料来源及运输方式柳林县有红枣种植的悠久历史,其出产的红枣皮厚核小,油大含糖高而驰名全国。柳林红枣为柳林三大特产之一,三交红枣最为有名,盛产木枣,三交镇被国家农业部誉为:中国红枣第一镇!柳林木枣的主要产地在地处黄河沿岸的三交乡(在2000年前后,这里被中国农业部授予中国红枣第一镇的美誉)。这里属峡谷地带,海拔低,气温高,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有利于红枣生长的生理化活动和糖分积累。“十一五”期间年产红枣2000万斤,红枣种植业产业化水平越来越高,项目原料来源丰富。主要原料来源于公司自有的基地和本县的红枣种植户,公司采用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公司与核桃种植户之间订立的原料收购合同,公司为其提供种植技术培训、指导和定量的生产资料,并保证最低保护价,随市场价格进行调整收购价格的形式进行合作,极大地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订收购合同,以保证最低保护价,随市场价格进行调整收购价格的形式建立供销关系。可以原料得到保证。辅料的供应来自于市场采购。原辅材料的运输均依靠社会力量,采用公路运输的方式。8.2燃料供应本项目采用电作为动力,不需要其它的燃料供应。第九章 公用工程9.1总图运输9.1.1总图1、总平面布置原则(1)根据生产、防火、卫生、安全、施工等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布置厂区建筑物,堆场、运输线路,绿化等。(2)动力、电力供应设施接近负荷中心。(3)各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做到分区明确,同时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4)有烟尘排出的建筑物如锅炉布局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5)合理组织人流、物流、使其不相互干扰。(6.全厂布局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规范。2、总平面布置厂区用地根据厂区的实际地形、产品方案及产品特点分为七个车间,分别为前处理车间、微波干燥车间、油炸车间、恒温包装车间、空罐消毒间、灌装车间和冷却挑选间。所有车间内生产线的布置接生产工艺流程顺序排列,名工段间紧密联系,不交叉,耗汽设备尽量集中布置,靠近热源,以减少管道损失。3、竖向布置根据拟建工厂场地情况和工艺流程的特点,所有建、构筑物室内外高差150mm,厂区道路设5的坡度,使雨水通过明沟汇集排出厂外。4、厂区绿化厂区的绿化是保护和改善工厂环境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文明生产的标志,为此在总平面布置中,在围墙周围、道路两旁及其建筑物附近留有绿化用地。5、道路综合考虑运输及消防因素,建筑物四周应保持道路回转通畅,路面进行硬化。9.1.2运输生产及职工生活所需的各种物料的进厂及成品出厂,原材料、半成品在各生产工段之间的运输及成品的储运,均采用汽车、电动铲车并配以人力进行运输。本项目实行自备运输车辆和靠社会外协相结合的办法解决。9.2供配电9.2.1设计依据(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9.2.2供电电源及负荷供电电源由当地电力部门以10KV线路接入,企业自购变压器以满足项目生产所需。 (1)动力配电箱选选XL-21型,照明配电箱选GPX10型。操作现场的控制按钮,选用LA10-25型控制按钮;照明灯具选广照型工作罩灯。在室外需大面积照明的场所选高杆照明灯具;光线需集中的选投光灯。(2)生产设备的动力用电,均采用380V电压,照明采用220V电压,检修用的电源电压为12V。(3)线路敷设:距配电箱较近的用电设备采用导线穿钢管埋地暗敷;较远设备采用电缆沿桥架内敷设,照明线路室内采用导线穿钢管暗敷,室外采用电缆沿桥架内敷设;所有出桥架至设备的线路均需穿钢管保护。(4)各用电设备的控制均在现场控制。9.2.3厂区供电线路及户外照明(1)厂区供电线路全厂配电线路均采用暗装电力电缆,沿地直埋敷设。35kV架空线采用LJ-25型,跌开式熔断器后至变压器室采用YJLV22电缆直埋引入,低压电缆均选用VLV型。控制电缆选用KVV型。(2)照明与灯具车间照明电源由变电站单独引回路,各生产车间设照明自动切换箱。当正常照明电源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动力电源上。路灯专引一回路,灯具选用高压钠灯。生产车间照明灯具采用混光灯具、工厂灯具、卤钨灯具,控制室、办公室、化验室采用荧光灯具。9.3给排水9.3.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给水排水设计手册。9.3.2给排水方案1、水源本项目水源为村内取浅井水,利用现有水源,供水完全可满足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的要求,年用水量2.4万吨。2、给水系统室外给水采用枝状管网,管网上的水压要保证主厂房和其他建筑物最高层用水的水头不小于68米。室外给水管线采用铸铁管埋地敷设,其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本项目采用无塔供水器对全厂进行供水。消防用水:重点防护原辅材料,成品库、包装材料库和萃取车间、综合办公楼等,消防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合并,紧急用水全由给水池供给,保证2小时的消防用水量。冷却水循环系统:本项目浓缩,设备冷却等需大量的冷却水,为减少新鲜水的用量,按设置冷却水循环系统,由循环水池与冷却水系统连接。3、排水系统本项目工程所排污水所含的有害污染物物质较少,水质污染较轻,项目新建有水处理设备,经处理后,直接排放。第十章 环境保护10.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二级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二类区标准国家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及测量方法(GB12348-90)10.2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10.2.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位于三交镇坪头村,厂址及其周边无森林和草地植被,无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区,因而不会对自然环境和上述区域造成影响。本项目主要内容为优质红枣系列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在原有厂区进行改扩建,没有大规模新增水土开发,不会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枣核、残次红枣等可以进一步加工生产枣粉等产品,不会产生污染。同时,红枣作为一种优良的生态林树种,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耐瘠薄的特点,并能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农田气候、防止和减轻干热风、改善土壤等多重作用。项目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种植红枣的积极性,扩大绿化面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风沙灾害的发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10.2.2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该项目主要污染源是:废水:红枣加工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污水、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水。废渣:主要是锅炉废渣、原料废渣和少量的生活垃圾。粉尘:由烘干车间和锅炉房产生。噪声:主要来自机械设备及通风除尘设备、各类水泵运转产生的噪声。废气:锅炉运行时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10.3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和节能措施 废水:生活污水由管道集中排入化粪池发酵处理,生产污水经过简单沉淀处理后和生活污水一起排入排洪沟。废渣:锅炉煤渣暂时存在厂区渣场,定期用汽车运至建筑工地做保温材料或垫路用;生产废料主要是原料处理过程剔除的废渣,可以作为饲料或有机肥料处理;少量生活垃圾集中堆放,按环保部门要求统一处理。粉尘:锅炉房配置消烟除尘装置,家装多管式除尘器,净化后的烟气经配套的烟囱排入大气,除尘后烟尘的含量低于150mg/,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噪声:除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外,在设备机座设置减震隔音和加消声器把噪声的污染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废气:采取湿式水墨脱硫除尘器处理排放。植树、种草:厂区空地以及四周植树、种草,绿化面积达到30%以上,美化环境,创建花园式文明厂区。第十一章 安全、工业卫生及消防11.1有关安全与工业卫生方面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0112008)11.2安全及工业卫生11.2.1安全与卫生1、选址项目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因素,主要是用电的安全和微波产生的辐射,只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其危害程度是很低的。项目的选址不得影响周围居民的生产和安全,产生有害物质或严重的噪声的区域与居民区应当有适当的卫生防护距离和防护措施。2、场区和道路场区和道路应硬化(如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平坦、无积水,场区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3、建筑物与设施(1)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按工艺要求设计,要做到防尘、防霉,并设防虫、防蝇、防鼠设施。为防止有害动物隐藏,下水道口设地漏和铁栅栏。(2)墙和地面设计为防水、防潮、耐腐蚀,便于清洗,并有适当的倾斜度,冲洗后不积水。窗台有斜度,墙面阴、阳角做圆弧状避免积灰,便于清洗。(3)场区内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